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0100000009

第9章 诗歌鉴赏(3)

在大陆当代诗歌发展的同时,港台也涌现出了一批有成就的诗人。台湾著名的诗人有纪弦、覃子豪、余光中、痖弦、舒兰、白荻、洛夫、郑愁予、商禽、涂静怡、席慕容等。纪弦主要作品有诗集《槟榔树》《纪弦诗集》《晚景》等。覃子豪对台湾诗坛贡献最大的是于20 世纪50年代主持了“中华文艺函授学校”的新诗讲习班,为台湾培养了大批诗人,成为台湾诗坛青年诗人们共同拥戴的领袖,代表作有《追求》《金色的面具》《黑水仙》等。余光中出版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多部诗集。他的诗歌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多写游子思乡心态,构思精巧,文字朴实,意象新丽,情意浓烈,《乡愁》《春天,遂想起》是他的代表诗作。痖弦的代表作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等。白荻的代表作有诗集《蛾之死》《风的蔷薇》《天空象征》《香颂》《诗广场》等。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代表作有《石室之死亡》《洛夫诗歌全集》《魔歌》《汽车后视镜所见》《时间之伤》等,以及2001年出版的3 000行长诗《漂木》,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郑愁予有诗集《梦土上》《窗外的女奴》等。商禽的代表作有《长颈鹿》以及诗集《梦或者黎明》《用脚思想》。女性诗人席慕容出版了《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诗集,在大陆影响很广。

第二节 诗歌的审美与鉴赏

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写道:“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早期,诗是和乐而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诗已经不再唱了,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诗歌”。

关于诗的特点,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论述。《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说,诗是要传达人的情志的,而且要讲究声律。《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要抒发人的情志。

唐代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认为诗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果,强调了诗歌是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志和思想、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现代诗人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这样概括:“诗是一种最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在凝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则有别于散文的语言。”指出了诗歌的特点,也指出诗与散文的一些区别。

大体说来,诗歌的特点表现在诗歌内外两重形式中。

诗的外在形式是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组合形式,能够给读者某种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在视觉上,诗要求采用简洁凝练、多姿多彩的语言,一般要分节或者分行排列,句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变化,错落有致。在听觉上,则要求合辙押韵,节奏分明,抑扬顿挫。

诗歌内在的形式是与诗歌外在形式相融合的。具体来说,如诗歌意象的雕琢、意境的营造、情绪的铺陈与宣泄、主旨的提炼与探幽等。诗之所以为诗,在于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切体验,由此产生饱满丰富的情感和心灵的感悟。诗人将这些抽象的情绪诉诸具体的事物,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通过强烈的暗示、象征、隐喻等,达到内心与外物交融、情感与景致相生的境界。

在诸多文学样式中,诗歌的地位一直是最显尊的,历来被当作言志抒怀的高雅活动。欣赏诗歌,概括起来,就要把握诗歌的基本特征,注重诗歌内外两重形式之美,即深广的内涵、多变的意境、优美的形式、和谐的音韵。体味这些基本的特征,是诗歌鉴赏的应有内容,也是鉴赏诗歌的必然途径。

一、把握诗歌高度概括生活的特征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本质和现象的形象、集中、概括的反映。比之于文学的其他样式,诗歌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对生活的概括性更为突出。清代文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有一个精彩的比拟,“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饭诗酒”这一通俗而精妙的比喻,形象准确地把握了诗歌与散文的特质,道破了诗与散文的不同。同样是表现生活、传达感情,诗与散文的差异,就如酒与饭的区别。酒比之于饭,更为浓缩;诗比之于散文,更为凝练。而浓缩与凝练,正是诗概括生活的基本特征。

(一)诗歌的容量大,感情张力足

诗歌可以在极为短小的篇幅里概括尽可能多的生活内容与思想感情,使之既是非常丰富的,又是高度浓缩的。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歌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景象,与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农夫形成对比。诗句很短,寥寥数字,既是那个时代农民生活的白描,也是几千年来在剥削阶级统治下农民生活的概括写照,因而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再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歌写于1127年前后,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仓皇南逃。诗中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收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表现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全诗仅20个字,连用典故,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诗歌的选材精,角度准

诗歌选材,往往选取丰富生活之“一点”或“几点”精雕细刻,绘景抒情,以细节为中心组织全篇,往往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如唐代元稹有首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冷清寂寥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时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整首诗歌就是一副简单的画面,却能引人无限的遐想:这些宫女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被禁闭在深宫中煎熬着岁月,整日寂寞为伴,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她们与世隔绝,只能回想天宝年间的记忆来打发岁月。诗反映出这些宫女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以及作者对大唐盛衰的感慨,巧妙而形象地抒发了凭今吊古之情。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这首诗“情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唐诗别裁》说:“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三)诗歌的意蕴挖掘深

诗人于平凡中巧妙地挖掘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慧眼独具地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先写登楼远望,天幕苍茫,落日西沉,放眼一望无际,远处群山起伏,令人起深沉苍茫之感。次句写黄河奔腾咆哮而来又滚滚而去东归大海,表露无限赞美慨叹之情。后两句写了登楼的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揭示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主题,蕴含着要开辟新境界,看到新天地,就需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的哲理,耐人寻味。

朱熹《观书有感》中,以半亩清澈的池塘为喻,词浅意丰,表达自己的感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者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思想活跃。这两句诗已浓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诗歌的开掘空间广

唐代王昌龄的名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和精神风貌。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也渗透着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都融合在这悲壮、辽阔的景象里。第三、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概括力极强,表现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敌军之强悍,战斗之激烈,环境之恶劣,都包容其间。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报国的壮志并未消磨,而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最后一句既是戍边将士铁骨铮铮的誓言,也是对战斗必胜的信念。一首短诗,却包含了如此的时间、空间跨度和丰富的情感内容。

二、感悟诗歌丰富饱满的情感

抒情性是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充沛的生命情感是创作诗歌的先决条件。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面对生活接触外物并受到刺激的时候,往往会情感发生变化,情动于衷,自然就要寻求表达抒写的方式,借物载情,以诗明志,表达了自己,也感染了他人。

抒情性是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是诗人在生活中强烈感情积聚的宣泄与流露。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诗篇无不饱含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诗人所写的不论是爱,是恨,是悲哀,是欢乐,还是愤怒,都是心灵情感的颤动、爆发。

例如,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的诗句,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家国苦难的回应。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着疮痍满目的大地、民族苦难的现实和人民的悲苦生活,诗人不能压抑的极度热切和痛苦的情感,便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悠长而深沉的感情,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来展现其神采风貌。情感表达深沉、炽热、透彻。

诗歌情感表达的手法,一种称之为直接抒情或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间接抒情主要体现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上。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如牛汉《半棵树》,借树喻人:“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明是写树,实则写人,把对人的崇敬渗透到对半棵树的描写中。

间接抒情往往借助一些技巧,如郭沫若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把五四以后新生的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炉中煤“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自己真挚、热烈的爱国情怀。臧克家借《春鸟》的形象表达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对压制自由的不满。“春鸟”“炉中煤”都是诗人火热情感宣泄的一个载体。

三、揣摩诗歌精美的语言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更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较,诗歌语言要求做更多的艺术加工,是最高级的文学语言。诗歌之所以能在小小的篇幅内容得下历史社会、山峦河汉、花鸟虫鱼,是因为其高度浓缩、精准的语言。优秀的诗歌语言,甚至于达到不能再增减或替换一个字的地步。著名的典故“推敲”,就是古人锤炼语言的范例。杜甫写过“晚岁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句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诗歌的语言需要极高的“精准度”,是诗人反复推敲、锤炼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教你打网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网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教你学作文描写(上)

    教你学作文描写(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仿生:向生物界学习(科学新导向丛书)

    仿生:向生物界学习(科学新导向丛书)

    《仿生:向生物界学习》一书向你揭示生物界的各种秘密。阅读丛书,你会发现原来有趣的科学原理就在我们的身边;阅读丛书,你会发现学习科学、汲取知识原来也可以这样轻松!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礼仪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礼仪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礼仪文化概述;人生礼仪;日常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五章,主要内容包括: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礼仪文化的类别与性能等。
热门推荐
  • 金丹九品

    金丹九品

    长生不死,这是一切智慧生灵最本能的追求。在地球上,这种最本能的追求如同镜花水月。任何人,任凭你权势惊天,富甲天下,百年之后,都只是一撮尘土。但,在这个全新的世界当中,李浩却是用他瘦弱的双手,紧紧的抓住了命运留给他的那一线机会,一线长生永恒的机会!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 只婚不爱:老公别过来

    只婚不爱:老公别过来

    结婚当天,发现交往两年的未婚夫竟然有不为人知的喜好。两年感情,不过是一场骗局。她一气之下,婚礼现场重新征婚。对方是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算了没关系,反正就是契约结婚将就吧。可怎么都没想到,这人,身份竟然这么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少的合居爱人

    恶少的合居爱人

    他是B市里有名的富二代,一双狭长的桃花眼足以魅惑众生。他桀骜不驯,他张狂自信,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可以不顾一切。她是从乡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在陌生的城市里艰苦打拼,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城市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享福。一场平凡的抽奖活动,一颗幸运的号码小球将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他们联系在同一套房子里。从此开始了他们啼笑皆非的同居生活。只是在这水深火热的生活里,是谁迷了谁的眼,又是谁乱了谁的心。原以为相守的尽头是幸福,却不想那一个冷雨夜后,那个男人就此消失,从此杳无音信。四年后,男人强势回归,变得更加邪魅,更加让女人为之疯狂。他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带着颠倒众生的邪笑,修长的大手用力的将她拉至身前,沉声道:“吕蔷仁,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逃不掉了!”片段一:吕蔷仁笑了笑,拿出手里的小球,给工作人员看。“我是今天拿到幸运数字的人,请问……我是不是可以拿到那套房子?”工作人看了看小球上的数字然后将目光转向吕蔷仁。定定的看了一会,然后语气奇怪道:“你也是六十六号?”“是啊,我就是六十六号……什么叫做‘也’啊,难道有两个六十六号不成?”吕蔷仁睁大了眼睛,无辜的看着对面的工作人员。“还真有两个六十六号,刚刚来了个男的,手里也是那个写着六十六号的幸运小球。去领取他的奖品了!”“什么?”吕蔷仁当场化石。片段二:“我有个提议,希望你能听一听。”良久,吕蔷仁平复了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沉声道。南风烁一派自然的端起一杯蓝山咖啡,轻声道:“什么建议!”“既然我们都不肯放弃这套房子,如果你不在意的话……我们就一起住这个房子。”吕蔷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灵动的双眸透过眼睛片紧紧盯着南风烁的反应。“你一个女人都不在意,我在意什么!那就同居呗,反正也就是个住的地方。”南风烁不甚在意的望着吕蔷仁,淡淡道。好的,既然你不反对,那就同居。片段三:南风烁打开车门,帅气十足的走了出来,慵懒的倚着车门,邪笑道:“蔷仁,四年不见,想我了吗?”吕蔷仁一愣,不可思议的望了男人一眼,随即撇开转身就走。还没迈出步伐就被南风烁一把拉住,跌在他怀里。“吕蔷仁,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逃不掉了!”
  • 明天还是大学

    明天还是大学

    生命已迂回二十多载,躲躲闪闪,来来去去。总有一些事回忆深刻,那就不妨趁着年轻记下来,不辨来路,不惧过往。
  • 你为什么是穷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你为什么是穷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人人都渴望财富。只要获得正确的理财之道,人人都能成为富翁。作者借古巴比伦富翁之口,将致富的奥秘融于一个个故事,深度揭示如何获得财富、如何积累财富、如何让钱生钱、如何投资……各种智慧尽在其中,读来通俗易懂,发人深省。
  • 观猎三首

    观猎三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仙之别样女配

    修仙之别样女配

    木沐最初以为她穿越到修真界是来当女主的,结果她发现自己只是个悲催的女配。接下来木沐以为自己该是打倒女主在修仙大道上飞奔,却又发现自己的穿越都是别人设计好的!不行,得扫清一切阻挡自己修行的障碍。
  • 千亿豪门:家有仙妻

    千亿豪门:家有仙妻

    混迹收藏界的邵老师,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是个人!她嫁了高富帅,后来发现她老公也不是个人!!她生了一对双胞胎,当然不是人……她又多了个哥,依旧不是人……本文又名《全都不是人》
  •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是人们从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所提炼总结出的精华。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把握这些定律,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多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