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妙本無形,故寂漠也;迹隨物化,故無常也。
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
〔注〕任化也。
〔疏〕以死生為晝夜,故將二儀並也;隨造化而轉變,故共神明往矣。
芒乎何之,忽乎何適,
〔注〕無意趣也。
〔疏〕委自然而變化,隨芒忽而敖游,既無情於去取,亦任命而之適。
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注〕故都任置。
〔疏〕包羅庶物,囊括宇內,未嘗離道,何處歸根。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27,不以觭見之也。
〔注〕不急欲使物見其意。
〔疏〕謬,虛也。悠,遠也。荒唐,廣大也。恣縱,猶放任也。觭,不偶也。而莊子應世挺生,冥契玄道,故能致虛遠深宏之說,無涯無緒之談,隨時放任而不偏黨,和炁混俗,未嘗觭介也。
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
〔注〕累於形名,以莊語為狂而不信,故不與也。
〔疏〕莊語,猶大言也。宇內黔黎,沉滯闇濁,咸溺於小辯,未可與說大言也。
以巵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疏〕巵言,不定也。曼衍,無心也。重,尊老也。寓,寄也。夫巵滿則傾,巵空則仰,故以巵器以況至言。而著艾之談,體多真實,寄之他人,其理深廣,則鴻蒙雲將海若之徒是也。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
〔注〕其言通至理,正常萬物之性命。
〔疏〕敖倪,猶驕矜也。抱真精之智,運不測之神,寄迹域中,生來死往,謙和順物,固不驕矜。
不譴是非,
〔注〕己無是非,故恣物而#28行。
以與世俗處。
〔注〕形羣於物。
〔疏〕譴,責也。是非無主,不可窮責,故能混世揚波,處於塵俗也。
其書雖瑰瑋而連并無傷也。
〔注〕還與物合,故無傷也。
〔疏〕瑰瑋,宏壯也。連犿,和混也。莊子之書,其旨高遠,言猶涉俗,故合物而無傷。
其辭雖參差而識詭可觀。
〔注〕不唯應當時之務,故參差。
〔疏〕參差者,或虛或實,不一其言也。諔詭,猶滑稽也。雖寓言託事,時代參差,而詼詭滑稽,甚可觀閱也。
彼其充實不可以已,
〔注〕多所有也。
〔疏〕已,止也。彼所著書,辭清理遠,括囊無實,富贍無窮,故不止極也。
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疏〕乘變化而遨遊,交自然而為友,故能混同生死,冥一始終。本妙迹粗,故言下下。
其於本也,弘大而闢,深閎而肆,其於宗也,可謂諷#29適而上遂矣。
〔疏〕闢,開也。弘,大也。閎,亦大也。肆,申也。遂,達也。言至本深大,申暢開通,真宗調適,上達玄道也。
雖然,其應於化而解於物也,
〔疏〕言此《莊書》,雖復諔詭,而應機變化,解釋物情,莫之先也。
其理不竭,其來不蛻,
〔疏〕蛻,脫捨也。妙理虛玄,應無窮竭,而機來感己,終不蛻而捨之也。
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注〕莊子通以平意說己,與說他人無異也,案其辭明為汪汪然,禹拜#30
昌言,亦何嫌乎此也
〔疏〕芒昧,猶窈冥也。言莊子之書,窈窕深遠,芒昧恍忽,視聽無辯,若以言象徵求,未窮其趣也。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31不中。
〔疏〕舛,差殊也。駁,雜揉也。既多方術,書有五車,道理殊雜而不純,言辭雖辯而無當也。
歷物之意,
〔疏〕心遊萬物,歷覽辯之。
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疏〕囊括無外,謂之大也;入於無間,謂之小也;雖復大小異名,理歸無二,故曰一也。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疏〕理既精微,搏之不得,妙絕形色,何厚之有。故不可積而累之也。非但不有,亦乃不無,有無相生,故大千里也。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疏〕夫物情見者,則天高而地卑,山崇而澤下。今以道觀之,則山澤均平,天地一致矣。《齊物》云,莫大於秋豪而太山為小,即其義也。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疏〕睨,側視也。居西者呼為中,處東者呼為側,則無中側也。猶生死也,生者以死為死;死者以生為死。日既中側不殊,物亦死生無異也。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
〔疏〕物情分別,見有同異,此小同異也。
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疏〕死生交謝,寒暑遞遷,形性不同,體理無異,此大同異也。
南方無窮而有窮,
〔疏〕知四方無窮,會有物也。形不盡形,色不盡色,形與色相盡也;知不窮知,物不窮物,窮與物相盡也。只為無厚,故不可積也。獨言南方,舉一隅,三可知也。
今日適越而昔來。
〔疏〕夫以今望昔,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有昔。而今自非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豈有今哉。既其無昔無今,故曰今日適越而昔來可也。
連環可解也。
〔疏〕夫環之相貫,貫於空處,不貫於環也。是以兩環貫空,不相涉入,各自通轉,故可解者也。
我知天下#32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疏〕夫燕越二邦,相去迢遞,人情封執,各是其方。故燕北越南,可為天中者也。
氾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疏〕萬物與我為一,故氾愛之;二儀與我並生,故同體也。
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
〔疏〕惠施用斯道理,自以為最,觀照天下,曉示辯人也。
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
〔疏〕愛好既同,情性相感,故域中辯士樂而學之也。
卵有毛;
〔疏〕有無二名,咸歸虛寂,俗情執見,謂卯無毛,名謂既空,有毛可也。
雞三足;
〔疏〕數之所起,自虛從無,從無適有,仕名斯立。是知二三,竟無實體,故雞之二足可名為三。雞足既然,在物可見者也。
郢有天下;
〔疏〕郢,楚都也,在江陵北七十里。夫物之所居,皆有四方,是以燕北越南,可謂天中,故楚都於郢,地方千里,何妨即天下者邪。
犬可以為羊;
〔疏〕名無得物之功,物無應名之實,名實不定,可呼犬為羊。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腊者亦曰璞,故形在於物,名在於人也。
馬有卵;
〔疏〕夫胎卯濕化,人情分別,以道觀者,未始不同。烏卯既有毛,獸胎何妨名卯也。
丁子有尾;
〔疏〕楚人呼蝦蟆為丁子也。夫蝦蟆無尾,天下共知,此蓋物情,非關至理。以道觀之者,無體非無,非無尚得稱無,何妨非有,可名尾也。
火不熱;
〔疏〕火熱水冷,起自物情,據理觀之,非冷非熱。何者?南方有食火之獸,聖人則入水不濡,以此而言,固非冷熱也。又譬杖加於體而痛發於人,人痛杖不痛,亦猶火加體而熱發於人,人熱火不熱也。
山出口;
〔疏〕山本無名,山名出自人口。在山既爾,萬法皆然也。
輪不蹍地;
〔疏〕夫車之運動,輪轉不停,前迹已過,後塗未至,除卻前後,更無蹍時。是以輪雖運行,竟不跟於地也。猶《肇論》云,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復何怪哉,復何怪哉。
目不見;
〔疏〕夫目之見物,必待於緣。緣既體空,故知目不能見之者也。
指不至,至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