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3300000056

第56章

名文光教志第十八之二仁王般若经疏序

待制晁说之

陈隋间。天台智者远禀龙树立一大教。九传而至荆溪。荆溪之世。有新罗来学者。曰法融理应纯英。故此教播于海外诸国与中原并盛矣。唐室丧乱典籍荡灭。虽此教为不可亡者。亦难乎其存也。然杲日将出而晓霞先升。真人应运而文明自见。我有宋之初此教复杭海入吴越。今世所传三大部之类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与夫至而非真者。仁王经疏先至有二本。众咸斥其伪。昔法师既纳日本信禅师所寄辟支佛发。答其所问二十义。乃求其所谓仁王经疏。信即授诸海舶。无何中流大风惊涛。舶人念无以息龙神之意。遽投斯疏以尉安之。法智乃求强记者二僧。诣信使诵文以归。既而二僧丧乎日本。至元丰初。海贾乃持今疏二卷来。四明有沙门如询。因缘得之(云云)智者慈霔尽法性为止观。而源流释迦之道。今方盛於越中。异日会当周于天下。岂独是书之不可掩哉。大抵吾宗所以永异他家不容同世并语者。其唯三千乎。其唯观具乎。

明智法师碑论

晁 说之

世尊鹤林法付迦叶。二十四传至于师子。或曰。二十八传至于达磨。磨在梁时始来东土。于六度中特以禅名。虽云顿示岂无方便。虽云不立文字初传则有楞伽。后五六叶则尚般若。览教照心不在兹乎。自迦叶十三传曰龙树。著大智度论。译传震旦。则有北齐文禅师。一览斯文即悟中观之旨。以传南岳。岳传之天台。天台悟法华三昧。始开拓义门。定而三止。慧而三观。曰具。曰即。曰一念三千。其所归宗曰法华。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摄六度融万行。开而显之无非法华佛慧之道。暨传之章安缙云东阳左溪。至于荆溪。于是智者之教悉载于书。而一归于正矣。荆溪传满。满传修(当云荆溪传邃邃传修)修传外。外传琇。琇传竦。竦传寂。寂传通。通传礼。是为四明。于时此教特盛。异同亦多。龙象重望未易柔服。一言之辨勤乎十返。如不观真心唯观阴妄。至今称之为是。后世何为而欲异其说乎。仰惟智者之为智也。大矣哉。三观单复之旨。实著乎圆觉。十境互发之论。方见乎楞严。智者先言之于隋。此经后译之于唐。虽欲不信其可得乎(莹公清话。楞严本在西域。智者闻之。忍死以候。既而入灭期逼。遗记之曰。此经入汉吾不得见之矣。当有宰官身菩萨。以文章翻译佛语。又数百年。当有肉身比丘以吾教判此经归中道)所谓灵山亲闻者。此亦其躅欤。故其教东及日本。西返天竺。未之与抗也。或曰教外别传不知教无等等。何外之有。传授圆成何别之有。或曰不立文字。不知文字非真非妄。乃以何者为文字。尝求乎其人矣。前乎智者导其教者。曰梁傅大士。北齐稠禅师。后来推尊而赞之者。曰南山律师。韶寿诸师(韶国师寿禅师)密弘而取证者。永嘉真觉。虽异途而不敢不赞者。贤首藏师。或叛去而窃用其义者清凉观师。公为异同。而自立己意者慈恩基师。唯圭峰密私用其言。而专以四禅八定次第之学。何异儿戏以侮耆德。善乎梁敬之之言曰。佛法以天台为司南。柳子厚曰。佛道愈远异端竞起。惟天台得其传。又曰。传道益微言禅最病。今之空空。愚夫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冒乎嚣昏放乎淫荒。吾将合马鸣龙树之道焉。唯是明智。其生既晚异端益肆。积德于躬。无辨于彼。将自屈服。我言则光。顾予何者。辄与斯事。窃少闻大道于圆照禅师。且有言曰。他日勉读经教后三十年果遇明智。获闻一家性具之旨。视彼暗证禅师文字法师乘坏驴车。无力以正之。则不敢不自勉。

南湖法智大师像赞

真隐居士史浩

灵山一席俨在天台。后十三叶复生奇才。唱道四明讲肆宏开。溥海声闻谹谹云雷。章圣在御中使鼎来。得法大旨皇皇恢恢。锡号法智宸章昭回。抵今后学咸仰崔嵬。兰馨菊芳本一根荄。呜呼是为法宇之柱石。教鼎之盐梅。宜兹幻影。历千古而无尘埃。

永嘉西湖法明寺疏

水心先生叶适

兹寺是昔忠法师之所居。师行业至高愿力强果矢言以致道。故虽焚荡草莽。百年间冠盖。常走一郡。至子真师建两序。师昶师崇殿堂。于是院落始成。昶师尤精苦。衣屦穿损。食不累合。诸生云赴应答泉涌。东掖天竺之盛。诚足相将。初天台立止观二义。承而为说者益以蔓衍。而忠昶二师尤多论述。今其徒妙真普济。欲集诸家学为教藏。院中率道俗修念佛三昧。以旌昶之绩而嗣忠之业于无穷。志甚远也。夫浮图以身为旅泊。而严其宫室不已。以言为赘疣。而传于文字愈多。固余所不解。尝以问昶。昶亦不知所以然也。

重刊删定止观序

铠庵吴克己

奇哉。救世明道之书。不图复行于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书。必不至信谗以废毁。使缙绅先生知有此书。必不至立论以抵排。使启禅关者能读此书。其肯以教外别传自欺乎。使寻经论者能读此书。其肯以分别名相自困乎。矧欲使薄海内外家藏此书展转开导了达此义。又孰肯贪于粗弊五欲。而不早求解脱者乎。是皆内教弟子。护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贡好辨。孔道以明。孟子岩岩。功堪继禹。斯言概之。谁曰不信。

与喻贡元书

铠庵吴克己

佛道来东华几二千载矣。吾儒攘斥甚力者。无若韩氏欧阳氏。然皆未究其言与其道。唯知坚执周孔立教者以诋之。故虽攻之而愈坚。终无以大服天下之心。独关洛诸贤与胡氏父子。颇尝出入释氏而不信之。然考其所与辨明。而谓之诐淫邪遁者亦不过指禅宗单传之学而已。夫释氏之有禅宗。犹吾儒之有老庄也。苟以拈椎竖拂夸诞之谈。而疑释氏一代正教。是犹以王何所学之浮虚而疑六经语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奚可哉。去佛愈远异端并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正传。此唐之梁敬之柳子厚。我朝晁以道陈莹中诸公所服膺而深造者也。仆虽不敏实研究有年。观其发挥一性范围法界俾六凡四圣各迪厥德而咸底于极。诚未易遽为足下言。惟足下他日考其书而订其道。方知仆昨者鄙诗所谓大道不可私与夫孔释俱援世之句。果非自欺而又以欺天下也。然则孔释之道果同乎。果异乎。异则不可得而一。同则不应异其施。曰有世法有出世法。以世法而疑出世法固不可。以出世法而外世法亦不可。故天台所传。亦有真俗相即之谛。其察乎道并行而不相悖者。亦审矣。世有足迹未抵乎泰山之麓而辄谈其广狭高下。欲欺乎未见泰山者。且不可。况乃见者乎。今足下未读佛之书而遽议佛之道。何怪乎言之谆谆。而仆邈然不听也。

始终心要

荆溪大师 湛然

始终心要(永嘉沙门从义注)。

(在因名始。至果为终。因果虽殊谛德无别。圆顿上乘旨归于此。所以荆溪立于心要)。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上句标指。下句发叹。天然者如天之然。亦名自然。问。此与外道所计何别。答。外道所执已为三藏所破。那忽谓同圆顿谛理。复次应知。若从破计须荡自然。破计虽尔理必自然。是则自行。乃遣执惰。随缘无妨。作斯说也。至于下文含生本具秘藏不显由三惑覆。亦应准今料简显示。举一例诸。无劳委述)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别示解释三谛相也。中者不偏二边也。谛者审而无虚也。统者总也。一切法者二边之法也。真者无伪妄也。泯亡泯也。一切法者三千之法也。俗者世俗也。立者建立也。一切法者百界之法也。当知此约三谛别明。若从通说。应云一中一切中。无真无俗而不中。则三谛皆统理而绝待也。一真一切真。无中无俗而不真。则三谛俱亡泯而无相也。一俗一切俗。无中无真而不俗。则三谛并建立而宛然也)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上两句示三谛融即。显非纵横之殊异也。下二句明三谛本具。彰无作之妙法也。举一即三者。举其中谛非真非俗。当体泯法。复名真谛。常自建立。又为俗谛。中谛之一即三既然。真俗之二即三亦尔。准诸祖诰亦应更云。即三而一有可相离。即一而三不可相混。非三非一。三一宛然。会之弥分。派之常合。横之复高。竖之又广。明镜等譬。真好研详。勿见三一相即之故。便乃不许俗谛世法真谛亡泯中谛统绝俗言洋洋。岂可诬哉)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三谛微妙众生不了。称之为秘。法界包用不可尽。目之为藏。性虽微妙浊成本有。譬如镜天。喻若尘云。今此总明。次文别尔)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无明者。不了法界无所明也。尘沙者。譬无知之数多也。见思者。从解等立名也。应知三惑皆是性具。同体为障。难可了知。文云翳障阻者异其文耳)然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结指惑障都非真实。空华之譬其在兹乎)于是大觉慈尊。喟然叹曰(大觉即妙觉喟然叹声也)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通指三谛以为真如及平等慧。绝名离相)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证乎三智成乎三德(众生在迷未能复性。是故须明惑观等说。全性起修性无所移。全修在性修常宛尔。一家所立三谛文在璎珞仁王两经。三观文出璎珞经下卷三惑准大品大论而开。三智具如大品三智品中。三德备在大涅槃经)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知一切法空寂一相名一切智。知十法界诸种差异为道种智。知于二边无非中道名一切种智。照明为般若。解缚名解脱。清净名法身。皆具常乐我净。谓之德)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上文别示。恐谓纵横。故兹融即显非别异。是故当知。三惑一念中破。三观一心中修。三智一念而证。三德一心而成。惑观一如智德无别。苟非性具宁免异殊。山门教观永异诸家。超过众说良在兹焉)然此三谛性之自尔(重叹三谛非作所成)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观。观成证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自迷之悟展转相由。文中五三秖是一三无前无后因果理同)从因至果非渐修也(性德之行异乎历别)说之次第理非次第(言不顿显故有前后。若论其理实在刹那。其理者何。三千三谛)大纲如此。纲目可寻矣(谛德宏深。故曰大纲。诸法广多。号为纲目。华严名法界。方等为实相。般若称佛母。法华号髻珠。涅槃名佛师。三谛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龙猛悟之而造论。智者得之以开拓。荆溪传之为心要。是则十方大觉诸祖所传。莫不归乎谛德秘藏。像末惰浇信心寡薄。如斯法门不能宗重。而更别求心要之术。良由近代习大乘者杂滥故也)。

四十二章经疏序

孤山法师 智圆

古者能仁氏之王天下也。象无象之象。言无言之言。以复群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教之高下视根之利钝。是故有顿焉有渐焉。然后混而为一。是谓开显。而蚩蚩群汇。率其化复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秘藏者。可胜言哉。逮乎后汉其道东传。时君仰其神。元元陶其训。乃与仲尼伯阳之说三焉。原夫仲尼之为训也。扬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义。俾复其王而企于帝也。伯阳之为训也。扬三王朴略之道。而绝圣弃智。俾复其皇而企于结绳也。矧兹二者。谈性命则未极于唯心乎。言报应则未臻于三世乎。然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而无之矣。美乎哉。其可教乎域中也明矣。若夫释尊之为训也。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太极生两仪玄牝为天地根而已。考善恶报应悉我自业焉。非止言其上帝无常天网恢恢而已。有以见伯阳仲尼。虽欲谓之广大悉备。至于济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释尊之训欤。其可教乎域外也。又已明矣。域内则详乎治身。而尚略乎治心。故谓之外教。域外则善乎治身。而极乎治心。故谓之内教。昔阮孝绪正以内外之名。为不诬矣。世人有谓。三者能混同焉。或几乎失。或谓三者硕异焉。亦未为得也。何哉。复性有浅深。言事有远近。则不得不异也。至于迁善而远罪胜残则去杀。则不得不同也(此略文耳。净觉还源记有释)。

与骆御史书(名偃)

孤山法师

浮图之法非古也。其来于东汉乎。其为体也清净。其为用也仁恕。由是七六家十九流焉。为利于上下救弊于孔老。其亦至矣。请扬搉而陈之。夫秦火六经汉兴杂霸。民浇俗漓。争夺方炽。礼让寖微。则仲尼之仁义。伯阳之道德。或几乎息矣。赖我浮图之为训也。既以三世报应制其事。复明一心空寂穷其理。民有闻报应之说者。虽贪残鄙吝之夫。亦庶乎振乏周急矣。民有闻空寂之说者。虽矜功用壮之夫。亦庶乎守雌保弱矣。能周振则博济之道行。善保守则朴素之风还。博济行则礼让著。朴素还则刑罚措(利于民则仲尼伯阳之道。不远而复矣。故曰为利于上下救弊于孔老焉。洎乎时君好之失其旨方袍事之违其道)以斯而失其旨则节制不行。违其道则寂默不守。乃以雕峻轮奂而奢夸。乃以轻肥温饱而炜烨。徒以多为贵。则坏其道者众矣。言以怪为美。则惑其听庶矣。递相沿袭寖以成俗。使夫清净仁恕之风无乃荡尽于是。蚕食蠹耗之谤自兹而生。斯乃好之者事之者之不善耳。非教之罪也而往世君民不察其所由。视其徒之不肖。而迁怒于善人教法者有焉。往往造毁佛之律。行挟释之诛。亦何异乎以丹朱而罪尧。因商均而咎舜。服药过度而归过于神农。纵火致焚而反怨于燧人也耶。

南岳止观后序

慈云大师 遵式

止观用也。本乎明静。明静德也。本乎一性。性体本觉谓之明。觉体本寂谓之静。明静不二谓之体。体无所分则明静安寄。体无不备则明静斯在。语体则非一而常一。语德乃不二而常二。秖分而不分。秖一而不一耳体德无改。强名为万法之性。体德无住。强名为万法之本。万法者复何谓也。谓举体明静之所为也。何其然乎。良由无始本觉之明强照照生而自惑谓之昏。无始无住之本随缘缘起而自乱谓之动。昏动既作万法生焉。捏目空华岂是他物。故云不变随缘名之为心。随缘不变名之为性。心昏动也。性明静也。若知无始即明而为昏。故可了今即动而为静。于是圣人见其昏动可即也明静可复也故因静以训止。止其动也。因明以教观。观其昏也。使其究一念。即动而静。即昏而明。昏动既息。万法自亡。但存乎明静之体矣。是为圆顿。是为无作。是如来行。是照性成修。修成而用废。谁论止观。体显而性泯。亦无明静。豁然谁寄。无所名焉。为示物指归。止成谓之解脱。观成谓之般若。体显谓之法身。是三即一。是一即三。如伊三点。如天三日。非纵横也。非一异也。是谓不思议二德。是为大般涅槃也。呜呼此法。自鹤林韬光授大迦叶。迦叶授之阿难。阿难而下灯灯相属。至第十一马鸣。鸣授龙树。树以此法寄言于中观论。论度东夏独淮河慧文禅师解之授南岳大师。南岳从而照心。即复于性获六根清净。位邻乎圣。斯止观之用验矣。我大师惜之无闻后代。从大悲心出此数万言。目为大乘止观。亦名一乘。亦名曲示心要。分为二卷。初卷开止观之解。次卷示止观之行。解行备矣。犹目足焉。俾我安安不迁而运到清凉之池。噫斯文也。岁月辽远。因韬晦于海外。道将复行也。果于咸平三祀。日本国圆通大师寂照。锡皆扶桑。杯泛诸夏。既登鄮岭。解箧出卷。天竺沙门遵式首而得之。度支外郎朱公顿冠首序。出奉钱(奉音凤。禄也。作俸旨葑皆误)模板。而广行之。大矣哉。斯文也。始自西传。犹月之生。今复东返。犹日之升。素景圆晖。终环回于我土也。因序大略以纪显晦耳。

书绅(论语子张书诸绅)

慈云法师

知白汝知(师字知白)日之所为。害善之法偏宜远之(诸恶莫作)。损恶之道益其用之(众善奉行)。口无自伐。心无自欺。勿抱内蠹(包藏无良如木有蠹)。勿扬外仪(诈现威仪徒增我慢)。欲人之誉畜己之私。杀义之始陷祸之基(求虚誉著灭于义。藏己私著蹈于祸)。自持其德必有余讥。自务其达必有余非(务德未充而自惟。故人多讥之。了达未至而自务。故人多非之)。眷属集树汝宜去之。利养毛绳汝宜畏之(近于眷属则多恼。当用一术全身远害。利于供养则多贪。如毛绳缚身入水愈急)。自行之际择而思之。惩恶之余何则是宜(欲从自行当须择思。恐堕二乘也。既知征恶。何法愿求大乘也。立此质问。委在下文可见)。清香一炷红莲数枝。口勿辍诵意勿他思(常读净土经唯存净土境)。安禅礼像其则勿亏(专修观佛三昧。专礼阿弥陀佛)。量衣节食其志勿移造世文笔如佛诫之。说人长短如法谨之。从对宾侣口勿多辞。频惊光景坐勿销时(寸阴是竞)。芭蕉虚质非汝久期(身实危脆)。莲华净土是汝真归(由前禅诵礼念功。即得往生安乐刹)。俾夜作昼勤而行之(心心无间。念念往生。所谓无以睡眠一生空过)。

观心十法界图

修观之道。曰从行。曰附法。曰托事。唯三而已。今观心图者。从行之正轨也。准夫止观。二十五法为方便。十乘十境为正修者。固非于此能备。若其日用之际。以十界德过升沈鉴我心曲。虽丝发不能自逃。其迁善改过之要乎。慈云法师示我以观心之图。研味法喜心乎不忘。置诸座隅足以自警。而未见兼人之益。乃复命工形诸篆刻。用广流行。庶几乎仰承于师志也。

皇宋天圣元年九月既望太原王钦若序

其广不可涯。高不可盖。长不可寻。将盈而虚。将晦而明。虽边而中。微妙深绝叵得而思议者。惟心也。天台师闻之于灵山。证之于三昧。知其寂默非数所求。而强以数数于非数。依法华作十界百界三千权实。以明诸性。非合也。非散也。自然而然曰诸法实相。使人易领也。然后示之。一念空三千皆空。一念假三千皆假。一念中三千皆中。成圆三观观圆三谛。以明诸修。大智也。大行也。不运而速曰白牛大车。使人顿入也。故得自因至果不移一念坐道场成正觉降魔说法度众生入涅槃。而能事毕矣。用龙树偈因缘即空即假即中。会而同之。十法界者何也。十统诸法也。三谛为界也。何者谓佛以中为法界者也。菩萨以俗为法界者也。缘觉声闻同以空为法界者也。地狱鬼畜修罗人天。同以因缘生法为法界者也。空假中者。虽三而一也。十界者。亦一而十也。故使互含一复具九。如帝珠交映成百法界也。一因缘一切因缘。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良由于此。三千者复何谓也。成界之法者也。有其十。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斯总也。十法在佛为中为实为常为三智为五眼为十力为四无畏为不共法。在菩萨为假为权为荣为常为万行为四摄。在二乘为空为权为三脱为四枯为无陋为涅槃。在凡夫为倒为惑为陋为盖为缠为集恼为生死斯别也。统彼百界乃成千法。复播诸百界为三世间成三千法耳。百界三千一也。与夫一念非前后也非相合也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必归乎不思议三谛无量三法三德密藏矣。噫一念心法既然。引而同之。彼彼佛法。彼彼众生法。咸然也。经曰。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斯之谓欤。既知是已当观日用。凡起一念必属一界。即照此界为九为佛。九则随情偏起。谓之无明。佛则称理圆观。谓之大慧。九界之念并(并俗)非佛界之心方是是非鉴矣。非则照之令是。是则护令成行。经曰。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行于非道能达佛道。斯之谓也。然则目虽在面。反临鉴以正容。心实由中。要藉缘以薰虑。神灵潜密。照之或难。识想纷驰。检之非易。故今引心于外。绘彼升沈之像。存志于中观我是非之变。然后策心内照。正道由明。题为圆顿观心十法界图。于一心字派出十界。复引墨迭贯。方之联珠。表一法界展转具九成百法界。仍以日起行相书之左右。览者欲深于性。请详诸序。欲熟于修。当观诸图状。

佛界。若人因读圆满修多罗及闻善知识所说起净信心。信已一念三道之性即三德性。苦道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法身究竟。般若清净。解脱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般若解脱亦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法身解脱亦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法身般若亦自在。即一而三。即三而一。非纵非横亦非一异。法身常住余亦常住。乐我净亦如是。是则常乐四德秘密之藏遍一切处。一切诸法悉是佛法。既信是已。以境系心。以心系境。心境念念相续不断。必见法性。设未相应。当依一实无作四谛。起四大誓无可求中。吾故求之。依前苦道即苦谛。发一誓愿未度者令度。烦恼及业即集谛。发一誓愿未解者令解。苦道即法身即是灭谛。发一誓愿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烦恼即菩提即是道谛发一誓愿未安者令安。四弘不入当巧安心。如是次第具修十法。必入五品六根及分证位名佛法界。

菩萨界。若观根尘一念为迷解本。迷故则有十界苦集。悟故则有四圣道灭。缘此无量四谛起无量誓愿。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善巧度生慈眼视物。所集福业与众生共。如是起一念者。名菩萨法界○缘觉界。若根尘念起。则了之从无明生。生故有行。行招名色乃至老死。三世相续如舞火轮。因缘本空幻化不实。求自然慧乐独善寂。观空心重耽住寂定。虽得道果不慕化人。复有观物荣落悟世非常闻空得道。名为独觉。如是行者名缘觉法界○声闻界。若根尘因缘随有一念。依色心故苦。由烦恼故集。厌苦断集非对治如何。遂依四谛修十六观三十七道品。如救头然。由四善根得入无漏四沙门果。证二涅槃。会偏真理。不得佛法。不慕化人。如獐独跳不顾后群。如此一念名声闻法界。○天界。若其念起多忻天乐。笃其善心希于来报。斋戒纯净饭食沙门。造立塔寺及佛形像。书写大乘济惠贫病。于十善法止作具修。自然成性。或关禁六根。使六情不荡六尘不入。得欲界禅及色无色定。身心寂静三业调良。如此一念名天法界○人界。若其念念以五常立德。五戒修身。于国惟忠。于家惟孝。谦损居家。中正存诚。推德于人。引咎向己。尊上恤下。给孤济贫。惭愧是怀。慈和为性。深信因果崇重三宝。精修斋戒建立塔寺。但希世乐无升出心。贪惜自身恋著眷属。如此一念名人法界○阿修罗界。若其念念虽好修善布施斋戒。而多猜嫌狐疑进退。所修福业多为胜他。见人修善情多嫉忌。贡高我慢珍己轻人。欲彼归从不耐谦损。如[玄*鳥]高飞下视。外扬仁义内无实德。众前谈论引长于我。不循理正不愧贤能。如此行心是阿修罗法界○饿鬼界。若其念念无惭无愧。贪求无足悭吝鄙惜。不施一毛。克削于人裒归于我。见人布施傍起遮障。见人得利心生热恼。性多谄曲常起邪见。人前正容屏处放恣。破斋犯戒恣贪饮食。不信罪福不信因果。不信三宝不孝所亲。是名饿鬼法界○畜生界。若其念念耽湎五欲贪多眷属。日增月甚而无厌足。曲理枉物断不以公。非法取财动不由义。秖图利己不恻孤贫。明负他财鲁扈抵突。市易负直公行劫夺。不忠不孝。无贤无愚。不信因果不信三宝。痴騃无耻现同畜生。是名畜生法界○地狱界。若人亲近邪恶友。及性自作恶。起增上心。念念相续。造上品十恶。谓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骂。贪嗔邪见。及五逆罪。犯四重禁污梵行人。沽酒醉乱。不思君父师长恩德。横生热恼挫抑贤能。党比不肖破塔坏寺。烧毁经像谤毁大乘。断学般若谤无诸佛。破戒受施。用三宝物。偷僧祇物。起于外道断常诸见。破正因果三世之法。习十二种恶律仪法(一屠儿。二魁[利-禾+曾]。三养猪。四养鸡。五捕鱼。六猎者。七网鸟。八捕蟒。九咒龙。十狱卒。十一盗贼。十二为王家捕贼。及养蚕等业)如上等辈死堕阿鼻大热大寒诸大地狱。是名地狱界。

宗门尊祖议

沙门志磐

如来圣人。以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之道化天下后世者。谓之佛。佛弟子以次传道为世宗主者。谓之祖。其实一道尔。故如来之将息化也。以无上大法付之饮光。饮光任持二十年。以付庆喜。庆喜持法宣化亦二十年。以付商那。下而至于十三世曰龙树。始以文字般若著所证三观之道。曰中观论。暨译传东夏。于是北齐以宿悟已证立为观法。以授南岳。南岳承其旨。悟法华净六根。以授天台。天台始立五时张八教。用明法华开显之妙。而大畅乎境观之旨。时则有章安。执笔载为疏论。其道遂大明。法华天宫继世讲演。嗣其法者唯左溪。左溪门学。独荆溪能承正统。述诸记以赞祖谟。则清凉异议为之寝息。以文字广第一义谛。则莫若兹时之盛。以故世之学者取龙树至例为九祖以奉清祀。其有由矣。自荆溪以来。用此道以传授者。则有兴道(邃师)至行(修师)讲道不绝。会昌多难教卷散亡。正定妙说高论(外琇竦二法师)三世。唯传止观之论。迨乎螺溪。法运将泰(寂师)天假吴越(钱忠懿王)求遗书于海东。于是教籍复还。宝云嗣兴。敷扬二纪。而四明法智。以佛所生子垂迹海隅。一家教部毗陵师未记者。悉记之。四种三昧人所难行者。悉行之。斯慈云之极言也。当是时有为异说者。如昭圆诸师。世方指为山外。而法智独擅中兴教观之名。自兴道讫四明凡八世。所以绍隆正统而显扬大教者。有在于是。是宜等而上之用陪位于九祖。以尊大其道为可尔。然则今之宗门列刹。凡所以讲天台四明之道者。有能起龙树至法智。通祀为十七祖。以并为之位。诚有见于后学尊祖重道之心也。谨议。

同类推荐
  • 书证

    书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济公全传

    济公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Under the Red Robe

    Under the Red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谕对录

    谕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清宫怨

    清宫怨

    忘川河畔三生石,祈愿来生缘再继。奈何桥过望乡台,回首牵绊终难弃。曼珠沙华,花开一千年,凋落一千年,注定有花无叶,有叶无花,生生世世相错,花叶永不见,可此花香却有魔性,能唤回亡灵生前记忆。它是忘川之畔的魔咒,也是希望。据说魂渡忘川,便会忘却今生今世,将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留在彼岸。可若是魂飞魄散都放不下此生的一切呢?那便只好血书三生石,偷藏彼岸花,不饮忘川水,魂萦望乡台,深深记住最后一眼回望,心锁今生的最爱,愿其成为来生的等待。“三世磨难,千次回眸,千次擦肩,换一生相逢相识,相守成伴。”若得此愿,魂散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狮王

    无敌狮王

    从来没有哪一种疆界像动物王国一样让我们自由驰聘,也从来没有哪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可以如此:轻松、贴心、灵动。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带你到无边旷野中,与动物进行亲密的交流与互动丰富的知识,有趣的故事一册在手,快乐无穷!
  • 出世记

    出世记

    出世,本来是佛家语,是逃离红尘人间意思。翻译成英语Born,是诞生的意思。小说《出世记》书名的确定,意味着它真正诞生,要由季风之手携带风雨雷霆在世界上澎湃成大水,要给文学界带来一场文学和非文学的惊魂争议。小说主角中的孩子,也就是文本里的“我”,是操控着方向在整条细密宽广航道上运行的轮机长。他在想象的特殊时代里,以成长顺序延续主线,用心灵感应去敏感地阅读一九四九年后创业史的大时代,观察数次时代更替和变迁的国民映像,记录沿途眼见芸芸众生的丰富景象。他心底里的丰富世界,本身也是一道绚丽风景。他追溯理解的生命来由,回顾家族渊源复杂的血统和神秘,转化到生育他生命的父母亲,才让小说叙述在想象云端坐落在地上,回到了人物叙述的社会现实中来。
  • 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每一座城市都有那不为认知的一面。当探索者在午夜触发到那个世界,丧钟又会为谁而响起,你听,死亡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 班墨的傀儡

    班墨的傀儡

    班墨的师傅翟卿秋告诉她,她是龙虎山脚下天师府里的一个小天师在泸溪河边捡来的,因为性别原因天师府不能接纳她,故把她丢给对面琵琶山做木头人的师傅翟卿秋。十六年过去,班墨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女子,对面天师府的天师白发都长出来了,而师傅还是一头青丝,面容一尘不染仿佛从未被岁月吞噬过。
  • 六壬经纬

    六壬经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穿梭王者系统

    极品穿梭王者系统

    顾晓生得到了系统,然后,它竟然能够穿越?而且穿越的世界还是各种电影,电视剧,动漫……他知道,他发达了,财富,美色,权利,一切的一切,统统都是他的了。
  • 我们微笑着说

    我们微笑着说

    『你在第一眼爱上一个人,恰好那个人也爱上你。这样的人,真的只要一个就够了』如果不是注定要分离,她怎会明白,有些梦的代价,需要经过怎样漫长的路。他们说,初恋的美是因为赋予了对方你心目中最完美的理想,可时过境迁,她总是不停地想起他,短暂地遗忘他,然后发现,他就是心目中最完美的理想,是她年复一日的梦想。于是,她把这段冗长而仓惶的时光载体记入其中,希望它成为无人提及的独家记忆,有一天,那些痛过的、心酸过的,都可以微笑着说出来。
  • 英雄联盟之星海争霸

    英雄联盟之星海争霸

    【2018最热血爽文】星际入侵,地球危机,唯一能够拯救世界的是一款叫做《英雄联盟OL》的游戏!!独一无二的排位战斗!真实血腥的英雄厮杀!在这里英雄皮肤不再是小学生炫耀的工具,而是最无敌、最令人疯狂的传说!(飞刀新书《最强穿越直播系统》,希望大家可以支持)
  • 二拜高堂

    二拜高堂

    她是在百乐门唱歌的歌女。因为父亲赌博欠了许多债,所以把她卖给了顾家冲喜。婚后生活不尽人意,婆婆不喜她,无奈,她只好做吃的来满足他们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