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6100000008

第8章

上士聞道

此章《南華經》言:古者言惡乎隱而有是非,皆因周學,言隱於文華,故有儒墨之是非,儒墨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周世天下儒墨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術學亂於天下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乎隱於儒學諸子。有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夷齊、屈原之所好也。有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遊居學者,孔子、孟軻之所好也。有語大功,立大名,理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強國之人致兼功并者,伊尹、周公之所好也。有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巢父、許由之所好也。若夫古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脩,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無不忘,心清靜也,無不有,道無為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無為之道,聖人清靜之德,天下大治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通玄經》曰:上古法天無為,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清靜無為是謂天道也。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通玄經》曰:中世尚賢形教,尚賢者,疑惑之原也。中世守德而不懷道,道滅而德興。

下士聞道,大笑之,

《通玄經》曰:下世任臣才學,任臣者,危亡之道也。下世繩繩,唯恐失學。《南華經·秋水篇》言:北海若謂河伯曰: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於學,以笑道無為之少,不似爾河伯自多於水,以笑北海之少乎?夫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井之墟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夏之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學之教也。今爾出於涇河涯淚,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何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海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見少,又奚敢以自多。計四海之大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疊空之在大澤,豈足為大乎?計中國之多在海內也,不似稊米之在太倉,豈為多乎?計人物之多在九州也,不似毫毛之在馬體,豈足多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大小各有限矣。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豈不自失乎。

不笑不足以為道。

《南華經》辯士公孫龍問於魏公子牟曰:龍少學先生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離堅白,窮眾口之辯,以笑莊子之言,茫然異之。公子牟隱几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獨不聞坎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鼈曰:吾樂大與,夫子奚不來入觀之?東海之鼈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却,告蛙吾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於是坎蛙聞之適適然自驚,規規然自失。觀於莊子極妙之言,爾自適一時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與?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真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不亦小乎?#往矣。公孫龍囗呿而不能合,舌舉而不能下,乃逸而走。

建言有之:

《南華經》盜跖謂孔子曰:且吾聞之古者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兵殺之心,此至德之隆,天下太平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唐虞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已來,皆亂人之徒也,豈足貴尚哉?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澆薄不淳,失其古樸,天下為亂矣。

明道若昧,

《南華經》曰:古之士內直道善無為者,與天為徒。今之士外曲禮敬有為者,與人為徒。

進道若退,

《南華經》曰:古之士無為治其內,而不有為治其外。今之士有為治其外,而不無為治其內。

夷道若纇,

《南華經》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無為守其內而不為其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有為守其外而不守其內。

上德若谷,

《通玄經》曰:古之士味道不捨也,今之士捨道不味也。釋道而任學者危,棄德而用才者困。

大白若辱,

《通玄經》曰:上古之士大白若辱,明白太素,無為復樸。今下世之士,以聰明為治者,勞心而不明以智慮為治者,苦心而無功。

廣德若不足,

《南華經》曰:上古之士盛德若不足。《通玄經》曰:上士廣德若不足也。今士不達真道者,雖智統天地,明辯日月,辯解連環,辭潤金石,猶無益於天下。夫察於刀筆之跡者,不知無為治亂之本。

建德若偷,

《通玄經》曰:上古無為者,即無事累。無累之人,即天下為形影相隨無為矣。下世之士,目察秋毫之末者,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金石之音者,目不見太山之形。故小學有所志,則大道有所忘。

質直若渝,

《通玄經》曰:今上觀至人之倫,深原道德之意,下考世俗之行,乃足以羞,羞恥不治也。

大方無隅,

《通玄經》曰:上古之士,道至大者無規矩。後世以仁義禮樂為規矩,而知規矩之所用者能治人。上用規矩者,下亦有規矩之心巧之具也,而.非所以治矣。

大器晚成,

《通玄經》曰:上古之士,德至大者無器用,大正不險,故民易導。後世小辯害道,小能喪德。夫通於一學,察於一能,可以曲說,未可廣應於教治也。

大音希聲,

《通玄經》曰:上古之士,道至大者無音聲,至終復樸,民無為匿。後世小善破治,小技喪樸。夫辯於一辭,審於一技,可以曲說,未可廣應於治教也。

大象無形,

《通玄經》曰:上古之士,樸至大者無形狀,清目不視,靜耳不聽,閉口不言,委心不慮,棄聰明,反太素,休精神,去智故,無好憎,是謂大通。

道隱無名。

《南華經》曰: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僻學?唯古至智厚德至人,乃能游道於世而不僻學,順人無為而不失己性,彼教不學於智,承意於道,不彼於學。《通玄經》曰:幽隱玄默,無為而治,不知所為而功自成者,聖人之道也。

夫唯道,

《通玄經》曰:所謂古真人者,性合乎道也,治其內不治其外,以遊天地之根,芒然彷徉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機械智巧不載於心,不學而知,不視而見,不為而成,不治而辯,逍遙無為也。天下自化,此真人之遊純粹素道。

善貸且成。

《南華經》老聃謂陽子居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為也,化貸萬物而民弗恃,不有顯名使物自喜,立乎不側而遊於道,無有者也。古者至人立於不貸之圃,逍遙無為也。不貸者,無出也,不推於物矣。

道生一

此章《通玄經》言:夫道者,原產有始,始於柔弱,成於剛強。欲剛者必以弱守之,積弱成強。觀其所積,以知存亡。太古聖人以道鎮之而損沖氣,守柔弗強,以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南華經》曰:古聖毀志之勃,嚴惡二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虛靜無為而不為#;故作是章戒王稟道謙和也。

道生一,

《通玄經·九守篇》曰:天地未形,窈窈冥渾而為一,寂然澄清者,道也。道生一,天也,清微為天。

一生二,

《通玄經》曰:一生二,地也,重濁為地。

二生三,

《通玄經》曰:二生三,人也,精氣為人。

三生萬物。

《通玄經》曰:三生萬物,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

萬物負陰而抱陽,

《通玄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是以木實生於心,草實生於英。

沖氣以為和。

《通玄經》曰:沖氣以為和,和居中央,是以胎卵生於中央。《南華經》曰:萬物以形相生,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沖虛經》曰:沖和氣者為人。

人之所惡,

《通玄經》曰:小人情性,皆好強而惡弱,好剛而惡柔,而不知失。

唯孤寡不穀,

《通玄經·道原篇》曰;王公有功名,孤寡無功名,守謙損也。

而王公以為稱。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日損冲氣,不敢自滿,日進以謙,功德不衰,天道然也。

故物或損之而益,

《通玄經·符篇》曰: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故物或益之而損,損之而益。

益之而損。

《通玄經》曰:福莫大於無禍,利莫大於不喪,故物或益之而損,損之而益。

人之所教,

《南華經》曰:儒曲禮:敬者所教,謙損也。

我亦教之。

《通玄經》曰:柔弱者生之徒也,柔弱為上。

強梁者,不得其死,

《通玄經》曰:末世而志強梁之氣,故不能久,強梁者死。

吾將以為教父。

《通玄經》曰:剛強者,死之徒也,剛強為下。

天下之至柔

此章《南華經·天道篇》言: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純粹素樸者,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萬物之本也。明此無為以南面,陶唐為君也;明此無為以北面,虞舜為臣也。聖王以此無為處於君上,帝王天子之德也;老聃以此無為處於臣下,玄聖素王之道也。逸士以此虛靜退居而閑遊江海,山林之士服;士人以此恬淡進為而撫世,則功大名顯天下一也。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争美,故老聖言:吾是以得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無為有益也。

天下之至柔,

《通玄經》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馳騁天下之至堅。

《南華經》曰:水流乎無形,發泄乎太清。夫水之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

無有入於無間,

《通玄經》曰:無有入於無間。《南華經》曰: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出,無本入無竅。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

吾是以知

《南華經》曰:老聃無為處於臣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無為之有益。

《通玄經·自然篇》曰:天地之道,無為而備,不求而得,吾是以知其無為而有益也。

不言之教,

《南華經》曰:上古聖人行不言之教,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故有不言之教,無為而心成者也。大道不稱,大辯不言。

無為之益,

《南華經》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無為為之謂天,無為言之謂德。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

天下希及之。

《通玄經》曰:有益之本在之無益,故無益於治,有益於亂者,玄聖不為也。

名與身

此章《南華經》言:不仁之人而貪富貴名利之惠,反以害其身。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之,許為相,莊周謂楚使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食以芻菽,及其牽而入於太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為乎?子亟去,無汙我。有國者羈,終身不仕,自快無為之道焉。魯君聞顏闔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顏闔不受,真惡富貴也。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於名利,豈不悲哉。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夫生者豈特隋珠之重哉,名利喪身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故作是章焉。

名與身孰親?

《南華經》曰:伯夷、叔齊、鮑焦、介子推,此四子者,重名輕死。

身與貨孰多?

《南華經》曰: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肔,子胥糜。此四子之賢是好名利者也,而身不免乎戮。

得與亡孰病?

《南華經》曰:此其伯夷、叔齊、比干、子胥之屬,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

是故甚愛必大費,

《通玄經》曰:虎豹之文來射,猨狄之捷來格,鳴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武勇因強梁死,辯士因能亡。

多藏必厚亡。

《南華經》曰: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剝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桂漆有用割剝亡身,而不知櫟樹無用之用得終天年。

知足不辱,

《南華經》曾子曰: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養志者忘名,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知止不殆,

《沖虛經》曰:不貪貨,何羨利?不貪貴,何羨名?此之謂順民。《南華經》曰:名利二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虛靜無為而無不為也。

可以長久。

《通玄經》曰:璧瑗之器,礛之功也;鏌鋣斷利,砥礪之力也。狡兔死而獵犬烹,高禽盡而良弓藏,敵國滅而謀臣亡。功遂身退,天道然也,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

此章《南華經》言: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眾,其主惟君。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是以太古聖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體道清靜無為,為天下之正,教其用無窮,故能長久,故作是章焉。

大成若缺,

《通玄經》曰:天圓不中規,地方不中矩,道至大者無規矩。

其用不弊。

《通玄經》曰:清靜者,道之鑒也;清虛者,天之明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

大盈若沖,

《通玄經》曰:天正不中鈎,地直不中繩,德至大者無鈎繩。

其用不窮。

《通玄經》曰:無為者,道之常也。無為為之之謂天,天德而已矣。

大直若屈,

《南華經》曰:古者天下有常然之道,曲者不以鈎,直者不以繩,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南華經》曰:古者天下有常然之德,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南華經》曰: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辯若訥。

躁勝寒,

《通玄經》曰:陽氣勝變為陰,故巧不可盈。

靜勝熱,

《通玄經》曰:陰氣勝變為陽,故辯不可極。

清靜天下正。

《通玄經》曰:古聖無為者,守靜也,守靜能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

此章《通玄經·上義篇》言: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貪寶賂也,時有危亡,平亂為民除害也,以危為寧矣。赤帝為大灾,故黃帝擒之。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今七國無道,貪叨多欲之人殘賊天下,萬民騷動,莫寧其所。有則制之以兵革,戎馬生於郊,天下大亂也。

天下有道,

《通玄經·精誠篇》曰:夫古之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暗行於道者,能有之也。

却走馬以糞。

《通玄經·精誠篇》曰:却走馬以糞,車軌不接於遠方之外,是謂坐馳陸沉。

天下無道,

《通玄經》曰:春秋天下無道,則亂為兵主。

戎馬生於郊。

《洞靈經》曰:今春秋人主有道者寡,無道者眾,不可捨本事末,以為戰也。

罪莫大於可欲,

《通玄經》曰:罪莫大於無道。争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兵,故忿兵敗,此天之道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

《通玄經》曰:禍莫大於無德。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兵,故貪兵死,此天之道也。

咎莫大於欲得。

《通玄經》曰:咎莫大於無德。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兵,故驕兵滅,此天之道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通玄經》曰:古者養生知足,即罪不累也。

不出戶

此章《通玄經》言:古者人君教不出戶,以知天下之治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脩之身然後可以治民,居家理治然後可移於官長,天下治也。後世令出彌遠,天下煩亂,知治彌少者,不脩本身也。是以古之聖人無為,脩本身正,不令而行,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天下自治也。

不出戶,知天下,

《通玄經·精誠篇》曰:古者教不出戶以知天下治者,此言精誠無為發於內也。《南華經》曰:古之人無為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不窺牖,見天道。

《通玄經》曰:不窺於牖以見天道,此言神氣清靜動於天也。

其出彌遠,

《通玄經·九守篇》曰: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者,此言精神有為,不可使外淫也。《南華經》曰:今之人有為治其外,而不治其內。

其知彌少。

《通玄經》曰:精誠越於外,智慮蕩於內者,不能治。形神之所用者遠,則所遺者近,其知彌少。《南華經》曰:今之人有為守其外,而不為其內。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不令之本,在於正身。

不行而知,

《通玄經》曰:古聖人脩本,身不令而禁,不施而仁,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通玄經》曰:古聖人脩本,身不視而明,不聽而聰,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通玄經》曰:古聖人脩本,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為而成。

為學日益

此章《南華經》言:古者三皇,民結繩而無文,若此之時,天下太平則至治矣,此為道之治也。今遂至使民延頭舉踵而聽學,曰某處有賢者,羸糧而趨學,則內棄其親而外去其主之事,故兵馬足跡接連乎諸侯之境,車軌轍結連乎千里之外,天下大亂。此為學之亂,則是上好學知之過也。夫好智之亂天下也,自三王以下者,尚文學是矣。捨夫種種淳樸之民,而悅夫役役勞學之佞,釋夫恬淡無為之道,而悅哼哼華誕之意,哼哼華誕之詞,末學縱橫已亂於天下矣。

為學日益,

《通玄經》曰:周世博學多文,不免於亂。今以小學為教,不得大道清明立聖,專守文法,其於為治難矣。

為道日損。

《南華經》曰:古之為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

《南華經》曰:損之又損之。

以至於無為。

《南華經》曰: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南華經》曰:無為而無不為,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

《通玄經》曰:古之善為君者,取天下而無事。省事之本,在道日損。

及其有事,

《通玄經》曰:木生蟲,還自蠹;人生事,還自賊。各以所好,反自為傷。以學生事,又以事止事,譬猶撓水而欲求清也,難矣,不足以取天下。

不足以取天下。

《通玄經》曰:位高者事不可煩,事煩難治,不足以取天下。

# 告蛙吾之海曰:『吾之海』應在下句『夫』字後。

# 往矣:疑作『子往矣』。

# 不為:疑作『無不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指頭畫說

    指頭畫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

    1915年,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筹安会,支持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公开支持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8月23日,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大声疾呼道:“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安。”此六人被称为“筹安会六君子”。《北洋文流:六君子传》从筹安会六君子入手,重现了自民国建立到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历史。
  • 这个娃娃是杀手(全)

    这个娃娃是杀手(全)

    当XX头号人物爱上了心机单纯的娃娃杀手,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第一部简介:美丽的娃娃,总是穿着雪白的雪纺洋装,但是命运却注定她不是天使,却只能成为勾魂的使者他是XX头号人物,也是她的第一个目标,却爱上这个派来杀他的娃娃为了爱她,他甚至追寻到了几千年前;面对选择,他决定永远不会对她放手。穿越千年,穿过生死,他还是死在了她的手上,不过不是他的生命,而是他的心!宝贝感言:《这个娃娃是杀手》第一部终于在红袖上传完了!这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默默支持和鼓励!作为《这个娃娃是杀手》的姐妹篇《这个女孩不“输”女》也紧跟着上传完毕!《爱情保鲜膜》终于也已经上传完毕了!如果大家想在午后的阳光下,品味着奶茶,欣赏一段委婉而动人、清新而纯净的爱情故事的话,不妨阅读一下宝贝的《爱情保鲜膜》:)祝你们阅读愉快!请大家继续支持宝贝的《唯美:炼之首席血术师》噢!《这个娃娃是杀手II》VIP大结局!!!虽然她延续了宝贝一向轻松诙谐的风格,希望带给大家放松愉快的阅读感受,但是娃娃也是要长大的,《娃娃II》中的“娃娃”与男主角管灵风之间的爱情比起《娃娃I》又多一些缠绵悱恻与心碎动人,让爱情又多了一层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纠缠的过程!希望大家会喜欢,并且一如既往地支持宝贝与娃娃,谢谢:)当“才貌”双全的优质男生爱上令人头痛的天使杀手时,爱将如何继续?第二部简介:她,玉秋燕,是让他,管制学园风云人物管灵风,最深感痛恨、最头痛的头号人物;为了维护管制学园百年来百分之一百从无例外的名校升学率,他下定决心要在毕业升学考前,将这个旷课无数、成绩惨不忍睹的女人彻底地赶出学园!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他的父亲,管制学园的现任总理事长,居然会如此袒护这个顽劣不化的女子。最后他这个智商380的天才只得充当了完全免费的补习老师,祈求着在最后的两个月里可以创造奇迹!一切只是因为在她如天使般的外貌下,在她身为亚洲首富掌上明珠的光环下,那不为人知的真实身份,让她是如此得身不由已!眼前她就可以获得自由了,可是为了他,她又再度沦陷进了那无穷无尽的黑暗中,而她对于他的爱却只能化为了她黑暗世界中的那一道最永恒的星光!第三部简介:“暗夜”是最令人谈及色变的国际暗杀组织;组织由七名核心成员组成,分别负责五大区域;
  • 职场非常道

    职场非常道

    面对企业的大事小事,经理人如何统筹兼顾,扮演好管家角色?面对形形色色的应聘者,经理人如何去伪存真,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才?面对员工的集体离职,经理人如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公司平稳发展?面对美丽的职业诱惑,经理人是进是退,如何权衡利弊?职场是不一样的江湖,混好职场需要大智慧。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职场实战经验,如唠家常一样,将非常规的职场生存术向读者娓娓道来。书中反映的职场问题,个个切中要点;分享的管理之道,种种拿来即用。对于正在打拼中的职业人士,本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 爱望乐趣味游戏

    爱望乐趣味游戏

    全世界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都爱玩游戏!爱望乐趣味游戏——已在一百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适用于户内户外任何场地深刻剖析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和兴趣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为组织者提供内容详尽、操作简易的指导,通过一起游戏帮助父母更多的了解孩子,享受美好的亲子时间和孩子一起制作喜欢的游戏材料,增强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和社交障碍,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孩子知道“游戏里没有失败”,充分享受过程的快乐。
  • 霸汉第四卷

    霸汉第四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理想的家园

    理想的家园

    文章讲述的是:思想的火花,理想的心声,耕耘的秋曲等基本内容。
  • 郡主的田园生活

    郡主的田园生活

    安然,暗夜王国的王牌杀手,为情所困,殒命在心爱之人的枪下。安然,宁氏财阀家的小公主,宁氏明珠坠崖归来后所生的女儿。当阴谋来袭,母亲带着沉睡中的她走上了曾经摔落的悬崖。一次穿越,她装聋作哑,把世人玩弄于掌心;田园中,她淡然浅笑,安然度日,全然不理因她而起的纷乱。她是一只小狐狸,一只贪财护食傲娇的小狐狸;抢她钱财等同于断她饱腹之食,小狐狸呲牙上阵,打不过就咬是她一贯的作风,挨咬的人不服,她用小手轻轻叩击着闪亮如钻的小虎牙,笑的温婉,“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我已经武装到牙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