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0400000001

第1章 书信文体写作

第一节  书信的含义和作用

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同样,现代社会公务繁忙,公函类书信也格外繁多。为适应繁杂的公文处理,公函类书信往往形成一定的格式和程式,许多公函已成为填充式的印刷件。毫无疑问,这些公函类书信更注重实用,在书写上与传统书信的观念就只有格式上的相同之点了。

现代书信是由古代的文言书信发展而来的。现代书信的格式也往往带有文言书信蜕变的痕迹。文言书信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非常实用而得体的套语,由于它们本身精炼和“高雅”,常常也为现代书写者所引用。同样,在现代通讯中,由于普通电报是论字计价的,所以有意无意中形成了一条“节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字数来阐明电报的内容,而文言恰恰在这个方面可以适应“节约”原则的苛求。因而,在现代书信中,文言成分仍是一种活跃的表现形式。

现代书信,有不少的类型都是按一定格式和一定程式书写的。格式和程式是区别书信类别的一个标志,也是书信写作所应该遵守的。但是,书信写作的目的,首先应当是妥善、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格式和程式决不应该成为束缚思想的框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新旧书信形式上的不同,正是由于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在写信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表达,其次才顾及格式问题。不能以文害意,这是必须谨记的信条。

第二节  信文的格式

信文的内容应包括五点。即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

1.称呼

写信也跟我们平时与人相见一样,首先要写称呼,而且应写在第一行顶格位置,写好后应加上“:”,“:”的后面应空白,这是一种书写格式的礼仪。正文应从第二行空两格的位置开始写,这样才显得层次分明。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要与称呼和署名相对应,通常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平时怎样相互称呼,信中就怎样写,依据人际间书信交往来看,称呼的分类大体有以下四类:

写给长辈的信。在近亲间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父亲”、“母亲”、“祖父”、“二叔”、“二姨”、“四姑”等。如系非近亲的长辈,在称谓的前面加上名或姓,如“陈叔”、“大荣伯”、“玉兰姨”、“张奶奶”等。

写给同辈的信。可以直接写对方的名字,也可在名字后面加上称谓。如“大哥”、“大姐”、“伟国”、“淑芬”、“立志哥”、“嫒平妹”等。在朋友、同学、同事间,也可在名字后面加上“同志”、“同学”、“先生”、“小姐”、“女士”等称谓。在关系很好的朋友间,也可称“老王”、“小张”等。

写给晚辈的信。可以直接写其名字,如“力成”、“素兰”等,也可在名字后面写上辈分的称谓,如“炜儿”、“辉侄”、“小欣媳”、“建林甥儿”等,也可以不写名字,只写称谓,如“大儿”、“小女”、孙儿”等。

写给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则可写“全体同志”、“同志们”、“××连全连同志们”。如果是写给某个单位、团体、政治机关的信,应明确写出单位的名称,如“××市人民政府”、“××县妇女联合会”、“××市××街道办事处”、“××总公司”、“××工厂”等。如果是写给单位领导人的信,则应注明“××市政府市长同志”或“负责同志”、“领导同志”等。

如果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信,则宜将两个称呼上下并排在一起,最好不要采用前后写的方法。

所有称谓前面,如果要写上“亲爱的”、“尊敬的”等修饰语句,则要恰如其分,绝不能随意使用。

2.正文

正文就是写信人在动笔之前,所考虑好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书信的最重要部分。要想将正文写好,事先必须认真思考一番,打好腹稿,也可写出纲要,列出主次、先后要点,这样写起来就条理分明,不至于颠三倒四。写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地写清楚,每件事要自成段落,重要的问题应写得具体、明确、详细,次要的问题可以简单点,可以一带而过。总之,要使收信人接到信一看就明白来信的意思。

如果是写回信的话,一定要在正文的开头,写明来信已收到。通常这是来信所关切的。然后,才写回复对方来信中所讲叙韵事情或公务的内容,这应是回信中的主要内容,所以应写得明确、恳切;最后写上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其他事情。如果需要对方回信的话,则应写明“敬请及时回复”、“敬盼回示”、“敬候回音”等文字。

一般而言,正文到这里就结束了。

3.祝语

把正文写好之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颂和勉励的话,这也是书信中的一种礼貌。

祝语如何写,这是依据收信人与写信人的关系而定,通常可用“此致敬礼”、“祝万事如意”、“祝你快乐”;如收信人在病中、或生日、或新婚,则应写“祝早日恢复健康”、“祝生日快乐”、“祝新婚佳庆”等。

如果是给一个单位或一个集体的信,只写“此致敬礼”即可,对商界的祝语还可写“祝生意兴隆”、“祝财源茂盛”等。

祝语中的“此致”、“祝”等,一般是接着本文来写;如另写一行则可写在行格的中间位置;“敬礼”、“生意兴隆”等词语,都应另起一行与正文开头的称呼文字平行。

4.署名

署名是在祝语写完以后,在信笺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的名字。署名称为“落款”、“具名”。署名的写法应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

晚辈给长辈写信,应在署名之前加上自称,如“儿××”、“侄××”、“学生××”等。

长辈给晚辈写信,如系近亲,通常不写名字,如“父亲”、“父母手书”等;写给非近亲的晚辈,可在自称后面加上名字,如“伯父××”、“舅爷××”等。

平辈之间的书信,视亲密程度而定。如夫妇间有的只写名字中的一个字,显得很亲昵。一般同志、友人间,署上名字即可。

如果是以集体名义写的信,则应署名“××工厂”、“××商店全体员工”;如果是以个人名义写给某单位,署名则应为“××工厂工人刘××”、“××公司经理王××”;如果这个单位对自己还比较了解,则可不必在署名中写自己的职务,只写“××公司王××”也是可以的。

对长辈或师长、领导写的信,在署名之后,还应写上“敬上”、“谨呈”等文字,以表示对前辈和上级的尊敬。“手书”、“字”、“嘱”,只适于长辈对晚辈的使用。

5.日期

日期,在书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不容忽视。例如信中说:“母亲后天可以回家”,如果没有写出日期的话,对方接到信也不会知道“后天”是哪日。又如“厂方规定一周内报到”,如果没有写出写信的日期,“一周内”的具体日期是至关重要的,可能会造成对方误期的后果。

写明日期,一般都是使用通用公历(即阳历),如果是使用农历(阴历)则应注明;日期只写月和日就行,不必写上年份;如果是很有保存意义的信件,为了查证方便,则应写明年、月、日的具体日期;有的时间性和责任性均要求很严格,还可将日期的时间写出来,如(×月×日下午3时、×月×日凌晨2时30分),必要时,也可写出具体地点,如“×月×日××市××旅社”;日期正与某个节日相遇,则可写为“元旦”、“劳动节”等。

6.补述

补述(即附言),是人们在正文中有了遗忘作的补充。为使收信人重视,可在补述文字前加上“又:”、“还有:”等文字及冒号,也可在补述文字后写上“又及”两个字。

7.应注意的事项

在写信时使用的信笺,也是有讲究的,在家常书信及社交书信中使用洁白的信笺为好,因为这类颜色显得雅洁、大方;如写吊唁信则应全用素色;一般公务书信,多用于情况交流、业务商谈等,应用有单位头衔的信笺,以示公务商谈的严肃性。

在信文的字体方面,用毛笔、钢笔、圆珠笔都可以写,但只能用蓝、黑两色,不能用红色写,以表达对收信方的尊重。字体的大小均可以,都要求写得端正,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使人不容易辨认,还会觉得写信人缺乏认真的态度,尤其对长辈和初识的友人写信,更应注意这点。

信文的写法,一般都是从左至右横写的,当然直写也可以,可随个人的习惯和爱好。但在社交和公务书信中,都应是横写的;许多朋友在境外与友人通信时,为了尊重对方,也有采用盲写法。

第三节  信封的格式

写信必须写信封,如何写好信封,国家是有严格规定的,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7月17日发布的信封国家标准,并于1994年4月1日起实施。并对继续使用非标准信封邮寄的信函将一律不予收寄。国家推行“信封标准化、书写正规化、贴票规范化”是为了使邮局顺利通过自动化设备分拣处理信函,使信完好无损、快速地投递到收信人手中。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们大家应支持和遵循。

标准信封:

┏━━━━━┳━━━━┳━━━━━━━┳━━━━━━━┓

┃          ┃        ┃    规格(mm)┃              ┃

┃  品种    ┃代号    ┃              ┃    备注      ┃

┃          ┃        ┣━━━━━━━┫              ┃

┃          ┃        ┃    长L宽B    ┃              ┃

┣━━━━━╋━━━━╋━━━━━━━╋━━━━━━━┫

┃          ┃    1   ┃    165  102  ┃              ┃

┃          ┃    2   ┃    176  110  ┃              ┃

┃          ┃    3   ┃    176  125  ┃              ┃

┃普通信封  ┃    4   ┃    208  110  ┃              ┃

┃          ┃    5   ┃    220  110  ┃              ┃

┃          ┃    6   ┃    230  120  ┃              ┃

┣━━━━━╋━━━━╋━━━━━━━╋━━━━━━━┫

┃          ┃    2   ┃    176  110  ┃              ┃

┃航空信封  ┃    5   ┃    220  110  ┃              ┃

┣━━━━━╋━━━━╋━━━━━━━╋━━━━━━━┫

┃          ┃    7   ┃    230  160  ┃              ┃

┃          ┃    8   ┃    309  120  ┃    有起墙和  ┃

┃大型信封  ┃    9   ┃    324  229  ┃  无起墙两种  ┃

┃          ┃    10  ┃    458  324  ┃              ┃

┣━━━━━╋━━━━╋━━━━━━━╋━━━━━━━┫

┃          ┃        ┃    220  110  ┃              ┃

┃          ┃    5   ┃    230  160  ┃    有起墙和  ┃

┃国际信封  ┃    7   ┃    324  229  ┃  无起墙两种  ┃

┃          ┃    9   ┃              ┃              ┃

┗━━━━━┻━━━━┻━━━━━━━┻━━━━━━━┛

标准信封的背面应印有:生产单位、印量、生产日期、监制单位、监制证书号等内容,无此内容者均为非标准信封。

这种标准信封,各地邮局有售。

我们有了标准信封,不能照旧信封的方法写,应规范地填写,填写时应注意:

(1)准确、工整地填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应填写在邮政编码的格内,不要超出格外,不要随意添改和连笔书写。

(2)国家规定的标准信封,都是横式的,横式信封有的印有三根细横线,表出上、中、下三个部位(有的是空白的),上部是写收信人的地址的,写法是先写收信人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名称,往下就写区(镇、乡)及街道、门牌号数,或者单位的名称;寄给本省(市、县)内的信,可略去省(市、县)的名称,只写本省(市、县)以下的地名即可。信封的中间是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后面写“同志”、“先生”、“小姐”等均可只要与收信人相适应就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姓名之后写上“老先生”、“老师”、“厂长”、“经理”等。收信人的姓名及称呼字体应写得稍大一点。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示;信封的下边偏右部位,是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末尾应写上“寄”、“缄”字,在右下方“邮政编码”的右侧,填上寄信人地址的码号。

(3)信封右边向左50~165mm,底边20mm之内为条码打印区(如图虚点所示处),寄信人不应在此区域内填写任何文字,以免影响条码的清晰度,而导致仪器分拣错误,延误信函寄出时间。(见下图)

┏━━━━━━━━━━━━━━━━━┓

┃                        贴  邮    ┃

┃□□□□□□            标  处    ┃

┣━━━━━━━━━━━━━━━━━┫

┃  ______                    ┃

┣━━━━━━━━━━━━━━━━━┫

┃  ______                    ┃

┣━━━━━━━━━━━━━━━━━┫

┃  ______                    ┃

┣━━━━━━━━━━━┳━━━━━┫

┃               条码区 ┃邮政编码  ┃

┣━━━━━━━━━━━┻━━━━━┫

┃                                  ┃

┗━━━━━━━━━━━━━━━━━┛

(4)邮票应贴在信封正面右上角“贴邮票处”,不能任意贴,否则函件无法通过仪器的检测。

(5)信封内信纸的折叠应整齐匀称,不能厚薄不一。

(6)寄往国外的信,必要时还应附加收信人所在国家通用的文字;在汉字书写上,为了尊重他们的习惯,有时可用繁体字,不用简化字。

(7)如果是托人捎带的信,信封的写法就很简单了,只需写上“烦交”、“呈交”、“便交”即可,不必写对方的地址邮编等,下方则“写内详”、“××托”等。

┏━━━━━━━━━━━━━━━━━━━━━┓

┃□□□□□□                  贴  邮      ┃

┃                              标  处      ┃

┃   ××省××县××街××号               ┃

┃    ×××    先生收                      ┃

┣━━━━━━━━━━━━━━━━━━━━━┫

┃    ××省××市××路××号×缄          ┃

┣━━━━━━━━━━━━━━━━━━━━━┫

┃           邮政编码:××××××         ┃

┗━━━━━━━━━━━━━━━━━━━━━┛

┏━━━━━━━━━━━━━━━━━┓

┃                        贴  邮    ┃

┃□□□□□□            标  处    ┃

┃        烦交                      ┃

┣━━━━━━━━━━━━━━━━━┫

┃    ×××    同志收              ┃

┣━━━━━━━━━━━━━━━━━┫

┃    内详  王托                    ┃

┣━━━━━━━━━━━━━━━━━┫

┃                       邮政编码   ┃

┗━━━━━━━━━━━━━━━━━┛

第四节  书信常用的称呼

1.长晚辈之间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祖父的姐夫、妹夫    ┃    姑祖父          ┃  内侄孙(侄孙)或┃

┃    祖父的姐妹        ┃    姑祖母(姑婆)  ┃  内侄孙(侄孙女)┃

┣━━━━━━━━━━━╋━━━━━━━━━━╋━━━━━━━━━┫

┃  祖父的兄(弟)      ┃  伯祖父(叔祖父)  ┃    侄孙或        ┃

┃  祖母的嫂嫂(弟妇)  ┃  伯祖母(叔祖母)  ┃    侄孙女        ┃

┣━━━━━━━━━━━╋━━━━━━━━━━╋━━━━━━━━━┫

┃    祖母的兄弟        ┃    舅祖父(舅公)  ┃    外甥孙或      ┃

┃  祖母的嫂嫂、弟妇    ┃    舅祖母(妗婆)  ┃      外甥孙女    ┃

┣━━━━━━━━━━━╋━━━━━━━━━━╋━━━━━━━━━┫

┃  祖母的姐夫、妹夫    ┃    姨祖父(姨公)  ┃    姨甥孙或      ┃

┃    祖母的姐妹        ┃    姨祖母(姨婆)  ┃    姨甥孙女      ┃

┣━━━━━━━━━━━╋━━━━━━━━━━╋━━━━━━━━━┫

┃    父亲的祖父        ┃    曾祖父          ┃    曾孙或        ┃

┃    父亲的祖母        ┃    曾祖母          ┃    曾孙女        ┃

┣━━━━━━━━━━━╋━━━━━━━━━━╋━━━━━━━━━┫

┃    父亲的父亲        ┃    祖父(爷爷)    ┃    孙、孙女      ┃

┃    父亲的母亲        ┃    祖母(奶奶)    ┃                  ┃

┣━━━━━━━━━━━╋━━━━━━━━━━╋━━━━━━━━━┫

┃    父亲的哥哥        ┃    伯父(伯伯)    ┃    侄、侄女      ┃

┃    父亲的嫂嫂        ┃    伯母(姆)      ┃                  ┃

┣━━━━━━━━━━━╋━━━━━━━━━━╋━━━━━━━━━┫

┃    父亲的弟弟        ┃    叔父(叔叔)    ┃    侄、侄女      ┃

┃    父亲的弟妇        ┃  叔母(婶、婶母)  ┃                  ┃

┣━━━━━━━━━━━╋━━━━━━━━━━╋━━━━━━━━━┫

┃  父亲的姐夫、妹夫    ┃    姑父(姑丈)    ┃    侄(侄)或    ┃

┃    父亲的姐妹        ┃    姑母(姑妈)    ┃    内侄女(侄女)┃

┣━━━━━━━━━━━╋━━━━━━━━━━╋━━━━━━━━━┫

┃    父亲的表兄        ┃    表伯父          ┃    表侄          ┃

┃    父亲的表嫂        ┃    表伯母          ┃    表侄女        ┃

┣━━━━━━━━━━━╋━━━━━━━━━━╋━━━━━━━━━┫

┃    父亲的表弟        ┃    表叔父          ┃    表侄          ┃

┃    父亲的表弟妇      ┃    表叔母(表婶)  ┃    表侄女        ┃

┗━━━━━━━━━━━┻━━━━━━━━━━┻━━━━━━━━━┛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父亲的表姐夫、表妹夫  ┃  表姑父(表姑丈)    ┃    表内侄(表侄)    ┃

┃    父亲的表姐妹      ┃  表姑母(表姑妈)    ┃  表内侄女(表侄女)  ┃

┣━━━━━━━━━━━╋━━━━━━━━━━━╋━━━━━━━━━━━┫

┃    父亲              ┃    父亲(爸爸)      ┃  儿(也用称“男”的)┃

┃    母亲              ┃    母亲(妈妈)      ┃    女儿              ┃

┣━━━━━━━━━━━╋━━━━━━━━━━━╋━━━━━━━━━━━┫

┃    母亲的祖父        ┃    外曾祖父          ┃    外曾孙或          ┃

┃    母亲的祖母        ┃    外曾祖母          ┃    外曾孙女          ┃

┣━━━━━━━━━━━╋━━━━━━━━━━━╋━━━━━━━━━━━┫

┃    母亲的父亲        ┃    外祖父(外公)    ┃    外孙、外孙女      ┃

┃    母亲的母亲        ┃  外祖母(外婆、姥姥)┃                      ┃

┣━━━━━━━━━━━╋━━━━━━━━━━━╋━━━━━━━━━━━┫

┃    母亲的伯父        ┃  外伯祖父(外伯祖)  ┃  外侄孙、外侄孙女    ┃

┃    母亲的伯母        ┃  外伯祖母(外伯婆)  ┃                      ┃

┣━━━━━━━━━━━╋━━━━━━━━━━━╋━━━━━━━━━━━┫

┃    母亲的叔父        ┃  外叔祖父(外叔祖)  ┃  外侄孙、外侄孙女    ┃

┃    母亲的叔母        ┃  外叔祖母(外叔婆)  ┃                      ┃

┣━━━━━━━━━━━╋━━━━━━━━━━━╋━━━━━━━━━━━┫

┃    母亲的兄弟        ┃    舅父(舅舅)      ┃    外甥、外甥女      ┃

┃  母亲的嫂嫂、弟妇    ┃    舅母(舅妈、妗)  ┃                      ┃

┣━━━━━━━━━━━╋━━━━━━━━━━━╋━━━━━━━━━━━┫

┃  母亲的姐夫、妹夫    ┃    姨父(姨丈)      ┃    姨甥、姨甥女      ┃

┃    母亲的姐妹        ┃    姨母(姨妈)      ┃                      ┃

┣━━━━━━━━━━━╋━━━━━━━━━━━╋━━━━━━━━━━━┫

┃  母亲的表兄、表弟    ┃    表舅父(表舅)    ┃    表外甥(表甥)、  ┃

┃  母亲的表嫂、表弟妇  ┃表舅母(表舅妈、表妗)┃  表外甥女(表甥女)  ┃

┣━━━━━━━━━━━╋━━━━━━━━━━━╋━━━━━━━━━━━┫

┃                      ┃    祖翁(爷爷)      ┃                      ┃

┃    丈夫的祖父母      ┃                      ┃    孙媳妇(孙媳)    ┃

┃                      ┃    祖姑(奶奶)      ┃                      ┃

┣━━━━━━━━━━━╋━━━━━━━━━━━╋━━━━━━━━━━━┫

┃                      ┃    外祖父            ┃                      ┃

┃    丈夫的外祖父母    ┃                      ┃  外孙媳妇(外孙媳)  ┃

┃                      ┃    外祖母            ┃                      ┃

┣━━━━━━━━━━━╋━━━━━━━━━━━╋━━━━━━━━━━━┫

┃    丈夫的父亲        ┃    公公(爸爸)      ┃  媳妇(儿媳、媳)    ┃

┃    丈夫的母亲        ┃    婆婆(妈妈)      ┃                      ┃

┣━━━━━━━━━━━╋━━━━━━━━━━━╋━━━━━━━━━━━┫

┃    丈夫的伯父        ┃    伯父(伯伯)      ┃    侄媳妇(侄熄)    ┃

┃    丈夫的伯母        ┃    伯母              ┃                      ┃

┗━━━━━━━━━━━┻━━━━━━━━━━━┻━━━━━━━━━━━┛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丈夫的叔父  ┃    叔父(叔叔)    ┃    侄媳妇(侄媳)  ┃

┃    丈夫的叔母  ┃  叔母(婶母、婶婶)┃    外侄孙女        ┃

┣━━━━━━━━╋━━━━━━━━━━╋━━━━━━━━━━┫

┃    丈夫的舅父  ┃    舅父(舅舅)    ┃    外甥媳(甥媳)  ┃

┃    丈夫的舅母  ┃    舅母(妗)      ┃                    ┃

┣━━━━━━━━╋━━━━━━━━━━╋━━━━━━━━━━┫

┃    丈夫的姑父  ┃    姑父(姑丈)    ┃  内侄媳妇(内侄媳)┃

┃    丈夫的姑母  ┃    姑母(姑妈)    ┃                    ┃

┣━━━━━━━━╋━━━━━━━━━━╋━━━━━━━━━━┫

┃    丈夫的姨父  ┃    姨父(姨丈)    ┃  姨甥媳妇(姨甥媳)┃

┃    丈夫的姨母  ┃    姨母(姨妈)    ┃                    ┃

┣━━━━━━━━╋━━━━━━━━━━╋━━━━━━━━━━┫

┃    妻子的祖父  ┃    岳祖父          ┃    孙女婿(孙婿)  ┃

┃    妻子的祖母  ┃    岳祖母          ┃                    ┃

┣━━━━━━━━╋━━━━━━━━━━╋━━━━━━━━━━┫

┃    妻子的父亲  ┃  岳父(丈人、爸爸)┃    女婿(婿)      ┃

┃    妻子的母亲  ┃  岳母(丈母、妈妈)┃                    ┃

┣━━━━━━━━╋━━━━━━━━━━╋━━━━━━━━━━┫

┃    妻子的伯父  ┃    岳伯父          ┃    侄女婿(侄婿)  ┃

┃    妻子的伯母  ┃    岳伯母          ┃                    ┃

┣━━━━━━━━╋━━━━━━━━━━╋━━━━━━━━━━┫

┃    妻子的叔父  ┃    岳叔父          ┃    侄女婿(侄婿)  ┃

┃    妻子的叔母  ┃    岳叔母          ┃                    ┃

┣━━━━━━━━╋━━━━━━━━━━╋━━━━━━━━━━┫

┃    妻子的舅父  ┃    舅父            ┃    外甥婿(甥女婿)┃

┃    妻子的舅母  ┃    舅母            ┃                    ┃

┣━━━━━━━━╋━━━━━━━━━━╋━━━━━━━━━━┫

┃    妻子的姑父  ┃    姑父(姑丈)    ┃  内侄女婿(侄女婿)┃

┃    妻子的姑母  ┃  姑母(姑妈、姑姑)┃                    ┃

┣━━━━━━━━╋━━━━━━━━━━╋━━━━━━━━━━┫

┃    妻子的姨父  ┃    姨父(姨丈)    ┃    姨甥女婿(甥婿)┃

┃    妻子的姨母  ┃    姨母(姨妈)    ┃                    ┃

┗━━━━━━━━┻━━━━━━━━━━┻━━━━━━━━━━┛

2.平辈之间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儿子的岳父      ┃    亲家(亲翁)        ┃    姻弟、姻弟妇        ┃

┃    儿子的岳母      ┃    亲家(亲母)        ┃                        ┃

┣━━━━━━━━━━╋━━━━━━━━━━━━╋━━━━━━━━━━━━┫

┃    女儿的家翁      ┃    亲家(亲翁)        ┃                        ┃

┃    女儿的婆婆      ┃    亲家(亲母)        ┃    姻弟、姻弟妇        ┃

┣━━━━━━━━━━╋━━━━━━━━━━━━╋━━━━━━━━━━━━┫

┃    丈夫            ┃    夫(或写名字)      ┃    妻(或写名字)      ┃

┣━━━━━━━━━━╋━━━━━━━━━━━━╋━━━━━━━━━━━━┫

┃    妻子            ┃    妻(或写名字)      ┃    夫(或写名字)      ┃

┣━━━━━━━━━━╋━━━━━━━━━━━━╋━━━━━━━━━━━━┫

┃    哥哥            ┃    哥哥(兄)          ┃    弟、妹              ┃

┃    嫂嫂            ┃    嫂嫂(嫂)          ┃                        ┃

┣━━━━━━━━━━╋━━━━━━━━━━━━╋━━━━━━━━━━━━┫

┃    弟弟            ┃弟弟(弟、或写名字)    ┃  兄、蛆(或写名字)    ┃

┃    弟妇            ┃    弟妇                ┃                        ┃

┣━━━━━━━━━━╋━━━━━━━━━━━━╋━━━━━━━━━━━━┫

┃    伯父            ┃                        ┃                        ┃

┃    叔父的儿女      ┃堂兄、党弟、堂姐、堂妹  ┃堂弟、党兄、堂妹、堂姐  ┃

┣━━━━━━━━━━╋━━━━━━━━━━━━╋━━━━━━━━━━━━┫

┃    姐夫            ┃    姐夫                ┃    内弟(弟)          ┃

┃    姐姐            ┃    姐姐(姐)          ┃    内妹(妹)          ┃

┣━━━━━━━━━━╋━━━━━━━━━━━━╋━━━━━━━━━━━━┫

┃    妹夫            ┃  妹夫(或写名字)      ┃                        ┃

┃    妹妹            ┃妹妹(妹、或写名字)    ┃内兄(兄、或写名字)    ┃

┣━━━━━━━━━━╋━━━━━━━━━━━━╋━━━━━━━━━━━━┫

┃  姑母舅父、姨母的  ┃表哥(表兄)、表妹夫    ┃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

┃    儿子、媳妇      ┃    表姐、表妹          ┃                        ┃

┣━━━━━━━━━━╋━━━━━━━━━━━━╋━━━━━━━━━━━━┫

┃    丈夫的哥哥      ┃    哥哥                ┃                        ┃

┃    丈夫的嫂嫂      ┃    嫂嫂                ┃    弟妇                ┃

┣━━━━━━━━━━╋━━━━━━━━━━━━╋━━━━━━━━━━━━┫

┃    丈夫的弟弟      ┃    弟弟                ┃                        ┃

┃    丈夫的弟妇      ┃    弟妇                ┃    嫂(或写名字)      ┃

┗━━━━━━━━━━┻━━━━━━━━━━━━┻━━━━━━━━━━━━┛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丈夫的姐夫        ┃    姐夫            ┃                    ┃

┃    丈夫的姐姐        ┃    姐姐            ┃    内弟妇(弟妇)  ┃

┣━━━━━━━━━━━╋━━━━━━━━━━╋━━━━━━━━━━┫

┃    丈夫的妹夫        ┃    妹夫            ┃  内嫂(嫂或写名字)┃

┃    丈夫的妹妹        ┃    妹妹            ┃                    ┃

┣━━━━━━━━━━━╋━━━━━━━━━━╋━━━━━━━━━━┫

┃    丈夫的表兄        ┃    表兄            ┃                    ┃

┃    丈夫的表嫂        ┃    表嫂            ┃    表弟妇          ┃

┣━━━━━━━━━━━╋━━━━━━━━━━╋━━━━━━━━━━┫

┃  丈夫的表姐夫、表姐  ┃    表姐夫、表姐    ┃    表弟妇          ┃

┃  丈夫的表妹夫、表妹  ┃    表妹夫、表妹    ┃    表嫂(或写名字)┃

┣━━━━━━━━━━━╋━━━━━━━━━━╋━━━━━━━━━━┫

┃    丈夫的表弟        ┃    表弟            ┃                    ┃

┃    丈夫的表弟妇      ┃    表弟妇          ┃    表嫂(或写名字)┃

┣━━━━━━━━━━━╋━━━━━━━━━━╋━━━━━━━━━━┫

┃                      ┃    内兄(兄)      ┃                    ┃

┃    妻子的哥、嫂      ┃                    ┃    妹夫            ┃

┃                      ┃    内嫂(嫂)      ┃                    ┃

┣━━━━━━━━━━━╋━━━━━━━━━━╋━━━━━━━━━━┫

┃    内弟(弟)        ┃                    ┃                    ┃

┃    内弟妇(弟妇)    ┃  妻子的弟弟(弟妇)┃    姐夫(或写名字)┃

┣━━━━━━━━━━━╋━━━━━━━━━━╋━━━━━━━━━━┫

┃    妻子的姐夫、妹夫  ┃    襟兄、襟弟      ┃    襟弟、襟兄      ┃

┃    妻子的姐妹        ┃内姐(姐)内妹(妹)┃    妹夫、姐夫      ┃

┣━━━━━━━━━━━╋━━━━━━━━━━╋━━━━━━━━━━┫

┃                      ┃    表兄            ┃                    ┃

┃    妻子的表兄嫂      ┃                    ┃    表妹夫          ┃

┃                      ┃    表嫂            ┃                    ┃

┣━━━━━━━━━━━╋━━━━━━━━━━╋━━━━━━━━━━┫

┃                      ┃                    ┃                    ┃

┃    妻子的表弟        ┃    表弟            ┃                    ┃

┃    妻子的表弟妇      ┃    表弟妇          ┃  表姐夫(或写名字)┃

┣━━━━━━━━━━━╋━━━━━━━━━━╋━━━━━━━━━━┫

┃    妻子的表姐夫      ┃    表姐夫          ┃                    ┃

┃    妻子的表姐        ┃    表姐            ┃    表妹夫          ┃

┣━━━━━━━━━━━╋━━━━━━━━━━╋━━━━━━━━━━┫

┃    妻子的表妹夫      ┃    表妹夫          ┃                    ┃

┃    妻子的表妹        ┃    表妹            ┃  表姐夫(或写名字)┃

┗━━━━━━━━━━━┻━━━━━━━━━━┻━━━━━━━━━━┛

3.长晚辈之间

┏━━━━━━━━━━━━┳━━━━━━━━━━━━┳━━━━━━━━━━━━┓

┃    收信人              ┃  写信人称呼收信人      ┃    写信人自称          ┃

┣━━━━━━━━━━━━╋━━━━━━━━━━━━╋━━━━━━━━━━━━┫

┃  同志(个人或集体)    ┃同志(个人)同志们(集体)  写名字、不用自称      ┃

┣━━━━━━━━━━━━╋━━━━━━━━━━━━╋━━━━━━━━━━━━┫

┃  老师、老师的妻子      ┃    老师、师母          ┃    学生                ┃

┣━━━━━━━━━━━━╋━━━━━━━━━━━━╋━━━━━━━━━━━━┫

┃                        ┃伯伯(伯)、叔叔(叔)  ┃                        ┃

┃    父母亲的同事        ┃                        ┃    侄、侄女            ┃

┃                        ┃    姨姨(阿姨)        ┃                        ┃

┣━━━━━━━━━━━━╋━━━━━━━━━━━━╋━━━━━━━━━━━━┫

┃                        ┃    友、同志            ┃  只写名字(如称对方    ┃

┃  同事、战友:朋友      ┃                        ┃                        ┃

┃                        ┃    (也可称兄、姐)    ┃  兄姐、则自称弟妹)    ┃

┣━━━━━━━━━━━━╋━━━━━━━━━━━━╋━━━━━━━━━━━━┫

┃    同学                ┃同学、学友、学兄、学姐  ┃同学、学友、学弟、学妹  ┃

┣━━━━━━━━━━━━╋━━━━━━━━━━━━╋━━━━━━━━━━━━┫

┃                        ┃                        ┃    老师(师)、师母    ┃

┃    学生                ┃    同学(或写名字)    ┃                        ┃

┃                        ┃                        ┃(或只写名字、不用自称)┃

┣━━━━━━━━━━━━╋━━━━━━━━━━━━╋━━━━━━━━━━━━┫

┃    儿女的战友、        ┃侄、侄女(对不太熟悉的  ┃    伯、伯母、叔、      ┃

┃    朋友、同学          ┃可称“同志”或写名字)  ┃  叔母、(或只写名字)  ┃

┣━━━━━━━━━━━━╋━━━━━━━━━━━━╋━━━━━━━━━━━━┫

┃同事、战友、朋友的儿女  ┃    同上                ┃    同上                ┃

┣━━━━━━━━━━━━╋━━━━━━━━━━━━╋━━━━━━━━━━━━┫

┃    初识的男友、        ┃    先生                ┃    只写名字            ┃

┃  女友(未婚女性)      ┃    女士(小姐)        ┃                        ┃

┣━━━━━━━━━━━━╋━━━━━━━━━━━━╋━━━━━━━━━━━━┫

┃                        ┃职务(总经理、董事长    ┃                        ┃

┃    上下级之间          ┃校长、乡长、厂长等)    ┃职员、职工(其他职务)  ┃

┃                        ┃                        ┃    或只写名字          ┃

┃                        ┃    或同志、先生        ┃                        ┃

┗━━━━━━━━━━━━┻━━━━━━━━━━━━┻━━━━━━━━━━━━┛

注:

表中所排列的称呼,是海内外通用的。但与海外通信,可酣情加以变更,为表示恭谦,在某些称呼前可加“贤”字,而自称前则加“愚”、“敝”字等。如称对方为“贤弟”、“贤侄”,则应自然称为“愚兄”、“愚叔”等。如信中提及对方的亲属,则可加“令”、“尊”字,如“令兄”、“令姐”、“尊夫人”等;如提及自家亲属,可加“家”、“舍”字,如“舍弟”、“舍妹”、“家父”、“家兄”等。(请参考本书“古代实用文体”中的“书信的称呼”)

当我们写信时,要准确使用,不能生搬硬套,避免用得不当。

第五节  书信常用赞颂慰语

┏━━━━━┳━━━━━━━┳━━━━━━━━┳━━━━━━━┓

┃  \ 收信 ┃              ┃    平辈        ┃              ┃

┃    \人  ┃    长辈      ┃                ┃    晚辈      ┃

┃颂慰语 \ ┃              ┃  (同志、友人)┃              ┃

┣━━━━━╋━━━━━━━╋━━━━━━━━╋━━━━━━━┫

┃          ┃    祝您幸福  ┃  祝你快乐      ┃  祝学习进步  ┃

┃          ┃    敬祝康安  ┃  即询学安      ┃    祝好      ┃

┃          ┃  祝您旅安    ┃  祝你成功      ┃  祝身体健康  ┃

┃    国    ┃  敬祝长寿    ┃  顺颂近好      ┃  祝团结友爱  ┃

┃    内    ┃  敬祝教安    ┃  祝你顺利      ┃              ┃

┃    平    ┃              ┃                ┃  盼努力工作  ┃

┃    时    ┃  顺祝康乐    ┃  并祝健康      ┃  望刻苦努力  ┃

┃    用    ┃  敬请春祺    ┃  祝工作顺利    ┃              ┃

┃          ┃  祝您冬安    ┃  祝万事如意    ┃              ┃

┃          ┃  顺请近安    ┃  祝事业有成    ┃              ┃

┃          ┃敬祝合府平安  ┃  此致敬礼      ┃              ┃

┗━━━━━┻━━━━━━━┻━━━━━━━━┻━━━━━━━┛

┏━━━━━┳━━━━━━━━┳━━━━━━━┳━━━━━━━┓

┃          ┃  恭叩金安      ┃  并候近安    ┃  即询近佳    ┃

┃          ┃  肃请福安      ┃  顺颂大安    ┃  即问近好    ┃

┃          ┃  顺颂福绥      ┃  敬颂台安    ┃  盼自珍重    ┃

┃          ┃  恭请双安      ┃  谨请春安    ┃  附问旅安    ┃

┃          ┃  敬请福禄      ┃  顺祝冬安    ┃  祝旅居顺利  ┃

┃  海      ┃  祗请待祺      ┃  祈祝时绥    ┃  祝诸事顺遂  ┃

┃  外      ┃  即颂钧安      ┃  敬请勋安    ┃  祝合家如意  ┃

┃  平      ┃                ┃              ┃              ┃

┃  时      ┃  顺颂侍安      ┃  恭请戎安    ┃              ┃

┃  用      ┃  敬请颐安      ┃  顺请文安    ┃              ┃

┃          ┃即颂合府大安    ┃  敬请俪安    ┃              ┃

┃          ┃                ┃  (用于夫妇)┃              ┃

┃          ┃                ┃  并颂妆安    ┃              ┃

┃          ┃                ┃  (用于女士)┃              ┃

┃          ┃                ┃并颂闽第安康  ┃              ┃

┗━━━━━┻━━━━━━━━┻━━━━━━━┻━━━━━━━┛

┏━━━━━┳━━━━━━━━┳━━━━━━━━┳━━━━━━━━┓

┃\收信人  ┃                ┃    平辈        ┃                ┃

┃  \      ┃    长辈        ┃                ┃    晚辈        ┃

┃颂尉语\  ┃                ┃  (同志、友人)┃                ┃

┣━━━━━╋━━━━━━━━╋━━━━━━━━╋━━━━━━━━┫

┃    新    ┃    恭贺年禧    ┃                ┃                ┃

┃    年    ┃    恭贺新禧    ┃  祝春节快乐    ┃  祝年年进步    ┃

┃    节    ┃    即颂岁禧    ┃  颂新年幸福    ┃    祝节日好    ┃

┃    日    ┃    敬请春安    ┃  祝新年发财    ┃  祝春节愉快    ┃

┃    用    ┃                ┃  祝节日新禧    ┃  祝新春快乐    ┃

┃          ┃    恭祝春安    ┃                ┃                ┃

┣━━━━━╋━━━━━━━━╋━━━━━━━━╋━━━━━━━━┫

┃          ┃    恭贺燕禧    ┃  祝新婚喜安    ┃                ┃

┃    贺    ┃  祝新婚幸福    ┃  祝新婚盛喜    ┃  祝永恒敬爱    ┃

┃    婚    ┃                ┃                ┃  祝新婚快乐    ┃

┃    庆    ┃  恭贺新婚大喜  ┃  贺爱情永笃    ┃                ┃

┃    用    ┃    敬贺俪安    ┃  祝并肩前进    ┃  祝爱心永结    ┃

┃          ┃                ┃                ┃  祝你俩永爱    ┃

┃          ┃  贺良缘喜结    ┃  祝幸福美满    ┃                ┃

┣━━━━━╋━━━━━━━━╋━━━━━━━━╋━━━━━━━━┫

┃  问      ┃  敬祝康复      ┃  祝早日康复    ┃  祝身体健康    ┃

┃  候      ┃                ┃                ┃                ┃

┃  病      ┃  敬祝愈安      ┃  祝精神愉快    ┃  祝早日愈痊    ┃

┃  伤      ┃  恭请痊安      ┃    祝愿早痊    ┃  祝平安快乐    ┃

┃  人      ┃                ┃                ┃                ┃

┃  用      ┃                ┃                ┃                ┃

┣━━━━━╋━━━━━━━━╋━━━━━━━━╋━━━━━━━━┫

┃          ┃  敬请节哀保重  ┃  望节哀保重    ┃  希保重身体    ┃

┃  唁      ┃  敬请节哀已安  ┃  请节哀珍体    ┃希化悲痛为力量  ┃

┃  慰      ┃                ┃                ┃                ┃

┃  用      ┃    专候素履    ┃                ┃                ┃

┗━━━━━┻━━━━━━━━┻━━━━━━━━┻━━━━━━━━┛

同类推荐
  •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尊重儿童权利·译言古登堡计划

    科扎克以人的基本权利作为论据,认为:“世上没有小孩,他们都是人”,并且呼吁人们尊重儿童的每一天,尊重儿童的无知和认知世界的努力,尊重他们的失败和泪水,以及他们的财物和物质需求。孩子有权保持他原本的样子。雅努什·科扎克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引发我们对于科扎克三个理念的思索——儿童的尊严、权利以及其公民地位。“老医生”希望孩子能够被客观公正地对待。他认为,我们要和孩子沟通交流,聆听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时间。在雅努什·科扎克年里,让我们认真思考,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成长为富有创造力、幸福的人。
  •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由张康桥所著,以散文化的笔调,阐述了孔子、苏格拉底、“希腊三贤”、卢梭、杜威、蒙台梭利、蔡元培、尼尔等中外十几位最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洞穿当下教育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并启示我们思索如何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好的教育。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热门推荐
  • 山城物语

    山城物语

    这是一个在桃花开满天空的、美丽而民风淳朴的山乡小镇里,关于几个苦苦追逐梦想的少年的故事。他们各自拥有乐器吹奏、花剑表演等特长,但都在校庆晚会的节目选拔中落选,于是败者组们为了一个走上舞台的梦想而走到一起,相互磨合后再次向舞台发起冲击。演出成功后,少年们又计划在学校里创办一个文学社,却又把他们引入了更多的冲突旋涡中。一路走过,他们逐渐了解,又彼此拯救。作品以第一人称回忆录形式,以写实的笔触还原校园生活的本来面貌,家庭的压力,学业的压力,甚至于学生关系间的压力,这些现实问题伴随着少年们追梦之路的始终。他们经历了十年青涩年华,得到了成长,也在青春落幕的时候找到了各自的归宿。
  • 好父母 教品德

    好父母 教品德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才呢?难道成才就是考高分,拿高学历吗?难道有了很高的学历就是成才了吗?未必呀!对孩子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财富是次要的。孔门四科(孔子门生必修的四门课程)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而文学,即知识的学习放在最后一位。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娱乐圈奇葩攻略

    娱乐圈奇葩攻略

    经纪人:你读书少,没学历晨星:观众不看学历经纪人:你没背景,祖宗八代都是农民晨星:那又怎样?经纪人:你说话噎死人,这样的人能走红?晨星: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一个娱乐圈小白的奋进之路,一场关于取舍、得失的深度思考。女人这一生,拥有什么才会幸福?不穿越不重生,女性成长励志文,切忌对号入座,切切!
  •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只因一场雨

    只因一场雨

    一场雨引起了一段爱情……
  • 大财神范蠡

    大财神范蠡

    亲爱的老师们!这是写的范蠡如何从穷光蛋到世界首富;范蠡为何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的传奇故事……但愿精彩有趣的文文能陪伴您度过分分秒秒美好的时光!精彩的美文千万不要错过哦!*^_^*谢谢啦!!精彩小片断:“抓小偷——”“抓小偷——”这两人也是一丝一毫地没有放弃。街上的人先是一愣,接着大伙也跟着大声地喊了起来“抓小偷——”“抓小偷——”“抓小偷——”黑衣人迅速地朝着两边扫了一眼。便跑得更快了。街上做生意的,有棒的也拿着长木棒、长铁棒快速地跟着黑衣人追着。黑衣人飞速地跑着。满街的人都喊着抓小偷。黑衣人正跑间,一个长着满脸横肉、生得五大三粗的屠夫恶狠狠地、极端憎恶地望着黑衣人。浑身是劲地举着刀拦住了穿黑衣人的出路。黑衣人朝着后面一望,只见后面一群拿着长棒,长刀的人也是凶狠狠地、深恶痛绝地看着黑衣人。黑衣人为了自卫,连忙从腰间的剑鞘里抽出亮闪闪的长剑。街上的人看到了,都心情十分紧张地、心惊肉跳地、目不转睛地望着黑衣人。都十分担心黑衣人头脑发涨而血洗拦他追他的人。黑衣人机警地举着亮闪闪的看了看前面的仍面不改色的屠夫。然后又转过身来举着剑,看了看站在他身后一群拿着武器的虎视眈眈的男子。“上——”
  •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带上包子闯关东

    带上包子闯关东

    一觉醒来,她由城里的女学生变成了地主家聋哑小媳妇;三年的记忆丢失,反倒是多了个“傻”丈夫和一对刚出生的儿女。婆婆不疼,小姑不爱,还摊上了一个禽兽不如的公公……还好,她是装聋作哑,他是装傻充愣,就连两个小包子也是又聪明又懂事!师兄出卖,妯娌欺负,公公不轨;还有个留洋归来的女人抢她男人?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要欺我,我灭了你!生逢乱世,军阀抢劫,家生内鬼;又逢灾荒,家涂四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拖家带口闯关东!地主欺负,小惩大诫;胡子打劫,谢谢送财;军阀骚扰,滚走不送;看虎妮如何带着男人包子,乱世中在长白山下开创一片平静的乐土!★★【情景一】:晚上,男人搂着她,两人暧昧的躺在被窝里:“媳妇,听你的话,俺今年种了好几亩的地瓜!”“媳妇,俺跟你保证,俺跟那个清荷没啥关系,俺也不知道她为啥粘着俺!”“媳妇……哎,你明明听不见,俺为啥就是想跟你说话呢?”尼玛,谁说我是聋子了!你说就说,手能不能给我老实点?怎么白天看着那么正经,晚上怎么就变成了个流氓了?【情景二】:刚到东北,先遇上了胡子:“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大哥,这个已经过时了!”儿子乖巧地接了一句。女人摇着手里枪,“正好我们闯关东没有钱,你给我们借点?”【情景三】:一排穿着军装,带着军帽的土兵来到虎妮家小院:“虎……虎妮,俺……俺们团长看……看上你……了,要娶你当……当四姨太!”话落,园子里的男人拿着镐头就出来了:“什么,想娶俺家女人,先问问俺的镐头!”“孩儿她爹,俺跟你说过多少次要文明!上次团长他们来送给咱们的枪和子弹不是还在吗?”“孩儿她娘,你说是他们上次还抢东西时被你抢下来的抢?”“没错,这次记得要先把保险栓给打开哈,射的准点,我和孩子等你忙完了吃饭!”男人取来枪一看,哪里还有那群土兵的身影?(男女主干净,放心跳坑,竹子接着!本文由真实故事改编,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外曾祖母,一个带着全家闯关东的山东女人!)推荐:《非常俏果农》楼观台:农女发家正能量,科技种田,智斗亲戚,顺便个拐帅哥做上门女婿!【情景】男人一身戎装,身边带着一位美娇娘:“果果,爹爹回来了!”“叔叔,你找我爹爹吗?我爹爹已经死了哇!”“什么?我明明还活着呢!你身上可是流得我的骨血!”
  • 农门神医嫡妃

    农门神医嫡妃

    她是一个有实力能干的中药医生,跆拳道高手,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一个未婚怀孕的身份不明的女子,寄人篱下,受尽白眼,终于把一双瘦小营养不良的龙凤胎生了下来。种桑养蚕开医馆,又当爹又当娘的带着孩子过日子。她的宗旨是有钱的抬着进来走着出去,没钱的抬着进来拖着出去。别说她黑心无良,她身怀六甲无路可走的时候谁可怜她。谁知道一时善心大发,从河边捡了一个身受重伤,但是帅气逼人,玉树临风的男子回去。本想着养养眼也不错,还可以帮忙烧火煮饭,上山采药。谁知道,那是一个腹黑男,居然收买她的儿女。合起来算计她到床上去。醒来后还一副委屈,大言不惭的道:“你,睡了,我,你要负责。”片段一:赵二婶看着不施粉黛艳压群芳的侄女,心里很是不舒服,道:“今儿个我们给你安排了和太守大人的公子相亲,你为啥吓走了大公子。还落得一个风卷残云,视食如命,肮胀不堪的骂名。”某侄女只是笑了笑:“二婶,我可是悉心打扮了才去和大公子见面的,奈何大公子就是看不上我这种千年老妖的摸样,再说了,我都是两个娃的娘了,还巴巴的跑去和大公子相亲,这本就是落下了笑话了。”“我可是好心好意为你寻得一门好亲事,嫁到太守府做姨娘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分。”赵二婶带着愤愤不平和不甘道。“当真要是好福气,赵二婶怎么就不叫你家闺女去呢,那可是高门大户官家姨娘。我瞧着你家闺女更有姨娘命。”某男嬉笑道。赵二婶气的脸色发青:“不知好歹,有福不会享。装什么清高。不就是一个被人休了的下堂妇。”某女冷笑:“可是我这个下堂妇就是不愿意做一个玉臂千人枕,朱唇万人尝的官家小妾。”片段二:一大早某女娃沉着脸跑去找自己的双生弟弟,气呼呼的抱怨道:“爹爹最坏,明明昨晚轮到我跟阿娘睡的,可是今天早上起来,我就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了。阿娘已经不见踪影了。她们都说是我自己梦游走回来的。”她伸手挠挠头:“明明就是爹爹趁着我睡着了把我抱回来的。怎带这样的,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欺负,为了娘亲还真是不择手段。我心寒了。”双生弟弟瞄了一眼自己的姐姐,叹了口气:“你太大意了。一早就叫你要提防着爹爹,你就是不相信,现在吃亏了吧。想要得到娘亲的正视,你最好现在到爹爹的院子里去哭诉。”女娃不情愿的摇摇头:“娘亲说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小家子姑娘才会做的事情,我才不做,有失身份。”片段三:“你还好吗?”她冷笑一下道:“好,怎么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