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0100000001

第1章

观十方佛法 念观十方佛者。坐观东方。廓然大光。唯见一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心明观察。光明相好书然明了。常系在心不令外缘心。若余念摄念令还。如是见者便增至十佛即见十佛。增至百佛。乃至千佛。乃至无量无边佛。若近者则便转远广博。但见诸佛光光相接。心明观察得如是者。复观想东南方亦如上观。既得成已乃至西方。乃至十方亦复如是。既向方方皆见佛。说法与当。复一时往观十方佛。一念所缘周遍得见。定心成就者。于定中见十方佛。皆与已说法疑网悉除得无生忍。若有宿业因缘不见诸佛者。当一日一夜六时忏悔。劝请随喜渐得见佛也。纵使诸佛不为说法。是人心得安乐无诸患也。

五门禅要经云。坐禅法要五门。一者安般。二者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安般不净二门。观缘此三门。有内外境界。念佛慈心缘外境界。所以五门者随众生病。若乱心多者教以安般。若贪受多者教以不净。嗔恚多者教以慈心。若著我多教以因缘。若不没心者教以念佛。乃一心观佛。若观佛时当至心。观佛相好。了了分别。已然后闭目忆念在心。若明了即开目。极心观之明了。然后还坐。正身意系念。如前如对真佛。明了无异。即白师云。系念见佛无异。师言。汝还本坐系念额上一心念佛。尔时额上有佛像相。从一至十乃至无边。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若去身乃远而还者乃见大乘人也。三乘人所出佛。还近身作地金色。此诸佛尽人于平如掌。净如镜。观己身明净如地。此名念佛三昧境界。得是境界已白师云。此好境界。此名初门观也。复今系念在心。然后观佛即见诸佛。从心出乃手执琉璃仗。仗两头出。三乘人光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未后佛执仗。在心正立而住。末后住佛。回身还入。先去佛尽来随人。若小乘人入尽则止。若大乘人入已。悉从身毛孔满于四海。上至有顶。下至风际。如是明已还来人身如净琉璃。所以光明还来人身者。欲示踊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如师云。此名一切念处。以能生诸定故名念处。是邪道上杖者定。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内凡夫境也。复令舍前二观。系心在脐。即一心观脐观脐不久觉脐有动相。谛观不乱。见脐有物。如鹰卵。其色鲜白。即再白师。师云。汝更观在处。乃观已有莲华。琉璃为茎。黄金为台。台上有佛。结跏趺坐。第一佛如脐中。复有莲华。上复有佛。结跏趺坐。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边。末后一佛还入第二佛脐。第二佛还入第三佛脐。如是展转还入乃至人脐。佛令为一一佛人。行人脐中已。行人自诸毛孔之回出莲华。满虚空中。如垂宝璎珞。如是出生诸莲花。尽入脐。行人乃身体柔软。轻悦自见。己身明净如杂宝色。即以白师。师云。大善成定相也。复令有观脐中。即见顶有五瑞相。观已见有一佛。有光中结跏趺坐。更观佛有物。即见佛口中种种莲华出。出已遍满大地。更观五光中佛。见脐中五师子出。已食出莲华。已还入五色光中。佛脐中师子入已五光。及佛即入此顶名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行人观光入佛身已行人作金色。已见脐中有物。如日月明净。见已白师。师云。言更观即见佛。于腋下及腰中出凡四佛。乃出已一一佛放无量日光。日光明净。因日光见四天下色。上至有顶。下至风际。总皆明了。如见掌中。无所挂碍。名为清净解脱也。若见此已还见四佛。从出处如入。入已复见焰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出右入。右出左入。如是竟见自身明净。及水四边圆满净光。名为念佛三昧。在四禅境界也。

修白骨观法 先观身皮肉筋脉总坏尽唯白骨连。色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病人。医语言。须饮血色同乳者即当差。其家人令作银器盛血即令饮之。云汝病差也。其病人云。血我当不吃。语云。白乳。汝肯不见中物。悉皆白色耶。汝罪故见是血也。但作乳想。莫念血想也。如是七日即变。为乳也。何况实是白骨。而不能见也 乃见骨人人骨人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线贯珠。如是所见及观外身亦如是。若心故精进不懈怠。如钻燧见烟。穿井见泥。得水不久。若心静即行住坐卧皆见白骨。了了如水澄。清则见面相。浊则不见也。

观佛三昧 佛为法王。能令人得种种善法。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念佛者能令无量罪灭也。人若念佛。佛亦念人。譬如王念于人怨家不能侵害 念佛亦耳恶法敬为患也。或云。佛不在世。云何忆念之。人自信无过于服。当观如好佛像。如见真佛也。先从肉髻眉毫下至足。复至肉髻相。相谛观还于静处。闭目思念。系心在像。不令他缘。若有余想收之令还。心自观察如意得见。是名观缘定也。当作是念。云我亦不往。像亦不来。乃见佛者当由心定想住也 得观佛言。已然后进观生身便得见之。如对面无异也 念心驰散。多缘恶法。当如乳母看子。不令作恶。或心不肯住。即责之云。生老病死苦常来逼切。若生天上乐著妙欲无有治心。若坠恶道恐怖苦恼即善心不生也 今遇佛教。当至心念佛。种种责已。念心行住坐观。常得见佛也 然后更进生身禅定。已展转则易生身观。法观者既以观像心随相成就。即敛意入定即得见。当因心于像以念。生身观云。如坐于菩提树下。光明头照相奇特。又如鹿苑中为五比丘说四谛法时。又如耆舍崛山放大光明为大众说般若法时。随用一处。系念在心。不令散乱。心想既得住。即便见佛。乃举身快乐贯彻四支。譬如热得清凉寒遇温室。世间之乐无已喻法身。法观者已于空中见佛生身。当因生身观内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悲无量善业。如人先见金瓶内有宝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无比。无近无远。无难无易。无边世界悉在目前 无有一法而不知者。一切法无所不了。是故行人当专念不令散乱。若心有余缘即摄之令还。复复次一切命过者。知当死时。先悉诸根如投大坑。发至梵天。甚大怖畏。无边死贼唯佛力能救拔。兴种种人天涅槃乐。复次一切诸佛世世常为一切众生故不惜身命。如释迦佛。为太子时出游见癞人。即敕医言。须得生人血饮之乃差矣。太子云。是人难得一死一生即不可也 即以自身与之。令病愈矣。佛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恩深过父母过也 假使一切人悉为一分二分。分中当念佛。不应余念。如是种种功德随念行事。若此念成断除结缚。乃至可得无生忍。若不得定即生六欲天中。最尊第一。后生诸佛前也。

无量寿佛观 无量寿观者。有二种人。钝根者先观额上一寸无皮但见赤骨。念念在心不令他缘。心若有余念摄之令还。如是成已。令变赤骨方可一寸令白如雪。既如是已令观自身。皆白骨亦如雪色。得成已又观身骨。作琉璃色。光明清净。观彻表里。如是见已。又令琉璃身中放日光。自近乃远遍满阎浮唯见光明。又摄其光入于身中。既入尽已复放如初。凡诸观行从易及难。初少后多。从身中放日光已。即于光中观阿弥陀佛。其佛身放大光明。向西端坐。相谛观。然后总观其身。结跏趺坐。如紫金山。系念在之。妙相不令他缘。若有余念收之令还。与佛对坐无异。如是不久便可得见也 若利根者。乃便观作日光。然光明想法界光明。乃于光中观之。便可见佛也 行者若欲生为净土者。当作是观也 乃观诸法实相云。世间如梦如幻皆无实者。但以颠倒虚妄之囗横起烦恼受诸罪报。如人见小儿共争。瓦石土木等便生嗔闷。观诸世间亦复如是。当与大悲誓愿度一切有情。常伏其心。修行二忍。所为众生忍法忍也。众生忍者。若恒沙等众生扣恶心。于己分乃不生嗔恚也。种种恭敬不生欢喜也。又观众生无先无后。若有先者则无因缘。是即无初。若无初者亦无中后。如是观者囗堕常断二边。用安隐道观诸众生。不生邪见。是名众生忍也。法忍者。当观诸清净毕竟空想。心无挂碍能忍。是名法忍也 新发心者。虽未得此法忍者。当如是修习也。又观诸毕竟空想。而于众生常兴大悲。凡有善事无皆回向愿生无量寿佛国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切肤之爱(二)

    切肤之爱(二)

    东京都内流传着许多都市传说。像是什么凌晨三点出现在六本木袭击行人的猫人啦,每年二月十三日零点在秋叶原现身的,手执红色灯笼以眼杀人的和服少女啦,撑红伞的雪夜杀人狂魔和专门偷窃小孩儿哭声的黑色巨鸟也是常常被人提及。最近在都内一则都市传说流传甚广,主角被人们称为“捧匣的燕尾服绅士”。这位绅士主要出没于浅草一带,尤其是深夜的浅草线。三流八卦杂志《HOMES》还为这事作了期特别节目,采访了不少自称亲眼见过“捧匣的燕尾服绅士”的目击者。
  • 都市修仙大高手

    都市修仙大高手

    三年前,他驰骋非洲,当之无愧的兵王之王;三年后,他重回都市,无车无房还麻烦不断。应聘公司当保安,不上战场入职场,低调机智有内涵,保安也会有春天。每次被人问起,为神马倒霉的总是你?雷刃常羞涩地说,只怪哥帅得太明显!……[新书《花都圣医》已上传,欢迎关注。]
  • Man Without Honor

    Man Without Honor

    When Kathryn Dalton discovers an ancient ring, she believes it may be worth some money--or at least some sentimental value. And when gorgeous Leon Coletis begins to court her, she has no idea it's connected to her lucky find.But Leon is keeping a secret. His family are the rightful owners of the ring, which is part of a set that's centuries old. His sister is ailing and believes her misfortunes stem from the loss of the ring. Leon will stop at nothing to get the ring back to make his sister well--including propose to Kathryn.
  • 靳后传

    靳后传

    这是一个帝王和一个世家贵女的日久生情爱情故事,他们是打破常规的胜利品。但是却也是皇室斗争倾轧的一股清流,他们之间有很多的算计,但是到最后却都归结到真心上。从幼年时期开始一个个的写起,在他们的生活里也许缺少更多的轰轰烈烈,但是绝对不缺少平平淡淡的相依相守,也许最长久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长久的陪伴,他们之间不缺少矛盾,但是在时光的慢慢流逝中,慢慢弥合。闲杂人等慢慢消失,最后发现他们日久生情今生不弃。世间安得双全法,还好不负如来未负卿。
  • 都市之最强修士

    都市之最强修士

    扬帆,杨家曾经最杰出的天才,因人陷害被赶出杨家。这一次,苍天有眼,所有予我的恩怨情仇,我必当十倍百倍的回报!
  • 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易经》广泛记载了我国上古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状况,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生老病死、诉讼征伐、婚丧嫁娶、祭祀、经商、天文历法等诸多内容。因此,它不但是一本哲理书,也是一部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易经的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对《易经》原文进行逐一讲勰,无惊世骇俗之论,无虚远玄妙之谈,没有天方夜谭的奇闻,没有照本宣科的套话,作者力求古今通鉴,史论结合,举一反三,启人遐思,借古圣智慧,益今人心力,值得一读。
  • 咸的人

    咸的人

    《咸的人》是一部讲述传统制盐的特殊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包含对传统制盐工艺的介绍,以及陕北风土人情和当下农村存在的问题等等。
  • 蛙鸣

    蛙鸣

    一部环保题材的长篇小说。在老师和科学家的关怀指导下,几个少年成立了爱蛙小组,保护青蛙、保护生态环境,对鼓励少年儿童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 末代蒙古王

    末代蒙古王

    蒙古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所出生的年代,像极了成吉思汗统一前的天下。那是个“尽管鲜血长流,但依旧守在那里”的年代。
  • 玻璃时代

    玻璃时代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一句话——文学来源于生活。那时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心灵或者我不可知的远方。可是今天,当我真正经历了生活,我觉得文学需要的一切就在我的身边,在周围这些朴素、丰富、坚忍的生活着的人们身上,我做不到忽略他们的苦难而去描写我不知道的一切,或者低下头玩味滴落在我自己脚尖上的泪水和花瓣。我做不到,我更爱他们的苦难和喜悦,包括他们小小的狡猾和妥协。我爱身边的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