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诸有情至不正知者者。此下答。此显不正知
若于三位至自知住出者。此明正知。无颠倒想知入.住.出故名正知。显宗十三云。岂不续有定是染心。何容正知入母胎藏。正知.正念说根律仪。夫根律仪决应是善。无斯过失。一切正知皆善性摄非所许故。异此应无正知妄语。或入胎位。据相续说。非唯正结生有刹那。于此位中善多染少。从多分故说为正知。或令于彼发起恭敬于不迷乱立正知名。谓如实知此是我父此是我母。故名正知。云何第三后有菩萨于感果等皆明了知。而入胎时有如是事。无始串习率尔起心斯有何过。或唯发起亲爱染心无非法爱(解云第一如境知故。第二从多分说。第三不迷乱故名正知)又婆沙七十云。诸有情类多起如是颠倒想已而入母胎。唯除菩萨将入胎时。于父父想。于母母想。虽能正知而于其母起亲附爱。乘斯爱力便入母胎 又婆沙一百七十二说菩萨正知中云。便于父母等生亲爱由此结生 婆沙前文言而于其母起亲附爱者。从强多分说
又别显示至以当名显者。释第五.第六句。将入胎时在中有位非轮王等。言轮王等从当名说
何缘如是三品不同者。问
由业智俱至胜福智故者。释第七句及如次。可知。除前三种至合成第四者。释四余生三时不知。又婆沙一百七十二云。有说第四入胎谓菩萨。第三入胎谓独觉。第二入胎谓轮王。第一入胎谓余有情。有说第四入胎谓菩萨。第三入胎谓独觉。第二入胎谓波罗蜜多声闻。第一入胎谓余有情。有说第四入胎谓菩萨。第三入胎谓独觉。第二入胎谓预流.一来。第一入胎谓余有情。如彼广说
又云。复次此四种入胎皆谓菩萨。于中有说第四入胎是第三阿僧祇耶菩萨。第三入胎是第二阿僧祇菩萨。第二入胎是初阿僧企耶菩萨。第一入胎是此前菩萨。更有说非是正义。评家自破如彼广说
此中外道至有我义成者。此下大文第二遮外计。此即先叙执我者计。即是胜论.数论等
今为遮彼至故有轮无初者。此即正遮。前颂明无有我但由惑业而得入胎。后颂显相续不断有轮无初
论曰至我为何相者。论主征问
能舍此蕴能续余蕴者。执我者答。我能舍此蕴。我能续余蕴
内用士夫至唯除法假者。论主破。内用士夫我此定非有。如色等有体现量可知。如眼等有用比量可知。不可得故。于圣教中世尊复云。有业有异熟。作者实我不可得故。谓能舍此前蕴及能续余后蕴。但是法假。此之法假非所遮遣
法假谓何者。执我者问
依此有彼至广说缘起者。答。依此因有彼果有。此因生故彼果生。广说十二缘起。今明舍此往余即是因果前后相续。即于此法假名作者无别作者。故正理二十五云。为显因果相续诸行。即是作者故复说言。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
若尔何等我非所遮者。执我者问
唯有诸蕴至非所遮遣者。答。于蕴假立我非所遮遣
若尔应许至转至余世者。执我者难。应许蕴常从此前世转至余后世
蕴刹那灭至入胎义成者。蕴刹那灭于转无能。由惑.业力中有入胎
如业所引至次第增长者。如业所引诸蕴相续。复由惑.业转趣余世 谓非一切已下别显。诸蕴非皆长短量齐引寿业因有差别故随能引业增微次第增长
云何次第者。问
如圣说言至形相满位者。答。此明胎内五时次第生长 羯剌蓝。此云和合。或云杂秽。或云凝滑 頞部昙。此云疱 闭尸。此云血肉 健南。此云坚肉 钵罗奢佉此云支节后发毛爪等乃至色根形相满位总名第五位 若依正量部发等已去为第六位。此胎中子处胎之时。如箭入身损害其母故名胎中箭
由业所起至剧苦难任者。由风力故转胎中箭。足上头下令趣产门。如经粪团过量閟涩。从此胎中向下转随。由逼迫故剧苦难任 或可。从此产门出后转堕草等剧苦难任
其母或时至所趣难了者明未出胎有难而死。其母或时行.住.坐.卧威仪过分。或时饮食冷.热过分。或时执作事业过分。或由其子宿罪业力死于胎中。乃至分解支节牵出于外。然此胎子乘宿所为顺后受业。于三界.五趣所趣难了。准此文中有但能造顺现满业。顺生。顺后若满若生皆不能造。故言顺后受业 晱末黎。是草名。其汁滑。或是树名
或复无难至细粗饮食者。明无难出胎 如刀.如灰粗涩两手 清苏。谓醍醐也。余文可知
次第转增至旋环无始者。至根熟位复起惑.业中有相续更趣余世。如是今身惑.业为因故后世生。后世生复为因起于惑.业。从此惑.业更复有生。故知有轮旋环无始 或可。如是前身惑.业为因故今世生。今世生复为因起于惑.业。从此惑.业更复有生。故知有轮旋环无始
若执有始至芽必不生者。有外道计。或化地部计。初念法不从因生。第二念已去方从因生。彼计有始。后位应不从因生。以是生故犹如初位。初位应从因生。以是生故。犹如后位。若初.后位皆无因生便违现量。现见芽等因种等生。随其所应由何方处由何时节俱决定故。又由火等为因。熟变等果生。由此定无无因起法常因论如前已遣。是故生死决定无初。然有后边。由惑.业因尽故。生果必依惑.业因故。若惑.业因灭坏之时生果必亡。理定应尔。如种因灭坏芽等果必不生
如是蕴相续至中八据圆满者。此下第八明十二缘起。就中。一广明十二。二略摄喻显 就广明中。一总辨。二别明。就总辨中。一总判支位。二别显体性。三明本说意。四以略摄广。五遣通疑难。六会释经文。此即第一总判支位。牒前标宗
论曰至及现三生者。明十二三际
云何十二支于三际建立者。问
谓前后际至八在中际者。答可知
此中际八至皆具有不者。问。中八皆具不
非皆具有者。答不具
若尔何故说有八支者。难
据圆满者至乃至广说者。释。说有八支据圆满者具历八位。非诸中夭。以或在名色支命终唯历二位。乃至或在取支命终但历七位。及色界无名色支。以彼化生诸根必具。无色界无名色六处支。以无色故
但据欲界具八支者。引经证欲界具有八支。经言识若不入胎名色得增长广大不。不也。世尊乃至广说八支 既言入胎明知据欲。彼经具说。明据圆满 问若上界不具十二。即与婆沙评家相违。如婆沙二十三云。问此经中说名色缘六处。应不遍说四生有情。谓胎卵生诸根渐起可说名色缘六处。化生有情诸根顿起。云何可说名色缘六处。但应说识缘生六处。有作是说此经但说欲界.三生。不说上界化生。亦无有失。应作是说此经通说三界四生。谓化生者初受生时虽具诸根而未猛利。后渐增长方得猛利。未猛利时初刹那顷名识。第二刹那以后名名色支。至猛利位名六处支。是故此经无不遍失 又婆沙二十四云。问此十二支缘起法几欲界。几色界。几无色界。有作是说欲界具十二支。色界有十一支除名色。无色界有十支除名色六处。色界应作是说识缘六处。彼无未起四根时故。无色界应云识缘触。彼无有色.及五根故。评曰应作是说。三界皆具十二有支。问色界生时诸根顿起。云何有名色位。无色界无色无五根。云何有名色.六处位。答色界五根虽定顿起。而生未久根不猛利。尔时但是名色支摄。无色界虽无色.及五根而有名及意根。彼应作是说。识缘名。名缘意处。意处缘触。是故三界皆具十二 准婆沙前.后文评家。俱说上界皆具十二。云何此论乃言不具。解云此论非以婆沙评家为量。取婆沙前师义。此即论意各别
有时但说至二分摄故者。因解三际摄十二支复明二分摄十二支。前际七中二因招五果。后际五中三因招二果。此即因果分为二际
无明等支何法为体者。此下第二别显体性。此即问也
颂曰至至当受老死者。答。就四颂中。初一句辨无明。次一句明行。次一句明识。次一句明名色。次二句明六处。次二句明触。次一句明受。次一句明爱。次二句明取。次二句明有。次一句明生。次一句明老死
论曰至总谓王行者。释十二支文有十二。此即初也。于无始宿生中诸发业烦恼位所有五蕴。至今五果熟位总谓无明。彼五蕴与无明俱时行故。由无明力彼五蕴现行故。以无明胜从胜立名。喻况可知
于宿生中至流至老死者。于无始宿生中福.非福.不动等业位所有五蕴。至今五果熟位总得行名。以业感果胜故别标。初句位言乃至流至老死
于母胎等至五蕴名识者。胎等等取湿化二生。彼不入胎故。初刹那中识最胜故以识标名
结生识后至据满立故者。识后六处前。中间诸位所有五蕴总称名色。名色胜故故别标名 言诸位者。婆沙二十三云。中间五位谓羯剌蓝。頞部昙。闭尸。健南。钵罗奢佉。是名色位 准婆沙文。羯剌蓝通多念。于名色位身.意已生。此中应说四处生前。而言六前据得六处圆满立故
眼等已生至得六处名者 眼等已生。简前名色 至未和合。简后触位。中间所有五蕴得六处名。六处创圆胜故别标。即是胎内钵罗奢佉位。故婆沙云云何六处。谓已起四色根六处已满。即钵罗奢佉位。眼等诸根未能与触作所依止是六处位。正理二十六云。岂于此位诸识不生。而得说三未具和合。且无一位意识不生。则名色中身识亦起。况六处位言无三和合。所余识身亦容得起。然非恒胜故未立三和合名。于此位中唯六处胜故约六处以标位别
已至三和至总名为触者。出胎已去三两岁来。已至根.境.识三和合。此即简前位。未了能生苦.乐.舍受违.顺.中庸三因差别 因。即是境 此即简后。于中间位所有五蕴总名为触。创触对境触用胜故故标触名
已了三受至此位名受者。四岁五岁已去。十四十五已来。已了三受生因差别简前位。虽起衣.食等贪。未起淫贪简后位。此中间位所有五蕴总名为受。受用胜故别标受名
贪妙资具至此位名爱者。十六十七已去贪妙资具及淫爱现行简前位。未广追求简后位。此中间位所有五蕴总名为爱此位爱胜故别标名
为得种种至此位名取者。年渐长大为得种种上妙境界。周遍驰求不辞劳倦。然能未为后有起善.恶业。此中间位所有五蕴总名为取。此位取胜故别标名。故婆沙二十三引施设足论云。云何取谓由三爱四方追求。虽涉多危崄而不辞劳倦。然未为后有起善.恶业是取位(已上论文)爱取别者初起名爱。相续炽盛立以取名。故正理二十八云。如何别立爱.取二支。毗婆沙师许初念爱以爱声说。即此相续增广炽盛立以取名。相续取境转坚猛故 又解取谓执取。即是四取。故正理二十六云。为得种种可爱境界周遍驰求。此位名取。取有四种谓欲。及见。戒禁。我语。取差别故。以能取故说名为取 解云论其取支实通四取。而言爱增名为取者。对前爱说
因驰求故至此位名有者。又渐长大因取驰求胜故。积集能牵当有果业。此业生位所有五蕴总名为有。业名为有是能有故。此位业胜。标以有名。故显宗云应知此中由此依此能有当果故立有名。有有二种谓业。异熟。今于此中唯取业有(已上论文)准此文有支已前多造满业未多造牵引业。若于现在不起爱.取.有时。应知还是受支摄也
由是业力至即如今识者。由是现在业力从此舍命正结当有一刹那顷所有五蕴此位名生。当有生支即如今识各一刹那。未来生胜故以标名。现在识强当体受称
生刹那后至触受四支者。从生刹那后乃至当来受支位中间诸位所有五蕴总名老死。如是老死即如今世名色等四老死之名通于四位。约容有说言生为缘。从生支后老死相显故以标名
辨十二支体别如是者。总结
又诸缘起至四者远续者。此下大文第三明本说意。就中。一明约位说。二明遣愚惑。此即初文。将明总叙四种缘起 刹那。谓同一刹那 连缚。谓前后相次连接 分位。谓前后十二分位 远续。谓前后障时相续。此总列名
云何刹那者。问
谓刹那顷至灭坏名死者。答。谓同一刹那由贪行杀具十二支 痴。谓贪相应无明 贪相应思。是行 贪相应识于诸境事了别。名识 识俱三蕴。谓于五蕴中除识.及受以别立支故取想蕴全.色.行二蕴少分。色蕴少分者。谓于色蕴中除五根.及身.语表.无表业。以别立支故取余识俱色蕴。言行蕴少分者。谓于行蕴中除无明.思.触.贪.及无惭.无愧.惛沈.掉举。并生.异.灭。以别立支故。取余识俱行蕴故。名识俱三蕴总称名色。名色是总。根是其别。以别住总。故言住名色根 五有色根说为六处。虽数有少。如名色释 或由彼力能满六故。故正理云有色诸根说为六处 又解意住名根。眼等五根住色根。故云住名色根说为六处。意虽过去五在现在从多分说名为六处。或可。现识望后名意 若尔受蕴望彼名色亦名名色。何故不说 解云名.色二种各有别法充名色体。意于现在更无别法故取识为意 六处对余境.识三和合故有别触起 领触名受 贪即是爱 与贪相应无惭.无愧.惛沈.掉举诸缠名取 贪同时刹那等起身.语二业表.无表名有 如是诸法未来正起时名生 至现异相熟变时名老。灭相灭坏时名死。住即名色摄也 问生在未来。老死现在。是即时别。云何刹那具有十二 解云此据四相作用究竟名一刹那故具十二支 又解生相不据作用但体现前说有生支 此说刹那缘起唯约有情.有漏
复有说者至俱遍有为者。此说刹那.连缚。俱遍有为。通情.非情。有漏.无漏。刹那不同故叙异说。连缚意同故不别解
无间名连。相接为缚 或邻次名连。相属名缚。故正理云。连缚缘起谓同异类因果无间相属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