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5300000043

第43章

【经】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觉不得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世尊。我不得一切诸法集散。若我为菩萨作字言菩萨。或当有悔。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至识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世尊。以是因缘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世尊。我亦不得眼集散乃至意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言是菩萨。世尊。是眼名字乃至意名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至法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言是菩萨。世尊。是色字乃至法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世尊。我不得无明集散乃至不得老死集散。世尊。我不得无明尽集散。乃至不得老死尽集散。世尊。我不得淫怒痴集散。诸邪见集散皆亦如是。世尊。我不得六波罗蜜集散。四念处集散。乃至八圣道分集散。空无相无作集散。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集散。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入出息念身念死集散。我亦不得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集散。世尊。我若不得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集散。云何当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世尊。我不得如梦五阴集散。我不得如响如影如焰如化五阴集散亦如上说。世尊。我不得离集散。我不得寂灭不生不灭不示不垢不净集散。世尊。我不得如法性实际法相法位集散亦如上说。我不得诸善不善法集散。我不得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集散。过去未来现在法集散。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法集散。何等是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所谓无为法。世尊。我亦不得无为法集散。世尊。我亦不得佛集散。世尊。我亦不得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及菩萨声闻僧集散世尊。我若不得诸佛集散。云何当教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是菩萨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世尊。我亦不得是诸法实相集散。云何当与菩萨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诸法实相名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名字不住亦不不住。

【论】问曰。先品中已说不见菩萨菩萨字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不内不外不中间等。今何以重说。答曰。有四种爱。欲爱有爱非有爱法爱。欲爱易见其过不净等。有爱无不净等小难遣。非有爱破有似智慧故难遣。法爱者爱诸善法利益道者。法爱中过患难见故重说。譬如小草加功少易除大树功重难除。复次上法与此法有同有异。彼闻说菩萨字不见。此中说菩萨字不觉不得。以不觉不得故不见。非是智慧力少故不见。问曰。未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有菩萨耶。今何以故言不见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答曰。从无始已来众生不可得。非行般若波罗蜜故不可得。但以虚诳颠倒。凡夫人随是假名故谓为有。今行般若波罗蜜灭虚诳颠倒。了知其无非本有今无。本有今无则堕断灭。复次须菩提心悔畏破妄语戒。所以者何。佛法中一切诸法决定无我。而我说言有菩萨为说般若波罗蜜。则堕妄语罪。是故心悔。复次有心悔因缘。一切法以不可得空故皆空。所以者何。无集无散故。譬如眼色因缘生眼识。三事和合故生眼触。眼触因缘中即生受想思等心数法。是中邪忆念故。生诸烦恼罪业。正忆念故生诸善法善恶业受六道果报。从是身边。复种善恶业。如是展转无穷。是名为集。余情亦如是。散者是眼识等诸法念念灭故。诸因缘离故。是眼识等法生时无来处。非如田上谷运致聚集。若灭时无去处。非如散谷与民。是名略说诸法集散相。生时无所从来。散时无所去。是诸法皆如幻化但诳惑于眼。问曰。若尔有集散相。须菩提何以言不觉不得。答曰。无来处故集不可得。无去处故散不可得。复次生无故集不可得。灭无故散不可得。毕竟空故集不可得。业因缘不失故散不可得。复次观世间灭谛故集不可得。观世间集谛故散不可得。如是等义。当知集散不可得云何当作菩萨字。若强为名。是名亦无住亦无不住。问曰。是名字何以故不住。答曰。名字在法中住。法空故名字无住处。如车轮辋辐毂等和合故有车名。若散是和合则失车名。是车名非轮等中住。亦不离轮等中住。车名字一异中求皆不得。失车名字故。名字无住处。因缘散时尚无。何况因缘灭。众生亦如是。色等五众和合故有众生字。若五众离散名字无住处。五众离散时尚无。何况无五众。问曰。若散时名字不可得。和合未散时则有名字。何以言不可得。答曰。是菩萨名字一。五众则有五。一不作五五不作一。若五作一如五匹物不得为一匹用。若一作五如一匹物不得为五匹用。以是故一菩萨字不得五众中住。非不住者。若名字因缘和合无。则世俗语言众事都灭。世谛无故第一义谛亦无。二谛无故诸法错乱。复次若因缘中有名字者。如说火则烧囗。说有则塞囗。若名字不在法中者。说火不应生火想。求火亦可得水。从久远已来共传名字故。因名则识事。以是故说名字义非住非不住。复次是中须菩提自说。因缘无所有故。是名字非住非不住。如菩萨名字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亦如是。问曰。如上来说。五众诸法集散不可得。今何以复说五众。答曰。上直说五众。今说五众如梦如幻。复次有人谓。凡夫人五众虚诳不实如梦。圣人五众非是虚诳。以是故须菩提说。如梦如幻同皆不住。问曰。十譬喻中何以但说五事。答曰。若说十事无在。但以随众生心。说五喻事辩故不尽说。或以五众故说五喻。余法亦如是。离有二种。一者身离。二者心离。身离者。舍家恩爱世事等闲居静处。心离者。于诸结使悉皆远离。复有二种离。一者诸法离名字。二者诸法各各离自相。此中说后二种离。所以者何。此中破名字故余处自相离。小乘法中多说前二离。寂灭亦有二种。一者淳善相寂灭恶事。二者如涅槃寂灭相。观世间诸法亦如是。此中但说后寂灭。不生亦有二种。一者未来无为法名不生。二者一切法实无生相。生不可得故此中但说后不生。不灭有三种。智缘灭非智缘灭无常灭。此中说无常灭。与此相违故名不灭。不示者一切诸观灭。语言道断故无法可示。是法如。是相若有若无若常若无常等。不垢不净。如法性实际法相法位义如先说。问曰。五众法有集散。与此相违故言不集不散。如法性实际等无相违故。云何言不集不散。答曰。行者得如法性等故名为集。失故名为散。如虚空虽无集无散。凿户牖名为集。塞故名为散。善不善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义如先说。是诸佛法及佛名字无所依止故。皆空不住非不住。

【经】世尊。诸法因缘和合假名施设。所谓菩萨是名字于五受阴中不可说。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可说。于和合法中亦不可说。世尊。譬如梦于诸法中不可说。响影焰化于诸法中亦不可说。譬如名虚空。亦无法中可说。世尊。如地水火风名。亦无法中可说。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名。亦无法中可说。如须陀洹名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名字。亦无法中可说。如佛名法名。亦无法中可说。所谓若善若不善若常若无常。若苦若乐若我若无我。若寂灭若离若有若无。世尊。我以是义故心悔。一切诸法集散相不可得。若为菩萨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般若波罗蜜如是相如是义。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必住阿鞞跋致性中。住不住法故。

【论】释曰。上来非住非不住门。破菩萨名字及诸法。今以异门破菩萨名字。无法可说为菩萨。何以故。菩萨非是五众。五众非是菩萨。五众中无菩萨。菩萨中无五众。五众不属菩萨。菩萨不属五众离五众无菩萨。离菩萨无五众。如是菩萨名字不可得。当知是空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譬如梦中有所见。皆是虚妄不可说。此梦中无有定法相。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但有诳心。余影响焰化亦如是但诳耳目。如虚空一切法中不可说。无相故。虚空与色相违故不得说名为色。色尽处亦非虚空。更无别法故。若谓入出为虚空相。是事不然。是身业非虚空相。若无相则无法。以是故虚空但有名字。菩萨名字亦如是。问曰。如梦虚空等可但有名字。云何地水火风实法亦但有名字。答曰。无智人谓地等诸物以为实。圣人慧眼观之。皆是虚诳。譬如小儿见镜中像以为实。欢喜欲取谓为真实。大人观之但诳惑人眼。诸凡夫人见微尘和合成地谓为实地。余有天眼者散此地但见微尘。慧眼分别破散此地都不可得。复次初品论中种种破身相。如身破地亦破。复次若地是实。云何一切火观时皆是火。若以禅定观为实。佛说一切法空为虚妄。但是事不然。水火风亦如是。如四大为身本犹尚尔。何况身所作持戒等诸业而不空。如戒等粗业尚空。何况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等而不空。若戒等五众空者。何况是因缘得诸圣道果而不空。若圣道果空者。何况须陀洹人乃至佛而不空。以是故菩萨名字虽善法乃至有无法中。出不名为善。乃至不名为有无集散不可得故。须菩提知空相如是。云何说名菩萨为说般若波罗蜜。若菩萨闻是不恐不畏。则是阿鞞跋致性中住。以如不住法住故。阿鞞跋致性者。是菩萨未得无生法忍。未从诸佛授记。但福德智慧力故。能信乐诸法毕竟空。是名阿鞞跋致性中住得阿鞞跋致气分故。如小儿在贵性中生。虽未成事以姓贵故便贵。

【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中不应住。受想行识中不应住。眼耳鼻舌身意中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应住。眼识乃至意识中不应住。眼触乃至意触中不应住。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中不应住。地种水火风空识种中不应住。无明乃至老死中不应住。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世尊。色空不名为色。离空亦无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空不名为识。离空亦无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乃至老死老死相空。世尊老死空不名为老死。离空亦无老死。老死即是空空即是老死。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应色中住。乃至老死中亦不应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中不应住。何以故。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世尊。四念处空不名为四念处。离空亦无四念处。四念处即是空空即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应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中不应住。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应住。何以故。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世尊。檀波罗蜜空不名为檀波罗蜜。离空亦无檀波罗蜜。檀波罗蜜即是空空即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应六波罗蜜中住。

【论】释曰。上须菩提以谦让门说般若。虽言不说而实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今须菩提以不住门直为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种种名字。观修相应合入习住等。是皆名修行般若波罗蜜。但种种名字说闻者欢喜。复次小有差别行。名听闻诵读书写正忆念说思惟筹量分别修习等。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总名为行。是行中分别故初者名观。如初始见物。日日渐学是名习。与般若波罗蜜相可是名合。随顺般若波罗蜜名相应。通彻般若波罗蜜是名为入。分别取相有是事名为念。常行不息令与相似是名为学。学已巧方便观知是非得失名为思惟。以禅定心共行名为修。得是般若波罗蜜道不失是名住。与住相违名不住。问曰。先说诸法空即是不住。今何以说诸法中不应住。答曰。先虽说著法爱心难遣故今更说。复次有无相三昧。入此三昧于一切法不取相。而不入灭定。菩萨智慧不可思议。虽不取一切法相而能行道。如鸟于虚空中无所依而能高飞。菩萨亦如是。于诸法中不住而能行菩萨道。问曰。人心得缘便起。云何菩萨于一切法不住而不入灭定中。答曰。此中须菩提自说。所谓色色相自空。色空为非色亦不离空有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义第二品中已说。乃至不应六波罗蜜中住。亦如是。以空故无所住。

【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文字中不应住。一字门二字门。如是种种字门中不应住。何以故。诸字诸字相空故亦如上说。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诸神通中不应住。何以故。诸神通诸神通相空。神通空不名为神通。离空亦无神通。神通即是空空即是神通。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诸神通中不应住。

【论】释曰。有二种菩萨。一者习禅定。二者学读。坐禅者生神通。学读者知分别文字。一字门者。一字一语如地名浮。二字门者。二字一语如水名阇蓝。三字门者。如水名波尸蓝。如是等种种字门。复次菩萨闻一字。即入一切诸法实相中。如闻阿字即知诸法从本已来无生。如是等如闻头佉。一切法中苦相生。即时生大悲心。如闻阿尼吒知一切法无常相。即时入道圣行。余如文字陀罗尼中广说。神通义先已说。是二事毕竟空故。菩萨不于中住。

【经】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常不应住。何以故。无常无常相空。世尊。无常空不名无常。离空亦无无常。无常即是空空即是无常。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常不应住。色是苦不应住。受想行识是苦不应住。色是无我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我不应住。色是空不应住。受想行识是空不应住。色是寂灭不应住。受想行识是寂灭不应住。色是离不应住。受想行识是离不应住亦如上说。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如相中不应住。何以故。如相如相空。世尊。如相空不名为如。离空亦无如。如即是空空即是如。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法性法相法位实际中不应住。何以故。实际空。世尊。实际空不名为实际。离空亦无实际。实际即是空空即是实际。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一切陀罗尼门中不应住。一切三昧门中不应住。何以故。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世尊。陀罗尼门三昧门空不名为陀罗尼门三昧门。离空亦无陀罗尼三昧门。陀罗尼三昧门即是空。空即是陀罗尼三昧门。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中不应住。世尊。如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以吾我心于色中住。是菩萨作色行。以吾我心于受想行识中住。是菩萨作识行。若菩萨作行者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得成就萨婆若。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以吾我心于十二入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中住。是菩萨作十二入。乃至作陀罗尼三昧门行。若菩萨作行者。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色是不受。受想行识是不受。色不受则非色。性空故。受想行识不受则非识。性空故。十二入是不受。乃至陀罗尼三昧门是不受。十二入不受则非十二入。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不受。则非陀罗尼三昧门。性空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受。般若波罗蜜不受。则非般若波罗蜜。性空故。如是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观诸法性空。如是观心无行处。是名菩萨摩诃萨不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萨婆若慧亦不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何以故。是萨婆若不可以相行得。相行有垢故。何等是垢相。色相乃至诸陀罗尼三昧门相。是名垢相。是相若受若修可得萨婆若者。

【论】释曰。无常等圣行。及如法性实际陀罗尼三昧门先已说。问曰。垢法中不应住。以罪故。善无记法中何故不应住。答曰。是虽非罪而生罪因缘。如佛此中说。有菩萨以吾我心行般若波罗蜜。住色中著色。为生色故作诸业。受想行识亦如是。为起五众故行。是为不取般若波罗蜜。是人虽言我行般若波罗蜜。是为世间行。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至一切智。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亦如是。此中须菩提自说不住因缘。所谓色是不受。若色不受则非色。性常空故。问曰。是色无常苦空等过罪故不受。譬如热金丸虽有金可贪但以热故知不可取。如是者有何咎而强破五众法。答曰。有二种著。一者欲著。二者见著。有人观是无常苦等。破欲著得解脱。或有人虽观无常等。犹著法生见。为是人故分别色相空。如是则离见著。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亦如是。问曰。声闻辟支佛一切法不受故漏尽。此中云何说不受三昧不与二乘共。答曰。彼虽有不受三昧。无有广大之用。不利不深亦不坚固。复次声闻辟支佛漏尽时得诸法不受。菩萨久来知一切法不受。皆如无余涅槃毕竟空。是故说不与二乘共。复次二乘有习气有碍有障故。虽有无受三昧不清净。如摩诃迦叶闻菩萨伎乐。于坐处不能自安。诸菩萨问言。汝头陀第一。何故欲起似舞。迦叶答言。我于人天五欲中永离不动。此是大菩萨福德业因缘变化力我未能忍。如须弥山王四面风起皆能堪忍。若随岚风至不能自安。声闻辟支佛习气于菩萨为烦恼。复次此无受三昧惟佛遍知。菩萨求佛道故。虽不能遍而胜于二乘。以是故说不与二乘共。以人贵重是不受三昧而生著心。是故须菩提说不但是三昧不受。色乃至一切种智皆不受。所以者何。须菩提自说因缘。所谓十八空故不受。问曰。何以故。用是十八空观诸法皆空。答曰。此中须菩提自说因缘。取相著故生诸结使相者。色乃至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相。皆是烦恼根本。若佛法中乃至无有法微相可取者。

【经】先尼梵志于一切智中终不生信。云何为信信般若波罗蜜。分别解知称量思惟。不以相法不以无相法。如是先尼梵志不取相住信行中。用性空智入诸法相。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可得受。是先尼梵志非内观得故见是智慧。非外观得故见是智慧。非内非外观得故见是智慧。亦不无智慧观得故见是智慧。何以故。梵志不见是法知者知法知处故。此梵志非内色中见是智慧。非内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非外色中见是智慧。非外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非内外色中见是智慧。非内外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亦不离色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内外空故。先尼梵志此中心得信解于一切智。以是故梵志信诸法实相。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信解已无法可受。诸法无相无忆念故。是梵志于诸法亦无所得。若取若舍。取舍不可得故。是梵志智慧亦不念。诸法相不念故。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此彼岸不度故。是菩萨色受想行识不受。一切法不受故。乃至诸陀罗尼三昧门亦不受。一切法不受故是菩萨于是中亦不取涅槃。未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未具足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是四念处非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非十八不共法。是诸法非法亦不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色不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

【论】问曰。此中何因缘说先尼梵志。答曰。此经种种因缘说法空。乃至无微相可取。人心疑怪不信。是理难见。以毕竟无相故。以是故须菩提引证小乘中尚有法空。何况行大乘法者而不信法空。复次如删若婆婆罗门。善知一切智人相。见菩萨食乳糜。知今日当成佛。先尼是其舅也。耆年智德有大名闻。出家广读一切经书。修心坐禅学道。时时欲求智慧故往诣论议堂。诸梵志言。六师皆自称一切智。不兰迦叶有大名闻。是大众师。其弟子死若小若大皆不说其生处。余五师弟子死若小若大皆说其生处。佛亦是大师有大名闻。其弟子死小者说其生处。大者不说其生处。先尼闻已异时诣佛所问讯已一面坐。问佛言。佛听当问。佛言恣汝所问。先尼言。昔我一时曾到论堂与诸人论议。如昔所闻具向佛说。是时我作是念。佛法说弟子小者更生大者不生。何者为定。佛告先尼。我法甚深微妙难解。汝等长夜著诸异见异欲异法。汝于我法不能自见。先尼梵志。白佛言。我心敬佛愿加愍念为说妙法。令我于坐得眼无令空起。佛问梵志。于汝意云何。汝见是色如去不。答言。不也。受想行识如去不。答言。不也。色中如去不。答言。不也。受想行识中如去不。答言。不也。离色如去不。答言。不也。离受想行识如去不。答言。不也。汝更见无色无受想行识如去者不。答曰。不也。若汝种种门不见如去者。应生疑言。佛法何者为定。答曰。不应。佛告先尼。若我弟子是法中不了了知者说有后生。本来有我慢等残故。若我弟子了了解知是义者不说其生处。本来我慢等无残故。先尼闻是已即时得道。得道已从坐起。白佛言。愿得出家为道。即时鬓发自堕便成沙门。不久得阿罗汉。从佛得眼不虚故。是经论议先尼信者。信佛能令我得道。是名初信。然后闻佛破吾我从本已来常自无我。无我故诸法无所属。如幻如梦虚诳不实不可得。取得是信力已入诸法实相。不受色是如去乃至识是如去。问曰。梵志何以答佛皆言不也。答曰。梵志本总相为我。佛今一一别问。以是故答佛言不也。复次梵志闻人二种说我。或有说五众即是我。或有说离五众别有我。若五众即是我则无别我所以者何。我是一众是五。一不作五五不作一。复次五众无常生灭相。五众是我亦应生灭。若生灭者则失罪福。是五众从因缘和合生不自在。我若尔者何用我为。不自在故。如是等过罪故不得说言。色如去受想行识如去。离五众亦不应有我无相故。若知见受等是皆五众相非是我相。智者云何说离五众而有我。以是故言不也。若有言别更有我无五众。是亦不然。皆是颠倒妄见分别。如是种种因缘知无我。我即是如去诸法亦尔皆同如去。以无主故法无所属。复次梵志推求得道智慧。于四处求之皆无定相。所谓观自身五众名为内。外观他身名为外。彼此名为内外是三种智慧不得道。无智慧亦不得道。复次内者内六入。外者外六入。复次内名能观智慧。外名所观处。是先尼知诸观皆有过罪。何以故。内以智慧力故。谓外诸法是常无常有无等。非外法有定相。若有定相则无智用。又此智慧从外法因缘生。外法相不定故智慧亦不定。如称为物故。物为称故。二事相待。若离物无称离称无物。无量教智名得道。方便得名得圣道果。复次略说实智慧义。所谓不见内五众中。不见外五众中。亦不见内外五众中。亦不见离五众中。见是智慧为实。以无常智慧观五众无常。是智慧从因缘和合故有不实。著观者邪见。不著者得道。若无常相是实者。何故著而不得道。以是故一切内外不见定智慧。若离是无常等观得道者。一切凡人亦应得道。以是故说。离是智慧。亦无所得。尔时梵志。以是智慧。于一切法中心得远离。于智慧亦复远离。一切我见等取相邪见一切皆灭。亦不从无智得。尔时梵志。欢喜观无量法性相佛真为大师。不舍者。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所得故不受。复次诸结使烦恼颠倒虚妄故无所舍。但知诸法如实相无相无忆念故。是名菩萨不受不舍波罗蜜。名为般若波罗蜜。此彼岸不度故世间即是涅槃相。涅槃相即是世间相。一相所谓无相。若如是知应当灭。以未具足诸功德故不灭。大慈悲本愿力故不灭。虽求佛道于此法中亦无好丑相及受舍相。以是故非法亦非非法。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一切相不受。

同类推荐
  • 四愿经

    四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尔雅

    小尔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岁晏行

    岁晏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空孕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蓬山志

    蓬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说的就是好听:滴水不漏的口才术

    说的就是好听:滴水不漏的口才术

    人人都会说话,然而把话说好并非易事。好的口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帮助人成就一番事业。在现代社会,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从不同方面,教给人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说话技巧,注重口才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汇聚了古今中外新奇而精妙的故事和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鲜活事例,并同现代社会交际应酬中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本书可以让你练就一副好口才,成就你美好的人生!
  • 情定望海城

    情定望海城

    本书的故事创作主要是以现代都市——望海城为背景,以女主人公赵天雪的感情之路为线索进行描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现代言情小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试爱总裁

    试爱总裁

    爱情在阴谋、伤害的情况下开花,可花终有调谢之日,在花瓣损落之时,就是你我恩断义绝之时……~~~~~~~~~~~~~~~~~~~~~~~~~~~~~~~~~~~~~~~~~~~``
  • 佛说八师经

    佛说八师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凤歌

    盛世凤歌

    正文已经完结,新文已开,欢迎来看。-----云落枫,华夏医学天才,意外身亡,魂附于龙啸大陆将军府废物大小姐。这废物不但文不成武不就,更是胸大无脑,骄横任性,有了太子这样完美的未婚夫还不够,居然当众强抢美男,导致太子一怒之下解除婚约。可废物受不了这个刺激,竟是上吊了结此生。再睁眼,她已非昔日废物大小姐。契约神典,怀揣灵药空间,妙手回春,医绝天下!上至皇孙贵族,下至商贾世家,无一不对她竞相巴结,就连之前退婚的太子殿下也找上门来想要重归于好?对此,某神秘男终于忍无可忍:“谁若再来骚扰我的女人,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 博士家的火灾(原创经典作品)

    博士家的火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明月照漓心

    明月照漓心

    云汐玥,21世纪的全能特工,身处临人间炼狱却无时不向往着光明。纵使年少柔弱也不丢一身傲骨。她说:“我想要的从来就不多,我想要的就是和哥哥一起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不求荣华锦绣,只求一世长宁”她说:“山河锦绣,扬鞭纵马。若你能给我这样的生活,我便嫁你!”她说:“三年岁月,大梦初醒,从此你我咫尺天涯,与君相决绝!”她说:“青丝即情丝,定不负相思意。”她说……——我说:吾乃学生党,写得好大家鼓个掌,写不好还望多加担待,吾会更加努力,谢谢!三鞠躬!!!
  •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这是一套以促进现代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当代常用且新颖的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文书写作者和使用者、普通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具教材性质的工具书。
  • 天机之帝行天下

    天机之帝行天下

    江湖三大奇迹,诸葛遗蜕、玄门秘宝、天机!皇族后裔流落江湖,看他如何在江湖中重塑辉煌!武侠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现在有机会将它写出来,即使没有人看,也会坚持下去,因为心中的梦。武侠不死!
  • 夷水之畔

    夷水之畔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条夷水,裹挟着几万年的风云激荡,左冲右撞,过往的鲜活被击得粉碎,传奇也变成街头巷尾的烂尾故事,只有故事的主人公明了,所有的遗憾都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