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9400000003

第3章

京师谚曰:“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盖五月十三乃俗传关壮缪过江会吴之期,是日有雨者谓之磨刀雨。

分龙兵

京师谓五月二十三日为分龙兵。盖五月以后,大雨时行,隔辙有雨,故须将龙兵分之也。

按,宋陆佃《埤雅》云:世俗五月谓分龙雨曰隔辙雨,言夏雨多暴至,龙各有分域,雨往往隔辙而异也。是分龙之说已见于宋,但为日不同耳。宋谓四月二十日为小分龙,五月二十日为大分龙。大晴主旱,大雨主涝。

恶月

京师谚曰:善正月,恶五月。

按,《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忌曝床荐席及修盖房屋。夫荆楚之与燕京,相去远矣,而自昔风俗有相同者。

石榴、夹竹桃

京师五月榴花正开,鲜明照眼。凡居人等往往与夹竹桃罗列中庭,以为清玩。榴竹之间必以鱼缸配之,朱鱼数头游泳其中。几于家家如此。故京师谚曰:“天篷鱼缸石榴树。”盖讥其同也。

五月先儿

五月玉米初结子时,沿街吆卖,曰五月先儿。其至嫩者曰珍珠笋。食之之法,与豌豆同。

甜瓜

五月下旬则甜瓜已熟,沿街吆卖。有旱金坠、青皮脆、羊角蜜、哈密酥、倭瓜瓤、老头儿乐各种。

染指甲

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六月六(以下六月)

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

洗象

象房有象时,每岁六月六日牵往宣武门外河内浴之,观者如堵,后因象疯伤人,遂不豢养。光绪十年以前尚及见之。象房在宣武门内城跟迤西,归銮仪卫管理。有入观者,能以鼻作篥铜鼓声。观者持钱畀象奴,如教献技,又必斜睨象奴受钱满数,而后昂鼻俯首,呜呜出声。将病,耳中出油,谓之山性发。象寿最长,道光间有老象,牙有铜箍,谓是唐朝故物,乃安史之辈携来者。后因象奴等克扣太甚,相继倒毙。故咸丰以后十余年象房无象。同治末年、光绪初年,越南国贡象二次,共六七只,极其肥壮。都人观者喜有太平之征,欣欣载道。自东长安门伤人之后,全行拘禁,不复应差,三二年间饥饿殆尽矣。

谨按,《日下旧闻考》:象房系前明弘治八年修。盖象至京,先于射所演习,故谓之演象所。而锦衣卫自有驯象所,专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锦衣指挥一员提督之。凡大朝会,役象甚多,驾车驮宝皆用之。若常朝止用六只耳。所受禄秩俱视武弁,有差等。国朝因之,一如其旧,但改锦衣卫为銮仪卫耳。

祭马王

马王者房星也,凡营伍中及蓄养车马人家均于六月二十三日祭之。

祭关帝

六月二十四日致祭关帝,岁以为常。鞭炮之多,与新年无异。盖帝之御灾捍患有德于民者深也。

赐冰

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按,《帝京景物略》:前明于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卖者,手二铜盏叠之,其声嗑嗑,曰冰盏。是物今尚有之,清泠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

换葛纱

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至处暑日止,百官皆服万丝帽、黄葛纱袍。

中顶

中顶碧霞元君庙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地方,每岁六月初一日有庙市。市中花木甚繁,灿如列锦,南城士女多往观焉。

按,《宸垣识略》:草桥在右安门外十里,众水所归。种水田者资以为利。土近泉宜花,居人以莳花为业。有莲花池,香闻数里。牡丹芍药,栽如稻麻。桥去丰台十里,元明时多贵家园亭,如廉右丞之万柳堂、赵参谋之匏瓜亭,均在其左右,今已无考。吴岩诗注谓四月初一开庙,今改六月矣。

十刹海

十刹海俗呼河沿,在地安门外迤西,荷花最盛。每至六月,士女云集,然皆在前海之北岸。他处虽有荷花,无人玩赏也。盖德胜桥以西者谓之积水潭,又谓之净业湖,南有高庙、北有汇通祠者,是也。德胜桥以东,昔成亲王府、今醇亲王府前者,谓之后海,即所谓十刹海者是也。三座桥以东、响闸迤左者,谓之前海,即所谓莲花泡子者是也。今之游者但谓之十刹海焉。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垂丝,红衣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直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

谨按,《日下旧闻考》:积水潭净业湖一带,古名海子。园亭极多,有莲花社、虾菜亭、镜园、漫园、杨园、定园诸胜,今皆析为民居矣。前明李东阳西涯故居似在今恭亲王府东南隅,前海北岸,非净业湖也。盖鼓楼响闸正在其左右耳。

扫晴娘

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

冰胡儿

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胡者核也。

酸梅汤

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攻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以前门九龙斋及西单牌楼邱家者为京都第一。

西瓜

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沿街切卖者,如莲瓣,如驼峰,冒暑而行,随地可食。既能清暑,又可解酲,故予尝呼为清凉饮。

丢针(以下七月)

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鹊填桥

七月七日,清晨乌鸦喜鹊飞鸣较迟,俗谓之填桥去。

谨按,《日下旧闻考》:金元宫中于七月七日穿鹊桥补子,上元日穿灯景补子,端阳日穿壶卢补子。盖亦点缀节景之意。

中元

中元不为节,惟祭扫坟茔而已。

荷叶灯、蒿子灯、莲花灯

中元黄昏以后,街巷儿童以荷叶燃灯,沿街唱曰:“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万点流萤,谓之蒿子灯。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谓之莲花灯。

谨按,《日下旧闻考》:荷叶灯之制,自元明以来即有之,今尚沿其旧也。

法船

中元日各寺院制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长至数丈者。

盂兰会

中元日各寺院设盂兰会,燃灯唪经,以度幽冥之沉沦者。按释经云:目莲以母生饿鬼中不得食,佛令作盂兰盆会,于七月十五日以五味百果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而后母得食。目莲白佛,凡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后世因之。又《释氏要览》云:盂兰盆乃天竺国语,犹华言解倒悬也。今人设盆以供,误矣。

放河灯

运河二闸,自端阳以后游人甚多。至中元日例有盂兰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中元以后,则游船歇业矣。

按,《宸垣识略》:大通桥在东便门外,至通州石坝计四十里。地势高下四丈,中间设庆丰等五闸以蓄水。每闸各设官吏,编夫一百八十名,造驳船三百只。大通河旧名通惠河,元郭守敬所凿。

江南城隍庙

江南城隍庙在正阳门外南横街之东,先农坛西北。本朝康熙年建,内有城隍行宫。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迎赛祀孤。

按,《寄园寄所寄》:都者美也。《诗》云:“彼都人士。”以帝王所居、文物整齐、女士闲雅为美,故曰都门,曰都人。

金钟儿

金钟儿产于易州,形如促织。七月之季,贩运来京,枕畔听之,最为清越,韵而不悲,似生为广厦高堂之物。金钟之号,非滥予也。

菱角、鸡头

七月中旬则菱芡已登,沿街吆卖,曰:“老鸡头才上河。”盖皆御河中物也。

枣儿、葡萄

七月下旬则枣实垂红,葡萄缀紫,担负者往往同卖。秋声入耳,音韵凄凉,抑郁多愁者不禁有岁时之感矣。

中秋(以下八月)

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月光马儿

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按,《宛署杂记》:千张凿纸为条,与冥钱同。

九节藕

内廷供月例用九节藕。

莲瓣西瓜

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

月饼

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按,《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花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以上所云与今强半相同。供月之说,其来旧矣。

兔儿爷摊子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余。其余匠艺工人无美不备,盖亦谑而虐矣。

灶君庙

灶君庙在崇文门外。每至八月,初一日起开庙三日。盖即灶君诞日也。

九月九(以下九月)

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谨按,《日下旧闻考》:天宁寺在广宁门外二里许,塔高二十七丈五尺五寸。隋仁寿二年建,以安舍利。寺在元魏为光林,在隋为宏业,在唐为天王,在金为大万安,前明宣德中改曰天宁,我朝乾隆二十一年重修,名仍其旧。陶然亭在正阳门外西南黑窑厂慈悲庵内,康熙乙亥工部郎中江藻建。龙爪槐名兴盛寺,在陶然亭西北一望之地。旧闻考不载。寺有二楼,可以眺远。所谓龙爪槐者,今已无存矣。蓟门烟树在德胜门外土城关,相传是古蓟邱。旧有楼馆并废。但门存二土阜,旁多林木,蓊翳苍翠,故为八景之一。今已无存,林木亦樵悴。惟乾隆诗碣巍然独立耳。清净化城旧闻不载,已见前篇。西山八刹在阜成门八里庄西北二十里,名翠微山,又名卢师山,又名平陂山。所谓八刹者,其说不一。以今论之,在翠微山下东向者曰长安寺,寺东北山巅南向者曰秘魔崖,寺西北山麓有塔者曰灵光寺,塔下有池,池北有新筑戒台,灵光寺迤北东向者曰三山庵,东北南向有牌坊者曰大悲寺,正北东向有灵泉者曰龙王堂,龙王堂迤北曰香界寺,俯视香界者曰宝珠洞,此即所谓八刹也。长安寺即善应寺,三山庵旧闻不载,灵光寺系合翠微寺而一之,塔基铁灯至今尚存。

钓鱼台

钓鱼台在阜成门外三里许,有行宫一所,南向。每届重阳,长安少年多于此处赛马,俗称曰望海楼。

谨按,《日下旧闻考》:钓鱼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许,乃金主游幸处。台前有泉从地涌出,冬夏不竭。凡西山麓之支流悉灌注于此。元时谓之玉渊潭,为丁氏园池。国朝乾隆二十八年,浚治成湖,以受香山新开引河之水。复于下口建设闸座,俾资蓄泄。湖水合引河水,由三里河达阜成门之护城河。三十九年,始命修建台座,御书钓鱼台三字悬之台西面。故凡祗谒西陵,及由园致祭天坛时,必于此用早膳焉。台左有养源斋、潇碧亭诸胜。

花糕

花糕有二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制造以供用。

按,《析津志》:九月九日,都人以面为糕,馈遗作重阳节,亦于中{瓜}席叫卖,与今同。又《帝京景物略》:面饼面种枣栗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绿旗。父母迎其女来食,曰女儿节。今糕肆无标旗者,亦无迎女来食者。盖风尚之不同也。

九花山子

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
  • 林家染坊

    林家染坊

    早春的清晨,娘开门出来抬头望天的时候,就看见了大庙山的顶上飘着彩霞,霞光很灿烂地弥漫在大庙山的山头。一对百灵斜斜地飞过山梁上茂密的乌桕树林,落在古庙前千年柏树和紫荆树上。娘一下子乐了,娘一笑说,好天呀。娘的脸在霞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娇媚。娘准备上山进香。一吃过饭,娘便领着柱儿上山。寺庙距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四五里的样子。但山路崎岖,一进一出就绕了路程,要走上一阵。轿子只能停在山门前,人得拾级而上。时届立春,来往的香客很多。
  •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

    秀才娘子的锦绣年华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这是未成亲前,苏夏至对闵岚笙说的话。“闵秀才貌美如花,娶的娘子是个傻瓜。”这是山下村的街坊邻居之间偷偷咬耳朵的话。秀才娘子大名苏夏至,是个重口味穿越人士。自打她的灵魂依附到了那具臭哄哄的身体上之后,她就被所有的人嫌弃了。尤其是哥哥娶了嫂嫂之后,家里更是容不下她。穿越到一个傻子身上,苏姑娘并不觉得悲哀,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当她见到闵岚笙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亮了!虽说,男人生的俊俏当不了饭吃……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虽说,已经当了自己相公的秀才从来不给自己一个好脸色……但是!苏夏至依旧云淡风轻地说道:“作者君有句名言,日子是睡出来的,睡多了就好了……”此处作者君不得不捂脸插嘴:“俺说的明明是日子是过出来的好么?怎么好好地一句话到了你那里便进化成了这个样子?”**═—═—═—**═—═—═—**鸡毛蒜皮没小事,小门小户从清贫到富足的温馨生活。看色如春花的老实秀才如何被顶着傻子名头的娘子一步步蚕食吃掉。看一个孤独的灵魂如何在陌生的异世寻一份久违的温暖。**═—═—═—**═—═—═—**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狗血!
  • 万古之尊

    万古之尊

    浩瀚荒土,三千世界,亿万生灵。煌煌大日,天骄耀阳层出不穷,如红尘烟火,若璀璨群星,点亮千般世界,各领风骚。但大浪淘沙,无数天骄英豪扬天怒啸,折戟沉沙。无上帝位?何人承载?苍茫天道?谁人参悟?牧界为九世帝储,秉承帝蕴,距执掌天命不过咫尺之遥。却每每水中望月,空望天道。轮回三生,生生寂寥,活过九世,世世遗憾。而第十世……
  • 夜班惊魂

    夜班惊魂

    有一次,我路上遇到一个算卦的老头,看到我说,让我少干点伤天害理的事情,不然会遭报应,然而我的工作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压根就没往心里去,可是自从那一次……
  • 山孩子与豆味华年

    山孩子与豆味华年

    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安静,一个躁动,一个叫寸金,一个叫寸草。他们不一样,我想,除了长相,真的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可是上帝就是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于是他们,就这么可笑地爱上了同一个女孩儿。我要说的,是一个豆一般的故事,这个女孩儿,有着一个和豆子一样,干巴巴的名字,叫窦泌。寸金爱她,他总说,她有豆汤一般,浓的化不开的惆怅,所以偶尔,会希望她甜蜜地,送上几颗白兰豆。寸草也爱她,他总说,她有豆汤一般,浓的化不开的落寞,所以时有,会希望她甜腻地,叫她一句蜜豆。山孩子的童年,像鱼子江的水波那样荡漾,他们陪着她,度过了青梅竹马的日子,于是每一天淡淡洒下的薄暮,都会有山那般青绿的青涩。那些怪味豆般的青春呵,寂寞,却也耐不住寂寞,只消舌尖轻轻一舔,就会有莫名其妙的酸甜苦辣。而泪的咸,是从碧波山的罂粟田开始的:记得那是一个依旧黄昏的傍晚,那挤挤挨挨的芳香,弥漫在大胆的诱惑中,从此治病的神药,变作贪婪的瘟疫,窦泌姨母在这时候等来了一季的凋零,却收获了罪恶的果实,为此,她出卖了亲情,引发了窦泌阿爸心口处致命的一声枪响,于是天开始变得血红。七岁的窦泌孤苦了,带着自己疯掉的阿妈过上了没日没夜地对着油灯,喝着豆汤忧伤到落寞的日子。而疼痛的青春并没有因为一夜长大的风起云涌而结束:就在一个雨夜,寸金和寸草的爸妈因瘟疫而客死他乡,寸草被张瘸子收养,而寸金,竟是变成了窦泌姨母的养子。那云淡风轻的,如光一样和煦的美好,在一夕间成为了过去,一段憎恨与无奈的雷雨就这么悄然而至,然后时间就这么僵持着,时过境迁了很多年,直到一日灰色天空下的山路上,来了一个叫做苗俊的人,他候鸟一样地来到了这群山孩子的身旁,于是煮豆子一样难熬的煎熬就这么开始了:窦泌爱上苗俊,苗俊恋上寸金,寸草夹在隔阂间,左右为难。后来,爱情变得懵懂,曾经熟悉的人,开始像豆萁的放手,豆末的离开,后知后觉地渐行渐远。善意的谎言,阴谋的背弃,每一个叛逆过的青春,都是豆荚里华灯初上的主角儿,当春种秋收之后,不论苦涩,不语甜蜜,谁说最后的结局,不是硕果累累?
  •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精选集)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精选集)

    《乞力马扎罗的雪》一书收录了海明威的十一篇短篇佳作。雪山上的豹子,河边的垂钓人,咖啡厅中的老者……十一个貌似淡薄的故事蕴含了人世间言不尽的沧桑。海明威独特的“冰山”式文风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最佳的呈现。有些人会激励我严肃看待生命。但我若真的这么做,可能会让许多人勒颈自戕。
  • 老矿

    老矿

    随着一声炮响,浓烟席卷着尘土,飘散,飞扬,林海矿的井筒彻底塌了。天轮依然高高地挺立着,像头颅,像纪念碑,只是不再转动,时光仿佛停滞了,凝固了。不知是谁带的头,跪倒了,像一堵墙。紧接着,是一片。又一大片。
  • 翦勝野聞

    翦勝野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emember the Alamo

    Remember the Alam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