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4700000008

第8章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保证思路的连续性,要求所使用的概念必须统一,不能朦胧模糊,不能随意转移或偷换,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无法继续深入进行。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概念偷换现象,人们都得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出现“是一又是二”。

然而,幽默却没有这层顾虑,它可以是一又是二。在幽默哲学中,一语双关常常是用来转移概念的最佳媒介。幽默可以凌驾于通常的理性逻辑规范之上,它可以因概念转移而得到价值的提升,这一点跟科学研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科学论文中,为了防止概念转移,往往对基本概念给出严密的定义;而在幽默思维中,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为了便于概念转移,有幽默感的人特意在那些界限比较模糊的概念上做文章,以达到语意双关的幽默效果。

一语双关式幽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两个意思要以互相不协调为主,两者的冲突性是次要的。这种幽默的主要目的:一般是把自身的攻击锋芒掩盖起来,让对方在表面上毫无锋芒的语意里,体会到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运用好一语双关式幽默,我们的智慧、情感和人格就能够得以升华,我们就可以在社交、交谈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火车上,一个旅客的烟盒突然找不到了,他硬要说是坐在左手边的那个旅客偷走的。可是,过了一会儿,这个旅客从自己的口袋里找到了那只烟盒。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对那个旅客道歉。

那位旅客冷静地对他说:“没有关系。看来,刚才咱们俩都错了。”

这里“都错了”就具有双重语意,第一层意思是,刚才你不应该把我当小偷,你错了;第二层意思是,刚才我不应该把你当君子,我也错了。两层意思在暗中换了一下位置,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显得耐人寻味。

一语双关式幽默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如果运用得法,就可以帮助你摆脱眼前的困境,维护自己的尊严。

大词小用,幽默地活跃气氛

幽默心得 将一些用于庄重场合的比较严肃的语言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凡夫俗子”身上,这便是大词小用式幽默的基本技巧。

所谓大词小用,是指运用一些语意分量重、语意范围大的词语来描述某些细小的、次要的事情,通过所用语言的本来意义跟所述事物内涵之间的巨大差异,营造一种词不副实、对比失调的关系,由此产生令人发笑的幽默效果。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某中学一次年级老师会议上,最后一个议题是商讨学生春游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老师们人执一词、意见不一,讨论了很久。最后,年级组长提出利用三天时间带领全年级学生去青城山春游的建议,而且很快达成“共识”。

在一片笑语欢声中,新来的李老师正色且大声地说道:“组长,‘疾风知劲草,国难识忠臣’,我坚决拥护您的决策,寸步不离您的左右。头可断,血可流,到那山上也绝对不把您丢!”

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针对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而面对连“七品芝麻官”都称不上的年级组长,竟然用上了类似政论性的语言,且说出了只有对领袖才用的词语。这些“重大”的词语突然“屈尊”于这轻松、随和的氛围里,听起来极其不协调,然而,正是这种“大”与“小”、“重”与“轻”的对比的失调,才产生了幽默的韵味,活跃了会议的气氛。

可想而知,小李的这番幽默定能为他赚得人气,使他在年级组长的心里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在平凡至极的日常生活中,偶尔添加一些用于庄重场合的比较严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不协调的幽默意境,这就是大词小用式幽默的精髓。

自相矛盾,戏剧化的幽默术

幽默心得 通常,说话是不可以自相矛盾的,这是形成逻辑思维的最起码条件。然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却是我们制造笑料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且,前后反差越是巨大,越是荒谬,戏剧性就越强,幽默效果就越好。

矛盾是我们制造幽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跟人对话时,如果话语明显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就会产生抵触的效果,形成巨大的反差,这首先会引起人们的震惊,但震惊之余,人们会选择借大笑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就实现了幽默的目的。这种矛盾法构成的幽默大多含有嘲讽的意味,当然,这类幽默跟说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仅仅是让人们在笑声中自己领悟道理罢了。

从功能方面来看,自相矛盾式幽默可分为两类:一是讽喻他人的,二是自我暴露的。自我暴露式的幽默通常表现为故作蠢言、自我调侃,以调笑居多,意在拉近人际关系;而讽喻他人式的幽默,则往往一针见血地直指对方痛处,具有强烈的戏谑效果。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谈话需要,在具体的矛盾下制造幽默。

一次,丘吉尔自驾车去参加宫廷演讲。由于时间紧急,他只好超速开车,结果被一名执勤的年轻警员给抓住了。

丘吉尔为自己开脱:“我是丘吉尔首相,正急着去参加宫廷演讲。”

“乱说,你绝对是冒牌货!”年轻警官不相信他的话。

丘吉尔见状,只得哈哈一笑:“被你猜对了,我确实是个冒牌货!”

警官又看了看丘吉尔,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即放了丘吉尔一马。

丘吉尔老实表明身份的时候,年轻警官怎么都不肯相信。于是,丘吉尔故意否认,使自己言谈前后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不仅营造出一种幽默氛围,还让那位年轻警官搞不清虚实。两个人哈哈大笑过后,年轻警官只得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亮绿灯。这种幽默方法非常实用,自相矛盾,虚虚实实,让对方无法摸清你的虚实,只得在笑声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次,国会议员通过了某个法案,而马克·吐温觉得那法案是荒谬不合理的。于是,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告示,上面写着:

“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浑蛋。”

报纸出版后,许多抗议的电话打了进来,国会议员们自然不承认自己是浑蛋,要求马克·吐温立刻更正。

于是,第二天马克·吐温又刊登了一个更正:

“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浑蛋。”

马克·吐温的声明看似前后矛盾,实际上他不过是在耍语言花招。第一次,他在字面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第二次,他在字面上加以否定,而意义上却又肯定。这两种表述方式的置换,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对方的错误。那些“前后矛盾”、“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故事之所以经常被搬上舞台,且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极佳的幽默效果,那些被讽喻的对象常常为了掩饰自己的巨大纰漏而疲于奔命,结果又顾此失彼、笑料迭出。

李敖的嘴巴很“损”,常常骂别人“书呆子”、“笨蛋”。有记者对李敖非常不满,便跟他玩起了文字游戏,准备好好贬损李敖一番。

记者问李敖:“你的笔下常出现‘书呆’、‘蛋头’这类的字眼,可是你为什么没有自觉到,你自己就是个‘书呆’、‘蛋头’?你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睡眠少,出门更少,怎么能自称了解人间万象与真相呢?”

李敖听了并未动气,而是轻描淡写地说:“康德一辈子也没离开过他家方圆八十里地,可是他是大思想家,而且他还教世界地理。教世界地理我也行,因为我在家‘卧游’已久。”

听了李敖的巧思妙答,周围人一阵大笑,纷纷为他喝彩。

“卧游”是李敖临时编造的一个词,这个词本身就很矛盾,既然在家里“卧”着,又如何能出门“游”呢?但是,李敖就是使用这个自相矛盾的词汇进行反击,根本不拘泥于什么语言逻辑,一切以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为重,并营造出很好的幽默效果。李敖非常有幽默感,他的口出狂言就跟幽默有关。就算在别人对他进行中伤、侮辱时,他也仍旧能化解困境,这就是一种幽默的智慧。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种幽默,不仅让别人见识到自己的学识、度量、聪明机智,还使对方的恶意攻击不攻自破。

为了营造更强的戏剧性,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我们还可以在矛盾对转以前着意强调即将转化的矛盾,以混淆别人视听。

比如,有好友向你借东西,你可以先口出豪言:“嗨,说什么借嘛,我的就是你的,你只管随便用就是了!”可等你交出东西时,趁机自相矛盾地幽默一下,比如对方借的是自行车,便皱眉说:“你可得留心着点用,千万别把我的自行车弄坏了!”刚刚还放出豪言,紧接着却又叫他不能把自行车弄坏,这就是一种自相矛盾。而且,前面的铺垫做得越足,形成的对比就越强烈,戏谑效果也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矛盾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效果,在抖包袱前一定要沉住气,使谈话平稳而自然,以达到最佳的幽默效果。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都会时常面临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不论干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都试图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珍藏版)》正是你成功奔向自己理想、轻松而潇洒地生活的一盏明灯。
  • 克服困难的方法

    克服困难的方法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深知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所以当有人问他,那位跟他学画的青年能否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时,他便坚定地回答:“决不可能!因为他每年有6000英磅丰厚的收入呢!”艰苦的环境能够造就出成功的人才,而富裕的环境只会令人堕落。
  •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识人难,知人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生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看清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多一点对他人的了解,将会使我们在做事时减少很多失误,将会使我们赢得更多人的认可,以及更多的成功机会……读完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你会恍然大悟,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点点滴滴竟然是那么重要。对照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把这些我们平常认为的琐碎的事情归类分析,你会发现原来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那么困难——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性格特征。
  • 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

    为什么有的人讲话别人不爱听?为什么有的人谈判常常失利?掌握说话的本领,世界必将被你征服。精准的表达就能在让你职场中能言善辩,应付自如;在交际中幽默诙谐,备受关注;在商场中妙语连珠,左右逢源,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从而达到人生目的。本书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知识面广、可读性强,旨在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精力,做到把话说到心坎上,为成功插翅,为事业奠基,为幸福添彩。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往而不利,无战而不胜。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本书通过时下最流行的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人们感触颇深的50个幸福关键词,同时配备了二百多则精练动人的故事美文,内容涉及心态、心理、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等诸多方面。行文旋律优美流畅,语言细腻清新,为各方的人们搭建一个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热门推荐
  • 爱你却在隔岸观火

    爱你却在隔岸观火

    闺蜜和丈夫无耻勾结,设定圈套诬陷她出轨大伯。她成为豪门弃妇,不贞成为了标签!意外有孕,孩子竟然不是自己丈夫的孩子,而是来自那天的产物……手术台上,宁驰轩霸气拽她入怀:“我的继承人,你也敢动?”“那是我的孩子!”“没有我的播种和耕耘,你能发芽?”江媛否认,男人邪魅一笑:“那好,十月之后,看孩子像谁!”她被他拿捏得死死的,挺着大肚,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挡路,一脚踹开。“谁毁你现在,我定将废他未来!”渣男给她一纸休书,宁驰轩就给她豪门盛婚,看谁笑到最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奈何不了那彼岸凉

    奈何不了那彼岸凉

    奈何深处有故人,彼岸相离永不见!槿愿花开熠相识,弦音凉守无缘人。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第一宠婚,限量版萌妻

    一场精心设计的订婚宴让她失去最深爱的男友与闺蜜,为了自尊,她醉酒大闹民政局娶了无辜的隐身权贵。当所谓的复仇结束后,她几次想逃,却发现假婚老公的势力大得惊人。“虽然是假结婚,但本本却是真的啊,来,我们探讨探讨人生!”五个月过,刘伊心扶着有些隆起的肚子哭泣:“我要吃冰淇淋,烧烤,火锅!”“吃那些多没营养,来,吃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掌中宇宙

    我的掌中宇宙

    坐拥一个庞大浩瀚的多元宇宙,财富要多少有多少,神器量产,资源无限,手底下强者多如牛毛,科技胜过地球亿万倍……“我从来都不在乎敌人强不强,因为无论有多强,都一定没我强!”
  •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来自德国的和平使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本书系“海龙囤土司遗址文化价值系列丛书”之一,考察的对象是有关海龙囤遗址的民间传说。本书所载的民间故事即传说具体可分为:第一部分播州杨氏的传说,第二部分海龙囤的传说及第三部分播州地名的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可以与正史记载、遗存及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是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这本书的整理与出版对播州土司文化及海龙囤遗址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重瓣女人花

    重瓣女人花

    本书收入曾晓文近年来发表的几部中短篇小说:《重瓣女人花》《遣送》《苏格兰短裙与三叶草》《无人倾听》《微情》。在被作者缩小了的地理空间里刻画新移民的情爱生活,多以女性为主角,抒发生命对爱的企求,娓娓道来的故事在婚姻与伦理纠葛的笼罩下,闪现悲剧的内核与不变的人性。异国风情,跨文化的生存经验,功利时代里真情的坎坷,悲情人物的内在伤痛。峰回路转的情节结构,富有节奏感的叙述语言,使曾晓文的小说引人入胜而又具有耐人咀嚼的诗性。
  • 黑森林

    黑森林

    是传说把我们引到这里来的,黑森林,往前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冒险,可好奇心让我们走出了至少十步。我们迷路了。四处都是高大的树,而黑森林的路则由石头和草、会飞的落叶,低垂的树枝和风一起构成,由种种神秘构成,于是,我们这些像模像样的探险者,迷路了。蘑菇 雨下起来了。纷纷下落的雨点落到半空突然地停了下来,它们在阳光里旋转一下,把光粘在自己的身上然后落到地上。因此,停顿之后再落下的雨点光彩夺目,就像一团团小小的火焰落下来摔碎一样。我们打起了伞。来黑森林探险,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伞和其他的东西。
  • 你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

    你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

    依据真实发生的案例,针对大学生职场以及普通生活中遇到的多样化法律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普法和解决方案,语言通俗易懂,法律浅显明白。29个真实故事,完整再现职场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盲区,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化身“法律男神”,为你保驾护航,让你远离法律盲区,让法律成为每个人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