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1000000002

第2章 认知心理学:心理学是我们看清自己的眼睛(1)

世界上最难懂的东西之一,是人心。但不巧的是,世界上的一切几乎都和人心有关。我们每天必须面对各种难题,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在各式各样的环境里,我们又看到各种形态的自己。了解自己,洞悉自己的内心,心理学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帮手!

巴纳姆效应: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的名字来命名的。肖曼·巴纳姆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为了证实“巴纳姆效应”对大众的影响,精心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给一群人做完人格特征测验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真实结果,另外一份则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令心理学家感到惊讶的是,绝大多数的参加者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第二份结果更为精确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人们平常总认为自己很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准确。

爱因斯坦以前并不是一个认真学习和热衷钻研的人,直到16岁那年听了父亲讲的一个故事,他的人生才得到巨大的改变。

父亲对爱因斯坦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烟囱,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可是,我们当时却并不清楚这一点,我们只能相互从对方的形象中猜测自己的样子。看见你杰克大叔脏兮兮的样子,我以为自己一定和他一样脏,于是马上跑到河边去好好地清洗了一番。而杰克大叔看到我比较干净,于是就以为他自己也是干净的,所以稍微洗了洗手就回家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引得路人哈哈大笑。”

爱因斯坦听罢也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却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无法清晰地映照出你真实的模样,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听完父亲的话,爱因斯坦才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并下决心要认真学习,弥补自己的诸多不足。

西方一位哲人曾说:“你的一切素养都表现在你所使用的礼仪上,你的内心将表现在你的语言上,这是人们判断你的重要方法。”

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其实很多人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认识自己是人们立足于社会和到达成功的基本出发点。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士莫不是在准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才实现了最后的成功,而那些失败的人们,从根源上来讲都是败于不自知。而所谓的“知己”,就是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实力,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单个的人、动物,还是一个组织与团体都是如此。

通过巴纳姆效应,我们可以发现:人贵有自知之明,唯有自知才能认清自身的长短,从而扬长避短,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好地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巴纳姆效应也告诉我们:人难有自知之明。虽然人们总是自认为了解自己,可真正具有自知之明并非易事。也正因为难在自知,所以有很多人经常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他们常常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或人生道路,甚至在选择朋友与伴侣时也要走很多弯路。

既然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是如此的重要,人们应当如何做到这两点呢?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人们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世界上既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也不存在完全一无是处的人。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深刻的了解,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软肋、什么是自身的长处,这样才能够扬长补短,在强势之处主动出击,对弱势之处加强保护,既保存自己,又打击对手,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人们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持冷静和客观。既不要一味地自我膨胀,也不要过分地自轻自贱。在面对别人的评价时,也要理性分析,既不要盲目听从,也不要一味排斥,要积极地吸收和借鉴那些对我们来说客观有用的指导,有效地甄别和过滤那些不负责任的猜测与妄断。

心灵感悟

《吕氏春秋·先己》中说,要想战胜别人,必须先战胜自己;要想品评别人,必须先品评自己;要想认识别人,必须先认识自己,这是对“自知”最好的阐释。一个对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无法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与未来发展道路做出科学判断的。人们若能做到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己,认真清醒地反省自己,充分利用自身长处,积极修正自身缺陷,那么必然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获得巨大收益。

酝酿效应:静心酝酿,让灵感迸发

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在阿基米德生活的古希腊,为国王解决问题是无法推辞且要冒巨大风险的事。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曾被赋予一项“史无前例”非常棘手的任务。

国王怀疑负责给他做王冠的工匠用银子偷换了金子,但王冠与他当时交给工匠的金子一样重。于是国王将证明王冠里是否被灌了银子的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这个证明题是十分困难的,不能把王冠切开,甚至挖个小洞都是死罪呀!阿基米德绞尽脑汁,不眠不休地想了几天几夜,依然毫无头绪。一向不怕死的阿基米德放弃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阿基米德决定先好好洗个澡,睡个觉,一切后果等睡醒了再说。

阿基米德回到家,放好洗澡水,躺进浴盆里,全身放松,准备慢慢下沉。不对,他发现自己没有下沉,而是在上浮。而且,浴盆里的水在不停地往外溢。忽然灵光一现,阿基米德想到,同等重量的金子与同等重量的“金+银”,体积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所能溢出的水当然也有区别。难题解决了,他的名声也更加响亮,而他通过“灵光一现”解决问题的故事则被心理学家们用来证明酝酿效应的存在。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象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时,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做起了梦。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坐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结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突然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这位化学家并不知道,他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是心理学上的酝酿效应。

其实,酝酿效应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所谓“灵光一现”。当我们苦苦思索某个问题而无法解决时,往往在放弃后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得到灵感,找到解决办法。而这种所谓的“灵光一现”在心理学上是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从心理学上讲,此时我们的大脑并未真正休息,而是在潜意识层面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摒弃意识中的错误思路,用正确的方法寻找答案,这就是酝酿阶段。当我们处于酝酿阶段之时,潜意识虽然无法被我们把握,却正在为解决问题做积极准备,以致我们最终能够绽放“思维之花”,结出“答案之果”。

所以,当你面临难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心理学告诉你,不要苦恼,因为任何人都会面临这种困境。此时不妨放下问题,做些放松的事情,也许答案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呢。

心灵感悟

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但又未做之时,常说,正在酝酿当中。酝酿阶段就是尚未执行,正在为执行积蓄力量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保证最后执行顺利的重要阶段。大多数人都知道行动需酝酿,却不知道思维同样需要酝酿。而实际上,有很多令我们挠头的难题正是在直觉思维的酝酿效应中被神奇地解决掉的。

重叠效应:“熟视”容易“无睹”

我们都知道,识记两种相似的事物,很容易将其混淆,甚至会将二者遗忘。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柯勒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重叠效应”。他认为:“内容相同的东西重复出现时,因为这些东西的性质相同,就会产生互相抑制的反应,从而互相干涉,让人容易遗忘。”

“老总,对不起,对不起。”江文一个劲地向上司道歉。是什么引起上司的“暴怒”呢?这一切源于江文犯了由心理学上所说的“重叠效应”引发的大忌。文件A和文件B相似却不同,虽然有前辈告诫江文不要同时整理这两份文件,但是江文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我认真些,仔细点,肯定出不了差错。”结果呢?事情并没有向江文预期的方向发展,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文件A和文件B就“混熟”了,两份文件“如胶似漆”地混在一起,难合难分……最终,老总望着这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愤怒异常。与其说江文是重叠效应的受害者,不如说她被上司“狠批”是因为她不懂心理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格里格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正如理查德·格里格所言,心理学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够折射出一个人潜意识里深藏的秘密和外在表象。如果将心理学比喻成为“智慧的旅行”,那么选择适当了解并运用心理学,一定能够让自己不虚此行。

以重叠效应为例,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或者在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时,不自觉地将相似度较高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产生的同化作用。

学生在做笔记的时候,大多都是一个科目用一个笔记本。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但在整理笔记内容而做复习的准备时,这未必是一种好办法。

为了防止这种重叠效应,可以使用一本笔记本记多种内容的办法。比如说,笔记本的第1页到第10页,记英语单词,第11页到第20页则用来记数学公式,第21页到第30页,记历史的内容。也就是说,把一本笔记本多元化,会增加记忆的效果。假若翻阅笔记本,每一页都是英语单词、音标、英文、句子,看了都会使人头痛。如果硬是记忆,也会因为重叠效应而使记忆被抑制,即使花了很多时间效果依然很小,这就是所谓的事半功倍。

一本笔记本记多项内容,可以避免心理感受达到饱和的状态,可以使记忆鲜明而持久。

可见,我们在学习汉字、外文单词以及其他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相类似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这样容易产生重叠效应。如果要放在一起学习时,最起码有一些材料是很熟的,这样可能会产生同化作用,把生疏的材料同化于已熟记的材料之中。

某公司推出A和B两个系列的产品,按照公司的计划,他们准备将A系列和B系列的宣传放到同一时间来做。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策划总监的反对,他说:“按照心理学上重叠效应的原理,我们将A和B的广告同时投入市场,只能令消费者将这二者混淆。原因有二:第一,这两个产品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第二,这两个产品材质相似。如果将它们同时推出,只会让消费群体记住其中一个概念,是某公司的产品,或是某质地的材料。这样一来,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同类推荐
  • 自愈力

    自愈力

    在《自愈力》中,作者金圣荣根据精神分析研究数据,选用大量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众多心理治疗领域生动的案例,解析了8种心理自愈力,包括:色彩启愈力、情绪自愈力、情感自愈力、职场自愈力、心灵自愈力、性格自愈力、心理疾病自愈力、催眠自愈力。《自愈力》教读者在受到精神压迫和心理失衡时的心理自愈方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使用简便易行的心理治疗术获取自愈能力,重塑完美人格。
  • 测试心灵的晴雨表

    测试心灵的晴雨表

    本书从形象、心理、性格、事业、爱情、婚姻、人际关系等方面,通过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方式,解读你内心深处的秘密,解析你内心里的“死穴”,使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使你真正地把握自己人生的命运,取得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人生之路,坎坷莫测,一步走错,后悔莫及。有些事情的成败和身处的环境无关,而只是自己内心的魔障在作怪。本书所提供的心理测试,将趣味性、可读性、实用性融为一体,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提供给你最全面、最完善、最新鲜、最适合自己的心理测试题。
  •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国内卷)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国内卷)

    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在令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的同时,又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些或狡猾、或邪恶、或疯狂的罪犯,究竟是如何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的?探索罪犯阴暗而扭曲的内心世界,寻找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这就是犯罪心理学的目的。本书不是艰深晦涩的教材,而是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以案例的形式诠释犯罪心理学知识,让读者接近这门复杂而神秘的学问,从而正确看待犯罪,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本书适用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 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本书通过对FBI神奇的心理分析术进行总结归纳和通俗诠释,带你走进谜一般的心理分析世界。让你透过离奇惊悚的案件,了解犯罪分子的内心,掌握超强的心理分析能力;教你学会将心理分析本领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学会通过蛛丝马迹来了解他人内心,减少误会,避免冲突,识破危险,洞察真相,让你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涯、社会交往一帆风顺。
  • 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

    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

    《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给读者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知识。《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所选的都是震全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案要案,诸如绿河连环人案、“棋盘手”皮丘什金、韩国食人魔柳永哲、“黑色大丽花”惨案、“辛普森妻案”等。
热门推荐
  • 从游戏开始的登仙记

    从游戏开始的登仙记

    在这个除了退出操作之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是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夏玉树狗屎运地拜入了一个名为昆仑的门派,学了一大堆在他看来毫无用处的技能。只是当他发现,一句玩笑般的“昆仑敕令”,平地起风之后,事情就一下子大条了!
  • 五拳总诀歌

    五拳总诀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附内义丹旨纲目举要

    附内义丹旨纲目举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悲喜阁

    悲喜阁

    这不是鬼故事,而是一个个凄美的爱情尘缘,女人一生最美最幸福的时候,就是穿上嫁衣与相爱之人说着白首不分离。不论悲喜,足矣
  • 快穿之萝莉成神手册

    快穿之萝莉成神手册

    作为唯二的神魔之子,绮里陌凉表示压力很大。作为一名优(凶)秀(残)并被时空管理局的高层都忌惮的任务者,她面无表情:呵呵,当初既然敢威胁,就要做好位面被她玩崩的准备!
  • 无人作证

    无人作证

    她由舞台走入商界,凭着她那人见人爱的天生丽质和机敏聪慧,拨云见日,左右逢源,摇身而为商海引人注目的美姐亮星。然而,正当她红极之时,后院起火,又东窗事发,她落入了港商精心编织的罪恶圈套,使她为之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一切及希冀尽付东流……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The Adventures

    The Adventur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灰姑娘的千亿保镖

    灰姑娘的千亿保镖

    千亿继承人冷语豪,不好好在家吃香喝辣,却屁颠屁颠地做连饭都吃不起的周芸熙贴身保镖?是阴谋诡计还是闲得蛋疼?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单亲妈妈的日记

    单亲妈妈的日记

    妈妈,在每个儿女心中都是无比伟大,那么,“单亲妈妈”又如何形容呢?“她”十八岁,与前夫。白手起家,二十八岁,拥有数亿身家。同时,她“女儿”诞生了。还不知情的“她”憧憬着,一家美好的将来。可是,“幸福”就像物质一样,同样拥有保质期。古往今来“抛妻弃子”,但现实,其实,是“抛妻弃女”。“刘婉淇”做梦也想不到。因为,夫家的传统观念。而在女儿的“出生纸”上附带了一张“离婚纸”。“美梦”一下子变成了破碎的琉璃瓦。因此,“幸福的女人”,这个称号。贬值,成为一位“单亲妈妈”。当她接受所有事实,好不容易过上一些平淡的生活。却听到前夫去世。还有公司面临着破产的消失。好心的她,在前夫的父母上门求助的时候,不计前因,帮助公司重振声威。她,再次,由一位“单亲妈妈”的角式,演变,成为一位“女强人”。“她”历经风雨,母兼父职,从女儿出生,到出嫁。让她看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