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4200000003

第3章 《太后与我》的虚实

我在上文提到关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死亡“真相”,故意卖一个关子,说“是真是假,且听下回分解”。其实已经在无意间泄露了我的用心:巴恪思的这本奇书——《太后与我》,应该当作“野史”的演义来读。“演义”又该作何解?我觉得巴恪思深通个中三昧,他知道中国传统中有正史必有野史,也必有演义;明清以来,野史特多,汇为笔记和小说,最有名的就是《孽海花》。这本小说也是从拳匪之乱和庚子事变讲起,主人公赛金花是个名妓,后来被高官金钧(雯青)收为妾,随他周游欧洲列国,早有学者研究。但《孽海花》中的人物大多真有其人,它的“演义”成分和作为小说的吸引力在于对于异邦文物的想象。巴恪思的这本“演义”则迹近荒唐,它是一个常在北京的“中国通”洋人对于清廷的想象,但内中显然也包含了不少真实的材料。

我的基本判断是:书中的“小事”可能是真,大事则是虚构成分为多。巴恪思在北京住了四十多年,又深通汉、满、蒙文(他自认还识藏文和尼泊尔文),当然结交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内中不乏王公贵族和宦官。他说不定也进过宫,见过太后数次;又和北京的英国使馆有关系,说不定还是一个提供深宫消息的线民。至于他是否太监李莲英的密友,则无法考证了。在《太后与我》第十七章中说:太后决定废光绪,而且派了两个亲信太监崔德隆和毛克勤,带了她的手谕:“兹著皇帝即时自裁,另有旨易大位,钦此”(英文原稿中“旨易”本为“旨意”,后被巴恪思改为“易”,似乎不通,这也是一个破绽),径赴光绪帝的寝宫,“将皇帝拉下炕,他挣扎但虚弱无力——这是崔亲口告诉我,与李莲英之说法略有出入。先用绳结扼,再用枕头慢慢闷死了他。”这一个描写就令人“拍案惊奇”了,中国人行凶是否也和西人一样用枕头闷死?光绪的枕头是硬是软?如何“闷法”?晚清笔记和野史中的另一个说法是:光绪是慈禧在食物中加了砒霜,分量逐日增多,终致于死,这似乎较可信,但也有学者怀疑此说。更有一说是袁世凯奉命去下毒的,则显得离谱了,因袁本是戊戌政变的告密者,得慈禧宠信,怎敢私见光绪下毒乎?更荒唐无稽的是巴恪思在此章中揭露的另一个秘密:原来慈禧太后也是被袁世凯暗杀的,袁在进见时逼其退位不果后,“拔出一把六连发手枪,向太后连发三枪”,打中腹部,太后“没有立时不治,而是喊道:‘反贼!拿下袁世凯,杀了他。逆子,为什么我饶他这么久?’”最后在群医束手下,不治身死。这真是匪夷所思,袁世凯怎可带枪入殿?又怎可扬长而去?我翻阅一本最近出版的袁世凯传记,内中毫无此一细节,甚至说袁下砒霜害光绪的说法也不足信。这一段倒真像电影镜头,更像是煽情剧(melodrama)的场面,虽然巴恪思在此章最后“附言”中说:“李莲英和崔德隆分别向我讲述事实”,但死无对证。巴恪思在书中又说李莲英曾亲自将日记托他保管,他遵守李的遗言,直到1924年才看,并将之带回伦敦,然而至今似乎还没有人找到。为什么巴恪思当时没有爆出真相?而且还在他的畅销书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支吾其词,说两人皆是病死的。据巴恪思自己说,是英国公使太过喜爱袁世凯,为了保护他,所以下令巴恪思不得泄密,看来此事更属子虚乌有。

为了个人的考证兴趣(但又不是专家),我顺便也买了这本《慈禧外纪》来读,并作“互文”相照,这才发现我在半世纪前看过此书,内中的一章就是《景善日记》,事后数位中外学者皆认为此是伪造。中文译者把这篇伪造的洋文日记转译成中文,读来以假乱真。原来内中叙述的就是庚子之变关键时刻的内幕,特别提到各王公大臣倾向支持义和团,独荣禄坚决反对。妙的是在《太后与我》书中巴恪思反而对拳乱之事略而不提,只用了内中的一个小情节:“太后率光绪帝离京避难时叫太监把珍妃扔进井里去!”皇帝跪下恳求,但“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宫外之大井中。”记得我幼时初看姚克的《清宫外史》话剧演出,后来又看此剧改编的电影,此段高潮突出珍妃的正面形象,是她自己跳井自杀的,光绪帝软弱,挽救不及,痛哭失声。当时我看得十分感动,觉得慈禧太恶毒了,所以恨之入骨。这一个“偏见”一直持续到我做研究生时代,同班一位同学要以慈禧太后为题写博士论文,我嗤之以鼻。时隔半世纪,巴恪思的这两本书是否改变了我的偏见?这就又回到巴恪思对于太后的描写了。且不论奸情是真是假,作者对于这位太后的仰慕敬佩之情则表里如一。然而在《慈禧外纪》中,他的感情则收敛得多,只形容“太后春秋已高,心乐和平。余深知太后的性情,平日极为温蔼,好书画,喜观剧,但有时发怒,则甚为可怕。”又说“慈禧亦见有普通妇女之性,爱快乐,喜繁华,又有聚敛之嗜好。一生常持乐利主义,尽力以达之,但不为己甚,可止则止。其聪明之识,常能自律而不纵其欲,当办事紧急之时,从不以快乐而误正事。”反观《太后与我》之中的床笫描写,则太后纵欲之情跃然纸上,甚至还屡呼“痛快”!前书中只把她和英女王伊丽莎白相比,但到了《太后与我》的最后两章,作者简直把她奉为天下古今第一,非但不逊于武则天,而且更把这“老佛爷”和古埃及的艳后Cleopatra相提并论,甚至引了一句西谚:如果这埃及艳后的鼻子短了一点,全球历史将会改写。这绝对是所讲“英雄(和美人)创造历史”的观点。然而慈禧真的美若艳后吗?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保养得再好,难道可以荒淫达旦,有一次竟然是复驭两男,令巴爷精疲力竭?!我发现巴恪思的这本回忆录使我对太后的偏见更深了。我反而对这本书的编者Derek Sandhaus和中文译者王笑歌充满敬意,前者斗胆把此书在香港出版,就需要勇气,他写的一篇书序,内容及考证皆甚为翔实,论点也公道;他又说作者和慈禧有染不无可能,如果属实,倒真要我大跌眼镜了。王女士是翻译高手,此书难译之至,她以文白兼具的文笔将之译成流畅的中文,可以和另一本的那位民初译者陈冷汰(此公何许人也?待行家告知)媲美。王女士在译者序中非但将此书和《金瓶梅》相提并论(此点我不能完全同意),而且特别指出一种特有的“黍离之悲”的人生哲学:朝代更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沧海桑田,人在这大时代的历史洪流中显得格外渺小,“参天地之悠悠,会心在远,才能超脱物我”,这段诗我认为道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然而巴恪思是否真正能“超脱物我”而“透过情色文学之幕,洞悉黍离之悲”?明朝的李渔和汤显祖或是(他自称曾见过的)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我认为有此能耐,但巴恪思似乎还差了一筹吧,他在书中自谦之辞其实是自诩,处处借色情笔调来渲染自己的颓废世界,这一个同性恋的世界倒是可以和他早年在英国文坛所结交的同性恋世界连成一气:二者皆是贵族人士居多,但清朝公子哥儿的颓废独缺艺术和美学,在捧戏子和男妓之余,并没有留下什么耐读的诗词和小说。不错,清末有《九尾龟》和《海上花列传》之类的作品,被鲁迅视为“狭邪小说”,虽有张爱玲推崇,但我觉得还是不能和《孽海花》和《老残游记》等名著相比。巴恪思在《太后与我》中的妓院和澡堂的描述,似乎承继了这个传统,他那首“致桂花吾卿”的献辞,被王笑歌意译成一首四言“花谱诗”,可谓恰到好处。可惜我非嗜此道,总觉得巴恪思的这本书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色情文学颇有几番神似,它毕竟揭开了“维多利亚绅士”道貌岸然的假面具,然而作为一本真情忏悔录,我还是更佩服王尔德(Oscar Wilde)的De Profundis(《自身深处》),那才是千古奇文,读来令人感慨。巴恪思写的最多不过是一个洋遗老的“后宫遗事”,说不定也假借和慈禧太后的亲密关系而未被后世遗忘,想他在天堂——或地狱——之灵会用到他的京片子说:予愿已足矣。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鸿飞集

    鸿飞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第1章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和裴步高同时走进大学校门。在那个高雅圣洁又朴实无华,学风浓郁而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的校园里,共同度过了平常而特殊的五个年头。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眺望柔软的玫瑰园

    其实,你是价值连城的钻石,切莫把自己当成鹅卵石一样随意丢弃。慢慢地寻找吧,去发现和你相匹配的宝贝。
  • 飞越人间

    飞越人间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热门推荐
  • 反穿之迷糊小娇妻

    反穿之迷糊小娇妻

    她是背负着和亲重任的公主,本已臣服于无法反抗的和亲命运,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穿越千年之后,她糊里糊涂的和一个陌生人,却只是春风了无痕,相见是路人。十年时候,风平浪静的平淡生活,却被忽然闯入生活的陌生男人搅乱,他要跟自己抢孩子?他是当年那个渣男?对不起,你真觉得古人好欺负?
  • 凤遮天:毒妃倾城祸君心

    凤遮天:毒妃倾城祸君心

    她本是官宦门中的二小姐,却沦为官奴。当初的一纸婚约,被他,在她眼前撕得粉碎。她发誓,一定要报复!头顶凤冠,她成了皇上的女人。而朝暮相处几十载她才发现,她不过是她的代替品。“朕许你一世,但绝不能给你爱情。”他说,没有一丝表情。隔窗悠盼,谁说女人只能独守空房?宫斗成瘾,看官奴女的传奇斗争。
  • 爱的密谋者

    爱的密谋者

    伤痕累累的女孩,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去帮助每一个因为爱情而一蹶不振的女孩……不同类型的女生会和她发生什么样子的故事呢?而她又要继续受着什么样的伤……那些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生,又将带给她怎样的经历……
  • 云情策

    云情策

    某王爷一身红衣,似笑非笑:“只要你留下,整座王府都是你的。自然,本王也是你的,如何?”某个女扮男装的宝宝粲然一笑,“买一送一?不妥不妥!”可怜的某宝穿越而来,天性活泼自由,生生挤进了腹黑王爷的眼睛,此后小事不犯,大事不断。某王爷压下心中的怒火,我忍!!!
  • 公主当嫁,腹黑少主别想逃

    公主当嫁,腹黑少主别想逃

    被心爱的男子背叛,淹死在大海之中,连尸骨都葬身鱼腹。再次苏醒,她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历史中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朝代的公主身上。身为一朝公主,她有驸马,有情人,有疼爱她的女帝,却还有一张容貌尽毁受人耻笑的脸。可长的丑又如何?她有权有势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更何况她的容貌还并非真的“尽毁”……这一世,她下定决心不会再让任何人欺她!辱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男孩60分女孩100分

    男孩60分女孩100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的—生。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是不同的,他们将来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同。基于此观点,本书提出“男孩60分,女孩100分”的理念,意在告诉家长朋友们,在对男孩、女孩的教养上,应以不同方法来对待,以更好地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 世迷界沌

    世迷界沌

    这是一部探索宇宙衍生的科幻作品,驻足现实世界破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尝试推导人类的未来,破解地球文明被毁灭的终局。虽然定位是科幻作品,但小说是建立在很多科学理论和假说上的。有理论基础的读者可以尝试推导其中的构想,嫌弃烧脑的也可以赏析情节。
  • 奇门遁甲之道术先行

    奇门遁甲之道术先行

    张太一是个孤儿,除了一身道术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这也包括十六岁以前的记忆。就像他自嘲时说的话一样“我就像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为了解开自己身世之谜因而加入神秘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渐渐接近事情的真相……然而事情的真相却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 永怛神壂

    永怛神壂

    当人类掌握神的力量,神驾驭人类的躯壳,恶魔披上人皮,鬼怪带着画皮,真实与虚假焦灼着,灵魂被信仰奴役,形形色色的恶魔是内心的鬼。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否定了规矩,心魔,跨越了底线,一切都无所谓。战吧,改变世界,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8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