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4300000014

第14章

鈔六釋嚴字十義分三先標次釋後結釋中有兩解初解十華嚴一佛後解十華嚴十佛初中疏云即上十華同嚴等者謂前十華亦即十度一含實當般若二光淨即智度三微妙即方便度四適悅即戒度五引果即當忍度六端正即願度七無染即禪度八巧成即檀度九芬馥即力度十開敷即精進度以上十度同嚴一佛餘九皆然又因既圓修果亦圓證云何圓修以定慧雙流靜無遺照動不離寂一念相應十度便滿故十地經云發心回向是布施滅惑為戒不害忍求善無厭斯進策於道不動即修禪忍受無生名般若回向方便希求願無能摧力善了智如是一切皆成滿故一念皆悉頓嚴諸德故至果位無德不圓備也次十華如次嚴十佛者如上十華以配十度謂財法無畏悅物令喜成莊嚴身即業報佛二戒淨普周隨心離過成意生身即隨樂佛三忍可諦理成菩提身即成正覺佛四進策萬行成威勢身即前心佛五定引功德成福德身即三昧佛六慧鑒心體彰於法身即法界佛七方便巧應成化身即涅槃佛八願巧成就成願身即是願佛九力不可動成力持身即住持佛十智鑒於理成於智身即本性佛十華如次嚴前十身而總別無礙更有十義一以因嚴果以成人是華嚴果由因得故二以果嚴因以顯勝成果之後令一一因行皆無際故即佛華嚴三字也三以人嚴法以顯用謂佛曠劫修因方顯法之體用四以法嚴人以顯圓若不得法之體用因果不能圓妙故總上六字五以體嚴用令周遍謂用不得體不周遍故六以用嚴體而知本若無大用不顯體本之廣故即大方廣三字七以體嚴相而知妙謂相若有體便即入重重故八以相嚴體以明玄無相不顯體深玄故即大方二字也九以義嚴教超言念由所詮難思能詮言離故十諸用互嚴以融攝如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等此互嚴中皆有相資相即四句恐繁不敘如上疏中但有三句謂十華嚴一佛十華次第嚴十佛十華更互嚴十佛在初句中亦可一華嚴十佛以足四句以成無盡也故以華為等者結也言嚴前法界者謂法界本含佛智但假於行德嚴之即顯著有佛之用也。

疏七釋經字十義者一曰湧泉二曰出生三曰顯示四曰繩墨五曰貫穿六曰攝持七曰常也八曰法也九曰典也十曰徑也。

鈔七釋經字十義中分二先標後釋釋十義者一湧泉則注而無竭二出生則展轉資多三顯示則顯示事理四繩墨則揩定正邪木隨繩而正直心隨教而離邪五貫穿則貫穿所說性相之義六攝持則攝持所化眾生歸於本源不令攀緣六塵輪回五道此二即佛地論中解經字義故彼論第一云能貫能攝故名為經以佛聖教貫穿攝持所應說義所化生故或可貫穿攝持俱通所說所化貫穿法相攝持所化即此中義或貫穿所化攝持所說即貫彼心華攝茲義味也七常也者則萬古常規八法也者則千葉真軌此二是梁昭明太子所出感法師以此法常二義解繩墨湧泉故彼云法則舉直以錯枉繩墨以譬之常則汲引而無竭湧泉以況之此亦別是一意九典者則正理無邪十徑者則出死之徑路上十中前四即雜心五義中四餘結鬘同貫攝五六即明貫攝依佛地論後四即依此方訓釋以圓十義也。

疏第四展卷難思者。

謂本於清淨法界初開理智二門。

次理開體用為大方廣智分因果為佛華嚴經詮上六即題中七字。

次展此七字為此一經所證法界即大方廣能證普賢行願即佛華嚴。

若更展此以為一部則五周因果皆佛華嚴因果所證皆大方廣。

乃至無盡皆自此生。

鈔第四展卷難思先標牒後正釋分四一展二卷三展卷無礙四結歸經題初中五一展真界至理智二次理開下展理智至總題三次展此下展總題至此卷四若更下展此卷至一部五乃至下展一部至無盡也。

疏收無盡法界以為九會。

復攝九會為此一經。

復攝此經以為總題。

更攝總題以為理智。

融此理智為真法界能所兩亡事理雙寂故。

鈔收無盡下第二卷也文五一卷無盡至一部疏云收無盡法者即總指大經以為九會者謂此一經約七處說三會普光故有九也第一菩提場會第二普光明殿會第三忉利天宮會第四夜摩天宮會第五兜率天宮會第六他化天宮會第七重會普光明殿會第八三會普光明殿會第九逝多園林會是為九會二復攝下卷一部至此一卷三復攝此下卷此一卷至總題四更攝下卷總題至理智五融此下卷理智歸真界也。

疏舒則彌綸法界卷則足迹難尋即舒恒卷即卷恒舒即展卷無礙。

若展若卷若廣若略皆為大方廣佛華嚴經矣。

鈔舒則下第三展卷無礙言即舒恒卷者經云無量無邊法門海一言演說盡無餘即卷恒舒者經云如來於一語言中演說無邊契經海若展若卷下四結歸經題也文並可知。

疏第二釋品名者略為三節一不思議解脫境界即所入也二普賢行願為能入也三入之一字通能所也。

鈔第二釋品目中二初正解品目後品攝經圓今初也然通釋得名者心智契合為入心言不及為不思議作用離障為解脫智造分域為境界德用善順為普賢造修悕求為行願是此一類之義為品品中略出弘宣為別行不接前次故但為一卷文中二初分品開章。

疏第一釋所入者。

何名不思議心言罔及故。

鈔後第一下隨章牒釋文三初釋所入次釋能入後釋入字初中四翻徵釋一顯得不思議名二指不思議體三釋不思議之由四辨不思議之意今初也心言罔及罔猶無也不也法無名故言不及法無相故思不及於所緣境界非定名相故於心口不可思不可議也故云口欲談而詞喪心將緣而慮息也復有三義故不思議一於人謂超世間越權小也二於心謂非聞思修及報生識智之境三顯法自體此即亦超佛及上位菩薩所謂非智不能思蓋是法體本來不可思非辯不可議蓋是法體本來不可議故肇公云非謂無辯辯所不能言也。

疏何法不思議謂即解脫境界。

解脫有二。

一作用解脫作用自在脫拘礙故。

二離障解脫具足二智脫二障故。

由內離障外用無羈二義相成總名解脫。

鈔何法下二指不思議體文中三初直指次解釋後結成二中二初釋解脫後釋境界今初也一作用等者即如淨名所得也故彼經云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等二離障中云二智者即如理智如量智也二障者即理障事障也言由內等者然一切諸法本自融通無礙但由內心情執累劫纏綿故感辯外境妄相阻礙如平坦長川露地而睡而夢見四邊擁塞或險山深水無由過得若夢心覺寤即觸向解脫也即知迷情若悟障盡智開即萬境之中作用自在故云外用無羈也愚者欲求神通不解於心除妄如何得也淨名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也。

疏境界有二。

一分齊境如國疆域各有分齊佛及普賢德用分齊無能及故。

二所知境事理無邊唯佛普賢方究盡故。

由證所知無邊之境故成德用無有邊涯二亦相成總為境界。

即於二境得二解脫此二不二故不思議。

鈔境界下後釋境界也言分齊境橫論從狹至寬等所知境豎論從劣至勝等言由證所知等者先以智緣無邊境境無邊故智亦稱境無邊故德用同佛及普賢之分齊也即於二境下後結成也。

疏何故不思議略有四義一事無邊故二理深遠故三此二無礙故四以性融相重重無盡故。

鈔何故下三釋不思議之由言略有四義者一事多無礙廣不思議二理無相狀深不思議三此二不二故不思議謂諸法全空故不可作事思性空緣起故不可作理思四重重無盡故難思議也。

疏何用不思議顯法超情令亡言故。

已知所入。

鈔何用下四辨不思議之意徵意云假名引導尚恐難入今泯絕縱迹於生何益而說不思議耶釋意云法體實離思議之境若令思議永不能入今說離言超情眾生即亡言絕慮自然入也故六祖七祖皆云若欲入者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等也。

疏第二釋能入者總即普賢行願也略唯此二。

行之與願如鳥二翼如車二輪具足方能翔空致遠。

然人與法俱稱普賢若約人者普賢菩薩之行願故。

若約法者是普法故賢謂至順調善故又賢謂真善善契理故法界之善為普賢法故。

鈔第二釋能入中文三一總指行願二行之下喻明行願之要三然人下約人法以釋普賢於中二一總指二解釋今初法普賢有二一約體二約用初約體者即本覺心體也即諸法本源一真法界也謂此法界周遍一切四生六趣無不有之在聖在凡用即有別體即無異即諸佛所師群生自體萬物資始眾行所依也問此真法界何名普賢耶答以體性周徧曰普隨緣成德曰賢言隨緣成德者由真理不守自性妙能隨緣成諸事法若隨染緣而居生死若隨淨緣而至涅槃雖則隨緣染淨而真性不變改也故如來藏經疏悟達國師云在一塵而廣大悉備隨萬有而獨立不改此言隨緣者約能起諸法義邊得名也二約用者謂以體上本有塵沙萬德德相妙用謂此妙用一一隨體普周互相融攝問此何得名普賢耶答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賢也二人普賢者有三位一位前普賢即以地前資加二位菩薩是也以曲濟無遺曰普事未必爾意樂常然隣極亞聖曰賢將至見道二當位普賢即十地菩薩及等妙覺位已來總是如初地菩薩具證二空真如遍滿法界名遍行真如謂一一行中皆遍法界了一切法皆二空故準攝論云菩薩入初地時證十百明門一即一剎那頃證百三摩地二以淨天眼見百佛國土三以神通力能動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眾生五能以一身化百類身形令有情見六能成就百類所化有情七若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後際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門洞達曉了十能以一身現百類眷屬餘地培培增勝問何名普賢耶答以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三位後普賢則是得果不捨因門菩薩是也謂已成佛竟行德周備障累永袪自利已圓上無求進也為不捨悲願唯務濟生隱實德而現權形示居因而號菩薩即普賢文殊等是也問此何名普賢耶答果無不極曰普不捨因門曰賢也二解釋於中二初約人若約人下是也後約法於中二初若約法下通釋普賢也。

疏若別說者略有十普一所求普謂要求一切諸佛所證故。

鈔後若別說下別釋十普一所求普者即法門無邊誓願學及無上菩提誓願成謂修行人力雖未及須常運此心念念相續不得自輕而生退屈則欲求一切智應起勝悕望故。

疏二所化普要化無盡眾生界故。

鈔二所化普等者即眾生無邊誓願度也即第九門恒順眾生中四生九類盡未來際恒常救濟也。

疏三所斷普無邊煩惱一斷便能一切斷故。

鈔三所斷普等者即煩惱無邊誓願斷也上三門中第一第三是智即自利行第二是悲即利他行也。

疏四事行普八萬度門無邊行海無不行故。

鈔四事行普等者即事門隨相行八萬度門等者即八萬四千波羅蜜門亦云八萬四千法門依賢愚經度無極品說八萬四千法門者時有菩薩名曰喜王問佛佛為喜王菩薩說言吾從成道終至涅槃都三百五十度大會說法度者遍也始從第一修習度第二名光曜度乃至第三百五十名分布舍利度每遍說法具足六度即三百度每度有六三六十八成一千八百更有五十度成三百將此三百合前一千八百成二千一百將此二千一百對治四種眾生謂多貪多瞋多癡等分眾生也多貪者於境多生染著多瞋者於境多生憎恚多癡者於境多生愚暗等分者有二解一云一切有情平等有貪瞋癡三法名等分二云貪瞋癡中一一有三類一多貪二等分三薄塵眾生於三境上作法何名多貪眾生於下品劣境上起上上品貪心名多貪於中品境上起中品貪心名等分若於上上品境上起下品貪心名薄塵也瞋癡準此而知謂此四類有情各有二千一百成八千四百又將此八千四百向四大六塵上配四大者地水火風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十法上各有八千四百成八萬四千也此八萬四千法門據能對治藥說若所對治病亦有八萬四千名八萬四千塵勞門於十箇根本煩惱上作法謂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見取戒禁取邪見此十煩惱互相資助一箇為頭餘九來助十十相資成百此通三世過去未來現在各有一百成三百又過去一百一一為頭資成一千未來亦爾二世共成二千現在一百更不相資計二千一百便於多貪多瞋多癡等分四種眾生上各有二千一百成八千四百又將此配四大六塵上即十箇八千成八萬十箇四百成四千即成八萬四千塵勞根病也。

疏五理行普隨所修行深入無際徹理原故。

鈔五理行普等者即理門離相行也。

疏六無礙行普事理二行相交徹故。

鈔六無礙行普等者即事理無礙行。

疏七融通行普隨一一行攝一切故。

鈔七融通行普等者即事事無礙行以隨修一行必攝法性性融攝故令此一行如性普收無行不具也應云不異理之一行具攝理時令彼不異理之多行隨所依理皆於一行中現一行既爾餘行皆然即一中一切一切中一等。

疏八所起大用普無有一用不周徧故。

鈔八所起大用普等者即起用周徧行上第四門事法界五理法界六事理無礙法界七事事無礙法界今此第八門則普該四也。

疏九所行處普上之八門徧帝網剎而修行故。

鈔九所行處普等者即修行處如下偈云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徧修行經劫海皆修行處也言上之八門徧帝網剎而修行故者謂前八門皆顯所修勝行今此第九門並收八門之行於帝網剎而修行也即一一剎中凡修一行具一切行也。

疏十修行時普窮三際時念念圓融無竟期故。

鈔十修行時普等者此即圓教所詮稱性之修也夫心冥至道渾一古今法界無生本亡時分以無時之時況盡三際念劫圓融一念入劫劫入一念一念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一切劫一念既爾念念皆然故下文云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即念念圓融無竟期也。

疏上之十普參而不雜為普賢行文皆具之。

第三釋入者即能所契合泯絕無寄方為真入廣如宗中。

鈔第三下釋入字指在前文。

疏然此一品即是一經亦猶楞伽佛語心品。

又於一品之內分之別行故無次第之異。

鈔然此下後明品攝經圓文中二初引例明備成一經後釋不題次第之所以今初楞伽四卷屬大部略出一品得名為經此四十卷屬大部別行一品全是一經又於下釋不題次第之所以帙中對上三十九題云四十成次第今此別行無對待但云一卷無次第也。

疏五隨文解釋。

同类推荐
  •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未生怨经

    未生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典论

    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依楞严究竟事忏

    依楞严究竟事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文明历程

    文明历程

    本书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字字珠玑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丰富,涵盖众多领域。
  • 我的世界消亡启示录

    我的世界消亡启示录

    玩过我的世界吗?我有一次在玩时发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这些书非常详细地为我介绍了他们那个拥有着自主生命意识的世界的故事,虽然非常详细,但是我所了解到的还只是只言片语,其繁华,疯狂,悲凉,一次又一次的叹息。我根据已有的材料编著的了这本《消亡启示录》从出现到毁灭,这个世界,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 若爱只是隔岸观火

    若爱只是隔岸观火

    温之榆嫁给黎锦安情非得以,也心有不甘。她不情愿嫁他,而他却满怀深情的娶她。婚后她流产,罪魁祸首是自己的丈夫。她溃不成军,无法原谅,想要逃出他的世界,躲了三年。回来之后她还是黎太太,他依然宠她宠的无上限无原则,宠到令人发指。她不爱他,为自己所失去的憎恨他。而他攻势温柔强势,霸道的占据了她的心。她自卑自己不是真正的名门千金,费尽心机的离婚。他却说,不管你是谁,你始终是我太太。她沦陷在他一世的温柔中无法自拔。*而旧爱归来时,她从不珍惜的黎太太的头衔莫名的紧张起来。三年前的旧事真相浮出水面。她惶然失措,他不是罪魁祸首,但是却为身为罪魁祸首的旧爱承担了一切。她后知后觉的知道他最爱的原来不是她。他不再相信她,不再宠爱她,他曾给她的一场温柔一场爱如同梦一场。*她等来了他的离婚协议书,他问她还想要些什么。她不说话,签字的手抖得厉害。一颗心落地碎成了一片再也拼凑不出从前。*她为他堕落的整日借酒消愁,为救他毁容受伤。而他给她的却是他和旧爱婚礼的请柬,她无法理解他的残忍。最终她心如死灰的离去,再见时已是路人。她双目失明,记忆全无。他抱着她久久的不能放开,本以为离开了他,她会过得好一些,却不知道是把她推进万丈深渊。*他不是不爱,而是太爱,才舍不得她被人伤害,只是他错算了。他带她辗转每一个他们走过的地方,只为寻找她丢失的那些记忆。
  • 临时应急会话宝典

    临时应急会话宝典

    本书主要是为英语口语学习者准备的,以句子的形式表达各种情况。句子中包括了实用的词汇及短语。对于有相同说法的词语或句子,书中也做了说明。本书以主题划分,分为十大主题,主题以下又划分为具体的状况,比如:逛街购物时如何讨价还价,挑选衣服;面试找工作时,应聘者如何自我介绍,面试者如何提问;身在外国时需要去药店、去医院等等,涉及日常生活、工作、出国等方方面面,读者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应急的那句话。同时还配备MP3,让你听到原汁原味的英音。
  • 恋爱宝典(上)

    恋爱宝典(上)

    这是一个作家与出版人相互角力的故事。小说中的作家“我”发现周围的朋友没人再看书,自己也已经很多年写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出版人又因为商业利益不断地催促“我”写书。当“我”难得有灵感,决定认真写一本书之后,出版人又拿到“我”正在写的文本,大刀阔斧地改成了具有商业性质的流行小说。“我”不断地写,出版人又不断地改。在这里“我”代表了“美”,而出版人代表了“好看”。与其说是“我”与出版人在角力,更确切地说是“美”与“好看”之间的对抗。
  •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以格言体汇集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爱比克泰德,一位介于古希腊古典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一位身为奴隶后在亚里士多德影响下成为斯多葛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对圣奥古斯丁产生过重要影响、并经由这位坎特布雷首位总主教将自己的许多思想渗透到基督教义中的哲人,一位让马库斯·奥勒留钦佩有加、并深深影响过这位古罗马国王创作出名著《沉思录》的教书匠,一生倡导依照自然律生活,即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
  • 逐凤江山令

    逐凤江山令

    元公子,茵茵不嫌弃你面貌丑陋,愿嫁你为妻。”“我……我……好男风……”“箬儿,我对天发誓,定举东山容氏全族之力,护你一世周全。”“容兄,你这样,别人会误会的。”“误会什么?元姑娘——”“阿箬,我这一世,倾尽天下,也不过只是为了扶你复位,以及……父辈定下的那一纸婚约。”“离忧,煌煌山河,怕是要负了你这缱绻柔情。”“青箬,谁能知晓,昔日那一句玩笑之语,而今竟成作茧自缚。我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却只没想到,红尘错错,不该算漏一个你——”“司马笠,你没有错,错只在我竟将真心交付!”一曲空吟凭谁问?逐凤令出天下兴。本文微甜,甜中小虐。文慢情长,多谢收藏。
  • 一位女心理师的情感救赎

    一位女心理师的情感救赎

    《一位女心理师的情感救赎》讲述了:浮华都市,霓虹冷冽,她是这其中孤艳的女子,带着救赎的心态看这世间的悲凉沧桑。她在为受伤的心灵寻觅药方,她希望那些在黑暗里颤栗的灵魂终有所归,然而这些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她自私的爱情之上。他是一个严重抑郁症患者,与她相逢,成就了他的爱情。她是一个资深心理医生,与他相逢,成就了她的爱情。拯救,是场心灵之间的战役。那些年久失修的往事,斑驳得面目全非。那些不会在脸上显露的伤痕,摧毁了我们心里遗留的美好。我抬头看你,你低头寻她。总是要这样错过。“有我在,没事的!”这句话是我一辈子的依赖。
  • 一朝为后

    一朝为后

    所有都知道她很柔弱,只是一个眷顾自己幸福的小女子。可是当她披上战衣撕杀战场的时候。当她披上凤袍指点江山的时候。谁还敢说她柔弱?!他,是她的夫君,位高权重,却不爱她。当他爱上她的时候,她的心却摇摆…他,是她的表哥,盖世英才,纵使有感情也只能掩埋。可是当一份揪心的遗嘱,一颗春药的药力,他们又会怎样?!他,飘然世外的琴师,却也是她曾经要以身相许的人。当他以医师的身份介入他们之间,局势又会怎样的变化?他,最不起眼的他,永远不离不弃的守着她,难道才是她的良人吗?________推荐自己的文文<倾城>不会让你失望的喔~~~已经完结啦``VIP文。。《邪君妖妃》应该也是不错的文`嘿嘿——————推荐好朋友糖糖宝贝:十六岁,我被迫嫁入豪门
  •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