登陆注册
3840900000059

第59章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施。何等为十?所谓:平等施,不拣众生故;随意施,满其所愿故;不乱施,令得利益故;随宜施,知上、中、下故;不住施,不求果报故;开舍施,心不恋著故;一切施,究竟清净故;回向菩提施,远离有为、无为故;教化众生施,乃至道场不舍故;三轮清净施,于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观察如虚空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清净广大施。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戒。何等为十?所谓:身清净戒,护身三恶故;语清净戒,离语四过故;心清净戒,永离贪、嗔、邪见故;不破一切学处清净戒,于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故;守护如来所制清净戒,乃至微细罪生大怖畏故;隐密护持清净戒,善拔犯戒众生故;不作一切恶清净戒,誓修一切善法故;远离一切有见清净戒,于戒无著故;守护一切众生清净戒,发起大悲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无过失清净戒。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忍。何等为十?所谓:安受呰辱清净忍,护诸众生故;安受刀杖清净忍,善护自他故;不生恚害清净忍,其心不动故;不责卑贱清净忍,为上能宽故;有归咸救清净忍,舍自身命故;远离我慢清净忍,不轻未学故;残毁不嗔清净忍,观察如幻故;有犯无报清净忍,不见自他故;不随烦恼清净忍,离诸境界故;随顺菩萨真实智知一切法无生清净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一切诸佛不由他悟无上法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精进。何等为十?所谓:身清净精进,承事供养诸佛菩萨及诸师长,尊重福田不退转故;语清净精进,随所闻法广为他说,赞佛功德无疲倦故;意清净精进,善能入出慈、悲、喜、舍、禅定、解脱及诸三昧无休息故;正直心清净精进,无诳无谄,无曲无伪,一切勤修无退转故;增胜心清净精进,志常趣求上上智慧,愿具一切白净法故;不唐捐清净精进,摄取布施、戒、忍、多闻及不放逸乃至菩提无中息故;摧伏一切魔清净精进,悉能除灭贪欲、嗔恚、愚痴、邪见、一切烦恼、诸缠盖故;成满智慧光清净精进,有所施为悉善观察,咸使究竟,不令后悔,得一切佛不共法故;无来无去清净精进,得如实智,入法界门,身、语及心皆悉平等,了相非相,无所著故;成就法光清净精进,超过诸地,得佛灌顶,以无漏身而示殁生、出家、成道、说法、灭度,具足如是普贤事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清净精进。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何等为十?所谓:常乐出家清净禅,舍一切所有故;得真善友清净禅,示教正道故;住阿兰若忍风雨等清净禅,离我、我所故;离愦闹众生清净禅,常乐寂静故;心业调柔清净禅,守护诸根故;心智寂灭清净禅,一切音声、诸禅定刺不能乱故;觉道方便清净禅,观察一切皆现证故;离于味著清净禅,不舍欲界故;发起通明清净禅,知一切众生根性故;自在游戏清净禅,入佛三昧,知无我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大清净禅。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慧。何等为十?所谓:知一切因清净慧,不坏果报故;知一切缘清净慧,不违和合故;知不断不常清净慧,了达缘起皆如实故;拔一切见清净慧,于众生相无取舍故;观一切众生心行清净慧,了知如幻故;广大辩才清净慧,分别诸法、问答无碍故;一切诸魔、外道、声闻、独觉所不能知清净慧,深入一切如来智故;见一切佛微妙法身、见一切众生本性清净、见一切法皆悉寂灭、见一切刹同于虚空清净慧,知一切相皆无碍故;一切总持、辩才、方便波罗蜜清净慧,令得一切最胜智故;一念相应金刚智了一切法平等清净慧,得一切法最尊智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障碍大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慈。何等为十?所谓:等心清净慈,普摄众生无所拣择故;饶益清净慈,随有所作皆令欢喜故;摄物同己清净慈,究竟皆令出生死故;不舍世间清净慈,心常缘念集善根故;能至解脱清净慈,普使众生除灭一切诸烦恼故;出生菩提清净慈,普使众生发求一切智心故;世间无碍清净慈,放大光明平等普照故;充满虚空清净慈,救护众生无处不至故;法缘清净慈,证于如如真实法故;无缘清净慈,入于菩萨离生性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慈。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悲。何等为十?所谓:无俦伴清净悲,独发其心故。无疲厌清净悲,代一切众生受苦,不以为劳故。难处受生清净悲,为度众生故。善趣受生清净悲,示现无常故。为邪定众生清净悲,历劫不舍弘誓故。不著己乐清净悲,普与众生快乐故。不求恩报清净悲,修洁其心故。能除颠倒清净悲,说如实法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本性清净、无染著、无热恼,以客尘烦恼故而受众苦;如是知已,于诸众生而起大悲,名:本性清净,为说无垢清净光明法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如空中鸟迹,众生痴翳不能照了;观察于彼,起大悲心,名:真实智,为其开示涅槃法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悲。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喜。何等为十?所谓:发菩提心清净喜;悉舍所有清净喜;不嫌弃破戒众生而教化成就清净喜;能忍受造恶众生,誓愿救度清净喜;舍身求法不生悔心清净喜;自舍欲乐,常乐法乐清净喜;令一切众生舍资生乐,常乐法乐清净喜;见一切佛恭敬供养无有厌足,法界平等清净喜;令一切众生爱乐禅定、解脱、三昧游戏入出清净喜;心乐具行顺菩萨道一切苦行,证得牟尼寂静不动无上定慧清净喜。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喜。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舍。何等为十?所谓:一切众生恭敬供养,不生爱著清净舍;一切众生轻慢毁辱,不生嗔恚清净舍;常行世间,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清净舍;于法器众生待时而化,于无法器亦不生嫌清净舍;不求二乘学、无学法清净舍;心常远离一切欲乐、顺烦恼法清净舍;不叹二乘,厌离生死清净舍;远离一切世间语,非涅槃语、非离欲语、不顺理语、恼乱他语、声闻独觉语,略说乃至一切障菩萨道语皆悉远离清净舍;或有众生,根已成熟发生念慧而未能知最上之法,待时方化清净舍;或有众生,菩萨往昔已曾教化至于佛地方可调伏,彼亦待时清净舍;菩萨摩诃萨于彼二人,无高无下,无取无舍,远离一切种种分别,恒住正定,入如实法,心得堪忍清净舍。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义。何等为十?所谓:多闻义,坚固修行故;法义,善巧思择故;空义,第一义空故;寂静义,离诸众生諠愦故;不可说义,不著一切语言故;如实义,了达三世平等故;法界义,一切诸法一味故;真如义,一切如来顺入故;实际义,了知究竟如实故;大般涅槃义,灭一切苦而修菩萨诸行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智无上义。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谓:真实法,如说修行故;离取法,能取、所取悉离故;无诤法,无有一切惑诤故;寂灭法,灭除一切热恼故;离欲法,一切贪欲皆断故;无分别法,攀缘分别永息故;无生法,犹如虚空不动故;无为法,离生、住、灭诸相故;本性法,自性无染清净故;舍一切乌波提涅槃法,能生一切菩萨行,修习不断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福德助道具。何等为十?所谓:劝众生起菩提心,是菩萨福德助道具;不断三宝种故。随顺十种回向,是菩萨福德助道具;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故。智慧诱诲,是菩萨福德助道具;超过三界福德故。心无疲倦,是菩萨福德助道具;究竟度脱一切众生故。悉舍内外一切所有,是菩萨福德助道具;于一切物无所著故。为满足相好精进不退,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开门大施无所限故。上、中、下三品善根,悉以回向无上菩提,心无所轻,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善巧方便相应故。于邪定、下劣、不善众生,皆生大悲,不怀轻贱,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常起大人弘誓心故。恭敬供养一切如来,于一切菩萨起如来想,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守本志愿极坚牢故。菩萨摩诃萨于阿僧祇劫积集善根,自欲取证无上菩提如在掌中,然悉舍与一切众生,心无忧恼亦无悔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此是菩萨福德助道具;起大智慧证大法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具足如来无上广大福德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所谓:亲近多闻真善知识,恭敬供养,尊重礼拜,种种随顺,不违其教,是为一;一切正直无虚矫故。永离憍慢,常行谦敬,身、语、意业无有粗犷,柔和善顺,不伪不曲,是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故。念慧随觉未曾散乱,惭愧柔和,心安不动,常忆六念,常行六敬,常随顺住六坚固法,是为三;与十种智为方便故。乐法、乐义,以法为乐,常乐听闻无有厌足,舍离世论及世言说,专心听受出世间语,远离小乘,入大乘慧,是为四;一心忆念无散动故。六波罗蜜心专荷负,四种梵住行已成熟,随顺明法悉善修行,聪敏智人皆勤请问,远离恶趣,归向善道,心常爱乐,正念观察,调伏己情,守护他意,是为五;坚固修行真实行故。常乐出离,不著三有,恒觉自心,曾无恶念,三觉已绝,三业皆善,决定了知心之自性,是为六;能令自他心清净故。观察五蕴皆如幻事,界如毒蛇,处如空聚,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像、如空中画、如旋火轮、如虹霓色、如日月光,无相无形,非常非断,不来不去,亦无所住,如是观察,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是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菩萨摩诃萨闻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补伽罗、无心、无境、无贪嗔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著、无行,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悉归寂灭,闻已深信,不疑不谤,是为八;以能成就圆满解故。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行,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一切动念皆悉不生,无我、无人、无作、无行、无计我想、无计我业、无有疮疣、无有瘢痕,亦无于此所得之忍,身、语、意业无来无去,无有精进亦无勇猛,观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心皆平等而无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离,无所从来,无所至去,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为九;到分别相彼岸处故。菩萨摩诃萨见缘起法故见法清净,见法清净故见国土清净,见国土清净故见虚空清净,见虚空清净故见法界清净,见法界清净故见智慧清净,是为十;修行积集一切智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助道具。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一切法无障碍清净微妙智慧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足。何等为十?所谓:善分别诸法明足;不取著诸法明足;离颠倒见明足;智慧光照诸根明足;巧发起正精进明足;能深入真谛智明足;灭烦恼业成就尽智无生智明足;天眼智普观察明足;宿住念知前际清净明足;漏尽神通智断众生诸漏明足。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于一切佛法无上大光明。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求法。何等为十?所谓:直心求法,无有谄诳故;精进求法,远离懈慢故;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求法,不为名利恭敬故;为饶益自他一切众生求法,不但自利故;为入智慧求法,不乐文字故;为出生死求法,不贪世乐故;为度众生求法,发菩提心故;为断一切众生疑求法,令无犹豫故;为满足佛法求法,不乐余乘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不由他教一切佛法大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了法。何等为十?所谓:随顺世俗生长善根,是童蒙凡夫明了法;得无碍不坏信,觉法自性,是随信行人明了法;勤修习法,随顺法住,是随法行人明了法;远离八邪,向八正道,是第八人明了法;除灭众结,断生死漏,见真实谛,是须陀洹人明了法;观味是患,知无往来,是斯陀含人明了法;不乐三界,求尽有漏,于受生法乃至一念不生爱著,是阿那含人明了法;获六神通,得八解脱,九定、四辩悉皆成就,是阿罗汉人明了法;性乐观察一味缘起,心常寂静,知足少事,解因自得,悟不由他,成就种种神通智慧,是辟支佛人明了法;智慧广大,诸根明利,常乐度脱一切众生,勤修福智助道之法,如来所有十力、无畏、一切功德具足圆满,是菩萨人明了法。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明了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行法。何等为十?所谓:恭敬尊重诸善知识修行法;常为诸天之所觉悟修行法;于诸佛所常怀惭愧修行法;哀愍众生不舍生死修行法;事必究竟心无变动修行法;专念随逐发大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修行法;远离邪见勤求正道修行法;摧破众魔及烦恼业修行法;知诸众生根性胜劣而为说法令住佛地修行法;安住无边广大法界除灭烦恼令身清净修行法。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修行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著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恶心布施,嗔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于菩萨所起嗔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为十?所谓: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愿佛出生见;业报佛深信见;住持佛随顺见;涅槃佛深入见;法界佛普至见;心佛安住见;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本性佛明了见;随乐佛普受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佛业。何等为十?所谓:随时开导,是佛业;令正修行故。梦中令见,是佛业;觉昔善根故。为他演说所未闻经,是佛业;令生智断疑故。为悔缠所缠者说出离法,是佛业;令离疑心故。若有众生起悭吝心,乃至恶慧心、二乘心、损害心、疑惑心、散动心、憍慢心,为现如来众相庄严身,是佛业;生长过去善根故。于正法难遇时,广为说法,令其闻已,得陀罗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无量众生,是佛业;胜解清净故。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现虚空界等声,说不损恼他法以为对治,令其开悟,众魔闻已威光歇灭,是佛业;志乐殊胜,威德大故。其心无间,常自守护,不令证入二乘正位,若有众生根性未熟,终不为说解脱境界,是佛业;本愿所作故。生死结漏一切皆离,修菩萨行相续不断,以大悲心摄取众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脱,是佛业;不断修行菩萨行故。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虽知一切法无有造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虽于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乐瞻奉诸佛色身,虽知不由他悟入于法而种种方便求一切智,虽知诸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于法界本来不动而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转净法轮令众心喜,虽能示现诸佛神力而不厌舍菩萨之身,虽现入于大般涅槃而一切处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是佛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慢业。何等为十?所谓:于师、僧、父母、沙门、婆罗门、住于正道向正道者,尊重福田所而不恭敬,是慢业;或有法师获最胜法,乘于大乘,知出要道,得陀罗尼,演说契经广大之法无有休息,而于其所起高慢心,及于所说法不生恭敬,是慢业;于众会中闻说妙法,不肯叹美令人信受,是慢业;好起过慢,自高陵物,不见己失,不知自短,是慢业;好起过过慢,见有德人应赞不赞,见他赞叹不生欢喜,是慢业;见有法师为人说法,知是法、是律、是真实、是佛语,为嫌其人亦嫌其法,自起诽谤亦令他谤,是慢业;自求高座,自称法师,应受供给,不应执事,见有耆旧久修行人不起逢迎、不肯承事,是慢业;见有德人,颦蹙不喜,言辞粗犷,伺其过失,是慢业;见有聪慧知法之人,不肯亲近恭敬供养,不肯咨问:‘何等为善?何等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作何等业,于长夜中而得种种利益安乐?’愚痴顽很,我慢所吞,终不能见出要之道,是慢业;复有众生慢心所覆,诸佛出世不能亲近恭敬供养,新善不起,旧善消灭,不应说而说,不应诤而诤,未来必堕险难深坑,于百千劫尚不值佛,何况闻法!但以曾发菩提心故,终自醒悟,是慢业。是为十。

“若诸菩萨离此慢业,则得十种智业。何等为十?所谓:信解业报,不坏因果,是智业;不舍菩提心,常念诸佛,是智业;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其心尊重终无厌怠,是智业;乐法、乐义无有厌足,远离邪念,勤修正念,是智业;于一切众生离于我慢,于诸菩萨起如来想,爱重正法如惜己身,尊奉如来如护己命,于修行者生诸佛想,是智业;身、语、意业无诸不善,赞美贤圣,随顺菩提,是智业;不坏缘起,离诸邪见,破闇得明,照一切法,是智业;十种回向随顺修行,于诸波罗蜜起慈母想,于善巧方便起慈父想,以深净心入菩提舍,是智业;施、戒、多闻、止观、福慧,如是一切助道之法常勤积集无有厌倦,是智业;若有一业为佛所赞,能破众魔烦恼斗诤,能离一切障、盖、缠、缚,能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能随顺智慧摄取正法,能严净佛刹,能发起通明,皆勤修习无有懈退,是智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一切善巧方便无上大智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魔所摄持;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永断生死,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疑谤正法,魔所摄持。是为十。

“若诸菩萨能弃舍此魔所摄持,则得十种佛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初始能发菩提之心,佛所摄持;于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所摄持;觉诸魔事,悉能远离,佛所摄持;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佛所摄持;知生死苦而不厌恶,佛所摄持;观甚深法,得无量果,佛所摄持;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证取彼乘解脱,佛所摄持;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于有为、无为不生二想,佛所摄持;至无生处而现受生,佛所摄持;虽证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佛所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诸佛无上摄持力。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知一切行无常,法所摄持;知一切行苦,法所摄持;知一切行无我,法所摄持;知一切法寂灭涅槃,法所摄持;知诸法从缘起,无缘则不起,法所摄持;知不正思惟故起于无明,无明起故乃至老死起,不正思惟灭故无明灭,无明灭故乃至老死灭,法所摄持;知三解脱门出生声闻乘,证无诤法出生独觉乘,法所摄持;知六波罗蜜、四摄法出生大乘,法所摄持;知一切刹、一切法、一切众生、一切世是佛智境界,法所摄持;知断一切念,舍一切取,离前后际,随顺涅槃,法所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一切诸佛无上法所摄持。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有十种所作业。何等为十?所谓:为欲界诸天子说厌离法言:‘一切自在皆是无常,一切快乐悉当衰谢。’劝彼诸天发菩提心。是为第一所作业。为色界诸天说入出诸禅解脱三昧,若于其中而生爱著,因爱复起身见、邪见、无明等者,则为其说如实智慧;若于一切色、非色法起颠倒想,以为清净,为说不净皆是无常,劝其令发菩提之心。是为第二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入三昧,名:光明庄严,身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随众生心,以种种音而为说法;众生闻已,信心清净,命终生于兜率天中,劝其令发菩提之心。是为第三所作业。菩萨摩诃萨在兜率天,以无障碍眼普见十方兜率天中一切菩萨,彼诸菩萨皆亦见此;互相见已,论说妙法,谓:降神母胎、初生、出家、往诣道场、具大庄严;而复示现往昔已来所行之行,以彼行故成此大智;所有功德不离本处,而能示现如是等事。是为第四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十方一切兜率天宫诸菩萨众,皆悉来集,恭敬围绕;尔时,菩萨摩诃萨欲令彼诸菩萨皆满其愿生欢喜故,随彼菩萨所应住地、所行所断、所修所证,演说法门;彼诸菩萨闻说法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各还本土所住宫殿。是为第五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时,欲界主天魔波旬,为欲坏乱菩萨业故,眷属围绕诣菩萨所;尔时,菩萨为摧伏魔军故,住金刚道所摄般若波罗蜜方便善巧智慧门,以柔软、粗犷二种语而为说法,令魔波旬不得其便;魔见菩萨自在威力,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第六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知欲界诸天子不乐闻法;尔时,菩萨出大音声,遍告之言:‘今日菩萨当于宫中现希有事,若欲见者宜速往诣。’时,诸天子闻是语已,无量百千亿那由他皆来集会;尔时,菩萨见诸天众皆来集已,为现宫中诸希有事;彼诸天子曾未见闻,既得见已,皆大欢喜,其心醉没;又于乐中出声告言:‘诸仁者!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一切诸行皆悉是苦,一切诸法皆悉无我,涅槃寂灭。’又复告言:‘汝等皆应修菩萨行,皆当圆满一切智智。’彼诸天子闻此法音,忧叹咨嗟而生厌离,靡不皆发菩提之心。是为第七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宫,不舍本处,悉能往诣十方无量一切佛所,见诸如来亲近礼拜恭敬听法;尔时,诸佛欲令菩萨获得最上灌顶法故,为说菩萨地,名:一切神通,以一念相应慧,具足一切最胜功德,入一切智智位。是为第八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宫,为欲供养诸如来故,以大神力兴起种种诸供养具,名:殊胜可乐,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供养诸佛;彼世界中无量众生见此供养,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第九所作业。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出无量无边如幻如影法门,周遍十方一切世界,示现种种色、种种相、种种形体、种种威仪、种种事业、种种方便、种种譬谕、种种言说,随众生心皆令欢喜。是为第十所作业。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兜率天十种所作业。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于后下生人间。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将下生时,现十种事。何等为十?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下生之时,从于足下放大光明,名:安乐庄严,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趣诸难众生;触斯光者,莫不皆得离苦安乐;得安乐已,悉知将有奇特大人出兴于世。是为第一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下生之时,从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曰:觉悟,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彼宿世一切同行诸菩萨身;彼诸菩萨蒙光照已,咸知菩萨将欲下生,各各出兴无量供具,诣菩萨所而为供养。是为第二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将下生时,于右掌中放大光明,名:清净境界,悉能严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若有已得无漏诸辟支佛觉斯光者,即舍寿命;若不觉者,光明力故,徙置他方;余世界中一切诸魔及诸外道、有见众生,皆亦徙置他方世界,唯除诸佛神力所持应化众生。是为第三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将下生时,从其两膝放大光明,名:清净庄严,普照一切诸天宫殿,下从护世,上至净居,靡不周遍;彼诸天等,咸知菩萨于兜率天将欲下生,俱怀恋慕,悲叹忧恼,各持种种华鬘、衣服、涂香、末香、幡盖、妓乐,诣菩萨所恭敬供养,随逐下生乃至涅槃。是为第四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在兜率天将下生时,于卍字金刚庄严心藏中放大光明,名:无能胜幢,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金刚力士;时,有百亿金刚力士皆悉来集,随逐侍卫,始于下生,乃至涅槃。是为第五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将下生时,从其身上一切毛孔放大光明,名:分别众生,普照一切大千世界,遍触一切诸菩萨身,复触一切诸天世人;诸菩萨等咸作是念:‘我应住此,供养如来,教化众生。’是为第六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将下生时,从大摩尼宝藏殿中放大光明,名:善住观察,照此菩萨当生之处所托王宫;其光照已,诸余菩萨皆共随逐下阎浮提,若于其家、若其聚落、若其城邑而现受生,为欲教化诸众生故。是为第七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临下生时,从天宫殿及大楼阁诸庄严中放大光明,名:一切宫殿清净庄严,照所生母腹;光明照已,令菩萨母安隐快乐,具足成就一切功德,其母腹中自然而有广大楼阁大摩尼宝而为庄严,为欲安处菩萨身故。是为第八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临下生时,从两足下放大光明,名为:善住;若诸天子及诸梵天其命将终,蒙光照触皆得住寿,供养菩萨从初下生乃至涅槃。是为第九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临下生时,从随好中放大光明,名曰:眼庄严,示现菩萨种种诸业;时,诸人、天或见菩萨住兜率天,或见入胎,或见初生,或见出家,或见成道,或见降魔,或见转法轮,或见入涅槃。是为第十所示现事。佛子!菩萨摩诃萨于身、于座、于宫殿、于楼阁中,放如是等百万阿僧祇光明,悉现种种诸菩萨业;现是业已,具足一切功德法故,从兜率天下生人间。

同类推荐
  • 和菩萨戒文

    和菩萨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立世阿毗昙论

    立世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宫漫载

    故宫漫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New McGuffey First Reader

    The New McGuffey First Rea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儒言

    儒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正义之声

    正义之声

    啊呀,那天晚上,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你要知道,每到夏天,我们都会多次驾车回到印第安纳这个地方。天上闪烁着无数颗星星,气候也非常暖和,让你可以放下顶篷通宵达旦地在外面尽情巡弋。然而,午夜刚过,我便把自己的黑色Deuce—nosed29型跑车停到了劳特22号小餐馆那空旷的停车场,伴随着一阵惊人的声浪,只见车轮下碎石飞溅。那感觉简直美妙极了。
  • 指腹为婚

    指腹为婚

    从小家里为我指腹为婚,二十二年后,没想到女人竟然是……我从一个农村走出的乡下单身小子,慢慢的学会在大城市立足,最后真正和未婚妻生活在一起……
  •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采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予你满目星光

    予你满目星光

    乔雅最近迷上了王者,心心念念想着上王者,无意间匹配到了一位帮弟弟上段的大佬,带着她一路从青铜上到铂金一,正打算按拜师的时候,大佬发来了申请成为恋人······乔雅:???沈居亦:哦,我想过了,你辅助这么垃圾,还是我带着你比较好,我这个人比较重感情,一带就一辈子吧。乔雅:······这是一不小心多了个男朋友?在面基之前,乔雅已经做好了男朋友是肥宅的准备,面基之后。乔雅:······雾草,这不是娜娜口中的沈魔王吗?自己的男朋友竟然是沈魔王!沈居亦:初次见面,我是你的男朋友沈居亦,也是你未来的老公,你孩子的爸爸。工作时,沈居亦说:这几天训练,找不了你,好好照顾自己,我的小可爱女朋友。约会时,沈居亦说:这么烂俗狗血的电影,不明白有什么好看的,不过你要看我就陪着你,谁叫你是我的小可爱女朋友呢?乔雅每次都默默脸红。哦,他这无处安放,该死的魅力!
  • 斗战胜佛

    斗战胜佛

    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石头有些冰凉,他才意识到正坐在一块石头上。拍拍屁股下的石头,就想起过往。从石头中来,是否要到石头中去呢。天宫里的石头看上去总是亦真亦幻。他坐在一块石头上,看久了云淡风轻,这一点也不像他。他是个猴,或者至少像个猴吧。他决定像个猴,就猴模作样起来。端着两臂,手自然向下弯曲,脑袋向胸腔里缩。小腿一用力,身子轻轻一跃,跳将上来。他跳到更高的一块石头上,反手搭凉篷极目远眺。小手弯弯像个月牙,放在额头上,用来挡强烈的阳光。眼前一片迷蒙,什么也没看到。连南天门也看不见,他开始一如既往地沮丧。
  • 妖孽不孝

    妖孽不孝

    这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牵扯了两代恩怨的故事。这是一只妖界稀有的狐狸物种雪狸带着主人的儿子——呃,人?鬼?(自己的主人是人,可主人的男人是鬼,这小主人也不知是啥品种)寻找小主人的父亲,演绎了一场雪狸与小主人的寻亲记。掩藏身份扮作凡人,混入主人曾经的学校,渐渐往事揭晓…好不容易狐狸心萌动,却TMD是一场孽缘,上演了一场阴谋与爱情的戏码…作为长辈,一直抚养小主人,只是不知何时,这小主人长大成人,成了一个美妖孽,而渐渐她是越来越不懂这只妖孽的心思…当一切尘埃落定,蓦然回首发现,这竟也是自己的一场劫数…究竟发生何事,文中会细细讲述,敬请期待。再次强调,这真的只是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当然不止是人,妖物也是,鬼也是,呃,总之所有啦)纯属虚构…
  •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又名《达摩传灯传》,神魔小说中佛教小说之一,根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编写而成,描述达摩一生成佛传道的故事。
  • 逃妻稍息立正

    逃妻稍息立正

    这边,他们抵死纠缠,职业上对抗,床底之事也要一争高低。【精彩片段一】:卸去一身的疲惫,月夕夕看着坐在沙发上的男人正在翻看着刚送来的剧本。“(震惊)你怎么会在这里?”某男人放下剧本在某一页画上几个圈:“这是我家。”“可是…”月夕夕话到嘴边就被某男人拉到身边坐下。“老婆,我现在发现PIA戏很有意思,不如这段我帮你。”月夕夕正纳闷男人今天怎么这么好心就看见剧本上红圈圈的内容当然发飙:“楚曦夜你这个流氓大色狼…”某男人看了一眼剧本,老婆真专业,这么快就入戏了,只是名字叫错了、扔掉剧本一把将月夕夕压在沙发上面:“流氓大色狼是吗?那我就让你看看自己是怎么沉迷沦陷在男爱女爱中体验天堂的。”月夕夕果断晕倒,他妈的,还真是一个字没错…【精彩片段二】:网络上疯狂下载的视频,男猪脚竟然是自己,楚曦夜深呼吸,微笑着看着坐在电脑旁边敷着面膜装无辜状的女人。“不要跟我说和你没关系?”某女人回头眨巴眨巴大眼睛,很傻很天真:“老公,你要知道人家刚学会用电脑,难免点错几个键,谁让你变态录下这么JQ的画面呢。”楚曦夜额头青筋乍现:“老公,老公是吗?那看来我们之间应该落实一下这视频的画面了…”一个熊抱某女人被楚曦夜扔在了床上,捂住胸口:“你干什么,强迫女人罪加一等的。”楚曦夜一边脱掉衬衫一边看着她:“视频里面你叫的那么大声那么舒服,我不让你嗓子哑掉的话别人不会当真的。”“你…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