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2700000001

第1章

缘起分第一

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三为离虚妄执故。四为离诽谤真实法故五为离我执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者。有诸众生未闻佛说有佛性理。不知自身必当有得佛义故。于此身起下劣想。不能发菩提心。今欲令其发心。舍下劣意故。说众生悉有佛性。二为离高慢心者。若有人曾闻佛说众生有佛性故。因此发心。既发心已。便谓我有佛性故能发心。作轻慢意。谓他不能。为破此执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为离虚妄执者。若人有此慢心。则于如理如量。正智不得生显故起虚妄。虚妄者。是众生过失。过失有二。一本无。二是客。一本无者。如如理中。本无人我。作人我执。此执无本。由无本执故。起无明等。由无明起业。由业起果报。如此三种。无实根本。所执是无故知能执皆成虚妄故。由于此执所起无明诸业果报。并是虚妄故。无受者作者。而于中执有。是虚妄故言本无。二是客者。有为诸法皆念念灭。无停住义。则能骂所骂二无所有。但初刹那为旧。次刹那为客。能骂所骂起而即谢。是则初刹那是怨。次则非怨。以于客中作于旧执此执不实故名虚妄。若起此执。正智不生。为除此执故说佛性。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显真如。由真如故。无能骂所骂。通达此理。离虚妄执。四为除诽谤真实法者一切众生过失之事。并是二空。由解此空故。所起清净智慧功德。是名真实。言诽谤者。若不说佛性则不了空。便执实有。违谤真如。净智功德。皆不成就。五离我执者。若不见虚妄过失。真实功德。于众生中。不起大悲。由闻佛说佛性故。知虚妄过失。真实功德。则于众生中。起大悲心。无有彼此故除我执。为此五义因缘。佛说佛性生五种功德。五功德者。一起正勤心。二生恭敬事。三生般若。四生阇那。五生大悲。由五功德。能翻五失。由正勤故。翻下劣心。由恭敬故。翻轻慢意。由般若故。翻妄想执。由生阇那俗智。能显实智。及诸功德故。翻谤真法。由大悲心。慈念平等故翻我执。翻我执者。由佛性故。观一切众生。二无所有。息自爱念。观诸众生。二空所摄。一切功德。而得成就。是故于他而生爱念。由般若故。灭自爱念。由大悲故。生他爱念。由般若故。舍凡夫执。由大悲故。舍二乘执由般若故。不舍涅槃。由大悲故。不舍生死。由般若故。成就佛法。由大悲故。成熟众生。由二方便。住无住处。无有退转。速证菩提。灭五过失。生五功德。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性论破执分第二中破小乘执品第一

复次佛性有无。成破立义应知。破有三种。一破小乘执。二破外道执。三破菩萨执。初破小乘执者。佛为小乘人说有众生不住于性。永不般涅槃故。于此生疑。起不信心。

释曰。所以生疑者。由佛说故。小乘诸部。解执不同。若依分别部说。一切凡圣众生。并以空为其本。所以凡圣众生。皆从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即大涅槃。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分别众生。凡有三种。一定无佛性。永不得涅槃。是一阐提犯重禁者。二不定有无。若修时即得。不修不得。是贤善共位以上人故。三定有佛性。即三乘人。一声闻从苦忍以上即得佛性。二独觉从世法以上即得佛性。三者菩萨十回向以上是不退位时得于佛性。所以然者。如经说有众生不住于性。永无般涅槃故。又阿鋡说。佛十力中。性力所照。众生境界。有种种性。乃至粗妙等界不同故称性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有性无性异故。有佛性者则修种种妙行。无佛性者。则起种种粗恶。是故学小乘人。见此二说皆有道理。未知何者为定故起疑心。复次生不信心者。于二说中。各偏一执故不相信。何者。若从分别部说。则不信有无性众生。若萨婆多等部说。则不信皆有佛性故。明有佛性者。问执无性曰。汝云何有无性众生。永不般涅槃。答曰。众生既有种种粗妙不同故知理有有性无性。汝若不信有无性众生永不涅槃。而信有众生有种种粗妙等界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执不平等故。问曰。汝信有众生种种粗妙等界。即令信有无性众生者。亦应信有无根众生耶。何以故。众生由有根无根故。有种种粗妙等界。汝若不信有无根众生者。云何信有粗妙等界。若谓有粗妙等界。不关有根无根者。我亦信有粗妙等界。不关有性无性之义。有何过失。若汝言无有无根众生者。我亦说无有无性众生。答曰。汝以有根无根。例我有性无性。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谓无根者。为是众生。为非众生。若是众生。有二过失。一者泰过过失。若无六根。而是众生者。则一切无情草木石等。皆是众生。同无根故。二者不及过失。本说六根以为众生。既无六根。更说何物。为众生耶。而汝说无根众生。是义不然。故知不为有根无根。说粗妙等界。正为有性无性说粗妙耳。难曰。若汝谓我立无根众生。有二过失者。汝立犯重一阐提人无有佛性。永不得涅槃。亦有二失。一者泰过过失。众生本以我见无明为凡夫法。寻此无明。由违人空故起。既起无明故有业报。若不违人空。则无无明业报。既无无明业报等三轮。若尔应是圣人作于凡夫。若谓众生无佛性者。但圣为凡。无凡得圣。此成泰过。二者不及过失。若汝谓有众生无佛性者。既无空性。则无无明。若无无明。则无业报。既无业报。众生岂有。故成不及。而汝谓有众生无佛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既不信有无根众生。那忽信有无性众生。以二失同故。问曰。汝说有众生无佛性者。如刹底利种。为具有四性。及地狱人天等性。为不具有。若言不具有者。人应常人。永无作诸道义。若具足有者。则违经。如经中说。如来性力能了种种粗妙等界。此众生性。既其平等。经不证故。又若汝谓有众生永不般涅槃者。义亦不然。如人先为刹底利。后作婆罗门。或人或天。无决定相故。若汝说不具足者。则与立譬相违。何以故。俱不具故。汝说无佛性众生永不得佛。如人无天性。则应永无天报。若无天性。而得天报者。亦应有无佛性众生而得涅槃。复次若具足性与譬相似者。则无佛性众生应具有佛性。若有有无二性。为相违不。若相违者。则应一有一无。是义不可。若无涅槃性众生。则不应有涅槃性。汝言具二性者。义亦不然。何以故。如刹底利无婆罗门性。二性相违。决定无故。后则不得为婆罗门。乖世道故。又若俱有性义者。后时决得。若不具性义者。后决不得。若一人具此二义。定何所属。又问。汝立无佛性众生。始终定无。为不定无。譬如大地。初无金性。后时或有。有已更无。汝立无佛性。亦如是不。若如此者。则应得二乘性竟。后更不得。得大乘性竟后应更失。得定性已。后更不定。虽修得通达解脱等功德后还更失。则修道无用。决定立性。并成无用故。又问。汝立无定性众生如地。或时转为金宝等物。无佛性众生住于下性。是人性不定故。能转为涅槃者。为今生转。为未来转。若汝谓今生转者。云何得转。为值三宝得解脱三善根故转。为不值而能得转。若言修功德分故现在转者。何谓无佛性众生永住下性。是义自坏。若汝谓今世虽修善根终不得转。未来方转故名住下性者。此性于未来中。为修善故转。不修故转。若修故转。今修何故不转。若言未来不修善自然转者。现在未修。何故不转。又若汝谓无佛性。是定无者。如火定热性。不可转为水冷性。佛性亦尔。有无应定皆不可转。若不可转者。汝立此定。为由因故定。不由因故定。若由因故定。此定不成定。何以故。本时未是定。由因方定故。若说不由因而定者。则无穷过失。是故我说此性亦复不定。不由因故。是义应成。如汝说定等共无因。若尔非理之事并应得成。二者不平等过失。如人谓石女生两儿。一白一黑。亦如兔有两角。一利一钝。若人不由因说。此不平等义。亦应得成。如汝所说。此若不成。汝亦不立。三者失同外道。有本定有。无本定无。有不可灭。无不可生。此等过失。由汝邪执。无性义生故。问曰。若尔云何佛说众生不住于性。永无般涅槃耶。答曰。若憎背大乘者。此法是一阐提因。为令众生舍此法故。若随一阐提因。于长时中。轮转不灭。以是义故。经作是说。若依道理。一切众生。皆悉本有清净佛性。若永不得般涅槃者。无有是处。是故佛性决定本有。离有离无故。

佛性论破执分第二中破外道品第二

复次为外道不识佛性故。彼立义应知。有外道说。一切诸法。皆有自性。等有不空。性各异故。若诸法悉空。无自性者。则水火色心。生死涅槃。并无自性。自性既无。应可转火为水。转于涅槃更作生死。何以故。等无自性故。现见火性定热。不可为水。水性定湿。不可为火。涅槃生死。亦复如是。不可互相转作。如此二法。并有自性故。若互可转。则修道无用。故知诸法各有自性。是故不空。复次为破外道自性义应知。难曰。汝说诸法各有自性不空。性定异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自性决定不可得故。决定者。离此泰近泰远八种不可见因外。若物定有。则应可见。若物定无。则不可见。譬如兔角及蛇耳等。以决定智。依道理觅。决不可得。定永无故。诸法自性。亦复如是。故知诸法无自性故空。若汝说瓶等诸物更互各异。如瓶异衣等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瓶与色等。为即自性。为离自性。若定即离者。义皆不可。若是一者。则不应有八。瓶与数相违故。一义不立若定异者。缘色则不应得瓶。如人缘牛曾不见马。故瓶等即离自性。皆不可得。若汝说有性有故诸法有。自性不空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性无自性故。有性若是自性有者。则不离空有二处。若有中有者。则二有相并无能所用。法既以有。何劳复须自性有耶。若无中有者。那不能令兔角龟毛等有。故知二处不立。复次问曰。汝说自性与瓶等。为一为异。若一者。则不应有八性。若有八者。一数即乖。若言异者。则不通有便无言智。何以故。汝言由自性有故有言说。及生智慧。今既是异故。知无言说。无言说故。智慧不生。有无即离。皆不可得故。自性定无。又若汝说。汝言亦空。是故一切诸法不空者。此义不然。何以故。如是语言入诸法摄故。语言亦空。故知诸法皆空。若汝说语言可闻故不空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语言自性不可得故。语言因缘种种异故。异相者有八事。一觉。二观。三功用。四风气。五八处。八处者。脐胸喉舌根项齿鼻唇。六音声。七名字。八开闭。具此八义故。言声得生。分别语言。并入一切诸法摄。故知同皆是空。又汝言。若汝说空平等者。云何于八种因缘。但生语言。不生余法。是义不然。何以故。汝不识他义本故。若有人立不从因缘。能出语言。汝对此人。可施此难。我今说因果决定。不无因缘。因果定者。如从因生果。若果不从因生。则应本来有果。若因不生果。果何缘有。若因果俱无性者。则自他同无。云何自生不生于他。为自果生。他果不生故。不得无性。由因生故。不可说有。从他生故。不可说无。以是义故。我说因果决定。汝难不成。如中论偈言。

一切处诸法  从自不得生

从他二亦尔  从无因亦然

初言一切处诸法者。明处有三。一约四生处。谓三界生处。及无流界生处。此四摄一切内外处尽。四中所有一切诸法摄法亦尽。二约内道外道。摄一切所有法。处通世出世皆尽。三约有情无情。摄一切法皆尽。处通三世摄有皆尽故言一切处诸法。次三句以四种因缘觅诸法实生。皆不可得。一从自。二从他。三俱从自他。四不从自他。寻此四句。皆无生义故知诸法悉非性有一。不从自生者。若从自生。生则无用。自既以有。何劳复生。故文言从自不得生。二若从他生。何不生于异果。同皆是无故。故言从他不得生。三若俱从自他生者。亦复不然。前约异体相续。立自他义。如两物相望故。互为自他。以张望王。张即为自。王即为他。以王望张。王自张他。义亦如是。此二他性为一为异。若两他性是一者。则无自他义。非两相望故若彼他义。异此他义者。彼即不成他。以异他性故。彼他既非他。此他亦复失本。由他望我故。我有他义。他既非他。我他亦失。本由他故。有自他义。既空自性理失。竟何俱从自他生耶。故言二亦然。次约同类因果相望。论自他者。本由种子为因。能生芽果。芽必由因故名为果。种必生果故得名因。因之与果。为一为异。若定一者。则无生义。本已是有复何用生。若定异者。则应生异果。既俱是异因。何故但生自果。不生余果。既自他一异。俱不可得。故知不俱从自他生。所以文言二亦尔。故四不从自他生者。是无因义。若汝谓诸法不从因缘。而自有者。则一切诸法互能相生。火应生水。水能生火。等无因缘故。若不尔者。无因生义。即不得成故。文言从无因亦然。于四句中。求觅生相。并不可得。是故当知。决定无生。复次若汝难即与证量相违。若诸法无实性者。则能所皆不可得。声不至耳。耳不得声。我现见声耳相对。所以得闻。故知不空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是能所及证量自性。皆不可得故。汝言由自性得成故不空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此自性于根尘证量中。一异有无等。皆不可得故。自性不成。若汝说云何不可得。由多因成故。若法有自性。即不由因得成。已成物者。更生无用故。若汝言多因各生声自性。譬如鼓声。必由手桴等因缘。随此手等各自分。有得声义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前自他等四句中。觅生不可得。由性空以显故。若一性不成者。多性云何成。若汝立自性者。是因不劳立。何以故。自性自是有。何复用因为。若汝说一果由一因得成。果以因为体故。若尔但应一人得闻。何以故。由一人击鼓。但一人应闻。余人那并得闻。若多人共闻。则知因果不得一体。若汝说有多果。即从多因生。随至而取。如人散种田中。人田是一。而种子众多。所生芽等。亦复不少。亦如一人打鼓。鼓声众多。故人闻亦多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本不可取故。若本已有自性。何得称言现见。因打鼓已。后方闻声。若汝说声自性本有。由八种不了故未得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虽近远等。亦不得闻故知本无自性。若汝说一声转作多声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多数相违故。倒义应成。汝义本坏。一多数相违者。汝所立义。声有三种。一但与果相违。二双与因果相违。三但与因相违。初刹那声。但与第二刹那声相违。最后刹那声。但与因相违。无更有别果。中间无数声。前后相望。有无量因果。自俱相违。以是义故。一声生无量声者。是义不可。何以故。一时俱闻故。若前后生多声者。则应前后而闻。不前后闻。一时俱闻者故知非一声生无量声。复次倒义得成故者。若汝谓一能生多。我亦言多能生一。汝若不信多能生一。我亦不信一能生多。复次汝义本坏故者。汝义云。有物德事等三种。唯于物中。可说有德有事。不于德中更复立德。而汝今于声德中。分别有数量德。宁不自乖本执耶。若汝说是数量。但依名句味。不依于声。譬如劫来烧屋。实是火烧。以火与劫相应故。非是劫烧。由火依劫故。故云劫烧。数量亦尔。实是名句味家德。此名句味。与声相应故。数量德依声而说故。我义本不失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名句味耳根所得故。此名句味为是声。非声耶。若是声者。不应有德。诸德无体故。若非声者。闻声之时。则不应得。于名句味。若一时得。云何复言名句味等有于数量。而声无耶。故知汝义自乖于本。此前破鞞世师。

复次破僧佉义应知。内曰。汝义云。声有自性。与自性不异故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声有自性。则声应为耳本故。若说声是耳。耳即是声。可说自性即声。声即自性。若不许耳即是声者。亦不许汝声即自性。若汝说声是所闻。耳不尔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声与耳。为一为异。若汝说声是所闻与耳异者。已所闻故与自性亦异。若说声与耳不异者。何故不说声能闻耳。若汝说德如耳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声灭时。耳应俱灭。声耳是一故。如耳声一物不成例。余成不成亦尔。故知诸法决无自性。悉皆是空。若汝说证量。云何成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今我立证量。显了二空。诸法空故。自性不可得。如见幻事。幻物者证量。所见不如实有诸法亦尔。不如所见而有所见。由体不实故。不有由证量故。不无由体无故。空义得成。以证量故。假有不失。复次一切诸法。无有自性。何以故依因缘生故。譬如火依他而生。离樵即不可见。亦如萤火若火有自性。则应离樵空中自燃。若自燃有。则应离于燃具为更生事。则无有用火成无事。一切诸水所不能灭。若汝说有自性故。是故可灭。若无自性。如幻化火无有实性。无对治故。水不能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责汝此火为本有性。为是无性。若本有性者。末亦是有。本末既有。则应是常。不应可灭。复次自性各各自不同。可相坏故。譬如作事。后作事成。前事则坏。如火为水所灭。若一切法各有自性。何能相灭。若汝说若无自性。则火与樵不得异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多有过失。能所不异故。若一不异者。有何能所火樵二物。亦可说言。樵为能照。火为所照。若不尔者。则汝义本立一不成。外曰。若汝说火离一异者。云何说火从因缘生耶。内曰。如樵中色等五尘。是时不成樵。即于一时并成热性故。四大四微等八物。皆不一不异。若言冷热等八物一异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是一者。冷应至热。即堕常见。若言异者。简空而生。即是断见。缘冷生热。故若异者应有八火。火若有八。一火不生。并如前说。是故诸法悉依缘生。何以故。相续不度故相续故不断。不度故不常。以是义故。断常见灭。不一不异。随世间故。亦说一异。复次若汝说能量所量二法成就。所以诸法各有自性故不空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量从自生故。不缘所量境而能量智自成者。无有是处。既无所量。能量之名。对何而立。则量何所量耶。若汝说由观所量故。得成能量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前境未有。即量何所缘。所量者。是所缘境。能量者。是能缘智。若所量已成。能量何用。所本由能故得所名。若能量未有。已成所量。则能量无用。若所量不关能量。自得成者。有何能所。若汝说能量所量。更互相成。是二各有自性。而更互相合故。一名能量一名所量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未相对时。两法已成。而后时得名者。有四过失。一者相对无用。何以故。一切诸法未被缘时。已成所量。智亦如是。未能缘时。已成能量。既自性已成。何用相对。二者为何事未足。复须相对。若为立名。须相对者。体既已立。何故无名。若汝谓体本自性是有。但未相对故。未有名者。是义不可。既未有名。云何有体。三者所量前成。能量后成者。若所量已成故得所量。能量未成。复何所对。而名所量。四者若能所俱时成者。则能所义坏。如牛角并生。则无能所。既前后俱时。求觅自性。皆不可得。故知诸法悉空。复次若汝说。譬如灯为能照。瓶为所照。灯瓶二物本性是有。但相对时名能所照。故量义得成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灯譬未成故。与量不相似。岂得为譬耶。若汝说云何未成者。灯中无暗故。故不照自体。若照自体体是所照。如瓶等譬。瓶既须别。灯来照灯。亦应更有别灯照之。此则照照无穷过故。而不然者。汝谓证量相似故取灯为譬者。我明不相似故不得为譬。何以故。灯但照他。决不照自。若体有暗。可须自他来照。体既无暗。何劳自他照耶。不如瓶等物体暗不自显故须灯照。若灯复须照。则应更有别灯来照。而不尔者。定知灯但为能照。非是所照。量即不尔。是能是所。能缘前境。名为能量。即自智缘。及为他智缘。故名所量。即自缘者。如眼识为证量。直对前色。不能分别作是青意。若作是青意。解即是意识。是则二心俱起。眼识取色不能自取。意识分别青黄。即是取。眼识不能取自见色境故。但分别眼识所得者。即是所量分别。眼识即是能量。是故证量由他分别故得成立。灯则不尔。但是能照。非是所照不由他照故得成立。以是因缘。不得举此譬于证量。若灯能自照。不更须别灯照者。瓶等亦应自照。不更须别灯来照。若灯体暗故。应照自体。而不须别灯照者。瓶亦应尔。瓶体有暗。则应自照自体。亦不劳别灯来照。瓶应自照故。是则瓶灯一种俱应自照。并不由他。则瓶与灯。复有何异。若灯不应照者。云何能照自体。若体无暗不须照者。复何劳照。若照自体者则有二失。一者体应有暗故须照者。此则与瓶为一。瓶有暗故。既不能自照灯亦有暗。云何能照。二者能所照一。既是一体。竟谁为能所照耶。汝灯譬既不成。证量义亦坏。又不但用一色为瓶。而合八物为瓶者。唯见一色。云何得瓶若见一色。即是瓶者。唯色是瓶。故知证色不证于瓶。又色亦不可证何以故。邻虚色不成就故。汝谓邻虚微尘常不可空故。聚众多成尘。色义则尔者。为当就一尘中有六方不。若有六方。即成六分。若无六方。非谓为色。既有六分。即可分析。若有方无分。是则六尘共入一尘。无量诸尘并应如是。则无成大义。又如一尘。日光照时。为照一边。为东西俱达。若唯照一边则有六分。若东西俱达。色则非有。故知方分不实。悉并是空有何证见。既无有证量。比等诸量。理当自失。又如自性离色等诸尘不可得比。瓶亦如是。若汝云先须证见。后则比知。如先曾证见火与烟相应。有火比烟。后时见烟。虽不见火。而由于前曾见火故。比度前时。知有火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谓由色等尘能比知自性。先来未见。云何由色等而得比知。瓶亦如是。知先来未曾证见。云何见色能比知瓶。是则由证量故有比量。此义不成。证既不成。比譬圣言等量皆失。又有过失。因果无差别故。比智不成。若汝谓自性生五唯等自性为因。五唯为果。因中已有果。果时亦有因。至五唯时。自性终不失。五唯自性即并本有故。自性五唯其体则一。若尔因果无差。云何说五唯能比知自性。此即自体以比自体。义何谓乎。复次破鞞世师义。应知。若汝谓瓶等与色等异者。云何得证若离色等诸德。是物可证者。应知石女有儿用炎水浴。被龟毛衣著兔角屣。戴空华鬘。入闼婆城。共化女戏。是等亦应可证。若此不可证者。瓶等亦尔。色等既无。瓶云何有。如瓶一切诸量亦皆不成。如是自性悉不可得。故知诸法一切皆空。复次为破僧佉执应知。若汝说因中有果故。诸量不成。如诸法有自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因果一体故。汝谓自性因中即有果。诸法中即有自性故得比知。若尔因果为一为异。若一者。一体无有异故。不可相比。若汝说因果不一者则自违汝义。若因中定有于果。即成二失。一者以因即果。则失于因。自性一故。只得是果。云何有因。二者若已有果。因则何用。本由因生。果既已有。何复用因。若汝说是因有故自性不失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自性处所无故。若汝说由密空处故。云何无处所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密空处并未有故。密者谓四大四尘八物。空者谓空大声尘二物。如此五大五尘二处。并未有者。自性云何得立。自性未变异时。五唯五大。并未有故。空大是空处。四大是密处。二处昔未有时。汝立自性。为在何处。若汝说先自性未有空密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生因违本故。若变异前未有空密。则无因用。当变异时。始有空密。方有因用者。是则变异。应能生自性。若汝说是时此二未有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因不成就故。何物为先耶。若汝谓无物先自性者。是义不然。自性无住处故。若无处所。则违汝圣言故。迦毗罗仙为阿修利婆罗门说。昔初唯有一暗冥。此中但有智由处所。既无法。引圣言即自相违。自性及我并不成就。复以何譬得立自性。若汝说第三是其譬喻者。亦复不然。何以故。有二过失故。一者自失本义。二者因性不成。若汝说无异即是譬者。是义不然。第三不成故。若汝说由无异故。第三得成者。是亦不然。但有数故。若汝说数有。即乖义本。若汝所说义本若有数。数即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数灭时义亦坏故。变异与自性。则为无异。如不如并皆不立。自性及变异。无差别故。则因与果为一。并亦不成。若汝说若因果一者。则无言语故。汝难亦无。若因果异者。一义不然。何以故。有三过失故。一自违汝义。二成自颠倒。三言语无因。一自违义本者云何。如此今我取汝义还难汝。汝为信为不信。汝若信我难。汝义即坏。若不信我难者。汝难亦非难。何以知然。由我难故。汝语义得成者。我义亦立。汝所立义。是何时中。为在我难前。为后。为俱时。若在前者。我未有难汝对破谁。若在我难后。我义已成。汝义那立。若俱时者。则无能所。如江海水一时和合。云何辩异。汝我二义便无差别。即成我义。二自颠倒者。汝取生义。难我显义。此非难处。若我立生义。汝可以三时为难。难我生者。不离三时故。若三时不立。是生不成可尔。显义者。由道理故立。若有道理。则三时无异。若无道理。则不能显义。是故不成。不由三时故。是故难生。须依三时。今所难者。须依道理。汝将时节。难道理义故。自成颠倒。三言语无因者。言语由义得成。若无义者。语言不立。因果一体。异义不成。故无语言。若汝说是因是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无常过故。果既无常。因亦应尔。若因无常。则违汝义本。汝因是常。果是无常。果色等变异不可得故。若汝说由色所比故。非不可得者。义亦不然所比无有故。并如前破。证量不成故。比量亦不成。未有空密处故。因无住所。故不得成。若汝说若无可比。比量亦得成。如比有四句。一有比无。二无比有。三有比有。四无比无者。是义不然石女儿兔角等。并应可比。色等可证。非可证。此义何用。是因无道理故。不可得成。若汝说如邻虚空尘。以果比因。自性亦尔者。是义不然。以邻虚不成故。因果异故。离色等尘。不可得故。故譬不得成立。若汝说取非证。比非所证。如地下水。不可知见。比自性我亦如是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汝能因石女儿。比龟毛者。我则信汝。因邻虚尘得比自性。若汝说如灯自成。比量亦尔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离色等八物。灯不可见故。如邻虚尘。离色等亦不可得。所比自性亦不可得故知无自性。若汝说忆知有故。故证量比量并成。若无证比。复何所忆者。是义不然。若离三种知。外方有忆知。证比不成故。三种知者。一异境知。二能别知。三一知。异境知者如人见瓶。后时忆衣。此非谓忆。汝义亦尔。色即异物。已见色时。便忆于瓶。故义不可。二能别知者。譬如张即见瓶。王即后忆者。无有是处。汝义亦尔。觉能取境。我能忆知此两别类不同。是觉前见。我后忆知。无是义故。三一知者。如人正看瓶时。不得生忆。若有忆知。则二过失。一者两知一时不得俱起。以心是一故。心取色时。不得取声。二者根正对境未舍。那复得忆余境。汝觉亦尔。唯是一知。无念念灭。从变异初。至解脱前际。恒是一故。是忆知中。无有忆知。若翻此三知。忆知得成。谓境界同类。能知同类。知念念灭。不得一时。备此三义。忆知得成。汝忆知不成。故证比等量亦不得成。以是缘故。自性义坏。若汝说忆知由自性。所以得成一异。有无等造。初念取境。则备三义。一境二人三智。并一时俱有。至第二念时。前三已灭。后三续起。前后同类。是为一义。前后各一。亦是一义。前无后有。是为异义。前能生后。是其有义。前灭后生。是其无义。备此诸义。故有忆知。由自性故。忆知得成者。内曰。若尔我大欢喜。翻成我义。有何损失。我今由此义故。说无自性。譬如前种能生后谷。此前后谷。不一不二。不有不无。若一者。则无前后。若异者。则前谷后豆。故无一异。自性不有不无者。因灭果生故。因灭故不有。果生故不无。因时未有果故。不可说有。果生时必由因故。不可说无。以是义故。因果忆知并得成就。故说无自性。如谷前后。不一不异。能作种种诸事。忆知亦尔。前后不一不异。故能忆知种种诸境。若汝闻忆知。若是无常。云何修习者。答曰。已无常故。则有修习。譬如劫波婆种子。种植于地。以佉陀罗汁。而溉灌之。后时出生芽茎枝叶。是其自相无有异色。唯果熟时。即成佉陀罗色。为相红赤异。劫波婆自相本色。如是心者。作法非法。是法次第前心熏习后心。如是方便熏习不失故不一异。至果熟时。苦乐等果。即各显现。是故从无自性心诸业得生。如劫波种子。后同佉陀罗色。若作此执。有自性心。是名忆知。或有人说寿者。亦是忆知。若作此执。即无忆知心及寿者。有自性故。则无忘失。若汝说有忘失者。有二过失。一者忆知。若有自性。则无忘失。若有忘失。则无忆知。如此忘失。为有自性。为无自性。若有自性。与忆知性为相违不。若不相违。于一物中。便应一时俱有忆忘两心并起。若相违者。但有自性忘失。则无忆知。忆知既无。何所忘失。若汝说是知先生后灭故说忘失。若尔者自性则不成。若有忆知。自性作具无用。忆知恒有故。若汝说由作具故得成者。则无自性。有过失故。若作者与具一体。则无忆知。知恒有故。若知无者。心或时无。则无自性。心或时有。则无忆知。若无忆知。心则应灭。若汝说有别物故。心得是常者。证知之时。应不忆知。即以证知。当忆知处。是故不失忆知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物常住。则无数习。同类相似。乃可数习。若无自性。似义可成。若有自性。即应恒守一物一事故无相似。无相似故。则无数习。无数习故。则无忆知。若汝立自性忆知者。比量等并不成就。以一体故。一切疑心应是决智。欲即离欲。偷即是施即妇是母是觉。若与自性不异。为当先有。为当后有。若先有者。所觉既无。觉何所觉。若后有者。则因中果义即自坏。若汝说本有者。所觉何物。若言我是所觉者。是义不然。以证比二量我不可得故物若是有不离二量所得。譬如五尘五根。五尘者智不重生故。是名证量。比量者智重生故。先见识生。后比知有根。以识不离根故。如先见烟。后知有火。我者则不尔不如色等可证。过根境故。不如诸根可比。无有相应事故故我非所觉。是故觉若在前。则不成觉。故知一切法如实无自性。唯真实空。是其体性。

佛性论破执分第二中破大乘见品第三

复次为破大乘中学有偏执者应知。若汝说一切有皆由俗谛。一切无。皆由真谛应作此问。善友何者是真实。何者是俗谛。答曰。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是为真实。于无自性法中。说有自性。是名俗谛。以于无中假说有故。问曰。是执无有自性。为当依世俗言故有。为当唯是语言。若依世俗言。有此执者。此执则不可说。何以故。执是无故。若此执唯是语言。则无所诠世俗语言不成就故。若不成就。是世俗者。是义不然。又若汝谓于无自性中。执有自性。是名为俗。若执有者。云何是无。答曰。为颠倒品类故。故无中说有。乃至于无常乐。我等诸法说言皆有。常等诸德。其体实无。但假说有。如此执者。为四倒摄。是故虽执是有。而得是无。问曰。如此颠倒为有为无。若是有者。一切诸法无有自性。是义不然。若是无者。此执颠倒亦不得成。若无性中。执有自性为俗谛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二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非有非无故。真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者。无人法故。不可说有。显二空故。不可说无。俗谛亦尔。分别性故。不可说有。依他性故。不可说无。复次真谛不定。有无人法。无不无二。空有不有。俗谛亦尔。分别性故。非决定无。依他性故。非决定有。

同类推荐
  • 词论

    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藩纪事本末

    三藩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华问答

    梅华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韦十一娘传

    韦十一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送吴彦融赴举

    送吴彦融赴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妖尾之召唤魔导士

    妖尾之召唤魔导士

    有那么一种魔法以卡牌魔法为基底,参考了星灵魔法的召唤,模仿了具现之弧的想象创造,再以附加魔法赋予各种属性,创造出各种各样拥有魔法力量的怪兽。此魔法,被称之为‘召唤之卡’作为此魔法唯一的拥有者,卡尔文·马卡罗在伊修迦尔上书写着自己的传奇。这是名为卡尔文·马卡罗的的故事。
  • 不死战帝

    不死战帝

    昔日绝世天才遭好友陷害,误服邪魔精血,惨遭封印千年,意外脱困,已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仇敌未死已成神,怎能让他逍遥快活,扬起手中岁月刀,杀他个天翻地覆,定将他拉下神坛。
  • 心灵鸡汤精粹版5

    心灵鸡汤精粹版5

    传说人类降生时,上帝会赐予每个人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五彩斑斓的梦想。
  • 问骨集

    问骨集

    大夏王朝看似国泰民安,实则暗潮涌动,抚南王野心勃勃,觊觎皇位,秘密结党,羽翼渐丰。前任提点刑狱司白鹤鸣厌倦官场携养女初初辞官游历,路遇天赋异禀,不畏强权的男主人公清明,并将其收入门下,授以验尸断案之术。清明一行一路历练,破解悬案疑案:水库无头女尸如何断定身份?死于家中的老妪为何遍体鳞伤?心智不全的初初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巨案?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 蛋炒饭与蜂糖茶

    蛋炒饭与蜂糖茶

    小柠18岁那年的高三,那是开学的第一天,在楼道上遇见了一个命中注定的女孩子。就此开启了一段风花雪月的爱恋,亲人朋友竞争者之间的恩爱缠绵。从校服到婚纱,这一段感情走得不容易,一时多少欢笑,多少眼泪。
  • 日损斋笔记

    日损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染指:膜拜男神大人

    盛世染指:膜拜男神大人

    暂传言盛家大小姐美貌与心灵成反比,长得有多好看,内心就有多恶毒。对此,盛家大小姐嗤之以鼻。有人说她是花瓶,她就随随便便参演一部电影,演技颜值秒杀女主光环,有人说她恶毒,她就“不负众望”打脸贱人,总之,盛家大小姐天不怕地不怕,一切只看姐乐意,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栽在男神手上。“和我在一起。”“你太帅追你的人太多,我没有安全感。”“貌似没有安全感的那个人是我吧?”“你太有钱。”“我的都是你的。”“....你是我男神,神是不能染指的。”“我允许你染指。”说完,男神温柔缱绻的吻落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娇妻:总裁大人撩一下

    重生娇妻:总裁大人撩一下

    乔舒蔓觉得上辈子一定是瞎了眼,才会没有看出来乔舒雅二人的真面目,重生一世,乔舒蔓只想把上辈子心心念念的人撩到手,保护自己的家人,顺便将自己的仇人给挖个坑给埋了,爬都爬不出来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