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4100000003

第3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个阶段,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常常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弄得大人都有点招架不住了。其实,孩子无休止地追问“为什么”并非淘气或故意给家长添乱,而是发自内心地想知道答案和真相。孩子的好奇程度也远远超乎大人的想象,而故事书里这样或那样的“为什么”,即使是平铺直叙的文字,对孩子小小的心灵来说,也同样充满着新奇的疑问:“为什么三只小猪长大后要搬出去自己住?”“为什么小红帽从大野狼的肚子里出来,还是活的?”

然而,另一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这些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既满足了孩子热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又提供给孩子更多思考的机会。即便孩子提出的问题超出了父母马上能解释的知识范围,但是在一来一往的讨论中,也总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潜能。

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给孩子念故事书的大人往往有过这样一个体会:当你自己已经被复杂的故事情节搞得晕头转向时,孩子却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没有一点混淆。因为在你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阅读中,孩子对故事书中绘图的观察力也会愈来愈仔细,甚至能够发现绘图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即便是角色太多的故事,孩子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透过人物的衣着、造型等,去自行比对前后出现的人物。甚至于,当故事已接近尾声时,孩子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要求翻到书的前面部分,去印证他们之前对故事的疑问。

总之,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家长可千万要注意。

发展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算还不认识字,只是靠着故事书中的绘图,就能一本书接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其中的缘由除了故事书本身所具有的极强吸引力之外,还在于我们天生就有一个“小本事”,那就是能够根据绘图中的前因后果,再加上自己的逻辑推论,进而一步步地完成“读书”的动作。如果你不相信,那么,那些在儿童书店里尚且还不识字,但是抱本书就能有滋有味捧读的小读者就会告诉你答案了。

而这一过程就好比看图说故事,孩子看的图愈多、大人说的故事愈广,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说,要想让孩子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就要在正确的时间给孩子讲正确的故事。

修炼孩子的应变能力

生活环境纷繁复杂、事态变故突如其来,要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在教子的过程中,就要随时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这样的话,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临危不乱、沉着理智,迅速而果断地采取最有效的行动。但是在孩子单纯的生活中,并不会真的上演这些需要机智反应的情节。其实,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掌握高超的应变技巧。

当故事书中诸多类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情境呈现在孩子面前时,通过作者的穿针引线、旁敲侧击或抽丝剥茧,一个个令人莞尔或豁然开朗的答案终究会出现。而故事书中各类角色的机智反应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地走完了这些过程。孩子是需要启发的,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当然也不例外。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总会给人带来愉悦和开心,而且这种性格特质还会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舒缓紧张气氛,更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喜悦和希望。

然而,故事书中自然浮现出来的幽默情境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不说用字遣词,甚至光是绘图,也可以蕴涵着无限的幽默感。有这样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一只母鸡边跑边生蛋,而且蛋还朝空中飞去。当孩子看到这里时,指着这只天不怕地不怕的母鸡就笑得东倒西歪、乐不可支,甚至连在一旁讲故事的大人也拍案叫绝,发出赞叹之声,不由得跟着孩子“咯咯咯”地乐了起来。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幽默特质,不用说教,只要念故事书就好了。

其实,给孩子讲故事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通过故事里常常需要的各种音响效果,比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雷声、流水声等,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他的语言;借着故事的不同情节,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喜怒哀乐爱恶等各种情绪,从而学会表达及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在讲故事之前,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千万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自己不能投入地享受这段亲子时间的话,孩子对故事功能的领受便会大打折扣。

好故事讲出专注力

当愈来愈多的父母为子女缺乏专注力而苦恼的时候,可曾想过通过趣味盎然的故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帮助孩子在缺乏专注力的问题上,发挥宝贵的作用。

听故事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方法

先来讲一个故事吧。一位妈妈从书店买了一些新的故事书回家,当时4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很兴奋地在客厅沙发上排排坐,准备听她念故事书。刚巧这时,孩子的爸爸买了一盘影碟,正准备进房间去看他的电影。一个家、两个空间,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活动。结果,看完一个半小时电影的爸爸来到客厅惊讶地叫道:“你们三个人怎么还坐在这里讲故事啊?”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连续听一个半小时的故事而没有离开位子,这意味着什么?除了故事本身的确很好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恐怕就是这些孩子很专心。

“孩子太专心,是不是不够好呢?孩子不都是‘皮’的吗?调皮的才聪明呢。”其实,孩子老是跑啊跳啊,总是安静不下来,这才是最需要改善的。日后成功者,必定是有动有静,连坐都坐不下来,何谈学习,何谈有出息呢?

天底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是上课,还是画画,都能展现出专心的习性,因为在聪明才智等其他因素先暂且不谈的前提下,能专心的孩子,在学业上总能事半功倍许多。然而,专心又是如此抽象,甚至抽象到超出父母所能掌控的范围。我们可以强迫孩子做功课,但是却对孩子能不能专心写作业似乎无计可施;我们可以约束孩子在外面的所作所为,但是却无法要求他们的脑袋要想些什么。

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借助念故事书的方式,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尽管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仍需长期地培养与练习,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孩子每次听故事时,都要大人讲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的话,这些听故事的机会就已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了。

静态的阅读,更能培养专注力

也许,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看电视也很专心啊,还有必要培养他的专注力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普及这样一个科学常识:电视屏幕是每秒二十四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换句话说,来自电视节目里的声光音效,再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此时是根本无法派上用场的。

可是,听故事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们面对的是既没有声光音效,又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只是许久才翻一页的绘图,所以,当孩子处于这种静态的活动中时,势必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

然而,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这类静态呈现又需要专注力阅读的书本,反而总是让电视或电子游戏来填补他们日常生活的空当,那么,久而久之,等孩子入学后,当父母发现孩子没有专注的学习能力,很难应付多样的学习环境时,恐怕那时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了。如此说来,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疏忽呢?

好故事讲出阅读习惯

通过故事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使他们较早地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更能为其今后终身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

故事讲得愈多愈久,孩子愈能体会阅读之乐

一位妈妈曾发过这样的感慨:会画画的人,可以用创作丰富人生;会弹琴的人,可以用音乐滋润生活;会阅读的人,可以永远不会寂寞。画画、弹琴似乎可以靠后天努力养成;那么,爱上书、喜欢上阅读呢?到目前为止,坊间好像还没有这样的才艺班,教出这样的孩子自然也成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愿望。对很多父母来说,为了让孩子学才艺,即便花再多的金钱都无怨无悔,那么更重要的阅读习惯又该如何养成呢?

书和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互相吸引的,大人帮孩子讲故事书,就跟商品做广告一样,只要广告播得够好、够久,我们就会越发认同这个产品。同样的道理,只要父母的故事讲得够多、够久,孩子就愈能体会书本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受。这么看来,让孩子爱上书本、主动阅读的秘密就在于父母要不间断地帮孩子讲故事书,而且愈小开始愈好。请记住,老天爷是不会平白无故送给我们一个天生爱书、喜欢阅读的孩子的。从现在开始,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这才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拿书“念”给孩子听,远胜过“叫”孩子自己看

“汉语拼音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是光看图、不读字呢?”“老师规定的图书馆借书,明天就要还了,怎么连看都还没看一眼呢?”面对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大多数父母在这种时候都会心急如焚。

不过,俗话说得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与其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书,倒不如直接拿本书“念”给孩子听。任何优良的教育方式都是无法速成的,只要我们持续地讲故事书给孩子听,一旦启动了“自动自发阅读”的开关,那么,父母只要顺水推舟,确定孩子身边的阅读书本不虞匮乏,让孩子受用一生的阅读嗜好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所能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1.3那些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们

讲讲故事,喂喂奶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也许不少家长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疑问,作为一个妈妈,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能变的把戏都耍过之后,妈妈和宝贝,大眼瞪小眼,要怎么才能好好地过日子呢?

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同类推荐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不集中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健康。本书详细解析了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奥秘,提出了提高孩子注意力的36种方法,囊括了注意力培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各种方法是何以发挥成效的。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和思考习惯,让孩子赢在终点。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本书作者不仅是一位高三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备考家长。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在高三教学和自己作为备考家长的经历。她所陪考的孩子,在她的陪考下,在高三一年中综合成绩一路上升,并如愿考取一所“211”重点大学。
  • 小公主

    小公主

    为了能使自己的女儿像一位公主那样美丽、优雅和高贵,我看到过不少父母作了方方面面的准备。他们有的每周都兴冲冲跑去参加培训课,以期得到切身的经验;有的则忙着购买从胎教音乐磁带到学步车等等一系列物品。虽然这意味着花费不少时间,但作为父母,他们无疑已经下定决心,要帮助自己的小宝贝尽可能完美地成长。记得我当年得知自己将为人父时,不分好歹买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并且准备了一个很高档的大笔记本,准备在理论上大大提高一番。如今这个笔记本已密密麻麻记满我的心得……
热门推荐
  • 自然与生物·译言古登堡计划

    自然与生物·译言古登堡计划

    寺田寅彦(1878年~1935年):物理学者、随笔家、诗人,曾用笔名吉村东彦、寅日子、牛顿、薮柑子,著有《漱石俳句研究》、《寺田寅彦随笔集》等。《自然与生物》是《寺田寅彦随笔集》中的一卷,收录了《花物语》和《龙舌兰》等随笔共13篇。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寺田寅彦对自然和生物的观察记录,也是文学作品。它们语句优美,阅读性强。与他的其他随笔作品不同,寺田寅彦从对自然的观察这个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写下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 诗镜总论

    诗镜总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 神说世界之风起云涌

    神说世界之风起云涌

    江湖波涛暗涌,少年寻师觅踪,外敌强强环视,平静了十年的江湖,将掀起更大的风暴;而隐匿在江湖诸多阴谋中的人又将会是谁!(本小说《神说世界之风起云涌》是延续第一部《神说世界》的故事,喜欢的读者可以回顾一下第一部《神说世界》!!!)读者交流QQ群:554616267,期待你的加入!
  • 楚曲十种临潼斗宝

    楚曲十种临潼斗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脉主病诗

    诸脉主病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十四画品

    二十四画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ohn Jacob Astor

    John Jacob As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刁蛮俏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