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9900000012

第12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物质基础及实践维度(4)

1.生产力与合作的性质具有因果关联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产生了经济利益对立的阶级,而且当社会无法摆脱以经济利益(或实际上归结为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社会自我矛盾时,国家以“虚幻共同体”和“公共权力”的姿态出现。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秩序的生成和表现形式并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的变化影响着合作的发展,合作水平与生产力有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 1857—1858年)中重新站到生产力的高度,总结了以往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描述道:“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隘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马克思, 1979:104 )在人类最初的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落后,分工和交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个体显得是那样弱小无助。此种情况下,人类为了获取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资料,不得不相互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依赖关系,屈从于社会,依赖于共同体,从而获取生存资料,构成一种以氏族、部落、共同体为人身依附的“共同体形式”。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仅仅是自然生存关系,表现出典型的依赖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及交换的发展扩大,人类进入到社会形态的第二个阶段,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个阶段形成了最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并满足了人的多方面的需求。马克思认为“分工以协作为前提,或者只是协作的一种特殊形式”(马克思,1998:289 )。人们之间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地依靠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商品、货币来实现与他人的交换,人们再生产过程的目的也不再是第一阶段的“生产自己”,而是要追求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阶段中,人类完全抛弃了前一阶段的“共同体”形式,追求的不再是自然经济下的个体生存的保障,而是最大化的个体独立和个体的最大利益获取与满足。人虽然从自然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又被置于物的支配之下,使人成为物(商品)的奴隶。在这样的体系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变成了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能力体现在对物的占有多少。因此,该阶段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完全是一种“物化”的社会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当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控制劳动、占有劳动成果就成为不劳动的资产阶级的客观要求,资本家把他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占有、控制工人的劳动。剩余产品为资产阶级提供从事非劳动的“体面”活动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资产阶级因此成为真正的“有闲阶级”。马克思说:“这种剩余产品是除劳动阶级外的一切阶级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整个上层建筑存在的物质基础。”(马克思, 1979:216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马克思,1995:130 ) ,“把现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手段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完全变成自由的和联合的劳动的工具,从而使个人所有制成为现实”(马克思,1995:59 )。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达到高度的发达阶段,人充分享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所带来的自由。“互助是合作的感性形态;协作是合作的工具理性形态;正是经由了这个从感性的存在到工具理性的存在,合作才走向成熟的价值理性的物化形态。”(张康之,2006 )马克思反复强调实现未来社会和谐秩序的经济前提,即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只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建立“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

2.生产力的继承性与创造性推动社会合作的丰富与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客观性的特点。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关系无疑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但发展的根据,最终还在于客观存在的生产力自身的矛盾。新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使生产力诸要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来实现的。生产力之所以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种不能由人们自由选择的既得力量,体现着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生产力不专属于某一时代、某一社会、某一阶级,而是整个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生产力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人类生产力世代相传,每一时代的生产力都是前人实践活动的结果,是当代人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人类社会的世代延续,是通过积累起的遗传,即社会性继承实现的。“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马克思,1960:515 )这种生产力既是世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又是世代生产力的积累与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循序性、规律性的特点。生产力总是遵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这种或那种生产力。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变化,其社会形态从而不断地向前、向上递进发展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而只能首先接受前人已经创造的生产力,适应这种生产力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去创造新的生产力。它不会随着旧制度的消灭而消亡,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发展。人类的每一代人都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一代人的活动,而是在继承前一代人的劳动成果,继承现实的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继承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存在的文化知识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活动,从而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使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社会合作为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

人类与自然界一切物种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社会合作能力。如果合作不能产生生产力,这种合作就无法维持和发展。正是因为人类具备不同于动物的高度的群体合作能力,才使人类战胜了自然界一切物种而成为地球上的主人。在自然界,群体是动物生存竞争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动物都要结成群体来取得生存发展的优势。阶级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竞争又总是在不断削弱着群体的合作程度、群体力量和群体的发展,使社会始终只能在看似很大的范围内保持着一种松散的联盟。

亚当·斯密将分工和交换都视为合作的形式,把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看作分工的结果,揭示了分工和交换这两种合作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使最简单的产品也是分工的产物,也是联合劳动的成果。所以,分工是联合劳动,分工是一种合作。他在《国富论》第一句话中就论述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1972:5 )。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分工是合作的前提,也是合作的结果。合作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分工,没有联合劳动,就不会有合作,而合作的结果又产生了更为细化的分工。

傅立叶高度赞扬协作劳动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增长。他说:“如果能够使共同耕种田地的二百或三百个家庭的情欲协调起来,在情欲方面以及物质方面实行协作,农业便会由于大规模的社团联合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傅立叶,1964:24 )他又说:“协作制经营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在商业制度中进行诚实的买卖。协作制将用集体的、团结的、诚实的、简单的和有保障的竞争来代替个人的、不团结的、欺骗的、杂乱的和任意的竞争。”(傅立叶,1964:37 )傅立叶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所谓“文明制度”阶段虽然已有大规模生产,但仍然是“分散的生产”,而并非真正合作的生产。合作水平的提高只表现在生产力方面,而从生产关系来看,合作水平依然很低,生产依旧是“令人厌恶的”。他对未来的“协作制度”和“和谐制度”寄予期望。傅立叶充满期待地预测到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未来———保障制度、协作制度和和谐制度阶段。在这些阶段,协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方式从“保障制度”的“半协作制度”,发展到“协作制度”的“简单协作制度”,再发展到“和谐制度”的“复杂协作制度”,生产是“协作的、诚恳的、诱人的”,无论在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方面,都体现了合作水平的高度发展。

社会关系与社会合作是物质生产得以实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合作思想实质上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他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马克思,1995:275 )。由于人性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其社会进步性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人们的利益在更高的水平上得以实现。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虽然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协作,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但它仍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自身的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的分配现状,自然就会产生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获取巨额利润,工人“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能生存”(马克思,2009:428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经济危机形成产品的“相对过剩”,于是销毁和破坏生产力的情况便会发生。马克思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马克思,1995:278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必然就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处于这种周期性的恶性循环之中。

人们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与自然界打交道,“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马克思,1979:24 )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马克思,1995:344 )。正是通过社会关系而形成的“结合力”,人们才克服了单个自然人所固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极大地整合和提升了人的社会性力量。“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马克思,1995:80 )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以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适应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实行社会对生产过程统一的民主管理,实行社会总产品的集中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在这种高度社会化的经典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消灭了阶级、国家,形成了全社会范围内的自由人联合体。“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他们懂得整个工业生产的科学基础,而且每一个人对生产部门的整个系列从头到尾都有实际体验,所以这样的社会将创造新的生产力”(马克思,2009:314 ) ,将造就极大丰富的社会产品,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1974:926-927 )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中,才能更好地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从而生产出满足人们更多需要的物质产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四、生产力与社会合作的嵌入式关系

生产力与社会合作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进行生产劳动时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关系与社会关系;社会合作是在共同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高级阶段,二者在含义中已相互包含对方的内容,是一种嵌入式关系。

同类推荐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孟子与离娄

    孟子与离娄

    《离娄》重点论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说明了为君王者治国施政的最高修养境界—--至诚,为人臣者。高官厚禄者的责任——能格君心之非,为人师者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的职责——促成完整的人格,为人子女者事亲尽孝之道——守身,即坚持一种人格、行为的标准。此外,还讨论了君子修养的目标,即“自得”以恢复“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别指出,后世学者对《孟子》多有误读,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不孝是什么,朱熹认为是“贫不仕”,“陷父母于不义”,他则反对此说,认为应依《孟子》本文,理解为不能事亲、不能从兄。
  • 道的气场

    道的气场

    修一颗清净心,心清净了,智慧自然而生。处理一切事务,就不会有错误,不会有偏差;是非、邪正、善恶,都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传递到身体,就会让我们在行动上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影响力,实现悟禅、修心、正行的过程。《禅的气场》将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结合,边读边悟,能使你的心灵从佛的气息中得到洗涤,让自身的气场变得和善、慈爱、博大,无形中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实现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迎来超脱的大境界。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

    本书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剖析了汉娜·阿伦特政治行动、政治伦理思想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考察现代社会公共空间衰落的原因,探讨重建交往政治的可能性,较为全面地阐释了阿伦特政治哲学的基本面向,对于深化国内学界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重生逆袭薄情总裁

    重生逆袭薄情总裁

    四年前,她终于将男人的名字和自己的一起写在了结婚证上,她为他放弃了事业,放弃了自尊,守在空旷的豪宅里,后来她才明白,他给她的也只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名字——冷奕。小三志气高昂百般羞辱有她,却是她丈夫默许了的。她拿着一纸离婚协议去找他,却不想一场车祸将一切再次打到原点。·重生一世,她回到了两人的新婚时期。可是命运的齿轮竟然发生了偏差,前世的孽缘,今生的纠缠,剪不断理还乱,深陷阴谋,她才发现这前世的自己错的多么离谱。·
  • 娇妻无价:血少的神秘宠儿

    娇妻无价:血少的神秘宠儿

    他是血界的少主,冷酷无情,手段狠暴,却独独对她一人穷尽耐心。好吃好喝被她供着,男人霸占她的家,霸占她的身体,到最后还要霸占她的心,偏偏帅得人神共愤,她想发脾气都觉得是过错。“你们吸血鬼的基因都挺好啊。”“事实上吸血鬼和人的结合才是最完美的,你想不想要一个粉嫩的奶包玩?”我不想……
  • 快穿恶毒女配来袭

    快穿恶毒女配来袭

    季浅是一名孤儿,后来被著名导演看中,要让她演一个女配的角色,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每个剧本里的女配,接拍过无数女配角色,她觉得女配很好,特别是那种家世好,黑化后又很毒的女配。结果.……好不容易接了个吊打女主,成功逆行的恶毒女配,但被车撞了,临死时还在想,我刚接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吊的女配啊!太亏了可能执念太深了,被远在天边的一个名叫大瓜的系统给签约了。从此吊打白莲花,虐绿茶婊。(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就再见,无所谓,更新什么的随缘,作者很懒)
  • 至尊师道

    至尊师道

    穿越大陆,进了群,收了几个徒弟!本来以为自己是当保姆的命,谁想到……几个徒弟都成为一方大佬了!
  •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曾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占据20世纪80年代报纸头条,现在“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 虎龙天尊

    虎龙天尊

    一个人奔着巅峰中遇到无数事情最后走向巅峰
  • 异世逆天

    异世逆天

    本文玄幻,慢热。女主冷情、嗜血、邪恶。简介随时修改:《悲伤版》犹记得男子凝满深情爱恋的双眸,字字句句仿若誓言:“天儿,凌霄爱你,下一世,天儿可否做凌霄一个人的天……”“可否做凌霄一个人的天……”“逆天,只要你不在恨我,让我留在你身边,哪怕你不愿再看枫灏一眼,我亦知足了……”“知足了……”“啊……啊……啊……啊……啊……”女子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径自回荡着……盘旋着……擎霸天看着那人痛不欲生的模样,心痛的难以形容,无力的跪在那片被鲜血染红的云上,整个人被悔恨淹没,他后悔了,后悔如此对她,后悔让她如此痛苦,后悔杀了那两个男人。他想靠近她,可是虚软的身体早已失去了行动的力量……他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接近她的勇气,甚至失去了看到她的资格。夜去晨至,日出日落,也不知过了几个日夜,那呆坐的女子,红发成雪,血泪满眶,蜡白的近乎透明的脸上,滴滴血红的眼泪滚落,阳光下,那血红的泪滴仿若耀眼的血红玛瑙,绝美而凄然……只见那女子摇晃的站起身,慢慢的走到那跪坐的男子面前,声音轻的彷如飘渺的风,“看到这样的我,你满意了?”“哈哈哈……”讽刺的笑声自女子口中溢出,带着诀别的凄凉,带着噬心碎魂的悲痛……“这个世界真是可笑,人永远被欲望主宰,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老天,既然你让我欠下这么多的情债,如果我死了,是否就可以还清了?”凌霄,你为我白发,此刻我还与你,你为我殒命,我已命尝;雪枫灏,你与我纠缠十世,就让我的死来做个了结吧……只希望下一世,你们不要再遇见我这般无心的人,永远不要再遇见我……心,好累,好累,此刻活着对逆天来说太沉重,太痛苦,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那些爱着她的男人,那些给予她爱的亲人,那个可爱的小人儿……再也与她无关……白色的身形变得透明,乳白的浓雾,九色绚丽的光华,围绕着那满身悲凉的女子旋转着,仿佛有生命般,发出一声声悲鸣。随着时间流逝,那绚烂的光华淡了,浓密的雾气消散了,女子已随雾散魂归……男子平淡的看着那被浓雾笼罩的透明身影,他知道,她要去了,这里再也没有她所留恋的,这偌大的尘世再也留不住她……他好不甘心,为什么?他能够主宰世界,却不能让她心中有他,眼看着那人就要羽化而去,男子疯狂的怒吼着,“煜风,你以为死了就可以逃离吗?你做梦……你做梦……”
  • 除灵老师提不起劲

    除灵老师提不起劲

    这个世界充斥让万物获得非凡之力的“灵”,而能够使用它们的,就被称为除灵师。18岁的废材家里蹲,墨藏书被家里逼着去除灵学院当老师。“怎么办?我对新时代的除灵体系一窍不懂。”“不仅仅是这样吧,老师!你明明就连小学也没有毕业,还有,上课抽烟什么的太恶劣了……还抽!——你到底有没有在听呀!给我认认真真上课啊!”“啊?好麻烦……”
  • 遇见,傅先生

    遇见,傅先生

    (超甜)父母偏心,闺蜜陷害,走投无路之下,叶繁星嫁给了坐在轮椅上的傅先生。他会教她弹钢琴,送她花,将她宠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某天,同学聚会,她被人嘲笑,说她老公是个残废,他风度翩翩出现,让所有笑话她的人哑口无言。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光里,有他牵引着她积极向阳而生,从而有了灿烂的人生。遇见你真好,我的傅先生。
  • 魔妻难追:我的师父很诡异

    魔妻难追:我的师父很诡异

    世上太多无奈之事,人总以为自身不会有弱点,直到真正有一天来临之际,才会明白自己是那样的愚蠢。他是荒芜大陆至高修炼之地长青门的左护法,纵横九州强大神秘莫测,生性冷漠,杀戮嗜血,曾经以为终身不会有逆鳞,直到遇到她。她是魔界奇幻异生的宠儿,生来便带心,天赋异灵,却有着为人不知的过往,爱过恨过,却不知为何而活,她只认为只有心死了就不会再受到伤害。过往:长青门,未央殿。墨心抬眸浅笑:师父,你是在这里等人吗?曲夕瑞垂眸看了自家徒弟一眼遍看向了远方,语气轻描淡写,为师谁也没有等,谁也不会来。墨心嘴角裂得张扬,笑弯了眉眼:师父,你骗人,你明明就是在等一个人,我知道你喜欢一个漂亮的姐姐,你就是等她。曲夕瑞眉头轻蹙:心儿,为师不骗人,我谁都不喜欢。昔日:长青门,绝情谷中。墨心紧握手中的水晶石,脸上带着笑意却是别样的冷,“师父,我最后问你一遍,你相信我吗?”曲夕瑞眉目冷漠,菲薄红唇轻启,话语却是那样的伤人,“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代价,你也不意外。”“师父,那你最好记住今天的话,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代价,你也不意外。”墨心没有多说什么,简单的重复了一遍他的话,简单却又决绝,知道没必要再说什么了,墨心毅然转身,纵身跳进了众人所期待看到的通往蛮荒之地的结界。后来。长青门,未央殿。“太师叔,你在这里那么久,就没有想过离开长青门,到别的地方看一看吗?”曲夕瑞眉目染伤:“不了,曾经有人与你一般问过同样的问题,那时…”“那时怎么了?”“没有什么。”曲夕瑞摇了摇头,不再理会,径直离开了。那时候的我没有在等人,而如今的我却是在等一个不归之人,若是重来,我定当不会把你再弄丢了。---------------------------------------------------------------------------------------------------------------------------------张遥年自白:那些年,人人都说,有一个属于高岭之花的人喜欢我,我也觉得这个冷如冰山的人是喜欢我的,只是,我却知道他并不爱我,直到我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出现,我才真正的知道,我并没有猜错。曲夕瑞自白:我以为我喜欢的人是她,却不知道待自己幡然醒悟之后,那个最重要的人却再也抓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