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1000000005

第5章

【注】疟之为病,寒热也。三阴三阳皆有之,因其邪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故属少阳,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谓发作之时、多热为阳盛,多寒为阴盛也。夫伤寒少阳病,则有汗、吐、下三法之禁,而疟亦属少阳,何以有汗、吐,下三法之宜?是盖疟属杂病,不可不知也。初发脉弦兼沉紧者,主乎里也,可下之;兼迟者,主乎寒也,可温之;兼浮紧者,主乎表也,可汗之;兼滑大者,主乎饮也,可吐之;兼数者,风发也,即风热之谓也,可清之。若久发不止,则不可以此法治之,当以饮食撙节,调理消息止之,盖初病以治邪为急,久病以养正为主也。其他瘅疟,即《内经》所谓但热不寒之瘅疟也;温疟,即《内经》所言先伤于风,后伤于寒,热多寒少之温疟也;牝疟,即《内经》所言先伤于寒,后伤于风,寒多热少之寒疟也;惟疟母一证,经所未载。然论诸疟,未有详于《内经》者也。其文虽略有不同,必是脱简,然所出治法,亦未有过于仲景者也。

【集注】徐彬曰:自者,谓感有风寒,而脉惟自弦也。于是脉既有一定之象,而兼数为热,兼迟为寒,此其大纲也。

尤怡曰:疟之舍固在半表半里之间,而人之藏则有偏多偏少之异,故其病有热多者,有寒多者,有里多而可下者,有表多而可汗、可吐者,当各随其脉而施治也。

周扬俊曰:人之疟证,由外邪之入,每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故寒热往来。主少阳,谓兼他经证则有之,谓全不涉少阳,则无是理也。仲景曰:疟脉自眩,正以脉之数、迟、小、紧、浮、大皆未可定,要必兼弦,弦为少阳脉也。夫邪犯少阳与卫气并居,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邪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搏,是以日作。若气之舍深,内搏于阴,阳气独发,阴气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然则偏阴多寒,偏阳多热,其为瘅、为温、为牝,莫不自少阳而造其极,补偏救弊,必从少阳之界,使邪去而阴阳适,归于和而后愈也。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师曰:此结为 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

【注】病疟者,以月计之,如一日发者,当以十五日愈,以十五日更一气也。人受气于天,天气更则人身之气亦更。更气旺,则不受疟邪,故愈也;设若不瘥,当月尽解,是又更一旺气也。倘如更二气不差,此疟邪不衰,与病者气血痰饮,结为 瘕,名曰疟母也,当急治之,宜用鳖甲煎丸攻之可也。

【集注】程林曰: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气十五日也。夫人受气于天,气节更移,荣卫亦因之以易也。

鳖甲煎方鳖甲(炙,十二分) 乌扇(烧,三分)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熬,三分)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熬,一分) 石苇(去毛,三分) 浓朴(三分) 牡丹(去心,五分)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虫(熬,五分) 阿胶(三分) 蜂窠(炙,四分) 赤硝(十二分) 蜣螂(熬,六分) 桃仁(二分)上二十三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集解】徐彬曰:药用鳖甲煎者,鳖甲入肝,除邪养正,合 灶灰所浸酒,去瘕,故以为君。小柴胡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为三阳主药,故以为臣。但甘草嫌柔缓,而减药力,枳实嫌破气而直下,故去之,外加干姜、阿胶,助人参、白术温养为佐。瘕必假血根据痰,故以四虫、桃仁合半夏消血化痰;凡积必由气结,气利而积消,故以乌扇。葶苈利肺气,合石苇、瞿麦;清邪热而化气散结血。因邪聚则热,故以牡丹、紫葳去血中伏火,膈中实热,为使。《千金方》去鼠妇、赤硝,而加海藻、大戟,以软坚化水更妙。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按】此言瘅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按】此言温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白虎加桂枝汤方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按】此言牝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集解】李 曰:牝疟证多阴寒,治宜助阳温散为主。云母之根为阳起石,下有云母,上多云气,性温气升,乃升发阳气之物;龙骨属阳,能逐阴邪而起阳气;蜀漆乃常山之苗,功能治疟,不用根而用苗者,取其性多升发,能透达阳气于上之义也。温疟加蜀漆,亦取其升散之功。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注】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也;或但两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盖痹为阴病,脉多沉涩,风为阳病,脉多浮缓,今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其脉微者,正气虚也,数者,邪气胜也。故病中凤之人,因虚而召风者,未有不见微弱之脉者也;因热而生风者,未有不见数急之脉者也。

【集注】沈明宗曰:此分中风与痹也。风之为病,非伤于卫,即侵于荣,故当半身不遂,谓半身之气伤而不用也。若但臂不遂,此为痹;痹者,闭也,谓一节之气,闭而不仁也。于是诊之于脉,必微而数。微者,阳之微也;数者,风之数也。此中风使然,谓风乘虚入,而后使半身不遂也。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则难言,口吐涎。

【按】“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此五句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后条之首。后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此六句亦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此条之首,文气相属,必是错简。其中有“浮者血虚”一句,必是衍文。浮则为虚,寒虚相搏,二“虚”字当是“风”字,是传写之讹。

【注】中风虚邪之脉,皆当浮缓,以浮主风,缓主虚也,荣分见缓,经络之血亡也;卫分见缓,经络之气空也。盖邪风中人,未有不由经络血气空虚而中也。贼邪不泻,留而不去,在左则病左,在右则病右,浅则病经络,深则病脏腑。邪在于络,则为病肌肤,麻木不仁也;邪在于经,则为病身肢偏重, 斜不遂也;邪入于腑,则为病九窍闭不识人也;邪入于脏,则为病舌喑难言,唇缓吐涎也。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气短。

【按】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二“迟”字当是“浮”字,“寒”字当是“风”字,始得文义了然,且迟、缓二脉不能并见,必是传写之讹。

【注】上条发明虚邪贼风之为病,此条发明荣卫风寒之为病也。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风,风寒之邪,相搏于表,郁于皮肤经络,则令人身痒而发瘾疹也。若其人心气不足,谓心胸之气不足,而邪气入心胸,故令人胸满而短气也。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注】寸口脉沉而弱,肝肾之气不足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痿缓,一为风寒湿邪所乘,即病筋骨关节交会之处。夫人汗出时,腠理开,风尚易入,况入水中浴,焉得不致寒耶!水伤心,心主汗,汗郁成湿,故风胜为历节,湿胜为黄汗出也。

【集注】赵良曰:肾主水,骨与之合,故脉沉者,病在骨也。肝藏血,筋与之合,血虚则脉弱,故病在筋也。心主汗,汗出入水,其汗为水所阻,水汗相搏,聚以成湿,久变为热,湿热相蒸,是以历节发出黄汗也。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按】名曰断泄之“泄”字,当是“绝”字,始与下文相属,必是传写之讹。

【注】此详申上条,互发其义,以明其治也。历节之病,属肝、肾虚。肝、肾不足于内,筋骨不荣于外,客邪始得乘之而为是病也。究其所以致虚之由,不止一端也。如饮食之味过伤,日久亦为是病也。味过于酸则伤肝,肝伤则筋伤,筋伤则缓不收持,名曰泄也。味过于咸则伤肾,伤肾则骨伤,骨伤则枯不能立,名曰枯也。枯泄相搏,名曰断绝。断绝者,即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虚,三焦失所,四维断绝,身体羸瘦也。若独足肿、胫冷,寒胜凝于下也;黄汗自出,湿胜发于中也。假令发热,则属风,便为历节也。病历节者,历节疼痛不能屈伸也,故主之以乌头汤,通荣行卫,并驱风寒湿之邪也。以蜜制乌头,亦缓毒法耳!【集注】沈明宗曰:《金匮》补示饮食内伤,脾、胃、心、肺、肝、肾致病,名曰历节。然出脉证,皆因饮酒,湿壅内热而招外邪合病。谓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矣。或外风而合内湿,外寒而合内湿,内寒而招外湿,内热而招外湿,此等关头,不可不晓。又当分别风、寒、湿气,偏多偏少,而处发表、温中、行阳、补虚。散邪之法,故治此当与《灵》、《素》、《金匮》合看则备,若泛用成方,则非良工所为之事也。

乌头汤方麻黄 芍药 黄 (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川乌(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上五味,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诸肢节疼痛,身体 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温温当是“ ”。

【注】历节之证,诸肢节疼痛也。身体 羸,即上条身体羸瘦,甚言其瘦之甚也。脚肿如脱,即上条独足肿大,甚言其肿之甚也。头眩短气,阳气虚也。 欲吐,寒邪盛也。

而不用乌头汤者,因无黄汗之湿胜也。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者,以壮阳气,散寒湿为急也,故方中桂枝芍药倍于麻黄、防风,大加白术、附子,其意专在温行阳气,次在散寒湿也。多用生姜,因其欲吐;更佐知母、甘草者,以其剂过辛热,监制之也。

【集注】李 曰:此历节病,由气血两虚而致者也。风湿相搏,四肢节节皆痛,即历节病也。身体 赢,邪胜正衰也。脚肿如脱,气绝于下也。头眩短气,气虚于上也。

欲吐,气逆于中也。此三焦气血两虚,故是汤主祛风湿而温气血。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二两) 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跗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注】跗阳胃脉也。谷气,胃气也。浮则为风外薄,滑则为胃实热,风热蒸于肌腠之间,故汗自出。此发明黄汗,亦有因风热之义也。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注】少阴心脉也,心主血。心脉浮而弱,弱则为血虚,浮则为风邪,风血相搏,而交争于经络之间,故疼痛牵引如掣也。此发明历节亦有因血虚之义也。

【集注】李 曰:风在血中,则剽悍劲切,无所不至,为风血相搏。盖血主荣养筋骨者也,若风以燥之,则血愈耗而筋骨失其所养,故疼痛如掣。昔人曰:治风先养血,血生风自灭。此其治也。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注】盛人脉盛,不应涩小;盛人气长,不应气短。今盛人脉涩小,短气,是形气脉息不合也。审其证,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询其由,得之于饮酒汗出当风也。此又发明历节不止一端之义也。

【集注】徐彬曰: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小,此痹象也。于是气为湿所搏而短,因风作使而自汗,气血为邪所痹而疼痛不可屈伸,然肥人固多湿,何以脉骤涩小,岂非酒湿困之乎?何以疼痛有加而汗出不已,岂非湿而挟风乎?脉证不同,因风则一,故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太后升级路

    太后升级路

    作者君新文红楼之一代圣君已发布,小天使们可以看看,不胜感激。云瑶以为自己上位的路线应该是昭嫔→昭妃→昭贵妃→皇贵妃→太后,但不知为什么,变成了昭嫔→皇后→太后。总之,这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身为未来的孝圣宪太后——的姑姑,云瑶除了这个身份外真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虽然她家未来挺显贵的,可惜现在是康熙初期,雍正大爷还没出生呢,她家的荣华富贵还没来呢。迫不得已,云瑶只能先顶替侄女成为钮祜禄家的外挂了。提醒一下,本文言情宫斗部分不多,偏向朝堂上的事情,不喜这种文的请勿打开。不喜勿喷。
  • 镇魔道人

    镇魔道人

    身是邪魔身,心是正道心。不忘初心,坚持正道,矢志不渝,勇敢前行……
  •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影战神

    龙影战神

    十五年前,华夏成立一支神秘部队。他没有番号,没有编制,甚至国家不承认他的存在。但他却是国家最后一道铜墙铁壁,也是国家最强的利刃。十五年后,这支部队等待的王者归来!我,即为利刃!
  •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悬情蜜爱之暖妻神探

    有一天纪蜜终于意识到她急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他得有权,帮她掩盖她那些穷凶极恶的家人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这个男人还得有钱,帮她打发那些贪得无厌的亲戚干出的无耻变相勒索。有钱有势的男人很多,但能只手遮天的男人没有几个,当纪蜜自认没这个运势的时候,老天还是塞给了她一个男人。不,是男神,有颜值却偏要靠卖学识生存的男人。什么叫一字千金,推理小说界男神作家敲打键盘一个按格就值百万,偶尔还被聘请做几天推理顾问,高智商高情商完爆一切极品渣渣。纪蜜乐开花,这职业好,匹配的就是警花和神探。跟仰慕已久的偶像恋爱是一种什么体验,纪蜜说那叫一个爽。【悬疑+推理+复仇】,当然最重要还是言情,写一个爱你爱得深沉,宠你宠到有恃无恐的情爱故事。女主:我有仇,得报。男主:我心中有个秘密(蜜蜜),惦记了很久。
  • 重生之豪门天价妻

    重生之豪门天价妻

    [包月免费]意外撞见老公跟闺蜜两人鬼混,许诺上前去理论却是被老公推倒流产……面对着许诺的苦苦哀求,老公却是无动于衷,并且揭露三年前他们的结合本就是一场阴谋……许诺含恨自杀,却是重生归来。回到三年前,噩梦的开始……她发誓,那些曾经亏欠了她的,她要一点点都拿回来,也要让他们尝尝那种失去所有的滋味。
  • 早安,我的鬼神大人

    早安,我的鬼神大人

    明明是平平凡凡的一个普通女孩,一觉醒来竟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而这个明星情商似乎不太高……她一次次给这个明星的低情商收拾烂摊子,这也算了!可是为什么她还能看见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她躯体异常,能看见鬼,能辨别妖,却看不清隔壁邻居到底是个什么东东!鬼?魔?妖?她不能确定,她唯一确定的,是他不是人!!
  • 刘兴涛与高志娇的幸福生活

    刘兴涛与高志娇的幸福生活

    帅气的玉帝避开了天兵天将逃下凡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不敢相信,玉帝的未婚妻居然是个美丽的中学生。
  • 网球之中国时代

    网球之中国时代

    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网球球坛的天才少年突然销声匿迹,当中国网球球坛收到巨大威胁时,他又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这一次,却打开了中国球坛的时代
  • 娇妻有毒:暮少,宠上瘾

    娇妻有毒:暮少,宠上瘾

    在外人眼里是戏精上身的千丞寻十八般技能NO.1,见到暮少也秒乖巧,不管哪个“她”,都抵挡不了暮少的魅力。当不同的“她”们爱上相同的他,又该何去何从。“她”是华夏罕见的筑梦师,能为所有人筑梦,却无法为自己圆梦。“她”是治愈心灵的心理学家,却无法治愈自己。“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