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这不可不防,但若他是真的想投降呢?交战以来,我六路兵马连传捷报,可能去援助颉利的诸部落大都被击败,颉利可用之兵不会超过五万,而且都是残兵败将,若颉利想东山再起,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吧?”房玄龄道:“臣以为,应让执失思力来长安,听听他怎么说。若他心中有鬼,应该能看出来。我大唐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若属国遣使来顺,而拒而不见的话,岂不失我大国之礼?况且以东突厥为首,大草原上诸族无不看他脸色,突厥归顺,其他各族敢不觉我大唐圣上心存宅厚,以各族百姓为子民,并无偏私之处!”
这段话说的李世民很爱听,他暗暗点头,问戴胄道:“戴爱卿对此有何看法?”戴胄答道:“臣平素钻研律法,蒙陛下厚爱,迁为民部尚书后着力使百姓安居乐业,实不通军务、兵法与藩属交往,但臣想,陛下兴兵伐突厥,是因为颉利总威胁我大唐,并违背渭桥之盟,与我大唐为敌,而非是想灭掉突厥全族,只要目的达到,突厥臣服,也就可以了。正所谓刑不过罪。陛下曾严令,堂上刑讯需慎重用之,杖不过三百,若该罪应得之刑尚不够三百,即使刑过不招也应释放。臣以为对突厥似乎也应如此办理。”李世民不禁笑道:“戴爱卿未免过于执着于律法了,希望你处理民部诸事不要也一一用律衡量才好。朕已知策。突厥军没有三个月休想恢复元气,而执失思力说颉利自请入朝作为人质,那有一个月应该足够了。若果如长孙爱卿所言,颉利乃是假降,他自不肯入朝,我们便可名正言顺的大举进剿,若他入朝,即使他国中部落恢复了元气,群龙无首又能有什么作为?传朕的旨意,命沿途州县严加照顾,执失思力尽快入朝。六路兵马就地休整待命,补充粮草。”
出了两仪殿,长孙无忌和两位大臣看见太子李承乾过来,连忙见礼,长孙无忌道:“今日为何未见殿下在两仪殿听政?”李承乾叹道:“你皇命我去探望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他已经病重的不能说话,只拉着我的手流泪,真是可怜。”房玄龄惊道:“我前几天去探望他时,他还能坐起进食,虽然身体极弱,头脑却依然很清醒,怎么几天没见就病重至此?”
太子道:“我还要向父皇复命,就不打扰诸臣公了。”待李承乾走远后,房玄龄道:“我与杜公是多年好友,要去探望一番,就先告辞了。”戴胄道:“我也与房丞相一同去吧。”
长孙无忌拱拱手,道:“我正巧有事,就不陪两位大人了,待事办完之后,晚间再去探望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