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3400000001

第1章

真谛义品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三万二千。彼时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经。时有天子名曰寂顺律音。在于会坐。即从坐起更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文殊师利今为所在。一切诸会四部之众。天龙鬼神释梵四王。皆共渴仰。欲睹正士咨讲妙辞听受经义。佛言。东方去此万佛国土世界名宝氏。佛号宝英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今现在演说道教。文殊在彼。为诸菩萨大士之伦宣示不及。天子白佛。惟愿大圣。加哀垂威。今文殊师利自屈到斯。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所说经法。开发结碍靡不霍然。逾过声闻缘觉之上。文殊师利设说大法。一切众魔皆为降伏。诸邪迷惑无得人便。诸外异道莫不归命。其贡高者不怀自大。未发意者皆发道心。已发道心立不退转。所当受者无不稽颡。所当执御靡不揽持。如来至真皆亦劝赞。因此圣教乃令正法长得久存。自舍如来。未有他尊智慧辩才颁宣典诰如文殊者也。

于是世尊见寂顺。律音天子之所启白。为一切故则发大哀。演两眉间毛相之光。其明普照照诸三千大千佛土。通达周彻一万佛土。大光照耀宝氏世界。时彼佛土诸菩萨众。前问其佛。是何感应先现此瑞。宝英如来告诸菩萨。西方去此过万佛刹。有世界名忍。其佛号曰能仁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讲法演眉间光。照万佛土普耀此刹。菩萨问曰。唯然世尊。何故放光。佛言。无央数亿百千菩萨会彼佛土。释梵持世及四部众。皆共倾望文殊师利。欲得奉觐咨讲经法。悉俱白佛。奋斯光明遥请文殊。宝英如来告文殊曰。汝往彼土能仁如来延企相待。众会无不迟想。相见稽首思闻欲听禀受。文殊白佛。吾亦寻知此光瑞应。于时文殊与万菩萨礼宝英佛右绕三匝。犹如壮士屈申臂顷。于宝氏刹忽然不现。立于忍土在虚空中。不现其身。佥雨天花遍大众会。花至于膝。时诸会者怪未曾有。皆白佛言。此何先瑞而雨天花。佛告诸族姓子。此文殊师利与万菩萨应命俱来。在于虚空雨于众花。以供养佛众会。佥曰。愿见文殊及诸菩萨。若能亲觐如是正士。甚为欣庆难值难遇。说是未竟。文殊师利与万菩萨。便即现身稽首佛足右绕七匝。各以威力神足变化。作大莲华自处其上。寂顺律音天子白佛。愿发圣教。令文殊师利敷演道化。众会踦[跳-兆+區]欲闻训诲。佛告天子。自咨汝心便可稽问。寂顺律音则白文殊。宝英佛土有何奇特超异之德。至使仁者游居乐彼。文殊告曰。不兴贪欲亦不灭之。不起嗔恚亦无所尽。不建愚痴亦无所除。不造尘劳亦无所坏。所以者何。无所生法亦无所尽。又问其佛说法。何所兴为何所灭除。答曰。其本净者。以无起灭不以生尽。所以者何。彼土众生。了真谛义以为元首。不以缘合为第一也。又问。何谓真谛元首。何谓缘合以为第一。答曰。于义无起亦无所坏。无有相处亦不无相。亦非一相亦不离相亦不显相。彼无视者亦不无视亦不谛视。亦不有尽无能尽者。已无所尽不可尽者。是曰真谛义。义者天子。谓无心矣无本心者。不教他人不于此除。不度彼岸不在中流。是真谛义。义者天子。谓无文字乃为圣谛。所以者何。如佛言。曰一切音声皆为虚伪。天子又问。如来所说将无欺乎。文殊答曰。如来所说无诚无欺。所以者何如来于二心无所住。而于有为无为之法无有言辞。由是之故无诚无欺。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如来之化设有所说。为实为虚。答曰。不诚不欺所以者何。如来之化不有四大亦无诚实。文殊答曰。如是天子。一切诸法皆亦如化自然之行。如来所解无所成就亦无所住。以是之故。所宣讲法不诚不欺归于无二。又问。何谓如来说真谛义。文殊答曰真谛义者不可讲说。所以者何。其义趣者。无言无说亦不可得。说是真谛义时。五百比丘漏尽意解。无数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法眼净。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圣谛品

寂顺律音问文殊师利。其真谛义甚为难解。文殊答曰。如是天子。其悭怠者于真谛义甚为难解。又问何谓比丘精进。答曰。无所断灭亦无所除。而不修行亦不取证。是为比丘奉行正义。所以者何。其自念言断灭如是除去。若此修行取证。则为坏想颠倒放逸众行俱合。又计斯者非正精进。又问何谓正精进乎。答曰。其等无本及与法界等。于五逆亦复如是。如等无本及与法界。于六十二邪见。亦如凡夫之法。学法不学声闻之法。缘一觉法佛法。亦如如等佛法。生死之法其泥洹法。爱欲尘劳诤讼颠倒亦复如是。比丘若兹精进行者。乃正精进。又问何谓所行平等如等佛法。及于爱欲尘劳之义亦等。诤讼颠倒之事。文殊答曰。用空无相无愿等故。所以者何。空者不别无所若干。犹如天子坏瓦器内空。及与宝器之内空者。俱同等空无有若干。不可言二。如是天子。爱欲之空及与诤讼颠倒之空上至道空。彼则俱空无有若干。不可名二。天子又问。何谓菩萨修行圣谛。文殊答曰。假使菩萨不行真谛。何因当为声闻说法。所以者何。菩萨行谛多所察护。声闻无护。菩萨行谛广大难限。声闻偏局。菩萨行谛将护众生。而于本际无所造证。菩萨行谛善权方便。不舍生死泥洹之门。菩萨行谛普观一切诸佛之法犹如天子有一士夫。窃舍大师驰逸奔走。独身无侣心怀恐惧。渡于旷路不敢复还。声闻如是意怀惶懅。怖畏生死不护众生。不能堪任游渡一切终始之患。独自行谛不护佛法。离权方便无有慧侣。不亦然乎。犹如天子谓彼大师多获盈利。赍无量宝瑰琦异珍。赐众贾人超越旷险。菩萨如是。亦如大师积行无量道宝无限。修于大慈无极之哀。真谛圣慧饶益一切。无数辩智以为傲富。游一佛国复游一国。六度无极摄行四恩。以济危厄矜救众生。还入生死。善权方便修行圣谛。度诸未度解诸未解。周旋三界独步无侣。开化未闻使入大乘。

犹如天子垢秽弊衣。以思夷华黄白须曼而用熏之。香气不久寻便歇尽。声闻缘觉行谛薄鲜。亦复如是。便中灭度不修所愿。不至于佛戒定慧解度知见事度脱之香亦复不能降伏挂碍尘劳之欲。犹如天子细嬬妙衣其价百千。以天殊特珍宝诸华。百千万岁熏此好衣。其衣常香香气普流。巍巍芬馥未曾有歇。诸天世人皆所爱乐。菩萨如是。从无数劫行谛法香不具。所愿不中灭度。而常演出佛无上道戒定慧解度知见馨。降伏挂碍尘劳之欲游于天上及至人间。天龙鬼神诸阿须伦。君子庶民莫不奉敬。而欲见者恒弘济度。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其宝英如来至真佛土。声闻之众为如何乎。文殊答曰。不御笃信不从他教。不行于法不毁法界。亦不八等离于八邪。不须陀洹皆度一切恐惧恶趣。非斯陀含来化众生。非阿那含于一切法无所往来。非阿罗汉而皆受于三千世界供养之利。不离于欲亦不以欲而见[病-丙+(匆/心)]患。不离嗔恚不以怒恨而见燋然。不于众生而怀害心亦无所忧。不离于痴不以愚騃而为危难。灭除窈冥及一切法。不离尘劳殷勤精进。化去一切众生爱欲逮得高节。无所从生而游现生。于诸想念开化众生。不计吾我及与人寿。悉无所受亦无所舍。净必一切人民所施众祐之德。无意无念以修意止。奉四意断不起不灭。行四神足身意寂然。遵于五根晓了一切众生本源。行于五力降伏尘劳。念于觉意解平等慧。净修道教弃捐邪径。证于道训不得无为。游趣寂寞而行本际。观于所观佥入法界。灭于无明尽于愚痴。兴于圣慧无上正真。而除于三解脱之品。则以肉眼皆见众生。一切佛土诸佛世尊所化人民。则以天眼睹于五趣生死往来周旋人民。蜎蜚蠕动蚑行喘息形物之类之所归生。则以慧眼察知一切众生之畴心行所念。则以法眼睹见三世三界。群萌一切人民所可行者。则以佛眼皆用明观一切诸法。法藏秘典圣耀所照。则以天耳遥闻诸佛所宣经法。以无念慧念知过去无央数劫之所更历。而以神足游于无量诸佛国。土靡不周遍。尽于诸漏不至无余修解脱也。而现其形无有色身。有所讲说不演文字。有所思惟无心想著。示于颜貌姿艳端正。以相庄校众好若干。而以功德自严其体。威神殊绝无能当者。名称普流功勋阐布。通于三世无所弊碍。以咨嗟慧而为馨香自熏其身。则于世法而无所著。不为尘劳而见染污。恶口粗辞不能毁之。则以神通而自娱乐。博闻无厌颁宣辩才为师子吼。以智慧光靡所不照圣明之达。而为雷震灭除闭塞幽隐之愚。所说无尽通解总持佛所观察声闻缘觉所不知处。常见诸佛觉意如海。三昧之定犹须弥山。忍辱柔和等之如地。勇猛之力降魔官属弃诸外道安乐自在如天帝释。喻若梵天心得由已无有俦匹。求比难比而无等伦。亦如虚空不可为喻。靡所不周无所不入天子。欲知宝英如来所生国土。声闻之众其功德勋。复超于此。如吾所叹不可计量。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五千天子未得道证发心。白佛世尊。我等愿生于彼宝英佛土。得为声闻。文殊答曰。诸族姓子。不可以怀声闻之心生彼佛土。汝等。当发大道之心乃致彼土。应时受教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佛悉记说当生彼土。

解律品

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何谓声闻律。何谓菩萨律。答曰。受教畏三界难厌患[病-丙+(匆/心)]者。声闻之律。护于无量生死周旋。劝安一切人民蚑行喘息蠕动之类。开导三界决其疑网众想之著。是菩萨律。恶厌积德以用悭废不能自进。是声闻律。兴功为德不厌诸行。以益众生因而得济。是菩萨律。灭除一切尘劳之欲己身所恶。是声闻律。攻伐一切众生尘劳恩爱之著。是菩萨律。不睹诸天心行所念所志不同。是声闻律。目见三千大千之佛国土根心所归。是菩萨律。但能察己心之所行。是声闻律。普见十方诸佛处所众生心念。是菩萨律。唯照己身志性所趣。是声闻律。光于一切人民之行蜎蜚蠕动心念。思惟三界之居各有本末。是菩萨律难将以护一切众魔是声闻律。降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诸魔官属。坏众魔行能受正法。是菩萨律。如毁破碎瓦石之器不可还合。小志之德灭度如是不进正真。是声闻律。犹若金器虽为破败终不遗弃。即可还合以为宝器。大士现灭深慧法身。永存不朽不增不减续现三界。是菩萨律。若大火烧山林树木。莫不燔燎禽兽驰窜。小志若兹。畏三界难藏隐泥洹。是声闻律。乐于生死独步三界意无怯弱。欣心娱乐道法之乐劝化众生。亦如苑囿游观之园。花实茂盛多所悦豫。是菩萨律。不能断除挂碍盘结之难。而有处所。是声闻律。磨灭一切蔽盖之患。永无止处。是菩萨律。取要言之而有限节。自系缚身以有限德。而见成就戒定慧解度知见事。不能具足无极大道。是声闻律。所接玄邈志如虚空功勋无量。戒定慧解度知见品不可称载。是菩萨律。尔时世尊叹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快说解此。诸菩萨律。文殊听。吾引喻重解。令是义归广普究竟。犹如二人。一人叹誉牛迹之水。一人起立咨嗟大海积水之功。于意云何。其人叹誉牛迹之水能久如乎。答曰。牛迹之水甚为少少不足称誉。佛言文殊。声闻之。律所见威神亦复若兹如牛迹水不足称誉彼人起立嗟叹大海能如何乎。答曰。甚多甚多天中之天。其大海者无有边际。不可齐限深广难计。佛言。菩萨之律当作是观。犹如江海不可訾量。佛说是时。二万二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异口同音皆而叹曰。我等世尊。当学于斯菩萨之律。开导发起无央数人。

寂顺律音天子复问文殊师利。文殊。为学何律。为修声闻缘觉之律。若菩萨律。文殊答曰。于天子意所志云何。其大海者。为受何水舍置何水。答曰。其大海者无水不受。报曰。如是天子。菩萨之律。犹如大海不逆污涂。十方诸律靡不归之。声闻缘觉一切众生开化行律而普游之。天子又问。文殊师利。所言律者为何谓乎。答曰。所言律者。开导教化恩爱尘劳。故曰为律。晓了贪欲。故曰为律。天子又问。何谓开导恩爱尘劳。何谓晓了于贪欲者。答曰。众念思想计有吾我。处于诸见不弃颠倒。不舍不明愚痴之本。行于二事兴发尘劳。分别此者。是谓晓了贪欲也。彼若修行无贪思想。净导随顺不计吾我。不住诸见捐舍颠倒弃舍无明愚痴之冥。不为二行尘劳不兴亦无诤乱。无诤乱已究竟永安。是谓开化尘劳之律。譬如天子其有术师。明识能知毒虺种类。便以咒术除去毒害。学者若斯。设能分别尘劳本末无有根源。则能消灭尘劳恩爱。天子又问。何谓开化尘劳本末之律。答曰。于众想念本末所行。无有想念则不兴诤。已不兴诤则无所著。已无所著则无所倚。已无所倚则无所住。已无所住则无恼热。已无恼热究竟被教而蒙度脱。此谓为律。设使天子。以贤圣慧玄妙之智。晓了尘劳恩爱之本。虚妄空无。无所是在。无有常主亦无所属。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有处所亦无方面。无内无外亦不两间。亦不积聚无色无像无有形貌。是为晓了尘劳恩爱之本。天子又问。尘劳云何而蒙度脱。为实为虚。答曰。犹如有人卧出梦中。毒蛇螫之。其人若痛不能堪任。寻时便服除毒之药。其毒即灭痛[病-丙+(匆/心)]休息。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人审为毒蛇所螫。为虚事乎。答曰。为虚不可言实。又问。设使虚者。何故被毒而蒙药除。答曰。如虚妄梦。梦虚不实而被于毒。毒除亦然亦无所除。文殊答曰。众圣解空。开化一切尘劳恩爱。亦复如是。如天子问。何谓开化尘劳恩爱为实为虚。欲了此义。如我之身计无有身。恩爱尘劳实无恩爱亦复若斯。设使我身是实身者。恩爱尘劳亦当常存所以尘劳。无尘劳者用我己身无有身故。由是之故。无有能得开化尘劳。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为寂寞而无生故。诸法惔怕不可受持故。诸法静默无归趣故。诸法皆尽无积聚故。诸法无尽无所生故。诸法不生无所成故。诸法无成用无造故。诸法无作无所为故。诸法无为用无我故。诸法无我用无主故。诸法无主如虚空故。诸法无来无所著故。诸法无来从无住故。诸法无住无所受故。诸法无受无所著故。是故天子。究竟蒙化。成为法律亦无所化。

道门品

天子又问。一切诸法以何为门之元首也。答曰。无顺之念以为门首。周旋生死顺义之念。为泥洹矣。不行精进为挂碍门。精进之行为道品门。狐疑之行为阴盖门。勤修解脱无挂碍门。思想诸著为尘劳门。无所想念无有虚妄无恩爱门。诸乱多念众妄想门。寂然之行为恬怕门。六十二见为憍慢门。修于空无无自大门。随恶亲友为恶罪门。从善亲友为善法门。众邪见事为[病-丙+(匆/心)]患门。正见之义为安隐门。悭贪之事为贫匮门。布施之义为大富门。毁犯戒者。便当归趣诸恶道门。奉修禁戒。当归一切生善处门。喜诤讼者违失法门。若忍辱者得归殊特超异之门。为懈怠者心垢秽门。遵行精进为无垢门。放逸之事为乱意门。一心之事为定意门。恶智之行痴冥之惑。如牛羊门。修智慧者三十七品。为道法本师子之门。而悉具足慈心行者。无所害门。悲哀行者志和雅门。性以和柔无谀谄门。而行喜悦乐法乐门。修行护者无所适莫。无增减门。行四意止不失宿德。诸所福门。四意断者顺平等门。四神足者心身轻门。五根行者。笃信之义为元首门。五力行者。不为尘劳及诸爱欲所沾污门。七觉意者。悉已晓了平等慧门。八道行者。弃捐一切众邪异径迷惑之门。复次天子。计于菩萨为诸佛法元首之门。将护诸法。法自在门故。善权方便。晓了处处无处之门故。智度无极通知一切众生心念所念。顺度彼岸门故。六度无极摄于六欲。令无所处为大乘门故。观求于空。三界如化终始如梦。智慧明门故。一切诸法皆为本无法无生忍。明达自然无所不了。其慧不依他人明故。

天子又问。文殊师利。何谓法界之门乎。答曰。其法界者则曰普门。又问其法界为何所界。答曰。一切众生之所界者。名曰法界。又问其法界者岂有分际。文殊答曰。虚空之界宁有分际乎。报曰。不也文殊。答曰犹如虚空无有分际。法界如是亦无分际。天子又问曰。岂可分别于法界乎。答曰。其法界者不可分别。天子又问。仁者。何因解明诸法。乃能晓了如斯辩才。文殊告曰。于天子意所趣云何。其呼响者而有音出。以何解法。天子报曰。其呼响者不解诸法。以缘合成乃响出矣。答曰。如是天子。菩萨皆因众生缘故。而有所说。天子又问。仁者。为住何所而有所说。答曰。如来化住有所讲。吾之所住所演若斯。若曰。如来之化法无所住而有所说。答如如来化于无所住而有所说。吾之所宣亦复如是。设使文殊于一切法无所住立。而有所说。仁何所住。成于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乎。答曰。吾住五逆。乃成无上正真之道。又问文殊。其五逆者为住何所。答曰。其五逆者。无有根本亦无所住。又问。如来说言其作逆者。无间可避不离地狱。答曰。如是天子。如佛所说。其作逆者当堕地狱。若菩萨住于此五逆。疾逮无上正真之道。何谓为五。假使菩萨殷勤至心发大道意。去小乘心而不堕落声闻缘觉之地。是第一逆。发心广施一切所有无所爱惜。不与悭贪而共合会。是第二逆。而发慈心一切众生吾当度之不中懈废。是第三逆。见一切法无所从生。寻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不复中与六十二疑邪见俱合。是第四逆。所当知见。所当断除。所当颁宣。所当成觉。发意之顷悉知见觉。靡所不达而无所住。成一切智不著三界。是为五逆。文殊师利谓其天子。菩萨已住于是五逆。尔乃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天子又问。所说何谓逆不成逆。顺不成顺。答曰。如紫磨金及如意珠。虽堕不净为俱合乎。答曰不合。所以者何。其物真故不与伪合。文殊告曰。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沾污。譬如虚空无能污者。欲行学法发菩萨心。住于诸逆亦不动摇。开化诸逆则名曰。顺其心本净不与秽合。所以者何。设使合者不可复别。水及泥土尚不俱合况于心本清净。无形与形合乎。

同类推荐
  • 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青原愚者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Fifth String

    The Fifth St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赵州和尚语录

    赵州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伤科大成

    伤科大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听话是一种病(财蜜eMook)

    听话是一种病(财蜜eMook)

    大学毕业参加一个NGO去云南支教,老爸的第一反应是:“你这么不听话叫我们怎么活啊!”老妈的反应是:“四年大学白费了,我们下半辈子的幸福都毁了!”街坊的讨论是:“这孩子这么不听话,疯了吧?” 哇,原来选一条不那么寻常的路就叫“不听话”,后果是父母活不了、幸福皆毁掉,还有被送进精神病院的风险。 可是作为一个一直坚持“我觉醒——我选择——我承担——我快乐”的女同学,我怎么能在选择之后就卡壳呢?经过各种艰苦的沟通(细节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我总算得偿所愿。后来老爸还去了一趟云南,仔细考察了有没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我住的小窝会不会被地震震塌;我的小朋友会不会欺负我,然后放心地走了。
  • 倾国红妆

    倾国红妆

    本是小山村平凡女子,为保护家人自愿进宫为妃,却不料家人最终难逃一死!失去了唯一的羁绊,她剩下的只有仇恨!主导后宫争斗,引起纷纷战争,只为报仇:“既然不让我爱的人活,那么就用整个周国来陪葬吧!”
  •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曲径通幽弹琴处

    曲径通幽弹琴处

    杜小若高中毕业后辍学在家,本想着就此跟舅舅学个算卦的本事便也算了,谁知一朝穿越来到了北原国。这个国家不兵荒,不马乱,琴声瑟瑟,到处都是优美的景色。爹爹疼,丫鬟爱,可这姨娘和妹妹怎么回事?一日不害我浑身就痒痒,看我不使出我中华五千多年的智商与你一斗到底!————————————————————————带着前世今生的玉佩来追帅哥,没想到刚打算撩一下却被对方当做是贼!“这不是本王小时候遗失的玉佩吗,怎么会在你那里?”“额?这个…这个…你听我解释。”~~~~~~~~~~~~~~~本文男女双洁,绝对是暗戳戳的宠文。明里是个傲娇冷漠王爷,实则是个爱吃醋、爱面子的小奶狗。
  • 笑看妃乱

    笑看妃乱

    白小鼠——实在称不上一个好人,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十国称霸,她占其一婚姻不慎美满、情人不算体贴、想过离婚但终究还是算了。慕容尊:他爱的一定想到手,但骄傲也要有。元夕夜:面子和地位比女人重要,实在要选还要斟酌。(此文有些挑战神经,不强求喜欢,嘻嘻,但很感激能喜欢的)新文:《朱砂曲》简介:一个女人的故事推荐鹦鹉家的完结文:《阴毒妃嫔》《贤妻良母》《低调少奶奶》《相公这是21世纪》好文大放送《丑颜倾城》落随心《凰权》天下归元《重生豪门之嫡女》随风清《孽婚门当户对》简思《兽婚》《妾本惊华》西子情《破日》李筝《笨女人》张小鹿
  • 三让月成魄

    三让月成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练就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掌握世事练达的做人秘笈。包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生活中,只有懂得包容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 广西笔记

    广西笔记

    何蔚,男,20世纪60年代生。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第四届合同制作家,武汉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供职于湖北作家文献中心。1984年开始,先后在海内外200余种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共计百余万字,诗歌作品曾多次被收入《诗选刊》《中国诗歌选》《中国新诗群诗选》等多种选本及权威报刊。其散文名篇《草原屋顶》《歌手,歌手》《感动是一种养分》《中国梅花》和《远去的鸟影》等相继被高中、初中语文课本和高考、中考辅导教科书选用。著有小说集《狗日的城市》、散文集《时光的脸》和评论集《晓来谁染霜林醉》等。水性兴安灵渠,两千岁了。从大秦帝国的铁蹄横扫六合开始,灵渠,它便拥有了通俗的名字和非凡的履历。
  • 时光低头遇见你

    时光低头遇见你

    她,国际特工队队长,遭人背叛,死无全尸;他,富可敌国却心狠手辣,不近女色更不近男色,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他本以为此生无人能牵动自己的心绪,却因她坠入凡尘;她因人背叛,决定不再相信任何人,却一步步落入他编制的情网;他爱上她避无可避,她遇上他逃无可逃,两颗冰冷的心逐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