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62400000042

第42章

斫刍。斫者行义。刍者尽义。谓能于境行尽见诸色故名为行尽。故瑜伽云。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故名为眼。是照烛义。楞严眼如蒲桃朵。或云眼如秋泉池。眼有五种。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今先通辨。然后别明。先通辨者。大品云。菩萨行般若时净于五眼。肉眼净见三千大千世界。天眼净见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中众生死此生彼。慧眼菩萨不作是念是法若有为。若无为。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是慧眼菩萨无法不见。无法不知。无法不识。是为慧眼净。菩萨法眼知是人入随信行。是人随法行。是人无相行。是人行空解脱门。是人行无相解脱门。是人行无作解脱门得五眼。得五眼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云云)。乃至知是菩萨能坐道场。不能坐道场。知是菩萨有魔无魔。是为菩萨法眼净(目连谓魔曰。吾以道眼观内。天眼睹表内外清净。过天琉璃)。菩萨入如金刚三昧。破诸烦恼习。即时得诸佛无碍解脱即生佛眼。所谓一切种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乃至大慈大悲等诸功德。是名佛眼。大论释曰。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以此碍故求天眼。得是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是天眼见和合因缘生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所谓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如前。中后亦尔。为实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名慧眼。但慧眼不能度众生。所以者何。无所分别故。以是故生法眼。法眼能令行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门。令得道证。法眼不能遍知度众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无事不知。覆障虽密。无不见知。于余人极远。于佛至近。于余幽闇。于佛显明。于余为疑。于佛决定。于余微细。于佛为粗。于余甚深。于佛甚浅。是佛眼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无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此之五眼。当立四义以辨其相。初约人分。净名记云。欲指人中是肉眼故。明四趣眼不及人天故为所破。此亦一往。亦有龙鬼过人肉眼。终是恶业。从道已判。又云。以天眼法在色界故。破欲方有四禅天眼。声闻是慧眼(我从昔来。所得慧眼)。菩萨是法眼。如来是佛眼。净名记问。前三眼两教二乘亦能得之。法眼三教菩萨亦能得之。如何五眼并夺云无。答随教依理。其相天殊。若云诸佛菩萨有者。即是带理之四眼也。地住分得。佛方究竟。故云肉眼一时遍见十方。天眼不以二相而见。慧眼乃云第一净。故法眼佛眼元来永殊。是则五眼具足在佛。二乘与人。既并无眼。如生盲者。问佛之肉眼与人肉眼同异云何。答凡夫恶业障故如盲。佛果功德熏故清净。故大般若云。佛肉眼能见人中无数世界。不唯障内。故知凡夫肉眼但见障内。义当盲矣。问肉眼障碍云何遍见。答大论云。报生天眼在肉眼中。天眼开辟肉眼见色。故见大千。又云。天眼有二种。一果报得。二修禅得。果报得者常与肉眼合用。唯夜闇天眼独用。问佛具肉眼与于佛眼同异云何。答净名记云。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约体用。分五相不同。且如肉眼。见于粗色。于粗色处。见于中道。从粗色边名为肉眼。约见中道。即名佛眼。问佛之天眼与于佛眼同异云何。答净名疏云。今取证理见十方土及十法界粗细之色。名佛天眼。圆见三谛无二。名为佛眼。二约用释。如净名疏云。但眼是总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一肉眼见粗事色。二天眼见因果细色。三慧眼见粗细色心偏真之理。四法眼见色心粗细因缘假名俗谛诸法。五佛眼见中道圆真佛性之理。又能双照粗细因缘事理。问见中道真。名佛眼者未审菩萨分证与佛究竟。同异云何。答如发轸云。分证与究竟五眼但有明昧之殊。三约谛释。如净名疏云。圆观三谛。观俗境。破诸恶业名净肉眼。观俗细境。破诸乱心。名净天眼。若观真谛破界内惑名净慧眼。观内外俗破尘沙无知。名净法眼。观中双照。圆除无明。是净佛眼。是则肉天二眼。乃因缘所生之法。后三即三观所照之谛焉。四约教释。如净名疏云。约教则有四佛五眼不同。金刚般若佛问须菩提。如来有肉眼不(云云)。准此五眼皆通四教。若别释者净名记云。若以偏圆相待。总而明之。唯圆佛眼。别教法眼。通菩萨慧眼。藏菩萨肉天二眼。又净名疏云。若诸凡夫肉眼天眼见粗细相。声闻但有三眼。肉眼天眼所见同前。慧眼见真谛相。即是见二谛相。三藏菩萨既未断惑。不见真谛相。但有肉眼天眼见世谛粗相。通教菩萨。亦但三眼唯见二谛幻化之相。别教菩萨。得四眼三眼如前。别得法眼。见界内外恒沙佛法。无量四谛之理。并是见相见也。若圆教菩萨住十信位。虽有肉眼。名为佛眼。相似圆见法界相惑未除犹名见相见也。若入初住。发真无漏即五眼圆开。此皆通辨。次别明者。净名疏引首楞严云。何那律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白佛具说。佛言眠是眼食。如人七日不食。则便失命。七日不寝。眼命即断。难可治之。当修天眼用见世事。因是修禅。得四大净色半头而见。谓之半头者昔神悟云。齐眉上半如琉璃明彻。此违楞严明前不明后。南屏云。前之半头见大千界。但见于前不见于后。今谓此解违。净名疏云。那律修禅。得四大清净造色半头天眼。从头上半皆得见色。观三千大千世界。如庵摩勒果。若三藏佛得全头天眼。一头皆发净色。彻见无碍。今观两说。犹鹬蚌之相搤。今乘其弊以会通之。净名广疏以从上为半者乃示天眼之体也。以报得天眼在肉眼中。修得天眼在肉眼外。既在眼外则发半头之色。虽半头净。及其视物。但见前矣。所以楞严约用说焉。然其声闻所发。天眼半头与佛全头。优劣硕异。又佛乃随所入定欲见能见。声闻须入所得之定。方睹境矣。又佛则能见一切佛土。那律但见大千。净名疏云。二乘虽有天眼作意欲见千界乃至大千。诸佛菩萨有真天眼不以二相。见诸佛土天台云。中道真天眼非二谛之相。而能遍照四土三种生死死此生彼。依正并现王三昧中。是真天眼。问那律既见于前云何倩人穿针。答入定则见。出定不知。肇云。二乘在定则见。出定不见。荆溪记云。若约那律失眼出观但同世人坏根者不见。问藏通二教既不谈中。以何为佛眼。答别行玄记云。故今正使及二习气俱时而尽。故能二谛皆究竟也。方异三乘弟子。独彰佛眼佛智。复次那律天眼与大梵王天眼虽同核有四异。一报修异。梵王报得。在肉眼中。那律修得。居肉眼外。二总别异。净名疏云。又梵王是总相见。见不分明。那律是别相见。见则了了。乃至诸阿罗汉因净禅得者皆别相见。三自他异。梵王报得于自住处则见。余方不见。那律以修根本得五种四禅入色清净。发真天眼随所至处皆见三千。四通明异。梵王天眼是通非明。罗汉天眼是通是明。又净名疏问。梵王天眼见大千界与法华肉眼何异。答大论明。报生天眼在肉眼中。天眼开辟(见广由天)肉眼见色。故见大千。大品明。菩萨肉眼见百由旬乃至大千。过此则用天眼。以肉眼与风相违故不说见他土。若法华经力肉眼能见大千一切法者三藏二乘天眼慧眼所见事理尚不能及。何况梵王而可比也。故大经云。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二乘之人虽有慧眼名为肉眼。以其慧眼见真断惑与圆教肉眼有齐有劣故。圆教肉眼名佛眼者以虽具烦恼之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

娑路多罗戌缕多。此云能闻。瑜伽云。数数于此声至于闻。故翻为耳。是能闻义。楞严耳如新卷叶。或云耳如卷桦皮

伽罗尼羯罗拏。此云能嗅。瑜伽云。数由此故。能嗅于香。故名为鼻。是能嗅义。楞严云。鼻如双垂爪。或云。鼻如盛针筒

[舌*氐]若时吃缚。此云能尝。能除饥渴故。瑜伽云。能除饥渴羸瘦。数发言论表彰呼召。故名为舌。是能尝义。楞严舌如初月偃。或云。舌如偃月刀

迦耶。梵有四名。一迦耶。二设利罗。三弟诃。四应伽。此云积聚。瑜伽云。诸根所随周遍积聚。故名为身。是积聚义。及依止义。亦翻分。谓支分。楞严。身如腰鼓颡。或云身如立戟槊。安般守意经云。何等为身。何等为体。骨肉为身。六情合为体

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即意根所托也。故云意如幽室见。夫言根者。义有二种。一者浮尘外根。二胜义内根。言浮尘者四大是能造。四微是所造。色香味触。四微和合。乃得成根故。楞严云。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资中云。浮虚不实。昏翳真性。故曰浮尘。此浮尘外根也。言胜义者即清净四大。洪敏钞云。此胜义根虽用能造所造八法为体。是不可见有对色。能照境发识。乃圣人所知之境。其义深远。非同尘境粗浅。故名清净。此是染中说净。非无漏妙明之净。此胜义内根也。大论问。何故三识所知合为一。鼻舌身识名为觉。三识所知别为三。眼名见耳名闻。意知名为识。答是三识助道法多。是故别说。余三识不尔。是故合说。是三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为一。余三识亦知世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复次是三识但缘无记法。余三识或缘善或缘不善或缘无记。复次是三识能生三乘因缘。如眼见佛及弟子耳闻法心筹量正忆念。如是等种种差别。胜天王经。佛告天王。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心。缘自在。缘一切色。愿得佛色无所得故。心缘众声愿得如来微妙音声。心缘众香愿得如来清净戒香。心缘诸味愿得如来味中第一大丈夫相。心缘诸触愿得如来柔软手掌。心缘诸法愿得如来寂静之心。心缘自身愿得佛身。心缘自口愿得佛口。心缘自意愿得如来平等之意。天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遍缘诸法而能不着。观见诸法无不趣向菩提之道。菩萨修习诸行皆因外缘而得成立。又如大地住在水上。若凿池井即得水用。其不凿者无由见之。如是圣智境界遍一切法。去有勤修般若方便则便得之。其不修者云何能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深夜里的电话

    深夜里的电话

    派出所的片警小武,平时工作忙得一锅粥,即便是闲下来那么一小会儿也得从口袋里掏出张纸片来,背新分的户口底卡。所长老张是个心明眼亮的人,干警察工作二十几年了,那是啥阵势都见过,就不止一次当着所里其他众警察的面表扬小武。闹得小武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很是不好意思。小武并非是个性格腼腆的人,那为啥就受不得领导的表扬呢?这里面是多少有些缘故的。小武的片警工作跟其他同事的一样多,内容也差不多,他之所以忙忙碌碌地干,原因是他的脑子太笨了,一件事情往往要想很多遍,有时候还想不明白。
  • 秋色连波

    秋色连波

    三年前,连波不告而别,朝夕饱受被抛弃的羞辱和痛楚。再见他时,她早已将心底曾有的爱恋磨成了针芒,不吝啬一切残忍的方式,不在乎会伤了自己。然而,爱恨燃成灰烬之际,朝夕明白她不过是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是梦终究会醒,索性她终于敞开心扉,蝎子爱上青蛙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也许真的敌不过命运的翻云覆雨,当樊疏桐以为他终于可以和朝夕相偎相依时,连波突遭意外陷入险境,亲情和爱情的抉择从未如此残酷,他该何去何从?是本能,也是必然,哪怕生还无望,樊疏桐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跟命运进行殊死搏斗,这一次他能赢吗?
  • 爆宠:总裁的超模小甜心

    爆宠:总裁的超模小甜心

    白烨,白式企业唯一的继承人,他霸道,冷漠,权势惊人。罗筱雅,平凡的小职员,她美丽,纯真,不屑权贵。她遇到了他,本该隔山隔海,但为什么竟然成了死缠烂打?他爱上了她,本该唾手可得,但追了累了最后只是无可奈何?“白烨!你想干嘛!快把我放开!?”“想干什么你不知道?老婆,这辈子别想逃!”
  • 神隐风暴眼

    神隐风暴眼

    欢脱的唐嘉上和内向的凌野是好到几乎可以穿同一条裤子的朋友,在广州炎热的夏季里,有一种不安的悸动充斥在这城市。全城黑暗,使徒夜战。命运之轮已然转动,少年们本想顺流而行,却不得不用力奔跑在逆流的路上。
  • 侦探手札之校园疑云

    侦探手札之校园疑云

    八旬老太为何罗死街头?宿舍内的宠物狗为何半夜频频惨叫?女生宿舍为何屡遭黑手?老尼姑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数百小母狗身亡的背后有隐藏着什么?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这一切…………………………………………………………………………………………和本书没有半毛钱关系。
  • 普济本事方

    普济本事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季时蔬家常菜

    四季时蔬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时蔬家常菜》教你做四季时蔬家常菜,一学就会!53种应季蔬菜的健康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也是万物生长规律,更是顺时养生的原则,吃应季时蔬,更能守护身体健康。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造就一流员工的职场培训读本。优秀的人找方法,平庸的人找借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路决定出路,方法总比问题多。阅读本书,让你成为方法高手,做问题的终结者。
  • 傲天剑神

    傲天剑神

    前世普通人,飞来横祸,穿越至星玄空间...前世的失败不代表现在,我不会永远碌碌无为,我终将凭借手中长剑征服这星玄...一剑斩天地一剑裂苍穹一剑破鸿蒙一剑舞长空剑出天地乱剑现山河断剑凌九重天剑指傲星玄看我北辰枫如何凭借:手中三尺乾坤剑,傲视苍穹笑九天。
  • 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成大事者和平庸之流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否理智对待,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个人只有敢于挑战,并在困局中突围而出,才能奏出激越雄浑的生命乐章,彰显人性的伟大光辉。大文豪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开篇就写道:“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成功的人并非从未遭遇困难,而是他们不曾被困难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