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羿,古之善射人。工,巧也。羿彎弓放矢,工中前物,盡射家之微妙。既有斯俠,則擅斯名,使己無令譽,不可得也!
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注〕任其自然,天也;有心為之,人也。
〔疏〕前起譬,此合論也。聖人妙契自然,功侔造化,使莘品日用不知,不顯其連,此誠難也。故上文云使天下兼忘我難。
夫工乎天而偎乎人者,唯全人能之。
〔注〕工於天,即偎於人矣,謂之全人,全人則聖人也。
〔疏〕俍,養鳥全人,神人也。夫巧合天#60然,善能晦透,澤及萬世而日用不知者,其神人之謂乎。神人無功,故能之耳。
唯蟲能蟲,唯蟲能天。
〔注〕能還守瀘,即是能天。
〔疏〕鳥飛獸走,能蟲也;蛛網蛻丸,能天也。皆察之造物,豈倣傚之所政哉。
全人惡天?惡人之天?
〔疏〕夫全德之人,神功不側,豈嫌己之素分而惡人之所稟哉?蓋不然,率順其天然而已矣。
而況吾天乎人乎。
〔注〕都不知而任之,斯而#61謂工乎天。
〔疏〕天乎人乎,不見人天之異,都任之也。爾自遺天人美惡,猶有天人。此可混一天人,不見天人之異也。吾者,論主假自稱也。
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也;
〔注〕威以取物,物必逃之。
〔疏〕假有一雀,羿善射,射鈴得之。以此滅猛,猛非由德慧,故所獲者少,所逃者多。以威御世,其義亦爾。
以天下為天之籠,則雀無所逃。
〔注〕天下之物,各有所好,所好各得,則逃將安在。
〔疏〕大#62道曠蕩,無不制圍,故以天地為籠。是知以威取物,深乖大造。
是故湯以庖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
〔疏〕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能調鼎,負玉鼎以干湯。湯知其賢也,又順其性,故以庖廚而籠之。百里奚沒狄,狄人愛羊皮,秦穆公以五色羊皮而贖之。又云:百里奚好著五色羊皮裘,號曰五羖大夫。而湯聖穆賢,俱能好士,故得此二人,用為良佐,皆順其本性,所以籠之。
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疏〕順其所好,則天下無難;逆其本性而籠得者,未之有也。
介者侈畫,外非譽也;
〔注〕畫,所以飾容貌也。刖者之貌既以虧殘,則不復以好醜在懷,故栘而棄之。
〔疏〕介,刖也。栘,去也。畫,裝也,裝嚴服飾,本為容儀。殘刖之人,形貌殘損,至於非譽榮辱,無復在懷,故栘而棄之。
胥靡登高而不懼,遺死生也。
〔注〕無賴於生,故不畏死。
〔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千金之子固貴其身,僕隸之人不重其命,既不矜惜,故登危而不怖懼也。
夫#63復諸不餽而忘人,
〔注〕不識人之所惜。
〔疏〕餽,本亦有作愧字者,隨字讀 之。夫復於本性,胥以成之,既不拾己效人,遂棄忘於愧謝,斯忘於人倫之道也。譬之手足,方諸服用,更相御用,豈謝賴於其問哉。
忘人,因以為天人矣。
〔注〕無人之情,則自然為天人。
〔疏〕率其天道之性,忘於人道之情,因人#64於自然之理也。
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
〔注〕彼形殘胥靡而猶同乎天和,況天和之自然乎。
〔疏〕同乎天和,忘於逆順,故恭敬之而不喜,侮慢之而不怒也。
出怒不怒,則怒出於不怒矣;出為無為,則為出於無為矣。
〔注〕此故是無不能生有有不能為生之意也。
〔疏〕夫能出怒出為者,不為不怒者也,是以從不怒不為出。故知為本無為,怒本不怒,能體斯趣,故侮之而不怒也。
欲靜則平氣,欲神則順心,有為也。欲當則綠於不得已,不得已之類,聖人之道。
〔注〕平氣則靜,理足順心則神功至,綠於不得已則所為皆當。故聖人以斯為道,豈求無為於恍惚之外哉。
〔疏〕綠,順也。夫欲靜攀綠,鈴須調乎志氣,神功變化,莫先委順心靈;和混有為之中而欲當於理者,又須順於不得止。不得止者,感而後應,分內之事也。如斯之例,聖人所以用為正道也。
#1『臣』字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補。
#2王孝魚依注文校改『舒』作『飾』。
#3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氣』皆作『成』。
#4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有』當改作『實』,下文『育』當改作『寶』。
#5原作『援』,疑『授』之訛,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6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中』俱作『守』。
#7原作『疆』,疑『彊』之訛,今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正。
#8郭慶藩引文改『諭』作『喻』。
#9郭慶藩引文改『問』作『聞』。
#10《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張二本無『日』字。
#11原作『倪』,疑『俯』之誤,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12王孝魚依上句改『也』作『使』。
#13郭慶藩引文改『畢』作『果』。
#14郭慶藩引文改『生』作『性』。
#15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熟』俱作『孰』。
#16『其』字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補。
#17『捕』疑誤,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作『撻』。
#18『巳』疑誤,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巳』作『無』。
#19『靈』字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當改作『穫』。
#20高山寺本無『然其病』三字。
#21王孝魚認為當依正文改『謂』作『猶』。
#22郭慶藩引文『今』下補『之』字,並改下文『謂』作『請』,改『請』作『護』。
#23郭慶藩引文『勞』上補『而不』二字。
#24趙本無『若』字。
#25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更欲目』三字俱作『便欲自』,趙無此三字。
#26王孝魚云:依《闕誤》引張本及注文當在『人』下補『物見其物』四字。
#27趙本無『自然』二字。
#28世德堂本『至』下有『也』字。
#29原作『有』,諸本皆作『是』,故改正。
#30郭慶藩引文『嘿』作『理』。
#31『輒』疑『輒』之訛,今依郭慶藩引文改。
#32《闕誤》引劉得一本『每』下有『妄』字。
#33浙江書局本『問」作『閒』,高山寺本作『冥』。
#34『焦』,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作『燻』,下疏文同。
#35『凝水』,郭慶藩引文均作『疑水』,王孝魚依宋本及下疏文改作『凝冰』,下並同。
#36郭慶藩引文『比』作『此』。
#37高山寺本『也』下有『成也』二字。
#38依正文當有『鬼』字。
#39『以』字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補。
#40王孝魚依下句改『意』作『竟』。
#41『尋今』二字不通,依郭慶藩引文當補足作『尋求今古』。
#42《闕誤》引張君房本『入出』作『出入』。
#43《闕誤》引文如海本『守』作『宗』。
#44『明』疑『朋』之訛,依上下文改。
#45原作『王』,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正。
#46『百』疑『有』之誤,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當改。
#47《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張本『偃』下有『沒』字。
#48『臾』字『併』字疑筆誤,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及上下文當改正。
#49郭慶藩引文『於』作『施』。
#50趙本『足』作『是』。
#51『直』疑誤,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作『真』。
#52《闕誤》引江南古藏本及李張二本『今』上俱有『非』字。
#53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敏』當改作『默』。
#54『者』疑誤,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當改作『虛』。
#55郭慶藩引文改『裁』作『是』。
#56《釋文》『謬』作『繆』。
#57『王』字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作『生』。
#58郭慶藩引文『欲』下補『也。矯性』三字。
#59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各』均作『名』。
#60『天』原作『夫』,依正文當改。
#61王孝魚依王叔岷說改『而』作『所』。
#62『太』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當改作『大』。
#63『夫』原作『天』,今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改正。
#64郭慶藩引文『人』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