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7000000022

第22章

天下柔弱

天下柔弱章所以次前者,前章對辯剛柔,其陳損益,故次此章,舉水為喻,顯柔弱之能。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起譬,喻明剛劣柔勝,第二合喻,嘆凡不能行,第三舉聖證成,示其正道。

第一起譬,喻明剛劣柔勝。

夫至德卑柔,莫過於水,大匠取則,賢人此心,東流于川,孔丘驚於逝者,南注于瀆,郭璞嘆其靈長。秋水初來,莫辯牛馬,冬冰始結,行聽狐狸。濟河泛於毛車,歸海乘於將筏。柔弱之德,大破堅強,白石鐺煮石成泥,黃金寵煉金成粉,皆水之力,無物能加,為天下主,必稱孤寡,受國之垢,誠謂吉祥。說魚不欲於身肥,乘鶴必資於體瘦。君子以淡交比德,明靈用傾酌標心。臣能懷忠,呼風召雨,婦若恭孝,庭泉自流。其大矣哉,水之為義也。言人為行,須處恬和,不得以我臨人,必委蛇而順物,水性清鑒,吾將德焉。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

之能勝。

御注:以堅破堅,必兩堅俱損。柔擊強者,則強損柔全,故用攻堅強,其無以易於水者矣。御疏:水之為性,善下不爭,動靜因時,方圓隨器,故舉天下之柔弱者,莫過於水矣。而攻堅強莫之能勝者,夫水雖柔而能穴石,石雖堅而不能損水,若以堅攻堅,則彼此而俱損,以水攻石,石損而水全,故知攻堅伐強,無先水者,故云莫之能勝。河上公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在圓中則圓,在方中則方,壅之則止,次之則行。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能懷山襄陵,磨鐵銷銅,莫能勝水而成功也。榮曰:觀之於一切,總之於萬有,柔弱之至者,水之為最也。銷金石,破丘陵,無能過水,水最勝也。破堅強法,水既為勝,故不可易之。理身者若能以謙為德,以道為用,必可破之於強敵,誰之於驍雄,而道最為先,故無易於道也。修身者能守雌柔之至,自破剛強之人,我解宅虛靜之至理,妙絕是非之交爭,唯道為勝,無以代之。成疏:物性柔弱無過於水,天下堅強莫先金石,然水雖柔弱,利用無窮,攻擊堅強,莫在先者,無為破有,其義亦然。

其無以易之。

御疏:夫水雖至柔,用攻堅強之物,無能易之者,豈不以其有不爭之德,無守勝之心乎。理國修身,亦當如此。河上公曰:夫攻堅強者,無以易於水。成疏:言水能攻擊,自然不易之事,無為破有,萬代不刊之衍。

第二合喻,嘆凡不能行。

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御注:柔弱之道,勝於剛強,天下人莫能知,此道不能行。御疏:柔弱之道,勝於剛強。天下之人,皆知此義,但惑於自賢,以己為尚,無能行其所知者,故云不能行。河上公曰:弱之勝強,水能滅火,陰能消陽。柔之勝剛,舌柔齒剛,齒先舌亡。天下莫不知,知柔弱者久長,剛計,強者折傷。莫能行,恥謙卑,好強粱也。榮曰:多好剛強,少存柔弱,不能謙退-’競處物先也。成疏:水能攻於金石,故知柔勝於剛強,此乃愚智同知,而舉世無能依行者也。

第三舉聖證成,示其正道。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

御注:引萬方之罪,是受國之垢。獨稱孤寡不穀,是受國之不祥。其德如此,則社稷有奉也。御疏:舉聖人之言,證成上義.’此即能行以柔勝剛之行者。垢,穢辱也。言人君能含受垢穢,引萬方之罪在己,則人仰德美,而不離散,社稷有奉,故云是謂社稷主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者,祥,善也,人君能謙居用柔,受國之不善,稱孤寡不穀,則四海歸仁,是謂天下王矣。河上公曰:故聖人言,謂下事也。受國之垢一提姍社稷之主,人君能受國之垢濁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則能長保社稷,為國君主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君能引過自與,代民受不祥之殃,可以王有天下也。嚴曰:忍人所醜戶受。人所惡,當民大禍,不以為德,計在喪國,不失天心,慮在殺身,不失泯福,夫如是者,天地與之俯仰,所加者亡,所圖者服,天下蕩蕩,并為一域,向風仰化靡不蒙澤。榮曰:體柔弱之道,則物無不包。悟幽玄之境,則事無不納。含非遏惡,受國之垢也。罪己責躬,受國不祥也。適可以為物主,故言天下王也。此言反於俗而合於道,故云正言若反也。垢,穢也,祥,善也。修身者雖復歷之於穢净,穢净兼忘,經之於善惡,善惡同合,照一理之元寂,建萬境之皆空,可以成道為法王也。以俗觀之,垢諍善惡,心為有。以道觀之,并悉是空,故云反也。成疏:是以聖人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國,邦域也,垢,辱也。言體道之主,處於人世,謙退柔弱,達於違從,身受屈辱,而不與物爭,故堪為社稷主,以牧蒼生。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故不祥猶不善也。言聖人靈鑒虛通,達於善惡,若有不祥之事,輒自責躬,引過歸己,此可為天下君王也。湯自焚千里來雲,即其事也。前言社稷可寄諸侯,後舉天下宜屬天下。

正言若反。

御注:受國之垢,為社稷主,受國不祥,為天下王,是必正言初如反俗,故云正言若反。御疏:此一句結上文也。夫受國垢濁,即為社稷主,受國不祥,即為天下王,其言乖背,不同於俗,故老君詳質云,是必真正之言,行之而信,但常俗聞之,初若乖反爾。河上公曰:此乃為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為反言也。嚴曰:輕己重人,安於醜辱,反俗情之見,乃治國之正言也。成疏:當理正言,似如反俗,何者?俗皆好善好榮,而今乃受垢辱不善,故若反也。而言若者,欲明不反而反,雖反不反,雖反不反,恒順於俗,不反而反,順俗而真,欲示反不定反,故加若也。上文云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即其義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章所以次前者,前章廣明剛強柔弱,其於至極猶未洞忘,故次此章,蓋即遣前玄,以彰重玄之致。就此章中,義開三別,第一雖離二邊,未階極道,第二明聖人虛會,妙契重玄,第三辨有德無德,忘執之異。

第一雖離二邊,未階極道。

夫皇天無親,能行則善,大怨將設,雖和不寧,是以聖人虛心利物,執左契而無責,懷有德而司生。譬重明登天,六合俱照,陽和發地,萬物皆春。有力之載博焉,無情之道大矣,如何守輒但計是非。子建東傾,心已馳於吴會,荊軻南望,志欲效於燕秦。或怨曠於洛川,乃悲歌於易水,豈若鱸魚繪美,見張翰之思歸,白鹿松貞,聞劉倉之念舊。常須務本,善業斯崇,抱元炁於一純,不流情於三惡,體合真寂,識洞玄微,多迷風下之燈,大覺鏡中之像,即為證長生之道,入妙門耶。

和大怨,必有餘怨。

御注:和大怨,與身為怨對之大者,情欲也。和謂調和也。此言人君欲以言教調和百姓,使無情欲,故曰和大怨也。必有餘怨,立教化人,不能無迹,斯迹之弊,還與為怨,故曰必有餘怨。御疏:厥初生人,身心清靜,而今耽染塵境,失道淪胥者,情欲之所為也,則知與身為怨之大者,其唯情欲乎。和,調和也。此言百姓已困於情欲而生矯偽,人君不能我無為令其自化,方欲設教立法,制其奸詐,調而和之,故曰和大怨。叉有餘怨者,既設教立法,不能無迹,斯迹之弊,還與為怨,故云叉有餘怨。河上公曰:和大怨,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相和報也。必有餘怨,任刑者失人情,必有餘怨及於良民。榮曰: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物我齊一,則是非不起,彼此糾紛,則怨偉斯作。故禮有報怨之義,法有償死之刑,怨往怨來,怨怨不息,思欲息怨,和之令去,逆以從順乎,使反惡而為善,然口善而心不善,面從而意不從,不善不從,餘怨餘恨,此則更起於惡,何得用之為善,欲得為善,未若無為怨,無為怨,何須和順,既不和順,亦無件逆,逆順斯忘,怨偉自息,不知善之為善,始可名為至善。成疏:怨,對也。即是有無美惡等一切待對之法也,言學人雖合有無,得非有非無,和二邊為中一,而猶是前玄,未體於重玄理也。此雖無待,未能無不待,此是待獨,未能獨獨,故有餘對。

安可以為善?

御注:既有餘怨,則安可為善。御疏:設教立法,其迹生弊,既有餘怨,則安可為善,是則善性於學,以求復其初者爾。若能上化清净,無事無為,人有淳樸之風,迹無餘怨之弊,方可為善矣。河上公曰:一人吁嗟,則失天心,安可以和怨為善。成疏:安,何也。言雖遣二邊,未忘中一,故何可盡善也。

第二明聖人虛會,妙契重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民。

御注:左契者,心也。心為陽藏,與前境契合,故謂之左契爾。聖人知立教則必有迹,有迹則是餘怨,故執持此心,使令清净,下人化之,則無情欲,不煩誅責,自契無為。御疏:左契者,心也。心為陽藏,與前境契合,故謂之左契。聖人知立教則必有迹,有迹則是餘怨,故執持此心,令不散亂,下人化之,則無情欲,不煩誅責,自契無為矣。河上公曰:是以聖人執左契,古者聖人執左契,合符信。無文法律,刻契合符以為信也。而不責於人,但刻契之信,不責人以他事也。嚴曰:契,符信也。聖人執道之符,操德之信,合之於我,不責於人,故將欲有為,必契於天,將欲有行,必驗於符信,求過於我,不尤於人,歸禍於己,不怨於人爾。榮曰:古者聖人刻木為契,君執於左,臣執於右為信,合人於符契,不復制之以法律,於物無罰,故言不責於人也。成疏:契,信也,合也,左,陽也,生也,言體道聖人境智冥符,能所虛會,超玆四句,離彼百非,故得久視長生。義言執左,此即不執而執也。猶如常主握於左契,所以徵攝萬機,聖人妙契寰中,故能匡御億兆,而言不責者,聖人雖復匡御衆生,而忘其德,芻狗百姓,故不責其恩報。

第三辯有德無德,執忘之異。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御注:司,主也。徹,通也。言有德之君主司心契,則人自化之。無德之主,則立法制以通於人,為法之弊,故未為善。御疏:司,主也。徹,通也。言有德之君主司心契,則人將自化。無德之主,不能虛心而忘己,唯欲作法以通人,作法則弊生,故為無德爾。河上公曰:有德司契,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無德司徹,無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之所失。嚴曰:徹亦作殺也,無德之主,政失亂生,不求於己,專司人失,督以嚴刑,故人有過咎,家有罪名。有德之主,是非自定,黑白自分,未動而天下應,不令而天下然也。榮曰:司,主也。契,合也。徹,離也。有德之君,心之所主,上合無為之道,混然冥一,下為萬物所歸,信之符契,若其無德,不解行善,非執契於道,抑亦衆人離散也。內明有德合理,故云司契,無德乖真,故云司徹也。成疏:司,主也,徹,迹也。言上德之人主意妙契,不執名言,無德之者,猶滯荃蹄,未能洞遣,迹既不泯,故言司徹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御注:司契則清净,立法則凋殘,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故人君者,常思化淳於無為,不可立法而生事也。御疏:雖天道平施,而與善不欺,故司契唯清靜者,天福其善,則吉無不利。立法殘傷者,天降以殃,則孳不可逃,豈非皇天無親,唯德是輔者乎。河上公曰:天道無有親疏,唯與善人,則司契者也。榮曰:天道平等,無有親疏,惡人遠道,致有疏,善者近真,故生親。稱至理為語,不疏不親,但以善人行善,天乃福之,故云與善人也。然乃與善及不與不善,是知輔德不輔無德,若能行於德善,善德自然歸之也。成疏:天真之理,何有親疏,上善之人,自然符會,即向執左契,不責於人者是也。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雖顯二玄之致,於行未圓,故次此章,正明從小入大。就此章內,文有四重,第一明小學之人,不入塵境,第二明虛心證理,舍教忘荃,第三明反古還淳,和光同俗,第四體真會道,妙絕往來。

第一明小學之人,不入塵境。

夫炎漢之時,君唯和於端拱,羲農之代,人但守於無為。穴處用避於風霜,巢居將逆於夏暑,十五載而一孕,數百年而方終,死皆積薪,生乃含哺,豈有大國稱帝,小國稱臣,雲官不助其謀,風后不施其智,何計什伯之器,誰為令長者哉。雖有舟輿,置之推於江陸,雖有甲兵,藏之守而不用。結繩之化自高,雅樂之風轉至,老死不相往來,洎乎末代澆危,君王戰爭,殷奪夏政,周侵紂邦,伊尹則負鼎而來,同謀放桀,相如則佩璧而去,詐妄欺秦。始皇廢周赧為庶人,劉裕鎰晋恭於殿柱,臣奪君政,嗚呼孰堪,豈知大道之時,各抱無為之化,以今方古,何痛深哉。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御疏:寡,少也。什,伍也。伯,長也。器,村器也。此論淳古之代也。言國小者,明不求大。言人少者,明不求多。不求大,則心無貪競。不求多,則事必易簡。易簡之道立,則淳風著。適使有人之材器,堪為什伍之伯長,以絕於人者,亦無所用之矣。河上公曰:小國寡民,聖人雖治大國,猶· 以為小,儉約不奢泰。民雖衆,由若寡之,不敢勞也。使民有什伯,使民各有部曲什伯,貴賤不相犯也。人之器而不用,器謂農人之.器,而不用者,不徵召奪民良時也。嚴曰:小國者地狹人少,無磐石之固,有累卯之危,以道治人,則轉禍為福矣。榮曰:聖人理國,用無為之道,所有軍戎器械,或少或多,若伯若千,皆悉不用。小國猶爾,况大國乎。成疏:國,域也,謂域心住,故言小國,即小乘寡欲之人,亦是謙,小國寡欲之行,器即六根十惡之兵器也。根雖有六,用乃無窮。言什伯者,舉其大數,而不用者,言靜息諸根,不染塵境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御疏:徙,遷移也。化歸淳樸,政不煩苛。人懷其生,所以重死。敦本樂業,無所外求,各安其居,故不遠遷移。河上公曰:使民重死,君能為民興利除害,各得其所,則民重死責生。不遠徙,正令不煩,則民安其業,故不遠遷徙,離其常也。嚴曰:建之以道德,人則樂生安壽,不為盜賊,當此之時,無鍾鼓而萬人娛,不賞與而萬人足,各安其居,不遷其鄉,有百倍之利者,亦不去其國也。榮曰:政逢有事,物乃輕生,化屬無為,人皆重死,父既保子,妻不失夫,各得樂業安居,無復流亡遷徙。成疏:諸行重靜,知足守分,故得修其天年,而不遠逐前境也。

第二明虛心證理,會教忘筌。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御疏:舟輿之設,本以通水陸,濟有無,既無往來,一則舟輿棄合,無所乘用矣。《莊子》云:至德之代,山無蹊隧,澤無舟粱。河上公曰:清净無為,不作繁華,不好出入游娛也。二榮曰:夫水行用舟,陸行用輿,無為之代,山無蹊隧,澤無舟輿,絕本去末,何乘之有。成疏:舟輿謂三乘之教也,舟在於水,喻教能舟航萬物,度於生死海也。故《升玄經》云:久曠生死海,隔絕貪愛流。輿處於陸,輿能輪轉,喻教能轉凡成聖也。得理忘言,故能遣教而不用也。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御疏:甲兵所陳,本以討不服,御寇敵,上行道德,下無離異,既卻攻戰之事,則甲兵韜戢而無陳也。河上公曰:無怨惡於天下。榮曰:兵以討逆,武以靖亂,上既行道,下乃好德,自然從化,何事陳兵也。成疏:雖有身心兵甲,隳體坐忘,物境既空,何所陳設,此一句覆結前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御疏:古者書契未興,結繩紀事,故《系辭》云:上古結繩而理,後代聖人易之以書契,欲明結繩之代,人人淳樸,文字既興,是生詐偽,今將使人忘情去欲,歸於淳古,故云使人復結繩而用之。河上公曰:去文反質,信無欺也。榮曰:古者書契未作,結繩為政,文字既興,澆薄尤甚,聖人設教,義在無為,歌使反澆還淳,去華歸實也。成疏:既虛心證理,舍教忘筌,故寄結繩,示其反本。此一句結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也。

第三明反古還淳,和光同俗。.

甘其食,美其服。

御疏:食之甘者在於適,適則所食皆甘。服之美者在於當,當則所服皆美。苟不適當,則雖玉食錦衣,不足稱甘美也。河上公曰:甘其食,甘其蔬食,不漁食百姓也。美其服,美其惡衣,不貴五色。榮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物情不悅,食玉衣錦,不以為美,人心既適,飯蔬被褐,足可為甘。令陶聖化過大鈞,人無貴賤,所食者皆甘也。服無好惡,所衣者皆美也。家無貧富,所居者皆安也。鄉無豐檢,所住者皆樂也。既無遠徙之者,故絕弱喪之人。成疏:甘其食,味至道也。美其服,德瑩身也。

安其居,樂其俗。

御疏:無欲,故所居則安。化淳,故其俗可樂。若逐欲無節,將自不安其居,苛政且煩,焉得復樂其俗。河上公曰:安其居,安其茅茨,不好文飾之屋也。樂其俗,樂其質樸之俗不轉移。成疏:安其居,所在皆安,動而寂也。樂其俗,和光人世,寂而動也。

第四明體真會道,妙絕往來。

鄰國相望,鷄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御疏:列國相望,鷄犬相聞,蓋言其近。人至老死不相往來者,由彼此俱足,無所求及故爾。河上公曰:鄰國相望,鷄犬之聲相聞,去近也。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無情欲也。榮曰:兩國為鄰,望之在目,鷄嗚狗吠,聽之聞耳,從始至終,以少及老,不相往來,人人皆自足,家家俱有道,故曰人相忘於道衍,魚相忘於江湖,此之謂也。成疏:鄰國相望,鄰,近也,國謂生死之域,與道境也。言此二域近在內心,故言相望也。鷄狗之聲相聞,鷄以伺晨,狗以警夜,譬一切言教,警長昏之夜,伺智慧之晨也,此之言教近詮一心,故云相聞也。使民至老不相往來,會理體真即道,即道既不從生死而來,亦無道理可往,二域既一,故不相往來,二際無際也。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章即是第三段,文總結前旨,就此章內,義分有三,第一明上德之人,妙絕言辯,第二明上德之人,財德兩施,第三總結上德,利物忘功。

第一明上德之人,妙絕言辯。

夫良藥苦口,信言不美,大辯若訥,博者不知。散道德以教凡愚,聖人不積,嘆長昏而迷不曉,我草斯凡,臨欲海不解寨裳,見邪山誰能舉足,不嗚不飛之烏,一起沖天,懷痴懷騃之夫,百年何悟。勞大道指訓,枉造化生成,暗而不知,更何言矣。余竊覽至誠,修身理國,上致白日騰景,翱翔雲天,下可清腸洗心,從游人代,行無為之事,道也斯尊,處沖和之源,德可資物。良冶之子,必自為裘,吾徒佩真,何不集矣。所魄黃卷學淺,清溪道貧,夙夜競惶,無舍寐寤,恨不得想象聖影,物色函關,疲骨殘魂,勞嘆何極,同志之者,無忘此心也。

信言不美,

御疏:信言謂聖教信實之言也。老君欲以自明所立言教,化導衆生,實為精信,故與俗相違,代人以為不美。河上公曰:信言者,如其實也。不美者,樸且質也。榮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以宣心,非關妄作,務存實理,不在華詞,故云信言不美,甘言失真,輕諾寡實,故言美言不信也。成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實也。美,浮艷也。言上德之人,冥冥契道,所說言教,實而不華。浮艷之言,俗中小說,既乖至理,所以不信。故《莊子》云:犬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也。

美言不信。

御疏:美言,謂代教甘美之言也。言多浮華,動合於俗,既非信實,不可化人。信言所以不美,正以代教美言不信故爾。河上公曰:滋美之言者,孳孳華辭。不信者,飾偽多空虛也。

善者不辯,

御疏:悟教之善,在於修行,行而忘之,曾不執滯,故不辯說也。河上公曰:善者以道修身,不釆文也。嚴曰:容疏者訥,謂之不辯,輓輓而成,默默而信,故能成善何也,動得天心,靜得地意,君子之本,為百行之長矣。榮曰: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大辯若訥,無勞詞費,善者不辯也。偏詞過當,多言數窮,辯者不善也。成疏:辮,別也。善體至道之人,指馬天地以一為喻,故無可分別也。儒墨是非,堅執人我分別者,良由未證善道故也。

第二明上德之人,財德兩施。

辯者不善。

御疏:但能辮說者言教,曾不悟了 修行,惑滯既多,故為不善。河上 公曰:辯者謂巧言,不善者,舌致息 也。山有玉,掘其山,水有珠,竭其 淵,辮口多言亡其身也。嚴曰: 散樸澆淳,誣天誣地,變化文辭,以 傾家國,故不善也。

知者不博,

御疏:知,了悟也。博,多聞也。言體道了悟之人,在乎精一,不在多聞,故《莊子》云:博溺心。河上公日:知者謂知道之士,不博者,守一元。嚴曰:趨被務本,多識萬端,目窺人事,無所窮極,為道之博,萬物離散,是不知於道者也。榮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知者不博也。文滅質,博溺心,迷至理,不知也。成疏:知道之人,忘言絕學,所以不博。博學之士,耽滯名教,所以不知。故《西升經》云:人能圖知有天地萬物,不知己之所由生,是大不知。又云:子能知一,萬事畢。《莊子》云:文滅質,博溺心。

博者不知。

御疏:夫多聞者則滯於言教,滯教則終日言而盡物,既非了悟,故曰不知。河上公曰:博者多見聞,不知者失要真也。重明上德之人,財德兩施。

聖人不積。

御疏:積,滯聚也。聖人妙達理源,深明法性,悟文字虛假,了言教空無,所說之理既明,能說之言亦遣,則於彼言教,一無滯積,故云聖人不積爾。河上公曰:聖人積德不積財,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也。嚴曰:聖人去博與辮,如彼虛空,無所貯積,與物俱變爾。榮曰: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不積者,虛懷也,猶如日月流輝,照臨方媽,物得已見,轉益光華,猶聖人智徹於物,法施無窮也。江海灑潤,善利萬物,物得以生,而源流不竭,亦猶聖人財施不盡也。成疏:積,聚也。聖人有財惠物,有德教人,故不積也。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御疏:既,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然衆生發明慧心,必資聖人誘導,故聖人以清净理性,盡與凡愚而教導之。於聖人慧解之性,曾不喊耗,故云愈多。注云有明自性,多明外益者,悟理之性,既非他有,故云自性。因教之益,不自中來,故云外益。明聖人教導凡愚,心彌慧解,故云愈有。惟教學者,理益精暢,故云愈多爾。河上公曰: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為人施設德化,己愈有德化,己愈有德也。既以與人己愈多,既以財賄布施與人,己財益多,如日月之光,無有盡時也。嚴曰:無為之旨,盡以與人己益明,盡以與人己益壽矣。成疏:既以與人己愈有,既,盡也。為,施化也。言己所有道德,盡特教人,而無鄙吝,德彌高遠,故言愈有,此德施。既以與人己愈多,所有財寶,盡特施散,而果報彌廣,故云愈多。此財施也。

第三總結上德,利物忘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御疏:天道施生,長養萬物,利也。無所宰割,不害也。舉喻欲明聖人之道弘益爾。河上公曰:天生萬物愛育之,令長大無所傷害也。榮曰:天道施生利也,常善救人而不害也,爭由心起,為因事生,聖人無心,自然無事,事既無事,為亦無為。成疏:天然之道,生成萬物,利益弘多,有何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御疏:聖人之道,凡所作為,而與物不爭者,聖人無所積滯,與人愈有,是以不爭爾。河上公曰:聖人法天,無所施為,化成事就,不與人爭功名,故能全其聖功也。成疏:聖人上德,法道虛通,施為至教,化被群品,謙以自牧,成功不居,推功於物,故言不爭也。

同类推荐
  • 首楞严义疏注经

    首楞严义疏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易童子问

    易童子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瑶石山人稿

    瑶石山人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寄荆娘写真

    寄荆娘写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载酒园诗话

    载酒园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首你已远走

    回首你已远走

    18岁那年,韩雨薇遇到了生命中应该遇到的三个人,她的好朋友司蕊,是另一个她自己,她们承诺永远相亲相爱;她的初恋王乐程,是她最爱的人,使她明白了爱的感觉,也有了痛的领悟;另一个男生王子,或许是最爱她的人,默默跟在她身后想要一生守候,却终于慢慢渐行渐远……时隔15年,她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四个人,是否能真的从此柴米油盐平淡从容?
  • 重生之女王狠妖孽

    重生之女王狠妖孽

    当组织里人人惧怕的金牌杀手成为自闭少女,风云将如何变色?一朝重生,前世没有得到过的东西,今生她定然要尽情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她会牢牢保护,狠狠在乎!为了家人,就算是化身魔鬼又如何?!为了爱人,就算是黑瞳化血又如何?!为了朋友,就算是火海刀山又如何?!龙有逆鳞,狼有暗刺;触之者死,窥之者杀!她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十倍还之!”且看一代杀手重生后如何肆意生活,问鼎都市,成就一代王者!————空间版片段:“喂,小漓,你知道吗?前段时间有一株兰花,居然卖到三千万哎!我在电视上看到那株兰花了,那叫一个美啊!”某漓不语,默默看了一眼空间里成堆成片的兰花,三千万?再卖几株?抽风版片段:“小漓漓…咱就是看上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呗,要不你嫁,要不我娶,二选一,咋样?”某漓不语,默默看了一眼身后磨刀霍霍的美男军团,二选一?似乎不好选。摆脱不了版片段:“妖孽,死开,我要回到我该去的地方!”“小漓漓,你别想跑,上穷碧落下黄泉,你是摆脱不了我的!”坚定的声音中有着至死不悔的决绝。无节操无下线宠溺版:“我要吃那个。”女王手指一伸,跑腿的马上到。“给,小心烫啊,来来来,你放着,我给你吹吹再吃!”某漓看着那散发着阵阵冷气的西瓜,无语凝咽。“总裁,不好了,萧小姐把我们本年度最赚钱的生意给抢走了!”着急的助理苦逼的对着自家总裁吐苦水。“慌什么,什么叫抢啊,那是拿!你个笨蛋!再看看我们公司还有什么赚钱,去,全都给她送去!”某总裁丝毫不顾自家苦逼的助理,继续在助理心疼钱心疼的直抽抽的伤口上洒了一盆盐。某助理泪流满面,总裁,不带您这么宠媳妇的啊!宠文一部,喜欢的亲们表错过哦!表忘记点下收藏~您的收藏就是某漓的动力!(本文伪修真,伪黑道。纯属YY之作,请勿与现实挂钩。偶有天雷滚滚,不喜勿喷,不喜误入!)
  • 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小心!别让拖延害了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拖延往往会让我们为此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悔恨、愧疚、压力、烦躁、不安……这些消极情绪让人失去斗志、丧失激情、甚至毁了人生。拖延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极其痛苦纠结的精神折磨,因此超过95%的拖延者都希望能够拒绝这种拖延习性,重新回归正常而规律的生活和工作。尽管人们有心拒绝拖延,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拖延”就好比打不死的“小强”,“春风”一吹立即“又生”。为了帮助广大拖延者成就更精彩的人生,本书紧扣拖延症的心理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少战胜拖延的方式和方法,意在为广大拖延症患者带来福音。"
  • 最奇缘,密钥恋歌

    最奇缘,密钥恋歌

    为了改变悲剧的命运,从雪国流落到人类世界的雪瑶不惜无数次逆转时空,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命运的十字路口,企图改变命定的轨迹,可惜每一次到最后,又都陷入了新的绝境。 明白逃避无法解决问题之后,在九尾狐阿九的帮助下,她决定正面出击,终于扭转了局面,不仅使得哥哥夏染辰免于车祸,也从恋人顾言汐心脏里取出了那把被封印的钥匙,从而解决了雪国的困境,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永恒真挚的感情。
  • 依楞严究竟事忏

    依楞严究竟事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品妖孽的清纯小萌妃

    绝品妖孽的清纯小萌妃

    醒来就感觉自己的手不是自己的,自己哪有这般娇小,这么倾国倾城?被帅哥哥送往仙山学艺,师傅看她的眼神一直不对,直到她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原来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世界,乃异世的一缕亡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父亲的小楼

    父亲的小楼

    记者来到村里时,村里正办丧事。大街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记者用手拨开围观的人群,艰难地往前走。走到大约村中心的十字街头,见四个路口有四个鼓乐班子在同时吹吹打打。围观的人群不断发出喝彩声。突然传出一声吆喝,在路口附近的一个院子里抬出一口棺材,八个扛棺的小伙子个个膀大腰圆,皮肤油黑闪亮。围观的人涌动起来。记者这才想起自己的目的,就朝身边一个人打听:“喂,你知道沈福祥在哪儿住吗?”那人朝棺材那边一指,说:“那不是,抬着的就是。”
  • 憨憨我还挺喜欢你的

    憨憨我还挺喜欢你的

    你要等的那个男孩他应该是个阳光向上帅气开朗喜欢运动善良且温柔不会有大大的啤酒肚可以包容你偶尔的小脾气会在你难过的时候一把抱住你会经常在你面前幼稚的像个孩子一样但遇到事情又有担当的男孩在遇到这样的一个男孩之前请你保持优秀美好的东西在路上责任就够了,错了是经历,对了是幸运相信吧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的心上人会身披黑胡椒披萨脚踩草莓棉花糖手持油炸大鸡腿找到你但是你要等.幸运的是安怀南等到了她的顾橘笙.橘生淮南.彼岸未安.
  • 灵性阡

    灵性阡

    鲁迅在北京大学的教员预备室里坐着,一个他不熟悉的青年默默地送上一包书,匆匆又走了,鲁迅打开一看,是一本《浅草》。数十余年以后,我走进当年鲁迅坐着休息的地方,同样拿着一本《野草》,却看不到鲁迅眼中的北京和北京的世界。离开家乡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家乡都已被城市的景观所置换,然而荒野仍旧是荒野,海是海,岛是岛,蝶归蝶,舞归舞。我的生活中仍有一位静坐在恒河岸上的苦行僧。在瓦拉纳西的渡口岸边的烧尸台上,静坐,入禅,无视于身旁的生生死死。各种生的匮乏,借助各种名目占据恒河两岸的大千世界,占据海和岛的各种空间,像花占领蝶,像蝶占有舞,像火葬仪式占据了我们一生中几次重大创伤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