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9800000057

第57章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疏:前章明為道日損,示修學忘遺之門。此章明聖人無心,表虛懷應物之用。初六句標聖人無心而應物,次兩句示聖人混迹而用心,後兩句結百姓歸善之由,明聖人均養之德爾。○義曰:理國者在於無事,應化亦在於虛心。虛心則應物不常,無事則臨人可久。所以善不善等以善應,善化攸同,信不信皆以信之,信誠無間。所謂融心混化,萬國所歸安而撫之,俱為赤子。此聖人之大旨也。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注:聖人之心,物感則應。應在於感,故無常心。心雖無常,惟在化善,是常以化百姓心為心矣。

疏:聖人虛心,物感斯應,應必玄感。感既不一,故應無常心。心雖無常,義存慈救。以百姓有不信不善之心,故混同用心而以化導。故云無常心。

義曰:廣無不覆,微無不通,大道也。化無不周,感無不應,聖人也。聖人化既周普,心亦無常。從善者固以感通,不善者亦令開悟。惟德是輔,人無棄人,周布慈心,不遺毫末,而聖人無心,未始有滯也。

善者吾善之。

疏:此應感之義也。吾者,聖人也。善者迴向正道之心,聖人獎之進修,以果其行,使至夫忘善之大善也。

義曰:夫善者,因心所起,對惡得名。善因惡而彰,善勝則惡滅。人既善矣,聖人因而善之,所以誘其進也。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疏:不善者,謂習染增迷,信邪背道,聖人亦以善道而引汲之。德善者,令化聖德而為善也。

義曰:人不知善之可修,惡之可改,積習為惡,迷而不迴。聖人愍其執愚,亦以善道開化。化惡為善,賴于聖功。人無棄人,於是乎在。信邪者,謂世人不知正道,迷溺於邪,亦猶聵者不預金石之音,瞽者不悅玄黃之色。邪既增迷,故背於正道矣。聖人亦以善教教之,使分別邪正,而歸於善也。

信者吾信之。

疏:信謂聞道勤行,心無疑執,聖人應之以至誠,贊成其善,以至於深信也。

義曰:信者亦起於心,因疑以彰信。信因疑而立,信勝則疑忘。人既信焉,聖人因而信之,所以勸其志也。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欲善信者,吾因而善信之;不善信者,吾亦以善信教之。令百姓感吾德,而善信矣。

疏:不信謂強梁背教之人,聖人亦以平等正信而導化之,令化聖人之德,捨偽而歸信也。故云德信。

義曰:人之滯俗,積習生疑,不知信之可行,疑之可捨,執疑守惑,不信正真。此弱喪之忘歸同,下士之大笑,聖人亦以正信之理漸開悟之。知信捨疑,賴于聖德。德信德善,其在玆乎。強梁背教者,謂執疑之人以疑為是,以信為非,亦猶夏蟲疑冰,井蛙陋海,以玆執見封彼邪心,聖人亦誘而教之,使分別信疑而歸於信。所以誘之歸善歸信者,聖人恐其因疑獲罪,滯惡罹殃。勸而勉之,蓋惜人憫物之至也。

聖人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其心。

注:聖人在理天下,化引百姓,常惵惵用心,令得善信。而聖人凝寂,德賬照圓明,渾同用心,皆為天下,故云為天下渾其心。

疏:此明聖人渾跡用心也。惵惵,憂勤也。聖人在宥天下,統御寰中,懼眾生不歸善信,故惵惵憂勤也。然聖人無心,復何憂喜?今所言惵惵者,皆為天下百姓未能信善,故聖人混同於物,而用其心。故云為天下渾其心,

義曰:聖人應天御時,順人臨極,黃屋左纛青,黈纊垂旒。雖身處九重,而心周萬國。察臣子邪正,知稼穡艱難,宥罪寬刑,輕傜薄賦。既悶悶而不撓,亦惵惵而垂憂,導惡化疑,令歸善信。而聖人澹寂常若無心,以其無事無心,物亦自寧自化矣。宥者,寬而簡正也。寬宥故道行焉。混者,內外混融,無分別之貌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

注:百姓化聖德為善,故傾注耳目,皆觀聽聖人也。

疏:百姓被聖德而歸善,仰淳化而觀風。故皆傾注耳目以觀聰,則於聖人。

義曰:聖德所覃,人皆率化,上行下傚,君唱臣隨。四海生靈,頃耳以聽其言,目以觀其事。是則是傚,以歸於道焉。聽者,側聞也。覲者,徧覽也。

聖人皆孩之。

注:聖人念彼蒼生,猶如慈母。凡視百姓,皆如嬰孩。

疏:百姓既傾注耳目觀聽聖人,聖人視之,如慈母之於赤子。故云皆孩之。又解云:百姓有分別之心,聖人化使從善,令如嬰孩,無所分別。

義曰:有道聖人,慈育萬有,萬有奉之如慈母,聖人視之如嬰孩。如此者則道德周行,上下交感,人和俗泰,不亦宜乎?理身者寶氣嗇神,氣全神王。形神交固,則命紀遐延,斯神仙可致也。聖人化使為善,誘以修真,先祛不善之心,書歸崇善之行。善行既著,乃忘為善之必,無知無為,不矜不伐,淳淳默默,內外混融,如彼嬰孩,無分別相,可謂合於道矣。

同类推荐
  • 清初海强图说

    清初海强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五事毗婆沙论

    五事毗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

    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一梦恒古武尊系统

    一梦恒古武尊系统

    落寞少年偶然获得神奇系统,得传神秘功法,及神古之期菩提老祖的一梦恒古秘术。从此以后与神雕侠侣闯荡江湖,与如来佛祖讲经论道。白天他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可是晚上他却是一个在个个时空穿梭的神奇男子。“什么你说我这是在做梦,我告诉你,我这就是在做梦,你不服还是咋地。”
  •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他是神秘的夜鹰,是狂狷冷酷的旷世美男子;她是乐乐郡主,是倾城绝色的摄魂小妖女。他要美人,也要江山,他的身世惊天动地;她要江山,也要美男,鱼与熊掌如何兼得?“说,你要掳获多少美男的心才罢休?”他恨得牙痒痒。她却发出摄魂夺魄的笑声,媚眼如丝:“你问人家,人家问谁呀?”(本书为王雅云作品“妻系列”第一部,推荐阅读第二部《冷傲邪君:爆萌小仙妻》,第三部《豪门暖婚:蜜爱小狐妻》情节环环相扣,亦可独立阅读,读者群:69653402)
  • 夫子撩妹日常

    夫子撩妹日常

    司马玥顶着脑残郡主的名声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连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顺利的闯了一遍。可身边这个撩妹高手是怎么回事?说好的高贵冷艳夫子呢?读书就读书你撩我为毛?!再撩我,再撩我,我就把你吃掉!
  •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的薄凉透了心伤

    谁的薄凉透了心伤

    她和他本该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对十三年,她成为他捧在手心疼着的人,却因此堕入爱上他的深渊。求而不得的哭痛的她欲哭无泪。一个生日的意外,让她痛失所爱,只能无奈远走他乡。他是意外介入她生命中的人,危险神秘而冷漠,她心底的痛好似只有他能抚平。她以为他们是爱情,却也不过是相互安慰的友情。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处境让她曾经彷徨迷茫。异国三年,她从天真小女子一路跌倒成长。爱恨交织中又该何去何从……她以为姐姐抢了自己所爱之人,却不想华丽归来她却只能成为他背后的女人……三个人的爱情一定有人受伤,端看谁比谁薄情寡义,谁又为谁柔情深重。
  • 长生庄主

    长生庄主

    当江湖侠客还在为那些功名利禄、神功秘籍争得头破血流。当那些武林前辈、宗门宿老,还在拼命练功,只求多活几年岁月。当那些魔门邪道把江湖搅得腥风血雨,把自己弄得不人不鬼,只为打破肉身桎梏,以求不死时……深山中,宁小堂得到了一棵万年人参精的修为精华。令他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岁月再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半点痕迹。他永远停留在了十七八岁的模样,也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二十年后,武功已经深不可测的宁小堂,怀着一副十七八岁的少年模样,开始在江湖上装逼……群号:907964002
  • 齐鲁飞将军

    齐鲁飞将军

    罗荣恒元帅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齐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演过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 糙汉的小甜心

    糙汉的小甜心

    种种原因他不再是他,种种因果,她不在是她却原来,命运如此多磨,是要让他们相遇,相爱,相杀。却原来,他和她,注定是要携手一生的人。
  • 老公大人举起手

    老公大人举起手

    白思涵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没事喜欢泡在自习室里,自习室里有空调,又安静。白思涵是B市公安大学的一名学生,人看起来比较瘦弱,给人一种弱不经风的感觉,但是她在体能方面的表现,不亚于班上任何一个男生。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吃苦耐劳,思维敏捷。翻看了几页书,白思涵觉得小腹有些疼痛,隐隐地感到一股热流涌了出来,熟悉的感觉让她知道发生了什么,身旁没有熟悉的人,自习室的一楼有个小卖部,白思涵收拾……
  • 锦衣绣春

    锦衣绣春

    血染江山,江山如画,不及卿眼角眉梢一颦一笑。指尖韶华,韶华白头,愿君王岁月峥嵘一生一世。燕王爷,明成祖,一生戎马,在沙场上杀敌掠夺守疆卫土,在朝野中扭转乾坤弑侄夺位,一念生而置人于死地,一语下而倾城于废墟。为一妃嫔早殇活剐三千宫女,就连死后也要带走十六位年轻后妃生殉……世人只道他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却无人知道那掠夺只为守护一人,更无人知道那十六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各个都像极了一人,或眉眼,或唇鼻,抑或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像收集标本一样,带着这些女人进入坟墓,至死不休,死不瞑目,永远不知亲自为他修建陵墓的那人究竟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