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4200000005

第5章 情迷现代主义

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近作《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姗姗来迟,在世界各地上映半年后才到香港,等得我望眼欲穿。

早听说此片的主题是怀旧——令主角在午夜进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问题是:对于二十一世纪年青一代的观众究竟还有何意义?片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现代主义的作家和画家,几乎像走马灯一样,与瞠目结舌的男主角——显然就是伍迪·艾伦的化身——萍水相逢,但瞬间即失,场景接得太快了,非有心人可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典故。

这部影片表面上说的是怀旧,其实是在表现伍迪·艾伦自己的文化品位。读过他在《纽约客》杂志发表的大量幽默散文的人都记得,文中的伍迪·艾伦不时进入经典名著之中,甚至和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例如有一篇散文,他就和小说中的“包法利夫人”高谈阔论),这一个习惯也时而被人引入他自导自演的影片之中,譬如在《爱与死》(Love and Death,1975)中,就干脆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由自己以插科打诨的方式演出来,而《迷失决胜分》(Match Point,2005)则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并以这种方法向他心目中的大师致敬。

伍迪·艾伦的确是个“另类”人物,他几乎和当前好莱坞的大片潮流背道而驰,每年一部,拍出既幽默又有思想启发性的“小品”型电影,这部《情迷午夜巴黎》也不例外,但文学性更浓,把我这一代吃现代文学奶水长大的人带回到那个文字依然感人的时代。我们都把作家写出来的“文本”(小说、诗歌),视为艺术精品,和绘画、雕刻一样,而巴黎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首都,何况还有在巴黎咖啡店沉思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当年也是我们的偶像。

上世纪二十年代也是一个失落的年代,第一次大战刚结束,欧洲的文化人顿时迷失了方向,更妙的是这种失落感却由一群自愿流落在巴黎的美国文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其首要人物(在当年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就是海明威。看完此片后,我迫不及待地到坊间书店购得一本海明威的名著A Moveable Feast(中译本名为《流动的盛宴》),一口气读完,趣味盎然,不禁勾起自己的一段回忆:也许这就是不少友人向我极力推荐此片的原因。

看过此片的有心观众当会记得,片中男主角在午夜巴黎搭上一部老爷车,遇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和他的太太Zelda。我记得在大学时代读的第一位美国现代作家就是菲茨杰拉德,后来才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菲氏夫妇是二十年代美国文坛的金童玉女,他们的生活方式:喝酒、跳舞、狂欢——也被后世人形容为美国东部都市文化的象征,文学史上称之为The Roaring Twenties(“喧嚷的二十年代”),其真正的文化来源却是巴黎。记得我在台湾上大学的时代生活苦困,一眼读到菲茨杰拉德的文字就觉得迷人之至,内容犹如天方夜谭,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英文不难,浪漫之至,有不少以巴黎为背景,后来有一两部被搬上银幕。

我猜菲茨杰拉德对伍迪·艾伦的主要吸引力显然在于小说中的爵士乐气氛。在美国文化史上,二十年代是爵士乐鼎盛的时期,菲茨杰拉德的不少短篇皆收入他的一个集子,就叫作《爵士时代的故事》(Tales of Jazz Age),而他的长篇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女主角,就是Zelda的化身,她当然跳的是爵士舞“查尔斯登”。

这一段渊源在文学界尽人皆知。令我莞尔的是,片中菲茨杰拉德首次出现时的长相和穿着,竟然和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所描写的一模一样,下面且让我从中译本引出两小段:

那时的史考特还带点孩子气,面貌清秀,不过谈不上英俊。他满头金色鬈发,高高额头,目光热情而友善。

他的衣着是布鲁克斯兄弟公司出品,很合身,他穿一件按扣领的白衬衫,系上皇家禁卫军领带,我觉得我应该告诉他这领带不妥……

可惜我看此片时没有发觉他的领带,海明威的文笔特色就是观察入微,既忠实又感人。记得我曾试着模仿他的文体,故意用很多and来连句,当然画虎不成反类犬!同班好友中对海氏作品研究最深的还是王文兴,后来他也成了台湾文坛现代主义的领军大师。

海明威在本片中只出现了三两次,说了几句话。伍迪·艾伦避重就轻,把另外两位经典人物也故意忽略了:艾略特(T.S.Eliot)一镜带过,乔伊斯(James Joyce)的名字被提起,却没有出现,当年出版他的巨著《尤利西斯》(现有两种中译本)的莎士比亚书店,在片中也只有一个镜头!六十年代末我初到巴黎旅游时还到过这家书店瞻仰,和片中的男主角一样。记得当时带的一本旅游指南就是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但没有细读,连他和史考特等人时常聚会的酒吧“丁香园”也没有去。当年海明威在此写作、会友、饮酒,又在莎士比亚书店借来俄国文学名著的英译,遍览群籍,他当年无钱买书,书店老板Sylvia Beach爱才,竟然免费借给他看。现在哪有这种福气?

可惜伍迪·艾伦在此片中只字不提庞德(Ezra Pound),他更是一位爱才若渴、到处为作家张罗的人,没有他,艾略特的《荒原》也不见得会变成现代诗的经典。为了视觉效果,伍迪·艾伦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群“失落”文人的女主人史坦茵(Gertrude Stein),海明威在书中一律用史坦茵小姐称呼,以示尊重。片中的她也甚为热情,但她的私生活中的女伴Alice Toklas却被忽略了。《流动的盛宴》中提到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海明威在史坦茵家无意间听到史小姐在哀声请求:“别这样,小妮子……”不知说的是谁?有待行家解谜。

史坦茵自己也是小说家,以文字创新著称,但她更大的贡献,是在家中接待了不少有才华的美国作家、法国文人和画家。片中有一景:她和毕加索争论,批评他的一幅超现实的画,毕加索的造型惟妙惟肖,而且说的是一口法语,令人莞尔。毕氏也曾为史女士画过一幅画像。

从毕加索到超现实主义,伍迪·艾伦点到另一位画家达利(Dali)和他的两个朋友,其中一位就是鼎鼎大名的西班牙导演布纽尔(Luis Bunuel),还不忘幽他一默,故意把他后来才拍的名片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1972)中的故事先讲给他听,令他如入五里雾中,又是一个“典故笑话”(in-joke)。

《情迷午夜巴黎》就是这一连串的文学典故交织而成的,主角不仅情迷巴黎(片初的数十个镜头令人想起另一部伍迪·艾伦为自己最中意的城市——纽约所拍的颂歌《曼哈顿》,1979),而且更情迷二十年代的现代主义。在这个“后现代”社会,还有多少青年情迷海明威,更遑论二十年代的现代主义。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孤臣无力可回天

    孤臣无力可回天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然而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李、伊二人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这样悬殊的结果,难道真的是南桔北枳、水土不服?还是真如李鸿章所抱怨的,只怪“君臣朝野人心不齐”? 生前身后 命运迥异 甲午战败,1895年4月,天朝首辅李鸿章枉驾屈尊,赴“蕞尔”小国日本马关乞和。议和期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访。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微神

    微神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他的作品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独具一格,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复制的语言”。《微神》收录了老舍多篇经典散文、杂文、小说,以及三幕话剧《茶馆》。这些作品以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为背景,通过对平凡百姓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各阶层、势力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批判和对百姓的悲悯同情融入笔墨当中,让人在发笑的同时,陷入深深的思考。
  • 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温柔心

    在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温柔心

    苏心观点:1、人的衰老,并不是从某个年龄开始,而是从你不再相信美好开始。2、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行色匆匆,以为快,便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揠苗助长而苗死,才知道万物生长需要等待,幸福是等在门外的晨曦,只有熬过那段黑暗的夜色,它才能推门而至。3、每天认真低头拉车,把手头上的事做好,三五年后再看,当初和你一样迷茫的人依旧迷茫,你却早已脱胎换骨,坐在阳光下浅酌低吟,笑看风景。4、总说时光无情,那是因为你在浪费它。时光其实最有情有义,你投入得越多,它回馈得就越多。5、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弯路也算数。
热门推荐
  •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
  • 凡人诛仙灭神

    凡人诛仙灭神

    传说满月之时,世界将变。本人现在单刀切题,出笔就写他的灭仙成灾之事,他体内的奇怪阵法居然是与父亲有关,但是他的父亲这样做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将他......贯穿尘世恩怨的他,生命本无罪,现对月长啸,灭仙神。陆绝北的命运将会如何?
  • 合同管理与合同风险规避

    合同管理与合同风险规避

    企业的法律风险大多随着企业规模和交易规模的扩大而被不断放大,必须通过事先安排或主动干预,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去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其他消极影响。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有效的合同管理,必须是合同内容管理与合同行为管理相结合,以全面实现交易目的、降低法律风险。
  • 女神照耀荒芜星球

    女神照耀荒芜星球

    遥远的宇宙里镶嵌着一颗荒芜星球,这里的一年只相当于外面的一天,更因为极端恶劣的环境,被星际文明用作竞技场。女神一般的存在,第一战力,拥有不老不死之身的她却因为实力太强被逐出竞技场,流落到一个废墟之后,开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之旅。这大概是一个怼系统的故事,全程泥石流。重置作:《抗外星神剧》
  • 魔术中的原理(人生解密)

    魔术中的原理(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 绝世帝皇系统

    绝世帝皇系统

    一念福泽苍生,挥手万敌崩灭。脚踏人间仙界,头顶日月星辰。系统在手,万界我有。这是一段热血的传奇,这是一代不朽的帝皇,当屹立在万道的绝巅,你,是否也会如同秦铭一般,感到寂寞?
  • 家有渣夫

    家有渣夫

    世界上最恼火的事,不是买进门五年的童养媳成亲了,新郎官却不是他,而是他终于如愿将那女人赶出柳家庄,他家二弟却立马欢天喜地的把人又娶了回来。遭到双重背叛的他却下场凄凉的被拉到菜市口斩首示众……以上,均只为某个醉死温柔乡的渣夫被人撺掇着下完休书后的黄粱一梦。
  • 许我牵着你一生一世

    许我牵着你一生一世

    我,想要无畏的骄傲的活着哪怕满身伤痕,枪林弹雨,阴谋陷阱,都不会阻止我,向前方迈进的步伐,我希望将来:"你们可以以我为傲,在他人面前可以说,我是你们的骄傲”——安宓
  • 咽喉门

    咽喉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翻身记

    嫡女翻身记

    特工苏晚卿一觉醒来变成了天离国丞相府草包花痴大小姐苏晚卿,便宜爹不管,后妈庶女使绊子,还有个原身深爱的阴险未婚夫。后妈想杀她?让她生不如死!庶女想黑她?让她自食恶果!未婚夫嫌弃她?立刻解除婚约!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刚解除婚约,转眼就被一只腹黑的狐狸给缠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