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
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八风、八方之风。经、谓五脏之经俞。五风、五经之风也。上章论阳气。
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八风发邪。
谓八方不正之邪风。发而为五经之风。触人五脏。则邪气在内而发病也。盖言在天则为八方之风。在人则为五经五脏之风矣。)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所谓得四时之胜者。
如春时之西南风。长夏之北风。冬之南风。夏之西风。秋之东风。此得四时所胜之气。而不为风所触。盖五脏因时而旺。
能胜其所不胜也。上节言八风发邪者。发所胜之风。而克贼所不胜之时也。此言得四时之胜者。得四时所胜之气。而能胜所不胜之邪风也。以上皆论四时不正之风气。)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此言四时之正气。而亦能为五脏经俞作病也。五营运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盖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是以先言风气之伤五脏。而后言五脏之气。禀于五方五气而生也。俞者。
经气之所注也。首言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发病者。言天之阳邪。始伤阳气。由气而经。由经而脏也。此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者。言脏气实则病气。脏气虚则病脏。是以下文反复以申明之。)故春气者病在头。(所谓气者。言四时五脏之气。相为病也。肝俞在颈项。而春病在头者。春气生升。阳气在上也。故病在气者病在头。病在经者别下项也。是以下文之有病在气者。有病在经者。有病在脏者。有病鼽衄之在上者。有病洞泄之在内者。有病风疟之在外内出入者。分别脏气经俞之有虚实也。)夏气者病在脏。(夏时阳气发越在外。脏气内虚。故风气乘虚而内薄。)秋气者病在肩背。(秋气降收。不能主持于皮肤肌腠之间。故风气入于俞也。)冬气者病在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冬气内藏。
阳虚于外。故病在四肢也。以上论四时五脏之气。以下三故字。皆顶上文东风生于春节而言。)故春善病鼽衄。(所谓善病者。言五脏之经俞在外。风伤肌腠。则易入于经也。鼽衄。头面之经证也。者气在头。故善病鼻衄。)仲夏善病胸胁。
(心之经俞。在胸胁也。朱济公问曰。此言胸胁。而无所见之证者。何也。曰。上下三节。反复辨论。脏气经俞之有外内出入。故曰。有病在头者。有病在脏者。有病在肩背胸胁者。而皆不言病也。至于鼽衄洞泄诸证。言病在经而在头者。
则有鼽衄之证。在经而在腹者。则为洞泄寒中。然总不重在论病也。)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夏时阳气在外。里气虚寒。
长者湿土主气。风入于经俞。即内薄而为洞泄。风木乘虚而胜土也。脾为阴中之至阴。不能化热而为寒中也。)秋善病风疟。(秋时阳气内收。阴气外出。疟论云。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风入于经。即欲内薄。经脉之阴气外出。邪正相持。
故成风疟也。此言经络受邪。在外则为鼽衄痹厥。在内则为洞泄寒中。在外内之间。邪正相搏。则为风疟也。)冬善病痹厥。(四肢为诸阳之本。冬时阳气下藏。经气外虚。风入于经。故手足痹厥也。金匮要略曰。但臂不遂者。名曰痹。厥者。
手足逆冷也。以上论经络为病。)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
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飧音孙此覆申明阳气者。卫外而为经俞之固也。按跷者。按摩导引。引阳气之通畅于四肢也。冬时阳气伏藏。若导引其四出。则无以奉春生夏长之气。是以有鼽衄头颈之经病矣。春病在头。邪热而迫于经者鼽衄。别出下项。则为颈项之病矣。灵枢经曰。是主心所生病者。胸胁痛。是主脾所生病者。溏泄。是主肺所生病者。
肩背痛。所生者。经脉为病也。又曰。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痹者。风入于经俞也。此复言阳气固密者。
四时无经俞之病也。复曰飧泄而汗出者。言人能藏养元真之气。必不使邪伤经脉。病在内而为飧泄也。亦不使邪伤阳气。
病在外而汗出也。此复甚言其阳气之不可伤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故春不温病。夏不浮长。
则暑气伏藏。至秋成风疟。阴阳开阖。生长收藏。此乃平人之脉法也。夫血脉生于阴精。此篇论经脉之道。故曰精者身之本。曰此平人之脉法。)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阴者。阴气在内也。阳中有阳者。阳气在外也。此阴阳开阖外内之道也。)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鸡鸣至平旦。阳气始生。应春升之气。故为阴中之阳。平旦至日中。阳气正隆。应夏长之气。故为阳中之阳。日中至黄昏。阳气始衰。应秋收之气。故为阳中之阴。合夜至鸡鸣。
阳气在内。应冬藏之气。故为阴中之阴。故曰一日之中。亦有四时。人之阴阳出入。一日之中。而亦有四时也。故平人之脉法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此篇始论经脉之道。经脉内连脏腑。外络形身。阴阳出入。外内循环。是以四时之生长收藏。以应平人脉法。人之形身脏腑。以应天之阴阳。夫人之始生也。负阳而抱阴。是以背为阳。腹为阴。督脉循于背。总督一身之阳。任脉循于腹。统任一身之阴也。夫外为阳。而有腹背之阴阳者。阳中有阴阳也。内为阴。而有脏腑之阴阳者。阴中有阴阳也。)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经脉生于地之五行。而上应天之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