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2700000022

第22章

自下大文第二。合破名色身。通能所取无相无生。破能取心。令不生。故名无生。文中有三。初依前重征。若世界下第二指出执体。如来说下第三正破。今言何以故者。乘前起责。何故前说微尘即非尘微世界即非世界。次第二覆释亦是指出执体。言若执微尘及名身界为实有。皆是妄想中一合妄想。故论释云。于中为并说若世界若微尘界。此二皆是一合妄想。何故不举色身一合相者。色身破相粗相易知。界尘破相细而难知故重破之。若执此二为实有。此是二种一合妄想。非相字也。故新本云名一合执。真谛本名聚一执。即是中边论八分别内聚中。执一分别。亦是地持八妄想中。积聚妄想。八妄想者。一合妄想是贪。二不合妄想是嗔。三合不合俱相违妄想是痴。此三是彼烦恼。四我妄想。谓执自为我。五我所妄想。谓执众生为我所。此二是肉烦恼。六自性妄想。谓执诸法有自性。亦名自性分别。七差别妄想。谓执法有大小好恶等差别。亦名差别分别。八积聚妄想。此于多物和合处起一执。此三是心烦恼。善现知名身聚及微尘聚以多物合成。前虽异破为无。恐初学人犹起一执。故重指云。若执名身界。及尘界为实有。即是二种一合相故。论名二种搏取。谓一搏取及差别搏取。搏是一合。取是执相。然世界是名身界。不可破一为多故。但是一搏取。微尘是色身中差别故。执微尘有者。是差别搏取故。论云。以取微尘聚集故。善现言。破此二执故。先指此二执。皆是八妄想中一合妄想。第三引佛前说。正破一合相故。论云。即非搏取者。名安立第一义。谓安立一合相。为第一义。是名一合相者。依俗谛假说。为一合相。

自下大文第三。如来述成善现所释。理亦合述。别破名色。由次合破。名色言。故偏述成。次意云。世谛故有彼搏取。第一义故彼法不可说。言第一义中。无彼搏取可说。但凡夫二乘不知一合相空。寻名强执。故论引经云。彼小儿凡夫如言说。取非第一义。世亲论云。但随于音声。凡夫取颠倒。即是释此文也。

自下大文第二显作二观时不分别。是教入相应三昧时不分别。于中初乘前起征若一合相即非一合想。但是凡夫随执者。即我见等诸见亦应非见。何故佛说凡夫有我见边见等诸见耶。此论牒经。并什本无征文也。次破说我见等执。文中有三。初问。次答。第三佛为述成。亦是结劝菩萨。一切法应如是知见信解。论文有二。初解等至方便。次显不说欲愿及摄散方便所以。前中有三。初结前已明彰后未说。次标问四门。后随标配释。前总别破作无想无生观。合而言之。总是无所见家方便。故云已说。未说净心人证真俗时相应三昧不分别故。次说云。配释中先配释此文。后例余住处。前中初问及答显示如所不分别。菩萨发心者。显示何人不分别。于一切法者。显示何法不分别。第四何方便通前问答及后观。知见信解皆是不分别方便。故释问答已云。如是观菩萨乃至即此观察。为入方便。

世亲自下大文第三明我法无实故。彼偈云。非无二得道。远离于我法。非不无此我法。二种而得菩提。必离此二见。方得菩提故。此偈总释一部文意。无著论初。解如何不分别中。初问起指答。次正解经文。解经文中有三。初牒经配属。次问答正解。后如是观察下结通方便。以何方便亦通用此问答故。问答正解中。初问意言。云何显示如所不分别。宁佛虽说凡夫有我人等见。知诸见体空。不应如佛所说起执有分别。若尔何故佛说凡夫有我人见等。论释云。如外道说我。如来说为我见。故安置人无我。故经云。如愚所分别。外境实皆无。习气扰浊心。故似彼而转。佛为破凡夫外道说有我故。佛说凡夫。但有执我妄见。实无有我。即厚严经云。为对遣愚夫所执实我法故。于识所变。假说我法名。今显佛说所执我无但假说有彼我见故。与彼义同。佛说凡夫有我见者。且为成立人无我理。内凡二乘闻佛说凡夫有我人等见。复执佛说有我人等见。此是法执。佛今于此般若经中。总破凡夫二乘诸见分别。显诸见体空。故问善现。论释此问意云。佛为凡夫二乘。说有我见。欲明我见体空。显法无我。故作此问。成唯识云。为入我空。说六二法。复唯识论二十云。依此教能入数取趣无我。所执法无我。复依余教入法空。如是等文皆同此说。答文有三。初直答。次却征。后引佛说释。佛前于施设大利中。说我想即非我相故。彼执佛说我见。非正语也。何故佛说我见等。即非见者。论云。若有彼我见是见所摄。言若执有我见。还是法执见摄。障入相应三昧故。佛教观我见等即非见也。故世亲论云。见我即不见无实。虚妄见。此是微细障见真如远离。此显执我之见本不见我以无实体。但妄见故。我见无体。然法见亦尔。以证如时。不见二我。此微细障。便得远离。故知此二见说名不见。彼论之意。举生类法。即非见。故配此文。读者应悉。论第三文。结通方便意云。先以闻思修慧。推我见体本空。不起诸见分别。始得入相应三昧。故云即此观察为入方便。

次下第三佛为述成。亦是劝行菩萨乘人。准前我见非见。亦应如是知见信解一切法非法。于中初述成。次破寻名执。菩萨发心者。真谛能断及此论并举发行菩萨人。故论云。菩萨乘发行者。此显示何人不分别。答前第二问也。言行菩萨乘者。应如是不分别。于一切法者。显示何法不分别。言于一切法皆不分别。非但我见等。应如是知见信解者。此以答第四何方便。今据论释如所不分别已。又云。即此观察为入方便。故知方便通前三义。知见信解者。经有三。论判为二。谓定慧学即心智也。于修二时。无漏戒俱为戒学。无别修位。故略不说。若尔云何成知见信解三句。论云。于无分别中知见胜解。意言修无分别时。定慧别修为二。合修入观为一。故有三句。初言应如是知者。此教修定时应知诸法非法。论言若智。是修无分别人智。依止奢摩他。是修定时名止品也。言修无分别人。若修诸定及依定。起天眼等。观诸时法。应知定心定境及所知法皆非法。如前我见非见。故言应如是知。应如是见者。论云。依止毗钵舍那。观通理事。言菩萨若以智慧观诸法时。亦应明见诸法非法。如前我见非见。前故言应如是。以慧观法。明了不同定智。故名为见。此二在加行中。定慧随增修。二未均修故。应如是信解者。双持定慧二心。正入真观时解故。论云。此二依止三摩提故胜解。尔时正解诸法。非法此是证信时解。故经名信解。论胜前知见时解。故名胜解。故无性摄论云。谓于法界。内证相应。而起胜解。云何胜解。论云。以三摩提自在故。此据入真观时离取相转。故名自在。胜前取相解。故名胜解。又云解内攀缘影像彼名胜解。此据入俗观时。解识内法如影像等故。名胜解论。牒经结云。如是知解已而不住法想者。捡寻诸本。皆无结文。唯此论牒经有斯一句。结前三句。结前三义。推其文势。有亦无妨。而不住法想者。明得此胜解时于一切法无住著想。如于我见住非见想。故能断云。如不住法相。什本云。不生法想者。即不起执著。然阙如字。此不住想正显无分别。前知见二是加行故。或知见胜解三种皆方便摄。正不住法始是根本后得二智。故论牒经结释云如是知解已而不住法想者。此正显示无分别也。世亲论解三句云。二智及三昧。如是得远离。谓世出世智如论说知见。二皆依三昧故。名为胜解。能伏及断我法见故。名为远离。次下第二破寻名执。佛说不住法想。以有法想可住故。后安立法想。为第一义。破言即非法想。即非法想是不共义。是名法想。是相应义。皆准前释。

自下大文第三论名不染行住净。此不染中有二。初长行中明佛于说法中不染。次偈文明佛于流转中不染。初中复二。初以大施多福。比校不如无染说法福多。欲令诸说法人学佛以无染心说法。次云何为人说下问答释不染说法相。前中复二。初举大施多福。次善男子下以彼多福比。显不如无染心说法。论文有二。初标名属经。次正解文义。随前判经亦为二段。义显易知。胜天王般若中。佛自以两义释。一以财施有竭法施无尽。此显行施时施财有限故施必有尽法无限故说而不尽。二以财施但得世间果报。昔曾已得。即已堕落。今虽更得。必还退失。若以无染心说法未得。决定当得证大涅槃。得已不失。自利利人。永无究尽。此明得果时异。大论文云。财施得有量果。得欲界系果。得三界系果。法施得无量果。得三界系不系果。彼文皆据有相财施。以对法施。今此见智净下。凡所举福皆无相施。果亦无量。然比法施。法施犹胜福德。智慧名之为导。正是道法福为助故。有此大益。故佛劝修。论云。有如是大利益故。决定应演说如是演说而无所染。受持读诵是说法因。是以兼举。世亲论云。化身示现福。非无无尽福。虽佛化身作业。而说法时有无尽福。劝诸学人。心无染说也。问答释中有二意。一问。云何为人演说。胜前大施多福。二问。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佛自释云。而不演说。名演说。魏本作而不名说。及新本皆作如字。言虽演说。如不演说。有二义。一观能说所说体空。虽恒演说。如不演说。故论云。不可言说。故不演说。彼法有可说体。应如是演说。若异此则为染说。以颠倒故。言若不观说体空。则以取相心说。非无染说故。什云。不取相如如不动。谓说法时。如证真如。离于动摇。即余本言。如不演说。二云。以名利心说则虽恒说如不演说。故论云。又如是说时。不贪敬供养等。亦为无染说法。然佛于说此经末。无染说法。非唯显佛于说法中无染。然佛亦教后人以无染心说也。世亲论云。诸佛说法时。不言是化身。以不如是说。是故彼说正。彼论意云。佛说法时。不言我是化身。故名而不演说此意别。

自下第二明佛于流转法中不染不住生死中。论亦名为不住流转者。前总说佛不住生死由达法无我。此中别说九种观行。显于流转不染。即是成前不住生死义。又释前虽说佛不见有生死可住。何妨生死是有故。此观佛九种。生死法皆虚妄。如星翳等故。佛虽处生死。生死不能染污。是名流转不染。世亲论此下大文释第六疑。疑云。若诸佛如来常为众生说法。云何言如来入涅槃。此疑于前化身有去来法身无去来中起。或是次前如不演说中起。若作此解。便是第五段中。开出无别第六段也。为断此疑故。说九观。偈言。非有为非离。诸如来涅槃。九种有为法。妙智正观故。此显诸佛得涅槃故不住生死。示现世间行利益故不住涅槃化入涅槃法身恒住。上二句正答所疑。下二句明化身示现世间行而不住有为法中。以观有为作九观故。此经偈分为三。初一句总举有为法。为所观境。次两句正以九喻教。观九释有为。下一句结劝修行。能断云。诸和合所为者。谓四相等因缘和合。所生住。故曰所为。无漏有为体亦迁变。二乘厌背。故教不染。或唯有漏。为烦恼之所为故。名曰有为。生死杂染沉溺有情。教令莫染。作九观故。余如大师前卷中解。

([黑])

右金刚经会释全部三卷客岁夏五月借得南京东大寺大佛殿劝进所龙松院所藏本荏苒逾年今文化十三年丙子春正月五日遂誊写切了。

顺艺志通(三十又二)

同年夏六月十九日一校了廿一日再校了。

二十三日三校了无只字之差也。

([青])

文政二年己卯八月十七日借得南京龙松院之藏中一本校合了。

同四年辛巳冬十二月廿四日再校了。

同五年壬午夏四月念八日三校了。

会释三卷前一卷校合先所得一本及龙松所藏二本后二卷唯挍捡龙松藏二本文化五年壬午四月廿八日夜于洛东冈崎客舍成功。

释顺艺(春秋三十有八)

同类推荐
  •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终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明九边考

    皇明九边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瓶粟斋诗话五编

    瓶粟斋诗话五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剩语

    剩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 小离别安

    小离别安

    人倒霉了,喝杯水也能被加料。被人算计,只能落跑天涯。N久后,辣妈萌宝犀利回归。黎昕蓝教导儿子说,儿子,你要记得,女人不拽,天理难容!向离安满头黑线:“老婆,你敢数一,我就敢数二。”她拽拽的说:“那我数二,你敢数一吗?”向离安摇摇头。“还有,我不是你老婆。”萌宝说:“粑粑,我都三岁了,你什么时候补票啊!不补的话别挡人家排队。”这时候,出来了几个人......
  • 奔往结婚的路上

    奔往结婚的路上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你因他汇聚,盘旋,比较出悲喜,结合,分离。
  • 邪王的一品宠妃

    邪王的一品宠妃

    穿成克父克母克全家,本是侯府嫡女却被送到尼姑庵修行的灾星该怎么破?开了金手指的谢歆玥飞出十根银针磨刀霍霍地表示,乖,迷信是病,得治!女扮男装,她妙手回春游走在王侯贵族之间,成为了人人追捧的玉面神医!极品亲戚赖上门,不好意思,当初叫我滚,现在已经滚远了!灾星命格疑点重重,为夺回母亲嫁妆,报仇雪恨,她决定再入侯门!且看嫡女归来,如何痛打牛鬼蛇神,成就本朝独有的一品女医!还有那个谁,别以为你是王爷就能拖欠诊费!啊呸呸呸以身相许泥煤,钱我不要了卧槽你这妖孽表过来!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关注气候

    关注气候

    本书独辟蹊径,在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讲述中国气候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医科学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颇具趣味性。
  • 大医平安

    大医平安

    故事的背景为某个类地球的巨大星球,该星球文明经过千百次的毁灭重生,人们终于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在某一次文明再次重生之时,星球内发展理事会为留后路,利用球体磁场隔离出一块大陆,并抑制该大陆的科技进步以阻止环境破坏。三百年前,主大陆派遣了十名新监视员到被隔离的不离大陆,该监视组组长凤象用一己之力结束了不离大陆千年来的万国乱世,统一为十四大国,我们的主角平安就出生在十四国之一的西部葵国。
  • 日久生情:总裁,不许动

    日久生情:总裁,不许动

    在江城,豪门千金乔悦彤就是一个大笑话。她在新婚之夜因为出轨暴露跳海自杀,声名狼藉,成为江城街头巷尾的笑谈。两年后,一个叫唐晚的夜场女子横空出世,她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有着七窍玲珑的心,还多才多艺,她巧笑倩兮游走于男人之间,她不要名不要利,一直目标明确,只为复仇而来。
  • 老男孩(刘烨、林依晨、雷佳音主演)

    老男孩(刘烨、林依晨、雷佳音主演)

    刘烨、林依晨、雷佳音、胡先煦主演电视剧《老男孩》同名小说,吴争,帅气俊朗的民航机长。一个看上去成熟世故,干练稳重的男人,实际上却是个依然没长大的老男孩。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生活中,他恣意潇洒,可当他潇洒的他遇上‘从天而降’的一个十六岁儿子,以及莫名其妙闯进他生活的麻辣女教师林小欧,原本的轨道就开始一去不返……“怎么是你?”“怎么又是你?”从被迫‘喜当爹’,到知爱不少年,什么样的缘分的纠葛,让这对儿见面就互怼的欢喜冤家开始逐渐相爱?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静蕾拍过电影,被孟京辉改编为话剧,反响热烈,盛演不衰。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