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9800000013

第13章 学前儿童的发展(9)

儿童并不是概念越具体,即概括的水平越低,儿童就越容易掌握。有研究者研究了儿童对不同等级的概念的掌握情况。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狗”是基本概念,“动物”是上级概念,“卷毛狗”“哈巴狗”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狗”,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

同时,儿童对概念的理解常常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特征上,如“鸟会飞”“灯能照亮”。在对幼儿解释具体名词水平的研究中,幼儿对具体名词的解释集中于具体特征水平,完全不会说或不会解释的儿童在4岁前比例最大,4—5岁以后有多缩小,5岁以后显著降低。

2.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判断是肯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联系,获得判断主要通过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判断、推理进行。幼儿判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幼儿的直接判断,不同于成人依据经验而产生的直接判断,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并无复杂的思维活动参加。而间接判断则需要一定的推理,因为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时空、条件等联系。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成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例如,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因为坐在汽车上能直接感知到汽车的飞驰,而看天空上飞机很久才飞过了一小段距离。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例如,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认为是“(球)站不稳,没有脚”。在发展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找出比较准确而有意义的原因。5—6岁幼儿,开始能够按事物的隐蔽的、比较本质的联系作出判断和推理。如幼儿认为“球在斜面上滚下来,球是圆的,它就滚了”。

幼儿对事物的因果判断的深入化不仅反映在自然现象上,也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如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年幼的孩子根据后果进行判断,年长的孩子开始学会根据主观动机进行判断。

(3)判断根据客观化。从判断的依据看,幼儿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前逻辑思维”。例如,3—4岁的幼儿认为,太阳落山,是因为“它要回家”,或者是因为“它去找星星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从以生活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向以客观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发展。

(4)判断论据明确化。从判断论据看,幼儿起先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以后逐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根据。幼儿初期儿童虽然能够作出判断,但是,他们没有或不能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以他人的根据为根据,如:问幼儿:“你是好孩子吗? 为什么呀?”孩子说:“妈妈说的。”“老师说的。”他们甚至于并未意识到判断的论点应该有论据。

随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开始设法寻找论据,但最初的论据往往是游戏性的或猜测性的。幼儿晚期,儿童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据,努力使自己的判断有合理的根据,对判断的论据日益明确,说明思维的自觉性、意识性和逻辑性开始发展。

3.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即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属于前概念的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不具有普遍意义。如一幼儿拿着巧克力去喂金鱼,因为她自己喜欢吃金鱼。这一类型的推理在3—4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这种无逻辑的推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相区别的结果。随着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类概念的形成,归纳推理的能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能力都非常有限。如,在“所有的鸟都有羽毛,鸡也有羽毛,所以?”的推论中,幼儿还是会说“鸡是鸡”或“鸡不是鸟”。这是因为他的实际经验和原有认知占优势地位,不能根据前提进行逻辑推理。

幼儿推理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推理方式也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4.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幼儿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要幼儿说故事里讲了什么道理,孩子往往回答不出来,但要幼儿说说故事里有谁?他们做了什么?幼儿就可以说出来。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较为抽象的内容,所以幼儿往往先是理解个别事物。如儿童在看图画的过程中,起先只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能说出是什么人,然后能说出他们在做什么,最后才能理解主要人物或物体之间的关系,理解整幅图的意思。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特点,孩子们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理解事物。如小班儿童在听故事或者学习文艺作品时,常常要靠形象化的语言和图片等辅助才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摆脱对直观形象的依赖,而只靠言语描述来理解。但在有直观形象的条件下,理解的效果更好。在教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有无插图,效果很不一样。直观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作品。教师运用语言也应具有形象性。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幼儿往往不能理解反语。一名幼儿把花瓶打翻了,老师说:“你真能干呢。”幼儿还以为老师真表扬他而得意洋洋。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面评价。因为幼儿的理解往往很直接、很肤浅,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例如,在给小班儿童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后,问孩子们:“孔融为什么让梨?”不少儿童回答:“因为他小,吃不完大的。”可见他们还不理解让梨这一行为的含义。

(4)从情绪性地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儿童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这种影响在4岁前儿童尤为突出。因此,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不客观的。如果教师总是批评一两个幼儿,其他小朋友就会对这些幼儿的行为产生错误的理解,认为他们都是坏的。较大的儿童开始能够根据事物的客观逻辑来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幼儿也不能理解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

六、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的基本概念

言语不同于语言。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而言语则是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与阶段

1.言语发展趋势

(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言语发生发展在先,言语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2.学前儿童言语发展阶段

(1)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2)言语发生阶段(1—3岁)。言语发生的标志是说出有意义的词。该阶段包括①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②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至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至3岁—6至7岁)。

(三)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幼儿期是掌握语音的重要时期。各民族儿童语音的发展有共同的普遍规律;语音发展是先扩展后收缩;元音和辅音是同时出现,从混合音开始分化出元音和辅音,元音的发展是从开口音到闭口音。

1.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

幼儿期是能够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的年龄;发音错误的点比较集中,如z、c、s、和zh、ch、sh等;发音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

幼儿4岁有了语音意识。语音调节机制有:①听觉机制;②运动觉机制;③视觉机制。

(四)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的增加

学前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说出词,到入学前,儿童已能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研究表明,4—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儿童的词汇分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消极词汇是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的;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

2.词类的扩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仅词汇量增多,同时掌握词的种类也不断扩大。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然后是虚词。在实词中,儿童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掌握较晚。儿童对虚词如连词、分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也较晚。在各类词中,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其次是动词和名词。

3.词义的深化

幼儿理解词义的发展中有两个特点:笼统;非常具体。笼统是指一词多义,幼儿用一个词表示很多意思,如幼儿说“滴滴”,也许表达汽车,也许表达儿童开汽车的动作。非常具体是指幼儿用词是针对个体的,如“妈妈”的理解只是对自己妈妈的称呼,而不知道妈妈的含义。因为对词的最初理解是不全面的,只是掌握了词的部分的、个别的语义,所以出现了理解词的“泛化”和“窄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向掌握词的全面语义发展。

(五)学前儿童句型和语法的发展

1.句型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儿童1岁到1岁半;电报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一般出现在儿童1岁半至2岁半左右。

完整句又可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陈述句与其他多种句型、无修饰句与修饰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有主谓结构、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等。复合句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但连词使用较少,如虽然表达转折,但无转折连词。复合句总体比例较少。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有研究认为,幼儿2岁半就开始有简单修饰句,3岁开始出现复杂修饰句。较小年龄的幼儿可能对所有的兔子都叫“小白兔”,因为他们只是把“小白兔”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随着年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使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型。

2.语法意识的出现

幼儿对语法的意识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这时,幼儿会提出有关语法结构的问题,逐渐能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

3.语法的发展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语句逐渐分化。例如,最初的单词句阶段,一个词可以代表多种含义,“妈妈”可以表示呼唤妈妈,或是要求妈妈帮他捡起某样玩具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词逐渐分化。

(2)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最初的单词句只是一个简单的词链,不是体现语法规则的结构。3岁半以前儿童的话语常常漏缺主要词类,词序紊乱。3岁半以后出现较多复杂修饰语句。

(3)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幼儿最初的语句结构不能分出核心部分和附加部分,只能说出形式上千篇一律的、由几个词组成的压缩句。稍后能加上简单修饰语,再后加上复杂修饰语,最后达到简单修饰语的灵活运用和语句中各种成分的多种组合。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在4—4岁半之间较为明显,5岁幼儿语句结构逐渐完善,6岁时水平显著提高。

(六)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1.言语功能

言语有两种功能:一是交际功能;二是概括、调节功能。

交际功能是在交往过程中体现的,如“我们一起玩。”幼儿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请求、回答逐渐发展到有陈述、商量、指示、评价等功能。

语言本身具有概括性,如“猫”指所有的猫,幼儿逐渐理解并掌握这种概括性;有时语言还用来调节我们的行为,如幼儿说“我不哭”,就是在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这种调节从外显到逐渐内化。言语的概括和调节功能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2.内部言语

4岁左右,幼儿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从形式和功能上看既具有外部言语,也具有内部言语的性质,这是幼儿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形式。包括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1)游戏言语。特点: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作用:游戏中,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行动。

(2)问题言语。特点:较简单零碎,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方法。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

    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了。一百年前,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部电影。当我们仔细回望中国电影百年历程中每一季搏动的时候,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代代相传的中国电影人的热血和信念。正是他们的赤诚、智慧和创造,才使中国电影毫无愧色地融进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进的奔涌之河,绘就了波澜壮阔、憾人心弦的史诗,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 王子与贫儿(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王子与贫儿(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以16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了王子和贫儿互换身份的童话式故事。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长相相同的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因互换衣服,从而导致了命运的颠倒。曾经的小乞丐成了王子的“替身”,真正的王子流落在外,受尽欺凌和嘲讽。后来,王子历经种种劫难,终于回到了王宫;而汤姆也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王子。经过这样的“交换身份”,两个少年都懂得了很多东西……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版年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原始瓷器产生与发展;唐五代瓷器;粤菜;唐五代瓷器;元代的瓷器等内容。
  •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0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0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热门推荐
  • 永恒奇点

    永恒奇点

    张宇在系统的操控下穿越到了另一个宇宙,从此开启了一段奇幻的旅途。这是一个,时空,物质,都充满不确定性的宇宙。生命由繁到简,由简到繁,不断地改变生命形式,只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永恒。
  •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尼玛,喝个果汁也会醉,还一个不小心潜了她家总裁,完事之后,他家总裁竟然找她赔偿精神体力损失费,她羞愧泪奔:“我……没有钱。”总裁邪恶地说:“没钱的话,就当我一辈子的女人来偿还,如何?”这是总裁大人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拐带他家迷糊小娇妻的狗血故事。
  • 掌上明珠2:思无邪

    掌上明珠2:思无邪

    亲军都尉府创建以来最大的叛徒王冒,为何会被释放?上官翘究竟是痴心错付,还是另有隐情?是谁揭穿了“白鹤”的真面目?郁李与宝珠这对小冤家将情归何处?防御部新晋的正卫、白沉,对“清理者”小顾妹子一见钟情?继续上一部的爱恨纠葛、潜伏暗战。随着真相一一浮出水面,更多的人物参与进来,局面也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沈家四房突然要到扬州府认人,各路人马竞相而至,原本危机四伏的境遇,愈发莫测……
  •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陵琐事

    金陵琐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儿字谜猜解入门

    少儿字谜猜解入门

    “猜解”连在一起,既有“猜”的意思,也有解释、解析(谜面谜底扣合关系)的意思。不仅让读者学会猜字谜,当面对一条完整的字谜时还会解析为什么是这个字。书的结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字谜的猜解20种方法并举出实例,第二部分为实战演练。共分100组,每组10个字谜。有规律讲解、有猜谜提示、难易适中、读者针对性强。是一本精编型谜书。
  • 金马奇案

    金马奇案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八月,武则天的病加重了。此时,一个重大问题摆在她的面前:那就是武周帝国的继承人,到底是立太子李显还是立侄子武三思?继承人之间互相争斗,大臣各投阵营,从内廷到外廷,由中央而至地方,乃至民间乡野……风萧萧、雨纷纷的天气,空中阴霾的暗云,就像要压到人的心里。此时,龙沧海的心情就像这阴雨的天气一样,灰暗到了极点。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宠巫纪元

    宠巫纪元

    异世大陆,巫宠为尊,女为王者,驰骋疆场。治疗系小巫宠与饲主小医巫之间的日常。 本文很日常,真的很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