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400000015

第15章

经。不住三际不离三际

解曰。前说无为体无三际。此说无为不住三际。虽无为法有自相住。不同此中有住不住故为异也。谓由实相性自空寂。不可说言住此住彼。故云不住。遍一切法不可言离。体非住离得说住离。若定住离即不俱也。自下诸文准此应悉。从此第三五蕴即离

经。不住五蕴不离五蕴

解曰。五蕴色心积聚为义。实相非聚故言不住。遍色心故云不离。从此第四四大即离

经。不住四大不离四大

解曰。言四大者地水火风。谓坚湿等至下当悉。起必俱有。无色处无。实相非彼故云不住。体遍四大故云不离。从此第五六处即离

经。不住六处不离六处

解曰。言六处者眼耳鼻舌身意处也。前五是色。如俱舍论。身根九事。十事余根。第六意处是心法也。皆心心所生门处故。实相非彼故云不住。体遍六处故云不离。从此第六三对合明

经。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不住方不离方明无明等

解曰。第六对者三界即离。实相体非生死业果不住三界。体遍于彼故云不离。第七对者十方即离。所言方者依色而立。日出为东日入为西。亭午为南夜半为北。方之隅角名为四维。观待上下为十方故。又一尘上皆有方。今此言住离义有二解。一遣相门。无处可住云不住方。无处可远云不离方。二显德门。实相超有云不住方。用遍法界云不离方。第八对者明闇即离。明无明者义有二解。一依色辩。昼夜异故。又体有光体无光者。明闇异故。实相非明闇故。二依心辩。无漏净慧名之为明。有漏迷闇名曰无明。实相非心非明闇故。所言等者。非住离也。从此第二约事相明文有八对。于中分二。初之四对双非以明

经。非一非异非此非彼非净非秽非有为非无为

解曰。初一异对。言一异者义有二解。一离相门。不被有拘故云非一。体遍有无故云非异。二显德门。体具万德故云非一万德皆如故云非异。由此故云非一非异。二此彼对。言此彼者。此谓生死彼谓涅槃。生死涅槃迷悟对待。离言绝待本来平等。何此彼哉。又此物依色处说如。非即离非此彼故。三净秽对。言净秽者义有二释。一依色辩。一切圣众所居净土。一切凡愚所居秽土。又圣与凡各多净秽。实相非色故非净秽。二依心辩。诸无漏慧名之为净。客尘烦恼名之为秽。实相非心故非净秽。由此故云非净非秽。四为无为对。非有为者。诸有为法念念迁流。实相空寂故非有为。非无为者。然其实相即真无为。为遮定执故云非也。从此第二后之四对双无以明

经。无自相无他相无名无相无强无弱无示无说

解曰。一无自他对。言自他者依色心立。互相形待对他说自。对自说他。实相绝待无自他故。二无名相对。言名相者。名谓能诠相谓所诠。通有无也。实相非彼无名相故。三无强弱对。言强弱者谓色力等依观待说。实相非彼无强弱故。四无示说对。言示说者有相故可显示。有名故可演说。此无相故不可示。无名故不可说也。从此第三约垢净明文有六对

经。非施非悭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进非怠非定非乱非智非愚

解曰。然六度行对六弊垢。观待善恶有施悭等。实相绝待。非彼等故。从此第四约知见明文有十对。于中分二。且初六对约相以明

经。非来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

解曰。一来去对。诸有动法有来有去。实相不动无来去故。二入出对。迷入生死悟出生死故有入出。又往来法有其入出。实相寂然非入出故。三福田非福田对。所言田者如婆沙论有其四种。趣苦恩德生长福义。实相非有故非福田。实相非无非不福田。又性空故而非福田。具众德故非不福田。四非相无相对。实相常寂故非有相。妙用随缘故非无相。五非取舍对。有为之法可取可舍。实相无为非取舍故。六非大小对。有形质法可定大小。此无形质非大小故。从此第二后有四对。约境以明

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

解曰。实相非色故非见。非声故非闻。非香味触故非觉。非法尘故非知。从此第五文有两对。约废诠明

经。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

解曰。心行处灭者心缘虑息也。言语道断者言说不及也。同真际等法性者。谓波斯匿王观身实相。体同真际量等法性。然诸有情无始时来为我法倒。熏习力故自他差别。由业力故所感身形六趣差异。论其实相皆同真际等法性矣。从此第三结观如来

经。我以相而观如来

解曰。波斯匿王言。我以上来所说之相观如来也。上直答竟。从此第三如来即结。于中分二。且初第一印述所说

经。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

解曰。善男子实如汝说不唯实相。而实诸佛证智平等所有十力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如汝说皆如是也。从此第二辩观正邪

经。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解曰。修般若者应如是观。言他观者。但于上文随偏取一。即非正观尽名为他。即邪观也。大文第三闻法获益

经。说是法时无量大众得法眼净

解曰。谓佛答王说护佛果。无量大众得法眼净。法眼净者无漏慧也。若证我空谓即初果。证法空者即初地矣

菩萨行品第三

将释此品文分为三。初辩来意。谓前品初所申二问先陈果德。前品已明。次辩胜因。具彰于此。令修行者观果修因欣仰进修有此品矣。次释品名。言菩萨者如序品明。所言行者起悲智也。修二利行无住道故。旧云教化约利他门。得同体悲利他即自亦不违也。品第三者无劳释矣。从此第三分文解释。于中分三。第一波斯匿王问。第二如来正答。第三闻法获益。且初第一波斯匿王问。其义者何

经。尔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护十地行菩萨摩诃萨应云何修行云何化众生复以何相而住观察

解曰。护十地行者牒先问也。菩萨摩诃萨者彰能护人。未修已修俱标问故。应云何下正申三问。意问。发趣修大乘者云何修行。若修行者云何化利。若修若化如何观察即得离障至果德圆。正为希求无上果德。从初至末种不断故兴此三问不增减故。然此三问即是发心求菩提者三种妙观。厌离有为欣求菩提悲愍有情。三种之心生起次第断修化利未为初故。又亦得名三聚净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摄律仪戒。治断次第修行化利远离诸障顺三问故。即智恩断三德之因。如次能得报化法身究竟果故。从此第二明佛别答大分为三。一明答修行。二明答化生。三明答观察。就初修行文分为二。初略明五忍。后广明五忍。初略明中文复分三。且初第一总标五忍

经。佛言大王诸菩萨摩诃萨依五忍法以为修行

解曰。此总标也。从此第二别列五忍

经。所谓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皆上中下于寂灭忍而有上下

解曰。所言忍者。忍谓忍可印许之义。以慧为体。相应助伴具五蕴性。言伏忍者谓折伏也。于三贤位未亲证理。依胜解力所修正观福智二门自他二利皆未亡相。分别二障不起现行。二取随眠伏而未断故名伏忍。即忍之忍。忍有彼伏。三释得名。即起信中相似觉也。言信忍者。信谓证信。初二三地名为信忍。顺谓顺向。顺向无生。四五六地名为顺忍。无生目如。七八九地慧常照理名无生忍。寂灭即如。十地佛地照寂寂照名寂灭忍。皆通持业依主二释。大果难感故经五忍。万行难备渐次而修。从因至果为十四忍。然此五忍经论有异。如本业璎珞经略为六性。一习种性即十住故。二性种性即十行故。三道种性即十回向故。四圣种性即十地故。五等觉性金刚心故。六妙觉性如来地故。亦名六慧。闻慧思慧修慧无相慧照寂慧寂照慧如次六性。于彼六生具明四十二贤圣。故虽此五忍与彼六性列数不同。合彼后二为寂灭忍。即与此经义不违也。又瑜伽四十七说十三住。第一种性住。即本性住种性。未入僧祇。即同此经十善位也。彼云。谓诸菩萨性自仁贤性自成就菩萨功德。菩萨所应众多善法亦有显现。由性仁贤逼遣方便令于善转。非由思择。有所制约有所防护。住此住中住持一切佛法种子。于自体中已具足有一切佛法。一切种故。不能现起上烦恼缠造无间业或断善根。广如彼矣。第二胜解行住。即同此经伏忍三品。彼云。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清净意乐所有一切诸菩萨行。当知皆名胜解行住。于此住中普于一切余菩萨住及如来住皆名发趣。然前住中虽修诸善。性仁贤故所已为之非为菩提。故意作也。未名发趣不入僧祇。此住所修皆名发趣。故与前别。然此住中思择力胜所作加行。以彼修慧未得坚固相续无退。慈恩法师云。此说无漏。修慧未得非有漏慧此住不得。或此所说初发心时。十信菩萨八相成道未超五畏。所有修慧未坚固也。又于三处忘失正念。一于境界可不可意色等六境。其心颠倒忘失正念。二于受生彼彼身中。既受生已忘前生事。三于所受所持诸法。久作久说有所忘失。或于一时具足聪慧。为他说法勉励而转。如闇中射或中不中。或于一时于大菩提虽已发心而复退舍。或时弃舍先所受学净戒律仪不能受学。或时舍于利乐有情而生厌倦利益安未能广大。于诸菩萨所学之中未能普学。菩萨相中未皆成就。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正加行中未等显现。于此所说诸行相状。下忍转时诸行上品。中忍转时诸行中品。上忍转时诸行下品。渐轻微故。入初地时此一切相皆无所有乃至广说。第三极欢喜住。亦名净胜意乐住。即是此经信忍下也。第四增上戒住。即信忍中也。第五增上心住。即信忍上也。第六觉分相应增上慧住。即顺忍下也。第七诸谛相应增上慧住。即顺忍中也。第八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即顺忍上也。第九无相有功用住。即无生忍下也。第十无相无功用住。即无生忍中也。第十一无碍解住。即无生忍上也。第十二最上成满菩萨住。即寂灭忍下也。第十三最极如来住。即寂灭忍上也。虽十三住对十四忍数即少一。彼乃广也。初种性住忍所不摄。同下颂中十善位也。若以十善为忍方便。即彼与此无宽狭故。摄大乘论从初十信乃至佛地。于中说有三十四忍。地前三忍于十地中地地分为三十忍。佛地为一三十四也。又真谛记释此五忍各治三障。瑜伽四十九说为七地。唯识论说五位修习。皆与此经五忍相摄。讲者叙焉。问经列忍等云上中下。顺理应云皆下中上。何不次耶。答据能行行理实应然。约所治障亦不违理。从此第三结示修行

经。名为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解曰。结也。从此第二广明五忍。于中分二。一广明五忍。二结修诸忍。广明五忍文即为五。初明伏忍于中分三。一习种性二性种性三道种性。初习种性于中分三。初标位辩相。次正解修行。后结为圣胎。且初第一标位辩相

经。善男子初伏忍位起习种性修十住行

解曰。伏忍位者五忍之中伏忍居首。伏忍之内三中最初创入僧祇故云初也

伏谓折伏。忍义如前。位者位次此下忍也。起习种性者。起谓生起。超前十善入忍位也。习者修习。言种性者顺理相应为后胜因故得名种。现种熏习习成性故。修十住行者此经略标不列住名。如华严经十住品云。所谓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顶住.辩住行相至下悉矣。从此第二正辩修行。于中有四。且初第一明发心相

经。初发心相有恒河沙众生见佛法僧

解曰。初发心相者长耳三藏云。初习种性有三相发心。一假想发二轻想发三信想发。假想发者藉三种力。一善友力谓善知识。二者行力谓受律仪。三者法力通别二因。通谓如来藏别谓信等五根也。由此三力于佛菩提假起菩提想。以求自安诸有情。犹如声闻观诸非青假起青想而能伏惑。此中亦尔名假想发。此后后想修习不已义尚难识。譬如轻毛无所倚著名轻想发。此后后心信珠显现名信想发。得入十信名发心相也有恒河沙众生者。此显发心其数虽多至于不退入忍位者其数甚少。譬如鱼子庵罗树花彼二虽多成实极少。见佛法僧者明发心缘。或复闻说一体三宝自性常住。或见别相住持三宝。犹教诲力于三宝中发起无上良福田想。而生定信入十信也。从此第二明十信心

同类推荐
  •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周易述

    周易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山梅溪度禅师语录

    东山梅溪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六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六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
  • 小姐的前世今生

    小姐的前世今生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的缘分。那他和她更是千年的纠缠吧。一朝重生,天下风云突变。
  • 金銮密记

    金銮密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做人一定要有梦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 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 少说话,多干事 怀着归零心态去做事 莫让自己打败自己 人生不怕慢,就怕站 勤奋和努力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世事多变,应该学会随机应变 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 投资自己的大脑永远不会“亏本”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 实现自身价值,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 人人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还是自己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 穿越之精灵公主归来

    穿越之精灵公主归来

    爸爸去世之前,留下的一只必需在我18岁才能戴上的手镯,给我带来了什么?桃花运躲都躲不开啊,请看我,女主,木晓彤在人间与异世界的生活。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解石迷踪

    解石迷踪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知道有些事情没有结果,却往往有人为了些化不开的执念苦苦追寻,有多少遗憾,是能够挽回的?“阿青啊,不是我愿意苦守着执念,只是你家公子的心是捂不热的啊。”“阿青,其实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挺好的。”“公子,你什么时候会把阿青也忘掉?”“是轮回的宿命啊,只是叫我负了诸位,往后,连这些石头也记不住你了。”
  • Moving Target

    Moving Target

    This is an important and illuminating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lectures by the winner of the 1983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William Golding writes about places as diverse as Wiltshire, where he lived for over half a century, Dutch waterways, Delphi, Egypt ancient and modern, and planet Earth herself. Other essays discuss books and ideas, and provide a fascinating background to the appreciate Golding's own writing and imagination. It includes Golding's Nobel Speech. "e;Golding come through this collection as reserved and wary, but delightful...His writing is a joy"e;. (Sunday Times).
  • 一见如故,神秘老公高调宠

    一见如故,神秘老公高调宠

    她从小就成为孤儿,被抛弃后拥有双重身份,人前叔不亲婶不疼妹算计,人后她是师傅手中的棋子。遇见容家大少爷,改变了她的命运,他的出现让她又爱又恨,却摆脱不掉他霸道而固执的羁绊。沈相思以为这是爱情,是她的避风港湾,却不知这是澡泽,会让她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深渊。她从沈家摆脱,回到师傅身边,与小伙伴团聚,经过一次一次变故与计划,最终却发觉所有的一切都与她爱的那个男人有关。至此,她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及一个可怕的秘密……
  •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语文卷2)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语文卷2)

    如何上一堂好课?把握教学细节,完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反思。本书通过实录和过程叙述,以情景和细节再现了名师课堂,既有众多一线教师对名师经典课例的思考、赏析,又有名师们自身对课例的教学反思。品读此书,您可以发现每个课例都有独特的色彩、丰富的内涵,每位名师都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广阔的教育视野。从经典课例中撷取精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