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2600000002

第2章

次南岳事慧聞等者。明南岳所承及聞師行德。未見本傳。國稱齊。姓高氏。勃海人高奚之後。諱祥。次歡並都湘州。無競化者故云獨步。河北淮南無與等故。所證既深。世無測者。准國清廣百錄後人所記云。有九師。一明。二最。三嵩。四就。五監。六慧。七聞。八思。九顗。而不云慧聞稟承龍樹。仍恐集錄者不曉根源。今是大師之言。深可信矣。當知爾前雖曰相承。至聞師來。所承異本。故今歎云。非世所知。履地等者。法為世人行之。如不知地之厚。法雖世人仰之。如不測天之高。智者觀心論去。證所承。別言高祖者。若以智者所指。應以南岳如父。慧聞如祖。龍樹如曾祖。若從章安為言。即可龍樹為高祖也。若直以尊尚為高。則可通用。如漢齊隋等並指始祖而為高也。今亦以龍樹而為始祖。非明最等。

疑者云下。假設問端。後去例爾。既云祖乎龍樹。法門不應不同。遣蕩建立既殊。師資之義安在。

然天竺下。答。初傍引注論人答言。凡七十餘家者。論本是偈。言注論者。即長行是。中論者。於大無畏論中略出大綱。有五百偈。關中影法師云。有數十家注中論。最為下者。河西云有七十餘家。元康云此間但有四本。一中論。是青目注。後秦羅什譯。二無著注。名順中論。後魏菩提流支譯。但得兩卷。三羅睺法師注。亦名中論。梁真諦譯。四分別明菩薩注。名般若燈論。唐波頗三藏譯。今依河西。故云七十。影公既云最下。遣蕩未可全依。

又中論下。次引論文答。論文本偈有蕩有立。何故專以中論遣蕩。却云止觀唯立。故論初句云因緣所生。此即立也。第二句空。此即蕩也。第三四句又建立也。四句論文三立一蕩。止觀前後盛引斯文。二處符同。師資礭立。即者。廣雅云合也。合即不二。

從天台去。別釋所傳。於中先略次廣。天台者。其地分野應天三台。故以名焉。西方風俗稱名為尊。如子之名兼父母稱。佛當生彼。預設斯儀。使慕德者稱之不朽。此方乃以避名為尊。故以所居而召其人。

次漸則去。釋行相也。如梯隥者。說文。梯者。木階也。極高用梯。次高用磴。大經云。為欲化度諸世間故。種種示現。如彼梯磴。磴字亦可從足。即昇躡也。從木者非。此中文意正應用隥。始自人天。終至實相故也。金剛寶者。大經云。如金剛寶置之日中。色則不定。理行如珠。教法如日。機情如物。觀如現色。圓頓者。圓者全也。頓謂頓極。如通者騰空者。近地之空與萬刃同體。通者譬人。騰譬修行。空譬頓理。為三等者。約根雖殊。同緣頓理。故並從圓分此三行。是故漸次.不定不同。以此三根。並可一生修之有分。故玄文云。漸次觀者。從初發心為圓極。故修阿那波那。乃至無作。故知頓人行解俱頓。漸人解頓行漸。不定人者。其解亦頓。行或頓漸。

次廣解中云漸初亦知實相等者。望彼頓人。故云亦知。不同於別。故云知實。依頓起解。故云難解。依解起行。復曰難行。行未即頓。故云易行。此中番數有五。義則十三。言五番者。一歸戒。二禪定。三無漏。四慈悲。五實相。義十三者。於初番中善惡各三。第三有四。即兩二乘。并及餘三即十三也。於十三中。實相是三人共所緣理。故不得為不同之限。故下問答中云。漸次中有十二不同。此預點出。使至下易見。不定至後頓者。不定列名在漸次後。故云前漸。圓頓列在不定文後。故云後頓。或漸或頓。故云不定。故知不定初亦知圓。從更前更後去。釋不定相。深淺者。約前五番互云深淺。事理者。或界內為事。界外為理。真諦俗諦三悉一悉更互亦爾。此中但出四悉及止觀者。諸法雖多。要唯此二。如下安心破遍。亦唯約此二。

從或指去。釋不定體。亦約向二以示軌模。初約四悉。陰是世界。觀之即是第一義。故名指世界為第一義。觀理但能生善滅惡。名第一義。以為二悉。次約止觀者。或正用觀而宜息。或正用止而宜照。以照止故止却成觀。以息觀故觀反名止。雖無昏散。進道功微。皆須改途。互息互照。不同常儀。故云不定。下料簡不定中四。指此兩雙。

疑者云去。料簡向文。初問意者。此三既同。何故行異。

從然下。答。先總次別。別何妨同。同不妨別。

漸次去。別答。應以餘二而對辨之。文但對漸便結不定者。以不定無位寄結之。兩教二乘是無漏四。今文但云三者何耶。然別則離為四人。總則含三。存無漏一。故舉總含開。攝三入一。故名無漏總中三也。若沒總從別。并善惡六。及以餘二。故成十二。言從多者。以行對理。行相多故。得餘二名。以多對理。消同不同。其義可見。

次此章下。重問者更將三同以問差別。又初乃將同問異。故云相頓爾異。後乃以異問同。故云何名辨差。二問似別。二答云同。而義則顯也。九不同者。離善惡六。合無漏故。故但成九。并不定四。故有十三。

次一切下。證同不同。無為如同。差如不同。二不相離。理須相即。問。無漏離四。慈悲何一。答。開合隨宜。不可一准。玄文亦分三菩薩也。故知南岳唯授天台圓頓之理。復以二行助成於圓。故有三耳。故知始自慧聞辨教。分四自行。唯圓應知。此三與八教中三。一向逈別。八教中三。以華嚴為頓。三昧為漸。頓中被物不定名為不定。

次圓頓去。釋圓頓也。初緣至真實者。緣之與造雖屬能觀。意且在境。

次繫緣去。方釋於觀。念即繫故。寂而常照。繫即念故。照而常寂。能所尚一。況止觀耶。一色一香等者。所緣所念雖屬於境。且語能觀以明寂照。故一家明中唯有二義。一離斷常。二者佛性。於佛性中。教分權實。故有別圓。今從圓義。故皆中道。此之色香。世人悉謂以為無情。今問內身四大為有情耶。若有情者。淨名何故云如草木。萬法唯心。豈隔頑礙。從己界去。明無作諦。至下四弘。更辨諦相。今但且明無作觀耳。故四念處云。一念心中具十界。苦名無作。苦具十界。惑名無作。集苦即涅槃。名無作滅。惑即菩提。名無作道。

次法性下。以止觀結。

從漸與下。欲廣證圓。先簡餘二。先已廣略二重釋竟。今復證圓。故云更明。

如了達等者。舊經第五賢首品文初。文殊以二偈問了達甚深義妙德賢首菩薩。菩薩以十五行五言偈答。今文從菩薩於生死去至不能盡。略二行文。來言生死者。舉極下位。不爾。云何顯圓功大理極事遍。故無可動。言一念者。明極少時。深無崖。廣無際。高峻曰崖。如來等者。理無窮故。說不可盡。極位尚然。況餘凡聖。

從此菩薩去至建立眾生者。彼經次前十五偈。後賢首復以六百九十二行偈答。於中具明圓信等相。今略依彼。何名圓聞。具聞今文。修證具足。依文起信。信為行本。然三觀智。具如大品.纓絡等文。問。圓聞中作三德名。信應依聞。何故乃作三觀遮照深廣等名。答。能所異耳。空即般若。假即解脫。中即法身。照即般若。遮即解脫。雙非法身。深廣例說可以意得。又三觀從因。遮照從用。深廣從體。次圓行中云一向者。簡餘二故。故云直入。次圓位中。即初住位。一切功德無不具足。故云究竟。

次莊嚴中。有法喻合。初法中意。亦以諦為所嚴。觀為能嚴。能契於所。故外用自在。正受空功德。出說假功德。餘是中功德。中道具有遮照故也。物是塵中。各有種類。根塵方等。思之可知。次譬文者。旦譬出。夕譬入。晝譬雙入出。夜譬不入出。合云亦如是者。應具用上諦觀等合建立中。云盲瞽者。失光為盲。無目曰瞽。又云有瞳無眹曰瞽。有目無瞳曰瞍。如無緣者不納教光。故如盲等。故舉龍王等者。俗典小教。釋龍義近。今依華嚴婆伽龍王。凡諸所雨皆遍六欲及人四州。六譬六位。皆破無明。四域譬四教四門。四悉自行。唯六被物。通四亘者。通。度也。方言云竟也。經云。龍王示現自在。時從金剛際至他化。興雲周遍四天下。其雲種種莊嚴色。經文具約電雨等。然雲譬現身。雷譬說法。電譬放光。雨如慈悲。能令眾生各見不同。問。莊嚴建立。二義何別。答。自行契理名莊嚴。外用益他名建立。初心尚爾等者。舉況也。初住名初。妙覺名後。中間名中。如來慇懃等者。證妙法體。以說人不輕故。領者喜大故。方便品初寄言絕言。廣歎略歎。皆此妙法也。具如疏文。釋品初章第二卷。初身子領。即歡喜也。

次引諸經明求者。志大以所行法妙故爾也。常啼等者。如薩陀波倫。善財南求。具如入法界品。藥王如法華。普明如仁王。具如廣記。

從一日三捨去。明法恩難報。金剛四句以校捨身。今借彼文以多況少。多時三恒尚不能報。況但頂戴荷負而已。雖多劫荷負。其身尚存。豈能報於圓乘之澤。在肩為荷。在背曰負。

一經等者。舉略指廣。 疑者下。請證餘二。

次正答中。圓是本意是故先引。初文先引四經。各證三義。並借教義權證於觀。能攬教成觀。義亦何殊。初引淨名。云佛樹者。名元吉。於茲得道。故以為名。佛坐其下。復名佛樹。證擇滅理。名甘露滅。即是斷德。滅諦成也。覺道成者。即是智德。道諦成也。其實具四。從勝說二。三轉等者。謂示歡證。一轉各生眼.智.明覺。名十二行輪。具二義。轉及摧碾。轉與他人。摧碾彼惑。如輪王寶。能壞能安。壞惑安理故也。言大千者。俱舍云。四大州.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世無二佛。故於大千諦體非惑。故云本淨。八萬諸天。俱隣五人名為天人。並得初果。故云得道。驗轉不虗。故云為證。次引顯露不定證不定也。言一音者。名通大小。今文在大。如婆娑中。佛為四王作四諦說。故知通小。今文具如淨名.起信等。佛無音辭。遍赴一切。若華嚴.楞伽並云佛有六十四音者。猶是方便。恐畏等者。且約四悉明不定相。恐畏世界。歡喜為人。厭離對治。斷疑見理。次證頓者。義通四教。簡三存圓。四悉赴機。故諸法生。無我等者。結成圓頓。無我造受。結不有。善惡不忘。結不無。結亦簡三。例說可見。

次引大品證漸者。大論問云。始行菩薩。云何修行。行學等三。有云。語異意同。有云。約初中後。摩尼珠者。論云。是摩尼寶。若在水中。隨物現色。真性如珠。習如物褁。聞教如水。發如現色。發心即坐道場等者。既云初發心又轉法輪。知是初住即圓義也。

次引法華者。若未信頓。且用餘深。圓教深而非餘。別教是深而餘。藏通是餘非深。總用三助。故云餘深。並從昔說。故云不定。捨方便者。約廢權邊。引大經者。第十三云。從牛出乳。乃至醍醐。以喻五味置毒。文在第二十七。習發不同。即如不定。忍草。文在第二十五。不經諸味。故如頓也。次引無量義者。三乘次第。故得名漸。並以雨辟三乘法輪。次獨證圓者。如來龍王圓頓教雨。不雨三教下類之地。無聞無說故如聾瘂。淨名空室譬常寂光。是故集者唯[口*(自/死)]佛法之香。次楞嚴者。理性如丸。觀行如燒。諸法頓發。如具眾氣。引大品者。廣乘品云。欲得諸法。皆云當學般若故也。次引法華者。意云爾前未具。

次引大經者。理具如海。修觀如浴。次重引華嚴以結前三。

次上來下。結歎也。此約九世。故著重言。華嚴三十一云。佛子有十種。三世九世并平等。彼為至十。故加平等。

次示部別。所傳有三。令傳何部。既信等者。結前生後。次第禪門等者。目錄云。大師於瓦官說之。法慎私記。但得初分。尚未治定。將與天台頂師治之以成十卷。若具存下。文應三十卷。大師常云。若著章疏可五十卷。六妙門者。涅槃名妙。六門能通。從能說故云不定。文兼事理及有漏等故也。圓頓者。即今又是。

從雖有去。誡勸也。勸勿執三以為定有。教非理故。勸勿執三為定差別。所通一故。疣者肉之凸患。害者肉之損患。定三如損。定有如增。

次引大論者。大論二十讚般若偈也。於法起見名見被縛。迷於名相名不見縛。稱法起見名見得脫。見無見相名不見脫。今亦如是。定三定有。名為見縛。全不識三。名不見縛。知三無三。名不見脫。具了三旨。名為見脫。

次疑去。釋疑。初難意者。舉不可說以難示人。言通別者。不分大小故名為通。四句對教名為別。身子無說。藏也。無說無示。圓也。通別准知。通別皆不可說。何以三文示人。但引下。答也。二義俱通。何以偏難。故總斥云但見一邊。

次引大經。通皆可說對酬前難。次引法華。及比丘即別可說。但示初後。中二比知。次引大經。尚為生盲四名示乳。何得一向云不可說。總持是不思議俗。此是理中具一切法。尚可得說。況三文耶。

次淨名等。融通二途。初明二義。性本相即。次引大經。佛出無說。多聞為生。思益亦然。

次引法華。重明可說。以酬向難。

次引大經。空中雲雷。明可說意。不生感應。何以非之。經云。譬如雲雷。一切象牙上皆生華。經自合云。聞常住教則見佛性。故今結云。不可無說即象牙草因雷華生。象牙與雷天地永隔。尚能因之以生於華。況說被物而無益耶。

次若競下。明說法意。有法譬合。初法。文中正明失由。由執競故。

次離說去。示無說理。雖云無說。須有所依。次大悲者。正明說意。一以凡師大悲利物故說。二以眾生或重根鈍故說。

同类推荐
  •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般涅槃经玄义

    大般涅槃经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运庵普岩禅师语录

    运庵普岩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杂病治例

    杂病治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男神是古风歌王

    男神是古风歌王

    一个人爱一个人可以多久?她就爱了他十多年,她以为他已经忘记了和她的一切安心当他的大少爷的。可是,他却突然说:我来娶你了。七年不见,你说娶就娶?他说:七年之痒都过了,还不跟我过一辈子吗?本文很真爱,暖哦。
  • 抢手主妇

    抢手主妇

    《無双》原名《七邪》现移坑为《美人有毒》链接如下:如果,有夫之妇有了‘小三’,则不容于她的丈夫如果,那个有夫之妇长相普通,却有个俊美异常的‘小三’,则不容于广大妇女同胞!如果,那个‘小三’还是个万众瞩目的大明星,受无数歌迷影迷敬仰、追捧,又是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那就是天地不容了!可是,事情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并不是有夫之妇追着大明星跑,而是大明星追着人家有夫之妇跑。这些倒也无所谓了,总有些人品味比较独特。就是不明白那个女人到底有何魔力?让那么多大牌趋之若鹜!大牌导演指名要她拍MV!王牌经纪人怜惜她的单纯!超级大明星更是爱不释手惹上隐,不惜自毁星途,也要将她囚于身边!推荐红叶的完结文《男风》男装丽人闯官场《魅欢》异姓兄妹好有爱《弃妃要二嫁》弃妇有春天《谁是孩子他爸》抢手的未婚妈妈推荐好文《第一寡妇》狐少
  • 大清佳人

    大清佳人

    瓜尔佳昭嫆一点都不想给自己的表姐夫当小妾,可无奈表姐夫的奶奶相中了她。哦,她表姐夫叫玄烨。————————————————穿越的老贵人遇上重生的四爷陛下——《大清贵人》新坑已开,请安心跳。剩女姚佳欣穿越雍正后宫,成了一位年方二八……啊不二十八岁的病弱老贵人,这个年纪好、这个年纪妙,不用争宠、不用宫斗,直接进入养老生涯。然而,姚佳欣发现,咱们的四爷大大居然是重生的!老贵人瑟瑟发抖,唯恐掉马被宰。重生的四爷提前十三年登上皇位,君威无人敢逆,吊炸天大杀四方,却十数年饱受失眠症折磨,不得解脱。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只安眠药精……老贵人:哦,原来我拿的是甜宠剧本?雍正四爷:你是朕的安眠药精~
  • 鸿蒙逐道

    鸿蒙逐道

    九大本源,毁灭始者,无敌法宝,灿烂法术,一切都因为世界的毁灭与重生而与秦啸紧紧相连。世界有多大,欲望就多大。人心欲望厉害?还是世界规则力量?人与世界,谁更胜一筹。
  • 悬崖山庄奇案

    悬崖山庄奇案

    山崖上的古宅拥有一位年轻漂亮的主人:尼克·巴克利小姐。她热爱这幢祖屋,然而当她住在这里时却怪事频发,威胁到她的生命。她床头的油画莫名其妙地掉落,车子刹车突然失灵,走在小路上也差点被巨石砸中……
  • 晨风生楠木

    晨风生楠木

    性情冷戾的特种兵和轻佻随性的女队友的故事。性格迥然相异的两人在一次次的合作中相互依持,由不屑到欣赏,再由欣赏到倾慕,战火之中,演绎不一样的生死大爱。
  • 20几岁女孩,动情先动脑

    20几岁女孩,动情先动脑

    20几岁女孩。正值花样的岁月,有花样青涩的股。也会遭遇青涩如花的爱情,只是现实生活总有些无奈。爱情也总让人身不由己。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但感觉不能代替生活。聪明的女孩要学会动心。也要学习动脑。爱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不应该是一件抓阄式的概率事件。爱情比任何事物都更接近修行,它不是科学,没有公理、定律、公式,刹那的领悟就是生活的本质。一百对恋人就会有一百种爱情状态,情感问题并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有时候心灵的一点醒觉和领悟。一些爱情的智慧,便可以引导一段感情走出困境。《20几岁女孩,动情先动脑》便是这样一些关于爱情的智慧和警醒、面对爱情。要感性也要理性,要动心也要动脑。
  •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与你只隔一个冬天

    成功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但生命的奖赏总是远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所以,我们要放眼未来,勇往直前,抱着一个合理的信念、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那么,成功就不再是海市蜃楼,它就会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本书通过自我认识、树立信念、确立目标、制定人生计划、塑造心态、相信自我、突破障碍、矢志不移的坚持下去等几个方案,促使我们改头换面,彻底的改变人生的不佳状态,从而帮助读者创造奇迹,走向生活的成功。
  • 战神爱妃你别跑

    战神爱妃你别跑

    熟读兵书三百部,不会领兵也会打。南翼国镇国大将军府的大小姐,诗书不成,兵法不行,武功不济,刁蛮任性,人人摇头。现代某高校国文老师的顾青禾,聪慧狡黠,一朝穿越,她成为了她。什么?老爹是个功高震主的草包?什么?姨娘老是背着使坏?什么?七皇子没事找茬?什么?贴身侍卫身份不明?这些统统不是问题,作为新时代五好青年,她顾青禾,端的是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上的了战场,斗得了姨娘,打得了皇子,勾得了侍卫。切看她如何在南翼国翻云覆雨,成就一代女战神。
  • 弥然之夏

    弥然之夏

    为了不再相亲,两个人试着成为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习惯、互相不理解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