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5300000080

第80章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魔不能坏。何等二。观一切法空。不舍一切众生须菩提。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二法成就魔不能坏。何等二。所作如所言。亦为诸佛所念。菩萨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坏。须菩提。菩萨如是行。是诸天皆来至菩萨所。亲近咨问劝喻安慰作是言。善男子。汝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善男子。汝常当行是空无相无作行。何以故。善男子。汝行是行。无护众生汝为作护。无依众生为作依。无救众生为作救。无究竟道众生为作究竟道。无归众生为作归。无洲众生为作洲。冥者为作明。盲者为作眼。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十方现在无量阿僧祇诸佛。在大众中说法时。自赞叹称扬是菩萨摩诃萨名姓言。某甲菩萨成就般若波罗蜜功德。须菩提。如我今说法时。自称扬宝相菩萨尸弃菩萨。复有诸菩萨摩诃萨。在阿閦佛世界中。行般若波罗蜜净修梵行。我亦称扬是菩萨名姓。须菩提。亦如东方现在诸佛说法时。是中有菩萨摩诃萨净修梵行。佛亦欢喜自称扬赞叹是菩萨。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复有菩萨从初发意欲具足佛道乃至得一切种智。诸佛说法时亦欢喜自称扬赞叹是菩萨。何以故。是诸菩萨摩诃萨所行甚难。不断佛种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菩萨摩诃萨。诸佛说法时自赞叹称扬。佛告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诸佛说法时自赞叹称扬。须菩提言。何等阿鞞跋致菩萨为佛所赞。佛言。如阿閦佛为菩萨时所行所学。诸菩萨亦如是学。是诸阿鞞跋致菩萨诸佛说法时欢喜赞叹。复次须菩提。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信解一切法无生。未得无生忍法。信解一切法空。未得无生忍法。信解一切法虚诳不实不坚固。未得无生忍法。须菩提。如是等诸菩萨摩诃萨。佛说法时欢喜自赞叹称扬名姓。须菩提。若诸菩萨摩诃萨诸佛说法时欢喜自赞叹者。是菩萨灭声闻辟支佛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诸佛说法时欢喜自赞叹者。是菩萨当住阿鞞跋致地。住是地已当得萨婆若。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其心明利不疑不悔作是念。是事如佛所说。是菩萨亦当于阿閦佛及诸菩萨所。广闻是般若波罗蜜亦信解。信解已如佛所说。当住阿鞞跋致地。如是须菩提。但闻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何况信解。信解已如说住如说行。如说住行已住一切种智中。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佛说。菩萨摩诃萨如所说住如所说行住萨婆若。若菩萨摩诃萨无所得法。云何住萨婆若。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诸法如中住萨婆若。须菩提言。世尊。除如更无法可得。谁住如中。住如中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当说法。如尚不可得。何况住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而说法。无有是处。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除如更无法。谁住如中。住如中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当说法。如尚不可得。何况住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而说法。无有是处。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除如更无有法可得。谁住如中。住如中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当说法。如尚不可得。何况住如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住如中而说法。何以故。是如生不可得灭不可得住异不可得。若法生灭住异不可得。是中谁当住如。谁当住如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当住如而说法。无有是处。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深般若波罗蜜中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世尊。无有如中住者。亦无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无说法者。菩萨摩诃萨于是处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不疑不悔。

尔时须菩提语释提桓因。如憍尸迦说。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是甚深法中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不疑不悔。憍尸迦。诸法空中谁惊谁没谁怖谁畏谁疑谁悔。是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须菩提所说。但为空事无所挂碍。譬如仰射空中箭去无碍。须菩提说法无碍亦如是。

【论】释曰。众会疑菩萨何因缘故。得如是力魔不能坏。佛答有二因缘故魔不能坏。一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以日月因缘故万物润生。但有月而无日则万物湿坏但有日而无月则万物燋烂。日月和合故万物成熟。菩萨亦如是。有二道一者悲二者空。悲心怜愍众生誓愿欲度空心来则灭怜愍心。若但有怜愍心无智慧。则心没在无众生而有众生颠倒中。若但有空心舍怜愍度众生心则堕断灭中。是故佛说二事兼用。虽观一切空而不舍众生。虽怜愍众生不舍一切空。观一切法空空亦空故不著空。是故不妨怜愍众生。观怜愍众生亦不著众生。不取众生相。但怜愍众生引导入空。是故虽行怜愍而不妨空。虽行空亦不取空相故。不妨怜愍心。如日月相须。诸神天轻贱妄语人。若菩萨不如所说行。则五种执金刚神舍离不复守护。恶鬼得便是人喜生恶心。恶心故则生恶业。生恶业故则堕恶道。菩萨不为诸佛所念者则善根朽坏。如鱼子不为母念则烂坏不生。是故言所作如所言。亦为诸佛所念。得此二法故不可破坏。若菩萨能如是真行般若波罗蜜魔不能坏。功德智慧增益。诸天则来亲近咨问安慰劝喻作是言。善男子。汝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以是因缘故常行空行。问曰。诸天未得一切智。云何能与菩萨授记。答曰。诸天长寿从过去诸佛闻如是行得记。今见菩萨有如是行故说。见因知有果故。诸天见是菩萨行三解脱门印。亦兼行慈悲心于众生。是故说言不久作佛。无守护众生汝为作守护。无归与作归等义如先说。若菩萨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十方现在无量诸佛说法时。称扬赞叹是名字者。如我今称扬宝相菩萨尸弃菩萨及阿閦佛世界中菩萨。又如十方佛说法时称扬诸妙行菩萨。菩萨能如所说应诸法实相者。十方诸佛说法时。亦以是菩萨为譬喻。作是言某方某世界菩萨虽未作佛。能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功德希有故如大国王有大将不惜身命有方便能破怨敌常为国王所称誉。菩萨亦如是。观毕竟空不惜我身。破烦恼贼有方便而不作证。教化众生诸佛所称誉。诸佛虽无著心无分别善不善法视诸阿罗汉外道亦无憎爱。为利益众生故赞叹善人称扬善法毁訾不善。所以者何欲使众生依附好人心随善法。令出世间故。问曰。何经中说二菩萨。佛所赞叹。答曰。佛经无量佛涅槃后诸恶邪见王出焚烧经法。破坏塔寺害诸沙门。五百岁后像法不净。诸阿罗汉神通菩萨难可得见。故诸深经不尽在阎浮提。行者受者少故诸天龙神持去。问曰。如遍吉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力势菩萨文殊尸利弥勒菩萨等。何以故不赞叹而但称誉二菩萨。答言。是二菩萨未得无生忍法而能似无生忍法行。必有此事一切魔民所不能坏。是故佛叹希有。复次是二菩萨清净大愿行深大慈悲心。不期疾作佛为度众生故。有如是等功德故佛称赞。复次遍吉观世音菩萨等功德极大人皆知是二菩萨人未知。故称扬阿閦佛世界菩萨皆效阿閦佛。初发心来行清净不杂行。生彼菩萨皆效其行。是故说阿閦佛世界菩萨称誉其德。又如十方诸佛亦称扬诸世界上妙菩萨。亦如释迦文尼佛称扬二菩萨。何等是菩萨。从初发意乃至十地。佛赞叹是菩萨所为甚难能不断佛种。此中须菩提问何等菩萨。佛说法时称扬赞叹说其名字。问曰。佛已先说。须菩提何以更问。答曰。佛初说大菩萨。后称说一切菩萨。从初发意乃至十地。是故须菩提疑问佛。佛赞叹何等菩萨称其名字。佛答佛虽皆爱念一切菩萨。其中有德行胜者称扬其名字。何等菩萨佛所称叹。如阿閦佛初发心时。行清净行不休不息。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菩萨佛所赞叹。复次有菩萨未得无生法忍。未入菩萨位。行般若波罗蜜力故。常思惟筹量求诸法实相。能信解忍通一切法无生相空虚诳不坚固。有如是等相。诸菩萨摩诃萨。佛称名赞叹。虚诳不实不坚固者皆是无常。苦无我门。一切法空者即是空门。一切法无生者即是诸法实相灭诸观。复次虚诳不实不坚固即是无作解脱门。一切法空即是空解脱门。一切法无生即是无相解脱门。如是等三种差别。是人出柔顺法忍。未得无生法忍。出凡夫法未入圣法而能信受圣法。似得圣法人是故希有。如佛所称誉。阿鞞跋致菩萨能断二地得受记。是人为佛所称誉亦如是。如是相人虽未得无生法忍。智慧力故为诸佛称名赞叹。今以信根力胜故。佛亦称名赞叹。何者是所谓。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其心明利不疑不悔作是念。是事如佛所说。问曰。是菩萨已信解般若波罗蜜。何以更从阿閦佛及诸菩萨边闻。答曰。是人闻阿閦佛作菩萨时所行清净。是人闻已欲效阿閦佛所行。是故佛说此人于是得信力。于彼得智慧力。故当住阿鞞跋致地。是人未得无生忍法。以智慧力故得如阿鞞跋致。为诸佛所赞。有信力故得。如阿鞞跋致为诸佛所赞。若但闻般若得如是利益。何况信受如所说行。渐住一切种智中。须菩提问佛一切法空相无所得。云何菩萨住萨婆若。佛言如中住。如者即是空。菩萨住是毕竟空中名为住萨婆若。此中须菩提问佛。除如更无法可得。谁住如中乃至无有是处。如经广说。佛可须菩提所语。说如亦空因缘。所谓是如生灭住异不可得。若法无三相即是毕竟空云何可住。若住此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说法无有是处。释提桓因欲取般若一定相。闻佛共须菩提说无相亦不可得。是故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般若甚深是菩萨所为甚难。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如毕竟空除如更无。菩萨住是如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名为佛。说法者所度众生亦不离如。亦无拔出处涅槃。诸法常住如相故。菩萨闻是事心不疑悔是事为难。虽信一切法毕竟空。而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精进不休不息是为难。须菩提语帝释若诸法毕竟空无所有。疑从何生何有难事。帝释心欢喜作是念。须菩提实是乐说空法。须菩提有所解说皆说空事。虽说色等余事其义皆趣向空。若有难问不能作碍。空亦空故若人难空。须菩提先已破空。于有无中都无所碍。譬如仰射空中。虚空即是毕竟空。箭是须菩提智慧。所说如箭于空无碍。势尽自堕非为空尽。须菩提说法因缘事办故便止非为法尽。若有人虽有利箭射壁不能过。人虽有利智慧邪见著有则碍而不能通。是故须菩提说无障无碍法。

大智度论释嘱累品第六十六

【经】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如是说如是答。为随顺法不为正答不。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所说所答实皆随顺。释提桓因言。希有世尊。须菩提所乐说皆为空。为无相无作。为四念处。乃至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释提桓因。须菩提比丘行空时檀波罗蜜不可得。何况行檀波罗蜜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何况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念处不可得。何况修四念处者。乃至八圣道分不可得。何况修八圣道分者。禅解脱三昧定不可得。何况修禅解脱三昧定者。佛十力不可得。何况修佛十力者。四无所畏不可得。何况能生四无所畏者。四无碍智不可得。何况能生四无碍智者。大慈大悲不可得何况行大慈大悲者。十八不共法不可得。何况生十八不共法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智不可得。何况得一切智者。如来不可得。何况当作如来者。无生法不可得。何况无生法作证者。三十二相不可得。何况得三十二相者。八十随形好不可得。何况得八十随形好者。何以故。憍尸迦。须菩提比丘一切法离行。一切法无所得行。一切法空行。一切法无相行。一切法无作行。憍尸迦。是为须菩提比丘所行。欲比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行。百分不及一。千分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除佛行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声闻辟支佛诸行中。最尊最妙最上。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于一切众生中最上。当行是般若波罗蜜行。何以故。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能具足佛法得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作佛。是会中诸三十三天。以天文陀罗花散佛及僧。是时八百比丘从坐起以华散佛。偏袒右肩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我等当行是无上行声闻辟支佛所不能行。尔时佛知诸比丘心行便微笑。如诸佛法。种种色光青黄赤白红缥从囗中出。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阿难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笑。诸佛不以无因缘而笑。佛告阿难。是八百比丘于星宿劫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名散华皆同一字。比丘僧世界寿命皆等。各各过十万岁出家作佛。是时诸世界常雨五色天花。以是故阿难。菩萨摩诃萨欲行最上行。当行般若波罗蜜。佛告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菩萨人中死此间生。若兜率天上死来生此间。若人中若兜率天上。广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我见是诸菩萨摩诃萨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亲近正忆念。转复以般若波罗蜜教行菩萨道者。当知是菩萨面从佛闻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亲近。亦从诸佛所种善根。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等非声闻所种善根。亦不从声闻所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随义随法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面见佛。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信心清净不可沮坏。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曾供养诸佛种善根。与善知识相得。阿难。于诸佛福田种善根。虽不虚诳要得声闻辟支佛佛而得解脱。应当深了了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阿难。若菩萨深了了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人若住声闻辟支佛道。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是故阿难。我以般若波罗蜜嘱累汝。阿难。汝若受持一切法。除般若波罗蜜。若忘若失其过小小无有大罪。阿难。汝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若忘失一句其过甚大。阿难。汝若受持深般若波罗蜜。后还忘失其罪甚多。以是故阿难。嘱累汝是深般若波罗蜜。汝当善受持读诵令利。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则为受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现在供养我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捣香泽香衣服幡盖。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读诵说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幢幡。阿难。供养般若波罗蜜。则为供养我。亦供养过去未来现在佛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信心清净恭敬爱乐。则为信心清净恭敬爱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阿难。汝爱乐佛不舍离。当爱乐般若波罗蜜莫舍离。阿难。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句不应令失。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人天阿修罗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复为他人种种广说其义。开示演畅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疾近萨婆若。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过去未来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今现在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阿难。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生诸菩萨故。阿难。若有菩萨摩诃萨学是六波罗蜜。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我以六波罗蜜倍复嘱累汝。阿难。是六波罗蜜是诸佛无尽法藏。阿难。十方诸佛现在说法。皆从六波罗蜜法藏中出。过去诸佛亦从六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从六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诸佛亦从六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弟子。皆从六波罗蜜中学得灭度。已得今得当得灭度。阿难。汝为诸声闻人说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得阿罗汉果证。犹未为我弟子事。汝若以般若波罗蜜相应一句教菩萨摩诃萨。则为我弟子事。我亦欢喜。胜教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令得阿罗汉果。复次阿难。是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不前不后一时皆得阿罗汉果证。是诸阿罗汉行布施功德持戒禅定功德是功德多不。阿难言。甚多世尊。佛言。阿难。不如弟子以般若波罗蜜相应法为菩萨摩诃萨说乃至一日其福多。置一日但半日。置半日但一食顷。置一食顷但须臾间说其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善根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故。菩萨摩诃萨自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示教利喜他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如是菩萨行六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行一切种智增益善根。若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佛在四众中天人龙鬼神甄陀罗摩睺罗伽等于大众前。而现神足变化。一切大众皆见阿閦佛比丘僧围绕说法。大众譬如大海水。皆是阿罗汉。漏尽无烦恼皆得自在。得好解脱心好解脱慧好解脱其心调柔。譬如大象。所作以办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得解脱。一切心心数法中得自在。及诸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尔时佛摄神足。一切大众不复见阿閦佛声闻人菩萨摩诃萨及其世界。不与眼作对。何以故。佛摄神足故。尔时佛告阿难。如是阿难。一切法不与眼作对。法法不相见。法法不相知。如是阿难。如阿閦佛弟子菩萨世界。不与眼作对。如是阿难。一切法不与眼作对。法法不相知。法法不相见。何以故。一切法无知无见无作无动不可捉不可思议。如幻人无受无觉无真实。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著诸法阿难。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名为学般若波罗蜜。欲得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如是学名为第一学最上学微妙学。如是学安乐利益。一切世间。无护者为作护。是诸佛所学。诸佛住是学中。能以右手举三千大千世界还著本处。是中众生无觉知者。何以故。阿难。诸佛学是般若波罗蜜过去未来现在法中得无碍智见。阿难。如般若波罗蜜。于诸学中最尊第一微妙无上。阿难。若有人欲得般若波罗蜜边际。为欲得虚空边际。何以故。阿难。般若波罗蜜无有量。我初不说般若波罗蜜量。名众句众字众是有量。般若波罗蜜无有量。阿难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有量。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无尽故无有量。般若波罗蜜离故无有量。阿难。过去诸佛皆学般若波罗蜜得度。般若波罗蜜故不尽。未来世诸佛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得度。是般若波罗蜜故不尽。现在十方诸佛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度。般若波罗蜜故不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阿难欲尽般若波罗蜜。为欲尽虚空。般若波罗蜜不可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不可尽。已不尽今不尽当不尽。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何以故。是一切法皆无生。若法无生云何有尽。尔时佛出覆面舌相告阿难。从今日于四众中广演开示分别般若波罗蜜。当令分明易解。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法相。是中求声闻辟支佛求佛者。皆当于中学。学已各得成就。阿难。是深般若波罗蜜。则是一切字门。行是深般若波罗蜜能入陀罗尼门。学是陀罗尼门诸菩萨得一切乐说辩才。阿难。般若波罗蜜是三世诸佛妙法。以是故阿难。我为汝了了说若有人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是人则能持三世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我说般若波罗蜜是行者足。汝持是般若波罗蜜陀罗尼故。则能持一切诸法。

【论】问曰。释提桓因何以自疑所说。言我为随顺法正答不。答曰。释提桓因非一切智人。虽得初道三毒未尽犹有错谬而自筹量。我虽福德因缘为诸天主。虽得圣道味。而未有一切智。一切漏未尽故。所说或能错谬不自觉知是故问。复次众中大有阿鞞跋致菩萨漏尽阿罗汉及离欲诸天。是诸人见释提桓因与佛须菩提共问难心不怯弱作是念。是释提桓因漏尚未尽何能问难尽诸法边。释提桓因以是事故问佛。复次释提桓因自知所说诸法相无违错。求佛印可使听者信受。故佛即可之。问曰。佛何以可释提桓因说。答曰。释提桓因虽非一切智人。常从佛闻诵读力强。是故所说有理佛便印可。佛说有三种慧。闻慧思慧修慧。有人闻慧思慧明了故。能与修慧人问难。譬如乘船随流不自用力而疾于陆行。如阿难虽未离欲未得甚深禅定。而能与佛漏尽阿罗汉等论议随法无违。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须菩提好乐说空善巧说空。于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有所言说皆趣向空无相无作。所谓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中皆和合毕竟空说。佛语释提桓因。须菩提是行毕竟空人。世世修集非但今世。是人以空解脱门入道。亦以此门教化众生。是人若入深空法尚不得法。何况行是法者。如经说檀波罗蜜不可得。何况行檀者。乃至八十随形好不可得。何况得八十种随形好者。须菩提所行空行。欲比菩萨空行百分不及一。问曰。法空众生空复有何不尽而言百分不及一。答曰。佛此中自说。除佛。诸声闻辟支佛无有及菩萨者。诸法实相有种种名字。或说空或说毕竟空或说般若波罗蜜。或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中说诸法实相名为空行。如一切声闻弟子中。须菩提空行最胜。如是除佛诸菩萨空行胜于二乘。何以故智慧分别利钝入有深浅故。皆名得诸法实相。但利根者得之了了。譬如破闇故然灯更有大灯明则转胜。当知先灯虽照微闇不尽。若尽后灯则无用。行空者亦如是。虽俱得道智慧有利钝故。无明有尽不尽。惟有佛智能尽诸无明。复次声闻辟支佛无慈悲心。无度众生心。无净佛世界。无无量佛法。愿无转法轮度众生。亦无入无余涅槃。乃至遗法度众生。愿无有三世度众生心。所谓菩萨时。作佛时。灭度时。非但以空行故与菩萨等。复次二乘得空有分有量。诸佛菩萨无分无量。如渴者饮河不过自足。何得言俱行空不应有异。又如毛孔之空欲比十方空无有是理。是故比佛菩萨千万亿分不及一。佛分别是空行已告释提桓因。若欲于一切众生最上。当行般若波罗蜜。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学是般若波罗蜜空行。不取空相故过于二地。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入菩萨位故具足佛法。佛法是菩萨道。菩萨道具足故当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故名为佛断一切烦恼习人是诸事空行为根本。问曰。涅槃是无量。何以言二乘所得有量。答曰。言智慧有分有量。不说诸法法性有量。不闻说大水喻耶。器有量非水有量。复次量无量相待法。于凡人是无量。佛皆能量。尔所分是须陀洹。乃至尔所分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余残究尽法性是佛。尔时会中诸天以天曼陀罗华散佛等如经中说。问曰。华供养佛及僧。是八百比丘何以独取供养佛。答曰。诸天所散华。诸比丘当分所得。堕衣上者见其色香甚妙。因以发心供养于佛白言。我从今日当行是无上行。所谓毕竟空无相无作等。为度一切众生故。如佛所说二乘所不及。尔时佛微笑。笑义如恒伽提婆品中说。是八百比丘皆是善知识。行同心等世世共修集功德故。一时作佛皆同一字。五色天华供养佛故。世界中常雨五色天曼陀罗华。佛因是事赞般若作是言。阿难欲行最上菩萨道。当行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人人道中来。或兜率天上来。所以者何。三恶道中罪苦多故。不得行深般若。欲界天著净妙五欲心则狂惑不能行。色界天深著禅定味故不能行。无色界无形故不能行。鬼神道眼根等利诸烦恼覆心故。不能专行深般若。人道中苦差三恶道。乐不如诸天。眼等诸根浊重身多地种故。能制苦乐意而行般若。兜率天上常有一生补处菩萨。彼中诸天常闻说般若。五欲虽多法力胜是故说二处来。若从他方佛世界来。若此间有般若波罗蜜处来。复次阿难若有求佛道者。能问能信受持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人佛常以佛眼见。是诸人等应当作是念。我等便是面从佛受从佛发心种善根。不从二乘发。阿难若有人信心清净不可破坏者。当知是人先世供养无量诸佛。为善知识守护故能受持。问曰。佛亦名为宝。亦名为无上福田。若人从佛种善根。必以三乘法入涅槃不虚。如法华中说。有人或以一华或以少香供养于佛。乃至一称南无佛。如是等人皆当作佛。若尔者有人作是念。但行五波罗蜜欲作佛时乃观空。何用常行般若波罗蜜难知难得空行。答曰。以是事故佛自答。阿难。于佛福田中虽不虚诳。要得三乘入涅槃。应当了了行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了了行故。疾得佛道不久受生死苦。般若有如是等利益功德故应当行。阿难。般若有如是功德利益故我嘱累汝。问曰。佛无所贪。乃至一切种智佛。无碍解脱清净微妙。诸佛法犹尚不贪。何以故以般若波罗蜜殷勤嘱累阿难似如贪惜。答曰。诸佛为利益众生故出世。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神足变化皆为众生故。第一利益众生。无过般若波罗蜜。能尽诸苦故。是般若波罗蜜因语言文字章句可得其义。是故佛以般若经卷殷勤嘱累阿难。复次有人见佛殷勤嘱累故言。佛大事办犹尚尊重般若。是法必尊必妙。譬如大富长者。命欲终时以众宝与儿。偏以如意宝珠殷勤嘱累汝勿以此宝自无定色质如虚空微妙难识故而不守护。若失余宝为可。此宝不可失也。大富长者是佛。以般若波罗蜜嘱累阿难。汝好受持守护无令忘失。除般若。虽有十二部经尽皆忘失。其过尚少。若失般若一句其过太多。何以故是深般若法藏。是十方三世诸佛母。能令人疾至佛道。如经中说。三世诸佛皆从般若得。乃至为声闻人说法。其中皆是赞般若事。问曰。说法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尽得阿罗汉。云何不如以般若一句教菩萨。答曰。是事先虽答今当更略说。是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虽皆得阿罗汉。自度其身不中作佛。若说般若一句。闻者得作佛故。如人种众果树。不如一人种一如意树。能随人所愿如意皆得。复次为声闻说法中无大慈悲心。大乘法中一句虽少有大慈悲。声闻法中皆自为身。大乘法中广为众生。声闻法中无欲广知诸法心。但欲疾离老病死。大乘法中欲了了知一切法。声闻法功德有限量。大乘法中欲尽诸功德无有遗余。如是等大小乘差别。譬如金刚虽小能胜一切宝不得言少。故不如多三千大千世界中阿罗汉福德比般若一句教菩萨一日乃至须臾其福甚多。此中佛自说因缘。是人自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教人令得。自行六波罗蜜诸功德亦为人说。菩萨集二处功德不得佛道。无有是处。尔时佛欲明了是事故。引证亦欲证一切法空。不著是空法但怜愍众生故嘱累。如阿閦佛大众庄严不与眼作对。一切法不与眼作对亦如是。肉眼天眼所见。皆是作法虚诳不实。慧眼法眼佛眼。皆是无相无为法。故不可见。若不可见亦不可知。无作等亦如是。所见阿閦佛会如幻如梦。能如是观诸法。是名菩萨行般若。名无所著。佛所嘱累亦无所著。但以大慈悲故赞是般若。一切法虽是不可思议相。而以利益众生故赞叹作是言。阿难如是学为学般若。若欲得一切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如是等如经广说。佛以无量赞般若。若佛智慧不可尽。般若功德亦不可尽。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量相故。名众等言语章句卷数有量。如小品放光光赞等般若波罗蜜经卷章句有限有量。般若波罗蜜义无量。阿难问般若波罗蜜云何无量。佛答般若波罗蜜相自离。离故从本已来不生不集。不生不集故不尽不灭。此中佛自说因缘。过去无量阿僧祇诸佛及弟子。用是般若波罗蜜照明十方。度无量众生皆共入无余涅槃。般若波罗蜜故不尽。未来现在亦如是。譬如有人欲尽虚空虚空不可尽。般若波罗蜜等诸功德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今不尽已不尽当不尽。有人知过去不尽。谓未来现在有尽。是故说三世不可尽。何以故。诸法本无生。云何当尽。佛知般若是真无尽为名字语言句众有尽故嘱累。如人以香油瓶嘱累子弟。虽不惜瓶为受持香油故。语言能持义亦如是。若失语言则义不可得。尔时佛为人信受般若故。出舌相覆面告阿难。我今于四众中嘱累汝般若。汝当为众生解说显示分别令易解。所以现舌相者。世间相法舌能覆鼻是不妄语相。何况覆面。是故佛示众生。我从父母生身有此舌相。欲以般若波罗蜜令汝信解。以汝等未得一切智不能遍知。欲令汝等信故。非以神通力所现。佛于甚深妙法智慧禅定中犹尚不著。何况世间八法。供养利故而作虚诳。于一切法中如鸟飞虚空无所触碍。但以本愿誓度众生。大悲心怜愍一切故。以第一利般若波罗蜜殷勤嘱累汝。复次阿难是行深般若波罗蜜者。能入一切文字陀罗尼。因一字即入毕竟空。是名文字陀罗尼。如先陀罗尼中说。诸文字法皆因般若波罗蜜得。余闻持等诸陀罗尼亦皆从学般若波罗蜜得。菩萨得诸陀罗尼已得种种乐说辩才。无量阿僧祇劫说一句义不可尽。是名三世诸佛真法。更无异法。又复阿难般若是十方三世诸佛妙法如一门城。四方来者无异门入。阿难。我今为汝了了说。若有人受持般若。非但受持我法。是人受持三世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难是般若波罗蜜。我处处说。是行者足。所以者何。菩萨得是般若能行菩萨道。阿难。汝得是般若波罗蜜陀罗尼故。能持一切佛所说法。问曰。以闻持陀罗尼力故能持。何以言得般若故能持一切诸佛法。答曰。闻持陀罗尼。能持有数有量法世间亦有如须尸摩外道亦得闻持陀罗尼。是人虽少时得久则忘失。从般若得陀罗尼。广受持诸法终不忘失。以是为差别。问曰。般若便是波罗蜜。何以名为陀罗尼。答曰。诸法实相是般若。能种种利益众生爱念故作种种名。如佛有十号等文字。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能到一切诸智慧边。是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作佛已。变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在小乘心中。但名为三十七品三解脱门。若人欲得闻而不忘。在是人心中名为陀罗尼。是故佛说如意珠譬喻。随前物色变为名佛如是种种说般若大功德。

同类推荐
  • Malvina of Brittany

    Malvina of Britta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of Cleves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by Mme. de Lafayette Introduction by Oliver C. ColtThis story was written by Madame de Lafayette and published anonymously in 1662.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幻禅师语录

    无幻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舍头谏经

    舍头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官常典县佐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县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假面夫君

    假面夫君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戴着银色面具的男子将她救起。看着那双冰冷的眼神和薄唇,她感觉自己全身发抖,但却又无法逃开.一路走来,原来他是一位复仇的王.一路跟随,她最终成了他的妃,唯一的,且是仅有的.因为没有女人敢接近他,而他亦是不喜欢任何女人的靠近.夜,很凝重.她轻轻的伸出手想摘掉他脸上的面具,却被他发觉,冰冷的话语让她永生难忘“别碰它,你会后悔”他是她的丈夫,但是她却从来都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冷漠,淡然,残酷,但却有不失那悲天悯人之心。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那么反反复复?直到有一天,她再控制不住那日益积累的好奇心,可却在面具卸下的那一刹那仓皇而逃......从此,原本该有的爱变成了恨,该有的情,变成了愁。———————————————————————————一个看破红尘,准备一生侍奉佛祖。一个拼命追逐,要与她一世相守。邪佛在天际喃喃笑语,佛祖在西天皱紧眉头。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还是爱与恨的纠葛?———————————————————————————凤凰涅盘,即是欲火重生,是因为得到永恒的美丽才牺牲,还是像传说那样是为了天下苍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神女的无心,还是湘王的错梦?转世轮回,他们生生世世纠缠不清。她爱的卑微,躲的辛苦,而他却爱的霸道,寻的揪心.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话:雪魔的两部新作更换地址:《弑君诛颜》:《卑贱皇后》推荐自己的旧作:<七年情妇>《负朱颜》《*********************************************************想写一篇含着血腥味的爱情,但愿它比<千年修>更能感动曾经的读者们.但是绝对不会比<千年修>血腥,呵呵.此文是一对一的爱情,喜欢NP或者男尊的读者们请绕道,当然,愿意留下脚印的也欢迎.雪不喜欢NP,雪信奉一对一的爱情.*********************************************************下面有个投票调查,请亲们用你们的玉指轻轻点一下。
  • 篮坛第一外挂

    篮坛第一外挂

    林易先是用Crossover在三分线弧顶晃开了防守人的重心,紧接着用山姆高德过掉了补防的阿里扎,哇靠!不看人传球,队友空了!不,队友选择高抛,漂亮的空中接力!等等,怎么有点奇怪呢?因为完成以上动作的是一位七尺大个。【这是一段热血沸腾的篮球故事。】书友群:484028022,欢迎大家进群聊天~!
  •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假若不曾来过

    假若不曾来过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再努力,也永远没有办法决定两个人的关系,我可以走一万步去见你,也愿意退一万零一步离开你。那年16岁的苏七七,懵懂。“林孜沐,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在18岁的苏七七,相信我,好吗“你怎么就不相信我呢?你当真了解她何馨月是个什么人吗”在后22岁的苏七七。“林孜沐,我恨你,你滚啊!别碰我!别碰我!”“七七,我...”对不起始终未说出口。三年后“总裁,夫人她她”助理离略还没说完,男人紧张的问“夫人找到了吗?”…………在这个世界上。你怎么可能在拥有爱情的同时又拒绝受伤,别忘了,丘比特射出的是箭,不是玫瑰...…………后来果然花火难以抹出来了吗,请敬请期待...[多多支持呦?]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Beowulf

    Beowu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刀剑神域之我想活着

    刀剑神域之我想活着

    主人公欧阳言患渐冻人症身死,却重生到了刀剑神域这个游戏里,还是个女性角色,即使使用了扫描道具也无法恢复。但欧阳言并不在意,他在乎的只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躯体,由于常年卧床,主人公十分向往能够自由自在的感觉,真正活着的感觉。但自从一次昏迷开始,欧阳言开始接受原来的记忆,发现自己无法恢复现实的样貌完全是应为这本来就是现实的样子,他欧阳言变成了她,一个叫川夜幽梦的女孩。面对尖锐的矛盾,她该怎样抉择。
  •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