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9000000009

第9章 杯具!中国的教育

今夜又将是一个无眠之夜。

不知为什么,想写点文字出来。

我知道这样的情绪已经酝酿许久,每次的提笔,都是无功而返。

妻子早已进入梦乡,女儿依旧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挑灯夜战。

多少个不眠之夜,陪着女儿熬夜已经变成了我的必修功课。没有办法,我常常为女儿稚嫩的肩膀所背负的沉重的十字架而心疼不已,但没有办法。

我告诉女儿,谁让你托生在我们这样一个自诩为文明古国的伟大国度!谁让你生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一个工具理性的时代。

中国教育的悲哀早已被那遍地开花的硕士、博士头衔,那一张张闪光的文凭和那一篇篇所谓的学术论文所佐证,所证明着,但有什么办法。

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内地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是过度炒作导致的状元被自我膨胀,还是社会过分关注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我说都不是。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通俗点说,也就是人的情商的竞争。它包括作为社会的人在职场中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对复杂情况的处置能力、当然还包括你的业务能力,等等。而我们的教育说的是素质教育,以前还知道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就只剩下智了。这里的“智”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知”。因为“智”还有智慧的意思在里面。智慧它不但包括知识,还包括悟性,道德,做人。而“知”也就只剩下技术了。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标准。可怕呀,有因必有果,所以,我们的现实中才会出现马加爵、李启铭、药家鑫等等这些让我们不敢面对的悲剧。这些丧尽天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直接指向的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只能对女儿说,中国这么多人,应试教育客观地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至少在体现公平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体现公平吗?它的使命是造就有用的人才啊!

依稀记得我读中学时有一篇记忆深刻的文章,题目叫《范进中举》,吴敬梓先生写的是科举制度的悲哀。我们现在何尝不是科举的时代?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复读生”的调查报告,那里面有就一位因高考而疯掉的山村女孩子。

“打疯子了,打疯子了……”那一声声吆喝声仿佛还回荡在那个乡镇冰冷狭窄的街道。她的悲剧我想不亚于范进,范进至少还能在近60岁时中上举人,因喜极而智昏,最后还能在他屠夫丈人两计响亮的耳光中醒将过来。而那个疯掉的山村女孩子,花朵一般的年龄呀,就已经为中举赌上了她的全部,而且输得精光。

难道说我们的应试教育还不够残酷吗?

它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天赋,把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变成了一个个考试的机器。冷漠的灵魂,放纵的品行,僵化的思维……我们奢望这样一个教育体制培养出来顶尖的人才,无异于与虎谋皮。

前天女儿放学回家来一脸的不高兴。我小心翼翼地问她怎么了。原来是她考试作文出了问题。老师说没有按他讲的模式去写。开头要写什么,中间要怎么写,结尾要做何种归纳。女儿对老师的评卷有意见,就去找老师评理。但是却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我拿过女儿的试卷看了她写的作文,女儿的写作水平我是了解的。她把一个励志的故事写得风生水起,旁征博引,很有文采。我本来想告诉女儿,你没有错,文章就应该这样去写。紧扣主题,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思想。但转念一想,我又无法说出来。老师说了,只有按他设计的思路去写,才能符合要求得高分,才有把握考上这个城市最好的高中。我不知道我怎样才能告诉女儿老师的对错。这事我想了很久,也许老师本身没有错。中国的考试模式已经形成了这样一套路子,你想冒险,只能是这个模式的牺牲品。这事让人很纠结。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老人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的火焰。

按照柏拉图关于知(这里的“知”通“智”)识的学说,他认为知识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个是确实可靠,一个是真实。所谓确实可靠,就是永恒不变、不容许有矛盾,必须能够明确表达。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没有确定性,不明确,这就不是知识。明天下雨,这就是知识,即使它是错误的,它也是知识。第二就是真实,真实就是永恒不变的。不具备这两个特点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根据这两点,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不可能来源于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可感知的世界,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可感世界是变化的,它不是永恒不变的,也不是确实可靠的,所以,知识的来源不可能是它。那么,真正的知识是怎么来的呢?他说,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世界的认识,是以理念世界为对象的。那么对理念世界的认识怎么才能达到呢?柏拉图认为,不能通过感觉,只能通过思维,所以知识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理性我们才能达到对理念的认识,这才是真正的知识。人是怎样来实现对理念的认识的呢?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柏拉图对此有一个独特的提法,他把认识的过程叫回忆,这就是他的灵魂回忆学说。认识就是回忆。人的智识是先天就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的,即你的理念世界。只是它处于蒙蔽状态,而教育就是除蔽的过程。

为此,柏拉图给我们讲了一个很形象的故事,用以说明灵魂回忆说的根据。他说:“宙斯率众神去赴宴,次等的神和灵魂跟在后面。装载他们的马车由一些顽劣的马拉着,驭马者也缺乏高超的技艺,在经过陡峭天路时失去对马车的控制,被顽劣的马摇曳在地上,灵魂被折断了翅膀,不能上升到天上的理念世界,只得附着于肉体作为暂居之所。这个神话以隐喻的方式暗示,灵魂是一些不纯粹的理念,包含着向往肉体的成分,灵魂和肉体的结合虽然是一种堕落,但却符合灵魂状况的堕落,因此,具有必然性。”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的,存在于理念世界,在理念世界它就认识了诸多理念(智识),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之后,灵魂附着于肉体之上,由于受到身体的污染和干扰,就把理念世界所认识的关于这些理念(智识)的记忆给忘记了,怎么办呢?要学习,只有经过训练,才能使他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智识)。认识的过程就是启发人回想起理念世界当中智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把忘掉的理念(智识)回忆起来。这就是理念说。这个理论奠定了天才论的基础,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反对。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个理论为西方的教育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即: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示。这也是西方教育理念为什么把启示作为教育追求的终极手段的缘由。

正是在此意义上,柏拉图又提出了回忆是“死亡练习”的说法。他的理由是:“原初的知识既然是灵魂在降落于肉体之前获得的,既然灵魂在肉体之中忘却了知识,那么,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尽可能地接近知识。最彻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这意味着个人生命的终结,灵魂重新回到对理念的观照,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才能达到。”其实分析这段话,我突然想到了中国佛教中的参禅悟道。所谓修炼即在于此。打坐参禅的过程,就是排除灵魂干扰的过程,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净化肉体污染的过程。只有祛除蒙弊,才能达到自明。用现代心理学术语,就是排除意识层面的东西,才能达到潜意识的显现。此所谓佛家的“顿悟”“觉悟”是然。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与佛家的修行参禅,在开启智慧之门方面是何等的契合。

国人的教育与启智的本意已经相去甚远。填鸦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人才,质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已经被扼杀殆尽。“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赶超发达国家,我们凭的什么?拼的又是什么?再看看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的一些新生代们,缺乏基本的道德启蒙,对自己无限放纵,对他人却是百般挑剔。特别是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们更是飞扬跋扈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2010年的网络热词中“我爸是李刚”家喻户晓,成为官二代的一个政治隐喻。抄袭、剽窃在中国的一些高校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潜规则。我们寄希望于未来的学生,包括我们的一些所谓的教授学者,但他们中很多已经完全丧失了羞耻之心。消费时代的巧取豪夺、欲望支使下的不劳而获,已经成为他们认定的成功捷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苏格拉底说,人的目的就是善,就是德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我们在没有弄清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之时,教育的导向从源头上已经南辕北辙了,以致结果谬之千里。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导向?会成这样的导向?我们无从说起。这让我想起了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许多人被禁锢在一系列陈规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自己抱有他们本人也为之痛苦的看法,然而,他们却没有设法去加以改变……也就是说,他们自由地将自己置身于地狱之中。”

唠叨得有些多了,我怎么就忘了我们依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工具理性的时代,中国教育教的是“知识”而并非“智识”,因此,中国的教育不是启迪智慧,而是授人以“技”。生存的伎俩,正因为我们授的是“技”,所以我们的国家才会充斥着铲除不掉的假冒伪劣,才会出现那么多以复制谋利的剽窃者。因为你教的是“技”而非智识、非智慧、非道德,而复制剽窃是得“技”最为捷径的办法。我们何时把教育放在启迪智慧的层面之上?

借用当下网络流行的词做个结语吧:杯具!中国的教育!

同类推荐
  • 郭文斌论

    郭文斌论

    中国“西部文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之后,曾在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的格局。发展至九十年代,在一些知名的知青老作家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一批新的以本土为主的作家蓬勃崛起,再度把西部文学推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前台。“西部”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西部文学”中的“西部”指在地理西部之上由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劳作习惯及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特色彩的文化文明形态。
  •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本系列书是蒋勋先生在台湾“中国文学之美”的主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分为《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从唐宋散文到现代文学》《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五册。蒋勋把中国文学史从古代一直讲到现代,是一套完整的文学通史。一是讲得美,对中国文学中的美有非常不一样的解读,二是文字通畅优雅,没有艰深的学术词汇和框架。“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对读者从头到尾完整了解中国文学及美学,是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醉意似乎向来都青睐文人墨客。没发明酒的时候,以诗歌醉人,酒的问世,诗情与醉意通常都纠缠不清了,那种迷蒙的状态,让得意神采飞扬,给失意抹上酡红,人生得失各尽欢。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本书着重描绘文人墨客与酒纠缠的故事,从魏晋起笔,顺笔而下,直至民国,文人醉眼阅世,不失本真性情。
  • 巴黎小姐的午夜

    巴黎小姐的午夜

    全书通过几十部电影的观后感,讲述了作者董菁与书籍、电影、音乐的关系及态度。《巴黎小姐的午夜》涵盖了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诸多方面,侧面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家庭、成长等方面的理解与困惑。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别太狂!

    恶魔校草,别太狂!

    绯樱贵族学院的特招生莫离,每天过着上课打工的平静生活。然而,却在大三时因为拒绝一盒巧克力,让学生会会长宫泽夜丢尽了面子,不但与他结下梁子,还成了全校女生的公敌。从此莫离被人嫉妒麻烦不断,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转校高调追求她的花花公子,认识很久却突然表白的师兄,暗中守护她的骑士,还有室友的背叛等等,都让莫离焦头烂额,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宫泽夜,我跟你没完!”“当然,我们是要杠一辈子的。”
  • 爬行人

    爬行人

    选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包括《爬行人》《红发会》《蓝宝石案》等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离奇曲折、引人人胜。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个性鲜明,写作中把病理学、心理学等融人到侦探艺术中,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
  • 快穿之大佬是个小财迷

    快穿之大佬是个小财迷

    “媳妇,你看看我,看看我嘛。”寒傲天一副小奶狗求喂食的样子,可是……“谁是你媳妇?你站远点,踩着我钱了。” …………“媳妇,你看这颗夜明珠,可还入得了眼?”她看着男人狗腿的样子,真想一巴掌把他拍出去,不过这颗夜明珠嘛,留下。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巡诸州渐次空灵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麦少的爱情三十六计

    麦少的爱情三十六计

    亲眼目睹男友背叛,她愤怒中陷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她赌气嫁了他,他笑了三天。要知道他用尽阴谋阳谋为的只是把这个小女人绑在身边。婚前婚后他发挥一惯作风,把她身边的花花草草全部斩杀。他以为可以这样宠她一辈子,可是当那些花边新闻出现时他才发现自己对她的爱还不够,于是禁门谢客好好教训……直到她的腹中有了他的孩子。在他大宴宾客的时候她却意外得知这个男人设计了自己整整十年。当甜蜜的爱情变成了算计,她拿着一份医院的诊断书甩在了他的身上,“亲爱的,你不行呀,医生误诊了,我没有怀孕,要不我换个男人试试。”“你敢换试试?”他二话不说丢下满室宾客把这个女人打包扛走……
  • 江西舆地图说

    江西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报告政府

    报告政府

    本书遴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成就突出、风格鲜明、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择取;每位作家的作品为一系列,各系列卷数不等,每卷以其中某篇作品的标题(长篇作品以书名)命名。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供读者阅读赏析。
  • 我喜欢的一直都是你

    我喜欢的一直都是你

    她用了很多年去适应生活,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做他身后的尾巴。 渐渐的,他变了,她也变了。 她说,“你只是不适合当哥哥。” 她说,“我喜欢你。” 她说,“我骗你的。” 她还说,“放手。” 他们之间牵牵扯扯很久,她是他的白月光,他亦是。只是是非太多,难以周全。 喝醉酒的他,抱着她,“牛奶味的。” 最开始的他,冷眼相视,“离我远点。” 被表白的他,满脸喜悦,“好呀。” 看见他的他,满脸不安,“过来。”【冷酷(傲娇)男神VS呆萌(腹黑)女主。】
  • 怪异老公是三胞胎

    怪异老公是三胞胎

    在她十六岁生日这天,“很爱”她的父母送给她一份超级大礼。。。。。。片段一: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男女合校的大学,为何只有她一个女生?哦,不,是为何只有她们两个女生?这不是羊入狼窝吗?片段二:只有两个女生也就算了,校长大人竟然以“学生太多,宿舍不够用”为由,让她们这仅有的两个女生跟另外两个男生同住一个寝室。这个校长的脑袋是不是秀逗了?片段三:跟她同住一个寝室的两男一女竟然是三胞胎。除了眸色跟性格不同外,其他方面简直是一摸一样,而且都是俊男美女。相较于他们三个而言,她可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丑小鸭”了。片段四:天呐!。。。。。。为什么他。。。的口中会冒出两颗长长的尖牙?为什么他。。。的耳朵会突然变长?为什么她。。。的双腿会消失不见?谁能告诉她,跟她同住的三个家伙到底是什么怪异品种啊?本文前半部分属于轻松小白的校园生活,后半部分则是——秘密!亲们不要问兔子结局是一对一还是NP,兔子只是想告诉亲们,请大家耐心地看下去,兔子一定会带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局。喜欢这篇文文的亲们可以点击下面的“投票推荐”和“放入书架”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