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2900000018

第18章

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文安伯追封文安侯谥忠僖张公墓志铭

今世勲臣之盛无如张氏一门盖永乐初靖难之臣虽众而功之著者河间定兴两王也天顺初翊戴之臣虽多而功之著者文安太平两公也呜呼张氏父子兄弟四人咸建非常之功此所以享福禄荣名于当世与国咸休也与文安之终其子斌前期来请塟铭按状公讳輗字文端河南开封祥符人父讳玉赠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追封河间王谥忠武母王氏元判枢宻院事执中之女追封河间王夫人生三子长讳辅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理佐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英国公追封定兴王谥忠烈仲即公天顺初自太子太保兼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进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文安伯追封文安侯谥忠僖季讳軏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平侯追封裕国公谥勇襄公自幼聪颖动止不凡六七岁时即能习礼仪读书史悉通其大义稍长益力于学不尚纨縠之习河间王早已死国公不及逮事事母夫人尤笃愉色婉容可方古之达者敬礼其兄若严师焉于弟尤尽友爱之道亲贤取友乐善不倦由是上下皆得其欢心母夫人特钟爱之永乐中以勲臣子入见文庙竒之特授金吾前卫指挥使歴长陵神策两卫公益淑慎自将大获时誉正统初今上念公父兄之功且姻聨戚里进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日侍经筵十四年以劳勚升佥后军都督府事领禁兵宿卫盖以公勲戚故托以心膂之寄也寻加太子太保又进兼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公益毖懋小心夙夜在公务竭忠荩所部将士咸畏爱公而不敢犯天顺改元上复位公首以翊戴之功封伯食禄一千三百石子孙世袭赐以诰劵仍典宿卫兼都督府事三年以老疾乞谢事上念公宿德特许优闲调摄且命医专视赉予有加时致存问五年冬上思公欲一见特遣中贵人赍宝镪三千缗及白粲羊酒等物往赐公且道意遂力疾强起入见上甚欢顾问良乆命公仍典宿卫宠眷弥隆六年春忽疽发于背自谓不可复起乃上疏言臣本庸谬遭遇圣明安享髙爵方图报称柰何大数止此惟皇上以宗社生民为念任贤治理用臻康泰臣瞑目于泉下矣他无所请上恻然以手诏谕公曰览卿所言忠爱可嘉今卿疾势虽笃尚加调护以副朕意即日遣中贵人赍白金百两往赐之命至而公薨矣实二月三十日也距生洪武庚午二月一日寿七十有三讣闻上震悼辍视朝一日追封赐谥及赙仪悉从厚典遣礼官谕祭工部治塟事公之死生可无憾矣公风姿清伟辞气雍容接人谦恭絶类儒者暇则闭戸观书为盆池聚石杂植花卉以自适贤士大夫至则倒屣出迎讲说道义亹亹忘倦性不嗜酒而待客务尽欵洽尤好吟咏于凡古诗无不熟览亦敬礼方外之士内典丹书悉得其肻綮教子务循礼法而治家尚俭所居赐第未尝增新见孤贫者必倾财以赒之俾得所而后已闻人之善称道不释口有不善则避之以故人人企仰而被其容接者自以为幸噫勲旧戚里门第之髙爵位之隆求其清声雅望如公者岂多见哉公配侯氏有淑德累封文安伯夫人子男四人曰鉴曰瑄早卒曰斌为勲卫即继爵者曰昌女三人一适后军都督郭英一适保定侯梁珤一适李玉孙男四人曰亨曰洪曰淳曰清斌等以是岁某月某日奉塟于都城南卢沟桥之西从先兆也铭曰勲戚之家有美张氏父子弟昆以续以似惟忠僖公志行尤敦不矜以骄侃侃王孙左公右侯惟我同母笃是天伦惟孝惟友荐膺帝眷时誉孔昭帅兵宿卫遑恤其劳翊戴之功在公尤伟爵与功崇介此繁祉公也危惧翼翼小心谢病敛迹深渊是临帝起复公櫜键甲胄相古先王人惟求旧忠诚允蹈之死弗渝懿哉行实允冝特书洸洸武臣公为称首勒铭坚珉千载不朽

资善大夫刑部尚书刘公墓志铭

刘之先河南祥符人其逺祖有曰功甫者仕宋为江西万安丞子孙因家焉自是以来宗支蕃衍代有显宦具刘氏家谱公讳广衡字克平曽祖仁一祖昭年父俊英俱业儒不仕祖父以公贵累赠资善大夫刑部尚书祖妣郑氏妣欧阳氏累赠夫人公自幼颖敏在丑夷中卓异如老成早失怙恃遭家多难诸弟幼弱公与兄广泰综理家务家遂以振闾里莫不嘉羡曰刘氏有子矣洎长入邑庠授易于乡先生翰林检讨宋琮永乐庚子遂领江西乡荐益肆力于学登甲辰进士第宣德戊申拜刑部广东司主事乙卯升陜西司员外郎正统丁巳再升浙江司郎中凡歴三署廉明之誉翕然庚申秋朝廷轸念四方多罹饥馑欲广蓄积以御荒岁乃简廷臣分理预备之政勑以便宜从事公在首选往浙江即日上道遍歴郡邑所区画甚多得粟数百万石为四仓以储之复督劝有司筑陂塘抑豪强拯困弊事集而民不扰既还朝廷嘉之甲子升陜西按察司副使命专理重刑凡疑狱赖公而明者甚众己巳升陜西布政司右布政使明年上以陜西边务方殷特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镇守闗中公益感激自效条陈数十事皆安边御敌利国便民急务多见施行时边报多警公从容裁处咸得其肻綮督修城堡七十余处复奉勑转输军饷数万石于边城适岁旱民饥因设法济之俾不失所而公家之务亦办寻召公还京治院事未几复命往録南京法司之狱多所平反既还有白金彩币之赉壬申秋复奉命纠察湖广庻职之亷贪者凡所黜陟人服其公且条陈军民利病数事多见采纳既还劳以羊酒时福建浙江民郑怀冒王孝心等作乱特勑公驰往督兵捕之至则贼已就擒公察其啸聚之故以山有银场连亘深僻贼得以潜伏其中即命伐山通道且奏设县治以便廵视其患遂息已而守臣以所获贼属俱论谋逆报功希赏公核其实得首恶者十人余悉纵之事竣而还赐白金彩币甚厚丙子复奉勑廵抚辽东提督军务镇静不扰逺近悦服天顺改元春皇上复位特召公还升刑部左侍郎八月遂进尚书累膺金带绣袍之赐公感上知遇益自力以图报称秋九月忽遘风疾而瘖即上章恳乞骸骨诏许之既而言语如常众医皆喜曰公疾瘳矣公独不以为然惟谆谆属后事未数日疾果复作竟不起天顺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也距生洪武某年某月某日享寿六十有四上闻讣嗟悼遣官致祭于其家复命有司为营塟事公为人直谅通敏寛厚坦夷处已接人一出于诚不立崖岸平居温然和气可掬及遇事能断毅然不可夺而亷介之操始终不渝虽歴通显服食无异于寒士尤以文学推重于时所为诗文有集藏于家娶康氏累封夫人子男四曰述古曰述宪中顺天府乡试曰述某曰述绩为邑庠生女三长适欧阳聪次适萧钦训次适王鸿孙男二孙女四铭曰苇有松焉挺然秀拔石有玉焉孚尹旁达大江之右懿此刘公卓卓温温如玉如松发迹司刑爰歴三署巨臬名藩大有时誉都台荐升司冦载登既忠以勤皇宠是膺惟德之厚惟才之长惟学之富懿此刘公邦家之光胡不慭遗皓首岩廊我怀伊人昭代稀有刻铭坚珉永世不朽

中宪大夫大理寺左少卿李公墓志铭

庚辰岁暮上将时享太庙前期诏百官陪祀者皆致齐大理李公与其僚友同宿公所夜谈二皷尽乃寝至五皷将趋朝讶公乆不起视其寝曰死矣傍无纲纪之仆京邸寥寥殆无以为殓呜呼悲哉踰数月其长子匍匐而来泣请铭予与公同朝乆相知又稔不复辞按其友国子祭酒刘益先生状公讳茂字茂蕚唐西平忠武王裔也忠武七叶孙曰祖尧始徙吉水之谷坪至十七叶孙人杰复徙县治学宫之东公曾祖讳永吉祖讳文泰俱隠弗仕考讳伯葵以公贵累赠奉政大夫大理寺丞妣刘氏赠宜人公二岁失恃母氏抚育之成童见其天资颖异俾从师讲学学大进有司选为邑庠生益励志不懈宣德乙卯以易经领乡荐正统己未登进士第寻丁内艰哀毁踰礼乡人称其孝释服擢大理评事谳狱平恕有声遂授勑阶文林郎己巳用廷议升寺丞景泰初以南京旧都诸司庻政多怠弛特勅公按行至则考核百司而黜陟之审録狱情而伸理其枉事竣乃还初众以公为晚进当此重寄虑或不胜既而举措得宜如硕望老成者始加叹服寻上治兵安民救时急务凡八事多见采纳赐诰阶奉政大夫未几进右少卿乙亥复奉勅録南京法司殊死已上狱俱得其情声誉益振时南京大理缺人遂命公掌寺事天顺初召还进左少卿公愈益尽心刑事复受诰阶中宪大夫遂至不起公天资淳笃操履端慎孝友之行着于乡邦而性尤尚约所得禄入计一身用度悉分以奉诸兄及赒宗党之孤乏者平生不喜以贤知先人雅度雍容僚友莫不爱重为文典实类其为人死之日丧具不备众为之鸠金以助朝廷闻讣遣官谕祭于其家公生永乐丙戌十一月十八日卒于是岁十二月二十七日得寿五十有五配邹氏累封宜人子男二长曰全次曰竒女三长适某次适某皆名家子也全扶柩南归卜以某岁某月某日塟于某原为之铭曰惟家之约乃士之常惟公起家以约自将奋自布韦歴登显任禄入之余宗党是振宅心仁恕狱多平反慕于与张曾不惮烦惟德之原曰孝曰友公能充之宜臻永乆今胡不然有命在天公虽往矣清誉绵绵

镇国将军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孙公墓志铭

公讳显宗字光表别号澹乐世居济南之邹平故会昌伯赠太傅安国公谥恭宪忠之子今太保会昌侯继宗之弟母董氏安国夫人张氏其生母也公自幼俊爽异人居常干蛊太傅之为永城簿公侍行太傅莅政时公即扄门自守不纳私谒太傅竒之以为有子巳而董工修山陵不以家务累心盖倚公也宣庙为皇太孙时册公女兄今圣烈慈寿皇太后为妃宣德改元正位中宫上命中贵人刘宁取公昆弟至京入见上喜公动止详雅以为府军前卫指挥同知赐锦绣衣一袭宴于宣武门赐第宅一区于东华门左公尝随侍习武艺上见公骑射精熟又大喜赐以珍禽一日上取鱼于太液池分赐公昆弟烹食之次日公不至上曰得无以鱼骨梗之乎及公至果以是对上大笑曰偶尔中耳正统改元以公昆弟至戚待之愈厚己巳秋车驾北征命公留守公夙夜弗倦屡献良策景泰改元有小人贷公白金不偿反造谤言朝议欲陷公且宻缉之公坦然略不介怀乆之事乃释天顺初公与太保暨昆弟子侄同迎英庙复位特赐勅褒奬升都指挥佥事累赐金帛楮币蟒龙麒麟袍服寻升都指挥同知食禄锦衣卫天顺甲申十一月十七日以疾卒距生永乐戊子五月十二日享年五十有七公荷列圣眷顾之隆三十余年小心翼翼未尝敢以贵富骄人虽在优闲日勤朝谒为人慷慨读书好义居家孝友安国夫人喜公勤诚钟爱之无异已出每退朝昆弟会于一堂怡怡终日子孙眷属多至数千指无乖争者性乐施予婚人之男嫁人之女举人之丧不一而足属纩之际无他言惟顾其二子曰勉尽忠孝讣闻上哀悼遣官谕祭于柩前复令有司为营塟事公娶李氏继丁氏再继吴氏俱封淑人生子三长曰琥早卒仲曰珑季曰璃俱锦衣卫千戸女三长适神策卫指挥李谦次适散骑舍人郭嵩次适宁逺伯孙任勇孙女一在室卜以成化元年二月十一日塟香山之原从先兆也铭曰贵富常情骄奢自至有不骄奢孰尚其志懿此孙公安国是承不侈不矜澹乐自名岂惟澹乐笃是孝友赒贫恤孤惠亦多有誉隆戚畹孰如公门惟弟惟昆惟子惟孙公今已矣世泽有继我铭其藏永永无替

中奉大夫湖广右布政任公墓志铭

公讳礼字敬让别号澹斋世居西江之丰城前人歴有显宦有至司空枢宻副使者七世祖陆吕登宋景定进士官大理评事祖原杰以上多隠不仕父载逺以公贵赠朝请大夫河南布政司右叅议母郑氏赠恭人公自幼颕敏为父祖钟爱稍长从明师游力学不倦永乐庚子以诗经领乡荐遂登辛丑进士时二亲尚无恙间得请南归扁其堂曰顺亲乡人荣之越三载召至京遣持节册封楚王礼成而还凡王府金币之赉俱弗受文庙对廷臣屡嘉奬之宣德丙午擢工部营缮主事司素号繁剧公至理之裕如尚书呉公大竒之由是阖部章奏移文必经公然后行戊申奉命取淮浙工人四千余赴京公持法虽严而抚谕甚至未有一后期者同行五人皆以悞事黜惟公得誉特赐勅进阶承德郎时议欲修宫殿者佥曰此大事也非采办于四方不克成惟公久在营缮知所积足用与否乃召公问状公上章极言其不便遂免采办事竣朝廷赐彩币以旌之甲寅以秩满升郎中勤慎之操愈励正统戊午丁外艰服阕用荐升四川布政司右叅议善政甚多流移之民得公招抚而复业者八千余时云南贵州播夷不靖连岁兴师公奉勅督军饟十余万斛或遇冦阻不为惧兵以足食师还有欲论功者公止之曰此亦分内事何足言己巳丁内艰景泰癸酉改河南值岁凶公振贷于诸郡活饥民数十万乙亥春秩满用荐升湖广右布政使给前任诰进阶朝请大夫时苖冦作乱朝廷命将讨之督军饟之功在公尤多天顺庚辰春以老疾致仕方将优游林野以适其所适居三月一疾而逝是岁七月十七日也距生洪武乙亥六月二十日享年六十有六公天性孝友襟怀坦夷急于济人而薄于自奉其接人也诚不设崖岸居官四十年声誉籍甚可谓人中之翘楚者矣配周氏继蒋氏累封恭人子男三长曰善顺天府儒学教授次士渊次士沾女二长适万景同次适黄成章孙男六孙女四善卜以是年十一月某日将奉塟于邑山之原乃以国子祭酒刘益先生之状来请铭铭曰先世之泽逺以长瞻彼后裔如兰芳有卓其孙才且良读书起家炜有光歴跻膴仕奋显杨佳声籍籍闻四方荐膺宠锡云锦章家庭夙志允已偿早图晩节归故乡全归瞑日邱中藏呜呼新阡城下冈太史之铭在幽堂后千百载无毁伤

奉训大夫吏部文选员外郎尹君墓志铭

尹氏之孤曰天觉持其父之行状泣且告曰爱吾父者莫厚于执事幸而铭诸墓吾父之目瞑矣噫我知尹君者为铭固宜按状君讳弼字廷佐号介庵常之宜兴人也曾祖俊卿祖伯敏俱不仕以善名一乡父时中笃儒行居亳溪之上尝构一轩聚图书其中扁曰清趣以自适乡人称亳溪处士云以君贵赠承德郎吏部文选主事母吴氏赠安人君自幼端谨为父母钟爱年十八入学为生徒时父母继没哀毁过礼里人悲之正统戊午以书经中乡选明年入太学学益富寻歴事吏部声誉勃然闻搢绅间正统甲子春冢宰试其能曰主铨事者非此人不可乃请于上而授之君益自力期副所知遇既六载勤慎如一日上嘉之赐勅授承德郎正统丁卯进署员外郎适东宫初建诏中外之署职者咸即真君与焉复有白金文绮之赐又进阶奉训大夫方期以大用而一疾不起矣予昔与君同官交好最久见其处已待人一于谦恭不少懈言若不出诸口而勤于职务人莫能及盖讷言敏行之君子也为诗善古选有汉晋风味尤精于篆刻好蓄书画适趣于琴性不嗜酒而喜延宾客此其髙情出于尘表夫岂流俗所能测哉君生于永乐丁亥八月十三日卒于景泰甲戌正月某日享年四十有八娶吴氏封安人子男四人曰天民天觉天常天秩女二人幼在室天觉等将归塟于其乡某山之原铭曰以德则寿以命则乖从古则然岂惟君哉呜呼玉之佳在乎无瑕君之德百世之夸藏之于幽而不泯者有烨其华

奉政大夫南京刑部郎中郑君墓志铭

予正统初闻钱塘郑君为兵部主事有能名而未识也间邂逅相遇接谈之顷始悉君才识副其名君亦待予若素交者未几君以荐升而去久之不相闻则君已谢事归矣天顺庚辰廷试进士第三人曰郑环乃君之子也予方喜贤者之有后足以慰君一日环忽衰绖以来泣且告曰环父没矣幸怜而铭之呜呼予与君岂一日之雅哉按其乡人大理寺丞夏时正状君讳垕字良载舆斋其别号也君自幼雅饬如老成人稍长从乡先生受业奋励不少懈凡经史子籍靡不渉猎发而为文辞理严切一时耆德宿儒皆折辈行加重莫不喜曰乡里不乏人矣永乐中以春秋领乡荐登甲辰进士第赐归于家乃构堂于后圃扁曰乐存以奉亲宣德中以外艰服除擢兵部武选司主事遽理繁剧若素练者时靖逺伯王公骥为尚书深器重之三年以绩最赐勅阶承德郎九年复以绩最升南京刑部江西司郎中君曰今日之职务尤当尽心者凡理狱讼务加详焉有以舟行贾载兵自防者附舟之人因他事忿争委赀而去诬以强刼因获兵具论死君独疑之鞫审所由事乃得白有甲乙相殴者乙以病死诬甲故杀既成案君直其枉遂得减论凡辩狱多类此尝上疏言狱情数事朝廷多见采纳部长或公出必委君署之寻赐诰进奉政大夫修正庻尹一日与长官论议不合叹曰吾不能诡随以固位遂乞休致时景泰辛未年五十有六耳或曰君年力未衰何去之决乎君曰吾欲留有余不尽之福以遗子孙况老母垂白在堂得遂膝下之养何乐如之闻者叹服君既居家奉亲之暇课子读书门无杂宾淡然若与世相忘者预营寿藏于碧梧之原时游其中其情之任达如此旧有寒疾忽发会母亦遘疾君遂惊忧不起属纩惟以不终养为欠卒在天顺辛巳正月一日距生洪武乙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得寿六十有六君为人简重不尚浮靡尤寡嗜好有古法书名画彛噐人或持去亦不顾惜所著有甲辰稿舆斋集措庵集若干巻藏于家君之先汴人七世祖筠孙仕宋为太中大夫从髙宗南渡居越之山阴曾祖克明从陈旅游钱塘爱其山水之秀遂家焉祖修父璧俱不仕璧以君贵累赠奉政大夫修正庻尹南京刑部江西司郎中母陈氏累封太宜人配洪氏封宜人子男四人长即环翰林编修次瓉次玺次璪女三人长适刘英次适王璋次在室孙男三人孙女四人卜以是岁某月某日启竁而窆之铭曰钱塘之秀郑君生焉出而用世业光于前惟位于才人不为满君则泰然兢竞自勉惟彼冥数以乘以除孰如晚节有美令誉我昔会君知为大器今为君铭悲思曷既碧梧之原安此泉宫君名不朽桑海是同

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徐君墓志铭

今之制子官于朝三年即推恩及父如子官盖人君以孝治天下其典未有盛于此者金溪徐琼为翰林编修三年其父即受勅封未踰年而卒呜呼琼之父死其可以无憾矣夫琼持修撰黎淳状请为铭按状君讳文字贯通别号拙逸其先世居临江有栢轩翁者仕宋为抚郡博士因访友人吏部尚书呉栗于金溪见柘冈之东阳谷山水佳甚乃卜居焉遂为金溪人髙祖渊尚志明经与中书左丞危素为布衣交素荐不起乡人师之称松坡先生曽祖昌祖克明俱隠弗仕父邦用性爱竹手植万竿作亭其间吟咏自乐因号万竹翁母李氏继母毛氏生子七人君其长也少从乡先生游读书不少懈或劝之出仕曰非吾志也乃躬耕玄洲之上植有丰产遂泝江汉游吴越以有易无而归曰奉亲之具足矣由是不复出平生所适惟四书羲帖每究其义而玩其摹曰道艺在是宣德间父年髙且倦以家政付君君夙夜任之不数岁赀用倍于前事继母尤委曲尽孝得其欢心居亲丧哀毁踰礼服尽而情不衰立塾延师以训族党子弟婚娶慎择所宜以故子姓繁盛几千百人正统辛酉岁大饥君慨然出粟千石以助有司赈济既而朝廷下勅旌异乃让其从父邦任景泰壬申复饥君再出粟七百石有司请立石君止之曰济乏以侥名非吾意也乡有贷者辄应之不计其偿里豪有犯君者为其邻构死妇诬之属君为证君曰吾闻君子以直报怨遂白其诬有窃君之囷储者君曰我有余而彼不足无怪其然也盗闻之感悔性嗜酒不为所困不喜奉老释或以福田利益为诱輙正言斥之赀虽饶裕而自奉甚薄初结屋玄洲号稼庵晚悟机非遂更今号及子琼进士及第官翰林尝勉之曰清慎忠勤四字不可缺一违吾言非孝子也邑大夫岁时请乡饮以爵推之辄避不与殆所谓一乡之善士者与卒在天顺辛巳六月二十五日距生洪武庚辰四月六日得寿六十有二配黄氏封孺人子男二人长即琼次曰瑶女二人长适龚克初次适杨仁政孙男五人卜以是岁某月某日塟于某山之原铭曰已能官者才之特也子能官而已受封者德之植也才足荣乎身而显名德足裕其后而承式也若徐君之不仕岂徒云哉抑尚德也呜呼惟德是尚故报施之不忒也庆锺于家乡闾是则千载之下其德音昭然而不泯者庸非赖此刻乎

同类推荐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锁流珠引

    金锁流珠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官常典兵部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兵部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八部论

    十八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

    他,一个国军军官,在淞沪战场的腥风血雨中走来,与日本鬼子血拼于南京城下,在尸山血海的南京城中逃出生天,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痛,他毅然选择了一条同日本鬼子血战到底的道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 重生之最强嫡妃

    重生之最强嫡妃

    前生世家嫡女,一心想要脱离世家,过上平凡生活。可是最终心无留恋的死在自己爷爷的枪下。今生重生在农家之女的身上。苏若发誓,绝不踏进那个权利争锋的地方,好好的做自己农家女。老实憨厚的爹爹,温柔美丽的娘亲,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平凡生活,这都是她想要的。苏若笑了,只不过这笑容持续的时间不长。谁能告诉她,这个权势滔天的王爷为什么会在她家?谁能告诉她,农家女和世家女是怎么画上约等于的?谁能告诉她,这个世家女怎么就变成了嫡妃?那么现在谁又能告诉她,这个嫡妃怎么就招惹了一群女人不死不休?好,当她苏若是好欺负的是吧。景逸宸,你死定了。片段一百里村东南面的一处堪比世外桃源的山庄里,一个白衣飘飘的女子淡然的看着眼前高贵女子,默默地喝着茶。女子最终沉不住气了,高傲的说道:“你配不上他。”“恩。”“你只是个农家女。”“恩。”“而我是公主。”“恩。”“我喜欢他。”“恩。”看着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的人,女子急了。“你难道就没有别的话要说吗?”“有,我就问一个问题。”“你说。”“你先说完了吗?”额…那女子有些错愕的点点头。“扔出去。”说罢,苏若站起身来,丝毫不管身后女子的惨叫,进了房间,紧接着房间里又是一声惨叫,只不过这一次是男人的声音。片段二庄严奢华的皇宫里,苏若端坐在景逸宸身边。“苏若是吧,不用紧张。”“不,我现在很紧张。”“没关系,本宫吃不了你。”“我是怕别人吃了我。”“呵呵,你倒是幽默的人儿,怪不得景王会喜欢你,不过凡事有个度,落下一个善妒的名声可不好。”“的确不好。”“说起来,本宫的表妹也算是个贴心的人,以后你们一起服侍景王,应该是最好的,你说呢?”“我说不错,就怕打起来。”皇后面色一沉:“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外面一阵混乱的声音…“娘娘,不好了,景王带来的爱宠和孟小姐打起来。”苏若一叹,她早说了,景王府不好进啊…
  • 主母无敌:相公是只狼

    主母无敌:相公是只狼

    白月笙一直觉得,作为一个驯兽师,她可以和任何一个动物搞好关系,而且,不管动物怎么样,她都会很爱护。但是当她被一只发情的黑猩猩踢到河里之后,只想骂一句——卧槽!被踢了,被淹了,于是她穿了。人家说,穿越是一件美事,穿越到大家族,你就吃喝不愁,穿越到普通家,你可以利用现代知识发家致富。但是,谁能告诉她,穿越到新房该怎么做?一睁眼,白月笙呆着的地方,不是医院,也不是什么穿越的大小姐的闺房,而是一个新房!听说,她的相公很凶残,听说她的相公无人性,听说她的相公娶了十七次老婆,结果都死于非命,听说······片段一洞房中,白月笙一脸的郁卒,警惕的看着站在自己洞房门口的一人一狼。“这是什么?”白月笙指着那紫色华服的老夫人,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果然,下一秒只听那人道:“这是你相公,好好伺候着。”说完,命人将笼子抬了进来。只听嗷呜一声,吓得所有人全然消失。白月笙捂脸,所以这才是娶一个死一个的真相?片段二人家说,驯夫有道。白月笙相信,她一定是最好的妻子。别问她为什么。花园中,白狼笨拙扫着尾巴,黑漆漆的大眼直勾勾的盯着白月笙,两只耳朵不断的扑闪着。不远处,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女人正一脸嫌恶的往他们这里扔骨头,白月笙见此,笑的万分灿烂,指着女子的方向对白狼道:“相公,咬她。”余下,只听嗷呜一声后,花园中,女子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片段三相公有三好,毛暖,耳软,暖床宝。圆月之夜,白月笙搂着白狼睡得正熟,一阵刺痛后赫然清醒。就见一白发男人对着她的脖子,不断舔咬。白月笙见此,只觉得头皮发麻,讪笑道:“公子,我是二手货,采花在隔壁,我家小姑是天下第一美人。”话音一落,只听到这白发男子缓缓抬起头,头顶上的两只可疑的白耳朵闪现,扑闪着极为可爱。精致的脸上勾起一抹妖孽的笑容,声音沙哑道:“我就爱娘子你这个二手货。”*********************************************************************************于是,这就是一个驯兽师,为了生命安全驯化一只披着狼皮的妖孽,最后反被压倒的故事。咳咳,不要问我这文下限在哪里,那种东西不能吃。
  • 骷髅

    骷髅

    本书是菲利普·K·迪克一部涉及时间旅行的短篇。一个杀手要回到过去,杀死一个已经死去数百年的男人。他不知道那人是谁,但是没关系,他拿着那个人的骷髅。可是,事情远远不会这么顺利……
  • 至尊御灵师

    至尊御灵师

    是起点不是终结,每个人出生时都带着神魔两性,修炼是一步步剔除魔性,堕落是化成魔。雷雨交加,是一场惊天阴谋拉开序幕,她从棺材里爬出来的那一刻,一切刚刚开始!神魔之争,自古渊源,她站在黑白棋盘中,谁把众生做棋子?逆反天地,偏要毁了这盘棋!却不期然遇见一双跨越千万年的眼眸,从此又甜又宠。“你不需要顾忌什么,专心的无法无天就好。”
  • 隐婚100分:神秘老公不见面

    隐婚100分:神秘老公不见面

    姐姐离奇失踪,她遭尽欺负。八个月后,她在手术台上被告知诞下的孩子是个死胎。四年后,在她的结婚典礼上,突然出现了一名小包子喊她妈妈,更让她错愕的是孩子的生父竟然是……
  • 印度往事

    印度往事

    本篇文章虽叫<印度往事>.却和印度没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 独宠可爱娇妻

    独宠可爱娇妻

    梵磊——梵氏企业总裁,冷酷深情,八年前被人设计,迫使他失去了心爱的女子,也失去了笑容,八年来,寻寻觅觅,痴心等候女主—皇天不负有心人,区隔八年,他们又在繁华尘世中相逢,烙印入心的誓盟犹在耳际回荡,她的痴情,他的深情,会再一次交错而过吗?柳依然——一个迷糊中带点精明的女子,娇小美丽,自立自强,自从八年前离开梵磊时,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生下孩子,八年来,她剥离了青涩天真、少不经事的无知,蜕变成一个坚强的女人。但坚强的女人也会受伤。邵炎——一个神秘的男人,在依然与梵磊之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白修云----一个斯文俊美的男子,暗恋依然五年,始终默默在她身边守候。邵逸-----一个神秘的男人,跟梵磊和依然又有着怎么样的纠葛呢?琳达-----橡胶大王的女儿,美艳绝伦,一直在感情的漩涡里挣扎。易诗诗---一个外表端庄秀丽,骨子里淫荡无比的女人,心思深沉,是个极端女人。
  • 轮回之枕边睡的不是人

    轮回之枕边睡的不是人

    “我有个小秘密…”“什么”“但是要嘴对嘴告诉你”不给反驳的机会,一把扑倒面前的少年郎,“小鬼王,以后你就是本女王大人的了。”……
  • 降龙镇的那些人

    降龙镇的那些人

    小城傍着一条河,顺着河西行往上游走,离小城十来里有一座大水库。水库边上青山脚下原有一小村叫降龙村,因修水库,深山坳里的几村山民被迁移出山,合并移民到降龙村。降龙村人顿时多了起来,降龙村也升格成了降龙镇,有了东南西北四条街。小镇变成了几千人的大镇,镇上人烟稠密。降龙镇的人大多源自深山老林,深山老林里的人被大山养出一股彪悍豪爽之气。一二十年过去,这股根深蒂固的彪悍豪爽气不但未消,反而传给了后人。本来,人一上百就必有不同凡响的人物崭露头角,露了头角的人就不同他人,成了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