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比赛没有像往常一样分批次进入,李家绣庄在绣坊内摆放五十张绣架,大妹到的时候,还剩不到一个时辰,手脚快的绣娘已经完成绣品,上交之后便退场了。
大妹走到自己位置坐下,掏出针线包,绣庄本有准备这些,但是她用惯了自己的。原本准备的是喜上梅梢图,但是时间来不及,大妹临时改成幽兰图。
到时辰之后,仆妇过来催交作品,大妹绣好最后一针,拿出绣品走到前桌,碰巧那位高高瘦瘦的姑娘也完成了。大妹看了一眼,顿时小小惊讶一把:那姑娘竟然使用双面绣的方法,正面绣牡丹双艳,反面绣秋菊傲霜。
在孙家绣坊做活的时候,孙大娘空闲时间常常给她们讲讲刺绣行的事情,双面绣虽然不是一门绝密的技术,但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就本县来说,一只手也能数得过来,其中又以苏家最负盛名。苏家大夫人双面绣作品在鼎盛时候,甚至达到千金难求一幅的地步,但是苏家大夫人前几年已经金盆洗手,将重心放在绣庄管理上,不再亲自拿针。
比赛成绩要等到第二天才宣布,所以大妹还需在客栈里住一晚。已过正午时分,正值饥肠辘辘,大妹临近找到一家面馆,点了份阳春面,坐在外面的桌子旁等着。太阳照得周身暖洋洋的,街上行人不多,偶尔有抱糖葫芦串或挑货郎担的小贩走过。
带过来的绣活都已经做完,下午无事,大妹打算去学馆看看二妹和小妹,于是叫来卖糖葫芦的小贩,买了两串糖葫芦。
“小姐,你等等,我马上就好了。”
梳双丫髻的丫头跑进面店,清脆的声音带着些稚嫩,喊道:“老板,一份蒸饺。”
高高瘦瘦的姑娘站在近旁,大妹抬头对她笑笑,姑娘点了下头,立马转眼看向丫头方向。大妹低头专心吃面。
丫头从店里跑出来,到姑娘面前请求道:“老板说要等一会儿,小姐,我们等等好不好?”
大妹抬头看了一眼,那姑娘见自己偷看被抓到,忙转移视线。大妹放下筷子,请姑娘在对面坐下。
姑娘问道:“一个人?”
大妹点点头。
姑娘这才入座,丫头也在旁边坐下,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两串糖葫芦,看得大妹都不好意思了,给了她一串。
丫头接过一串,眼睛却还盯着另一串。大妹没法子,只好把剩下的一串也给了她。
丫头开开心心地接过去,甜甜说了声“谢谢”,立马将一串糖葫芦举到姑娘面前,“小姐……”
姑娘摇摇头,道:“你吃吧。”
没一会儿,蒸饺也上来了,丫头要去找老板拿纸打包带走,被姑娘止住,道:“中午就在这里吃面吧。”
丫头着急:“那天香楼的叫花鸡和水晶凤爪怎么办?”
“明天再去,”姑娘道。
“可是……”
丫头还要坚持,被姑娘瞪了一眼,立马服帖,舔舔糖葫芦,蹦蹦跳跳去找老板要两碗阳春面——加蛋!
大妹吃完,姑娘的面才刚刚端上来,丫头抽出筷子,用手绢擦擦,才先递给姑娘。
大妹喝完面前的水,走到店内要了热水,先给姑娘和丫头续上,然后才往自己的杯子里倒满,把水壶还回去之后回来坐下,与姑娘套近乎。
大妹笑看姑娘,“今天要比昨天暖和些啊。”
旁边的丫头吃得起劲,口里塞满面条,又伸筷子来夹蒸饺,估计顾得上嘴就顾不得耳朵,根本没听见大妹讲话。对面的姑娘吃相倒是文雅,但听见大妹讲话也没有抬头。
大妹有些尴尬,又喝了一口水,起身去店里结账,顺道把姑娘和丫头的饭钱也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