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法方便处相品第一者。上来第一依法起学判为初持。自下明其修义差别判为次持。故云次法。法为行本名方便处。亦可此是因分行修简异果分名方便处。十法之中前十八品广释持义。今此解相故云相品。此次持中品别有四。此品建首故云第一。文中五相入菩萨数。总举以叹。次列五名。初一是起化心。第二爱语正授以法。第三勇猛是常化心。后二能以财法饶益。下广辨释。释中一一五门分别。此五各五。牒以举数。性等列名。言自性者明前五种行体性也。言境界者明前五行所依之法。果者明前五行所成之德。言次第者明前五行因起次第。言摄受者以前五行对上六度共相收摄。下广释之。先明自性哀性。有二牒以举数。至心具足列其二名。下释可知。爱语自性牒第二门。先语安慰如前说者。前四摄品中一切爱语有其二种。一随世间语。所谓慰问咒愿赞叹。二正说法语。谓说一切德相应法。今指彼也。四摄品中明此造缘修起之相。故名一切。今此取为爱语行体故云自性。勇性可知。惠施性中。胜妙施者财物胜也。无烦恼者离谄慢等烦恼心也。说义自性相显可知。次明境界。哀境有五牒以举数。次列五名。下广辨释。释初门中。乃至一切苦受续者。谓人天中苦受相续。举初地狱越于鬼畜故言乃至。是名下结。第二门中。虽不受苦简别初门。而多作恶所谓十二恶律仪者。正辨其相。十二律仪如杂心说。所谓屠羊养猪养鸡捕鱼捕鸟猎师作贼魁会守狱咒龙屠犬及与伺猎。是为十二。涅槃经中宣说十六。牛羊猪鸡为利故养肥已转卖。即以为四。于此四种买已屠杀复以为四。通前为八。捕鱼捕鸟猎师劫贼。通前十二。魁会两舌狱卒咒龙通前十六。此等皆是无作之恶相续常生故曰律仪。是名下结。第三门中虽不受苦造诸恶行简别前二。而著五欲歌舞戏等正辨其相。第四门中虽不受苦造诸恶行乐著五欲简异前三。邪见求脱正辨其相。是名下结。第五门中依法出家辨定其人。不受诸苦乃至邪趣简异前四。而具已下正辨其相。而具烦恼是外凡夫。或不具者内凡已上。谓正方便真实凡夫者是内凡夫。能与出世为方便故名正方便以对外凡虚妄凡故名内凡夫以为真实。及诸学人谓须陀等。是名下结。于此境下总以结之。爱语境中。有五举数。次列其名。言正语者不妄语也。正喜语者不恶口也。正饶益者不两舌也。正如法者不绮语也。方便说者。以前四种与生说法。如前说者。前四摄品自性语中以其可喜真实如法饶益语与众生语。今指彼也。然上直明语之自体故说此等以为自性。今此为起爱语行心故说此等以为境界。于此下结。勇境有五牒以举数。如前菩提分品说有五。一种种苦能速除灭。二恶行众生为之受苦。三伏异论。四随顺说法。五演说妙法能令众生受菩萨戒。故今指彼以显此也。于此下结。施境有五牒以举数。下别显之。不分别者于田平等。言欢喜者施心无悔。所言顿者于财无阴。下有两句施行清净。不染污者离谄慢等。言无依者不求名利果报等也。如施品说指前显此。于此下结。说境有五牒以举数。下别显之。五中前三是法无碍。第一善知修多罗藏。如来所说修多罗者正举教体。深空相应明合真谛。缘起随顺明快世谛。二知毗尼。三知毗昙。第四门中。于深法义想分别者是义无碍。第五是辞乐说无碍。于一切法种种言辞是辞无碍。种种分别乐说无碍。于此下结。次明果报。哀愍果中文别有三。初至不厌明习哀愍。菩萨哀愍于生习慈始心怜愍。言利益者依前慈心欲与利乐。言亲厚者与乐心深。方便不厌常益不息。二多住下明行成就能益自他。多住无罪现乐法者是其自益。摄取众生是其益他。三如世尊下明由行成能摄报果。身常不被刀杖害者。以慈他故物不害己。此应广者。如经中说修慈福利有十一种。卧安觉安。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衰。眠无恶梦。死生梵天。在所得利广说如是。是名下结。爱语果中文亦有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风尘王妃:何处繁华笙歌落
苏浅月原是御史府千金,因父亲被人诬陷而落难,成为烟花巷落红坊卖艺不卖身的头牌舞姬,因惊鸿舞跳得好,被称为“凌波仙子”,与救过自己的萧天逸互有好感,但并未表明心意。荣王府二公子容煕倾心于苏浅月,与哥哥容瑾商量对策,想迎娶苏浅月,不料后来容瑾却对苏浅月一见钟情,以权势逼迫容煕退让,费尽周折迎娶了苏浅月。苏浅月入府后,容瑾处处体贴宠爱,苏浅月渐渐爱上了容瑾,却因府中争斗受尽委屈,屡次被陷害,还失去了孩子,性情大变。容瑾因为诸多顾忌不肯为孩子报仇,又因容熙对苏浅月的念念不忘而驱逐苏浅月出王府。苏浅月只觉得生无可恋,漫天飞雪,身着大红舞衣跳舞辞别以往岁月,翩然离去,后来容瑾知道自己错了,辞去官职,遍寻苏浅月……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羊羊开了一个小诊所,诊所虽小,名气却很大。在通过花羊羊给老牛、老熊、小狗、小河马、小兔子、鸡姐妹等看病的过程中,描写了关于动物的一些怪病和花羊羊为他人热情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