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5900000005

第5章

無上至要道術者。即三洞經也。明此經大慈平等,廣度三界五有,捨放遺棄之義,既章明表發,故非隱藏也。上上者,三十六部經是上中之上也。以有此義,故得稱十二部無極至真至妙最上上經也。

復有問曰至為異同為異也答言至頂頂乘林者。頂頂乘林者,乃是上上智慧之林也;言慧本為根,十一部為枝莖花葉,共成頂頂智慧之林也。

復言慧本至十二德耶者。問云慧本何意,但生十一部,不生一部、二部、至無量部也。若然者,無上大果之德不應有無量德,亦應止有十二德也。

答言至世行不世行故果者。分別者,十二部經也。無分別者,萬德也。世行者,十二部經流行於世。不世行者,萬德不行於世也。

復言至不從玉字生耶若但從慧本生妙訣方不從玉字生者。令敬施福事,亦應但從慧本生,不從妙訣生也。

答言合十一部至作福生者。合此十一部並通名慧本,亦俱能生於福事。若有一一眾生能歸依信向此經者,不言但慧本生福,玉字方不生福,所以謂三洞十二部經為福之王也。

四安隱平等智。夫四安隱者,即是四等慈悲之行也。此四等,於前怨親境上無有偏黨,名為四等也。且四等各有九品,須捉最後第九,始成四等之行也。若初學以下,怨對中親;若學成以上,怨對上親。故論文云:若人修行四等見,常安隱也。

如經中說至教為慈觀嫉妬者。或憎他之有,恚己之無,名為嫉妬。嫉妬是別惑,慈是別解,慈解正與嫉妬或相治。慈名汎愍,亦名憐解,若有慈心,則嫉妬不起也。暴虐多者,今修習悲暴虐者,或心行怉勃,殺父害君,打棒眾生。暴虐是別惑,悲是別解,悲解正與暴虐或相治。悲名憐惻,亦名傷悼,若有悲心,則暴虐不生也。

二智不住至裝嚴慈悲者。二智,即是慈悲二智也。慈悲既是有解,未能斷惑,但能迮伏,常自不禁,有時簡起,不能得恒,故云二智不住也。既其不住,緣於太一不定空境,資生智忍;智忍既生,則為慈悲除滅嫉妬暴虐等別。或所以得,慈悲體明方始得住也。

排滅三界九道一切行報。夫三界九道眾生被四見或問,感生九道。今既修行四等空智,既立既則,能滅除九道眾生四見業行果報也。

何以故智忍空門至心惑時慈者。在七聖觀者,即在凡夫也。爾時空智未立,未見惑之根本,不能斷除四見;慈悲微弱,止能迮伏,尚自不恒,有時失念,故云不牢心。或時有慈,或有時無慈也。

悲障見時慈悲則不被人者。悲障即是嫉妬暴虐也。此障既現,慈悲不得用,故云不被人也。

乃至一切智行心復如是者。明一切諸智並悉如慈悲等也。如精進與懈怠或相治,懈怠若起,則精進為之伏藏;一切諸智並例如此也。

所謂非空智忍名空者。非空者,明慈悲是有,智非空智也。智忍始名空智也。

名能剪滅至智數中者。能剪滅者,即是初乘空智起,斷除本分惑之根本,不使入於智數之體也。

是故萬智得住名須須乘者。惑既不入智體,所以萬智得住,名須須乘也。須須乘,即是精進乘也;以十乘能牽須須之果,故云須須乘也。

時未入住者,過歷無數處者。未入住者,即是未入十轉乘中也。在不住中者,在十轉之外也。既未入轉中,則感生九道,過歷無數處受生也。

若在天上至須須乘者。雖報生九道,若能於天上人中修習不倦,故能得證十乘安隱之處也。

前二智慧下流功德至上智不藏者。前二者,慈悲也。下流者,被下劣境也。上智,太一智也。若能廣修慈悲,則資生太一空智不藏也。

若九道眾中至作福因緣故者。若九道眾中有一人能修四平等一念二念者,即得一切天尊及無量大仙等,並皆恭敬此人。何以故?其能修行四等。四等,乃是一切天尊大聖成道福田大因故也。一念、二念,即是一品、二品,亦云一等、二等也。

若有一一眾生至所有苦行苗母一切焦枯者。搖動,驚動毀壞也。苦行苗母者,一切惑惡,根株枝葉也。聞有人行四平等,並皆焦枯摧折,不能得生長也。

三界六天至一切摧折者。三界六天魔王,並皆啼泣。有三義,一者,人若修善,則度於魔界,魔則畏失其民;二者,又須恭敬;三者,又須傳送。以魔不願人得道,見一人修行四等,並皆啼泣,其所有魔軍甲仗,亦皆摧折也。

何以故一切諸善至以嫉虐故集者。慈悲是別解,嫉虐是別惑。夫慈悲不起則已,起必帶善以利物,故云一切諸善以慈悲故集。嫉虐不起則已,起必帶惡以損他,故云一切諸惡以嫉虐故集也。

此四平等見無輕重至安隱智門者。見無輕重者,不見尊貴為重、卑賤為輕,亦不見己親為重、怨家為輕,常自平等也,常得安隱也。門者,四等之門;能行行如此,始名為四等智門也。

一切無上天尊至從此門來者。無等等者,明異道雜仙所得之果,不能得等於天尊之果,故云無等等也。上上大果者,即天尊大果也。從此門來者,言天尊大果聖人,並從四等之門而來也。

有無量大力至恭敬衛護此人者。弟子,天尊弟子也。明此四等有無量巨大之力,故有一一眾生修行之者,十方一切天尊及十方一切聖眾等,並皆歡喜衛護此人也。

若有一一眾生至一切惡鬼不為灾疫者。一品、二品者,一等、二等也,亦云四等各有九品,是其一品、二品也。國君者,有道之君也。瑞穀者,麥抽雙穗,禾達兩苗也。此言若有一眾生所在之處,能行此四平等之智一品、二品者,隨其所在土地,灾蝗不起,風雨依時,國君柔和,地豐瑞穀,灾疫不行也。

若有二眾生至無諸妖雲者。前明有一人行平等,其力尚輕,但能使灾星不起、風雨依時。今明有二眾生修行四等,智力則大,能得天炁光明,無諸妖怪之雲也。

雷電不怒至繞匝日月者。夫雷電鼓怒,皆由無人行四等,所以陰陽否結,雷電霹靂鼓怒為聲也。今既有人行四平等,所以雷電不為之鼓怒,又能令日月常有,素彩光華,澄明清潔,光鋒精耀,繞遞日月也。

若滿三人至到無上大處者。若滿三人行此四等者,其功德周備天地,不可言說譬喻也,能為三界九道眾生作出生死橋航,傳送九道大眾到無上金剛大果之處也。

故是我師及我弟子至常行此行者。我師者,天尊也。我弟子者,論主弟子也。此行四等之行也,我師及我弟子等,常自慇懃頂戴修行此四等之行也。

至我師處猶行此行者。至我師處者,天尊大果之處也。常行此行者,猶行四等之行也。夫行在因,今果地乃云常行此行者,有二意,一欲勵於後學,故云我師處亦行此行也;二明聖人有本願之心,故常行四等以度眾生。

故來三界一切有處至催驅四見徒眾者。有處者,三界一切有境之處也。本願行者,即是本因願也。素願者,亦與本願相似,是素來有於此願。亦云行願者,行也,地有此願,願度一切眾生也。相資者,眾生有機感,我又有本願心相資,故我常來三界行此四等,漣汲催驅四見徒眾也。從上拔下謂之漣汲,從下拔上謂之催驅也。

中有雜仙至我心不安者。明爾時座中有雜仙名曰獨行,而作問也。云:我學我師經典三十二歲,遍知一切陰陽星曆,人倫法用並悉通了,未聞今日論主異說如此,我心不安也。

我師及我至勿令屈塞者。獨行云,我師語我,天下地上更無有一人能勝於我;若更有一人異我所學者,我須枕折令其降伏。我今故欲難窮此義,須分明解答,勿令有於屈塞也。

時無上高上大法師至我為汝答者。無上大法師,即是論主也。無上智師,即指天尊。論主云:我乃從無上智師學得此無上之智資,汝今來所問,我當解之。

時獨行即問言至非謂具王四義者。此是雜仙獨行領論主前所說之義,以發問也。不然者,我謂不如此也。但是有於言語而無義理,則是四敗之義,非謂如王等四義也。明論主雖未說四敗常說,雜仙經義,有四敗。說論已來,雜仙已在彼座,所以雜仙講論,謂主所說既無義理,是具四敗義,非謂具如王有四義也。

何以故若日月至故義非謂四平等力者。我云,日月由無雲故明,有雲故暗,春陽故明,秋陰故暗,此乃由春秋明暗,亦非關行於四等也。龍興則雲起,虎嘯則風生,陽震則雷電奮動,陰靜則雷電濳,亦非由行四等也。

異於我師至亦非謂四平等力者。今聞此說,乃異我師也。我說我師計及我經,並云天子治化,應天則穀稼滋長,地生瑞草,亦非由四等之力也。

復言是故我來至云何發言多諸敗義者。復言,是故我來常行此事者,既云常行,云何未來之前不來,已來之後復去?既有來有去,何謂常行?仙師如此諸義,非謂四等具王四義,乃是具四敗也。云何發言?多作敗義也。

時高上法師笑而答曰至故不得應天子者。高上大慈,憐其不悟,故笑而答之也。過言者,過失之言也。春夏相反者,如春行冬令,冬行春令也。日月昏蝕者,薄蝕也。鈍暗者,重暗也。地鹵乾瘦者,地生砂鹵,并荊棘也。此皆由無人行四平等之智,彼亦不得應相天子也。

四平等智善調陰陽至所作皆善者。此四等智,善能和調陰陽,消伏灾惡,制於凶敵,使鄰國不興甲兵。能行此行,所在皆善也。

我以二因緣故來三因緣故去者。二因緣者,一是眾生機感,二是我有本願心也。三因緣者,一是說法竟,二眾生機情已謝,三為更久住。恐眾生生厭患,故須去也。

外藉因緣至來去相資者。外賴因緣,即眾生機感也。我內常,即我本願心常欲濟眾生也。來去相資者,機與本願,共相資藉也。

所謂二因緣至還於無所在處者。警我者,警防護也,為眾生說戒,以警覺慎防也。非我舊處者,謂此應機之地,非我舊在之處也。為具如此三種因緣,故我須還於無所在之處也。

是時獨行復言至云何欲還往其處者。、此是雜仙問論主無所在處,往還問答也。

高上復言曰至故名自然者。二自然者,三界內是一自然,三界外是一自然,故曰二自然也。五自然者,五虛空也。異於處空者,此自然異於五虛空及五道也。不逐繫絆者,不為四見惑累之所繫縛,故名曰自然也。

具足自然至故處無所在者。具足自然,即是天尊大果大安隱處也。無高無下者,果中無有高下、音樂、六甲八卦、五行屋舍等也。六甲五行,並是無常用事,故果中無此也。四無為,即是四無礙空也,與此自然虛空合德,共成方命,故處無所在也。

然處非木石至故在處者。然此自然之處,非在木石五數、諸天三界、雜仙境界,故言在無所在處也。

其時獨行至聽其受學無上真言者。世師者,世間之師也。具足癡慢者,無有空有二智斷伏,通別二惑,故云具足癡慢也。賜慈悲力者,論主既行慈悲,願賜慈悲之力,不以見嗔也,願為弟子賜聽受學無上真言也。

高上即告其五戒至七聖智乘者。七聖乘,即是七仙乘也。求受學,所以即授其五戒,令修習七仙聖乘之行也。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初生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初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迩言

    迩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觉经佚文

    圆觉经佚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匮钩玄

    金匮钩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界镜

    医界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

    私人侦探雷纳德·法尔科今年30岁,身材高大,抹了油的深棕色头发柔顺服帖地贴在英俊的脑袋上,两只眼睛锐利得像一只猎鹰。侦探事务所只有他一个人,不是请不起人,而是他相信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事情。事务所不大,但打理得干干净净,让人看着舒服。雷纳德穿的西装也十分考究,看来他不是那种靠调查婚外情或者寻找丢失的猫狗营生的私人侦探,而是干真正赚钱的活儿,比如调查连警方也毫无头绪的凶杀案。
  • 迭代:让情商和见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

    迭代:让情商和见识成为你最大的底气

    迭代就是,当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通过反复做,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实现一次比一次更优化。人的一生,拥有归零心态,不断自我迭代和进阶,才能一直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才有机会发现人生的无限潜能。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成长和迭代,就需要在情商和见识方面不断自我完善。本书从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情商修炼、自我管理等四个角度展开,为年轻人提供了全新的洞察职场和审视自我的视角,给内心孤独、迷茫、焦躁者以清晰的进阶思路,助力他们突破自我瓶颈,实现自我逆袭。
  • 拼图

    拼图

    早苗为在自己内部狂跳的心脏的跳动深深着迷。这个脏器和之前感觉到的其他脏器不同,它们都离自己很远,而心脏和自己却是一体的。来到这个世界,终于可以和脏器合为一体。早苗使出浑身的力气,像是要将其捏碎一般,体会着那跳动,而心脏则像要与之呼应般剧烈地跳动着。像是为了证明她和心脏是一体的,早苗的肉体开始对这个充满活力的运动做出了反应。自己的肉体眼看着就要活起来了。内脏的气味从嘴里喷了出来,全身流出了黏糊糊的汗水。
  • 孟子杂记

    孟子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温情深似海

    温情深似海

    一年前,莫子期和柳言琢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甚至于惊动了这座城市,因为作为富豪的他,迎娶的柳言琢还是个大学学生,社会舆论对于柳言琢是十分的巨大,甚至于影响到了柳言琢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下去了……
  • 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

    我今年已经三十多了,结婚七年了,我爱一个女人,文婷,她是一个质朴、美丽,充满中国传统女性美的姑娘,她,是我的妻子。然而世事无常,婚后,我的心被另一个年轻女孩叨扰,面对诱惑,我的负罪感越来越重……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都安魂书

    妖都安魂书

    冷清的整齐建筑密密麻麻的罗列,乍看之下相似的毫无变化,然而当夜幕降临时,请仔细注视天空,如果运气够好,没准能看见这座城市真正的面目!听,有人正在《安魂书》上写字,传来的是来来回回的振子声,他写的又是关于谁的故事呢?-------------------------希望这是一本,看完之后,还愿意回头再看第二遍的书。
  • 人道至真

    人道至真

    风睿降临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建立人道秩序,成就人性至真,破开阻隔,回归修真文明。(一切人类力量体系设定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喜欢的加群324098266。
  • 亿万婚宠:闪婚老公送上门

    亿万婚宠:闪婚老公送上门

    她被最信的男人背叛,倾家荡产,转身又掉入另外一个男人的温柔陷阱。这个男人当初见面说:“你看我都成这样了,能拿你怎样?”没想到婚后天天将她吃干抹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