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1300000001

第1章

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有三种。一果报识。即是阿梨耶识。二执识。即阿陀那识。三尘识。即是六识。果报识者为烦恼业所引故名果报。亦名本识。一切有为法种子所依止。亦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亦名藏识。一切种子隐伏之处。问此识何相何境。答相及境不可分别一体无异。问若尔云何知有。答由事故知有此识此识能生一切烦恼业果报事。譬如无明。当起此无明。相境可分别不若可分别非谓无明。若不可分别则应非有。而是有非无亦由有欲嗔等事知有无明。本识亦尔相境无差别。但由事故知其有也就此识中。具有八种异。谓依止处等。具如九识义品说。又与五种心法相应。一触。二作意。三受。四思惟。五想。以根尘识三事和合生触。心恒动行名为作意。受但是舍受。思惟筹量可行不可行。令心成邪成正。名为思惟。作意如马行。思惟如骑者。马但直行不能避就是非。由骑者故令其离非就是。思惟亦尔。能令作意离漫行也。此识及心法。但是自性无记。念念恒流如水流浪。本识如流五法如浪。乃至得罗汉果。此流浪法亦犹未灭。是名第一识。依缘此识有第二执识。此识以执着为体与四惑相应。一无明。二我见。三我慢。四我爱。此识名有覆无记。亦有五种心法相应名字同前。而前细此粗。此识及相应法。至罗汉位究竟灭尽。及入无心定亦皆灭尽。若见谛害烦恼识及心法。得出世道十六行。究竟灭尽。余残未尽但属思惟。是名第二识。第三尘识者。识转似尘。更成六种识转似尘。已如前说。体通三性。与十种心法相应。及十善恶。并大小惑具三种受。十种心法者。触等五种如前。但此为最粗也。后五者。一欲。二了。三念。四定。五慧。此中言了者。即旧所明解脱数也。十善者。一信。二羞。三惭。四无贪。五无嗔。六精进。七猗。八无放逸。九无逼恼。十舍。此十遍一切三界。心及无流心数名大地。此是自性善翻此十为自性恶。大惑有十种者。一欲。二嗔。三痴。四慢。五五见。十疑。小惑者。有二十四种。一忿恨。二结怨。三覆藏。四不舍恶。五嫉妒。六吝惜。七欺诳。八谄曲。九极醉。十逼恼。十一无羞。十二无惭。十三不猗。十四掉戏。十五不信。十六懈怠。十七放逸。十八忘念。十九散乱。二十不了。二十一忧悔。二十二睡眠。二十三觉。二十四观。此小惑中有二种。一作意遍行。二不遍行。五识于第六意识及本识执识。于此三根中随因缘。或时俱起。或次第起。以作意为因外尘为缘。故识得起。若先作意欲取色声二尘。后则眼耳二识一时俱起。而得二尘。若作意欲至某处看色听声取香。后亦一时三识俱起得三尘。乃至一时具五识俱起亦尔。或前后次第而起唯起一识。但得一尘。皆随因缘。是故不同也。如是七识。于阿梨耶识中尽相应起。如众像影俱现镜中。亦如众浪同集一水。问此意识于何处不起。答离无想定及无想天。熟眠不梦醉闷绝心暂死。离此六处余处恒有。如此识转不离两义。一能分别。二所分别。所分别既无。能分别亦无。无境可取识不得生。以是义故唯识义得成何者立唯识义。意本为遣境遣心。今境界既无唯识又泯。即是说唯识义成也。此即净品烦恼及境界并皆无故。又说唯识义得成者。谓是一切法种子识。如此如此造作回转。或于自于他。互相随逐。起种种分别及所分别。由此义故离识之外诸事不成。此即不净品。但遣前境未无识故

释曰。谓是一切种子识者。是阿梨耶识。为诸法种子及所余七识种子及所余七识种子。并能生自类无量诸法故。通名一切法种子识也。如此如此者。由此等识能回转造作无量识法。或转作根。或转作尘。或转作我。或转作识。如此种种不同唯识所作。云如此造作回转也。或于自于他互相随逐者。于自则转为五阴。或为色阴乃至识阴。于他则转为怨亲中人。种种不同。望自五阴故称为他。如是自他互相转作前后不同。故云互相随逐也。种种所作并皆是识无别境界。起种种分别等者。一一识中皆具能所。能分别即是识。所分别即是境。能即依他性。所即分别性。故云起种种分别及所分别也由如此义。离识之外无别境。但唯有识义成。既未明遣识。惑乱未除。故名不净品也。问遣境在识。乃可称唯识义。既境识俱遣。何识可成答立唯识乃一往遣境。留心卒终为论。遣境为欲空心。是其正意。是故境识俱泯。是其义成。此境识俱泯即是实性。实性即是阿摩罗识。亦可卒终为论是摩罗识也。记曰。由二种宿业熏习及二种习气。能为集谛。成立生死。二种宿业熏习者。即是诸业种子。一宿业熏习。二宿业熏习执。宿业熏习即是所分别。为分别性。宿业熏习执即是能分别。为依他性。所即为境能即为识。此二种业名相似集谛。能得五阴生。二种习气者。即诸烦恼。一相习气。二粗重习气。相即烦恼体。是依他性。能摄前相貌。粗重即烦恼境。是分别性。境界粗显故也。此二烦恼名真谛。能集令未来五阴由此似真两种集谛。若宿业已尽更受别报。能安立生死。释曰。二种宿业熏习者。一一种子备有两义。所分别即是宿业熏习。能分别即是宿业熏习执。所即分别性。能作生起种子法门故。说此法门名为宿业熏习。有名而无体也。能即依他性。正是起业种子。名宿业熏习执。有体而不真实也。二种习气亦尔。一一烦恼皆有两义。所分别即粗重习气作起烦恼法门。有名而无体。能分别正是烦恼体。亦有而不真实。是依他性。然此中所明分别依他。与三无性中名字不同。三无性中说分别名相类。依他性名粗重。以分别性当体有其相类能作烦恼法门。说名烦恼也。依他性正是烦恼体。能得生死报故名粗重。今此中为明分别性相类粗显故名粗重。依他性能执前相类故名为相各自有意。若欲转此中自三无性中名亦好也。记曰。如是如是分别。若分别如是如是类。此类类名分别性。此但唯有名。名所显体实无。此所显体实无。此分别者因他故起。立名依他性。此前后两性未曾相离。即是实实性。若相离者唯识义不成。有境识异故。由不相离故唯识无境界。无境界故识亦成无。由境无识无故立唯识义。是乃成立。是故前性于后性不一不异。若定一异则有过失何耶。分别与依他定一者。分别性决定永无不为五法藏所摄。依他性亦应永无。若尔便无生死解脱善恶律戒法。此为不可。既不如此故。分别性与依他性不得定一。若定异者。则分别性便不能遣依他性。既由观分别性是无所有。方见依他性亦无所有故。不得定异。又若分别性定异依他性者。分别性体应定是有。非谓永无。有可异无。何所论异。是故但说不一不异。不可定说一异也。如无常与有为法。亦不得定说一异。前无后无是无常义。五阴是有为法。若无常与有为法定一者。无常是无。一切诸法并皆是无。既不并无故不得定一。若定异者。观无常时。不应通有为法。以其通故不得定异。此亦是不一不异也。如是一切诸法皆尔。如色等与瓶亦不一不异。若色与瓶定一。香等不成瓶。瓶则真实。若色定异瓶。见色不应通瓶。是故不定一异也。两说亦尔。若不见分别性。则不见依他性。是故不一不异。然一切诸法但有三性。摄法皆尽。如来为众生说诸法无性。亦有三种。三性如前说。前二是俗谛。后一是真谛真俗二谛摄一切法皆尽。三无性者。即不离前三性。分别性名无相性。无体相故。依他性名无生性。体及因果无所有。体似尘相。尘即分别性。分别既无体亦是无也。因亦无者。本由分别性为境。能发生识果。境界既无云何生果。如种子能生芽。种子既无芽从何出。是故无生也。真实性名无性性。无有性无无性。约人法故无有性。约二空故无无性。即是非有性非无性故。重称无性性也。此三无性。是一切法真实。以其离有故名常。欲显此三无性故。明唯识义也。若人修道智慧未住此唯识义者。二执随眠所生众惑不得灭离。根本不灭故。由此义故立一乘皆令学菩萨道。若谓但唯有识现前起此执者。若未离此执。不得入唯识中。若智者不更缘此境二不显现。是时行者名入唯识。何以故。由修观熟乱执尽。是名无所得非心非境。是智名出世无分别智。即是境智无差别。名如如智。亦名转依。舍生死依但依如理故。粗重及执二俱尽故。粗重即分别性。执即依他性。二种俱尽也。是名无流界。是名不可思惟。是名真实善。是名常住果。是名出世乐。是名解脱身。于三身中即法身。释曰。二执随眠所生果。或不得灭离者。即是见思二执随眠烦恼能作种子。生无量上心。或皆以本识为其根本。根本未灭支未尽。如胜鬘经说。无明住地不断不究竟。无边四住地不断不究竟也。若智者不更缘此境二不显现故者。此境即此唯识境。唯识散乱由无境故识无。此识既无。能缘唯识之心亦无。故云二不显现。此二但谈二识所现前境。前境先已无故。是名识转品究竟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齐乘

    齐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山

    秋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88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88条人生经验

    20几岁以前,你还是个小女孩,你可以不问世事,可以纵容放肆,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哭大闹,用撒娇来摆平一切困难,但20几岁以后可没人买你账了。进入社会,你就要去接触很多你以前没见过甚至没想过的事情,去经历很多以前你没有感受过的情感。你要经历美好的、丑陋的、好的、坏的,你躲不开,也逃不掉。20几岁将是你的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候,也是你最该珍惜的年龄段,因为在这个年龄段里,你将经历人生最精彩的生活——工作,恋爱,甚至于结婚生子。但20几岁的你,还有些青春年少,还缺乏人生经验。这时候,有的女孩就容易误入歧途,走许多弯路,甚至钻进死胡同,自误一生。当猛然醒悟时,人生格局已定,且年华已逝,过去的,已经无法追回。
  • 嗜血妖妃

    嗜血妖妃

    她是一个实验品,只因为教授实验失败,便将她抛弃,不过运气很好,她遇到了一个很爱她的男人。本以为生活可以简单的幸福下去,但不曾想她病了,一种嗜血的怪病,短暂的幸福便从此消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白书

    无限白书

    这里是主神世界,只要有积分和勋章,你就可以换到你想要的。“等等!为什么我的技能要自己学啊,还有这书页任务怎么只有我有啊?!为何我的主神生活就是地狱难度啊...”一切从白小石得到一张白纸来到主神世界开始....这是一个简单平淡轻松的穿梭世界的故事。
  • 碧蓝航线大咸鱼

    碧蓝航线大咸鱼

    罗明,又叫罗欧洲,罗船霸,自碧蓝航线开服以来活动大建一发十连必定毕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罗同学常规的一发大建,然后常规的出货,然后天降正义劈死这个欧洲狗。然而,欧洲狗就是欧洲狗,这一劈把他劈到了碧蓝航线的世界了,还穿越成了一位大佬。“欸,该有的舰娘都有了,无敌真是寂寞啊”罗船霸左手搂着光辉,右手揽着胡德,肚子上还坐着一只埃尔德里奇,一边在沙滩上晒着太阳,一边享受贝尔法斯特的按摩。
  • 牵魂午夜电梯

    牵魂午夜电梯

    无数的国产片和欧美片告诉你,电梯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午夜不要随便乘电梯,可你偏偏不信,结果当然是不乖的孩子受到了惩罚……
  • 品读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品读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新儒家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是一位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了解融西洋哲学、佛学与儒学为一体的学术,能找到成就自我与打造成功人生的大智慧,他就是梁漱溟。梁先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风雨近百年,其入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做人、处世、为学、修身等各个方面的心得,无不体现在梁漱溟先生的人生历程中。他的思想已化为智慧的光芒,指导我们与幸福接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梁先生人生智慧的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人们会豁然开朗,看到无尽的希望,进而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