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0500000008

第8章 打造干部新形象: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2)

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工作人员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人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周恩来个人请客吃饭一律自费。

周恩来虽然身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但他却从不搞任何特权,不为自己谋任何私利,凡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周恩来这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不仅深深地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也打动了国际人士。在他去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为他降半旗致哀。对此,一些国家驻联合国代表提出质疑。有一个国家的大使问:“我们国家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不降旗,却为一个国家第二首脑人物下半旗?这是谁的决定?”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很从容地说:“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根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在外国银行里却没有一分钱私人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整个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的任何一条,那么在他去世之日,联合国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陈毅同志曾经感叹地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同志常用“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求我能,而求我公”的古训鞭策自己,从来不搞特权。他为自己“约法三章”:不题词、不剪彩、不批条子,数年中极少破例。

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如果自己首先违规操作,带头以身试法,那只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公务员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自己的身边人,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正人必先正己

在工作上有很强的号召力,在一个单位能形成一种向心力,说话有人听,挥手有人上,令行禁止,一呼百应;对人有一种吸引力;被领导者愿意主动接近你,亲近你,信任你,愉快地在你的领导下做事,并能向你倾诉衷肠;同时,对群众有一种影响力,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动,干部和群众能团结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这种状况大概是每个领导干部梦寐以求的,可是这种号召力、吸引力、影响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集体向心力,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领导者要有威信。

一个领导者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威信的高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然而,威信既不能向上级要,又不能靠别人吹,必须由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去赢得。凡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是提升自己威信必不可少的环节。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比普通公务员做得更好一些,要求更严格一些。

曹操当年在军中能享有较高的威望,大小将校都乐于为他卖命,对他唯命是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从自己做起,以此使将士心服口服。在寿春城大战袁术后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曹操班师回朝时,路经一带麦田,曹操传令大小将校,不得践踏麦禾,违者处斩。事也奇巧,曹操的坐骑受惊乱跑,踩坏了大片麦田。事情发生后,曹操不愿践踏自己制定的法纪,便找来行军主簿,要他依法处治自己。主簿不敢。曹操深明大义,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于是抽剑就要自刎。众人再三劝说后,曹操于是采取了个折衷的办法——割发代首。三军见此,哪个还敢拿鸡蛋去碰石头?这样看来,先作出样子对领导者树立威信,取得成绩十分重要。

解放以后,刘伯承担任了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在一次全院大规模战术演习中,他担任总指挥。演习过程中,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指挥员向刘伯承请示;“院长,演习是不是可以暂时停止?”刘伯承坚定地回答:“演习就是打仗,打仗还能挑天气吗?”于是,演习按原计划进行。

看着刘伯承站在风雨中继续指挥演习,大家都很担心60多岁的他经不住雨淋。指挥部的同志劝他暂时避避雨,被他拒绝了。一位同志把一顶草帽戴在他的头上,又被他拒绝了。他严肃地说:“我们是带兵的,要以身作则,带头信守军规,不然谁会相信你讲的那一套。”就这样,他一直在风雨中站着……

学员们见刘伯承挺立雨中,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术演练得比以往更加精彩!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使人民信服、组织信任,就应当处处起表率作用:在各项活动和工作中,应该处处走在前面,干在前面,主动克服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自己做起,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使良好的社会风尚得以保持和发扬。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领导者以身作则,为政清廉,首要就是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否则混同于普通群众,就当不了群众的带头人。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部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在团队中,领导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支有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必然有一个出色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团队的价值取向、工作氛围以及发展状况。有什么样的领导,就能带领出什么样的队伍。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模范带头,争当表率。

慎始慎终,小节小事不可小瞧

我们经常听到“善始善终”一词,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二十多年前,某单位组织马拉松活动,当活动的组织人员请某位领导为马拉松活动题词,领导思绪良久,提笔写道:“跑到终点就是胜利。”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能够坚持跑完全程实属不易,所以说,能善始善终地跑到终点就是胜利。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呢?这个诀窍便是“慎始慎终”!因为唯有“慎始”才有可能有“善始”,唯有“慎终”才能“善终”。

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管子》中说:“其所谨者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者大,则其所立亦大。”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人生之路,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诸葛亮一生十分谨慎,谨言慎行、慎始慎终,这使得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

洁身自好,永远守住第一道防线

慎始就是一开始就慎重的意思。我们身边的许多不得善终的事情也大多是因为没有做到一开始就慎重而造成的必然结果。比如贪官便是因为一开始没有做到“慎始”,所以最终必然是落马而不得“善终”;比如腐败便是因为一开始没有做到“慎始”,所以最终必然是堕落而不得“善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善始之用也。魏征有言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凡君子欲展鸿图之志者,必求善终,亦不忘善始。盖若无善始,纵有善终,亦有憾于始也。直如属文之时,若无凤头,徒有猪肚、豹尾,亦难尽善也。

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古代有位官员乘轿进城遇雨,看到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只挑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他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个官员听,另一个官员很受震动,表示“终身不敢忘”。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想善终,必须慎始;要想清正廉洁,永葆本色,就必须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防微杜渐,慎初,这样才能有威望,才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洁身自好,是对每一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上的第一节课。在陶行知先生现存的将近千首诗歌中有两首著名的廉政诗。第一首廉政诗《一文钱》:“公家一文钱,百姓一身汗,将汗来比钱,花钱容易流汗难。”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公家的每一分钱。陶先生既有言教,更有身教。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全部归公,任何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挪用分文。陶先生在给帅昌书的信中说:“保育会送下支票计2176元4角,请加盖校章托美丰代收。此款立独立会计,另辟账户,依来文分别开支,不得挪用。”

为了方便募捐,陶行知特意为自己制作了一件“工作服”:上衣上缝了两个口袋。一只袋放公款,一只袋放私款。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他幽默地说:“公私之间应当划条鸿沟,不使它有毫厘的交通。公账混入私账,就是混账。公民不但自己不混账,并且反对一切混账的人。”有一次他去募捐,在归途搭车时,由于太拥挤,他忽然感到一个口袋被人动了一下,用手一摸,不好!钱被偷了。他急得满头大汗,摸摸另一个口袋,他乐了,公款还在。自己的私款一分也没有了,尽管疲惫不堪,他仍坚持从十几里外步行回校。按常人的思维,陶先生完全可以先把募捐来的钱拿出来垫用,回到学校后再补上,无人知晓,再说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募捐到多少钱,可陶先生就是这样公私分明。

两个衣兜的故事彰显了陶行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自身廉洁是公务员从政、做人的第一底线。只有自身廉洁,才能理直气壮地抵制诱惑,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慎始就是要管住“第一次”。“第一次”,是从道德到不道德、从守纪到违纪的质的变化。大多被查处的腐败分子都有这样的经历:起初有人行贿,他们都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曾经反感、拒绝、徘徊,但最终没能“封其心眼,断其诱惑”,冲破了第一道“防线”,用“下不为例”的自欺欺人心理伸手拿第一笔钱。很多人都是在“第一次”后胆子越来越大,从收一点小钱到收大钱,第一次收三五百,下一次就可能收三五万。岂知因为侥幸而把心里的洪水猛兽放出来,一路堕落下去,回头后悔时已陷入太深,不可自拔。从接受别人送钱到主动索要巨额贿赂的,走的都是这条路。所以,要守住第一道防线。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坚守底线,如果第一道“防线”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被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所以,抵制贪污腐败千万不可有“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在利益和诱惑面前,要高度警惕,保持十二分的清醒。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意思是说,君子要谨慎地走好“第一步”,倘若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人生就在关键的几步,成也几步,败也几步,一步不慎失之千里”是腐败分子的忏悔录。

所以,无论你是领导,还是普通公务员,必须时刻做到谨行慎思,对法律和权力心存敬畏之心,封杀自己的私欲和贪念,洁身自好,慎始慎初。这样,你才能廉洁从政,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踏实、心安、坦坦荡荡。

北京检察院调研显示,腐败案贪污居首,腐败干部年轻化。“58岁现象”曾是贪腐案件的一大特点,单位的领导在即将卸甲归田之前大捞一笔以致“晚节不保”。而在西城检察院的统计中,贪腐干部明显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犯罪嫌疑人主要集中在30岁至6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41岁至50岁之间的最多,占总人数的近40%。检察官认为,这个年龄,大多已是事业有成,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有了一些实权,诱惑力增大;从主观上看,理想信念淡化,不满足现有的条件,追求物质享受。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有鉴于此,对于已取得相当的权力、成果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们”,特别是步入官场上的人员来说,就应该加强自律、警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时刻提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同类推荐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共党史珍闻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样的一个政党革命、改革与建设的历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宝库,它传递出的智慧与感悟必将是厚重而深刻的。白云涛编著的这本《中共党史珍闻录》完整系统地回顾了党的历史,全书主要包括:中共中央从上海秘迁瑞金始末;瞿秋白与《多余的话》风波;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党争夺人才的较量;中共“理论家”陈伯达政治沉浮记等内容。《中共党史珍闻录》从框架结构设计到内容材料选取再到语言表达,群众都竭力突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是当前鲜见的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的最基本、最权威的党史读物。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本书作者致力于台湾问题研究已有40余年,并亲身参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全书客观清晰地评述了1990年李登辉上台直到马英九当政后的两岸关系现状和岛内政局的发展演变,包括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颇具参考价值。内容涉及台湾政治、历史、经济、社会到两岸关系、美台关系等,对台湾问题产生的背景由来,台湾问题的演变过程,台湾问题的实质和不同阶段特点,“台独”分裂的危害和两岸统一的前景,都能够从战略高度和历史眼光进行较深入的理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见解,都有一定的前瞻性。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热门推荐
  • 弑仙

    弑仙

    神秘的巨鼎,竟内含惊世功法!幸运的小子,天生孕育天地之根,意外获得神鼎传承,从此踏上成仙之路!激烈争夺,成昆仑外事弟子,潜入湖泊获五行之力,狂刀傲剑挑战极品神力!修仙路,登天而行,不是仙,却能弑仙!
  • 思路决定出路4

    思路决定出路4

    该书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强的“思路突破”——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由此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在现实中突破思维方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机遇,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和重要问题,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谱写卓越的人生乐章。
  • 权益维护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权益维护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着眼于为农民朋友解决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难题,内容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解答关于农业生产产前、 产中、 产后的一些政策与法律问题;二是解答关涉农民民主权利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三是解答农民民生方面的政策与法律问题。
  •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大智大勇的探险家(2)》本书分为哥伦布、麦哲伦、白令等部分。
  • 甘棠之华

    甘棠之华

    念其文,思其行,怀其德,一次靠近巴金丰富精神世界的心灵对话。作为巴金研究会的骨干、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与巴金作品、巴金家人的联系非常密切,掌握了许多秘不示人的一手材料,经过多年积淀,终写成《甘棠之华》。书中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巴金读书、藏书、著书以及与友人交往的点滴细节与珍贵瞬间,真实还原了巴金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大事到文坛风云,乃至个人情感等,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背影大有帮助。
  • 总裁的刁蛮妻

    总裁的刁蛮妻

    “过来!”新婚之夜,他扬眉冷语,内双的眼半眯着,看着前面穿着红色礼服的小女人。她却迟迟的的站在他的不远处,看着床上衣衫不整的男人,她有自己喜欢的男人,但是她都还是自己的,但今晚——,一张粉扑扑的小脸紧绷着,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就没敢抬起来看看他。“你在紧张?”他看着她,笑的很邪魅,他本来就可以做她的长辈,只是,却成了她的丈夫。她抬起眼眸,看着他那气势逼人的大脸,然后努力的压着自己的呼吸,却始终没有说话。“你知道待会儿可能会有点疼吗?”她继续望着他,不说话,一个字也没有,只是看着他,然后差点就要憋死的时候,他的大手突然扯下了她……“啊!”她终于呼吸了,也大叫了,然后……….爱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毒药,在嫁给那个男人之后,她也体会的越来越深刻了。他们之间本就没有情,婚姻里又怎么会有爱,可是,谁让他在她的身体里埋上了他的种子,那天,人流手术室外面,一个女人把一根单子撕成了碎片抛在了身后,然后潇洒的离开.....-------------------------------------------------------------------------------------------亲们喜欢的麻烦加入书架,推荐投票,外加留言,(*^__^*)嘻普通读者群(15826562)V读者群(94981824)亲们不要加错哦!嘻……--------------------------------------------------------------------另外推荐飘雪的另一个V文,亲们多多支持哦,先在此鞠躬谢过啦!
  • 穿越的师姐话很多

    穿越的师姐话很多

    自称活过三次的师姐、重生在少年时代的主角以及此方三千世界的碰撞,明明是无敌的开端,但是为什么师姐你都被封印了话还那么多?!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载满少年罪犯的大篷车队

    “父母?我没有父母,就我一个人。”亚里桑那州出生长大的白人少女贝克(15岁)粗鲁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这位乐观的姑娘喜欢和女职员摔跤,在强大的寒流面前,她也没有停止欢闹。在她看来,“这点寒流算不了什么。”但一涉及到家庭问题,脸色却陡然变了。“对不起,刚才我是在说谎。实际上,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送给别人做了养女。我和养父,养母的关系很紧张……我经常离家出走,不知不觉地就走上了邪路。”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