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1900000004

第4章 心中的世界

你是你,是我,也是宇宙

“不是我们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我们心中。”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莫名其妙:世界怎么会存在于我的心中?难道世界上的其他人也都生活在我心中吗?很久之后我才明白,存在于我心中的乃是各种各样的潜能、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正是这些潜能与可能性把我同世上的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让全人类成为一个整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整个世界的反映,每一个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当你把一张全息照片剪成许多碎片时,透过每一小片都可以窥见整张照片的内容。同样地,透过每一个人的内心,你都可以窥见全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大卫·西蒙(David Simon)是乔布拉心理医疗中心主任,也是《康复的智慧》(The Wisdom of Healing)一书的作者。他对此的解释是:“全息照片是对二维图片进行处理后得到的三维图像,其特点在于,无论将全息照片分解成多少碎片,通过每一块碎片都能重新构建出原先的二维图片。每一部分都包含整体的全部信息,所以才称为‘全息’。构成人体的每一个原子都是全息的,都携带了整个宇宙的全部信息。将物质凝聚在一起的各种作用力,在每一个原子中都可以找到。人体每一个细胞的DNA分子,都携带了整个生物进化史的全部信息。同样地,每个人的内心都携带了全人类所有思想和情感的信息,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任何思想和情感都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只有理解了这种现象,才能认识人生的本质,找到真正的智慧和无限的自由。”

你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都拥有无限的潜能,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你认识和接纳这样的潜能,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认清真实的自我,开启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能够包容自我的人,自然也能够包容整个世界。

既然我们身上本来就具有一切积极和消极的特质,那我们自然就不需要刻意伪装,假装某些特质并不存在。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有些人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也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与别人之间制造隔阂。在美国,白人、黑人、亚裔、拉丁裔、犹太裔之间的隔阂,右翼保守派与左翼自由派之间的隔阂,都是这么产生的。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我们所处的文化氛围,都会影响我们的想法,让我们产生偏见。“我跟你不同,因为我瘦你胖,我聪明你愚蠢,我勇敢你软弱,我积极你消极。”这样的想法不仅会让我们与别人产生隔阂,也会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制造隔阂,让我们无法拥有完整的自我。

凡是我们能从别人身上看见的特质,都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某项特质的话,就不可能在别人身上辨认出这项特质来。如果你为别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说明你心里也有同样的勇气。如果你嫌别人太过自私,就说明你心里同样存在自私的种子,随时有可能生根发芽。我们所欣赏的一切,所嫌恶的一切,都可以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一一对应。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潜能。

研究印度传统医学的专家维桑特·赖德(Vasant Lad)曾说:“每一滴水都包含了整个海洋,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整个身体的智慧。”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包含了全人类在所有方面的潜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深邃有一个概念。所有人都拥有爱、力量、创造力和同情心,也都拥有弱点、贪欲、私心和愤怒,只是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只要是我们能想到的人类特质,没有哪一种是我们自己所不具备的。要想找回完整的自我,我们必须对自己内心中潜藏的每一种特质都抱以包容和关怀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想要表达的特质最大程度地彰显出来。

城堡内的房间

约翰·威尔伍德(John Welwood)在《爱与觉醒》(Love and Awakening)中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你的心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里面有宽敞的走廊和数以千计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个房间都代表了你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整座城堡就是所有这些特质的统一体。小时候,你可以无所顾忌地进入每一个房间,无论房间里有些什么东西,你都会大胆踏进去。每个房间都与别的房间截然不同。你的整个城堡沐浴在爱的光芒之中。然后有一天,大人们进入了你的城堡,告诉你有几个房间并不完美,不应该作为城堡的一部分。他们说,要想让城堡变得完美,你必须把这些房间的门锁起来。你听信了他们的话,照他们所说的做了。随着你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造访你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阴暗的角落。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你锁上的门越来越多。当你觉得房间里的东西达不到你的要求时,当你对房间里的东西感到恐惧或羞耻时,就会锁上房间的门。你也会访问别人的城堡,如果发现你所拥有的某个房间别人都没有,你就会把这个房间锁起来。当你所信服的人告诉你某扇门应该锁上时,你就会照他们说的去做。

不知不觉间,你的城堡变得面目全非。你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自由出入于每一个房间。有的房间过去曾让你感到自豪,而现在,你巴不得让它们消失。但你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是城堡本身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上锁的房门会被灰尘和蛛网湮没,你全然忘记这些房间的存在。你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因为别人总是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告诉你一座完美的城堡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片嘈杂声中,你很容易忽视内心的声音。最后,你把自己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不多的几个房间里,全然忘记了城堡原本有多么大、多么雄伟壮丽。

城堡中的每个房间,都对应了你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爱与恨、美与丑、勇敢与怯懦、优雅与粗俗、无私与贪欲、健康与病弱,都存在于不同的房间之中。每个房间都是整座城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每个房间都有与之对立的另一个房间。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我们不会满足于在几个狭小的房间里度过余生,而是会本能地去探索、去寻找、去重新发现那些上了锁、被我们遗忘的房间。

城堡的比喻是为了让你认识到,你的内心世界确实非常广阔。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如此,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就可以看到内心城堡的全貌。我们往往不敢打开那些锁着的门,因为不知道门后面藏着什么。结果,我们不是去探索门后面的秘密,而是故意欺骗自己和别人,假装门和门后面的房间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克服心中的恐惧,走进城堡,把所有锁着的门一扇扇打开。你必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回所有曾经被你遗弃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重新拥有完整的自我。

我也可能骂小孩

我最初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可以说是完全不得要领。我当时以为,尽管周围的世界一团糟,我的内心世界却是“完美”的。我不愿承认,我的内心世界与那些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相比,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我觉得自己与别人,特别是那些我看不惯的人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共同点。为了改变这种想法,每次遇到我不喜欢的人时,我都会试图告诉自己:“其实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我心里也有与他们相同的特质。”最开始,我根本无法说服自己,因为我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与那些人相似的地方。

有一天,当我正在坐地铁时,这一切彻底改变了。跟我同车厢的一个女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她的孩子破口大骂。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绝对不会像她那样对待我自己的孩子。”就在这时,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的孩子不小心把巧克力饮料洒在了我的新裙子上,那我会怎么样呢?我肯定会对孩子大发雷霆的!”就在那一瞬间,我悟到了真相。我当然有可能像那个女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我不愿意承认罢了。当我看到别人大发雷霆的时候,总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而不是将心比心,去想想自己在类似情况下可能的反应。我意识到,那些我不喜欢的人表现出来的特质,同样也存在于我身上。尽管我并不是那个大骂孩子的女人,但我身上同样具有缺少耐心、不宽容的特质,只不过没有像她一样在那一刻表现出来而已。

我之所以会对别人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质感到不屑,正是因为这些特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心灵城堡中还有那么多扇锁着的门。我必须承认,我自己在感觉不好的时候,也会无缘无故对孩子发火。当我看到街上的流浪汉时,会对自己说:“假如我无家可归,没有受过像样的教育,又丢掉了工作,那我岂不是也跟他们一样吗?”的确,如果换一种情境,我的表现并不会跟别人有多大的不同。

穿别人的鞋走路

我开始尝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人:快乐的人、悲伤的人、愤怒的人、贪婪的人、小心眼的人。过去我很不喜欢胖子,我父亲就很胖,我很讨厌他这一点。然而在我的心态发生转变之后,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变得不一样了。我之所以不像他那么胖,只不过是因为我生来骨骼纤细,新陈代谢速度比较快而已。假如我的新陈代谢速度更慢一些,并且还像现在这样整天吃垃圾食品,那我肯定早已胖得不成样子了。当然,也有些人让我感到无法理解,例如杀人犯和强奸犯。我怎么可能不带丝毫感情地杀掉另一个人?假如有人试图伤害我,或是伤害我的亲朋好友,那我当然有可能失手杀了他,但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冷血杀手?但我转念一想,假如我在狭窄的牢房里被关了十几年,三天两头都要挨打,那我是不是会对所有活着的人都抱有极度强烈的仇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确会这样。这并不意味着杀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但是我至少明白了,我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一个杀人犯。

假如我难以直接想象自己成为某一类人,就会分析这一类人的特质,然后想象自己是否可能具备这些特质。例如,我无法想象自己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恋童癖,于是我就问自己,恋童癖通常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答案是内心充满恐惧、堕落、变态的人。然后我问自己:“我的内心有可能充满恐惧吗?我会堕落吗?我会成为变态狂吗?”这样我就意识到,假如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别人的恶意凌辱中长大,那我的心理肯定也会扭曲变态,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奇怪。尽管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但我得承认,我自己同样有成为变态狂的可能性。有些时候,问题并不在于你是否“已经”表现出了某种特质,而在于你是否“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这种特质。

对于我不喜欢的每一类型的人,我都进行了这样的换位思考。当我发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时,自然也就在心中原谅了他们。不知不觉间,我的心静了下来,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我意识到,我之所以会讨厌某些人,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恰巧表现出了某种尽管我自己也具有,却不愿意承认的特质。当别人在我面前吹牛的时候,我不再会因此而瞧不起他们,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心中也有吹牛的欲望。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在心中假想自己用食指指着别人,数落他们的不是。当你伸出食指指着别人的时候,你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都指着自己。不要忘了这一点。

我不再刻意遮掩自己心中的某些消极特质,因为一旦我处在特定的情况之下,这些消极特质自然会表现出来,而只要我不处在那样的情况下,消极特质也就不会形之于外。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分子,你的心中包容了人类所有的可能性时,你就再也不会孤独了。而当你愿意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就不会再给别人的行为贴上“好”与“坏”的标签,也用不着再生活在虚伪的面具下,靠伪装和掩饰来保护自己。

爱上白痴

前段时间,我去了趟科罗拉多州,为一对开广告公司的夫妇及其职员进行心理辅导。丈夫的名字叫麦克,妻子叫玛丽琳。我跟麦克夫妇及其子女共进午餐的时候,就个人反映整个世界的“全息理论”展开了一场讨论。麦克和玛丽琳对全息理论并不陌生,所以我们很谈得来。然而在回去的路上,麦克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不过有几种特质我身上是没有的。”我并不觉得惊奇,因为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即使他们已经承认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无限潜能。我自己当初就是这样的。所以我问麦克:“哪些特质是你没有的?”麦克答道:“我不是个白痴。”我透过后视镜看着麦克的眼睛,告诉他:“既然你具有全人类所有的特质,那你当然也是个白痴。”车里一片肃静——我当着麦克妻子儿女的面说他是个白痴。然后,麦克开始向我描述他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白痴,以及他跟那些人是多么不同。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非常激动,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他心中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

等麦克说完,我问他:“你难道从来没有做过白痴才会做的事情吗?”他想了一会儿,告诉我他的确做过那样的事情,但立即又开始解释,他这样做的原因跟那些真正的白痴完全不同。我告诉他,心理学上没有“真正的白痴”和“普通白痴”的分别,白痴就是白痴。他之所以对“白痴”这个词如此敏感,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词触动了他心里最隐秘的某些部分。

回麦克家的路显得相当漫长。我让麦克至少考虑一下这种可能性:他身上并不是没有白痴的特质,只不过他把这种特质深深掩藏了起来,而现在正是他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新发掘这种特质的时候。他怎么可能拥有人类所具有的所有特质,唯独不是个白痴?再说,做一个白痴究竟有什么不好?我问玛丽琳和孩子们,要是我把她们叫做白痴的话,她们会怎么想。除了麦克,没有人觉得“白痴”这个字眼有什么特别讨厌之处。我又问她们是否经历过与白痴有关的糟糕事情。她们都说没有。

回到麦克家,所有人都下了车。室外的气温是零下十八摄氏度,我从来没有在这么冷的环境中生活过,所以我站在门口一边发抖,一边迫不及待地等着麦克开门。麦克花了好几分钟时间,把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了一遍,又在车里找了很久,最终无奈地告诉我们:“我好像把钥匙锁在家里了。”沉默了片刻之后,我开口说:“什么样的人才会在零下十八摄氏度的天气里把钥匙丢在家里,把自己锁在外面?”包括麦克在内的所有人同时叫道:“一个白痴!”大家都笑了。玛丽琳最终找到了她的备用钥匙,打开了门。

暖和过来之后,我要麦克坐下来,仔细回忆他觉得“白痴”这个字眼如此刺耳的原因。麦克最终回忆起来,他小时候曾因为做了件蠢事而遭到别人的嘲笑,于是他决定再也不做任何蠢事。他在自己内心的城堡里锁上了一扇门,因为他觉得门里的东西是不好的。著名心理医师冈瑟·伯纳德(Gunther Bernard)曾说:“我们首先忘了自己是谁,然后又忘了自己已经忘了。”麦克的情况就是这样。

那些为我们所压抑、所忘记的特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尽管这种影响是我们平时意识不到的。我们越是压抑某些特质,它们就越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头来,努力唤起我们的注意。麦克一方面不愿自己展露出白痴的一面,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与各种各样的白痴来往,这样他才能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影子。他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所以才认为所有犯错误的人都是白痴。他恨自己白痴的一面,也恨任何做出白痴举动的人。他手下的员工都觉得他对人太过苛刻,难以相处。

我告诉麦克,做一个白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我要他闭上眼睛,然后问他,白痴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他答道,努力。当年,麦克因为不愿让人觉得他是个白痴,所以在各方面都非常努力,学习成绩非常好。拿到某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之后,他投身会计行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最终成为了行业精英。我问麦克,他之所以会这么努力,是不是可以看做“白痴”这个字眼的馈赠?他能不能因此而原谅自己白痴的一面?麦克犹豫了一下,说他会试试看。

第二天,麦克的精神非常好,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他仍然有些犹豫,不愿承认自己白痴的一面,毕竟他对内心的这一面已经压抑了四十多年。我们又谈了很长时间,麦克终于意识到,正因为他不愿承认自己白痴的一面,才会吸引那么多白痴进入他的生活。我告诉他,这正是我们的心灵天生具有的防御机制,一旦我们刻意去压抑某种特质,就会吸引那些更容易表现出这种特质的人,让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见我们自己的映像。

我们需要理解、接纳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质,因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话,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们呢?要想获得别人的爱,我们必须首先建立起自爱。有些人只注意修饰自己的外表,却不注重内心;另一些人则太过关注内心世界,从来不肯对着镜子照一照。只有把内与外、积极与消极结合起来,找回一个完整的自我,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控制自己所表现出的特质,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首先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把所有可能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都收起来。准备好本子和笔,以及彩色画笔。如果你愿意,可以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闭上眼睛,深呼吸五次,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

◎认识你自己的光明面

想象一部通往你内心深处的电梯。走进电梯,按下最底层的按钮,进入你心中的神秘花园。在花园里散步,欣赏周围的花木风景,享受浓郁的花香和泥土潮湿滋润的气息。天气晴好,鸟儿在周围歌唱。想象自己穿着最美丽,最舒服的衣服。提醒自己,在内心的神秘花园里,你是绝对安全、绝对舒适的。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你的心中会出现另一个你自己,这一个“你”代表的是你积极的一面,拥有你全部的力量、勇气、同情和爱。

让这个光彩照人的“你”走过来,在你身边坐下。握住“你”的手,凝视“你”的眼睛。问这个积极的“你”是否会永远陪在你身边,保护你,指引你前进的方向。问“你”你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敞开心扉,让被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跟这个积极的“你”拥抱,感谢“你”来看你,邀请“你”常来你心中的花园做客。

睁开眼睛,记下你方才的体验,包括你所见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一切。那个积极的“你”是什么样子?对你说了些什么?不必着急,把你所想到的一切都写下来。用彩色画笔给那个“你”画一张像。即使你从未学过绘画也没关系,画的水平并不重要,关键是用心去画。至少画上五分钟的时间。

◎认识你自己的阴暗面

重新闭上眼睛,深呼吸五次,让自己放松下来。想象一部通往你内心深处的电梯。走进电梯,按下最底层的按钮。这一次电梯门打开的时候,外面是一个阴暗肮脏的地方,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你可以想象一片臭气熏天的垃圾场,也可以想象一个爬满了耗子、蛇、蟑螂和蜘蛛的山洞,总之,这是一个你最不愿意来的地方。继续深呼吸,然后朝最阴暗的角落里望去,你会看见一个最卑微、下贱、猥琐的自己。这一个“你”代表的是你消极的一面。仔细观察“你”的样子,注意“你”身上的气味,以及“你”带给你的感觉。哪一个词最适合描述此时的“你”?当你看清楚消极的“你”的样子之后,就可以睁开眼睛了。把你方才想到的那一个词,以及你所经历的一切、你心中的感觉都写下来。至少写上十分钟的时间。

◎光明面与阴暗面的融合

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下来。坐电梯回到你心中的神秘花园里,欣赏周围的风景,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当你感到无比舒适、无比安全的时候,再度让那个积极的“你”来到你身边。等到积极的“你”在你身边坐好,再邀请那个消极的“你”来到你的花园里。让积极的“你”与消极的“你”彼此拥抱,让你最光彩照人的一面与最卑琐下贱的一面拥抱在一起。让积极的“你”释放出爱与同情的光芒,照亮那个消极的“你”。告诉消极的“你”,这里很安全,随时都可以来拜访这里,得到你的接纳和原谅。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如果那个消极的“你”不愿意被积极的“你”抱在怀里,不要紧,每天都尝试一次,直到有所进展为止。如果时间过了十分钟左右,消极的“你”一直在抗拒,就睁开眼睛,返回现实世界。

用彩色画笔把你方才经历的一切都画下来,至少画上五分钟的时间。画完之后,再把你的经历和感受写在本子上。

同类推荐
  •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可以说生活中处处讲宽容、需要宽容。懂得宽容的人是智慧的人,善于宽容的人是会做人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容他人、荣他事、荣自己,人生也就达到了一个高度,达到了一个境界。本书从做人、立世、处事、交友、婚恋以及工作和学习等几大方面展示宽容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在美德的熏陶中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懂得宽容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宽容,犹如水一样,以自己的无形宽容一切的有形。
  • 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继《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畅销30万册后,沈嘉柯推出全新散文励志随笔集《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沈嘉柯作为80后代表性作家和心理咨询师,用他丰富的职业经验和温暖治愈的文字,继续为一代年轻人答疑解惑,告诉年轻人要懂得规划,懂得爱,懂得自己,让心灵得到成长,青春不再迷茫。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沉心十年,不急躁,静下心,只要努力,你终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懂得规划,懂得爱,懂得自己。让心灵得到成长,青春不再迷茫。以十年为界,沉下心来,让自己强大。去做喜欢的事,去过更好的人生。
  • 青年职场塑身

    青年职场塑身

    许多青年朋友都会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起出大学校门时,明明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但几年过后,别人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唯独自己还在原地踏步,问题竟争出在哪里?怎样才能在职场上上春风得意?遥想当年,编者年轻时也有过以上的困惑与苦恼,随着阅历的增长,现在再反观那段起过的路时,真是面般滋味在心头。乘着让后来的青年在职场少起弯路的良好愿望,绪仔细地分析了当今青年人在职场发展的特点,提出了青年职场塑身的五个要点。求职一箭中的,工作出类拨萃,关系左右逢源,竟争陪颖而出领导得心应手。
  • 跟谁都能聊不停

    跟谁都能聊不停

    怕被拒绝、怕丢面子、怕演讲、怕和陌生人说话?本书教你怎么想,立马让怕什么的都变成浮云。爱紧张、爱冷场、爱大脑死机、爱吓跑MM?本书教你怎么做,轻松搭到想搭的人。不会找话题、不会接话茬、不会赞美人、不会看脸色说话?本书教你怎么说,开心和人聊不停。只会附和、只会回答、只会乏味地陈述、只会讲老掉牙的冷笑话?本书教你怎么问,让聊天越来越热烈。
  • 修心的人生幸福多

    修心的人生幸福多

    本书从九个方面入手,强调了人们入世生活该以怎样的心灵迎击风雨,以怎样的态度处人处事。
热门推荐
  •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地英雄

    大地英雄

    在这片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土地上,有过多少人带着荣耀离开,又有多少人带着泛黄的记忆隐于茫茫人海……
  • 公道大王

    公道大王

    民国初年,豫陕交界的山区,啼饥号寒的客家人中,突然树起一面“樊”字大旗。一支农民武装,如烈火冲天,照亮了班鸠城一带,给军阀、土匪以沉重打击。这支武装队伍的带头人是个农民,他被孙中山封为“建国豫军”总司令,人称“公道大王”。他的传奇经历,至今被人们视为一个神奇的梦,一个历史的谜……一九一三年在河南金斗——陕西洛川一带,“客户”们忍着恐慌与饥饿,怀着侥幸与担忧,从冰窟跳到冷窟,依然啼饥号寒,受冤蒙辱,在这冰冷与黑暗的世界里抖索,挣扎……
  •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顣???????????
  • 隐藏在空间里的爱情表白

    隐藏在空间里的爱情表白

    隐藏了空间里的爱的表白
  • Samuel Titmarsh and The Great Hoggarty Diamond

    Samuel Titmarsh and The Great Hoggarty Diamo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巴掌童话4

    小巴掌童话4

    《小巴掌童话4》读起来或让人捧腹大笑,或充满小哲思,或融入小动物间暖暖的友情……
  • 首席霸爱:挑上抵债未婚妻

    首席霸爱:挑上抵债未婚妻

    被称为‘花少’苏子墨本以为再无真心,却在意外之中跟于晓荿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晓荿为了给年少时的好姐妹解恨报复,一次又一次的缠着苏子墨的花边新闻,却在意外中弄坏了苏子墨的豪车。为赔偿豪车损失,立下契约,以一年为限。两人相处之间,于晓荿萌生爱情的幼苗,却因无法跨过心里那道坎而逃避心情。苏子墨再次爱上她,不惜放弃所有,不惜生死也要和她在一起。
  • 无限穿越征战

    无限穿越征战

    当我们真正面对存在于幻想中的恶魔时,该何去何从?在这无限穿越的战场?唯有战斗,杀戮,才能有一线生机!
  • 把日子摆上地摊

    把日子摆上地摊

    与“大款”相交则锱铢必较;与“小官”相交则自爱自尊;与百姓相交则有利他人。皮二,一卖菜老农,一古板又正直的劳动者,亦可称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