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在宥第十一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人之生也直,莫之蕩,則性命不過,欲惡不爽。在上者不能無為,上之所為而民皆赴之,故有誘慕好欲而民性淫矣。故所責聖王者,非貴其能治也,貴其無為而任物之自為也。
〔疏〕宥,寬也。在,自在也。治,統馭也。寓言云,聞諸賢聖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若立教以馭蒼生,物失其性,如伯樂治馬也。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
〔疏〕性者,稟生之理;德者,功行之名;故致在宥之言,以防遷淫之過。若不任性自在,恐物淫僻喪性也。若不宥之,復恐效他,其德遷改也。
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注〕無治乃不遷淫。
〔疏〕性正德定,何勞布政治之哉。有政不及無政,有為不及無為。
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偷也。
〔注〕夫堯雖在宥天下,其進則治也。治亂雖殊,其於失後世之恬愉,使物爭尚畏鄙而不自得則同耳。故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也。
〔疏〕恬,靜也。愉,樂也。瘁,憂也。堯以德臨人,人歌擊壤,乖靜#1性也;桀以殘害於物,物遭憂瘁,乖其愉樂也。堯桀政代斯異,使物失性均也。
夫不恬不偷,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
〔注〕恬愉自得,乃可長久。
〔疏〕堯以不恬淮人,桀以不愉取物,不合淳和之性;欲得長久,天下未之有也。
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陰陽并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
〔疏〕毗,助也。喜出於魂,怒出於魄,人稟陰陽,與二儀同氣。堯令百姓喜,毗陽暄舒;桀使人怒,助陰慘肅。人喜怒過分,天則失常,盛夏不暑,隆冬無霜?既失和氣,加之天災,人多疾病,豈非反傷形乎。不可有為作法,鈴致殘傷也。
思慮不自得,中道不成章,
〔注〕此皆堯桀之流,使物喜怒太過,以政斯息也。人在天地之中,最能以靈知喜怒擾亂群生而振蕩陰陽也。故得失之問,喜怒集乎百姓之懷,則寒暑之和敗,四時之節差,百度昏亡,萬事夭#2落也。
〔疏〕為滯喜怒,遂使百姓謀慮失真,既乖憲章之法,斯敗也已。
於是乎天下始喬請卓驚,而後有盜躡曾史之行。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
〔注〕慕賞乃善,故賞不能供。
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
〔注〕畏罰乃止,故罰不能勝。
〔疏〕喬,詐偽也。詁,責問也。卓,獨也。驚,猛也。於是喬偽詁責,卓爾不群,獨懷驚猛,輕陵於物,自堯為始,次後有盜坏之惡,曾史之善,善惡既著,賞罰係焉,慕賞行善,懼罰止惡,舉天下斧鐵不足以罰惡,傾宇宙之藏不足以賞善。給,猶足也。
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賞罰。
〔疏〕若忘賞罰,任真乃在足也。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注〕忘賞罰而自善,性命乃大足耳。夫賞罰者,聖王之所以當功過,非以著勸畏也。故理至則遺之,然後至一可反也。而三代以下,遂尋其事逃,故為匈匈焉與進競逐,終以所寄為事,性命之情何暇而安哉。
〔疏〕匈匈,罐譁也,競逐之謂也。人懼斧鐵之誅,又慕軒冕之賞,心懷百慮,事出萬端,匈匈競逐而不知止。夏殷已來,其風漸扇,賞罰纓擾,終日荒忙,有何容暇安其性命。
而且悅明邪?是淫於色也;悅聰邪?是淫於聲也;
〔疏〕悅,受#3染也。淫,耽滯也。希離慕曠,為滯聲色也。
悅仁邪?是亂於德也;悅義邪?是悖於理也;
〔疏〕德無憎愛,偏愛故亂德;理無是非,裁非故逆理。悖,逆也。
悅禮邪?是相於技也;悅樂邪?是相於淫也;
〔疏〕禮者,擎腮曲拳,節文隆殺。樂者,咸池大夏,律呂八音。說禮乃助浮華技能,愛樂更助官商淫聲。
悅聖邪?是相於藝也;悅知邪?是相於疵也。
〔注〕當理無悅,悅之則致淫悖之患矣。相,助也。
〔疏〕說聖逵,助世問之藝衍;愛智計,益是非之疵病也。
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
〔注〕存亡無所在,任其所受之分,則性命安矣。
〔疏〕八者,聰明仁義禮樂聖智是也。言人稟分不同,性情各異。離曠曾史,素分有者,存之可也;眾人性分本無,企慕乖真,亡之可也。
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蠻卷傖#4囊而亂天下也。
〔注〕鈴存此八者,則不能縱任自然,故為蠻卷傖囊也。
〔疏〕蠻卷,不舒放之容也。傖囊,忽遽之貌。天下群生,唯知分外,不能安任,黌巷自拘,夸華人事,傖囊急速,爭馳逐牧,由八者不忘,致斯弊者也。
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
〔注〕不能遺之,已為誤矣。而乃復尊之以為貴,豈不甚惑哉。
〔疏〕前八者,亂天之經,不能忘遺,已是大惑。方復尊敬,用為楷模,痛惜甚也。
豈直過也而去之邪。乃齋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僎之,吾若是何哉。
〔注〕非直由寄而過去也,乃珍貴之如此。
〔疏〕八條之義,事同芻狗,過去之後,不合更收。誡禁致齋,明言執禮,君臣跪坐,更相進獻,鼓九韶之歌,舞大章之曲。珍重還廬,一至於此,莊生自擊,無奈之何也。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
〔注〕無為者,非拱默之謂也,直各任其自為,則性命安矣。不得已者,非迫於威刑也,直抱道懷朴,任乎叉然之極,而天下自賓也。
〔疏〕君子,聖人也。不得已臨蒞天下,怛自無為。雖復無為,非關拱默,動寂無心,而性命之情未始不安也。
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託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
〔注〕若夫輕身以赴利,棄我而殉物,則身且不能安,其如天下何。
〔疏〕貴身賤利,內我外物,保愛精神,不蕩於世者,故可寄坐萬物之上,託化於天下也。
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
〔注〕解擢則傷也。
〔疏〕五藏,精靈之宅;聰明,耳目之用。若分辨五藏情識,顯擢聰明之用,則精神奔馳於內,耳目竭喪於外矣。
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注〕出處默語,常無其心而付之自然。
〔疏〕聖人寂同死尸寂泊,動類飛龍在天,豈有寂動理教之異哉。故寂而動,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欲明寂動動寂,理教教理,不一異也。
神動而天隨,
〔注〕神順物而動,天隨理而行。
〔疏〕神者,妙萬物而為言也,即動即寂,德同蒼昊,隨順生物也。
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
〔注〕若遊塵之自動。
〔疏〕累,塵也。從容自在,無為虛淡,若風動細塵,清空中浮物,陽氣飄飄,任運去留非#5已。
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注〕任其自然而已。
〔疏〕物我齊混,俱合自然,何勞功暇,更為治法也。
崔瞿問於老聰曰:不治天下,安臧人心?老聰日:汝慎無櫻人心。
〔注〕櫻之則傷其自善也。
〔疏〕姓崔,名瞿,不知何許人也。既問:在宥不治人心,何以履善?答曰:宥之放之,自合其理,作法理物,則櫻撓人心。引下文云。
人心排下而進上,
〔注〕排之則下,進之則上,言其易搖
蕩也。
〔疏〕人心排他居下,進己在上,皆常情也。
上下囚殺,
〔注〕無所排進,乃安全耳。
〔疏〕溺心上下,為境所牽,如禁之囚,
摟煩困苦。潭約柔乎剛彊。
〔注〕言能淳約,則剛彊者柔矣。
〔疏〕淳約,柔弱也。矯情行於柔弱,欲制服於剛彊。
廉劇彫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
〔注〕夫魚火之熱,凝冰之寒,皆喜怒並積之所生。若乃不彫不琢,各全其朴,則何冰炭之有哉。
〔疏〕康,務令也。創,傷也。彫琢名行,欲在物前。若違情起怒,寒甚凝冰;順心生喜,熱喻焦火。
其疾倪仰之問而再撫四海之外。
〔注〕風俗之所動也。
〔疏〕逐境之心,一念之頃,已遍十方,況倪仰之問,不再臨四海哉。
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
〔注〕靜之可使如淵,動之則係天而踴躍也。
〔疏〕有欲之心,去無定準。偶爾而靜,如流水之遇淵潭;觸境而動,類高天之縣;不息動之,則係天環躍。
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
〔注〕人心之變,靡所不為。順而放之,則靜而自#6通;治而係之,則趺而憤驕。債驕者,不可禁之勢也。
〔疏〕排下進上,美惡喜怒,憤發驕矜,不可禁制者,其在人心乎。
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櫻人之心,
〔注〕夫黃帝非為仁義也,直與物冥,則七義之透自見。逵自見,則後世之心叉自殉之,是亦黃帝之述使物摟也。
〔疏〕黃帝因宜作則,慈愛養民,實異偏尚之七,裁非之義。後代之主,執之軌轍,蒼生名之為聖,摟人之心自此始也。弊起後王,釁非黃帝。
堯舜於是乎股無肱,經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
〔疏〕肱,白肉也。堯舜行黃帝之連,心形瘦弊,股瘦無白肉,經禿無細毛,養天下形容,安萬物情性,五藏憂愁於內,血氣矜莊於外,行仁義以為規矩,立法度以為楷模,尚不免流放凶族,則有不勝。
堯於是放誰兜於崇山,投三苗於三脆,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
〔疏〕昔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混沌,即罐兜也,為黨共工,放南裔也。縉雲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饕餮,即三苗也,為堯諸侯,封三苗之國。國在左洞庭,右彭蠡,居豫章,近南嶽。三蟾,山名,在西裔,即秦州西羌也。少昊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窮奇,即共工也,為堯水官。幽都在北方,即幽州之地。《尚書》有殖鯀,此文備也。四人皆包藏凶惡,不遵堯化,故投諸四裔,是堯不勝天下之事。故四凶由舜,今稱堯者,其時舜攝堯位故耳。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
〔注〕夫堯舜帝王之名,皆其述耳,我寄斯逵而述非我也,故駭者自世。世彌駭,其邊愈粗,粗之與妙,自塗之夷險耳,遊者豈常改其足哉。故聖人一也,而有堯舜湯武之異。明斯異者,時世之名耳,未足以名聖#7人之實也。故夫堯舜者,豈直一堯
舜而已哉。是以雖有矜愁之貌,仁義之逵,而所以逵者故全也。
〔疏〕施,延也。自黃帝延乎堯舜,聖迸滯,物擾亂,延及三王,驚駭更甚。
下有桀躡,
〔疏〕桀坏行小人之行為下,曾史行君子之行為上。
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
〔疏〕謂儒墨守進,是非因之而起也。
於是乎喜怒相疑,
〔疏〕喜是怒非,更相疑貳。
愚知相欺,
〔疏〕飾智驚愚,互為欺侮。
善否相非,
〔疏〕善與不善,彼此相非。
誕信相譏,
〔疏〕誕虛信實,自相譏誚。
而天下衰矣;
〔注〕莫能齊於自得。
〔疏必相仍糾紛,宇宙衰也。
大德不同,而性命爛漫矣;
〔注〕立小異而不止於分。
〔疏〕喜怒是非,熾然大盛,于徐故天年夭枉,性命爛漫。爛漫,散亂也。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
〔注〕知無涯而好之,故無以供其求。
〔疏〕聖人窮無崖之智,百姓焉不竭哉。
於是乎新鋸制焉,繩墨殺焉,椎鑿央焉。
〔注〕彫琢性命,遂至於此。
〔疏〕繩墨,正木之曲直;禮儀,示人之隆殺;椎鑿,穿木之孔竅;刑法,次人之身首。工匠運斤鋸以殘木,聖人用禮法以傷道。
天下脊脊大亂,罪在櫻人心。故賢者伏處大#8山峪巖之下,而萬乘之君憂慄乎廟堂之上。
〔注〕若#9夫任自然而居當,則賢愚襲情而貴賤履位,君臣上下,莫匪爾極,而天下無息矣。斯述也,遂#10換天下之心,使奔馳而不可止。故中知以下,莫不外飾其性以眩惑眾人,惡直醜正,蕃徒相引。是以任真者失其據,而崇偽者竊其柄,於是主憂於上,民困於下矣。
〔疏〕脊脊,相踐籍也。一云亂,宇宙大亂,罪由聖智。君子道消,晦逵林藪,人君雖在廟堂,心怛憂慄,既無良輔,恐國傾危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疏〕殊者,次定當死也。桁楊者,械也,夾腳及頸,皆名桁楊,六國之時及衰周之世,良由聖進,鯨劓五刑,遂使桁楊者盈衢,殊死者相枕,殘兀滿路。相枕相望,明其多也。
而儒墨乃始離歧攘臂乎栓桔之問。意,甚矣哉。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
〔注〕由腐儒守述,故政斯禍。不思捐逵反一,而方復攘臂用進以治逵,可謂無愧而不知恥之甚也。
〔疏〕離跋,用力貌也。聖邇謂害物之具,而儒墨方復攘臂分外,用力於極桔之問,執進封教,救當世之弊,何荒亂之能極哉。故發噫欺息,傷固陋不已,愧而不#11恥也。
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接摺也,仁義之不為栓桔鑿柄也,
〔注〕桁場以接褶為管,而極桔以鑿柏為用,聖知仁義者,遠於囗罪之述也。違遠罪則民斯#12尚之,尚之射驕#13詐生焉,驕詐生而禦姦之器不具者,未之有也。故棄所尚則矯詐不作,矯詐不作則桁楊極桔廢矣,何鑿柄接褶之為哉。
〔疏〕接褶,械楔也。鑿,孔也。以物內孔中日柄。械不楔不牢,格無孔無用。亦猶憲章非聖進不立,桀坏無仁義不行,聖進是換擾之原,仁義是殘害之本。
焉知曾史之不為桀廠噙矢也。
〔注〕嘴矢,矢之猛者,言曾史為桀仰之利用也。
〔疏〕喘,箭鏃-有孔猛聲也。聖智是竊國之具,仁義凶暴之資,曾史為桀坏利用猛箭,故云然也。
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
〔注〕法其所以換也。
〔疏〕絕竊國之具,棄凶暴之資,即宇內清平,言大治也。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
〔疏〕德化韶令,宇內大行。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14,故往見之,
〔疏〕空同山,涼州北界。廣成,即老子別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