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3300000022

第22章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净社廉法师法嗣(广智下第六世)

·休庵法舟法师

·法明文节法师

·宝积法云法师

·妙果师楷法师

·水陆文炳法师

·常明道深法师

·福昌文佾法师

圆辩琛法师法嗣

·月堂慧询法师

·一庵处躬法师

·雪堂戒应法师

·止庵法莲法师

·指南仲韶法师

·慈云文统法师

·余姚清湛法师

觉云连法师法嗣(神照下第六世)

·月波则约法师

·林庵清哲首座

证悟智法师法嗣

·慧光若讷法师

北峰印法师法嗣

·古云元粹法师

·佛光法照法师

·梅峰梵奎法师

·石溪思寿法师

·石镜清杲法师

·慈感文圭法师

·蒙泉了源法师

·毒海道源法师

·剡源觉先法师

·桐洲怀坦法师

·南峰思诚法师

·日本俊芿法师

·云巢如宝法师

·南涧行果法师

·严陵赵彦肃

·铠庵吴克己

能仁宝法师法嗣

·草堂如宝法师

车溪荣法师法嗣

·紫金法通法师

慈室云法师法嗣

·悟真正皎法师

·南湖了宣行人

觉安言法师法嗣

·鉴堂思义法师

·总庵妙心法师

·常斋法幵法师

能仁山法师法嗣

·毕庵法希法师

·南岩法雄法师

杨尖渊法师法嗣

·崇先了生法师

·杨尖法钦法师

圆辩琛法师法嗣(前廉法师法嗣七人原本无纪)

法师慧询。字谋道。号月堂。其先永嘉陈氏。寓居四明昌国之朐山。母梦异僧至门求化既而妊娠。八岁出家祖印院。初授法华数遍。即能成诵。尝归省祖母谕之曰。汝已去家。当学吾州忠佛子。初谒南湖澄照。以卓立称。至东掖见皎法照奇之。有忌之者群噪之。师曰。佛法大义有疑即问何必见嫉。乃西游浙左。遍参名匠。东回南湖。依圆辩正所学。闻性恶即具之旨。名体不转之妙。一家圆顿深有悟入。绍兴末年。出主法昌。迁净名普和。常持钵。海岸遇盗。师正色曰。汝辈所欲者财耳。尽与之。因谕以善恶业报。盗为感动。归物悔过而去。净名无徒。每对海山。为鬼神讲维摩经。屡感神应。乾道五年。迁主南湖。负笈之士自远而至。几莫能容。丞相魏杞与师为道契。尝问世间相常住之旨。师曰。得非以四时代谢为疑乎。曰然。师曰。穷过去极未来。虽有代谢而此理常住。魏公曰。屡以问人。未若今日之可晓。淳熙六年冬十月二十七日。忽告众示疾。慰问者群至。见门学则勉其进德。士官则嘱其护法。闻其言者。悚然有感。既而别众。书偈念佛。结印趺坐而化。停龛弥月。唇脸鲜红。其容若笑。遗言分骨为二。一祔亲垄。一塔祖原。众以历代窆全身。唯剃发以酬师志。逾月视其发。舍利可掬。师坐必端直。行不旁示。密室静处必披袈裟。高座宣扬不事著述。学者多于听次笔以记之。诵经坐禅日有常课。未尝以事废。制学者。未二十夏不许出世。躁进之风为之一戢。

法师处躬。永嘉人。号一庵。久从圆辩得其旨。晚主南湖。有辩才善说之誉。脱略窠臼不滞节目。有求指示者。执笔便书。申明祖意独出众说。远近学者推为宗师。正旦结光明期。湖心律居亦行此忏。主者正竹溪素重师德。每初夜必领徒过南湖。听说法要。竹溪临筵。叹服曰。吾徒何幸得闻大乘。四分所明检身为要。若明心见性其在兹乎。一众为之欢跃。

法师戒应。四明人。自号雪堂。才识英敏襟度豁然。久学南湖为时伟望。郡以南湖请圆辩。师奉命之东掖。以礼奉迎。及圆辩至大开法施。妙旨雄谈唯师可企。一日叩函丈。问指要中未了义。圆辩曰。汝能背诵。吾将为说。数日诵通。暨上请。辩曰。此中为汝说得彻也。师忽有省。自是机辩奋发莫有敌者。出主白莲。学徒云会。宁海岁有大会。请师一月讲经。道俗万众仰听肃肃。鸿音一震莫不警寤。一日无疾。别众归寝。右胁而亡。塔全身于寺山之灵源。

法师法莲字实中。自号止庵。四明象山人。幼年勤学。一时讲席。知名者无不遍历。晚造南湖侍圆辩。朝问夕咨。越六载如一日。畴昔疑昧为之豁然。初主辩利。迁广严永明悟真。接物以慈抚事以宽。或问日用则酬酢忘倦。叩以佛法则默而不答。人有测识其意者。为炷香拱立。谦辞发问方随问委释曲尽其理。其为重法。不失师体若此。

镜庵曰。先贤有云。四明中兴天台之道。圆辩中兴四明之宗。盖谓四明之后。有派为知解之学。近似山外者。而圆辩者出。独能发挥祖意以起四明。盛矣哉。或谓月堂得观行。止庵得宗旨。一庵雪堂得辩说。皆有师家之一体云。

法师仲韵。四明人。久参圆辩学解卓异。绍兴中主布金。以霅川神智假名诸师盛破四明。乃作三千正说以追攻之。名指南集。凡三卷(此中失文统清湛二人纪)。

觉云连法师法嗣(神照下第六世)

法师则约。号元庵。鄞之姚氏。亲受度于觉云。旦夜为学深明教旨。觉云来南湖。师为侍右。抚事和谨内外以说。云逝。去依上竺慧光。分座讲经众服其辩乾道九年春。太师越王亲制疏辞请为月波第一师。寺占东湖之胜。而师以讲才见称于世。故一时名德。咸乐来依。越王屡亲讲说。手书赞曰。师教门义龙也。既为吾家师。又作此山主。愿奉此地。长讲天台宗教。长修水陆普度。上报君亲勿事改革。既而奏于朝。赐智海之号。自师作祖此山。继之者梓庵隐堂。而柏庭径升南湖。自是地望为之益重(此中失清哲首座记)。

证悟智法师法嗣

法师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初依竹庵于德藏。克志苦学。久而婴病。心叩大士口诵秘咒。梦大士灌以灵液。寤而失其疾。乃往赤城谒证悟。迁上竺命师首众。既没。诏师嗣居之乾道三年春二月。驾幸上竺。展敬大士。问光明忏法之旨。师答曰。梵释天帝四大天王。下临土宇护国护人。故佛为说金光明三昧之道。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以资诸天之威德。故帝王士庶皆可修持。上说授右街僧录。既而诏于山中建十六观堂。仍放其制作堂于大内。四年夏召师内宿观堂论道。四月八日。召师领徒五十人。入内观堂修金光护国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师曰。有本者如是。上然之。进左街僧录慧光法师。九年。召对选德殿。问大士历代灵迹及法华经旨。上曰。最初得师发明此事。遂以圆觉悟得法门。譬如著棋胜负既分不但并去棋子棋槃亦须一时并去。师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说俱通其师之谓。有诏令讲圆觉。至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师曰。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然。上手书其语以赐。又尝问金刚之旨。师曰。此乃六百卷般若中一分。兴问断疑特喻金刚。故无著论云。此金刚波罗蜜以如是名显示势力。絓是般若皆有是力。此既诸般若之释疑。是故金刚二字。文虽出此。义实通诸般若作譬。故持说者。福重功深(文句。絓法华座席。记絓预也。宋斐骃史记序云。采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纳。当知荆溪训预。与斐骃合)上曰。朕日读此经。今更命众。合诵三万卷。乃降札云。平昔以来。所食禽鱼之类伤害为多。今仗般若为除此过。庶使群生俱承解脱。时沂王尚幼。上召师入禁中。为王说法摩顶。尝以疾丐间。上曰。且赐地筑室。更数年彼此作闲人。水边石上共说无生。十一年。退处兴福。特授两街都僧录。时光宗在东宫。书归隐之扁以赐之。仍制赞以褒称其德。孝宗退养重华宫。召注金刚经。肩舆登殿止宿殿庐。注成以进。上披览益有省发。绍熙二年十月旦。谓侍人曰。吾宗通法华宜以此终。乃集众修法华忏。取道具进两宫。端坐而化。寿八十二。塔于正寝。绍熙二年。谥宗教广慈法师普照之塔。

法师俊芿。日本国人。先传瑜伽密教(唐元和间。国人空海入中国。受密教于不空弟子慧果)。久之杭海来中国。登灵山谒北峰。学天台一宗。执经受教尽通其旨。开禧初。北虏犯边。芿启北峰欲结坛诵咒。如不空解安西围。时论委靡竟不克行。北峰乃令遣徒归国取中华先所传五部之法。而其徒沦于海(此是北峰印法师法嗣。有十六人。前失十一人。后失三人。唯存此法师与赵彦肃二人而已)。

赵彦肃字。子敬。严陵人。登庆元龙飞第。洛学之翘楚也。来谒北峰论佛法大意。尝问师曰。如来出世先说何法。师曰。示生同居先苦谛也。又问诸大乘经多奇诡骇人。来至法华何其平易。师曰。群机未熟必先动荡。机熟会入炫骇何为。自是深识时教大旨。每称师为南山肉身大士。从受删定止观。叹曰。回天下外见。复于实际者此书也。初彦肃。好诋佛道。尝与僧抗议。理左语屈。及僧没为行衰服。门人怪问之。答曰。法恩逾于父母。非小子所知也。

吴克己。字复之。自号铠庵。建安节使之后。曾大父游学四方。因居婺之浦江。幼颖悟。为学无所不通。尝读周官。慨然以封建井田为可复。淳熙中。四魁待补。叹曰。射目中眉事与时违。乃去隐于左溪。忽苦目疾。或勉祷圆通。辄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有告以朱太医答杜祈公。未读佛书。何以知其不及孔孟。试持大士号。目疾良已。于是遂深信。读楞严至空生心内犹云点大清。豁如发蒙。观山谷诗。赞美宗镜。有从此永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炉香。因阅及两函。宝积实云。此书无规矩不若看止观令悟境观二字以为几杖。服味。既而果有悟入。因曰。至哉规矩之说。所谓至方以方天下之不方。至圆以圆天下之不圆。识者取二书以究之。则规矩有无自有可见。曾为妙经作注。自言耻与枣柏埒。谓彼弘兼粗之典。我释独妙之经。嘉定七年冬。终于宝山。遗言以僧礼荼毗。寿七十五。所著法华枢键。楞严集解科。四教仪止观大科。晚编释门正统。未就而亡。良渚宗鉴为续成之。始家人梦湛假名求寄宿。洎学教议论多暗合。又喜其故人。以谓后身云(此中遗失如宝法通二法师之纪)。

慈室云法师法嗣

法师正皎字元昼。鄞嵩江朱氏。受业多宝。初从辩利止庵学。因同人商略光明定题。便能臧否诸师得失。慈室居清修造焉。久之尽得慈室之道。慈室迁南湖。令居座端。讲才宏阔众所景慕。出主慈溪观音。六迁法席。终于檡阳悟真。攻愧楼公钥。每从师问佛法大意。师号月窗。居广寿之日。于窗间作半月。攻愧为作记。赋以诗云。不要作圆月。才圆便有亏。不如作一半。却有向圆时。此诗盛播人口。而师之名德于是益重。行人了宣四明奉化潘氏。初受经宝林。慈室居清修往依焉。每谓解必有行。乃入南湖光严室阅藏经。修法华三昧。前后二十七期。过午不食。未尝违日晷。与同修善荣为心友。每阅经有疑必造荣室决之。一日默坐甚久。荣曰。今日何为。师曰。归期已近。道义难忘不觉如此。请君专心进道。当于净土重会。荣笑曰。正欲见君作略。师自此示疾。将终请众讽弥陀经。称唱佛号。遽起端坐。索笔书偈云。性相情忘。一三无寄。息风不行。摩诃悉利。即合掌瞑目。暑中留龛七日。颜色红润。口角微涎。有以帛挹之者。异香袭人。阇维舍利盈掬。心与数珠不坏。嘉泰元年五月十日也。后三年荣示疾。临终前一日与众诀别。沐浴更衣。请众念佛。趺坐而化人谓赴宣师之约云(此中失觉庵言法师法嗣三人)。

能仁山法师法嗣

法师法希号毕庵。法雄号南岩。皆天台人。同入山法师室。服勤受道齐名当世。及相继居白莲。道望若一。具正眼以定宗发辩才以驾说。豁襟量以容众。擒文藻以应机。白莲宗风之盛。实二师振起之也(此中失法雄法师一人)。

扬尖渊法师法嗣

法师了生越之诸暨人。年十二出家。慧解如成人。初谒东灵钦师。时效禅林。群居僧堂。当元夕众往观灯。钦师行香。见其危坐床上。问曰。汝何不随众去。答曰。蒙师见诫。专心为学勿事嬉游。钦师大喜抚其背曰。三十年后。振吾宗者非汝而谁。既壮深研教观。时辈厌服。出主顶山。讲唱无废日。卧榻庋上。安莲经韦天像。身披五条。吉祥而睡。谨身敬法。不以闇室易其节(此中失法钦法师一人○此卷共四十四人原本遗失三十一人。止录十三人)。

同类推荐
  • 佛说缘本致经

    佛说缘本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甄正论

    甄正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周礼

    周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五恐怖世经

    佛说五恐怖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ndide

    Cand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遭遇冷总裁:小妻桃花开

    遭遇冷总裁:小妻桃花开

    十八年华遭遇三十二岁腹黑冷总裁,被他吃得死死的,翻身无能。她的追梦路程上,他是契机,是引路人,助她一步步走向娱乐圈金字塔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星光天后时,才知,她始终不过是别人的替身。“再见,再也不见。”她傲然转身。四年后,他的结婚宴上,她身后跟着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翻版宝贝,他眸光一凛……
  • 快穿养娃记

    快穿养娃记

    别人穿越是为了吃香喝辣的,而我快穿却是给孩子们当老妈子的。说起来都是泪,各种黑化的孩子,真是难带。
  • The Village Watch-Tower

    The Village Watch-Tow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问卿何

    问卿何

    她是一缕孟婆残魂,在几百年的时光里徒劳的追寻着自己的过去。孟婆给了她一朵往生花,她便得以寄身人间,了却执念。奈何执念太深,她生生的用掉了十二朵往生花,才得以了却前尘。往生花以魂体为食,她为了了却执念。身受了十二次噬魂之痛。最终,命陨于此。
  •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写给父母的教育枕边书》的最大受益者是以下的人群:刚刚面对教育问题的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一筹莫展的父母与老师:不能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父母与老师;正在为孩子的某些问题焦虑的父母与老师;试图与孩子建立最亲密关系的父母与老师。
  • 末世之种田好难

    末世之种田好难

    这是一个科技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知道男主是拯救世界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女主,还是拯救女主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世界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女主拯救了世界而她一直不知道的故事。
  • 海阔云高波澜生

    海阔云高波澜生

    损友三人档,大学毕业的一次聚会后闹市穿越遭遇仙侠世界,各有奇遇,看天高海阔,述儿女情长,在各种奇葩经历中,女主们各自成长
  • 快穿女配冷静点

    快穿女配冷静点

    她原来是个女配,每次结局都很惨。后来才恍悟,绑定她的野生系统是个智障,不给新手礼包,不给老手礼包,完成任务还没奖励,她决定不干了。系统:警告!请好好干活,不然会被抹杀。唐果:做梦。系统:宿主,求求你,不要再欺负男女主了。唐果:不可能。系统:大大打算怎么祸害这个世界,求带飞啊。唐果:带飞可以,你把那个男人的信息查出来给我。系统:嘤嘤嘤……好哒!大大,请稍等哦。【女强,1v1】
  • 自述五种

    自述五种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梁漱溟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梁漱溟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梁漱溟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 快捷粥品

    快捷粥品

    本书精选粥品的10种技法及100种营养功效知识,附以做粥品的100种小贴士,读者既能学到做粥品的基本技法,又能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照本习读,新手亦能做出郁香味美的各式粥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