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40000000002

第2章 文明的起源

第一 古埃及历史纵横谈

尼罗河

人类的古文明无不与水相伴而生,从无例外。

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文化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当然,尼罗河流域也离不开这个法则。

有古文明的地方一定有水,但并不能说有水的地方一定就有古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很多地处雨量充沛、河流湖泊较多的民族往往对人类文明贡献平平。而古埃及人凭借着尼罗河微薄的馈赠却创造了至今让人类叹为观止的文明财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也许最难得到的才是最容易被珍惜的吧。

埃及很少下雨,今天如此,几千年前也是这样。如果不是世界长度第一、水量第二的尼罗河从埃及境内流过。不要说文明,今天埃及的土地上恐怕还会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

尼罗河有两个源头,一个叫白尼罗河,另一个叫青尼罗河。白尼罗河的源头在海拔2600米的热带中非山区,青尼罗河的源头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埃塞俄比亚高地。这两条河流在苏丹平原汇合以后才形成我们熟知的尼罗河。

这条发源于赤道以南、非洲东部高原上的大河流向与我们的母亲河稍稍有些不同。它由南向北奔腾而过,经过6700公里的长途跋涉以后流入地中海,这也正应了我们“水流千遭归大海”的古语。

尼罗河在埃及境内的长度为1530公里,不到整个河流长度的1/4。两岸是3~16公里不等的河谷。到达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这两条支流夹着的地方就是24000平方公里的尼罗河三角洲。

每年的六月,红鹤飞临的时候尼罗河水开始泛滥,到11月份才逐渐退去。洪水把非洲高原上的沃土留在河岸两侧及三角洲地带,积淀成大量的淤泥。7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就用这种天然的肥料改良着自己贫瘠的土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自然规律来从事农业生产。

埃及人最崇拜的阿蒙神就曾有这样的箴言:大水灌溉的地方就是埃及。由此可见古埃及人和现在一样是世代生活在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地区的。

翻翻埃及的版图将发现如此有趣的一件事:只占全国面积4%的这条绿色长廊养活的竟然是全埃及99%的人口。另外那1%的人口,是生活在沙漠里的绿洲旁。想想说变脸就变脸的沙暴,也真为他们赖以生存的那一汪泉水而担忧。

从尼罗河三角洲形成那天开始,埃及便被开罗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的叫上埃及,北部的叫下埃及。这个分法也和我们的习惯正好相反。从大约5千多年前开始,他们就有了各自的国君。为了争夺这点有限的资源一直刀兵相见,最终北部的下埃及俯首称臣。埃及得以统一为早期王朝,文明从此产生发展起来。

哈比神

在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有一些在当时看来无法解释的现象,对此他们认为是神的旨意。在一个时期我们把这叫做迷信,从某种程度上看却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体系,有一些是独创的,有一些是从其他民族借鉴来的。但不管怎么说,那些神都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并庇佑着本民族的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对埃及如此重要的一条河流,古埃及人对它有独特的情感,自然不肯让它闲置。

最早被封为河神的是奥西里斯(Osiris),在古埃及的传说中,他是丰饶之神,同时他还是文明的赐与者。这倒符合古埃及人对尼罗河的定位。不过后来他在一次外出时,被他恶毒的兄弟谋害身亡。就连尸体都剁碎了扔到全国各地,多亏了他精通法术的老婆伊西斯(Isis),用法术找到他的尸体残块,让他死而复生,并帮助他做了冥界之王。死后能得到这个类似阎王爷的职位不能不说奥西里斯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了,真羡慕他有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老婆。

鉴于尼罗河神位置的重要性,而原河神奥西里斯又升迁做了冥王,我们还是把这个职位委任给后期提得较多的哈比神(Hapi),由他来专职管理尼罗河。

哈比神也是古埃及最古老的神祗之一。甚至曾经有学者证实哈比神单词的词根“hep”很可能就是尼罗河的古称谓。不管是还是不是,我们还是沿袭传统把它叫作“尼罗河”。

把河流比喻成“母亲的乳汁”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但古埃及的哈比神却是个长着胡子的大老爷们,这略微缺乏一点美感和浪漫色彩。不过古埃及人也一定想到了乳汁的比喻,因为所有庙宇中的雕像上哈比神都长了两只丰硕的乳房。这看起来有点滑稽,不过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他丰满的胸部象征的是哺育土地的能力。

在埃及众多的古雕塑作品中以哈比神是题材有很多,而且不尽相同。上下埃及分立的时候上埃及的哈比神头戴莲花,而下埃及的哈比神头戴的是纸莎草。在诸多金字塔文或者纸莎草文献中也可以看出称谓的不同,上埃及的哈比神全称叫“Hap-reset”,他的妻子Uatchet是一只兀鹰。而下埃及全称则叫“hap-meht”,他的妻子Uatchet则被说成是一条眼镜蛇。上下埃及统一以后对哈比神的说法也统一起来,所以后期的雕塑中莲花和纸莎草会同时出现在他的身上。

传说中的这位哈比神是一位风流成性的“神仙”。他经常背着自己的妻子与水之深渊的女神努恩(Nun)幽会,并有一个私生子拉神。天知道这位如水的女神看中了这个半男半女的家伙什么地方。

好在古埃及人是善解人意的,只要能有足够的河水来灌溉土地,他们甚至愿意每年再额外为这位好色的河神娶一位漂亮的偏房。

河神的婚礼

每年的六月,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就是将要泛滥的前征兆。

每到八月份,河水漫过堤坝把大片的良田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洪水要持续到十一月份才逐渐退去。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饱受干旱之苦的古埃及人并不把这种泛滥视为灾难,相反他们还要载歌载舞地庆祝尼罗河的泛滥。可见“水深”和“火热”并不是一种可以相提并论的概念。`

每年的六月第十二夜是埃及传统的“落泪夜”。那天晚上无论男女老幼都要换上节日的盛装,依次到河边哈比神的木雕像前颔首施礼。主持仪式的祭司高声颂读着祈祷词。然后人们围火歌舞,吹吹打打地欢庆将要到来的洪水。

据说尼罗河的泛滥和前河神奥西里斯有很大的关系:奥西里斯遇难身亡以后,他的老婆伊西斯悲痛欲绝,泪水持续不断地洒落到尼罗河里致使河水暴涨。人们为了让女神节哀顺便,开始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女神果真如大家期待的那般破涕为笑。因为女神的眼泪有神奇的功效,所以河水所到之处,无不五谷丰登。这也算是“落泪节”的由来吧。

这个传说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明明是盼水,却又阻止女神流泪。就算能以凡事有度来暂时塞责,女神的悲喜转换也快得让人有些接受不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神经历的丧夫之痛,如何是一群蚁民敲锣打鼓所能化解得了的呢?女神明明知道自己有法术让老公起死回生,却不抓紧时间找回丈夫七零八乱的肢体,以免那些碎肉会落入虎狼之口,而是坐在河边抹眼泪,难逃做作的嫌疑。

无论传说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都能看得出来故事里并没有河神哈比什么事。最多在你的一亩三分地上,给你施个礼就是了。也不知道从哪个王朝开始,居然流行起给哈比神娶亲的仪式,而且是从部落中推选出来的真正的美女!传说流传到这里浪漫中就有点血腥味了。

其实不仅古埃及,很多民族都有拿活人做祭品的经历,而且牺牲品大多是纯洁美丽的少女。我们的历史中西门豹治邺就有给河伯娶亲的故事。可惜西门豹没有生在古埃及,所以这个陋俗一直延续到希吉莱(伊斯兰历)第20年,穆斯林的大军征服了埃及,这种带有血腥气息的仪式才算结束。

那年六月,当地哥普特族的族长向穆斯林的新任总督艾尔萨来请愿,说哈比神是庇佑他们丰收吉祥的神祗,而他们的传统是每年为这位河神娶一位漂亮的妻子。

艾尔萨总督不是一个少见多怪的人,更何况穆斯林民族实行的也是一夫多妻制。不过艾尔萨总督还是对把一个纯洁美丽的少女扔到河里去感到不可理解。所以他当即就拒绝了族长的请求。由此一个延续了多年的传统陋习到此终于废止了。由此看得出艾尔萨总督也是一个懂得怜香惜玉的男人呢。

机缘巧合的是当年恰巧遇到干旱,期待中的洪水并没有如期而至,所以百姓开始怨声载道起来。后来艾尔萨总督也有些坐不住了,他给穆罕默德的女婿欧麦尔写了一封信,详细汇报了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

欧麦尔亲自回信说:我认为你做得对。伊斯兰必须反对一切愚昧的习俗。随信附有一份给河神的声明,请将它投入尼罗河中。声明是这样写的:

“真主的仆人欧麦尔致尼罗河神,

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流淌,

你想歇就歇吧。

如果你是为万能的真主而流,

那么,

我们祈求真主的恩赐,

你就老老实实地让河水再次奔流吧。”

艾尔萨总督遵从了欧麦尔的指示,把信件投入到尼罗河中。更巧的是第二天河水开始上涨。从此以后,部落中漂亮的姑娘们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埃及的少男少女们又开始他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幸福生活了。

随着伊斯兰人的占领,阿蒙神老迈退休,哈比神渐渐接受了他的新上司——真主大人的领导。至于每年一个的老婆,上司不让娶,就不娶吧,更何况习俗沿袭了这么久,哈比神早就妻妾成群了,也就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了。倒是质朴的埃及人觉得亏欠了他们的河神,所以每年一度的“落泪节”上,他们把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雕成美女,敬献给尼罗河神,希望他们能永结秦晋之好。

这个习俗直到今天还在流行,如果你去埃及,或许还能赶上参观这个仪式呢。

尼罗河颂

勤劳的古埃及农民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良好的收成。他们已经意识到尼罗河对他们的生存是致关重要的,连公元前5世纪到过埃及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都说埃及人获得的膏腴之地,乃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把尼罗河视若神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按时举行隆重的祭礼,并不忘奉献自己由衷的颂诗。

这是我们从墓志铭文和纸莎草文献中摘录出来的有关尼罗河的颂诗。

你来到这片土地,

平静地到来,给埃及以生机。

你送走黑夜迎来白昼,

我们感谢你给我们的指引。

你种植拉神开垦的花园,

你给行走者以生命。

你永不停息地灌溉着土地,

沿着你从天国走来的旅程。

你是食品的珍藏者,赐给我们谷物的人。

给每一个人带来光明。

尼罗河的洪水啊,我已为你备好了祭品,

磨刀走向公牛,

举行盛宴欢迎你。

如果家禽不足以称你的心,

我们就捉住旷野中的走兽,

架上纯洁的火,

并献给所有的神。

大水到来,欢乐也随之而来。

所有的心都开始高兴,

他以泛滥滋润着大地,

快乐征服了人们。

润泽了这里,又在别的地方建立,

无人与他一起工作,

食品来了,他无需神祗的参与,

他使人们欢欣,

他在黑暗中散布光明,

在他放牧的牧场上,

以他的威力使一切诞生。

以他的水给母腹中的婴儿生命。

人们换好衣服,种植他的花园。

他关心自己的仆人,

为他们建立黄昏和正午。

照耀,照耀!尼罗河,照耀着!

用你的牛群哺育着生命,

用你的牧场哺育着公牛。

照耀着,尼罗河,你的光荣!

古埃及的农业

眼看着春华秋实,寒暑交替。古埃及人明白了“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粟”的客观规律。

其实上天对古埃及的恩赐并不厚重。浩渺的沙漠中丝毫不含有机质和土壤水,根本就不具备种庄稼的条件。

不知道聪明的古埃及人有没有尝试过在沙漠里播种。

这个问题看似可笑,不过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嘲笑古代埃及人——人类掌握的所有自然规律都是在这种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总结出来的。

尼罗河的洪水过后,留下的淤泥一定是杂草长得最茂盛的地方。古埃及人明白以后开始感谢哈比神。所以,他们认定哈比神一定也是掌管粮食和鱼的主神。

尼罗河的泛滥仅仅给古埃及人提供了发展生产的客观条件,剩下的事情还要由勤劳智慧的古埃及人亲自去做。

其实古埃及人从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就已经开始忙碌了。他们在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上筑起一道道的土坡,从而把一片汪洋分成一个个的蓄水池。洪水退却,池水干涸,肥沃的淤泥均匀地留在田里。古埃及人便是那儿播下了他们希望的种子。

不知道有没有学者考证过古埃及人筑起来的那道土坡是不是最早的田垄。

古埃及人最先培育的农作物是稻谷,而后是大麦、小麦、亚麻、豆子,他们甚至还学会了种植葡萄。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人类文明贡献大小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有了充足的口粮,埃及从此结束了狩猎和采摘的原始部落生活,在一个地方长期定居才成为可能。也正是有了长期定居的先决条件,才具备了文明发芽的肥沃土壤。

仅仅懂得利用尼罗河的泛滥来种植庄稼还不足以显示古埃及人的聪明。他们开始有目的地修建一些土石工程来达到灌溉的目的。比如沙都夫(Shaduf),沙都夫更像是一架放大的天平,一头悬挂的是桶,另一头则是维持平衡的石块,通过枢轴的调节达到汲水的目的。沙都夫比抽水机是要差一些,但比一担一担地挑水,效率却是成倍提高的。

在国家建立起来以后,兴修的水利工程也成了最重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如今开罗附近还保留着当初的工程遗迹,当然它的实用价值已经被考古价值完全取代了。

有了充足的口粮,古埃及人的圈里多了牛、羊、猪、鸭、鹅,这是一幅多么让人羡慕的田园风景画啊。

但是,任何时候劳作都是辛苦的,耕田的古埃及农人打起了圈里牛的主意:这家伙身高体健一定有劲,赶出去耕个田、拉个车什么的不知道能行不能行。要驾驭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古埃及人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一幅公元前2700年的壁画上就记录着两个农民用牛耕田的真实画面。画面上的公牛虽然依旧长着两只尖利的犄角,不过神情非常恭顺,两个扶犁的农人昂首挺胸,满脸的自豪说明了一切问题。

古埃及人的生产画面美则美矣,不过要称得上“完美”,毕竟还差这么一点点:埃及没有铁矿。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古埃及人冶炼技术的发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古埃及人耕田用的还是木犁石犁,好在尼罗河边的土地是松软的,而沙漠边缘耐旱的树木材质又是非常坚硬的,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缺陷。

不过,客观地说,古埃及人对青铜器的冶炼技术掌握得倒不算晚。大约公元前16世纪,青铜冶炼业在古埃及推广应用起来了。有了青铜器的帮助,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更为迅猛。有的地方农作物开始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其实即便在今天,埃及的长绒棉依然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其他地方的棉绒纤维超过31.8毫米就算优质品种了,而埃及长绒棉的纤维长度在33.4~40毫米之间!不仅细长,而且光泽鲜亮,染色效果好。我们不能不说,尼罗河冲击而来的淤泥多少有一点神奇色彩了。

纸莎草

纸莎草是埃及的一种特色植物,在很多壁画或者雕像建筑中经常可以见到。哈比神的头上就常装饰这种饰物,著名的卡纳克神殿的石柱顶端也雕刻着盛开的纸莎草花。由此可见,纸莎草在埃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纸莎草是尼罗河沼泽地里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植物,多年生绿色草本,扦插茎体即可繁殖。茎的中心有白色的叶髓,叶子呈三角形,茎端为细长的针叶,四散开来,有点像蒲公英,最高可长到十英尺。

正是这种随处可见的植物,给古埃及人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首先纸莎草的嫩芽可以食用,据说味道还不错,很像嫩竹笋。这在庄稼收成不好的时候,完全可以代替一部分口粮;庄稼丰收的年份则完全可以把它晒干后做燃料。如今非洲很多地方仍在烧这种东西。

除了吃和烧,古埃及人还试着用它编织席子,它丰富的纤维被晒干以后变得坚韧耐磨。这种特性被做成鞋子以后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十八王朝的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随葬品中就有一双纸莎草编制的鞋子,而且脚踝处还有一个精巧的皮扣带呢。

不知道是不是纸莎草细密的席子给古埃及人的启示,这种植物居然被聪明的古埃及人做成了小船(skiffs),而且还真的做得滴水不漏。古埃及的渔民终于可以驾着它在尼罗河里劈波斩浪了。

一种草本的植物能造成船,看来古埃及人还是在这方面下了一番工夫的。至于制作的工艺现代人已不得而知。

不过在1970年,一个叫海伊达的古人类学家根据一个公元前2300年前的草船模型成功建造了他的仿古纸莎草船:底格里斯号。海伊达驾驶着这艘船从红海出发,越过印度洋,进入波斯湾,最后差点成功穿越了大西洋。所以有此类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和他取得联系。顺便告诉你一下,1970年的时候他还是挪威的一个大学教师,现在也许早该退休了吧。

用纸莎草而不是用木头去造船确实很让人拍案叫绝,不过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古埃及人用它成功制造了可供书写的纸。这就是古埃及著名的纸莎草纸,又叫法老纸。

古埃及人用这种纸书写了人类第一部史书。后面我们将用一节专门介绍造纸的全部工艺流程。我们可以借此比较一下这和蔡伦的造纸术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种毫不起眼的植物,在古埃及确实发挥了最伟大的功能。时光流逝到公元2000年,现代人又发现了栽培着纸莎草的沼泽地有治理污染的神奇功效。当然环境污染是现代人的创新。那时候的古埃及发展的肯定是绿色农业,古埃及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神奇功效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世界上最早的花园文化

我们不能不提到古埃及的花园文化。

不管是种植蔬菜,种植水果,还是用大麦酿造啤酒,都不能让我们如此惊叹。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自身的繁衍而进行的。

凡是活着的动物都会吃,主动地开拓食物资源,不过是人类智商高于其他动物的表现罢了。即便是古埃及人最初的养蜂造蜜,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低级的感官享受。而古埃及人的花园,证明人类在满足最初等的感官享受之后开始过渡到高级的精神享受。

公元前2200年,古埃及人有了自己的花园,那也是人类第一个花园。从古埃及的壁画来看花园的内容居然还很丰富,它由无花果树、石榴树、鱼池、爬满葡萄藤的棚子和开满鲜花的小径组成。花草树木,碧水游鱼,这样的组合,即便在今天也能体现出创造者的匠心和品位来。

花园的园丁一定是从自然界里获得这种灵感的,这个问题连想都不用想。人类从本性中就有一种对自然的亲和力,想想也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即便是达官显贵、王公贵族也离不开阳光空气,更何况常年居住在深宅大院里,不比那些农奴士兵,看到满眼的绿色自然会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把矢车菊和罂粟挪到庭院里去,并不是国王的命令。那些园丁最初都来自农业种植中的精英,看来古埃及农民在把它们视做杂草的同时,已经懂得欣赏花开时节那种无可比拟的美丽了。

还有池鱼,从画面上粗线条的轮廓中分辨不出池子里养的到底是尼罗河中的哪种鱼类。这些鱼估计来源于划船撒网的鱼民,或者是洪水退去不幸在田垄中搁浅。鲜艳的体色、怪异的身形让它们从厨房里逃得条性命,虽不能再回尼罗河恣意畅游,倒也能在王公贵族的鱼池中苟延残喘不管怎么说,小命算是保住了。

感谢画工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些鱼画一个三开或者四开的尾巴,否则金鱼起源于中国的荣耀,便要被古埃及人抢先夺去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埃及人都能享受园林之乐,能在花园中休憩纳凉的仅限于法老和他的王公大臣们,还有可能包括一些高级的僧侣。除了休闲他们也会在花园里商讨政要,传达指示什么的。把花园看成是古埃及人的政治中心的缩影,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在壁画的画面上,没有看到鸟的身影,莫非这些古怪的精灵只会跟在农人的后面偷吃撒播下去的种子?难道它们不愿把嘹亮的歌喉展示给那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

如果非要分类的话,前面的一切应该归类到种植业。而这一节其实应该叫做园林艺术的。虽然它们同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东西。

同类推荐
  • 大唐山门异类

    大唐山门异类

    陆哲不小心穿越到大唐,竟然成为了所谓的“山门”中人,还是某个破落小山门的宗主。更加让他恐惧的是,其他山门中人,还时不时一脸认真地告诉他,外面的“李逆”窃取神器,山门中人一旦被发现,都是先杀后问,不带犹豫的。明知贞观煌煌大势,所以,躲在深山的陆哲,只能选择做一个山门的异类。这是某个倒霉蛋穿越到贞观,带领乡亲们发财致富的故事。
  •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

    本书为清政府赈济台湾相关原始文献的史料选编,包含了起居注档案、兵部档案、户部档案、奏折等各种文献形式。本书让读者看到当时灾难频仍的台湾人民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赈济与帮助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使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行为变得具体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这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说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的历史事实。
  • 戏闹初唐

    戏闹初唐

    穿越了,啥,这是大唐,算了,算了,大唐大唐吧,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李二哭着喊着要让我当驸马,不干,不干,你想让我给皇家卖命啊,不干。
  • 笑藏刀

    笑藏刀

    坐北周的江山,喝蜀中的美酒,娶楚国的女王,笑傲九国的群雄;论勇武,十岁入伍,十四岁坑杀十万降卒;说荒唐,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快意人生当如斯,这天下我便是主……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冒险追踪记

    冒险追踪记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所创造出的侦探,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名侦探最佳代名词。福尔摩斯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本书中的作品谴责了各种犯罪和不道德行为,宣扬善恶有报和法网难逃的思想,在普通公众中引起心理共鸣。
  • 跟着乌龟去修仙

    跟着乌龟去修仙

    李侠被龟丞相咬了一口,与众不同的修仙之路就在这小小的农村开始展开。
  • 背靠暖阳,顾后方知

    背靠暖阳,顾后方知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顾知漫一直都活在逃避和痛苦之中,五岁那年,她目睹了太多死亡,一直到方铭瀚的出现,她终于决定正视这段过去,可真相的背后,是另一个悲剧,以及让人毛骨悚然的人性和自私……
  • 江湖无恨

    江湖无恨

    鬼教魔女之子无恨,牛叉的坏人不做,偏要做好人,内心独白:“明明是作者你不让我做坏人的,好吗?!”朝廷将军之子胡木瓜,一个搞笑的蛮力小胖子,内心独白:“别听作者瞎说,其实我只是微胖!”正派掌门之子叶天纵,一个酷炸天的冷面帅哥,内心独白:“滚开……我没有独白!”三人本应为敌,却成了朋友,看三位少年捣乱江湖,荡起多少恩怨,留下多少羁绊。ps:这是一本轻松励志,热血幽默,类似搞笑漫画的趣味武侠小说。
  •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节俭》由四辑组成,包括:财富生活,新吝啬主义,节约的智慧,拾起一枚硬币。
  •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贴身保镖:我的千金大小姐

    他本是三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却在完成一次特殊的任务后,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他可以随心所欲,不过,为了满足某人的愿望,他转职当起了保镖……有了超级杀手的经验,这世上又还有哪个杀手,能够对他所保护的人下手呢?
  • 花醉三千

    花醉三千

    中渊国九公主蔚景,大婚当日,倾心三年的男人如同天神一般策马而来,为的却不是她,而是她的家。那一夜,血光冲天、哀鸿遍野。那一夜,王朝覆灭、新帝登基。悬崖边,男子衣发翻飞,朝她伸出手,笑若春风:“恨吗?那就去夺回来。”烟花三月,繁华京城,她背负着家仇国恨而来,寻找男子口中的她可倚仗之人。风月楼里,他轻抚她脸:“头牌就是头牌,果然倾国倾城。”“那么,带我离开。”她水眸潋滟。他淡抬眉眼:“可惜美貌于我,只欢不爱。”“美貌却可帮你倾人家国、倾人家城,”她吹气如兰。他笑,魅惑众生:“成交!”霸业之争、情海浮沉,谁人能置身事外,谁人又能独善其身?
  • 追女神器

    追女神器

    我是李子轩,外表冷漠但是内心狂热,身边也从来不乏莺莺燕燕,可我始终都学不会如何追求她们。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了追女36计。一招鲜吃遍天,感觉就是这样的奇妙,每天都有所期待,在36计的帮助下,我终于踏上了艰难的追女旅程。
  • 二十八夜叉大军王名号

    二十八夜叉大军王名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预审员笔记

    预审员笔记

    这本《预审员笔记》,是在《八小时以外》编辑部热情而具体的帮助下完成的。每一篇都渗透了编辑同志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