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0500000003

第3章

痰(第十九)

有湿、有热、有寒、有风、有老、有食积。脉浮当吐,膈上痰必用吐,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出,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假如痫病,因惊而得,惊则神出于舍,舍空则痰入也;痰入在舍,而拒其神,神不得而归焉。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湿痰苍、白术类;热痰青黛,芩、连类;寒痰二陈类;风痰南星、白附类;老痰海石、栝蒌类;食积痰神曲、麦 类。气实痰热结,吐难得出,或成块,或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在上胶固稠浊者,必用吐。吐法多用芽茶、齑汁、姜汁、醋少许,芦瓜蒂散少许,加桔梗、防风、皆升动其气便吐也。又法用附子尖、桔梗、芦人参、瓜蒂、藜芦。砒不甚用,非危急不用,艾叶、末茶此皆自吐,不用手法,但药、但汤皆可吐也。吐法先以布搭膊勒腰,于不透风处行此法,用萝卜子半升,擂,和以浆水一碗,滤去渣,入少油与蜜,炖至半温服,以鹅翎探吐之。鹅翎浸以桐油,却以皂角水洗去油,晒干方用。又虾汁吐法亦好。吐不止,须用解药,麝香解藜芦、瓜蒂,葱白解瓜蒂,水与甘草总解。凡人身结核,不红、不痛、不作脓,皆痰注也。病患诸药不效,关脉伏而大者,痰也。眼胞、眼下如烟熏黑者,亦痰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是痰,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相制药消之。

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法也。许学士云∶用苍术治痰饮成窠囊,行痰极有效,痰挟血遂成窠囊。痰病久得涩脉,卒难得开,必费调理。二陈汤加升麻、柴胡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胸膈宽。内伤挟痰,必用参、 、白术之类,多用姜汁传送,或加半夏之类,虚甚者加竹沥。

痰热者,多挟风,外证为多;或成块吐咯不出,兼郁者难治。湿痰多软,如身倦体重之类。风痰多见奇证。

食积痰,必用攻兼;气虚者,用补气药送之。因火盛逆上者,以治火为先,白术、黄芩、石膏之类;中气不足,则加白术、人参,然后治痰。痰之为物,在人身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无所不之,百病中多有兼此者,世所不识。脾虚者,清中气以运痰降下,二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升麻提气。凡虚人中焦有痰,胃气亦赖所养,不可尽攻;若攻之,尽则愈虚也。眩运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痰结核在咽,喉开燥不能出者,化痰药加咸味软坚,栝蒌、杏仁、海石、桔梗、连翘,少佐以风硝、姜,蜜丸噙。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中,非姜汁、竹沥、荆沥不可治。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行。喉中如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是痰。重者吐之,轻者用栝蒌辈,气实必用荆沥。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用韭汁冷冻饮料三、四酒盏,必胸中烦躁不宁,无妨,但服后即愈。

海粉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丸内,勿入煎药。黄芩能治痰热,以易降火也。枳实泻痰,能冲墙壁。天花粉大治膈上热痰。五倍子佐他药,大治顽痰。栝蒌、滑石大治食积痰,洗涤脏腑。油炒半夏,大治湿痰,亦治喘嗽心痛。粥丸姜汤下三十丸。小胃丹能损胃气,食积痰者,用之不宜多服。治湿痰方∶黄芩、半夏、香附、贝母,若加栝蒌、青黛,能治热痰,作丸服。痰之清者,二陈汤之类,凡治风痰,必用白附子、天麻、雄黄、牛黄、僵蚕、猪牙皂角之类。中和丸治湿痰气热,苍术、黄芩、半夏、香附等分,为末,粥丸。燥湿痰方∶南星(一两) 半夏(二两) 蛤粉(三两) 上为末,蒸饼丸,青黛为衣。治阴虚,内多食积痰方∶真川芎(七钱) 黄连 栝蒌仁 白术 神曲 麦芽(上各一两)青黛(五钱) 人中白(三钱) 上为末,姜汁蒸饼为丸。竹沥治膈间有痰,或颠狂,或健忘,或风痰,亦能养血,与荆沥同。小胃丹治湿热痰积,兼治白带,用甘遂以水湿面为衣,长流水煮令面透,再用水洗,晒干,大戟以长流水煮一时,再用水洗,晒干,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瓦器内炒,不住手搅,炒令黑色,不要焦了。大黄纸裹,水湿,灰火煨,勿令焦,去纸切焙干,再以酒润炒,令热倍前药,黄柏炒倍大黄,各研秤末,用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二丸。又方∶甘遂、大戟减三分之一,朱砂为衣,名辰砂化痰九。痰方∶南星、半夏(各一两),蛤粉(二两),专治湿痰。热加青黛,湿加苍术,食积加神曲、麦 、山楂。又方∶黄芩、香附、半夏、栝蒌、贝母、青黛,末之,粥丸。治食积痰火,又能大泻胃火,软石膏细末,酷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青礞石丸∶解食积,去湿痰,看病冷热虚实,作汤使,青礞石(半两,根据法 ) 半夏(七钱) 南星 茯苓 片芩(各半两)法制硝(三钱) 以硝共萝卜水煮化,去萝卜,以绵滤过,令结风化,末之,面糊丸。一加苍术、滑石。又方∶半夏(二两) 白术(一两) 茯苓 陈皮(各七钱半) 黄芩 礞石(各半两) 风化硝(二钱)。 痰喘方∶皂角灰(半两) 海粉 萝卜子(蒸) 南星(用白矾一钱半泡汤晒干各一两) 栝蒌仁(一两) 上末之,姜蜜丸,噙化。又方∶南星、半夏、杏仁、栝蒌、萝卜子、青黛、香附,曲糊丸。清金丸去肺火,下膈上热痰,与清化丸同用,以黄芩炒末,水丸。清化丸方,苦能燥湿热,轻能治上,专治热嗽,及治咽痛。细末,以醋调敷咽喉间。用灯笼草叶炒末,蒸饼丸。茯苓丸治痰,半夏(四两) 茯苓(二两) 枳壳(一两) 风化硝(五钱)治郁痰,白僵蚕、杏仁、栝蒌仁。诃子、贝母、五倍子。导饮丸∶吴茱萸(制三钱) 茯苓(一两) 黄连(五钱) 滑石(七钱半) 苍术(一两半甘水浸),上末之,曲糊丸,每服百丸,姜汤下。白玉丸,江子(三十个) 南星 半夏 滑石 轻粉(各三钱)为末,皂角仁浸浓汁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栝蒌丸∶治食积,痰壅滞喘,栝蒌仁 半夏 山楂肉 神曲(各等分) 上为末,以栝蒌水丸,姜汤入竹沥,下二十丸。

又方∶半夏(一两) 苍术(二两) 香附(二两半) 黄芩 黄连 栝蒌(各一两) 上末之,曲糊丸。

清膈化痰方∶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黄柏(五钱) 山栀(五钱) 香附(二两半) 苍术(二两) 上为末,曲糊丸。搜风化痰丸∶人参 僵蚕 槐角子 白矾 天麻 陈皮(去白) 荆芥(一两) 半夏(四两姜汁浸) 辰砂(半两) 上末之,姜汁炊饼丸,阴干,辰砂为衣,姜汤下四十丸。坠痰九∶治痰饮效。枳实 枳壳(半两炒去穣) 黑牵牛(半斤,取头末) 猪牙皂角(二钱酒炒) 明矾(三钱,飞一半) 朴硝(三钱,风化为末) 上末之,用萝卜汁丸,每服四十丸,鸡鸣时服,初则有粪,次则有痰。治湿痰∶苍术(一钱)白术(六钱) 香附(一钱) 酒白芍药(二钱) 上末之,炊饼丸。治肥人湿痰∶苦参 半夏(各一钱半) 白术(二钱半) 陈皮(一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入竹沥与水共一盏煎,食远,吞三补丸十五丸。治上焦风痰∶栝蒌仁 黄连 半夏 猪牙皂角(各等分),上末,姜汁炊饼丸。治痰气∶片黄芩 陈皮 半夏(各五钱)白术 白芍药(各一两) 茯苓(三钱) 上为末,姜汁炊饼丸。祛风痰,行浊气∶防风 川芎 牙皂 白矾 郁金(各一两) 赤白蜈蚣(各一条) 上末之,炊饼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食前茶清汤下,春以芭蕉汤探吐痰。利膈化痰丸,治胸膈痰气最妙∶贝母 半夏(各半两) 天南星 蛤粉(各一两) 栝蒌仁 香附(各半两),童便浸,以上并为细末,上用猪牙皂角十四挺敲碎,水一碗半煮,杏仁(去皮尖一两)煮,水将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药搜和,再入生姜汁,炊饼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晒干,每服五十六十丸。清痰丸专主胸中痰积,一云专主中宫痰积∶乌梅(五钱) 枯明矾(五钱) 南星 半夏(各一两) 黄芩(五钱) 苍术(五钱) 神曲(一两) 棠 (一两) 青皮 陈皮(各五钱) 香附(一两) 滑石(炒五钱) 干生姜(一两) 枳实(一两) 上为末,炊饼丸。

一男子年七十九岁,头目昏而重,手足无力,吐痰口口相续,左手脉散大而缓,右手脉缓而大不及,于左重按皆无力,饮食稍减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若与风药至春深必死,此大虚证,当以补药作大剂服之。与黄 、人参、当归身、芍药、白术、陈皮,浓煎作汤,使下连柏丸三十丸,服一年半,精力如少壮时。连柏丸冬加干姜少许,作令药,余三时皆根据本法。连柏皆以姜汁炒为末,用姜汁糊丸。一男子年近三十,浓味多怒,秋间于髀枢左右发痛,一点延及膝 ,昼静夜剧,痛处恶寒,口或渴或否。医与治风,并补血药,至次春,膝渐肿痛甚,食渐减,形羸瘦,至春末,膝渐肿如碗,不可屈伸,其脉弦大颇实,率皆数短,其小便必数而短,遂作饮食痰积在太阴、阳明治之。半夏(五钱) 黄柏(一两酒炒) 生甘草梢(三钱) 苍术(三钱盐炒) 川芎(三钱) 生犀角屑(三钱) 陈皮 牛膝 木通 芍药(以上五钱),遇喧热加条芩二钱,上为末,每服三钱重,与姜汁同研细适中,以水汤起令沸,带热食前服之,一日夜四次与之,半月后,数脉渐减,痛缓,去犀角,加牛膝、败龟板半两,当归身尾半两,如前服之。

又与半月余,肿渐减,食渐进,不恶寒,惟膝痿软,未能久立久行,去苍术、黄芩,时夏月,加炒柏至一两半,余根据本方内加牛膝,春夏用梗,秋冬用根,惟叶汁用尤效,须绝酒肉、湿面、胡椒,中年人加生地半两,冬加茱萸、桂枝。

一人面上才见些少风,如刀刮者,身背皆不怕冷,能食,脉弦,起居如常,先以川芎、桔梗、生姜、山栀、细茶,吐痰后,服黄连导痰汤。外弟一日醉饱后,乱言妄见,且言伊芳亡兄生前事甚的。乃叔叱之曰∶食鱼腥与酒太过,痰所为耳,灌盐汤一大碗,吐痰一升,汗因大作,困睡一宵而安。金氏妇壮年暑月赴筵回,乃姑询其坐次失序,自愧因成病,言语失伦,又多自责之言,两脉皆弦数,予曰非鬼邪乃病也,但与补脾导痰清热,数日当自安。其家不信,以数巫者喷水而恐之,旬余而死。一妇年五十余,夜多怒,因食烧猪肉,次早面胀不食身倦,六脉沉涩而豁大,此体虚,痰膈不降,当补虚利痰,每早服二陈加参术大剂,服后探吐,令药出,辰时后与三和汤三倍加术二帖,至睡后服神丸七丸,逐其痰去牵牛,服至一月而安。傅宪幕子,暑月因劳而渴,恣饮梅水,又连得大惊三四次,妄言妄见,病似鬼邪,两脉皆虚弦而沉数,予曰∶数为有热,虚弦是大惊,又酸浆停于中脘,补虚清热,导去痰滞,病可安,与参、术、陈皮、芩、连、茯苓,浓煎汤,入竹沥姜汁与服,浃旬未效,众尤药之未对,予知其虚未回,痰未导,仍与前方加荆沥,又旬而安。一人阴虚有痰,神曲 麦芽 黄连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七钱) 栝蒌仁 青黛 人中白(各半两) 上末之,姜汁擂,炊饼丸。一人湿热劳倦,新婚胸膈不快,觉有冷冻饮料,脉涩大,先多得辛温导散药,血气俱伤。苍术 半夏 白术 陈皮(以上五钱) 白芍药(六钱) 龟板(七钱半)炒柏(一钱半) 黄芩(三钱) 砂仁 甘草(各一钱) 上末之,炊饼丸,食前姜汤下,四五十丸。服后膈间冷痰未除,用小陷胸汤加少茱萸作向导为丸服。一人气实形壮,常觉胸膈气不舒,三一承气汤下之,及与导痰之类。

一人食积,痰气脾弱∶贝母 连翘 麦芽 陈皮(各半两) 南星 黄芩 白术(各一两) 莱菔子(二钱半) 上末之,炊饼丸。一老人,呕痰、胸满、寒热,因伤食起用二陈导饮,白术补脾,柴胡、黄芩退寒热,苍术解表寒,砂仁定呕下气。一妇人舌上长起浓胎、并痛,心下时坚,阳明痰热∶黄柏 知母(俱蜜炙) 贝母各(二两)栝蒌 枳实 麦芽 姜黄 牛膝(各半两) 为末,可留于舌上,再用白术(二两) 荜澄茄 莱菔子 连翘 石膏(各半两) 青子 风硝 升麻(各三钱),上末,炊饼丸服。二陈治痰要药,世多忽之,且平胃散为常服之药,二陈汤反不可服乎?但能随证加减,用之无不验。 世人贵耳贱目不特此也。

喘(第二十)

有短气、有火炎、有痰、有阴火上逆。凡久喘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气短者,参 补之;火炎上者,降心火,清肺金;有痰者,降痰下气为主;阴火上逆者,补阴降火;有气虚短气而喘,有痰亦短气而喘;有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喘急而有风痰者,《妇人大全良方》∶千缗汤加导痰汤。阴虚挟痰喘急者,补阴降火,四物汤加半夏、枳壳。气虚者,人参(蜜炙)、黄柏、麦门冬、地骨皮之类。大概喘急者,不可用苦药、凉药,火气盛故也,导痰汤合千缗汤妙。诸喘不止者,用劫法,只一二服则止。气虚人少用。劫定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用椒目研极细末,用二钱生姜汤调下止之。丸、末皆可用。又法萝卜子蒸熟为君,皂角烧灰分为末,生姜汁蜜为丸,如小桐子大,每服用五七十丸,噙化止之。元气虚而喘,喘而气短者生脉散。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即愈。秋冬之间,风痰作喘,搜风化痰丸。

肺湿作喘,以甜葶苈研细末,枣肉为丸服之。人卧则气浮于肺,凡上升之气,大概用香附、黄连、黄芩、山栀、青皮、以降之。戴云∶有痰喘者、有气急喘者、有胃虚喘者、有火炎上喘者。夫痰喘者,乍进乍退,喘便有痰声;气急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坠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用燥热之药,以火济火,昔叶都督患此,诸医作胃虚治之,不愈,后以导水丸利五七次而安。又有胃虚喘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是也。治气逆气喘上气,紫金丹可用,须三年后者乃可,忌猪肉并酒。一子二岁患痰喘,见其精神昏倦,病气深,决非外感,此胎毒也。盖其母孕时,喜辛辣热物所致,勿与解利药,因处以人参、连翘、芎、连、生甘草、陈皮、芍药、木通煎,入竹沥,数日安。一妇人,六七个月痰嗽喘急不卧,专主肺∶北柴胡(一钱) 麻黄(二钱) 石膏(二钱) 桑白皮(一钱) 甘草(半钱) 黄芩(一钱半) 一汗而愈。后服五味子、甘草、桑皮、人参、黄芩。

哮(第二十一)

哮专主乎痰,宜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治哮必须薄滋味专主乎痰,必用大吐,吐药中多用醋,不可全用凉药,必带表散,此寒包热也。半夏、枳壳炒、桔梗、片黄芩、炒紫苏、麻黄、杏仁、甘草,天寒加桂。一法小胃丹以二陈汤去甘草,加苍术、黄芩作汤送下,看虚实用之。治哮积方,用鸡子略损壳勿损膜,浸尿缸中三四日,夜煮吃效,盖鸡子能去风痰也。治哮紫金丹,以精猪肉三十两,切骰子大,用信一两明者,研极细,拌在肉内,令极匀,分作六分,用纸筋黄泥包之,火烘令干,又用白炭火,于无人远处 之,以青烟出为度,出火毒放地上一宿,研细,用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食前茶清下,大人二十丸,小儿十丸,量虚实与之。一人哮喘,南星、半夏、杏仁、栝蒌仁、香附、橘红、青黛、莱菔子、皂角灰,上末之,曲丸,姜汤送下。

泄泻(第二十二)

有湿、有气虚、有火、有痰、有积。世俗类用涩药治痢与泻,若积久而虚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不小。殊不知多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是长策。治湿燥湿宜渗泄,四苓散中加苍术、白术,甚者二术皆炒。气虚用人参、白术、芍药、炒升麻;火宜伐火,利小水用黄芩、木通,入四苓散;痰宜豁痰,用海石、青黛、黄芩、神曲,作丸服,或用吐法吐之,以升提其清气;食积宜消导之、疏涤之,神曲或大黄等;泄泻水多者,必用五苓散。止泻方∶肉豆蔻(五两) 滑石(青冬一两二钱半,夏二两半,秋二两) 上用姜汁曲糊丸。又方姜曲丸∶姜(二两) 陈曲(六两炒),用一二年。陈者、新者、发热不可用,陈麦亦可用茴香半两。治脾泄方,用炒白术、炒神曲、炒芍药,或汤或散作丸子。尤切当治脾泄,当大补脾气而健运复常。治久病大肠气泄∶熟地黄(五钱)白芍药(炒) 知母(各三钱) 干姜(二钱) 炙甘草(一钱) 上末服。泄泻或呕吐,用六一散、生姜汁汤调服。积痰作泄宜下之。青六丸去三焦湿,治泄泻多与他丸同用,并不单用,若欲治血痢,或产后腹痛,或自痢者,补脾补血药送之。久病气虚,泄泻不止,灸百会三壮。一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白术(炒二两) 白芍药(酒炒一两) 神曲(炒二两)山楂(一两半) 半夏(一两汤浸) 黄芩(炒半两) 上为末,青荷叶烧饭为丸。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数,独胃脉沉滑,因饮白酒作痢下血,淡水脓,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重,以人参、白术为君,甘草、滑石、槟榔、木香、苍术为佐,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证减,独小便不利,只以益元散服之效。一男子,因辛苦发热,腰脚痛,吐泻交作,以∶白术(二钱) 人参(一钱) 滑石(二钱) 木通(一钱半) 甘草(半钱) 陈皮(二钱) 柴胡(一钱)夏月水泻,桂苓甘露饮∶官桂 人参(各五钱) 木香(一分) 茯苓 白术 甘草 泽泻 葛根 石膏 寒水石(以上各一两) 滑石(二两) 脾胃不和泄泻并伤食用胃苓汤;积聚肚泻胜红丸;肠鸣泄泻久不愈者,诃黎勒丸;泄泻下积身热水泄者,大柴胡汤;水泻白术、苍术、浓朴、陈皮、炒曲、茯苓、猪苓、泽泻、地榆、甘草,冬月加干姜等分。

治老人水泻∶白术(一两) 苍术(一两) 浓朴(半两) 炒曲(一两) 肉豆蔻(一两) 陈皮(五钱) 炒芍药(一两) 滑石(一两炒) 甘草(三钱炙) 樗皮(一两炒) 上饭丸,食前米饮下八十粒。一人胸满泄泻不止,当消食补脾,则泄止;若积病亦有胃壮而泄不止,当下去积则泄止。凡内外之邪,有伤于生化之用,则阴阳失其居处之常,脏腑失其所司之政,以致肠胃腐熟,而敷化之职不修,所以泻也。一人气脱而虚,顿泻不知人,口眼俱闭,呼吸甚微,殆欲死者,急灸气海,饮人参膏十余斤而愈。阴虚而肾不能司禁固之权者,峻补其肾。痰积在肺,致其所合大肠之气不固者,涌出上焦之痰,则肺气降下,而大肠之虚自复矣。忧思太过,脾气结而不能升举,陷入下焦而泄泻者,开其郁结,补其脾胃,而使谷气升发也。戴云∶凡泻水而腹不痛者,是湿;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是气虚;肠鸣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是火;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治水泻方∶干姜(一钱) 当归(二钱半) 乌梅(三个) 黄柏(一钱)黄连(二钱) 或云各等分水煎。

霍乱(第二十三)

内有所积,外有所感,见成吐泻,不彻者,还用吐,提其气起,吐用二陈汤加减或盐汤或盐水皆可吐。治霍乱∶苍术 浓朴 陈皮 葛根(以上各一钱半) 滑石(三钱) 白术(二钱) 木通(一钱) 甘草(炙) 又法用姜汤下保和丸四十粒。治干霍乱大法,发汗吐亦不妨,此系内有所伤,外为邪气所遏;有用吐法者,则兼发散之义;有用温药解散者,其法解散,不用凉药。二陈汤加川芎、苍术、防风、白芷等剂。夏月霍乱吐泻,大欲饮水或狂乱奔走,姜制浓朴、官桂、干姜、茯苓、半夏。霍乱方∶藿香、苍术、浓朴、陈皮、缩砂、白芷、甘草、半夏、茯苓、人参、炒神曲等分。遇寒加干姜,寒甚加附子。吐泻霍乱,夏月以冰水调益元散加姜汁服之。又以地浆清水调桂苓甘露饮,新汲水亦可,所以至阴之物能生阳中之阴。霍乱微烦躁渴,钱氏白术散,以上二方俱见《宝鉴》中。夏月吐泻,黄连香薷汤,井中浸冷服。霍乱脉多伏或绝,大法理中汤好。阳不升阴不降,乘隔而成霍乱,切不可与米汤饮,即致死。夏月多食瓜果饮冷乘风,以致食留不化,因食成痞,隔绝上下,遂成霍乱,以六和汤倍藿香。挥霍撩乱而不得吐泻,名干霍乱。干乱最难治,须以盐汤吐之。治搅肠沙,用樟木屑煎浓汤,呷一碗,须臾吐泻即可。(一云干霍乱俗名搅肠沙也。)又法,就委中穴,有紫处刺出血即安;或于十指头出血,亦是良法。一法治霍乱已死,腹中尚有暖气,用盐纳脐中,灸七壮仍灸气海。

痢(第二十四)

分在气、在血治,赤属血,白属气。身热、后重、腹痛。身热者,挟外邪,法当解表,不恶寒用小柴胡去参;后重,积与气郁坠在下之故,兼升兼消;腹痛者,是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之间,以苦梗发之,然后用治痢药。气用气药,血用血药。下痢腹痛人实者,宜用刘氏之法下之,然后随气血用治痢之药。下血多主食积与热,当凉血活血,当归、桃仁、黄芩之类,或有用朴硝者。青六丸治血痢效,以六一散一料炒红曲半两,能活血,以饭为丸。腹痛者,宜温散药,如姜桂之属以和之。如有热,用黄芩、芍药之类。壮者与初病者。宜下之;虚弱衰老者,宜升之。一痢初得之时,一二日间,法当利,大小调胃承气汤下之,看其气血而用药。气病用参术,血病用四物汤为主,有热先退热。后重者,当和气,木香、槟榔之类。因积作后重者,保和丸主之。五日后不可下,脾胃虚故也。保和丸方∶山楂肉(三两) 神曲(二两) 陈皮 半夏 茯苓(以上各一两) 连翘(五钱) 莱菔子(五钱) 上炒七味为末,粥丸,姜汤下,或加白术二两。下痢初发热,必用大承气汤下之,后随证用药。下痢久不止发热者,属阴虚,用寒凉药,必兼升药热药用。一本云∶血久不止,发热者,属阴虚,四物为主。下痢后,身发热者,有外感。初下腹痛,不可用参术,虽气虚胃虚者,皆不可用。下血有风邪下陷,宜升提之,盖风伤肝,肝主血故也。有湿伤血,宜行湿清热。后重者,积与气坠下,当和气,兼升兼消,木香、槟榔之类。不愈,用皂角子煨大黄、当归、桃仁、黄连、枳壳作丸,盖后重大肠风盛故也。下痢病,有半死半生者,二下如鱼脑者,半死半生;身热脉大者,半死半生。有不治证者五∶下血者死;下如尘腐色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痢唇如朱砂红者死;下痢如竹筒者不可治。夫痢而能食,胃未病也。若脾胃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遂成禁口证。一方治禁口痢,香莲丸与莲肉各半,研末,半汤调下。治禁口痢,脐中用田螺人麝香少许,捣烂盒之,以引其热就下,热去则欲食也。治痢方∶苍术、白术、条芩、当归、白芍药、生地黄、青皮、黄连、滑石、甘草,作一服,白水煎,里急后重,炒连、滑石,加桃仁、槟榔,甚者加大黄,呕者加半夏姜煎。又方∶干姜(一钱) 当归(二钱半) 乌梅(三个) 黄柏(一钱半) 黄连(二钱) 上作一服,白水煎。

孙郎中因饮食过多,腹膨满,痢带白色,用苍术、白术、浓朴、甘草、茯苓、滑石,煎下保和丸三十粒。又方有炒曲。

痢后脚弱渐细∶苍术(二两) 酒芍药(二两半) 龟板(三两) 酒柏(半两) 上末之,粥丸,以四物汤加陈皮、甘草煎汤吞之。痢后腰痛,两脚无力∶陈皮 半夏 白芍药(以上各一钱) 茯苓 苍术 当归 酒芩(以上各半钱) 白术(一钱) 甘草(二钱)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食前服。一人泄泻,辛苦劳役,下利白积,滑石末炒陈皮、芍药、白术、茯苓、甘草,上煎,食前服。一妇人痢后,血少肚痛,以川芎、当归、陈皮、芍药,上煎,调六一散服。一方治久痢∶罂粟壳(半两) 樗白皮(一钱) 黑豆(二十一粒) 上同煎,食前服。痢时气发热,苍术、浓朴、赤芍药、当归、黄芩、黄柏、地榆、粟壳、枳壳、槟榔、木香、甘草、干姜,鲜血痢加黄连,小便不通加滑石、车前子,痢下血水奈何?加阿胶。治痢丸子,侧柏叶、黄连、黄柏、黄芩、当归、芍药、粟壳、生地黄、地榆、枳壳、香附、木香、槟榔,米糊丸,下七八十丸。有食有积、腹痛加莪术、三棱、缩砂。饮酒之人脏毒,如血痢状,乃平日饮酒之过,遂成此病,先宜戒酒而药可愈∶苍术(一钱) 赤芍药(二钱) 炒槐花(一钱半) 地榆(二钱) 枳壳(一钱) 炙甘草(三分) 黄连(炒五分) 干葛(二钱) 当归(五分) 上作一帖,清水煎,食前顿服,愈。又方∶樗皮(二两) 神曲(炒五钱) 白芍药(一两) 滑石(炒一两) 枳壳(五钱) 上为末,烂饭丸,桐子大,米饮下七十丸。久下痢数月不能起床,饮食不进,惫弱之甚以∶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黄 (五分) 当归(六分)芍药(一钱) 炙甘草(三分) 粟壳(三钱) 实地榆(五分) 木香(三分) 缩砂(五分) 陈皮(一钱) 升麻(三分) 白豆蔻仁(三分) 泽泻(五分) 上作一帖。有热加黄芩,脉细,四体恶寒加干姜或煨肉豆蔻、川附数片,服数帖渐自进食。湿热下痢,小便涩少,烦渴能食,脉洪大缓,腹痛后重,夜多痢下,桂苓甘露饮送保和丸三十丸。一作胃苓汤送下。湿多热少,脾胃不和,食少腹痛,后重,夜多利下,胃苓汤送保和丸三十丸。一作桂苓甘露饮送下。气虚面色黄白,或体肢倦懒之人,频并痛,后重不食,脉细弱,或有汗出,黄 建中汤吞保和丸三十丸。

湿热不渴者,建中汤如苍术、茯苓,吞保和丸。脾胃不和,食少腹胀痛,后重痢下,脉弦紧,平胃散加芍药、官桂、葛根,或白术茯苓汤送保和丸。下痢白积,黄芩芍药汤加白术、陈皮、甘草、滑石、桃仁。下痢赤积,身热,益元散加木通、炒芍药、炒陈皮、白术、煎,送下保和丸。一老人因饮白酒,作痢下,淡血水脓,腹痛,小便不通,里急后重,人参、白术、滑石、苍术、槟榔、木香、甘草,上煎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前证俱减,惟小便不利,用益无散。仲景治痢,凡言可下,率用承气汤,大黄之寒,其性善走,佐以浓朴之温,善行滞气,缓以甘草之甘,饮以汤液,灌涤肠胃,滋润轻快,无所留碍,积行即止。刘河间发明滞下证,尤为切要。有曰∶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此实盲者之日月,聋者之雷霆也。一人患利不进饮食,四君子加芎、归、药、陈皮、炒曲、黄连、砂仁、半夏、生姜煎服。东易胡兄年四十余,患痢病已百日,百药治不效。时九月初,其六脉急促,沉弦细弱,左手为甚,日夜数十行,视瘀物甚少,惟下清滞,有紫黑血丝,食全不进,此非痢,当作瘀血治之。间瘀血何由而致?如饱后急走,极力叫骂,殴打 扑,多受疼痛,一怒不泄,补塞太过,火酒火肉,皆能致之。盖此人去年枉受杖责,经涉两年,有此瘀血,服药后,得瘀血则生矣。遂以乳香、没药、桃仁、滑石,佐以木香、槟榔,以曲糊为丸,米汤下百余粒,夜半又不动,又根据前法下二百粒,至天明大下秽物,如烂鱼肠,约一二升,困顿终日,渐与粥而安。一人患痢后甚逼迫。一人患痢,善食易饥已见《医要》,世俗类用涩药治痢与泻,若积久而虚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变他证,为祸不小。殊不知多因湿,惟分利小水,最是长策。《内经》谓∶下体热,却死;寒、即生。此大概言之耳,必兼证详之方可。今岂无身热而生寒、而死者乎?脉沉小流连或微者,易治;浮洪大数者,难治。脉宜滑大,不宜弦急。仲景治痢,可温者五法;可下者十法;或解表或利小便或待其自己区分易治、难治极密,但与泻同,立论不分,学人当辨之。大孔痛,一曰温之,一曰清之。按久病身冷,自汗,脉沉小者,宜温;暴病,或身热,脉浮洪者,宜清;身冷自汗,用温药;有可吐者,有可汗者,有可下者。

初得时,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因通用法,稍久,气虚则不可也。赤痢乃小肠来,白痢自大肠来,皆湿热为本,赤白带,赤白浊同。先水泄,后脓血,此脾传肾,贼邪难愈;先脓血,后水泻,此肾经传脾,是谓微邪易愈。下如豆汁者,湿也,盖脾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常兼四脏,故如之相染,当先通利,此迎而夺义如虚,宜审之。因热而作不可用巴豆等药,如伤冷物者,或可用,宜谨之。又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相传染者相似,此却宜用运气之胜伏以治之。禁口痢,此胃口热结,用黄连多加人参,湿煎呷之,如吐了又呷;当开以降之。人不知此,多用温药甘味,以火济火,以滞益滞也。亦有误服热药,毒瓦斯犯胃,当推明而祛其毒。

呕吐哕(第二十五)

分气血多少而治。胃中有热有痰。胃中有热,膈上有痰,用二陈汤加姜汁炒山栀、黄连、生姜煎服。久病呕吐者,胃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黄 、白术、香附。注船呕吐大渴,饮水即死,童便好。呕吐若脾胃虚损之人,或非夏月见者,服理中汤。见其虚甚,庶可用之,亦宜冷与之饮,以顺其性。痰饮为患,或呕或吐恶心,或头眩,或中脘不快,或发寒热,或食生冷,脾胃不和,二陈汤加丁香、乌梅、生姜七片,痞痛加草豆蔻。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呕吐,藿香安胃散,藿香、丁香、人参、陈皮、生姜同煎。

肝火出胃,逆上呕吐,抑青丸。痰热呕吐,气盛者,导痰汤加缩砂、姜连、竹茹。痰呕吐不止,陈皮、半夏、姜汁。夏月呕吐不止,五苓散加姜汁。呕吐煎药,忌栝蒌仁、杏仁、桃仁、莱菔子、山栀,皆要作吐。如药中带香药,行散不妨。泄泻或呕吐者,生姜汁汤调益元散。一人早呕酒,以栝蒌、贝母、山栀(炒)、石膏( )、香附、南星、姜制神曲、炒山楂子(各一两)、枳实(炒)、姜黄、莱菔子(蒸)、连翘、石碱(各半两)、升麻(二钱半) 上末之,姜汁炊饼丸。一人饥饱劳役成呕吐病,时作时止,吐清水,大便或秘或溏,腹痛上攻心背,脉弦∶白术(一两半) 山栀(一两用茱萸二钱炒,去茱萸不用) 黄连(一两用茱萸二钱炒,去茱萸不用) 神曲 麦芽桃仁(各一两去皮,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姜黄 杏仁(各一两去皮,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蓬术(一两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香附(一两) 三棱(一两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白豆蔻 砂仁 木香 莱菔子 陈皮(以上各五钱) 南星(一两姜制) 山楂(一两) 大黄(一两蒸) 青皮(五钱) 上末之,姜汁饮饼丸,每服二三十丸。朱奉议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孙真人误以哕为咳逆。凡病患欲吐者,切不可下逆故也。刘河间谓呕者,火气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隔中焦,食不得下者;又有气逆者;又有寒气郁于胃中者;又有食滞心肺之分,不得下而反出者;然胃中有火与痰而致呕吐者多;又有久病呕者,此胃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黄 、白术、香附之类。

恶心(第二十六)

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证用药。痰饮为患,而呕吐恶心者,二陈汤加丁香、乌梅、生姜七片,煎服。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但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非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盖能开胃豁痰故也。

同类推荐
  • 台海使槎录

    台海使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

    佛说圣大总持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法集名数经

    佛说法集名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 极品假太监

    极品假太监

    推荐小鱼新书:《帝女煞夫》搞笑穿越文:《龙妻凤夫》因为死要面子被迫跟同学去鬼山上冒险,结果被女鬼推下悬崖华丽丽得穿越了。一醒过来,楚璃奇迹般得发现自己半死不活得躺在横尸遍野的乱葬岗里,然后她又奇迹般的变成了号称是天朝位高权重的宁王头两号杀手之一的云公子。女扮男装也罢,变成杀人机器也罢,可她那野心勃勃的主子居然无视她身受重伤,还要她扮成小太监混在皇帝边上当卧底!据说那个皇帝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据说他是个不近女色的断袖;据说在他身边的宫女太监没有一个能活过半年的;据说…可是,那个连残花都不忍拂去,始终带着如沐春风般淡淡微笑的白衣少年,真的是那个残暴又变态的皇帝吗?一个是跟自己并成为风云公子的外冷心热的酷酷杀手,一个是把她当做棋子却总在意外的时刻给她温情的主子王爷,还有一个是神秘又温柔的皇帝,加上未来时不时得飘出一朵两朵烂桃花。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夫也。为什么她就这么纠结呢?楚璃挥一挥手中的浮尘,慢悠悠道:“咱家不管了!”片段一:白天,他阴沉着一张脸,无视楚璃已经身受重伤怒道:“不管怎样,犯了错就犯了错,拖出去重打一百军棍!”夜晚,全身每一处都觉得疼得楚璃趴在床上直哼哼,突然一只大手从她背后钻进她衣服里,在她背上游移着。楚璃一阵哆嗦,刚想大叫非礼,却听她那残暴的王爷主子的声音在她上方温柔得道:“别动,本王在帮你涂药!”楚璃直翻着白眼,白天那么狠晚上来做好人,这人精神分裂啊!片段二:楚璃抖抖拂尘,捏着鸭公嗓道:“皇上,不知唤奴才来所谓何事?”少年回过头来,手里竟拿着一件精致的女裙,“小璃子,你看朕手上这见女裙如何?”“回皇上,甚好。”“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人,你说朕把它赐给皇后可好?”“回皇上,甚好。”“可皇后又好像不喜欢这个颜色,小璃子,不如朕赐给你吧,你穿给朕看看。”“回皇上,这…甚是不好。”****建了一个群,大家有兴趣欢迎进来玩啊!群号:157325538******推荐好友文文:花瑶瑶《财迷王爷败金妃》简介:他是火云国的火王爷,外号“抠门王爷”,只因他在权、名、色、利之中独独对“利”情有独钟!他不喜权,不好名,不近色,却惟独对赚钱有莫大的兴趣!你知道什么叫败金么?你知道该怎么败金么?你清楚败金的精华所在么?所谓败金,重在一个“败”字,她是二十一世纪出了名的败金女,赐号:败金女王!
  • 答茅鹿门知县二

    答茅鹿门知县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娶个山贼当夫人

    娶个山贼当夫人

    膝下无子的妇人偶然有天在山脚下捡到一个弃婴,当下便决定要将她好好培养成人,将来能嫁个好人家,自己也享享清福,可谁知人是长大了,却不是作为大家闺秀,而是立志成为一名山贼。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是对她凌小小来说,这层纱有点厚啊。“夫君,来喝鸡汤,刚出锅的。”某女端着一碗黑乎乎的,上面貌似还飘着几根鸡毛,男人虚弱地咳嗽了下,别开了眼。“夫人,那臭丫头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让少爷喂饭,还故意碰少爷的手......”话音刚落,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插在了桌子上面,刀刃上那深寒的光芒让众人立马闭上了嘴。“小的们,跟我去看看这狐媚子到底想做啥。”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宠溺神秘娇妻

    宠溺神秘娇妻

    他是军区呼风唤雨陆家大少—陆文远,陆家的唯一继承人,是部队最年轻的神秘少将,她是军区神秘人物顾家大小姐—顾惜,举世无双,肤白貌美,不受继母待见,还好有一个疼爱她的爸爸。因为陆家与顾家的渊源,她以光速嫁入陆家,以为是两不相干,结果是宠溺到爆。
  • 最新社交礼仪一本通

    最新社交礼仪一本通

    这本《最新社交礼仪一本通》由志刚编著,全书包括:日常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仪态服饰礼仪、商务活动礼仪、职场办公礼仪。通过有效的交际沟通,人们可以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获取事业上的更大成功。大到国家,小到公司或企业团体,哪怕是人与人之间,都要遵循正常的社交礼仪,谋全局也不要忽略细小,不要因为社交礼仪上的某个细节毁了整个计划。
  • 基因狼人

    基因狼人

    怪人那天的黄昏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来自洛基山脉的冰冷的风卷走了怀俄明州的生气,大街上行人寥寥,即使偶尔有一两个行人,也竖起厚厚大衣领口走得飞快。在这样见鬼的天气里,就连平日汪汪乱叫以欺负小孩子为乐的,那只叫做“俄罗斯来的”的狗都缩着头,溜进屋里不肯出声。雪已经下了两天,看样子还会没完没了地下下去。芬叹了一口气,看来今天是不会有人来陪自己了,这样一个漫长的寒假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即使自己能够遇见传说中的鬼也好,芬想,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无聊,这样寂寞。
  • 最俗的修仙

    最俗的修仙

    简单点讲就是体内寄宿着魔王灵魂的主角冒险的故事(比较推荐)
  • 剑道之史诗之路

    剑道之史诗之路

    一代欧皇,一步步收集史诗走向金光闪闪的道路!(新书《我穿越到自己的作品里了》,求大家支持支持,一定不负众望。)