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2300000102

第102章

述曰。此成于前意成身名。如胜鬘经说。摩利迦此名鬘者。即末利夫人也。此夫人之女名摩利室罗即胜鬘也。彼说如似。以取为缘。即烦恼障。有漏业因。即正因业。由惑润故续后有者而生三界之有。此举分段因果以况变易。如是五住地中无明习地为缘。即所知障。无漏业因。即有分别业。有阿罗汉一。独觉二。已得自在菩萨三。以彼所知障。及无漏业为因故。生是三种意成身。佛性论云于三界外有三种人受于变易。人虽即此。然非界外。此之三种。皆转旧粗身。由大悲愿力得随意所成故。彼五住地中无明住地。是法执摄。彼经自云由无明住为依。恒沙烦恼因之而起。如下第十卷中自会。胜鬘经云世尊有如取缘。即是此中如取为缘。彼意说。有一如取为缘。有漏业因等义与此同。而文有异。翻者失也。旧言无明住地。今言习地。梵本无住。所言习者。由数习故。有此无明等五住地故。名无明习地。所言住是何义。旧云大力菩萨。今言已得自在菩萨。是第八地。于相及土二种之中。已得自在故。故第八地说断二愚中。有于相土自在愚也。彼言大力。亦是于相于土得大力故。无上依经云大地菩萨。旧云意生身。此言意成身。彼义随意而生。今意随意而成。但转易故。非新生故。不可言生。此即二乘无学回心向大者。及直往菩萨八地以去方受变易生死。此非尽理。但随经文。佛地第二卷说。声闻乘或除七生。或除一生。或除上界处处一生。即前三果。虽诸烦恼所润分段得非择灭。而由愿力受变易生。三无数劫修菩提因。无有过失。非择灭者众缘不具。于此时中毕竟不生非永不生。资此身因展转增胜乃至成佛。第八十说。复次回向菩提声闻。或于学位即能弃舍。或无学位方能弃舍。乃至广说。故知前三果。亦得受变易生。验知此文非为应理。七地以前决定性者。有受此性故。今此中说二乘无学.八地以去受变易生。决定故说。其前三果及七地前。不决定受变易生死。故不说之。此三种定故说之也。西方有解如前卷末已略解讫。以有菩萨初地。即能伏诸烦恼故初地得。如灭定说。或有乃至八地方得。谓有唯受分段非变易。谓诸凡夫。四果定性。或唯受变易非分段。谓二乘无学不定性者。八地以上菩萨。或亦受分段。亦受变易。谓前三果不定性。七地已前。此句由自在故。烦恼未尽故。若依烦恼障有漏业。感生死名分段即粗易知。若由无漏所知障助。所感生死即名变易。细难知故。故七地已前。代诸有情受三涂苦。乃是实身。易可知故。八地以去乃至化身。如佛救生化作身故。大智度论云八地舍虫身者。舍分段也。若作此释。此中据定。非无宜往七地已前。前三果。亦得受义故。如对法第十三抄会。彼有异解。初地等既得者。必更无决定分段业。如阿罗汉故。十卷楞伽第四云。大慧说寂静法。得证清净无我之相入远行地。入远行地已得无量三昧自在如意生身故。即知七地已得此生死。然未一向故此中不说。然胜鬘经与此说同。二乘无学。自在菩萨名意成身。十卷楞伽第五云。大惠有三种意生身。一者得三昧乐三摩跋提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中。二者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谓菩萨摩诃萨于八地中。三者种类俱生无作行意生身。谓自内证一切法如实乐相.法相乐故。即七地前皆得变易也。此文不及四卷经者。今会之者。初.二.三.四.五地。皆应名得三昧乐等意生身。但以初.二地中。未得定自在故。略而不说。得定自在。于此生死有胜能故。故彼经云。自心寂静行种种行。大海心波转识之相三摩跋提乐名意识生。以见自心境界故。如实知有无相故。名初意生身相。三.四.五地中于定自在皆平等故。第六.七地。亦得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六地无相观多。七地虽得此无相观。然未能无加行。故不如第八地。今从胜处论但言第八地是第二意生身。故彼经言。谓观察觉了。得诸法无相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无量三摩跋提乐门.无量相力自在神通。乃至是名第二意生身。种类俱生无作行意生身。谓第九.十地。唯行无相。亦无功用。于事及理皆唯内证。故彼经云。谓自内证一切诸法如实乐相法相乐故。此中三名。虽诸地已得。然据增胜地语。非于余地分不得此。然胜鬘及此中。约通三乘决定受变易生死者语。楞伽约直往菩萨通定不定受变易生死增胜位语。又解直往者八地方得。此说迂会者。虽地前已得。且说胜者故。彼二种三种意生身。名位有异。亦不相违。

论。亦名变化身至故不违理。

述曰。此释第三名。此变易生死。亦名变化身。无漏定力转。令异于本分段身。清净微妙广大光洁如变化故。从喻为名。然初二名义用彰名。此即从喻 如有论说。引教成名。此显扬论第十六说 声闻无学等。乃至非业报身。皆彼论文之问答也。亦不违理。故知从喻即变易生也。

此即第二释名兼辨得人讫。自下第三解诸妨难。有四问答。或分为三。

论。若所知障至无余涅槃。

述曰。此外人问。如有学凡夫。由烦恼障。助有漏业。能感生死。便不永入无余涅槃。一切二乘有所知障。既能动无漏业。能感生死。即汝所言定性二乘。应不永入无余灭界。有所知障及无漏业能感生故。此即小乘诸部共为此难。彼部此障不助感生故。

论。如诸异生拘烦恼故。

述曰。此论主答。若作此解有四问答。若作后二解。但有三文。今以法喻却解前难。谓如诸异生烦恼所拘碍故。驰流生死不趣涅槃。彼趣寂者心乐趣灭。为此心拘驰流无相。不趣无上正等菩提。如诸异生拘烦恼故。虽有所知障不能成佛。如诸异生虽有无漏种不趣涅槃。第八十说。由种姓别故不能趣。如无种姓人拘烦恼故驰流。生死 又若所知障助无漏业。至此异生拘烦恼文。有义总是难外伏计。谓有伏计。以无漏业正感生死。为生死因如善恶业。今此难彼。若由无漏正感生死所知障助。二乘定性应不永入无余涅槃。恒起无漏为生死因。有所知障恒为缘助。拘二乘故不得趣寂。如诸异生善恶业因烦恼力。助拘烦恼故不得涅槃。返显既知有趣寂者。虽有无漏及所知障。不皆回心。故知无漏非为生死正感因也 又解此文乃至如何道谛实能感苦。总是难文。有二难意。若所知障助无漏业能感生死。二乘定性应不永入无余涅槃。以所知障招于生死。拘彼二乘不令趣寂。如诸异生拘诸烦恼不得涅槃。第一问也。故下答云。彼所知障无能发业润生之用。但为缘助感于生死。有种姓者起无漏定愿所知障助有变易生。非正发业润生能感。故有定性入涅槃者。虽有所知障。不能发业等故。如何道谛实能感苦。第二问也。下文先答此第二问。后答第一问。然虽三解此一段文。初解同瑜伽.佛地俱有此问。其第二解设难伏计亦有此理。第三解下准有答。文势不违。亦无过失。

论。如何道谛实能感苦。

述曰。此第二外人问。前言无漏为正因感故为此问。

论。谁言实感。

述曰。此论主答。不实感苦。

论。不尔如何。

述曰。此文外问。若非实感。感义如何。

论。无漏定愿至非独能感。

述曰。由第四禅无漏胜定。资有漏业令所得果相续新生。长时不绝展转增胜。实有漏业感。但由无漏资力胜故。假得感名。非无漏业实能感苦者。此无漏业如是感时。由所知障为缘。助此无漏之力。非无漏业独能感果。

明所知障不同烦恼。故次论言。

论。然所知障至润生用故。

述曰。若准前第三解。此答第一问。所知障不发业等故。二乘入涅槃。解脱者谓二涅槃。解除缚义。故名解脱。烦恼名缚。能障涅槃。所知障非缚。不障涅槃。涅槃解脱故。既不障解脱。体非缚法。无如无明等。能发有漏业。及如贪等。润生用故。此所知障。若能发业润生。缚有情故。可别障解脱。此既不尔。故不障解脱。

论。何用资感生死苦为。

述曰。此第三外人问。佛地论说。二乘无学尽此一身必入永灭。与佛无异。何故引彼趣大菩提长时受苦。彼答变易位中无斯苦受。斯有何过。又问行苦有故是为大过。彼文难意大与此同。

论。自证菩提利乐他故。

述曰。即二利故。更须资生。

论。谓不定姓至无上菩提。

述曰。不定二乘及八地已去菩萨。其二乘者已永断烦恼障。其菩萨者已永伏烦恼障。故无容复受当分段身。虽诸菩萨愿力受生。伏烦恼种。分段之果定不能生。二乘生死非由悲愿。若有惑种生死后续。故断种时生死永尽。菩萨生死但由悲愿。必假现惑助愿方生。故伏现时永断生死。菩萨虽藉烦恼生死受生。不同凡夫.二乘说现及种润生。由起烦恼利益有情。业势便能感生死果。烦恼若伏业势便尽。故须法执助智受生。故已断伏。无容复受当分段果。既有二利之益。观知分段报终。恐废长时修菩萨行。遂入无漏胜定。胜愿之力如阿罗汉延寿之法资现身之因。即资过去感今身业。令业长时与果不绝。即非择者复更生义。此或先愿后方入定。或先入定后方发愿。二理无违但由发愿入无漏定。冥资故业令身转变。不同小乘熏禅等法。无漏有漏更互而起。过去之业不可更起故。如是数数定愿资助。乃至证得无上菩提经三大劫 言胜定者。旧云边际第四静虑。今虽无文定何静虑之边际定。四定俱得。预流果等皆得此定。理不违故。然多第四。以殊胜故。又佛地云。虽经行苦。今得如来三身功德大喜大乐等。乃至广说。

论。彼复何须所知障助。

述曰。此外人问。既由无漏资现身先业令果长时。彼复何须所知障助方感此果。

论。既未圆证至猛利悲愿。

述曰。既未成佛圆证无相大悲一味平等之解。若不执菩提可求。有情可度。为实有者。无有因由可能发起猛利大悲及猛利愿。以所知障。可求可度执为先故。方能发起无漏业故。说业为因。以是胜故。无明为缘以疏远故。非如烦恼资有漏业。但缘义同少分相似。

论。又所知障至留身久住。

述曰。第二又解。此所知障障大菩提正障智故。为永断除此所知障留身久住。说之为缘为所断缘故。

论。又所知障至有大助力。

述曰。第三又解。此所知障。能为一切有漏之依。以体宽遍。由有此障。诸俱行法不成无漏。故此所依之障若无。彼能依有漏决定非有。今既留身住由有所知障。为于身住有大助力说为缘也。此中三释并通三乘。然八地已去。复更愿资即无初义无漏相续不起执故但后二义。

以上第三问答分别。以下第四辨二死别。问且如决定姓阿罗汉等。留诸寿行舍衣钵等入边际定。以修福力资现命业亦得延寿。变易生死有何别耶。

论。若所留身至非彼境故。

述曰。正解此二生死别体。变易生死。第八十说非天眼境。此中说非二乘等境。彼文意说。设定性声闻。及不定性未回心者。虽有天眼亦不能见。身极微细非其境故。故此论言二乘.异生所不能见。然回心已去设预流等亦能见之非天眼。二乘并悉能见得殊妙身。眼亦胜故。然不许下得见上身。非其境故。上得见下 又解以同类故下得见上。

小乘福资入定。通有无漏。今者大乘舍福资身。定唯有漏。此文为证。粗妙既殊。见者亦别。

论。由此应知至是增上果。

述曰。自下第五总结会违。变易生死性是有漏。望感现业。五果之中异熟果摄。通五蕴性。此果望于无漏业。是增上果。疏缘与力故。

论。有圣教中至随助因说。

述曰。此会相违。说为无漏出三界者。随此无漏助业因说。而体实非。是故经言界外生死.有漏生死.无漏生死等也。即十地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十地菩萨当生其中。更勘胜鬘.楞伽二经此等文也。瑜伽第八十.佛地第二说。为住有余界。无余界尔耶。答唯有余界。无余依中离诸事业故 问若唯有余界。云何一生便得成佛。彼阿罗汉果尚当无一生等 答由增寿行方能成佛。故世尊说善修神足能住一劫等。此是发趣极成迟钝。不如初修菩萨。乃至广说。无上依经有四生死。一方便二因缘.三有有.四无有如别抄会。

论。颂中所言至义如前说。

述曰。以上第二解二死讫。自下第三释本颂文有二。初正解。后逐难释。此正解也。颂言诸业习气。即有漏.无漏二业。业非一故。有身等三故名诸业。二取习气。即二障种子。俱执著故皆说名取 俱等余文者。等前异熟尽等文。

问变易生死非如分段别死别生。如何可言前异熟既尽等。

论。变易生死至余复生义。

述曰。下逐难解。初解变易难。后释颂中不说现行等所以。此则初也。虽无如分段别尽别生。而以定愿数资助故。改去前恶者。转生后胜者。亦有前尽后更生义。此即所资业力未尽。为令增胜故改转也。或有定力。非极长时增胜。但得二十劫等。为令更增。亦有前尽后生之义。

自下第二解颂不说现行所以。

论。虽亦由现至故偏说之。

述曰。虽实亦由诸法现行生死相续。而种子相续一切时有。非如现行多间断故。颂中偏说种子。云由业习气等。

论。或为显尔至故不说现。

述曰。第二解。为显真异熟因业种子是。果即本识。皆不离本识故。不说现行。其诸种子即种子识。现行不然。各别体故。

论。现异熟因不即与果。

述曰。此诸现行善恶等法。虽亦是异熟因不即与果。熏于种子已。要于后时方与果故。但说种子。

问六识之中。亦有异熟果。何故颂不说前尽后生。六识现行亦不离识。是异熟果故。

论。转识间断非异熟故。

述曰。以非是真异熟。不说六现行。颂意偏说第八识也。正是生死相续法故。

上来解颂依染法相续讫。颂言异熟故非无漏。自下第二因解有漏法。例无漏法。

论。前中后际至应知亦然。

述曰。此略例也。

论。谓无始来至相续无穷。

述曰。由法尔种新所熏发。由本愿力。即佛世尊利他无尽。清净种识皆通现种。皆唯第八能持种故。

自下第三总结上文。

论。由此应知唯有内识。

述曰。由此上来所说染净道理。应知诸法相续唯有内识也。

同类推荐
  •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笥集

    玉笥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andlord At Lions Head

    The Landlord At Lions He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公笔录

    杨公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绝世冷后

    绝世冷后

    硝烟弥漫,战火四起,唯她独活在世,是上天的怜悯,还是刻意的安排?重生,她拥有一张绝世容颜,入宫为婢,凤冠霞披之中藏着得到猎物般的得意之笑,后宫佳丽,花开不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朝颂

    一朝颂

    多年以后我问他:“你到底是不是对我一见钟情?”当时春风湿意,桃花醉人,他半阖着眼睛,嗯了一声。虽然我与此人也算是经历了生死伤病,然而亲耳听到他承认仍是惹了一身鸡皮疙瘩。片刻后,我喜滋滋道:“你那时看中我什么?”“天真无忧吧。”他倏然睁眼,灿若星河,将我上下一打量,“你那时才七岁,能有什么?”一句话文案:我追你,没有城府。
  • 农门有狂妻:公子,别矜持

    农门有狂妻:公子,别矜持

    贫穷的王家村来了位失忆丑陋小丫头;村民;这个小丫头瘦巴巴又一脸病态,丑点没关系,可又丑又病态,哪能做农活?谁家娶媳妇也不会挑这样的!镇上出现一才惊四座小少年,名曰‘贾有才’-假有才!可人家真有才!对对子,猜谜语,拿奖励,不在话下!短短半年,王家村出现一个‘夏’家,成长之势一瞬千里,多方侧目!一个赌局,震惊几国!只是,小镇小村,极品同样有,一忍,二让,三算利息!入京城,权贵公子,小姐讥讽;土包子。女主;哎呀,来京城才知道,包子馒头居然那么大!贵家千金们;据说夏姑娘才情卓绝,大家作诗交流一番?女主;行啊!‘人是铁,饭是刚,一日不吃饿得慌!’时局变化,人情冷暖,是敌是友,是可并肩作战还是背后一箭?
  • 百剑塔之亦正亦邪

    百剑塔之亦正亦邪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侠客。对于侠客的象征之一,莫过于他腰部悬挂的佩剑。
  • 还缘

    还缘

    米乃和丈夫尔不都吵了一架,这一架吵得不算凶,但特别异常。主要是尔不都大声叱责米乃,让米乃滚,永远再别进这个家。本身夫妻的吵架就像刮风下雨般的正常,一般都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况且米乃和尔不都还处在新婚燕尔的蜜月期。但尔不都的话却像晴空的霹雳,震得米乃魂飞魄散。尔不都说出这话后也顿时像尊雕塑般凝固在那里。米乃自小就在阿訇世家长大,学没上几年,就在家跟着父母学经。当她出落成一个多情美丽的少女时,前来说媒的人络绎不绝。米乃一心想跟一位对宗教虔诚的小伙子过日子。
  • 被翅膀划伤的天空

    被翅膀划伤的天空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意回忆刚到上海的那些日子,因为那些日子里我是落魄的。可是我的眼前时不时地还会出现那些花花绿绿的公交车,我仍能听到它们用车轮在发烫的柏油路上轧出的深重的抱怨和它们用喇叭声传送出的或长或短的叹息。我还能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我那条发亮的牛仔裤,它上面沾满了奔波中疲惫的灰尘。天黑的时候我往旅店赶,那个旅店在杨浦一个隐秘的角落里。通往旅店的小路两旁总会站着一群抹着艳妆的女孩,她们总在傍晚的时候出现,从她们身边经过要接受她们或鄙夷或漠然或带着少许同情的目光,她们身上各种声调的香水味和汗味在空中肆无忌惮地奏响着,发出一种让人头痛的声响。
  • 情商也能培养

    情商也能培养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虽然我们无法预定智商,却可以提高情商,一个杰出的人未必有着高智商,却一定有着高情商。提高情商其实有着简而易行的方法,你需要的就是坚持。
  • 被发现是穿越者

    被发现是穿越者

    作为刚刚步入异世界新手,就直接面对异世界最强战力。我很谎,简直慌的压匹。但是,必须得忍住,腿不能抖,眼不能眯,裤子不能尿!神使:听说,你想侵略这里?我:啊哈哈,怎么可能?您听那个智障说的。神使:眼前这个。我:那肯定就与我无关了,我是脑残。神使:……别狡辩了,我说的就是你。我:怎么可能,我明明在您眼皮子底下好吧?神使:……好啊!你厉害,你给我过来,我要给你往脑袋上加个buff!我:你厉害?他在那里?他不在这啊?神使:……你等着,老子绝不会放过你。我:你等着?他也不在这啊?神使:滚出去!老子不想看见你!注:这不是正文
  • 有一条河名为忘川河

    有一条河名为忘川河

    每一次的相遇,为何都是一把枷锁,我们永远不能在一起,永远都要相望。三生三世的情缘你为我付出了一切,却眼睁睁的把我每一次送入别人的手里,让我走进别人的心里。浮浮面纱,滑过时光空际,塞上绿洲,若与君逢,阳春三月,必然花开锦簇。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在灯火阑珊处……
  • 笑剑情天续前缘

    笑剑情天续前缘

    从南粤仙峰云鹤山庄林三和口中,说出中原一代奇侠百姓恩人的传奇故事来。从而引出东方世家遗孤的复仇之行来,却没想到天意弄人,易天而处,扑朔迷离的商场风云,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没想到这一切,竟只是一个现代人的一段神奇梦境、一段异想天开的未来幻想。过去、现在、未来……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好像是各自独立……时空在交叉,故事与现实不过是两字之差。确有其事的赌海恶浪,钱权、理性、亲情在现实中交战……血案疑云,版权风波,爱情在颠沛中成熟,蓦然回首,才发觉这样的精彩远不如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