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1600000005

第5章

行品第九

于是,贤者须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假使菩萨摩诃萨,无沤和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若行色者则为行想,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者则为行想;若行色常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常者则为行想;若行色无常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则为行想;若行色苦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苦则为行想;若行色乐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乐者则为行想;若行色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色非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非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色虚无者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虚无者则为行想。

“若使,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色寂寞则为行想,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者则为行想。

“假使,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若行四意止则为行想,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则为行想,若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则为行想。

“唯天中天,假使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而自念言:‘我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而反行想。

“假使菩萨摩诃萨心自念言:‘作是行者,则为行般若波罗蜜。’亦为行想。

“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谓舍利弗:“假使贤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立色想则不信解。若立色者,则不脱想,为行生死想。若行色想,则不得脱无明、行、识、六入、所更、痛、爱、受、有、生、老病死、忧戚恼会,彼菩萨摩诃萨为不行般若波罗蜜,则无沤和拘舍罗。立于眼想,则不信脱;假使菩萨摩诃萨立于耳、鼻、舌、身、意想,则不信脱;设立于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想,则不信脱;若习眼更、耳、鼻、舌、身、意所习更,立是诸想则不信脱;假使立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想,则不信脱;设立于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想者,则不信脱。而于佛法念行著想、念行想者,则不信脱十二因缘苦恼之患,彼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声闻、辟支佛造证,何况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乎?所不能及也。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沤和拘舍罗。”

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而有沤和拘舍罗耶?”

须菩提谓舍利弗:“设使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行色想,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想;不行色常,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常;不行色无常,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不行色苦,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苦;不行色乐,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乐;不行色我所,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不行色非我所,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非我所;不行色虚无,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虚无;不行色空,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不行色无相,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相;不行色无愿,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愿;不行色寂寞,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不行色无想,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想。所以者何?色者则空,色无异空,色则为空,空者为色,色自然空,痛痒、思想、生死、识空,则无有识、无有异空,识则为空,空者为识,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为空,无有异空,三十七品计则为空,无别异空,三十七品空,空者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则为空,无有异空,佛法则空,无他别异空,空者则法,法者则空。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成沤和拘舍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者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彼行般若波罗蜜已,无所受,无所行,不受不行,不行不受,不有所行,亦非不行,是故无所受,亦不有所受。”

贤者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已无所受?”

须菩提答曰:“所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自然不可得,由是之故,般若波罗蜜为无所有,则为自然。以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所受,无所行,不受不行,不行不受,不有所行,亦不非不行,是故无所受,亦不有所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为无所有,则谓自然,是故无所至,无所犯负,是名曰一切不受三昧之定。菩萨摩诃萨广普玄远而无所量,诸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以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离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复有余三昧乎?”

须菩提答舍利弗:“复有余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所余三昧行,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须菩提谓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首楞严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须菩提谓舍利弗:“复有三昧名曰宝印,复有三昧名曰师子娱乐,复有三昧名曰月曜,复有三昧名曰月幢英,复有三昧名曰一切印,复有三昧名曰无能见顶,复有三昧名曰了法界,复有三昧名曰分别幢英,复有三昧名曰喻金刚,复有三昧名曰入法印,复有三昧名曰立定意王,复有三昧名曰印王,复有三昧名曰势力精进,复有三昧名曰超等,复有三昧名曰入应顺分别,复有三昧名曰入辩于十方界,复有三昧名曰总持意,复有三昧名曰度无为,复有三昧名曰等御诸法海印,复有三昧名曰普周虚空,复有三昧名金刚道场,复有三昧名曰执英幢,复有三昧名曰帝英如门阃,复有三昧名曰起本,复有三昧名曰师子吼,复有三昧名曰精进立,复有三昧名曰胜宝,复有三昧名曰照明,复有三昧名曰不眴,复有三昧名曰不住于下,复有三昧名曰决了,复有三昧名曰灯明广普,复有三昧名曰无量行,复有三昧名曰光造,复有三昧名曰有所照曜,复有三昧名曰庄严净,复有三昧名曰离垢光,复有三昧名曰有所造乐,复有三昧名曰电灯明,复有三昧名曰尽索,复有三昧名曰威神迹,复有三昧名曰离尽索,复有三昧名曰无能胜,复有三昧名曰开通,复有三昧名曰灯明,复有三昧名曰离灯垢,复有三昧名曰严净辩才,复有三昧名曰有所光耀,复有三昧名曰造事,复有三昧名曰慧英,复有三昧名曰住惟,复有三昧名曰普明,复有三昧名曰善立,复有三昧名曰宝积,复有三昧名曰超诸法印,复有三昧名曰普法,复有三昧名曰胜娱乐,复有三昧名曰度法顶,复有三昧名曰有所毁坏,复有三昧名曰一切明句,复有三昧名曰等字所作,复有三昧名曰趣字,复有三昧名曰断因缘,复有三昧名曰无事,复有三昧名曰无墙,复有三昧名曰决了入号,复有三昧名曰无卑行,复有三昧名曰除冥,复有三昧名曰修行迹,复有三昧名曰无动,复有三昧名曰广界,复有三昧名曰决一切德,复有三昧名曰住无心,复有三昧名曰净于严整,复有三昧名曰度觉意,复有三昧名曰无量灯明,复有三昧名曰等不等,复有三昧名曰度一切,复有三昧名曰断诸事,复有三昧名曰离意了除,复有三昧名曰离建立,复有三昧名曰一胜,复有三昧名曰行诸事,复有三昧名曰一事,复有三昧名曰除怨事,复有三昧名曰灭诸所有不当,复有三昧名曰入随因缘音,复有三昧名曰声迹言无尽度,复有三昧名曰威神迹,复有三昧名曰光耀炽盛,复有三昧名曰清净树,复有三昧名曰清证而闲,复有三昧名曰一切胜,复有三昧名曰不乐一切诸苦乐,复有三昧名曰无尽事,复有三昧名曰总持句,复有三昧名曰等于正邪师子座,复有三昧名曰入响离响,复有三昧名曰无响得响,复有三昧名曰离垢明,复有三昧名曰御迹,复有三昧名曰满月离垢光,复有三昧名曰电锭光,复有三昧名曰大严净,复有三昧名曰普照世间,复有三昧名曰普定意,复有三昧名曰应无染离染,复有三昧名曰御空一切等御,复有三昧名曰无青不青宝,复有三昧名曰立无本念,复有三昧名曰身时第一,复有三昧名曰言时除空念,复有三昧名曰脱虚空碍灭护。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及余不可计会无有限量诸三昧门、诸总持门,菩萨摩诃萨所当学者,疾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于是,须菩提承佛圣旨而叹颂曰:“舍利弗,欲知往古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则为授此等菩萨摩诃萨决,及今现在十方世界诸现在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悉已授此诸菩萨摩诃萨决。其行是三昧者,彼不见三昧,亦不念三昧,亦无所三昧,亦不想我当三昧吾当三昧乎,亦不念我空三昧,是菩萨摩诃萨无想念。”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为住古三耶三佛所授决乎?”

答曰:“不也,舍利弗。所以者何?唯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三昧不为异也,菩萨摩诃萨亦不为异,菩萨摩诃萨则为三昧,三昧则为菩萨摩诃萨。”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仁者所云,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及诸三昧,不为各异,菩萨则三昧,三昧则菩萨,一切法皆平等则不知三昧。”

“以是故,舍利弗,于是三昧,善男子亦不知,亦不了。”

舍利弗又问:“何故不知不了?”

“用无明故而为三昧,以是故,菩萨不知不了。”

尔时,世尊赞贤者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吾赞仁,行空第一叹之最尊。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当如是学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学如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乎?”

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所学者亦无所得,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自然具足,虽有所得,亦无所得。”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学如是,作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乎?”

佛言:“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得无所得。”

舍利弗白佛:“云何得无所得?”

世尊答曰:“不得吾我,亦不得人、寿命,亦不得所见。五阴究竟本末普悉清净,亦不得见也。阴、种、诸入本末究竟如是悉清净,亦不得。无明之源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行、识、六入、名色、所更、痛、爱、受、有、生、老病死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苦无所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习尽之路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欲界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色界、无色界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六波罗蜜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菩萨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佛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所清净?”

世尊答曰:“无所起,无所生,无所得,无所行,则为清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者,为学何法?”

佛言:“菩萨摩诃萨学如是者,为学无所学法。所以者何?舍利弗,是诸法者,计其所有而愚凡夫之所倚立。”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谁致是法?”

佛言:“如无所得,以是故得如是逮者,故曰无所逮。”

又问:“世尊,谁无所得而有所得?”

佛言:“色无所得,其内亦空,外亦复空,内外亦空,所谓所有自然无有而悉为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内,无外,亦无内外,所有自然无有悉空。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无内,亦无外,亦无内外,所有自然无有悉空。

“彼愚凡夫从无明教,依倚著爱而有想念,以依无明为两盲俱,则为不知而无所见,已不知不见,彼则思想不可得法倚于名色,又复依倚著于佛法已,有所倚而欲了知无所有法故不知不见。何谓不知不见?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知不见,十二入、十八种、三十七品、十二因缘、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不知不见,由是之故名曰为愚。彼不舍施。何所不舍?不舍欲界,不舍色界,不舍无色界,不舍声闻、辟支佛地,则不笃信。何所不信?不信色空,不信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不信十二入、十八种、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为空,不能建立,不建立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住阿惟越致地,复不建立诸佛之法,以是之故,名曰为愚。有所倚著眼、耳、鼻、舌、身、意,倚著诸种、诸阴入,倚著依求于淫怒痴,倚著依慕诸疑邪见,倚著依慕于佛道也。”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为不学般若波罗蜜乎?不生萨芸若耶?”

佛言:“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芸若。”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不得萨芸若。”

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无沤和拘舍罗,有所思想,有所依倚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而反想求,依倚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而复想求萨芸若慧,已想求萨芸若而依倚。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芸若慧。”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为不学般若波罗蜜,为不行萨芸若慧乎?”

佛言:“如是,舍利弗,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为不得萨芸若。”

舍利弗问:“唯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当云何学般若波罗蜜而随顺学得萨芸若慧?”

佛告舍利弗:“假使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为学般若波罗蜜,得萨芸若慧得无所得,无所得亦复不得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不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不复得萨芸若。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为学般若波罗蜜,得萨芸若得无所得。”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无所得?”

世尊答曰:“于内亦空,于外亦空,内外亦空,一切法空。”幻品第十之上

于是,贤者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问者:‘此幻士学般若波罗蜜,欲得萨芸若?’问者如此,以何报答?又‘斯幻士,学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欲用逮得萨芸若慧?学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欲用逮得萨芸若慧?又学萨芸若慧,欲以逮得萨芸若?’假使来问如此谊者,以何报答?”

佛告须菩提:“我故问汝。于须菩提意云何?从其所知而报答吾。于须菩提意云何?色异乎?幻异乎?痛痒、思想、生死、识异乎?幻异耶?”

须菩提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为异乎?眼复异乎?耳、鼻、舌、身、意异乎?幻复异乎?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异乎?幻复异耶?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异乎?幻复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四意止异乎?幻复异耶?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异乎?幻复异耶?空、无相、无愿异乎?幻复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为异乎?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复为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为异乎?道复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幻不为异,色亦不异,色则为幻,幻则为色。唯天中天,幻不为异,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为异,识则为幻,幻则为识。唯天中天,幻不为异,眼、耳、鼻、舌、身、心亦不为异,幻则为眼,眼则为幻;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识则为幻,幻则为识;所习因缘痛痒之乐不为异也,痛乐则幻,幻则痛乐。唯天中天,幻不为异,四意止亦不异,四意止则为幻,幻则四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由行则为幻,幻则由行。唯天中天,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法则为幻,幻则为法。”

“于须菩提意云何?所谓幻者,为有尘垢及瞋恨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所谓幻者,有所起,有所灭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其不起不灭者,彼学般若波罗蜜已,逮得萨芸若慧,获致一切大哀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于此兴于所知思想,从习俗教因五盛阴为菩萨乎?”

答曰:“如是,唯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有知思想,随其习俗而发言教,以五盛阴而有所起而有所灭,宁可复得尘劳瞋恨?”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其无思想,无习俗,无所言教,无所兴立,无有名号,无身,无身事,无言,无言事,无意,无意事,不起不灭,无有尘劳,无有瞋恨,又以此事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者则无所有。”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及学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欲学者,当如学幻。所以者何?唯天中天,当观五阴亦如幻士。”

“于须菩提意云何?又此五阴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慧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所以者何?其五阴者自然无所有,其有自然无所有者亦不可得。”

又问:“于须菩提意云何?自然之喻五阴如梦,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所以者何?计于梦者自然无所有,其为自然无所有者则不可得。”

“于须菩提意云何?呼声之响喻于五阴,又复譬如水影、野马、所化之喻,譬如五阴学般若波罗蜜,逮成萨芸若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所以者何?其呼声响、水影、野马所化,自然无所有,其为自然无所有者则不可得。所以者何?唯天中天,分别了色犹如幻也,痛痒、思想、生死、识及十八种、六根、五阴及五盛阴自然如梦。唯天中天,色、痛痒、思想、生死、识、十八种、六根、五盛阴犹如梦也,于内则空了不可得,而无自然则为空矣了不可得。”

须菩提白佛言:“今说于此般若波罗蜜,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闻斯说者,得无恐惧、畏难、怀懅?”

佛告须菩提:“假使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不解沤和拘舍罗者,不亲善师,或恐或怖,或怀畏懅。”

须菩提问佛言:“唯天中天,何谓菩萨摩诃萨善师,行般若波罗蜜有沤和拘舍罗,菩萨摩诃萨不恐不怖而不怀懅?”

佛言:“此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志在专精,于萨芸若慧不观色无常,色亦不可得;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识亦不可得;志观萨芸若,不察无常,亦不可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沤和拘舍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志在萨芸若慧,不观色苦,亦不得色;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苦,亦不得识;不观色是我所,亦不得我所;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是我所,亦不得我所;不观色非我所,亦不得非我所;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非我所,亦不得非我所。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志学萨芸若,观于色空,亦不得空;观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亦不得空;不观色有常,亦不得常;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有常,亦不得常;不观色非常,亦不得无常;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非常,亦不得无常;观色寂寞,亦不得色寂寞;观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亦不得识寂寞;观色虚无,亦不得色虚无;观痛痒、思想、生死、识虚无,亦不得识虚无。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沤和拘舍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观无常,亦无所得;苦空无我非身,亦无所得;不观无常,亦无所得;空、无相、无愿、寂寞、虚无,亦无所得;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观无常,亦无所得;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不观无常,亦无所得;非常、苦、空、无我、非身、空、无相、无愿、寂然、虚无,观于斯事了无所得。彼为众生如此意:‘吾为一切众生之类,说无常法,为颠倒者令不迷惑。又分别法,为苦、无我、空、无相、无愿、寂寞、虚无,为颠倒者令不迷惑。’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沤和拘舍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学行萨芸若慧,思惟其谊,不观色无常,不堕颠倒,亦无所得;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不堕颠倒,亦无所得;无苦无我为空,空、无相、无愿、寂寞、虚无不令颠倒,亦无所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离四非常,空、无相愿、寂寞、虚无,观此诸事,不令颠倒,亦无所得。假使在于萨芸若慧,念此不舍,此则菩萨摩诃萨惟逮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志不思惟声闻、辟支佛事,亦不听志劝随其行,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畏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造斯观,不用色空而为空也,色则为空,空者则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专为空,色者则空,识自然识,空者为识;眼不专空,眼自然空,眼者则空,空者则眼,不专为空;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不专空,识自然空,识者则空,空者则识;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则为空矣,所习因缘痛痒之乐自然为空,所习因缘痛痒之乐观之则空,其心自空,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则亦为空;其四意止不专为空,四意止空故由是为空,其四意止自然为空;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不专为空,三十七品则自然,空者则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则空;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不专为空,则自然空,空者则为佛,法则空,空者则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畏懅。”

同类推荐
  • The Culprit Fay and Other Poems

    The Culprit Fay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学诗礼

    小学诗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韬晦术

    韬晦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迂言百则

    迂言百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谁与争疯

    谁与争疯

    学府里每天都要做些什么?用膳,睡觉,逗玉兔咯。就是这只该死的玉兔,害她去学府第一天就被关进小黑屋!可是看着他一脸可怜相,她又有些恨铁不成钢,好歹也是个皇子,虽然是最不得宠的那一个,可被人欺负到这个份上,他就没有一点脾气吗?不过兔子也有优点,在她被赶出家门的时候,是兔子把她带回了家。冷冷清清的皇子府变得鸡飞狗跳,他躲进祠堂总行了吧。很不幸,“麻烦让让,我要给我娘找个安身之所。”她努力在一堆牌位中找到一个空位。
  • 奇迹的翡翠城

    奇迹的翡翠城

    故事多多,乐趣多多,亲子阅读,收获亲情和快乐。《奇迹的翡翠城》精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田运杰所著的精美童话,每一篇故事都非常精彩。《奇迹的翡翠城(童话故事集)》包括小公鸡鸣鸣历险记、 小妮娜探故乡、鼠王与狐狸、老鼠告猫状、小浩浩和七个精灵人等。书中温馨的故事、可爱的形象、精美的文字,构成这套高品质的书,相信孩子 与家长都会喜欢。
  • 九幽阎罗传

    九幽阎罗传

    身怀盘古圣血,又得九幽传承。布局也好,谋划也罢,横戟一并破之!从都市生活开始,领九幽族崛起。伸腰抬手,谈笑间,拦路之敌退灭。看易何如何坐拥美人,踏寰宇,战苍茫!
  • 先亲后爱:妖孽老公抱一抱

    先亲后爱:妖孽老公抱一抱

    作为叛逆少女,离香香认为最美的时光就应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比如去玩,去浪,直到有一天遇到西门逸川,她玩脱了也浪够了。结婚前,两个人互相调戏,齐手虐渣,外加同居同睡同吃饭。关系说好就好,友谊的小船也能说翻就翻。直到有一天,两人泳池热吻的照片醒目的挂在新闻头条,喜欢刷头条的离香香将手机递给衣衫半解对着空气四处放电的闷骚老公。“说好的隐婚,亲爱的,你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将诱惑性的八块腹肌全部展现出来的某人一脸无辜的回答:“这就是地下!”离香香: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可这话没问题啊!?西门逸川:你若爱上我,我便宠你一生,你若不爱,我便囚禁你一辈子,你只能做我的女人,也只能做我,做我,做我……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荔枝

    荔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恋你成瘾

    恋你成瘾

    林执遇上颜习语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这个女人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不惜用尽一切手段得到她。颜习语不知道林执究竟看上她哪一点了,她改还不行吗?她想尽一切方法避开他,却还是逃不开他的手掌心。
  • 万兽洪荒

    万兽洪荒

    游戏变成现实的世界,苏义再塑重生开启特殊生命角色,修行打怪期间竟然发现自己是天地所剩下的唯一一个……
  • 恃宠生娇,王妃莫急

    恃宠生娇,王妃莫急

    徐娇娇,新生代小花,才艺多多,性格活泼,勤奋努力。她以为,在这个圈子,只要努力,就可以收获,却不想,着了他们的道。她想离开,仅仅只是睡了一觉,就成功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成为了流落,民间的公主。她以为她只是来游玩一场,却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以为她会就此幸福一生,可一场误会,却让她的爱情万劫不复。徐娇娇从来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男女平等,她从来不觉得他可以重要的让她去牺牲。所以,她选择离开了他。在古代,活得洒脱自由,这是她基本的原则。……檀溪国来了一个道士,说是可以起死回生,甚至可以让异界的人回到最初的地方。徐娇娇倒是想试一试。至于那个男人嘛,她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