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7400000004

第4章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显示世尊所说正理。如彼颂言

如理言净性  亦然不可得

性无性违等  种种性定见

此云如理言等者。谓随染分别。以智对治诸有散乱。是故如理之言。世尊于般若波罗蜜多中正说。颂言净性者。谓即如理自性。清净光明。而能对治彼不清净诸有散乱。颂言亦然者。即聚集义。此一性等性所有聚集量不可得。如理之言即如量义。体即无二之智。彼能对治此为决定。问此复何等量不可得。答此说比量不可得故。所有自受非他相所增。如乐等自受。若言论安立。即如实智自性所得相违。他相有增自受不成对治量故。此中非彼所知青等相。一多性异有分别故。是故决定观察。自受成就所行悲愍。即非外门所照现性。不为他相有增动乱。何以故。所有青等诸相胜义谛中无实性故。此唯有智如实了知。此无过失。若于外事如其自受。以如是义有所安立。即不如义。此有过失。而非决定见边成就。何以故。以乐等受于外诸处无有性故。亦非异处有所伺察。此中乐等受。即乐等自性受。非乐等相受。此等所说即离能取所取二相之智。此非别异所有。问若今无彼能取所取识者。云何于后有彼识性。答此中但离能取所取相。彼后识相虽有而非语言表示。彼有之性真实表示。如理和合。是故此说彼一切识。若比量智而非此中和合所成。何以故以彼无二之相。非有二相领受所行。若有二相彼量不成。以彼二相而为对碍。如执兔角岂非过失。何以故非能取声中说有智相。以彼决定无有性故。然以彼识于外青等诸相而有对碍。彼一多伺察有堪任性。非真实意而亦非识离胜义谛有所取故。彼无性等乐取决定所有智相体性。此为能取。此为所取。此说无彼能取之相。以体及业互相乐取决定性故非智相。自受中说能取声。亦无智相。互相乐取决定自理。如是如所生性故。彼如是智相自受中而正安立。如其所说离能取所取之性。此说为无二即智相。自受现量成就。非一切真实显示和合。若复执彼决定无分位性。即无二智相中有所动乱。种子随生不随智相。无二对现所生。若执决定无二之相。此中还成执着分别。非此智相。同法之中而得成就。是故所有一切义中而成毁谤。当知世俗及胜义性。决定如是无所有义。此中显明义者。如佛所说智即是明。世俗即无明。若明若无明智。如实知别异种类。亦无所生。是故彼等如实不颠倒相。即智明相而为对治。当知决定。若彼胜义谛中决定无自性者。如虚空云彼非对治。以彼所有如理对治。真实所行得相应故。如热自性冷物对治。此不实义。表示无明亦然。以如实义说者。此无二智自性因中有其多种。若此中决定彼世俗相。计有性者。此不可说。于所行中即有二相。智实无二。问若如前言智即是明世俗即无明者。如是所说岂非此中自语相违邪。以明自性异世俗有性故。答明之无二相即是胜义性。此如是说正理成就。若世俗所欲领受。古师仙人于此语中亦有异义。如余处说此不复引。此中如后正理。颂言。性无性违等所言等者。即摄集义。非唯如前所说。正理离分别智。对治散乱。此有性无性相违。当知彼亦决定对治。谓如所有种种性等。无性自性离分别智。即是对治。当知此中若性若相。由智力能显示正义。彼复云何。胜义谛中。无有诸色。一性等生。若复无所有即种种性定见。所言定者。是决定义。即一性决定。以明力故作如是说。云何此中作如是说。所以颂言

说此色唯名  真实无自性

彼自性分别  容受即当止

此言唯名等者。谓即此般若波罗蜜多中。世尊所说此色唯名。唯名者。此即唯想。是故真实胜义谛中有所安立。然色蕴相无自性空。谓由如是因故。即自性分别。于此容受。所分别者。谓坚强性等境果自性。是故有此分别增相。乃起如是自性分别。如是所有自性分别容受多种故。此皆止止谓止遣。如是等说皆止自性分别散乱。此般若波罗蜜多本母中。复为前义遣除过失。故说颂言

色及色自性  空如先所说

彼自性俱相  分别此止遣

此言如先说等者。说谓言说。谓即如先所有。彼说何所说邪。故上颂言。色及色自性。此中空故。彼如是说遣彼自性俱相分别。上言色者。即是色之自共二相。此自共相及色自性是等皆空。于大种等俱相之中。起分别增相。彼自性俱相分别对治。问此与前第三止遣俱相分别行相云何。答若前所说俱相分别散乱者彼中色及色自性二俱有故。此中止遣俱相者。但为止其自共相故。行相云何。所谓此中坚强性等相差别而有。是谓此中俱相故此止遣。此亦非唯止遣。如是分别。余诸分别散乱亦复止遣。复次颂言

不生不灭等  所有诸法观

佛言若散异  彼差别分别

此言不生等者。谓即如是世尊于般若波罗蜜多中。作如是说。观于诸法不生不灭。是故如是言。若有散异安处。此即差别分别。若见色等差别生灭之相。即此如是色之自性差别分别。此中当离。是即止遣差别分别散乱。此如是说。亦复止遣后诸散乱。所以颂言

虚假名言等  彼法若分别

声义二非合  彼非自性意

此言虚假等者。即般若波罗蜜多本母教中。和合表示。谓虚假名即想分别说。如后般若波罗蜜多本母教中。和会别别。如是法此分别之声。所有语言法句义等。彼分别俱相。是故声义二种非自性和合。而非世尊最胜意乐。亦非他意乐。若于分别工巧造作。彼复外义取着。即诸愚者安立动乱。如是所行而非此中有少义可得。以外义执着非语义安立。开诸愚者动乱之门。此中止遣是相所行随转。即于声义无少可得。以彼如是如名分别不实有故。若于所说事相如名分别。即非意乐。由彼因故。此中一切如名如想分别和合不实。有彼所说事相故。非世尊最胜意乐。何以故。若如名于义分别。即于名义有所增广。于外事中无实能说所说性故。如是止遣如名于义分别散乱。问何等分别邪。答谓名分别。彼名亦复无有说者。是故颂言

般若波罗蜜  佛菩萨亦然

此所说唯名  离实义分别

此言般若波罗蜜等者。谓名离于义。如是名之实义。自性分别。世尊说言故此止遣。何所说邪。是故颂言。般若波罗蜜佛菩萨亦然。此既唯名般若波罗蜜多中。何处容说有实自性。谓由如来如是言故。说名之声亦无自性。此中所有各别表示佛菩萨名。当知于无二智中。非此止遣。此复何因。是故颂言

所有声义止  此非事止遣

如是余亦知  语中义决定

此言所有等者。谓即所有声义二种。此说止遣。颂言此非事止遣者。谓无二智不止此中事相作用。然彼无言之性不可说故。问今所说义是为正理。余处云何。颂自答言。如是余亦知如是者。谓即如是从初所说是义决定。余谓所余种类语中亦然。了知所谓了知此义决定。此中意者。谓于般若波罗蜜多中。如实宣说不颠倒义成就。真实了知一切名性。正不可得。以此语义施设表示。复次颂言

此无所得正  一切名实知

如义性如是  不止遣彼声

此言此无所得等者。谓如义之性。彼无所有不可得故。此说为正。此何所说邪。颂自指言。一切名。问何人能实知。答即一切智实者。不颠倒义。知谓了知。即真实知故。颂言不止遣彼声者。谓若声义二种。彼实义性说不可得。以是因故。不止彼声。谓以闻智所取之声不可止故。如是当知决定最胜意乐悲愍所行悉无障碍。如是止遣如义于名分别散乱。如是等义真实意乐说已如顺。有论颂言

所有所有一切名  彼彼诸法有所说

而彼所说非实有  即一切法同法性

所有彼名名性空  能名之名无所有

而一切法本无名  立以强名而表示

一切唯名此当知  一切想中假安立

彼所聚名差别性  当知彼名无所有

如尊者须菩提所问般若波罗蜜多中。决定止遣声义二邪。故颂释言

须菩提二离  声声义如是

菩萨无有名  我见此有说

此言须菩提等者。谓须菩提了知声义二种。离其安立。此中意者。声谓说者之声。声义谓所说之义。云何菩萨无有名。以菩萨名无所有不可见故。须菩提于般若波罗蜜多中。乃有所说。此中意者。决定二种分别性最胜意乐中。远离虚假声别异之性此中决定语言向义表示是故颂言

般若波罗蜜  语无决定生

伺察唯智者  此义微妙慧

此言般若波罗蜜等者。无谓无所有。即般若波罗蜜多中。彼和合语决定无所有。无所说无戏论。如是应知。一切语言中所说决定向义。云何是向义。谓即如前如所说义。彼解释门颂言伺察唯智者。此义微妙慧者。伺察者。谓细伺审察此义者。即三十二品诸有声中。总说决定。颂言智者。即智者之智。能知语义微妙慧者。即毕竟微妙清净之智。行相云何。谓即此智于一切境界中无著无坏。而般若波罗蜜多于响声中有所闻故。为表示此义。所以颂言

若别义分别  相续义除遣

般若波罗蜜  彼言说如响

此言相续义者。谓若往若现相续造作之义。除遣者。弃舍义。谓于如是义弃舍执着。何以故。以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彼有所说皆如响声又如金光对现色相。以是义故。若往若现相续造作。有所分别有所执着。皆应弃舍。由此般若波罗蜜多中。一切所说皆如响声。是义总略。复次为欲显明斯义。如有颂云

所有诸教勿厌舍  亦复不应生毁谤

见如实已住真实  以彼真实而表说

今此义中总略所成表示。颂言

总略如是义  般若等依止

如是义循环  复别义依止

此言总略如是等者。所有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总略一切如是等义。皆依止此般若波罗蜜多。相续三十二品总略摄故。如是当知。后无增广。颂言如是义循环者。谓于如是义一向重复循环研核。问研核何等义邪。颂自答言。别义依止。此中所说别义之言。即问难别义。问谓分别差别。问难有所依据。谓菩提分法佛功德蕴。于此法中。如是重复循环研核。若如是总略所说所成别义。有依据故。即三十二品各别自性收摄循环。今此所释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文义普尽所释。所生福聚毕竟广大。悉用回向。故颂说言

般若波罗蜜  正摄八千颂

彼所得福蕴  皆从般若生

此言般若波罗蜜正摄八千颂者。谓此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中所说自性。八千者。此之数量普摄。如是数量中义总聚已释。颂言正者。不颠倒义。彼正教中何所生邪。颂自答言。彼所得福蕴。得者获义。如是清净所成福聚。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以般若波罗蜜多出生故。所得福聚甚深广大。以是所得深广福聚。普用回向一切世间。悉令获得般若波罗蜜多毕竟胜妙清净之智。于是无虚妄胜第一义诸正句中。如理伺察。我此所造解释之文。所生福聚今此说意者。普令一切世间悉得清净。颂曰

释迦师子诸苾刍  所有如是福高胜

此所说意利世间  由胜福故住真实

同类推荐
  • 后阴门

    后阴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rmy of the Cumberland

    The Army of the Cumber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苏悉地羯啰经

    苏悉地羯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文小品咀华

    古文小品咀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追妻道路

    霸道校草追妻道路

    这是一本搞笑和恋爱的书,我智商低,别怪我写不好,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的《易经》、《道德经》是宇宙间最大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企业的管理无非是人道当中的一个分支。如把现代企业管理比喻成一棵树,中华文化精髓是树根下看不见的滋养,而西方的管理则是树叶、树枝、树干。作者根据多年研修易、道,结合自身的商业实践,以《道德经》为主线,将老子的智慧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十二个方面,并找到一条从根源上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 鬼帝霸道宠:萌妃,太腹黑

    鬼帝霸道宠:萌妃,太腹黑

    新文【软萌娇妻,吻上瘾】,极度甜宠,求收藏养肥:外表软萌如小白兔,实则自带钢牙的叶淼淼VS对外冷漠腹黑又阴险,实则宠妻如命的霍君霆。现代学霸豪门千金携系统穿越古代异时空,成为侯府不受宠的庶女。原本只想优哉游哉救救人,虐虐渣,调戏调戏美男,结果却不小心惹上了一个煞星。某高冷鬼帝对别人冷酷无情,却把她宠到了骨子里:“江山为聘,只愿拥你入怀!”她嫌弃:“江山留下,你不要!”粉雕玉琢的宝宝一把抱住她的大腿:“娘亲,你不要父皇,要给宝宝再找一个父亲吗?北燕的长胜将军好不好?修罗殿的殿主也不错……”【1V1,身心干净,欢脱虐渣,无虐甜宠文】
  • 荒古神域

    荒古神域

    人族圣盟天骄‘莫子逆’,得九月葬碑传承,破荒古绝密,创魂武圣典,从此……天欲亡我,我必焚天,执此荣耀,踏八荒世界,战九天神域,铸就不朽传说!那一年,他说:“若我有重生日,必灭你世间魂!”
  • 笑话王中王:幽默趣味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趣味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快穿任务之炮灰来逆袭

    快穿任务之炮灰来逆袭

    孟离围观异宝出世成了炮灰,又成了穿梭各个世界替人逆袭的任务者。觉得功法不如意?自创!没有称心的武器?也有!没有合适的机缘?都有!(注:本文无cp。)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我是证人(杨幂、鹿晗、朱亚文主演)

    我是证人(杨幂、鹿晗、朱亚文主演)

    人心是一座迷宫,爱过,就不会忘却。一次失误,见习女警路小星失去了弟弟和双眼。三年后的一个雨夜,她偶然成为一场车祸的证人。不断失联的女孩,截然不同的证词,无人说话的神秘电话,她一步步走入连环杀手的陷阱中……“人心如此,身在地狱看到那些活得好的人,不是想着我要到那去,而是招手让你来我这泥潭……见过地狱的人,都不要想逃出去。”不!“要死你自己死,我们不一样。”
  • 世事如烟

    世事如烟

    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在1986-1998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命中注定》《两个人的历史》《难逃劫数》《世事如烟》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