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7000000012

第12章

執大象

大象章所以次前者,前章無方之用,利物忘功,故次此章,顯忘功之人,為物之所歸往,就此章內,文有三重,第一明物之歸依,皆獲利益,第二舉樂餌為譬,表理教虛玄,第三示非色非聲,而妙用無盡。

第一明物之歸依,皆獲利益。

夫五嶽分形,泰山為長,三才肇位,聖主居尊,舉綱則衆目自至,握樞則群方。是執大象也,天下歸焉,虛忘之德既弘,坐進之言可大,豈比陽春白雪,郢曲奏而成虛,芳餌紅鱗,過客止而無實,則知玄言味澹,俗士抱之而無知,金格理清,愚夫求之而罕得,非執大象者,孰能體之乎。

執大象,天下往。

御注:大象,道也。帝王執持大道,以理天下,萬物歸往矣。御疏:執,持也。大象,道也。此言人君執持大道,以理天下,無為無事,物遂其生,候日觀風,皆歸有道,故云天下往。河上公曰:執,守也。象,道也。聖人守大道,則天下萬民移心歸往之。治身則天降神明,往來於己也。榮曰:大象無形,無形者虛無之大道。執,專也,持也,能持身於玄德之境,專心於幽寂之門,有道則物歸,故言天下往也。成疏:執,持也,此不執而執,執無所執。大象,猶大道之法象也,即前章忘成大之聖人,持無形之象,常善救物,故為天下之所歸往也。《莊子》云:王馳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宣尼將引天下歸之是也。

往而不害,安平泰。

御注:物往而不傷害,則安於泰平矣。御疏:言天下四方之人,慕化而往,帝王以道綏撫,而不傷害之,則安於太平者矣。平者,言政教之和平也。大者,言功業之光大也。河上公曰:萬民歸往而不傷害,則國安家寧而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則身體安而大壽也。榮曰:油雲布而萬物潤,膏雨降而百草滋,但以被微物而有益,是知歸大道而無害,無害之理,其政云何,身神不動日安,死生泯然日平,彼此玄通日泰也。成疏:太,大也。言蒼生往至聖所,皆獲利益而無損害,所獲之利,即是安和等大乘之法。不害則明其技苦,安平則語其與樂。

第二舉樂餌為譬,表理教虛玄。

樂與餌,過客止。

御注:樂以聲聚,餌以味聚,過客少留,非久長也。御疏:樂,音樂也。餌,飲食也。此舉喻也。言人君執大象,而天下之人則歸往,亦如人家有音樂飲食,則行過之客,皆為之留止爾。河上公曰:餌,美也。過客一也,人能樂美於道,則一留止。一者去盈而處虛,忽忽如過客。榮曰:五音之聲,樂也。八珍之味,餌也。百年寄身,過客也。止,留也,依也。歸往於道,可以平泰,物情不悟,少能依止,乃留心於絲竹,以此暢情,依身於蘭桂,用玆適己,不能執象,欲泰難乎。成疏:樂,絲竹官商也,餌,飲食滋味也。樂有聲可悅,餌有味可玩,故暫過之客,逢必止住耽愛也。

道之出口,澹乎其無味。

御注:人君以道德清净為教,初出於口,澹乎其無味,不似俗中言教,有親譽畏侮等也。御疏:道之出口者,言人君約道德清净之法,以為不言無為之教者,初出於口,澹然無味,豈如俗中有親譽畏侮等,以為滋味乎。河上公曰:道出入於口澹澹,非如五味有酸鹹甘苦辛也。榮曰:繁華者物情之所悅,虛寂者人性不能安,情悅謂之為美,不安謂之為澹也。成疏:至道虛寂,其體希夷,所以出口澹然無味,非如樂餌可骯可悅,故音樂有聲,行者為之止住,道言無味,學者罕見惠能。嗟乎世人迷妄之甚,但能淫聽有聲之聲,詛能咀嚼無味之味耶。深嘆愚徒,故有斯譬。

第三示非色非聲,而妙用無盡。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御注:以道鎮靜,初無言教,故視不足見,聽不足聞,而淳風大行,萬物和泰,歲計有餘,故用不可既。既,盡也。御疏:既,盡也。道化無為,澹然平正,既不為察察之苛急,亦無滋彰之法令,故視不足見,聽不足聞,而歲計有余,淳風和暢,動植咸遂,具物光亨,故用不可盡也。河上公曰:視之不足見,足,得也。道無形,非若有五色,青赤白黑黃可得見也。聽之不足聞,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徵羽可得聽聞也。用之不可既,用道治國,則國富民昌,治身則壽命延長,無有既盡時也。榮曰:既,盡也。自可見者,色炫之於青黃,耳所聞者,聲惑之於宫徵,心所貪者,利昏之於珍寶。寶雖為利用有盡也。聲雖可悅,聾不遠也。色雖可愛,盲在近也。故知止樂餌者,有斯息也。然恬澹無為之道,視雖不能見,政之者洞視無不明,聽雖不能聞,契之者洞聽而更聰。心雖不能計,會之者運用而不盡。道俗之好如彼,利害之徒如此也。成疏:視不足見,至道窈冥,妙絕形色,非如餚饌等法,故不可以眼識求。聽不足聞,大音希聲,體非商角,豈如鐘鼓可以耳聞,聖道出言,其義例爾。用不可既,既,盡也。至道之言,澹然虛遠,非聲非色,絕視絕聽,若鏡之心,物來斯照,如谷之響,感而遂通,是以知無用之用,其用難盡。

將欲翕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翕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忘功大聖為物歸依,故次此章。即顯忘功之人,權道方便。夫聖應多途,逗機非一,或隨緣而敷小教,或起感而闡大乘,故有真應兩身,權實二智,用權以寵下士,持實以度上機,就權實之中,非無優劣;今之此章略申斯義。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明權道利物,增治法門,第二校量二智,明權不及實,第三舉發明權道不可示人。

第一明權道利物,增治法門。

夫大道領行,愚夫逆計,飲河將死,空疲逐日之心。吸露全生,自喜升霞之望。春芳夏密,四時於是行焉,雨散雲收,七政於焉合矣。或反而後合,示君子之明科。或改而更張,喻德人之靜退他豈如盲者與其無知,留情愛慾之門,必失坐馳之境,譬游魚之脫水,如利器之示人;若此凡蒙,言嘆何盡也。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御注:經云:正言若反,《易》云:異以行權。權,反經而合義者也。故君子行權貴於合義,小人用之則為砟譎。孔子曰:可與立,未可與權,信矣。故老君前章云執大象,斯謂之實。此章繼以歙斂,是謂之權。砍量衆生根性,故以權實覆卻相服,令必致於性命之域。而惑者乃云非道德之意.何其迷而不悟哉。故將欲歙敵眾生情欲,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困於愛欲,則當歙斂矣。強弱等義,略與此同。此道甚微,而效則明著,故云是謂微明。御疏:翕,敵也。此明聖人用權道以攝化衆生也。夫人既有鈍根利根,教亦有權有實。聖人欲量衆生根性,故以權實覆卻相明,利根衆生見善則遷,有過則玫,略示方便,則深達根源。鈍根衆生,惑滯滋久,自非以權攝化,不可令其歸往,故將歌翕斂其情欲者,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困於愛欲,即當自歙斂矣。強弱等義,亦復如是,推而行之,無不信者。乍聞斯語,以為非道之意,深達玄極,然後明權實之由。故注云君子行權貴於合義,小人用之以為砟譎。下文又云不可示人者,正以權道之難故爾。河上公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先開張之者,欲極其奢淫也。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先強大之者,欲使通禍也。將歌廢之,鈴固興之,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危也。將欲奪之,鈴固與之,先與之者,歌使極其貪心也。是謂微明,此四者其道微,其效明也。嚴曰:此四者明絕聖而德自起,廢智而化自行,翕天下之心而使自張,弱天下之志而使自強矣。榮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塞兌而閉門,愚夫不服,縱其開兌而濟事,困而後已。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息其雄猛之心,縱其剛強之志,柔弱生之徒,剛強死之徒,苦至當止也。將欲廢之,必固興之,欲衰而更盛,物極而自反。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欲奪其惡,惡行不除,惡積滅身,臨時自悟。是謂微明,上之權道,觀之則未似施教,究理則極有潜資,甚自微妙分明,歷然有益,故謂微明。八十一章,廣陳化導,而凡情有繫,所執不同,以實示之而不從,將權化之令知返。玄教深遠,左右宜之,權釋辨於前,實解彰於後,欲歙斂之,開經化之,欲弱俗情,強其仙骨,欲廢邪志,與之正道,欲奪惡行,與之善業。成疏: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歙,合也,斂也。將欲行權,攝化群品,歙斂不為食染者,必先開張縱任,極其奢淫,然後歙之。昔老君西入罽賓化胡之日,初恣其凶悖,後化之以道是也。其委曲逗留具在文始內傳。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欲令歸道柔弱,必先極其強大然後示以雌柔。將欲廢之,必固興之,欲廢其殘獷者,必固恣其凶暴,凶暴既極可以廢之。即胡王肆其猛毒,燒溺老君水火既不為灾然後為其說法是也。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先恣其惡,名日與之,後令歸善,名日奪之。故老君先示凡迹,所以恣其剛戾,後見神通,於是胡人降伏,方得奪其凶惡,令歸善道。此四對義勢相似,只言初淺後深耳。上機之人,聞實即悟,下根之者,要假於權,此則增法除妄。是謂微明,上來權道雖復微密,而甚有明驗也。又云:微隱密也,明,智慧也言此權道是隱密明智也。

第二校量二智,明權不及實。

柔弱勝剛強。

御注:巽可以行權,權行即能制物,故知柔弱者叉勝於剛強。御疏:《易》云:巽以行權,欲明巽順謙卑,則可以行於權道。故欲翕,先與之張;欲弱,先與之強,卒令其翕弱者,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強。故云柔弱勝剛強。河上公曰:柔弱者久長,剛強者先亡也。榮曰:權道順之而不違,故言柔弱,必竟能制於剛強,故言勝也。成疏:柔弱,實道也,剛強,權智也,欲教難化衆生,故須權智,確論二智,實智勝權也。

第三舉譬明權道不可示人。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御注:脫,失也。利器,權道也。此言權道不可以示非其人,故舉喻云:魚若失泉,則為人所擒,權道示非其人,則當竊以為詐譎矣。御疏:脫,失也。利器,權道也。夫魚之在水,猶主之秉權。魚之失水,猶主之失權,則為人所擒。權道假示非其人,則竊弄而為詐譎也。河上公曰:魚不可脫於淵,魚脫於淵,為去剛得柔,不可復制。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者,謂權道也,治國權者,不可以示執事之臣,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者也。榮曰:脫,失也,魚之游泳,事藉於江湖,聖人大寶,理資於利器。魚不可以失水,失水則魚亡,利器不可以示人,示人則危殆。故日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知執權之道不易其人。成疏:脫,失也。利器,權柄也。魚藏於水,權隱於心,故物莫之害也。魚失水即為物所擒,權示人即為人所制,故不可以也。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此一章即是第三段文,正明結會。就此章內,文開兩別,第一結道宗明寂而常動,第二結學人宗顯妙極重玄。

第一結道宗明寂而常動。

夫無為妙道,高謝隨迎,在古非長,處幽何昧,昭昭大德含生,日用而不知,寂寂玄根,品物雷同而誰辨。啟瓊蘊之奧,天書則上清太清,演玉櫃之科,罪福則三塗九夜,孤魂叫叫於泉路,滯魄恓恓於苦庭,非大道而濟之,孰排幽而出晴,雖謂玄默而無不為,誨彼凡生,方知道力也。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御注:妙本清靜,故常無為。物恃以生,而無不為,則萬物自化,君之無為,而民淳樸矣。御疏: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性清净,妙本湛然,故常無為也。萬物恃賴而生成,有感而必應,故無不為也。夫有為者,則有所不為矣。故無為者,則無所不為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侯王若能守道清冷,無為無事,則萬物將自感化,君之善教而淳樸矣。河上公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以無為為常。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言侯王而能守道,萬物將自化,效於己也。成疏: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凝常之道,寂爾無為,從體起用,應物動作。前句是本,後句是迹,明此本逵,進本寂動,動寂義也。侯王若能守,萬物當自化,萬乘之主,五等之君,若能守持此道者,八荒萬國,自然從化。學人亦爾,所以偏舉侯王者,明君王為化,利物弘多。

第二結學人宗顯妙極重玄。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御注:言人既從君上之化,以無為清净,而復欲動作有為者,吾將無名之樸而鎮靜之。無名之樸者,道也。御疏:無名之樸,道也。欲作者,欲動作有為也。吾者,侯王自稱也。言人稟承善教以化,君德無為清净,而復欲動作有為者;吾則將以無名之樸而鎮之,令其清净不欲作也。河上公曰:吾,身也,無名之樸,謂道也。萬物已化,而後欲作巧偽者,王侯當鎮撫以道德也。成疏:作,起修也,樸,道也。言衆生初從化起修者,必有心欲於果報也。既起斯欲,即須以無名樸素之道安鎮其心,令不染有,此以空遣有也。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御注:言人君既以無名之樸鎮靜蒼生,不可執此無名而令有迹,將恐尋迹喪本,復入有為,故於此無名之樸,亦將兼忘,不欲於欲,無欲亦忘,泊然清净,而天下自正矣。御疏: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上言凡人欲動作有為者,人君則將無名之樸而鎮靜之,今言於彼無名之樸,亦將不欲者,所以鎮無名之樸,為眾生興動欲心,若復執滯無名,還將有迹,令此衆生尋迹喪本,復入有為,則興彼欲心,等無差別。故初用無名之樸以鎮靜蒼生欲心,蒼生欲心既除,聖人無名亦拾。喻如藥以理病,病愈而忘藥;舟以濟水,濟而遺舟。若水已濟而仍守舟,病已除而復嘗藥,豈唯不達彼岸,亦復更生患累矣。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夫無名之樸既將不欲,不欲之欲於此亦忘,則泊然清净,是名了出。君無為而上理,人遂性而化下,不煩教令,而天下平正,故日天下將自正。河上公曰: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言王侯鎮撫以道德,於民亦將不欲,故當以清净道化之者也。天下自正,能如是者,天下將自正安定也。成疏:無名之樸,亦將不欲,非但不得欲於有法,亦不得欲此無名之樸也。前以無遣有,此以有遣無。有無雙離,一中道也。不欲以靜,天下自正,靜,息也。前以無名遣有,次以不欲遣無,有無還息,不欲既除,一中斯泯,此則遣之又遣,玄之又玄,所謂探幽索隱,窮理盡性者也。既而一切諸法無非正真,梯牌瓦號,悉皆至道,故云天下將自正,此句結衆妙之門者也。

同类推荐
  • 闽川闺秀诗话

    闽川闺秀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茶谱

    茶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字文

    千字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Defence of Poesie and Poems

    A Defence of Poesie and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半语斋

    半语斋

    当风流画师,邂逅文雅门客,一切诡秘幻事,开始酿就。花开成酒,木焚引魂,物化成妖,神堕为魔。一只东风画笔,勾勒亡国遗恨,一本前朝古书,尘封妖魔异世。半语斋,语未完。
  • 百变守护神

    百变守护神

    神级下凡,精彩不断。品味人生百态,体验生活心酸
  • 沉醉

    沉醉

    茂叔戒酒了。而且,还是彻彻底底的戒了,滴酒不沾了。这是几天前,来县城参加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的小杨老师说的。这不是天方夜谭吗?茂叔怎么可能戒得了酒呢?他怎么可能做到滴酒不沾呢?酒,在茂叔眼里,那可是比命还要紧的啊!我以为自己听错了。我掏了掏耳朵,在自己的脸上捏了一把,证明不是在做梦之后,再次把耳朵凑到小杨老师嘴边,请他再大声的跟我重复两遍。小杨老师非常严肃地说,我骗你干嘛,茂叔确确实实把酒戒掉了,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你在他家里和他学校的宿舍里连一个酒瓶盖儿都见不着了。
  • 命中

    命中

    《命中》是诗人杨献平的一本诗集,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构建了“南太行”文学地理,同时军旅生涯和西北的生活经历也赋予了诗人独特而苍劲的写作风格。整部诗集风格统一,关注生活中的事件,眼光落在当下,是一本质量较高的诗歌作品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陶器(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人类第一次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大自然中物质的化学性质,把柔软的粘土变成了坚硬的陶,从而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 谋定天下:一品皇妃

    谋定天下:一品皇妃

    国破家亡,她被抓,陷入困局。军妓??她冷然一笑,风华潋滟,傲视天下!牛鬼蛇神?来一个灭一个!她腹黑、狠辣、睚眦必报,但凡欺负她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他是令人闻风丧胆不可小觑的战神,沙场,朝堂都玩弄于骨掌之中,视女人为无物。遇见她,让他失了心,动了情,对她一宠再宠。?她问他:“为什么宠我?”.他答:“因为喜欢。”她抵住他的胸膛,说:“既然如此,就让我掏了你的心,灭了你的国如何?”情网,阴谋,国斗,注定了这一场不死不休的纠葛。谁赢?谁又愿意输?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对女人动心,她,是他生命中的意外。?本以为这一世不会再爱,他,却让她沦陷。
  • 评复古记

    评复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月年又年

    风月年又年

    好将军又如何?好人难为,还不是被逼跳崖、不过好人有好报,他没有死,却回到了四十年前、奈何掩藏在史书之下的,却是一群名不副实的家伙、传说中嗜战的十三王是个和他一副模样的小白脸?自己的老爹四十年前只是个五岁琴童就要被连累处死?!且看常胜将军忽悠王爷去救人,拐着天师去打仗。迟钝攻VS美人受,腼腆攻VS直白受,强攻VS强受……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
  • 惊世名门嫡女:第一红妆

    惊世名门嫡女:第一红妆

    她才情绝世,却来历不明,被嫉恨陷害,当做棋子送入异国帝宫……他睥睨众生,却被人算计,被诬陷追杀,诅咒成为永远的“睡美人”……当落魄的异族少女闯入禁地惊醒冰封沉睡的少年皇子,当绝世腹黑女联手冰山邪魅男,天下又将掀起怎么样的风波?且看她和恋人携手,战奸臣,斗奸妃,夺天下。深宫诡异,江山沉浮,且看她一介女流如何步步为营,君临天下。(全文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