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1200000007

第7章 辩真实品(2)

述曰。将释善巧。先明所治。于中初问后举颂答。

论颂曰。于蕴等我见至观缚解者性。

述曰。明善巧中总有九颂。合为三段。初一颂半明十善巧所治我见。次有半颂明善巧实依根本立。后有七颂明十善巧。此即初也言于蕴等我见。此总举宗。执一因下方出十见。

论曰。于蕴等十法起十种我见。

述曰。此总标举。言于蕴等。即缘于蕴等起我见也。说离蕴等计以自心相决定有。故言于蕴等也。或复此中唯即于蕴等计。无别离蕴计故言于蕴等。

论曰。一执一性至十执缚解者性。

述曰。即十善巧别所治也。谓执蕴体为我是一。今说有五。执界是我而能为因。今说是界。执处为我然是受者。今说于处。执缘起是我作者性。故今说是缘生。执蕴等义有自在力令法如是不如是等。今说于我无有自在即处非处。执根是我有增上用。今说是根。执即蕴等我是常根。说于世。执我是一为染及净二别法依。今说四谛。执蕴等我体是观者。三乘观异今说三乘。执蕴等我有缚有解。今说有为无为。唯说有漏有缚非余。此是所治。

论曰。为除此见修十善巧。

述曰。善巧是智。智能除见故次修也。

论曰。云何十种至真实建立。

述曰。自下第二段将明善巧真实依根本义。先问起也。真实者谓理也。善巧所缘之境。

论曰。以蕴等十至自性中故。

述曰。此总答前问。

论曰。如何摄在三自性中。

述曰。前答总故更审问之。

论颂曰。此所执分别法性义在彼。

述曰。自下审答。此者。此十真实也。在彼者。在彼根本真实也。在于中等。皆第七转由。此十中所执等义故。所以在彼本实中。

论曰。此蕴等十各有三义。

述曰。总举所明蕴等十法各有三义。

论曰。且色蕴中至圆成实性。

述曰。简余九法。偈明于色。故说且言。然色者是色蕴一蕴中总。然通三别性。故言色之遍计所执性。依依士释训色。通此性此色体无。是依他色蕴之所执性。故假说为色蕴是所执性摄。以所执色无体非蕴故。又色蕴是依他性之别法。依他性是总宽故。别色之依他起性。依依士释名依他色。此中唯有乱识分别。以为色故。非是执为。此实色蕴名依他性。此依他色之理假名色蕴。是圆成实摄。亦依依士释。

论曰。如色蕴中至随应当知。

述曰。蕴有五种。于色作法例余四蕴及界等九各有三义。随其界等所应道理各有三也。

论曰。如是蕴等至真实而立。

述曰。上来出理。下入性收。随应假实。如蕴中说。

论曰。如是虽说至修蕴等善巧。

述曰。此牒前文所明之义。显由未尽故说虽言。

论曰。而未说此蕴等别义。

述曰。此正问也。即问其事善巧所依。依蕴等法修善巧故。

论曰。且初蕴义云何应知。

述曰。先问蕴也。

论颂曰。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

述曰。明善巧中。自下第三明十法也。于中有二。初别明十法。后结修善巧。初中合有七颂。初半明蕴。次半明界。次半明处。次半明缘起。次一颂明处非处。次半明根。次半明世。次一颂明四谛。次一颂明三乘。次一颂明有无为。此即初也。上八字述三义。下二字结所明名。即一义字贯通三处。

论曰。应知蕴等略有三义。

述曰。此总标数。

论曰。一非一义至若远若近。

述曰。有十一故言非一也。对法第二俱舍第一等皆有此文。不知何经。或说多界经。

论曰。二总略义至略为一聚。

述曰。总略十一色名一色蕴。故名总略也。

论曰。三分段义至说名色蕴等。

述曰。可分段为色蕴受蕴等。

论曰。各别安立色等相故。

述曰。释分段义。各别安立色受想等相故。问曰处亦应名蕴。各别安立名眼处等故。答此不然。一切十一变碍色名为色蕴。非一切变碍极微色皆名眼处故。此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乃至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等一经。今论主以为三义然余论但为二义。无别分出此第三义。

论曰。由斯聚义至聚义名蕴。

述曰。此三义故聚义名蕴。此结义成。复引世喻。如场麦蕴等。

论曰。已说蕴义界义云何。

述曰。此结前生后。

论颂曰。能所取彼又种子义名界。

述曰。上句出三体。下句释界义即种子义通三取也。

论曰。能取种子义至六识界。

述曰。六识名彼取者。彼或彼所取色。彼所取色等之了别能取故。彼或彼能取。彼能取之能依了别境故。彼或彼根境。彼能取根之能依。彼所取境之能取。彼二之了别取故。彼或属根等。取属于识。是依士释。若依彼体即取谓六识。是不如根等所依不名能取。不同境等唯所取不名所取。故名彼取。彼取彼了别能取也。即持业释。此名种子者。种子是界义。现行亦名种子。

论曰。已说界义至用门义名处。

述曰。结问准前。

论曰。此中能受至是外六处。

述曰。受用者谓六识。能受者谓六根。六根为六识受用之门故。言能受用门义。境准可知。门者所由之住根境。为识生所由之境故名为门。或从喻为名。

论曰。已说处义至果用无增减。

述曰。缘起义者。举此所明。于因果用。显所于三法。无增减者。明三法皆然。

论曰。于因果用至是缘起义。

述曰。总举大纲所明之意。

论曰。此中增益因者至执彼无因。

述曰。执大自在自然本际宿作我等为因故。于行之因无明上增益故。名增益因。乃至老死可知。若执行等无因而生。拨无无明等。名损减因。即对法第四瑜伽第十等。有为遮计立缘生等。正与此同。

论曰。增益果者至行等果。

述曰。行是无明果。行中实无我。今执行中有我为无明果。故名增益果。损减可知。乃至老死亦尔。

论曰。增益用者至全无功能。

述曰。无明之体与无明用不异不一。用之于体无别实法。今执此用离体实有与体定异。故增益用。然无明体有少功能生于行。言全无能。是拨无用。名损减也。即缘起自作他作四句中配释。

论曰。若无如是至缘起善巧。

述曰。既离二执善巧得生。

论曰。已说缘起义至是处非处义。

述曰。颂中上三句列七种。第四结所明义。

论曰。处非处义至应知其相。

述曰。总述所明于七种处我无自在。

论曰。一于非处爱至俱时出现。

述曰。此四不自在文皆易知。不繁重释。何故无二佛轮王。一无用故。二由轮王等作业时无相竞业。设有同时发愿修行。即他界地愿于此生亦不可得。理定无故。佛生虽可同。恐世厌故。亦不俱生。设有众生二佛所化一时熟者。但可密化。不作佛化。亦定无有宜二佛出化有情。

论曰。五于胜主至转轮王等。

述曰。此言等者。等取帝释及梵王等。虽于色界无有女人。为显胜生生。且说梵王等。

论曰。六于证得至正等菩提。

述曰。女人志弱根性非胜。依处下劣不得佛等。

论曰。七于现行至容可现行。

述曰。诸见谛者性戒成故。小乘贪等修断圣不行。大乘见断圣无有。以许色法亦见断故。然于颂中。第四结句云处非处。今解。七种俱言非处。以非处义。虽破我有自在。故终不明处。

论曰。多界经中至是处非处。

述曰。此经明六十二界等名多界。如瑜伽第九十六卷说。

论曰。已说处非处义至用二净增上。

述曰。问起颂答。根者是所明。增上者释根义。余列所于果法六种事也。

论曰。二十二根至增上义立。

述曰。总举明。

论曰。谓取境至未知等根有增上义。

述曰。此文易了。如瑜伽第五十七唯识第七卷说。

论曰。已说根义至是世义应知。

述曰。颂中初句出体。后句释世义。于上句中。谓因果已用因果未用因已用果未用三世。应知。

论曰。应知因果至三世义别。

述曰。此总举所明。于颂上句。随应可解。

论曰。谓于因果至是现在义。

述曰。对法中说过去有八义。未来有七义。现在有五义。今此各唯据一义非尽理说。且如对法。说过去中。有因已灭果犹有故。即非因果已用义。今但约全世一期作法。同瑜伽五十六。非约刹那少分世说同对法等。可如彼论及唯识第三卷说。

论曰。已说世义至是谛义应知。

述曰。三句颂解四谛。第四句结。余文可解。

论曰。应知谛者至谓顺受法。

述曰。受根受境受相应法能顺生受。皆苦谛摄。由此即简无为无漏缘。虽受生。以不顺故非苦谛摄。以受生是异熟生故。此中偏说。又如瑜伽五十五。苦谛宽集谛狭。

论曰。二集圣谛至所因诸行。

述曰。若所因即异熟法前为后因。皆是集谛。体性宽狭与苦无殊。同小乘说。今此文虽总同。五十五说为胜。

论曰。三灭圣谛至能对治道。

述曰。诸论但说苦灭为灭谛。今亦取集灭。据实说故。诸处约体。唯说于苦有漏皆尽。今说二灭显二谛殊。亦不相违。释谛义等。如对法第六七及瑜伽第五十五等说。

论曰。已说谛义至是乘义应知。

述曰。第九解乘。上三句出体。第四句结。谓第一句中由字通三乘。功德过失四字通二乘。第二句中智字通三乘。无分别字唯大乘。第三句中出离字通三乘。依他唯声闻。自通独觉及大乘二。谓依他故。观涅槃功德生死过失而起。观此德失之智得出离者。是声闻乘。若不依他自唯依于自观涅槃法生死过失而起。观此德失之智得出离者。名独觉乘。若不依他唯依于自起无分别智观法真如。利益一切而出离者。名大乘。然此大乘虽观德失。显求一切智度一切有情不为观德失。故略不说。虽于因时独觉菩萨亦依于他。以其根性及得果生唯乐依自故。略不说。此中智望于自乘果。皆是正因。所观他等皆是疏缘。唯依此二说三乘别。非一切行皆同行也。

论曰。应知乘者至显示其义。

述曰。颂中言总而义有别故。此长行说如应义。

论曰。若从他闻至名无上乘。

述曰。三乘差别如文易了。配颂如前。

论曰。已说乘义至若彼所观义。

述曰。初句总。下三出体。于中五若。上三若是有为。下二若是无为。

论曰。应知此中假谓名等。

述曰。不相应中名最为胜。能摄诸法。举此等余一切假法。然瓶等法非别蕴法。虽假不说。旧论云。有言说名句味等者。不然。非一切不相应皆有言说故。

论曰。因谓种子所摄藏识。

述曰。若现若种。皆名为因故。

论曰。相谓器身并受用具。

述曰。体相易知故名为相。器者山河等。身者五根四尘聚所成身。受用具者即五欲资具。此不简别何识所变。但此种类即此中收。

论曰。及转识摄意取思惟。

述曰。相犹未尽论说及言。此是因余故言转识摄。一意旧言心。二取三思惟。旧言分别。此非也。

论曰。意谓恒时至一切境故。

述曰。七五六识如次应知。旧论云。第六识名分别。以具三分别故。今勘梵本。无此言也。但言思惟。寻度思惟语言行故。此中不言心所法者。以但举王即兼臣故。或复第八唯举其境不说其见。相易知见难知。七五六识不举其境。识易知故。上来论无娄有。此说无心所者。心之品故。

论曰。如是若假至总名有为。

述曰。此结上明有为诸法。此言相应法。即摄心等。以七识等体相易知。虽总名相。与器等法行相异故。于此结中别言及相应法。

论曰。若寂静者至所缘境故。

述曰。择灭无为寂静息諠杂故。真如不尔。故别处说。余义可知。

论曰。如是所说至总名无为。

述曰。总结上也。然旧论文无所观义。又说能寂名寂静境。此说非也。然能证道以为主故。总摄一切无漏有为。此言无为者。非业烦恼之所为故。然此可说通有无为。如对法第二卷。

论曰。应知此中至名蕴等善巧。

述曰。上来已说蕴等十境。自下第二缘此智名为善巧。

论曰。真实总义至所显真实。

述曰。自下大文第三摄上所明。总结合解体无增减说十所由。

论曰。能显真实至所显示故。

述曰。总能显。别从总显。故成二也。

论曰。所显九者一离增上慢所显真实。

述曰。旧论所显后十。慢谓独觉乘出离故。今说即同声闻。分别生故。即相真实。知所执无依他妄有。离增上慢。

论曰。二对治颠倒所显真实。

述曰。三无常等无倒真实治四倒故。

论曰。三声闻乘至细能解脱故。

述曰。因果四谛真实。是声闻出离粗细二谛真实。大乘出离由俗粗故。能成熟有情行利他行。由胜义细故。能自解脱行自利行。非声闻乘有如是事。故各别也。旧论云。粗熟有情及法。细解脱众生及法。皆非。

论曰。五能伏他论至显了大乘所显真实。

述曰。极成实中证成道理依喻道理成所说义。能降伏他。二净所行名显大乘。二障双断成大乘故。

论曰。入一切所知所显真实。

述曰。即摄真实。一切所知不过五事。以三摄五令解于五。故立入名。

论曰。八显不虚妄真如所显真实。

述曰。即差别实七种真如。

论曰。九入我执事一切秘密所显真实。

述曰。即十善巧实蕴等我见名我执。我执即事名我执事。一切秘密即四秘密。即对治等为解除我执入一切秘密。说十善巧治我见。故名对治秘密。令入正法名令入秘密。如是随义。如摄大乘对法等说。或我执者。谓十我见事者。即见所依事。谓蕴等十法为入解此我执所依之事及一切秘密故。十善巧真实也。旧论所显后十。准义。知非以有能显别为一故唯十真实。故知非也。

同类推荐
  • 千岩和尚语录

    千岩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RACLES

    HERAC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持斋念佛忏悔礼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王爷的倾城小琴妃

    王爷的倾城小琴妃

    乐小纯一朝穿越成为架空大陆丞相府不受宠的病娇千金。一道圣旨她无奈嫁给了三妻四妾的黎王。莫名卷入皇权争斗也就罢了,某王爷还总是来招惹她。“王妃,你很怕本王吗?”某王爷步步紧逼……”王妃你该还债了。“某王爷捏住某女的下巴……“王妃,还欠本王一个条件……”“王妃……““王妃……””纯纯……“…………“行了,别鬼叫了。”…………”好,都听你的。“……
  • 攻心掠爱:总裁的第一爱妻

    攻心掠爱:总裁的第一爱妻

    这是单纯的巧合,还是这原本就是阴谋诡计?一个意外的夜晚让苏钥白跟a市里最有权势的男人在一起了。可悲的是,她竟然记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被迫与男人签订协议婚姻,本以为自己是被利用的工具,可短短一年里,男人竟然将她从草根妹蜕变成名媛贵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铁树开花

    铁树开花

    又到探监的日子了。王新雅决定去监狱里探望父亲后,回来就赶紧浇麦。王新雅有五亩地的麦子,需要很长时间浇呢。天旱,浇麦的多,水也跟不上。去年一冬没有下过一片雪,人们想着过了年会下雪的;可过了年,还是没有下。又想二月二会下雨吧——二月二龙抬头呢!可过了二月二,天还是晴朗朗的天。山冈地的麦子已经出现了绝收的迹象,是没有希望了;平地的麦子可不能再出问题了。抗旱浇麦是眼下的头等大事。小组里的大口井浇地速度快,可是需要排队。
  •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全集)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全集)

    《民国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民国部分,由蔡东藩、许廑父编著。该书前一百二十章由蔡东藩原著,后四十章由许廑父续写,共一百六十章。《民国演义》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 冷血雷神

    冷血雷神

    2012,世界真的会毁灭吗?是毁灭还是侵略?如果地球毁灭,人类能否幸存?如果人类幸存,如何生存下去?申磊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孤身行走于异世,仗剑傲立于苍穹。上古五大神器,人间三大法宝,为了复仇,我要定了。灭世星魔,绝世战神,为了复仇,我灭定了。杀人便可升级,无视瓶颈。我,就是雷神,冷血雷神,逆天雷神……
  • 旧日鬼影

    旧日鬼影

    恐怖笼罩着北南!继位危机三代以后,恐怖侵袭着北南的城邦,整个星球都陷入看不见的攻击中。父母分别在两次恐怖袭击中丧生之后,他变成了孤儿,独自找寻真相,在恐怖分子杀死所有他爱的人,攻陷北南王朝之前阻止他们。本书是《安泪的遗产》三部曲的第二部,适合14岁以上青少年阅读。
  •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盛宠蜜爱:总裁的18岁甜妻

    盛宠蜜爱:总裁的18岁甜妻

    那晚酒后,她和他一夜缠绵。为了钱,她用腹中的孩子威胁他,却反被逼婚。婚前说好互不干涉,婚后他却插手她的大事小事。他拿她当真老婆疼,她眼里他却是一个强迫症晚期的神经病。“霍司琛,我要跟你离婚!”“下辈子吧。”“我受不了你了!”“等孩子生了,我再告诉你什么叫‘受不了’。”从结婚她就想着离婚,他最终如了她的愿。多年后的相遇,他依旧孤身一人,而她的身边却多了一个酷似他的小男孩。他将她抵在墙角,眼神狠戾:“谁当初说孩子没了?!”不等他怒意横穿,身后就响起奶气的声音:“抓色狼!这里有色狼!”某男窝火:“老子是你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Jeanne d'Arc

    Jeanne d'Ar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