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7300000002

第2章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于色中众生无所得;若于色中众生无所得,即于色中一切无所得;若于色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大乘法中不能出离,何况声闻、缘觉乘中。

“须菩提!若人于受、想、行、识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识中识而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见无所得;若识中识见无所得,即识中众生无所得;若识中众生无所得,即识中一切无所得;若识中一切无所得时,即一切有所得。若或于法有所得相可成立者,即有所得相而有依止,是故于彼大乘法中不能出离,何况声闻、缘觉乘中。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于诸色中,随其言说即生取著、作用而行,如是行者,是行有身见,亦复行于有爱。若或离有寻求而有所行,是于色中不了知相。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于诸识中,随其言说即生取著、作用而行,如是行者,是行有身见,亦复行于有爱。若或离有寻求而有所行,是于识中不了知相。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于诸色中,随其言说不生取著、不作用而行。是不行有身见,亦复不行有爱。离有寻求亦无所行,是于色中善了知相。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于诸识中,随其言说不生取著、不作用而行,是不行有身见,亦复不行有爱。离有寻求亦无所行,是于识中善了知相。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能具三种心种子缘而摄受者,是为净法。何等为三?一、信解心种子,二、厌离心种子,三、不坏心种子。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能具三种心种子缘而摄受者,是为净法。何等为三?一、信解心种子,二、厌离心种子,三、不坏心种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发起三种之心。何等为三?一、无取著心,二、无和合心,三、清净心。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彼色中,若心有生、若心无生,大生、平等生,悉应如实平等观察。由能如是平等观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发起三种之心。何等为三?一、无取著心,二、无和合心,三、清净心。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彼识中,若心有生、若心无生,大生、平等生,悉应如实平等观察。由能如是平等观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见有见无者,当知是菩萨不实知解。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见有见无者,当知是菩萨不实知解。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色求解脱时,即于色中其心动转,有动遍动。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难得解脱。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识求解脱时,即于识中其心动转,有动遍动。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难得解脱。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色求解脱时,若于色中心无系著、无不系著,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善得解脱。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起心欲住平等界中,彼心于识求解脱时,若于识中心无系著、无不系著,由如是故,当知此菩萨善得解脱。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解无相法,苦自止息、诸相寂静。愚夫异生不能如实了知色故,即于色中而生取著,现转覆蔽。由彼于色生取著心、现覆蔽已,即于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又由如是取著、覆蔽因故,长时在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轮转无尽。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眼、色、眼识,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亦悉无性、假性、实性。

“须菩提!如是意识于三性转,愚夫异生不能如实了知识故,于识等中而生取著,现转覆蔽。由彼于识生取著心、现覆蔽已,即于声闻、缘觉乘中不能出离,何况大乘。又由如是取著、覆蔽因故,长时在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轮转无尽。

“复次,须菩提!如是色于三性中转,若有智者如实了知,即于色中不生取著,亦不现转,其心开明。由彼于色不生取著、心开明已,即于大乘法中而能出离,何况声闻、缘觉乘中。又由如是不生取著、心开明故,不于长时在彼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诸趣,受生死苦中推求。于色无所得时,色即一切,都无照发;色无照已,即于色法平等性中如实了知,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推求,于识无所得时,识即一切,都无照发;识无照已,即于识法平等性中如实了知,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推求无异法,  物境无照心,

智了于法性,  此即得菩提。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于色中善解无性法者,即于色中色修作具足,而于色界亦无所动,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若于识中善解无性法者,即于识中识修作具足,而于法界亦无所动,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智善解无性,  修作悉具足,

亦不动法界,  即得一切智。

“复次,须菩提!色中无义、无句义、大义,菩萨摩诃萨若能如实正了知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识中无义、无句义、大义,菩萨摩诃萨若能如实正了知者,是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无义无句义,  大义亦复然,

菩萨善了知,  速得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贪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寻求贪,二、遍寻求贪,三、分别贪,四、贪,五、大贪。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贪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寻求贪,二、遍寻求贪,三、分别贪,四、贪,五、大贪。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贪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贪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嗔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寻伺嗔,二、遍寻伺嗔,三、分别伺嗔,四、嗔,五、大嗔。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嗔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寻伺嗔,二、遍寻伺嗔,三、分别伺嗔,四、嗔,五、大嗔。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嗔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嗔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痴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动乱痴,二、动乱相痴,三、无动乱相痴,四、痴,五、大痴。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痴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动乱痴,二、动乱相痴,三、无动乱相痴,四、痴,五、大痴。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痴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痴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应当了知五种慢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多闻慢,二、高胜慢,三、增上慢,四、慢,五、大慢。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应当了知五种慢法,知已舍离。何等为五?一、多闻慢,二、高胜慢,三、增上慢,四、慢,五、大慢。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诸色中,若能舍离此五慢已,即于诸色自性无所得;若色自性无所得时,即色中色亦无所得;若色中色无所得时,即色中色而有所得;若色中色有所得者,即彼色中色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色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色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于诸识中,若能舍离此五慢已,即于诸识自性无所得;若识自性无所得时,即识中识亦无所得;若识中识无所得时,即识中识而有所得;若识中识有所得者,即彼识中识而无所得。由如是故,于诸识中若有所得、若无所得,诸种类识而悉超越,即能出离,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柏岩感旧诗话

    柏岩感旧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梁王妃

    大梁王妃

    她一朝穿越后成为了相府千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被逼上另一条绝路。无奈之下,她不得不给自己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于是她拖他下水。他身份尊贵,权倾天下,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神,然而他却背负着国仇家恨。他冷漠无情,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却在她的身上一次又一次地破例。相见第一面,她对他说,王爷娶我可好?相见第二面,她对他说,直道相思了无益,一见萧郎误终生。他从未遇见过她这样的女子,聪明大胆,个性独立又倔强;她也从未遇见过他这样的男子,冷漠霸道,内心热情却深沉。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她跨过千年,与他相遇,从此之后,他人生道路上总有她的身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晨曦巨兽传

    晨曦巨兽传

    开局一条鲲,进化全靠吞.....本书根据本人真实经历改编………
  • 司马懿吃三国

    司马懿吃三国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遇见·汪国真

    遇见·汪国真

    全书以汪国真一生为线索,以他对诗歌的狂热至成名后的众多细节故事来展现了一位诗人的成长历程。从中可见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与社会的变迁。全书共用了21章的篇幅书写了他的一生,描述细腻、流畅,并巧妙地将诗作穿插全书,读来非常有味。其抒情的语言,对汪国真诗的合理引用,也是全书引人入胜之处。
  • 佛说意经

    佛说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王荤宠之商妃迎喜

    冷王荤宠之商妃迎喜

    一朝穿越,爹娘疼爱,幸福重生。磨刀霍霍,美味佳肴,生财有道。收徒拜师,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冷王不冷,夜夜荤宠,鸾凤和鸣!厨房里,菜刀切,锅铲翻,美味佳肴香香香。商场上,你算计,我拆招,叫声迎喜妙妙妙。【某御厨挑衅】“听说,你是古城第一神厨,今日我前来讨教!”“输了如何,赢了如何?”“我输了,拜你为师,你输了,拜我为师!”“成交!”【某神医卖乖】“见你骨骼清奇,是练武习医奇才,我一生医术,总算找到传人了!”“说人话!”“那个,来几个小菜,一斤桃花酿!”“没有,大门在那边,请便!”【追求一:某男神威】“你一小小商女,本王能够看得上你,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别矫情,跟本王进府,本王许你荣华富贵,至于你嘛,只要日日洗干净,伺候本王就好!”“滚,马不停蹄的滚!”【追求二:某男告白】“迎喜,我对你的爱,犹如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请问,你是长江还是黄河,这么多水?”【追求三:某男威胁】“迎喜,你今儿要是不答应,我就死给你看!”“菜刀一把,刚刚磨好的,请便!”她说,我要的,你给不起!他问,你要什么,只要你要,我给!她说,我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说,我许你!【发家致富文,男强+女强+宠文+爽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鬼婴来电

    鬼婴来电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