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0400000034

第34章 阴符经玄解正义(3)

范氏曰:二人之不间,不作尘情之拘扰,全无常道顺生之为,是为无恩。俟其时至机现,是大药生矣。当此之时,须分别壬癸,使庚甲相并,吞入腹中,返成干体,而得长生,岂非大恩乎。然金木之并,不过烈风之顷,再加当头一震,跃然蠢动,顿脱狂迷,天真吐露矣。全赖神此—击。故吕祖云“霹雳声中自得根”之语,堪为证据。但生来一厶之小土,击出兑中一丝之白金,食之虽小而堪充六合。生来一厶之小土,原来清静,承受一滴之青阳,凝然不争。其廉小,但二人一厶土之功用,固属不可见之私为。而我太空一震,得返成真,却显现人我一厶土中为用,故又谓之公。是此四至字莫非归中守中之旨也。

一得曰:至乐,性之动也。余者,溢于外也。至静,性之定也。廉者,约于内也。雷雨之动满盈,故有充溢之应。迅雷烈风必变,故戒侈放之愆。“莫不蠢动”,是用之公。惟修道者,感风雷而受益,是独得天恩之私也。此节玄理如此。声音之感,莫大于风雷,此节是承上“善听”之义,上节承上“善视”之义。二节言视听之灵。应机不泊,而后有下节制禽之作用也。范氏之说,亦可节取,然只可会其意,而行之于虚寂之中,一或泥迹,便非大道。

禽之制在炁。

范氏曰:此专言炁,正明天人合发之妙。是用炁而不用形之作用,如鹤以声交也。其用炁之旨,非身中之炁。若不以功力制之,炁亦不来,而我之任督不通,升降路塞,纵得亦失,无招摄伏藏之所也。盖炁即阳,人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为仙鬼之各半。行此功者,正去阴益阳之为也。但神既迷乱于纷华,气又亏失于爱欲,非此相机以制、相感以炁之妙,何能返还于本原也。

一得曰:范氏此节,不愧玄解二字,实为无有遗憾。惜上篇观字不从洪武正韵拆看,讹从贴体,乃有用夫二口于隹花之上云云。若以隹字拆看,则便知此篇此句之所以然矣。盖隹(音追)乃灵敏之鸟,机触立作。故着“见”字于右。所以察夫隹性,用炁以制,使隹勿觉。已而时至机到,二炁既见,则自贪合忘冲。观字之义如此,而作用在—炁字。此炁何炁?坤元中炁是也。盖斯禽为离鸟,含有真精流珠是也,其性灵敏。参同不云乎,“太阳流珠,常欲弃人,卒(音猝)得精华,转而相因”。金华者何?坤元中炁是也。及其时至,坎髓上升,是为兔髓,坎离一合,化为白液,凝结至坚。凝结则不飞,所谓制也。其效如此,乃自然之妙用。究其得致之诀,在乎浑穆之中。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是此节之精义,范氏尚未见及此。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范氏曰:死者,常道之为也;生者,逆道之功也。常道生人,是心迷于情欲,则精气神失,必至于死。故以生为死根。逆道生身,是心死于情欲。则精气神全,必至于生,故以死者云为生根。紫阳所云“但将死户为生户,莫把生门当死门”之谓也。总之,用逆道之伏藏,身未死,先学死之道,始得生全。即龙蛇起陆,缘于豢养气血之腾;雷震风行,因于丹台月印之候。故为恩生于害。奸邪蕴国,将成盗夺必溃之机;叶茂花明,实阴尽阳回之应。故为害生于恩。下二句正火候之谓。其火候与刑德相负之机,请合参焉。

一得曰:五行生死互为其根,故恩害亦相倚伏,此节顺文直解足矣,是为下文作一提头,乃承上制字之义。总在能察气机,不使过而偏胜,相机而反制之,则得矣。是有“害以成恩、死以成生”作用。下节妙旨乃教人下手施功之法。其火候在时,所以审气机先后之倚伏也;其采取在物,所以调济吾身阴阳之偏胜也。厥用至玄,厥机至幻。然不外乎此节之所言也。此节之旨,言能尽性者,乃能致命。此节以后,纯是命理,其中仍有性以主之。范氏此节所解,亦有可采处。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范氏曰:禺者,母猴也。禺之天地,至气数充足,自有光华之文理发现,以为坎离相交,入中成土之兆也。是此观天察地之旨,非天星地文之俗学,实乃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天人合发之玄范,为夺神功、改天命之道,尽在于兹。故以天地文理为圣者,知愚人之谓也。我则以日月之数、小大之定、机现之时,用不神之神,令其必以盗机以发现光华时文之理,合圣于哲。更能于物诱纷纭之际,令其就天地文理为圣者默运其气机,因能以物理之哲明于我也。而此时之文理,乃吾人从朝至暮、至亲至近、极平常处。正圣凡转关之要诀也。吾人不可错认,请详参焉。

一得曰:显于外者为文,通于中者为理。圣哲皆明晓通达之。称天文星辰也,地理山川也,虽明于象纬堪舆,是天地之迹,非天地之道也者。时者,赅天人而言。天有定时,人身有活时,其递嬗隐现皆有厘然之文、秩然之理,施功不可错也。时之用大矣哉!物者,对我之称,谓人也。迹象之见于下者,蔚为人文。神气之发于上者,各有条理,感合不相紊也,物之用溥矣哉!言志于道者,莫不远求于天地。时物者,人之所忽,而不知大道即在时物之中。气机之流行天地者,推算而符目之所见;消息之感通于时物者,默体而符目之所不见也,此阴符之旨也。直解之理如此。按此节是示两家各正性命之大旨,具有双管齐下妙理。拆愚言愚者,指女人之心而言。《左传》:女,阳物也,其性专静。当以用心入手,故宜以自身天地文理融会贯通,时感合虚空所生之真一,以为圣胎。我则以无心为用者,故但于时物文理充足,机现时,极虚极寂,机自来合,以真意包之,乃成圣胎。盖禺本无心,其机易感;我本中实,非虚莫纳。其理如此。阴符正旨,禺我各处一方,各有气机外透而气机各不离其体,乃有若现勿现之玄,三才一元充满六合,彼我克修,各自达于虚无之境,三才三宝,以无为舍者。无与无遇,相合无分。而此中各具阴阳,空中媾结,变化出焉。若欲形容其妙,罄南山之竹不能尽之。虚无更加寂静,则万化之相交必畅,而所生必充。及至不失其时,虚受其物,则互有所得,彼我个中各各积玉成山,铺金成地。此正上篇天发杀机一节之作用,而基筑于此节者。圣人统男女而普度之,故又有下节功法所以别开生面也。其诀至玄,而功用却极平近。然古今人阅是经而鲜克领悟者,以无口授故耳。一得窃体师意,已将玄旨和盘托出,见者幸共勉旃。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沈水入火,自取灭亡。

范氏曰:愚者,不识不知情懵懵然之谓。是指其人要如愚之说也。虞者,恐人知觉我之所为,又以口喻我中宫之说也。圣者,不类常道,故云以愚虞圣。我明宇宙在手,万化生身,坎离之交,金木之并,圣功之生,神明之出,自然无为之道,故云不愚虞圣。此“愚虞圣”三字之秘旨也。

一得曰:范氏解经悖谬之由总缘认经为男子而设,继又泥于拆字,不得口传,一凭私智,且更认元为一,故费尽心思,适堕旁门。不如据文直解,厥义自明。虞,度也。圣,通明也。愚,谓定静如愚,实不愚也。奇,谓作用神异。圣道自然,不在奇也。矫强作用,则自取灭亡矣。此节语意,正以起下文“自然”二字。看去似浅近,而玄旨甚深。盖黄帝之时,言道不言丹。延至后世有种种说法,然不过身心两字尽之。按此节是从上节透入,别开生面,乃涵万于一之妙用,彼我并成之大道。然非造作而出。故此下节点出“自然”二字。言以静字为入手,而以至静至虚得用奇器为真功,造至粉碎虚空为了当。经尚秘之,未尽泄也。此节玄义,须从吕祖印传口诀以解之。若曰上节言入手之则,时物文理息息静参,则日月小大之中有神明之用。此节功法并将日月小大、时物文理等等作用,一脚踢翻。是乃涵三为一,戴高履厚,并作一身;动植生灵,皆为道侣。性分中包罗圆足,悬若弹丸。然方其进火、退符之时,身踞丸巅以看火候,是乃扩修鄞鄂之作用。已而火候既足,身乃透入丸中,以凝以养,所以休息元神,亦以静镇鄞鄂。斯时,耳目无闻见,外象愚矣,而不知大智若愚所以入圣也;天地有反复,内象奇矣,而不知交泰非奇所以作圣也。盖上节作用,是指三才散布之真元,乃为扩修我之一鄞鄂,只是我真一之辅翼,与我先天真一尚无关涉,是即释氏身积舍利等等耳。末节奇器,乃是真一之别名,用乃大焉,是皆自然之至理。于末节点明,不合自然,则堕落旁门。入火沉水矣。圣经之旨如此。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摧,而变化顺矣。

范氏曰:自然之道静者,乃先天太极浑然之体,静极而动,化生天地,而大仪两仪互为相交,又化生万物,此明先天应时自然之化育也。第此阴阳天地之道炁机流动,循还不息,渐沁渐溃,至于数足时动,阴阳相胜而发,我则相推相荡,使变化顺,人物以遂其生者,此明后天炁机奉时之现象也。而奉天时是知天人合发之时,时动食时之时,日月小大之时,此种种时,正火候之宗源也。

一得曰:浸,相入相灌之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故曰阴阳胜。范氏此节所解,甚合道妙。然须知有物而施功等,无物及至无物而仍如有物。倒倒颠颠,个中玄义,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而总以虚极静笃为宗。虚极则无障,不为后天所碍,且能以道陶镕,使之还虚。虚而后能静,静则中清,机临必觉,不致蒙昧,措施合宜,可无违时之弊。此一时也,其机之现,有先天,有后天,有宜迎,有宜舍。当进进火;当退退符。虽属自然,须凭意运。而运有抑抑扬扬,宜柔宜刚,宜缓宜急,宜透宜藏。变化从此生,圣功从此出者。

先师太虚翁曰:圣人传药不传火,非不传也,火候因时而起,相机而行,依样画葫芦,无是理耳。上乘丹法以心传,中乘丹法须以口授,下乘丹法必以书授,其法繁琐也。阴符一经,文属云篆,篆方丈余,轩辕黄帝得自崆峒天坛。以帝之圣,尚赖问答乃明。世所奉本,盖属黄帝手授之文,虽落文字,而玄旨在乎心传。息心体之,是经最上上乘已于是节首句道破。老子又云乎: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此节首句,黄帝已揭出宗旨。是示人直从父母未生、天地未有、造化无朕中立脚。知从自然会入,则自滴滴归源,头头合道。又曰:上节既将日月小大,时物文理,包一切,扫一切。而此节阴阳变化中却藏有知时之义,大宜领会。上节之旨戒在拘迹,此书之旨戒在忽机。我师泥丸氏谓宜口授者,盖指此等精义耳。

一得谨按:此节“摧”字,今古本皆作“推”。从易经“刚柔相推”句,则此“摧”字应作“推”字。太微律院云隐律师有国师王昆阳高士密付法物。盖自邱祖以来,历代真人所传衣钵卷册如意经杖等等,中有《崆峒问答》一书,上有宋太宗御题御玺,系称陈希夷珍本,并有重阳王祖亲笔传戒偈存焉,是为宋元以前之古本,乃作“摧”字。则此本“摧”字,必有所本,非笔误也。按《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有相摧之义。一得故仍从范本作“摧”字。上篇知之修之句,他本均作修炼,惟律院吕本作修之,文法较古。盖范氏所得之本,必自律宗来者,故全经篇段节句悉从范本,不从他本分章标题,见者审之。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物,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合常规的飞翔

    不合常规的飞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无上魂契

    无上魂契

    别说林北野有光环,没光环的都死了,还写啥书
  • 天降萌宝:毒女医妃

    天降萌宝:毒女医妃

    “这位公子,看你印堂发黑,四肢无力,定是长期纵欲的后果,让本姑娘为您开一贴药,保管药到病除!”某女看着男人鼓囊囊的腰包,贼心四起。某男上下打量了某女一番,不屑的努了努嘴:“爷我从未碰过女人!你这个江湖游医,骗旁人罢了,竟然骗到爷这儿来了?看爷我不掀了你的摊子!”某女献上一副讨好的笑容:“公子您别生气啊!那就让我免费为您算上一卦吧!看看您什么时候才能娶妻?”男子立刻招呼身后的护卫一拥而上:“来呀!把这姑娘给爷绑回去!今晚就成亲!”【简介无能,请看文】
  • 天涯游侠

    天涯游侠

    一场灭门之灾面前,他身负使命,只能眼睁睁看着师门毁于一旦,一个初入江湖的少年,是怎样改变着自己的性格?一次关外的旅行,又让他经历了什么?一个充满灵异的村子,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阴谋?一件惊世而出的宝物,又将引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浮生小记

    浮生小记

    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之所以能够执手一生,第一个原因是年龄相当,君生我亦生,都到了成亲的时候,寻寻觅觅间就遇到了;第二个原因是门当户对,一个皇孙,一个世家女,正是一对儿;第三个原因是他爱权势地位,一心向上爬,选中了她,而她爱钱财富贵,接受了他。于是这对青年男女,凑到了一起,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相互扶助携手过了一辈子,最终他有了权势地位,她有了钱财富贵。这时,有人告诉他们,这就是爱情。
  • 妖妃要出逃:陛下,难伺候

    妖妃要出逃:陛下,难伺候

    “贱人,本来本殿还想给你一个痛快,现在看来你还是比较喜欢做人彘啊!”他话语里的恶毒,让……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十二志

    十二志

    天地分为三界,上为空,中位陆,下为海,自三界错乱欲合并为一体,发生天灾人祸,三界之首联合镇压,此后,三界相安无事,主人公醉轻舟走错异世,他如何在这样的乱世中生存?
  •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我们应仔细审查内心,发现陷阱所在。同时,培养正知正念的力量,彻底清除陷阱,而不是简单地在表面掩盖一番,那样就会埋下更深的隐患,更重的危机。《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就将告诉你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世间陷阱是有形的,即使涉世不深,只要带着防范之心审慎行事,也不至轻易受骗。最难防范的是我们自身心中各种无形的陷阱。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